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岳飞主题论文

岳飞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岳飞主题论文

高中论英雄议论文800字篇一

这样,就不禁有人会问:这个时代还有英雄吗?我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英雄,永不落幕。

因为有英雄,所以家庭团圆。

在去年的某一天里,一幢高楼发生了火灾,一名年轻而又平凡的消防队员,在救火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孩,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不容有半分犹豫的时间,他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可是因为楼道中浓烟滚滚,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不慎一脚踩空,落入了电梯井。可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抱紧了孩子,用自己的脊梁,帮孩子抗住了落到地面时的冲击力。当其他的消防队员找到他时,孩子在他的怀中哭泣,可是抱着孩子的消防队员,已经与世长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那个孩子的家庭才得以被挽救。

因为有英雄,所以社会安定。

人民警察,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在社会的黑暗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发生,而我们的人民警察,总是出现在黑暗的地方,去散发光明和温暖,每日都与危险共舞,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

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责任心,更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一切生灵可以生活在光明里。正是因为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英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句话常说常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因为有英雄,所以国家发展。

黄大年,一位学识精湛的科学家,一位受人爱戴的领导,更是一位以身作则的英雄,“”后,黄大年回国投身于地质科研项目之中,为我国的深地勘探工程,每日废寝忘食,每日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科研室。可是天公不作美,他因为这样的辛勤劳累最终身患重病,不治身亡,年仅53岁。他为我国的地质科研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国家的发展才得以一跃千里。

余秋雨说过:行者,为了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全世界的土地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是的,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使家庭团聚,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发展,为我们踱出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无垠的疆土。

英雄,永不落幕。

高中论英雄议论文800字篇二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高中论英雄议论文800字篇三

战场上锣鼓喧天,两军将士对垒,情势非常紧急。只见一匹白色战马上,岳飞身披战甲,右手提刀,左手拉住缰绳,待进攻号角吹响时,战士们如弓弦上的箭一般冲向了敌人,战争很是激烈,只见岳飞快马提刀,在百万大军中如杀鸡剪草般不断收割着敌人的性命,不顾伤势。最后,以敌人的片甲不留,我军大获全胜落幕。

这就是千年英雄之岳飞!且说在今天,有人会如此不要命似的为国效命英勇杀敌吗?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有许多的贪小便宜之人:在有利益之时,他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厚;但一有了事之后,他们又如缩头乌龟般。会有《礼记》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样的现像出现吗?或许存在少数人,但大多数人不会。而在几千年年的这片土地上,有许多的精忠报国之士:他们不为利益,他们救国家于危难中,他们牺牲自己,视金钱如粪土。我们不应引发一丝深思吗?在我们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应该向前看一看,学习先人的为人处事,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不能忘本!

再说《水浒传》,这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成的一部关于绿林人士的小说写的是关于宋朝农民起义的事。其中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他们讲义气,武艺高强,且救济穷人,是响当当的英雄好汉!

其中的林冲、武松、宋江是我最为佩服的。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兄弟不惜性命。在朋友、兄弟落难时,从不像现代人避而远之,而是共患难,从不做酒肉之交。

有一些人,他们因利益而结交朋友,却因这种利益朋友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乃至一切。且说中国商业发展的今天,有多少企业因资金链中断而倒闭,如果他们的朋友在这危难之时倾尽全力帮助,是不是这些企业就不用倒闭了呢?也有一些企业,因身边亲近之人利益熏心而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由此可见一个贫贱之交有多重要。他们可以每年为中国减少多少损失?

