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一、注意考场礼仪

考场礼仪很重要,在同力统考论文答辩开始之前,考生最该注意的就是准备一套合适的衣服,不一定要多正式,但一定要穿着整齐,这样才能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进入考场之后,考生也要注意礼仪,要谦虚并有礼貌的对待考官,不要有多余的小动作。

二、注意情绪问题

不管什么考试,紧张都是大忌,紧张会导致考生发挥失常,很多准备很好的内容在紧张的情绪下都没办法很好的阐述了,所以考生在论文答辩以前一定要摆正心态,消除紧张情绪。

三、注意问答技巧

阐述过后,考官会对考生的论文提问,对于自己非常熟悉的问题,可以针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要对考官提的问题无限展开,这样会暴露很多问题。而考官提的问题考生不明白的话,可以谦和的再询问一遍问题,争取得到老师的提示,不要一开始就说这个问题不会、不明白之类的。

毕业论文答辩一般不难

网教的论文答辩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线上回答问题,老师通过学习平台下发答辩问题一般是两个,学生登陆学习平台后,查看问题并回答。第二种是,现场答辩,答辩学生需要乘坐车到达学校所在地,在规定的答辩教室进行答辩,答辩还是两个问题,回答正确即可。

答辩常见问题,

答辩是由答辩老师现场问 ,一般问题均为论文最基础的问题,建议多看两遍论文,回答论文中的内容即可。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厦大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条件(1)参加自学考试各科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2)毕业日期前三年内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笔试)三级(或三级以上)或者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合格(或成绩超过厦门大学划定的合格线)。(3)论文答辩成绩达良好及以上 (4)取得相应本科毕业证书学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一)学习期间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者。(二)在职学习者在学期间受到工作单位行政处分或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三)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者。有效申请时间:符合以上条件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一个月内(具体时间以公告为准)向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厦门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表》),并提供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笔试)或者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合格证书(或者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初审合格的学生名单将公布在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的网站上。初审合格的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一门专业课的学位课程抽查考试(具体考试课程、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考试不及格者不能补考,有一门不及格者即不授予学士学位。

你提的问题很简单(去厦门大学网站一查就知道):“项目管理” 和 “物流管理”就这两个专业。

厦门大学自考本科专业有:法律、新闻学

独立本科专业有:财税、计算机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广告学、会计学、金融、会计 、国际贸易、经济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24个专业学位学科授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贯彻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有关规定,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英语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成人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厦门大学的自考本科专业有(2010年数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财税(独立本科);新闻学(本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摘要: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戏曲也渐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戏剧经典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正文:

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使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白朴的《梧桐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帝王与妃子的真挚情感;马致远的《汉宫秋》,写尽了一代明君为了国家的兴盛痛失所爱的心酸;王实甫的《西厢记》表达了“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走近他们,觉得这些人物仿佛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引得我们不住的去探究、思索。

一、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前半生坎坷,在夹缝中求生存,后半生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如带有喜剧色彩的《救风尘》和悲剧《窦娥冤》,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窦娥,以下是对她的形象研究分析。

简单地说,窦娥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幼年时父亲为了能有盘缠上京赶考,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成年后又经历了丧父之痛,不过这一切对于从小在苦日子中“浸淫”过的窦娥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时起,才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及生命的终结。在要不要改嫁的问题上,窦娥和蔡婆婆产生了意见分歧,蔡婆婆是年长寂寞,本无可厚非,但她最不该的是不顾窦娥的意愿逼她改嫁,这倒也就罢了,蔡婆婆毕竟是她的长辈,“尊老爱幼”的孝道不允许她忤逆婆婆。当然,如果放在现代,我绝对支持窦娥的做法——拒婚不从,但是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她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不尊重蔡婆婆,至少她的死因是帮蔡婆婆顶罪。窦娥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值得人称道,但她的死往往会让人产生“生不逢时”的惋惜。

在窦娥死前,她曾经发了三个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誓言,除了六月飞雪,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无巧不成书”,这样的际遇也恰恰证明了窦娥遭受的不平,所以可以说,她是一个骨子里倔强但却有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的人。

二、秋雨梧桐夜落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他自幼颠沛流离,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重的沧桑感。而他所传至今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却偏偏是爱情题材的戏剧,而我这里所要说的是及爱情、政治为一体的历史剧《梧桐雨》,题名来自白居易的同题材诗作《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夜落时”一句。这一句给人一种暗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局的意味,因而我很喜欢,这是一种凄楚之美。

李、杨的爱情故事,有点俗套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因为男女主角身份尊贵,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动荡,而使得这样的爱情有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自古帝王多薄情”,所以李对杨的情,成了杨“红颜祸水”的佐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帝王,“要江山更要美人”其实有时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实情况是“为江山弃美人”,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悲剧命运其实与她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的。

