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2000字数

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2000字数

发布时间:

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2000字数

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摭谈论文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我们教师的最高追求目标。本文就教学中常用的“问题情境”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论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吴荣伟,任教于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中心学校。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科学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于奇异的现象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产生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中。悬念——应理解为心理的一种趋向,最大程度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性,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创设与问题相关的“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学习的“情”,二者结合就是“悬念式”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生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情境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经历设想、体验或实践验证、反思等过程去尝试解决问题,那么,他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就是在分析学习内部已有的`情境、经验和知识状态到预期目标状态和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目标的制定。分析学生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目标跃迁的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及其伴随问题并表达出来。把与目标、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同一的问题抛锚于一个真实完整的情境,并进行开发、物化、组合和排列。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的水沸腾,然后用气筒往烧瓶内打气,让学生观察这时水还能不能沸腾。再做一个实验:在烧瓶里装有温度略低于100℃的水,用气筒抽出烧瓶内的空气,让学生再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其原因的悬念。

二、点题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课伊始,教师立即给出指明本课主旨、强调要点、给人启迪、催人探索的问题。例如,在讲浮力知识时,提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有的能浮在水面,有的却不能浮在水面,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接着提出一连串问题:镜子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会怎么变化?这些问题情境有的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有的有浓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趣味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时,可以通过做“铁锁碰鼻子”实验来创设情境:取一把铁锁作摆球,用绳子把它悬挂起来,把铁锁移动到高于平衡位置,并贴近教师鼻子处,由静止释放,当铁锁荡过去又荡回来时,每次都非常靠近教师的鼻子,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锁荡回来碰不到教师的鼻子?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许多同学感到这个问题似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悖,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了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四、开放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放型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和重力势能时,要求学生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案。可根据已学的知识发散求解,设想出多种实验方案,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所能提出的设想方案更多,对所学知识点的领会更深刻。其实,上述的虚拟型问题情境也是开放型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地开展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时就会感到内心的快乐。

五、故事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热衷于听故事,在科学教学中,很多有趣的科学故事引人入胜,尤其是一些探案揭秘故事。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来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让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讲述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史和科学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讲阿基米德利用镜子反光引火烧敌人战船的故事后提出问题:阿基米德为什么能引火烧敌船呢?这些问题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为讲述本课内容埋下了伏笔。

六、演示实验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以实验为强化科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演示实验教学,能萌发学习的冲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讲授内容多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浮力”的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用演示实验创设如下的问题情景: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作用,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科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科学教学和科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成功并且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仍然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期待有更多的同行来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的点滴体会[J].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2]葛美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

[3]肖爱贞.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Abstract: Creating “question situation”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per unit time and how to create various situation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highest goals teachers should pursu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common “question situation” in teaching.

Key words: science teaching; question situation; creation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关键词]情境 有效 生活 实践 矛盾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习时的环境、气氛、情绪等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不一样,也就会出现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这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下面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创设兴趣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1.以乐引趣。“以乐引趣”就是创设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圆的认识”时,上课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方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的车轮无法转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教师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认识了“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心情舒畅,兴味无穷,这样的学习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以故事引趣。一堂新授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童话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设置童话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星期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小松鼠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4个。松鼠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随着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望,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以变引趣。“以变引趣”就是在教学指导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造、深化,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变换思路、变换关系、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把“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0,求乙数?可改为:甲数是100,甲数减少10就刚好是乙数的3倍,求乙数?等等。这样都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为解决问题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

4.以悬念引趣。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新课的导入中,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制造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出示趣题:“小刚今年10岁了,可他只过了2个生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就议论纷纷。一般情况下,一年就过一个生日,可小刚10岁了,怎么只过2个生日?学生疑窦顿生,情绪高涨。这时老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一课,同学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活动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为了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直接感知,促进发现。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切萝卜,把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这样学生的体会更深刻,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更形象、印象深刻。这样在思考中观察操作,在观察操作中思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四、创设矛盾情境,让学生在矛盾中感知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这就是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心扉,激发思考,逐步引入佳境。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从实际出发出示题目:把()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数,当学生说出“5和1、10和2……”后,教师问:“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得数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样,创设问题,学生感到新奇,用旧知识不能解释新知识,产生了学习“分数”这一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动机。