通过和这些千年英雄的对比,通过我们对这些书籍的阅读,我们可以改正自己的不足,达到更进一步,做的自己!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他可以为我们登上更高阶梯创联系所以我们以后要经常阅读书籍,与书为伴,与千年英雄共论今之启迪。

夜依旧,天空中闪烁的星宿依旧,但此刻漆黑的夜空中,有一股风拂过,改变着一个少年的思想。

人们一想到岳飞,便会想到那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一心只想收复中原失地,雪靖康耻并迎回徽、钦二帝。而让百姓们更加牢记于心中的不仅仅是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是他严于律己的个人。岳飞为人既不好女色,也不好货。在他的治理下,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这更使的岳飞是与当时朝中大多数是贪财好色、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不和,他甚至就不应当属于那个时代。宋高宗本身也厌恶岳飞成天喊着要迎回二圣,因为这直接会威胁到他高宗皇帝的帝位。本来在战争的早期,高宗皇帝深知只有岳飞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也只有他能够抵挡住金国大军的铁骑,所以特别的委以重任。再加上岳飞是真正的屡立战功,高宗皇帝就封他为一方的节度使,君臣关系比较和睦。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岳飞每次上表都口口声声的说要迎回二圣,这一直都是宋高宗心中隐隐的痛。直到后来,岳飞终于触怒了宋高宗,为他的死埋下了杀机。岳飞先是在一支多余部队的归属问题上与高宗皇帝产生矛盾,本来这支部队应该归属于岳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宋高宗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岳飞虽不好女色,也不好货,但可能真是有点恃才傲物,竟与皇帝赌气,以母丧为名守孝辞官。虽然最后高宗皇帝连发诏书硬将岳飞“请”了回来,但岳飞已经冒犯了高宗作为皇帝的威严。再是岳飞作为在外统兵的大将,竟上书要求高宗立储君,高宗觉得皇位受到了威胁。再者宋高宗当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有养子,南宋臣民心中对此是心照不宣,只岳飞一人将它直接说出,“宋高宗不可能再生”,这就从根本上冒犯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尊严。就这许多事,使得高宗皇帝心中是恨透了岳飞。终于在南宋绍兴十年的那场大战中,虽然南宋军民对金作战是节节胜利,岳飞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与当时金国的统帅金兀术对峙。两军对战,岳家军是频传捷报,直打的金军不得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眼看打的金军就要渡过黄河,往自己的老家跑。中原失地指日可以收复,岳飞兴奋地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但可惜皇帝和奸相似乎并不领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虽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奈其它几路大军皆已被皇帝召回,岳飞是孤掌难鸣,还有被金军围攻的危险。无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返京,也是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岁月。秦桧在高宗皇帝默认的情况下,加紧了对岳飞的迫害,他先奏表说岳飞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有渎职之罪。岳飞以自辞当时身负的枢密副使一职抵罪,高宗准奏。但秦桧知道高宗的意思,所以并不就此罢休,他指使党羽诬告岳飞部下谋反,岳飞有连座之罪。虽然严刑逼供,岳飞和他的部将们就是不招认。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之下,秦桧仗着有高宗皇帝撑腰,竟就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凭这一可能有、或许有的罪名,竟能明目张胆的杀死这样一位封疆大吏,可见当时南宋朝廷从上至下是人人只求自保,也或许是南人与这位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失地的大将并无深刻的利害关系。当时也只有一位与岳飞同是民族英雄的大将韩世忠敢为岳飞质问秦桧,但此时韩世忠也是自身难保。只可惜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金国的弯刀、利剑没有将他杀死,却死在皇帝御赐的一杯毒酒之下。虽然岳飞是被正统的士族所杀死,但后来南宋的数代王朝或者史学家们都给了他很正当的评价,比如紧接着宋高宗的宋孝宗一朝,就为他平反,以礼改葬,谥武穆。到了宋宁宗时,岳飞更是被追封为鄂王。当然,岳飞个人精忠报国,也给后世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岳王庙前还跪着害死岳飞的四个奸贼的铜像,他个人也成为后世忠臣武将的榜样。