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本人也有“曲状元”的美誉。同时,马致远也写过一系列杂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围绕历史上出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而创作的,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众说非云,而我比较欣赏的“事实”是前几年拍的由李彩桦主演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毛延寿对昭君一见钟情,因而私藏昭君真实画像,昭君与呼韩邪在成婚前巧遇,两情相悦,而汉元帝则成了彻彻底底的“跑龙套”。这个版本降低了昭君在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将呼韩邪与昭君之间由美色产生的欲望上升到由情爱产生的欲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昭君由为国牺牲变成了为爱奉献,削弱了她的形象对后人的启发影响作用。不过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小女人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很佩服她的远嫁他乡的勇气。毕竟,就现代的观念来看,远距离恋爱都难保劳燕凤飞,何况是为了爱人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也或许,你勇敢了一回,做了选择,但当激情退去,你还能用什么来支撑你的婚姻?因而我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难,难的是之后你该怎么做。

所以说,昭君是果决的,亦是幸福的,因为她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四、天长地久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代表作《西厢记》,简言之,讲的是丞相之女崔莺莺与赴考考生张君瑞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它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但这并不表示我对崔莺莺的做法是赞同的。身为一名大家闺秀,私会男子并以身相许是绝对不明智的,不然现代也不会有“先上车后补票”的事件的发生了,其实追溯起来,古来有之。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我要说,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嫁给一个爱自己而自己不爱的人并不可怕,糟糕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不贞”却成为了夺走你幸福的侩子手。

结论:

“情”之一字,其实是世上最难解的题,当友情、亲情、爱情产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我记得《昭君出塞》中昭君决定虽呼韩邪离开时,呼韩邪问过她选择的原因,昭君说“离开父母我会心痛,而离开你我会心碎,所以我情愿心痛也不愿日后心碎”。这句话曾一度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誓言往往是美好的,可当它冲撞了现实,选择便成了最为艰难的事,有些事我们没经历过所以不能带有偏见,综观现实才能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高进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邓光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3、《对“元曲四大家”源于周德清之说的批驳》,杜瑶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元曲四大家”之说探源——元人评元曲》,杜瑶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丁国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刘爱琳,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7、《论莺莺之美——<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上铧,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张勇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元曲四大家中“郑”之归属研究综述》,吴庆晏,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10、《白仁甫杂剧人物形象塑造深探》,田景丽,芒种,2012年08期

论文关键词:成语独特性教学方法语义融合力 论文摘要: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汉语成语的确定及其范围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意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并认为 “穿小鞋”、 “碰一鼻子灰”和“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甚嚣尘上”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而目前国内有学者则认为它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的单位实际上应属于词,而“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2 成语是汉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丰富。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的独特性在于: 第一,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储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给人的教育启迪,通过成语这种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实质流传了下来。 第二,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资讯。成语中有褒有贬,扬善抑恶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语言很难描绘,但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语,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成语特有的魅力。比如“哀声叹气、哀哀欲绝、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 “目中无人、昂首向天、昂首阔步”就把一个人的骄傲自大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三顾茅庐”表达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表达了诸葛亮为国操劳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具有重要内涵的概念,在成语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表述。成语是包罗永珍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成语准确的表达出来。 3 汉语成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就没有智慧和创造,就没有一切。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汉语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古汉语文字洗炼、惜墨如金、高度提炼,这是成语产生的原因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作诗,习惯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志抒情,而诗歌创作有着很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炼,在严格的韵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内涵,因此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如“煮豆燃箕”、“老骥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语,都来源于诗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神传文化。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中华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读书人也称儒生。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语是最多的,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语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语也很多,如“大彻大悟”、“三生有幸”、“顽石点头”、“天女散花”、“回头是岸”、“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指点迷津”等成语,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语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静无为”、“鲲鹏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萧”、“上善若水”等等。三教思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大大丰富了成语宝库。 4 对汉语成语教学方法的一点新建议 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成语,汉语又是多么的苍白贫乏。学习汉语必须了解成语。教师在成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成语的字音、不写错别字等基础常规教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朝三暮四”,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成语是比喻反复无常,其意义与“朝秦暮楚”一样。实际上,“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里面记载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个成语原来是比喻用诈术欺人。如果不了解此成语的出处,就不能理解它的原来的意义。 其次,使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教恰当的引用成语,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两者教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一举两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是用典大师,他的词作几乎句句用典,既然古代先贤们可以引用典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绝世华章,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使用成语来使学生文章添辉加彩呢? 再次,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学生语感,把握词性,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教师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及时纠正学生误用的成语,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留心使用成语、不滥用成语的好的言语交际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凌火元.把握成语规律,提高成语教学.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力主编.吉常巨集等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6]中国成语大辞典.王涛等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3月. [7]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博士论文答辩