五、创设猜想情境,激发验证动力

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对于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出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进而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发挥创造才能,最终发现规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先复习加法结合律,再让学生明确目标:“猜想乘法的结合律。”学生就会得出猜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字母公式为a×b×c=a×(b×c);减法与除法也可能有结合律。这样鼓励学生猜想既激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动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本身对教师来说就是不断创设情境,一直到实现教学目标为止的过程。一节课中开始可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兴趣、揭示问题、制造矛盾;新课进行时,进行情境设计,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问题、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学习了知识的基本内容后,还可通过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知识得到扩展和引申。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问题情境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

摘要: 情境教学具有更强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多数教师还没有掌握创设问题情境的要点和精髓,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点进行分析,旨在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点分析

一、引言

创设问题情境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背景下众多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其已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且获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自目前来看,部分教师还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还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成绩,其主要原因在于落后教学思想的束缚,致使教师没有掌握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点。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点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实现增效减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降低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其本质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合理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究与摸索,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衡量当代学生的审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可以更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学,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教师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即将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兴趣、动力和欲望进入到情境中并主动的进行探究。以《集合》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的难点在于学生容易混淆抽象的数学概念,而抽象的数学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撑。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询问学生语文、数学两科的中考成绩,并随机抽选十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师规定120分以上为A类,120分以下为B类,要求学生根据十名学生获得的分数进行归类。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是A类,有学生的数学成绩是A类,也有部分学生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属于A类。此时,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集合的概念,这就在特定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了集合的概念,并对子集、补集有真实的理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作为支撑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应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此作为支撑,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多彩,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和探究《相互独立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谚语。多数学生感到一丝好奇,不明白数学教师为什么会突然在课堂中提出语文谚语,并带着好奇心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可以运用数学理论验证这一句话,并假设诸葛亮设计出计谋的概率是85%,三个臭皮匠想出计谋的概念分别是40%、50%和60%。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迎合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兴趣。以此为背景,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分享和交流。此时,小组学生是带有足够兴趣和动力的,整个课堂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分析独立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并将其运用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为学生创造适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与气氛。在此过程中,小组中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交流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激烈的交流与探究中,学生对相互独立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教师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支撑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创设的情境更加真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播放投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运行的轨迹。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创设出篮球训练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运行轨迹可以提高篮球的命中率。这就利用更有力的表现形式使问题情境变得更加真实和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去思考和探究。换言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下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充实,为问题情境教学增加亮点,提高教学质量。四、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最后,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即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简单地说,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这就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个体的素质和基础就难以把握问题情境的具体情况,无法保证取得理想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考虑学生具体情况,融入分层教学法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在情境中预留科学合理的问题。例如,针对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倾向于生活化和简单化,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普查等等,教师留给学生的问题可以相对简单,如询问学生针对总体数量较大的群体时适合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等等。得益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动力高,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相反,针对于能力较高、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更有深度,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把握要点,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逐步完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崇灿.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要点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03)

[2]刘诗晴.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曾小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摭谈论文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我们教师的最高追求目标。本文就教学中常用的“问题情境”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论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吴荣伟,任教于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中心学校。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科学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于奇异的现象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产生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中。悬念——应理解为心理的一种趋向,最大程度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性,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创设与问题相关的“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学习的“情”,二者结合就是“悬念式”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生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情境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经历设想、体验或实践验证、反思等过程去尝试解决问题,那么,他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就是在分析学习内部已有的`情境、经验和知识状态到预期目标状态和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目标的制定。分析学生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目标跃迁的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及其伴随问题并表达出来。把与目标、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同一的问题抛锚于一个真实完整的情境,并进行开发、物化、组合和排列。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的水沸腾,然后用气筒往烧瓶内打气,让学生观察这时水还能不能沸腾。再做一个实验:在烧瓶里装有温度略低于100℃的水,用气筒抽出烧瓶内的空气,让学生再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其原因的悬念。