名句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岳飞历史小论文范文

人们一想到岳飞,便会想到那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一心只想收复中原失地,雪靖康耻并迎回徽、钦二帝。而让百姓们更加牢记于心中的不仅仅是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是他严于律己的个人。岳飞为人既不好女色,也不好货。在他的治理下,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这更使的岳飞是与当时朝中大多数是贪财好色、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不和,他甚至就不应当属于那个时代。宋高宗本身也厌恶岳飞成天喊着要迎回二圣,因为这直接会威胁到他高宗皇帝的帝位。本来在战争的早期,高宗皇帝深知只有岳飞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也只有他能够抵挡住金国大军的铁骑,所以特别的委以重任。再加上岳飞是真正的屡立战功,高宗皇帝就封他为一方的节度使,君臣关系比较和睦。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岳飞每次上表都口口声声的说要迎回二圣,这一直都是宋高宗心中隐隐的痛。直到后来,岳飞终于触怒了宋高宗,为他的死埋下了杀机。岳飞先是在一支多余部队的归属问题上与高宗皇帝产生矛盾,本来这支部队应该归属于岳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宋高宗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岳飞虽不好女色,也不好货,但可能真是有点恃才傲物,竟与皇帝赌气,以母丧为名守孝辞官。虽然最后高宗皇帝连发诏书硬将岳飞“请”了回来,但岳飞已经冒犯了高宗作为皇帝的威严。再是岳飞作为在外统兵的大将,竟上书要求高宗立储君,高宗觉得皇位受到了威胁。再者宋高宗当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有养子,南宋臣民心中对此是心照不宣,只岳飞一人将它直接说出,“宋高宗不可能再生”,这就从根本上冒犯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尊严。就这许多事,使得高宗皇帝心中是恨透了岳飞。终于在南宋绍兴十年的那场大战中,虽然南宋军民对金作战是节节胜利,岳飞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与当时金国的统帅金兀术对峙。两军对战,岳家军是频传捷报,直打的金军不得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眼看打的金军就要渡过黄河,往自己的老家跑。中原失地指日可以收复,岳飞兴奋地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但可惜皇帝和奸相似乎并不领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虽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奈其它几路大军皆已被皇帝召回,岳飞是孤掌难鸣,还有被金军围攻的危险。无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返京,也是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岁月。秦桧在高宗皇帝默认的情况下,加紧了对岳飞的迫害,他先奏表说岳飞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有渎职之罪。岳飞以自辞当时身负的枢密副使一职抵罪,高宗准奏。但秦桧知道高宗的意思,所以并不就此罢休,他指使党羽诬告岳飞部下谋反,岳飞有连座之罪。虽然严刑逼供,岳飞和他的部将们就是不招认。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之下,秦桧仗着有高宗皇帝撑腰,竟就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凭这一可能有、或许有的罪名,竟能明目张胆的杀死这样一位封疆大吏,可见当时南宋朝廷从上至下是人人只求自保,也或许是南人与这位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失地的大将并无深刻的利害关系。当时也只有一位与岳飞同是民族英雄的大将韩世忠敢为岳飞质问秦桧,但此时韩世忠也是自身难保。只可惜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金国的弯刀、利剑没有将他杀死,却死在皇帝御赐的一杯毒酒之下。虽然岳飞是被正统的士族所杀死,但后来南宋的数代王朝或者史学家们都给了他很正当的评价,比如紧接着宋高宗的宋孝宗一朝,就为他平反,以礼改葬,谥武穆。到了宋宁宗时,岳飞更是被追封为鄂王。当然,岳飞个人精忠报国,也给后世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岳王庙前还跪着害死岳飞的四个奸贼的铜像,他个人也成为后世忠臣武将的榜样。