其实论文答辩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撰写的过程当中,会有院校的专业老师辅助学员完成,大家在答辩前,还需要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思路才会清晰,也更利于答辩过程,同时还需具备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论文提出的问题,大家还需要很好的回答。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是本校两种入学方式,两者都有论文答辩环节,不同的是同等学力可以免试入学,后续申请申硕的学员才需要答辩论文,以便获取学位证书,专业硕士则需要考试入学,待到经历了培训后学员必须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才能毕业,同时获取双证书。

为帮助大家了解厦门大学2017年5月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厦门大学2017年5月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通知 ,全文如下:

管理学院2017年5月博士论文答辩安排详请见附件:

会计学专业(http://sm.xmu.edu.cn/uploadfile/2017/0516/20170516082246327.pdf);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http://sm.xmu.edu.cn/uploadfile/2017/0516/20170516082332152.pdf);

市场 营销 学专业(http://sm.xmu.edu.cn/uploadfile/2017/0516/20170516082317203.pdf)。

旅游管理专业(待定)

请参加本批次答辩的学生,按已安排的场次和顺序,请特别注意本人参加场次的开始时间,提早30分钟-1小时到答辩现场并测试PPT。(电脑若出现故障,请致电学院机房:2187137 纪老师、李老师)

友情提醒:

1、答辩PPT及介绍环节请不要提及导师姓名及职称!

2、不论答辩次序,均需在本场次开始前1小时到达答辩现场。

注意:

一、参加答辩的学生应着正装出席。个人答辩完毕后不要离场,请在场内旁听其他同学的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果和答辩结束后方可以离开。

二、答辩学生可自带相机拍照。

三、拟于2017年6月授学位的同学将以下材料交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成枫楼309)研究生教学 秘书 :

1、5月23日前需提交的材料清单:

1)学位基本数据表(1份)

须从校研究生院网站的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学位申请与授予模块下的学位申请功能中打印基本数据表并签字。

2)研究生科研成果一览表(1份)

须从校研究生院网站的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信息模块下的科研成果信息功能中打印并签字。

3)提交科研成果复印件(1份)。

须提供申请学位所需的、博士在读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的复印件(须包括刊物封面、目录和论文全文)或出版的专著、教材(目录,含版权页)或已获得的专利授权书等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的复印件。

2、5月25日前需提交的学位论文要求与清单

1)学位论文简装本5本。

论文有无需修改的同学都需提交。(论文中《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请按要求签名。),(答辩后需进行修改的同学,按答辩委员会决议要求进行论文修改,修改后经相关老师签字后提交;论文无须修改的同学直接提交)。

2)学位论文光盘2张(一式二份)。

论文为最终版WORD版,必须含论文封面、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著作权等学位论文的全部组成部分,最后一页须加上本人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清单(论文、著作、作品、专利、发明或科研奖励,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命名须按学校研究生院要求,以(10384_本专业代码_本人学号_LW)来命名 。

3)学位论文电子版WORD格式和PDF格式各一份

学位论文电子版WORD格式和PDF格式各一份,发邮件给各系研究生教学秘书,论文必须含论文封面、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著作权等学位论文的全部组成部分,最后一页须加上本人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清单(论文、著作、作品、专利、发明或科研奖励,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命名须按学校研究生院要求,以(10384 _本专业代码 _本人学号_LW)来命名 。

(以上1、2项材料可合并为5月23日前一起提交,但不能合并为5月25日以后交)

四、其他事项

1)学位证照片电子版(1份)

在校研究生院网站的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学位申请时,须上传学位证照片电子版(若无学位证照片电子版将无法进入下一步的学位申请)。

学位证电子版照片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网站2月28日“关于报送2017年6月份拟授学位人员学位申请材料的通知”中的附件四”。

2)进研究生院系统进行学位申请过程中若遇任何问题,可致电研究生院严老师(2181463)。

“学位申请与授予网上操作说明(含学位证照片电子版上传指南)”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网站2月28日“关于报送2017年6月份拟授学位人员学位申请材料的通知”中的附件五”。

五、答辩与学位申请等其他相关事宜咨询,请及时联系本系研究生教学秘书。

原文地址:

厦门大学论文答辩

答辩通过率高达90%,但在答辩过程中,做到提前准备,熟悉论文。大忌:和答辩老师犟、不熟悉论文答辩,是一种教育术语。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实体和论文提出一些问题,同时听取学生个人阐述,以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和对设计的熟悉性;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面的宽窄;听取学生对课题发展前景的认识。要点(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8)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9)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 索引序列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答辩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博士论文答辩
  • 厦门大学论文答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