二、点题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课伊始,教师立即给出指明本课主旨、强调要点、给人启迪、催人探索的问题。例如,在讲浮力知识时,提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有的能浮在水面,有的却不能浮在水面,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接着提出一连串问题:镜子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会怎么变化?这些问题情境有的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有的有浓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趣味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时,可以通过做“铁锁碰鼻子”实验来创设情境:取一把铁锁作摆球,用绳子把它悬挂起来,把铁锁移动到高于平衡位置,并贴近教师鼻子处,由静止释放,当铁锁荡过去又荡回来时,每次都非常靠近教师的鼻子,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锁荡回来碰不到教师的鼻子?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许多同学感到这个问题似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悖,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了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四、开放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放型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和重力势能时,要求学生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案。可根据已学的知识发散求解,设想出多种实验方案,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所能提出的设想方案更多,对所学知识点的领会更深刻。其实,上述的虚拟型问题情境也是开放型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地开展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时就会感到内心的快乐。

五、故事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热衷于听故事,在科学教学中,很多有趣的科学故事引人入胜,尤其是一些探案揭秘故事。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来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让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讲述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史和科学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讲阿基米德利用镜子反光引火烧敌人战船的故事后提出问题:阿基米德为什么能引火烧敌船呢?这些问题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为讲述本课内容埋下了伏笔。

六、演示实验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以实验为强化科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演示实验教学,能萌发学习的冲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讲授内容多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浮力”的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用演示实验创设如下的问题情景: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作用,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科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科学教学和科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成功并且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仍然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期待有更多的同行来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的点滴体会[J].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2]葛美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

[3]肖爱贞.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Abstract: Creating “question situation”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per unit time and how to create various situation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highest goals teachers should pursu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common “question situation” in teaching.

Key words: science teaching; question situation; creation

关于环境问题的论文2000字

环境保护全靠你我他,环境论文不能你我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提纲:内容摘要:我们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懒以生存的地方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着科技的发达,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当务之及:保护坏境成为了全世界最为迫及的问题。关键词:污染 气候中毒 环境保护 破坏环境最为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食物,饮水被我们吸入体内,会导致人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所以保护好环境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好!一, 保护坏境人人有责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3,保护环境就是让我们的后代更好地生活下去。……二, 破坏坏境等于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从全球来看破坏坏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物。……2,人们滥伐树木,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导致大面积的沙漠化。……3,CO2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4,人类大量扑杀动物,使大量物种灭绝,破坏食物链。……5,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地球越来越贫瘠。……三,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2,千方百计治理污染,齐心协力保护环境……3,生命是树,绿色是根,植树造林,美化家园…….4,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结构:(例文) 环境问题不仅是个生活质量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人尖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提出论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有的救灾屡禁不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分析论点)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解决论点) 首先,应在学生中普及环保教育,开设环保科目,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对环保作出贡献。如规定每个学生一年必须种一棵树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对于环保,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不定期对各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对那些违反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单位实施重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从污染源上加以控制、治理。 再次,对在环保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能更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对于全民参加环保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国家应拨款建一些环保设施,如建一些污水处理站,保证流入江海湖泊的水的质量;采取“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并在行动之前加以宣传,以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 环保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愿人人都为环保出一份力,让美好的环境永远伴随着我们!(联系实际,表明观点) 评价:本文侧重解决环境问题,特点是将分析问题结合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 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必须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一、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二、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中国在未来的世纪中能否强大富有,在很大程度的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保护环境,匹夫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环境吧!范文: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身边的一些事物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如今,就连欣赏蓝天白云也仿佛成为了一种奢侈。五一去北京的时候在道边看到一株蒲公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面对久违了的蒲公英,是因为久居城市吗?还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写到这里,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发展林业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计算,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我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说道环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提倡天天都是环境日这一理念。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产业化的发展是必须的,是大势所趋! 环境有其特殊性,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但是本身的经济效益出的慢,导致了经济发展初期乃至中期很少有人能重视他。而且,生态环境产业化所涉及的行业过于广泛,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系列复杂的专业重视都融合其中。这些都导致了生态环境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缓慢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和开拓自然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环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要与环境相辅相成。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但桥梁摧毁的话,很严重的。所以说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具体表现。在提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意识有很多种类,同时也很复杂,意识中与环境、资源及保护等有关的内容即是我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或称环境意识。它涉及人类对其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种类及有限性等的认识,以及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社会心理。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全球生态系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及人为方面的危害,特别是中国的环境更是令人堪忧,我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有高度的资源(空气、水、土地等)有价意识和资源再利用意识,保护和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做到物品循环利用,努力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为了能为环境问题做出多么大的贡献,而是希望能够借着一双慧眼来观察这个每天都在发生微小变化的世界。感知它,认识它,尽微薄之力影响它。