在网页上搜索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郾城之战——战果最为辉煌的,是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的大捷。顺昌大捷后,岳飞从驻地德安府,率军出发,大举北伐。高宗、秦桧又想趁机乞和,六月间派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军中,传送“不得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李若虚还未到,岳飞大军已经北进。李若虚赶上,见到岳飞军胜利前进,对岳飞说:“现在既已发兵,不应仓促班师。朝廷如果追究不肯奉命停师之罪,由我承担。”岳飞得到李若虚的支持,按原计划向北推进,派张宪、王贵、牛皋、徐庆、董先、杨再兴等分路进攻,又命梁兴(原是太行山抗金民兵首领)渡河,集结“忠义巡社”,攻取河东、河北州县。岳飞自率主力,直取中原。不久,诸路告捷。闰六月,张宪打败韩常军,攻克颍昌府,又与牛皋、徐庆会师,攻克陈州。王贵部将杨成、张应、韩清等收复郑州。七月初,郝晸(音枕zhěn)等收复西京洛阳,张应、韩清又与河南兵马钤辖李兴会合,收复永安军。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宗弼被迫率领主力与岳飞亲率的主力军七月八日在郾城决战。金军以“铁浮图”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两翼骑兵居左右,列阵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令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杨再兴单骑闯入敌军,打算活捉宗弼,受伤数十处,杀死敌军数百人,又杀出敌阵。两军鏖战到天色将黑,全军败退。岳飞军取得郾城大捷。宗弼在郾城败后,又在七月中率兵十二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杨再兴率三百骑做前哨,在小商桥与金军大军遭遇,杀敌两千余人,杨再兴英勇牺牲。张宪率大军赶到,连战皆捷,金军夜遁。宗弼重整军马改攻颍昌,岳飞早就料到,已派王贵、岳云率兵防守。王贵、岳云率军与金兵大战,岳云手执一对铁椎,率八百骑,往来冲杀,两翼步兵继进,董先、胡清又从城中发兵增援,金兵再次大败,宗弼逃窜。岳飞军这次作战,得到太行山和两河义军的有力配合。梁兴约会太行山义士和两河豪杰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破金人于垣曲、沁水、济源。乔握坚等收复赵州,李宝收复兴仁。梁兴在河北攻取怀、卫二州,大破宗弼军,截断了金军从山东到河北的运输通道。老百姓拉车牵牛运送粮食给义军。岳飞注重联络河朔抗金义兵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现在取得显著效果。河北、河东人民广泛发动起来,支持“岳家军”,给金兵以极大威胁。“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已被“岳家军”打得闻风丧胆了。金将投降或准备投降的很多。自燕京以南,金朝的号令不行。宗弼想签军(征兵)继续抵抗,没有人肯从军。宗弼叹息说:“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像今日这样挫败过。”他不敢再战,准备从开封北撤。岳飞立即向高宗报告了宗弼已令其老小渡河的消息,说这是“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请求赶快命令各路兵火急并进,发动总攻。岳飞自郾城进军朱仙镇,距东京开封只有四十五里了。岳飞全军将士急切地等待着渡河进军的命令。高宗、秦桧却在胜利面前,再一次停战求和。高宗、秦桧一面急令张俊、杨沂中等从宿州、亳州和泗州撤军,使岳飞军陷于孤立;一面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理由,勒令岳飞退兵。岳飞上书力争,说:“金贼锐气沮丧,内外震骇,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有紧急军机,由皇帝直接发出),迫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交集,慨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只得先扬言要渡河进攻,迷惑金军,然后下令从郾城撤退。当地人民拦住岳飞马,说:“我等顶香盆,运粮草,迎接官兵,金人都知道,将军走后,我们还能活吗?”岳飞悲痛流泪,取诏书给他们看,说:“我不得擅留!”岳飞下令,留兵五日,保护人民南撤。七月间,岳飞军退守鄂州,已收复的郑州、颍昌、蔡州、淮宁等大片土地,又被金军夺去。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军纷纷从前线撤回。刚从临安出发、领兵出泗上的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在宿州中金兵埋伏,军溃。以妥协苟安为国策的宋高宗,在大敌当前,不得不战的形势下,下令抗金,但目的仍在战后求和,并无北上恢复的打算。六月间,顺昌之战时,枢密院颁下檄书,引录高宗的话说:“本欲为民而吊伐,岂忍多杀以示威!誓与华夷,捐除首恶,期使南北,共享太平。”明白宣布战争只在“生擒兀术(宗弼)”,恢复南北“共享太平”的“和议”。高宗时刻担心战争的胜利发展,影响和议,又时刻担心将帅权大,威胁朝廷。他对张俊说:“你读过郭子仪传么?