国内对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

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导语: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有哪些内容呢?在教育的中,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题目:关于创设情境Ji发学生兴趣的研究

1、选题

(1)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Ji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1些成果,有1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1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1定的科学性。

(2)选题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Ji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儿童对1件事有了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真正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而创设1个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教学情境是Ji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是Ji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如何Ji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让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的关键,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内容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关于创设情境Ji发学生兴趣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方面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教学媒体、采取教学手段,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另1方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题研究的假设

教师正确运用多种媒体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1定可以Ji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

3 概念的界定

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本课题中指在课堂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

兴趣:字典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在课题中把它界定为学生个体在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乐观的情感倾向和自觉参与学习的行动表现。

(2)研究的目标

关于创设情境。从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创设不同情境,并研究情境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关于Ji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Ji发

(3) 研究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 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数学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

4 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4) 研究的步骤

课题计划在3年时间完成,具体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1个阶段(2002。8—2002。10)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

2确定课题,拟订实施方案。

3申报立项

第2阶段(2002。 10—2004。12)实验研究阶段。

1 加强理论基础学习。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论和先进经验,调整研究重点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2认真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媒体创设适合的情境并进行分析研究。

3加强合作,每学期上好实验研究课,要求其他教师和领导对自己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2阶段(2004。12—2005。7)论证结果阶段

1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反复实践论证。

2总结整理取得的研究成果。

3写实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 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动机是学生主题参与的内在机制。心理学认为人的1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1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深化认识的目的。所以,必须Ji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2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离不开环境,人的个性、情感、品质等都与所处环境、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1个民主、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1个个适合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2)课题的应用价值。

课题的提出是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教材的编写也凸现了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进行教学,Ji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题的提出适应了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好动,好奇,注意力具有集中时间短,持续性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Ji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高质量的参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4研究基础

从2002年10月已经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并且积累了点滴的经验。所撰写的论文《创设情境Ji发学习兴趣》在市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2等奖。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5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课题的负责人具有1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是学校所承担的国家级教科研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1。同时,教师边教学边总结,边实践边研究,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学校地处县城,可以及时得到学校、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学校设备先进,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取信息、查询各种资料。

知识扩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在情境创设的热潮下,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 不难发现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容易,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易。 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

通过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小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课题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实践研究 ”,是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力,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摭谈论文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我们教师的最高追求目标。本文就教学中常用的“问题情境”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论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吴荣伟,任教于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中心学校。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科学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于奇异的现象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产生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中。悬念——应理解为心理的一种趋向,最大程度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性,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创设与问题相关的“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学习的“情”,二者结合就是“悬念式”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生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情境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经历设想、体验或实践验证、反思等过程去尝试解决问题,那么,他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就是在分析学习内部已有的`情境、经验和知识状态到预期目标状态和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目标的制定。分析学生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目标跃迁的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及其伴随问题并表达出来。把与目标、情境状态、情境定义同一的问题抛锚于一个真实完整的情境,并进行开发、物化、组合和排列。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的水沸腾,然后用气筒往烧瓶内打气,让学生观察这时水还能不能沸腾。再做一个实验:在烧瓶里装有温度略低于100℃的水,用气筒抽出烧瓶内的空气,让学生再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其原因的悬念。

二、点题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课伊始,教师立即给出指明本课主旨、强调要点、给人启迪、催人探索的问题。例如,在讲浮力知识时,提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有的能浮在水面,有的却不能浮在水面,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接着提出一连串问题:镜子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会怎么变化?这些问题情境有的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有的有浓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趣味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时,可以通过做“铁锁碰鼻子”实验来创设情境:取一把铁锁作摆球,用绳子把它悬挂起来,把铁锁移动到高于平衡位置,并贴近教师鼻子处,由静止释放,当铁锁荡过去又荡回来时,每次都非常靠近教师的鼻子,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锁荡回来碰不到教师的鼻子?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许多同学感到这个问题似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悖,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了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四、开放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放型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和重力势能时,要求学生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案。可根据已学的知识发散求解,设想出多种实验方案,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所能提出的设想方案更多,对所学知识点的领会更深刻。其实,上述的虚拟型问题情境也是开放型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地开展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时就会感到内心的快乐。

五、故事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热衷于听故事,在科学教学中,很多有趣的科学故事引人入胜,尤其是一些探案揭秘故事。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来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让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讲述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史和科学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讲阿基米德利用镜子反光引火烧敌人战船的故事后提出问题:阿基米德为什么能引火烧敌船呢?这些问题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为讲述本课内容埋下了伏笔。

六、演示实验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以实验为强化科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演示实验教学,能萌发学习的冲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讲授内容多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浮力”的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用演示实验创设如下的问题情景: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作用,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科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科学教学和科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成功并且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仍然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期待有更多的同行来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的点滴体会[J].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2]葛美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

[3]肖爱贞.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Abstract: Creating “question situation”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per unit time and how to create various situation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highest goals teachers should pursu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common “question situation” in teaching.

Key words: science teaching; question situation; creation

关于情境性问题的研究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关键词]情境 有效 生活 实践 矛盾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习时的环境、气氛、情绪等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不一样,也就会出现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这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下面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创设兴趣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1.以乐引趣。“以乐引趣”就是创设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圆的认识”时,上课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方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的车轮无法转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教师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认识了“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心情舒畅,兴味无穷,这样的学习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以故事引趣。一堂新授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童话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设置童话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星期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小松鼠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4个。松鼠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随着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望,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以变引趣。“以变引趣”就是在教学指导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造、深化,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变换思路、变换关系、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把“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0,求乙数?可改为:甲数是100,甲数减少10就刚好是乙数的3倍,求乙数?等等。这样都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为解决问题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

4.以悬念引趣。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新课的导入中,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制造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出示趣题:“小刚今年10岁了,可他只过了2个生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就议论纷纷。一般情况下,一年就过一个生日,可小刚10岁了,怎么只过2个生日?学生疑窦顿生,情绪高涨。这时老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一课,同学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活动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为了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直接感知,促进发现。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切萝卜,把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这样学生的体会更深刻,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更形象、印象深刻。这样在思考中观察操作,在观察操作中思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四、创设矛盾情境,让学生在矛盾中感知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这就是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心扉,激发思考,逐步引入佳境。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从实际出发出示题目:把()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数,当学生说出“5和1、10和2……”后,教师问:“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得数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样,创设问题,学生感到新奇,用旧知识不能解释新知识,产生了学习“分数”这一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动机。

五、创设猜想情境,激发验证动力

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对于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出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进而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发挥创造才能,最终发现规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先复习加法结合律,再让学生明确目标:“猜想乘法的结合律。”学生就会得出猜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字母公式为a×b×c=a×(b×c);减法与除法也可能有结合律。这样鼓励学生猜想既激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动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本身对教师来说就是不断创设情境,一直到实现教学目标为止的过程。一节课中开始可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兴趣、揭示问题、制造矛盾;新课进行时,进行情境设计,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问题、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学习了知识的基本内容后,还可通过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知识得到扩展和引申。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一、课堂情境定义及创设有效情境的必要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提到“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情景的创设在小学课堂中特别是数学课堂中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学习中去。