子仪总重兵处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诏至,即日就道。”又说:“若恃兵权之重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能享福,自身也要有不测之祸。”岳飞始终反对苟安,坚持抗战,以“直抵黄龙”为目标,越是作战得胜,功高望重,越是触犯高宗的大忌。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日益尖锐,岳飞的“不测之祸”临头了。一一四一年二月,宗弼统领的金兵从汴京再犯淮北,高宗命诸将合兵淮西,杨沂中与刘锜、王德等部在柘皋镇大败金兵,收复庐州。岳飞奉诏出援,兵行至舒、蕲间,金兵已败退。岳飞还师。四月,秦桧和他的死党参知政事王次翁、给事中范同等计议,以酬赏柘皋之捷为名,把韩世忠、张俊、岳飞召到临安。高宗任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一举收回了三大帅在外的兵权。张俊这时依附秦桧主和。韩、岳成为秦桧的大敌。宗弼败后,派密使告秦桧说:“你朝夕请和,岳飞却正想图河北,必杀岳飞,才可议和。”金军明确提出杀岳飞为议和的条件。高宗、秦桧密谋实现这个条件求和。七月间,秦桧党羽、右谏议大夫万俟禼首先上章弹劾岳飞。罪状一是柘皋之役,迟迟不出兵;一是依据张俊的谣传,说岳飞主张放序幕楚州。投降派使用倒打一耙的手段,把不占和弃地的罪名强加给坚持抗战的岳飞,请罢免岳飞的枢密副使。御史台官何铸、罗汝楫等也交章弹劾,请求“速赐处分”。岳飞被罢官出朝。秦桧一伙随后又伙同张俊收买岳飞部将王贵部下的副统制王俊,指使王俊诬告张宪与岳云谋反,把张宪、岳云逮捕下狱。岳飞这时住在庐山,秦桧派杨沂中到庐山把岳飞诱到临安,以谋反罪名下狱。岳飞长叹道:“我方知已落秦桧奸贼之手,使我为国忠心,一旦都休!”岳飞被捕入狱。高宗、秦桧加紧向金朝求降。一一四一年十月,高宗派吏部侍郎魏良臣等使金,在宗弼面前“再三叩头,哀求甚切”,宗弼才准议和。韩世忠连续上章反对和议,力陈秦桧误国。韩世忠因此罢枢密使。十一月,金朝派使臣萧毅到“江南抚谕”,规定宋朝投降条款: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京西割唐、邓二州,陕西割商、秦二州之半。宋朝仍向金称臣,贡纳银绢。高宗投降成功,向金帝进誓表,写道:“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金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金朝派使臣册封高宗为宋国皇帝,规定宋国不得随意更换宰相。在宋朝抗金大胜之后,高宗割去更多的土地,继续充当金朝的藩臣。高宗、秦桧如愿以偿地屈膝投降后,便又按照金朝的意旨,谋杀岳飞。岳飞和子岳云、部将张宪等,在狱中遭受百般毒打逼供。秦桧、万俟禼等始终找不到岳飞谋反的任何证据,但还是要以谋反罪处死。已被罢免枢密使的韩世忠去向秦桧质问,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或许有)。”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年)十二月,高宗、秦桧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杀了岳飞。岳云、张宪被斩首。岳飞军中一些官员被罢免。支持岳飞出兵的李若虚也被送往远州羁管。金军听说岳飞死,摆酒祝贺。岳飞自二十岁开始从军,到三十九岁被害牺牲,在抗金的战场上,英勇战斗了一生。当着广大汉族人民同金朝女真贵族的矛盾,成为社会阶级斗争中主要矛盾的年代里,岳飞的抗金活动,实质上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为保卫南方人民免于遭受金朝的侵掠,作出了历史的贡献。岳飞自诩(音许Xǔ)为宋朝的“忠臣”,他完全自觉地站到了保卫宋王朝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正由于此,他不惜一再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也正由于此,他也不能依靠人民群众把抗金斗争进行到底;而当高宗发出金牌迫令退军时,便不敢“擅留”,伏首受害。岳飞的悲剧在于:他既要反对高宗的妥协苟安,坚持抗金,又要效忠于高宗的南宋王朝,陷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终不免于遭受迫害而失败。岳飞对抗金斗争作出了贡献,并且只是因为抗金获胜而被投降派秦桧谋害的。岳飞被害牺牲,在广大人民当中,引起了深厚的同情和怀念。投降派秦桧则永远遭到人民的唾弃。(选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学术界对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还存在不同看法。或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0王朝,并非盛世;另则认为宋朝虽非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盛世而又有所发展。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则认为是在宋朝。或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无大作为;另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其社会发展演变多多,如水之澜。宋朝社会发展高度如何?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这是两个关乎正确认识宋朝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也是关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首先,来看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n况及其高度。宋朝在疆域、国力、开放性等方面是比不上汉、唐的。但是,宋朝社会在唐朝社会的基础上有明显发展,处于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而且从总体而言,其发展程度高于唐朝。概而言之:社会生产方面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有提高,小麦、棉花的种植面普遍推广,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大多比唐代进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坊制0的突破,集镇兴起,城市发展,产生了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0(比欧洲第一张纸币早六百多年)。一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也比唐代有明显发展。科学技术方面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和世界著名的石刻天文图、地理图。数学家贾宪的/增乘开方法0、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欧洲同类算法分别早八百年和五百年。医学从此前的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5洗冤录6。针炙有了很大发展。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6所收药物比5唐本草6新增四百七十六种。建筑学、地学等也都达到新的水平。精神文化方面 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0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著作丰富,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如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发展。制度文化方面 /以唐为鉴0,较唐完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官员的铨选、管理和监察制度,防止武将、文臣、后妃、外戚、宗室、宦官擅权专政和在政治上对儒士较为宽舒等。可以看出,在汉、唐的基础上,宋朝社会无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有新的发展,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是空前的、跻于当时世界前茅的。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上超过了唐朝社会。邓广铭先生曾指出:/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0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0其次,再看宋朝的社会变革。通观历史,宋朝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变革转折时期,社会各方面多有变化。比如:经济方面 均田制彻底瓦解,租佃制普遍发展。租庸调制度废除,继/两税法0发展而完善为/二税0。一些城镇的功能由军事要邑发展为工商业城邑。由于商品经济的相对发展,宋朝时期出现了纸币/交子0,又有/会子0、/关子0等,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一些方面或地区已具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社会结构方面 统治基础由士族地主为主变化为以大官僚、大地主为主。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因租佃制的发展而相对松弛。政治制度方面 由皇帝、士族地主政治体制,变化为皇帝、官僚、地主政治体制。宰相事权的分化和削弱。由府兵制变化为募兵制。地方行政区划沿唐/道0而设/路0,并发展为一级行政机构。羁縻政策有所发展。农民起义方面 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均贫富0主张;南宋初年的钟相、杨幺起义进一步提出了/等贵贱0要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由此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思想文化方面 古文运动的完成,儒学的复兴,理学的产生,宋词的兴起,方志学的形成,金石学的兴起,话本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中国化大众化,等等,都是封建社会中划时代的变革和转折。