以学习长方形周长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学具、让学生自由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行选择材料等,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这种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首先,教材内容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有的老教师一味照本宣科,使课堂十分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并没有一种活跃、迸发数学思维的课堂情境和氛围,学生更是死气沉沉,不想参与其中。

其次,有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情境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本来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就较差,如果没有吸引人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那么学生能做的也就只是表面的听课,而并没有真正用心。长此以往,小学的基础打不好,又何谈以后?

再次,一部分农村小学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室,教师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不到位,更谈不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利用。往往出现的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漫而谈,学生在下面随耳一听,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是难以实现高效的,甚至是没有效果的。

三、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也能更好地参与进来。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生活中有关圆的应用,也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置中学习知识,并能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创设情境除了要贴近生活之外也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当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相关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山羊和小绵羊给羊妈妈收萝卜,羊妈妈把10筐萝卜按照1:1分给它们,那么每只小羊各分得几筐萝卜?它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吗?是平均分的吗?第二天,小山羊发现了一个收萝卜的小窍门,当他们再次帮羊妈妈收萝卜,羊妈妈特别高兴,就把10筐萝卜按照7:3分给了小山羊和小绵羊,那么今天小山羊和小绵羊各分得几筐萝卜?是平均分的吗?”教师在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将问题问出来,既能够让学生学会按比例分配是什么,也能够让学生明白平均分配只是按比例分配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大家掌握了按比例分配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给大家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这种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环境中,使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学会思考。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

现如今市面上各种的模型有很多,教师可以将同学分为五组,分别下发一个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情境来学习知识。如在“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拿到的一片圆形草原的模型来达到教学目的。

1.演示实验

同学们会观察到,大家手里的草原模型上有一头小羊,被一条绳子拴住,以低头吃草的造型出现,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这头羊能够吃多大范围的草呢?

2.动手操作

这时候,通常学生是不会说出教师心中的既定答案的,他们的说法往往各种各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大家动手操作,以中心点中心,拉直绳子围绕中心转一圈,这个范围就是小牛可以吃到草的范围,这就是圆的面积,从而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圆的面积。

3.游戏

当然,在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接入情境,如丢手绢游戏,大家从某一同学开始绕圈跑回这一同学这里,所跑动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这些游戏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

(四)创设室外活动情境

除了室内活动,我们还可以创设室外活动情境,如估计学校围墙面积、计算粉刷材料、测量篮球场面积、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3米的大圆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创设目标。下面以某小学测量篮球场为例。课外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篮球场,在中间休息时,向大家提出问题: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有多大呢?教师问同学们,同学们可定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大家去量一量、算一算。同学们提出 “我没带尺子,怎么量啊?”突然,教师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这时一位同学用手量课桌的情景浮现在的脑海里。同学对教师说:“我有办法了!我用手量,我的一拃是10厘米。”于是,同学们张开手掌,弯着腰就量起来。1拃、2拃、3拃……量得手都酸了,抬头一看,一条短边还没有量完。

学生觉得用这种方法不够科学,就站在原地思考起来。对了,学生的身高是80厘米,也可以借用啊!学生找来一根绳子,在和他身高一样长的地方做个记号,又用绳子量起来。最后,学生量出篮球场的长是它身高的30倍,也就是80×30=2400(厘米)=24(米),宽是学生身高的20倍,也就是80×20=1600(厘米)=16(米)。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24×16=384(平方米)。教师听完了学生的汇报,对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综上所述,情境的创设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例子有很多,教师只要善于发现这些方法并加以利用,就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

  • 索引序列
  • 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2000字数
  • 问题情境研究论文
  • 关于环境问题的论文2000字
  • 国内对问题情境的研究论文
  • 关于情境性问题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