有关岳飞论文的参考文献

人们一想到岳飞,便会想到那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一心只想收复中原失地,雪靖康耻并迎回徽、钦二帝。而让百姓们更加牢记于心中的不仅仅是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是他严于律己的个人。岳飞为人既不好女色,也不好货。在他的治理下,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这更使的岳飞是与当时朝中大多数是贪财好色、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不和,他甚至就不应当属于那个时代。宋高宗本身也厌恶岳飞成天喊着要迎回二圣,因为这直接会威胁到他高宗皇帝的帝位。本来在战争的早期,高宗皇帝深知只有岳飞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也只有他能够抵挡住金国大军的铁骑,所以特别的委以重任。再加上岳飞是真正的屡立战功,高宗皇帝就封他为一方的节度使,君臣关系比较和睦。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岳飞每次上表都口口声声的说要迎回二圣,这一直都是宋高宗心中隐隐的痛。直到后来,岳飞终于触怒了宋高宗,为他的死埋下了杀机。岳飞先是在一支多余部队的归属问题上与高宗皇帝产生矛盾,本来这支部队应该归属于岳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宋高宗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岳飞虽不好女色,也不好货,但可能真是有点恃才傲物,竟与皇帝赌气,以母丧为名守孝辞官。虽然最后高宗皇帝连发诏书硬将岳飞“请”了回来,但岳飞已经冒犯了高宗作为皇帝的威严。再是岳飞作为在外统兵的大将,竟上书要求高宗立储君,高宗觉得皇位受到了威胁。再者宋高宗当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有养子,南宋臣民心中对此是心照不宣,只岳飞一人将它直接说出,“宋高宗不可能再生”,这就从根本上冒犯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尊严。就这许多事,使得高宗皇帝心中是恨透了岳飞。终于在南宋绍兴十年的那场大战中,虽然南宋军民对金作战是节节胜利,岳飞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与当时金国的统帅金兀术对峙。两军对战,岳家军是频传捷报,直打的金军不得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眼看打的金军就要渡过黄河,往自己的老家跑。中原失地指日可以收复,岳飞兴奋地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但可惜皇帝和奸相似乎并不领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虽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奈其它几路大军皆已被皇帝召回,岳飞是孤掌难鸣,还有被金军围攻的危险。无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返京,也是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岁月。秦桧在高宗皇帝默认的情况下,加紧了对岳飞的迫害,他先奏表说岳飞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有渎职之罪。岳飞以自辞当时身负的枢密副使一职抵罪,高宗准奏。但秦桧知道高宗的意思,所以并不就此罢休,他指使党羽诬告岳飞部下谋反,岳飞有连座之罪。虽然严刑逼供,岳飞和他的部将们就是不招认。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之下,秦桧仗着有高宗皇帝撑腰,竟就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凭这一可能有、或许有的罪名,竟能明目张胆的杀死这样一位封疆大吏,可见当时南宋朝廷从上至下是人人只求自保,也或许是南人与这位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失地的大将并无深刻的利害关系。当时也只有一位与岳飞同是民族英雄的大将韩世忠敢为岳飞质问秦桧,但此时韩世忠也是自身难保。只可惜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金国的弯刀、利剑没有将他杀死,却死在皇帝御赐的一杯毒酒之下。虽然岳飞是被正统的士族所杀死,但后来南宋的数代王朝或者史学家们都给了他很正当的评价,比如紧接着宋高宗的宋孝宗一朝,就为他平反,以礼改葬,谥武穆。到了宋宁宗时,岳飞更是被追封为鄂王。当然,岳飞个人精忠报国,也给后世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岳王庙前还跪着害死岳飞的四个奸贼的铜像,他个人也成为后世忠臣武将的榜样。

宋金两国战事稍稍停息,始终不信任武将的宋高宗就开始密谋处置武将。宋高宗不仅夺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而且还要杀害他们。但是,张俊、韩世忠深知上意,所以他们俩就巧妙脱身了,而岳飞却没能幸免。起初岳飞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没想到秦桧等人合伙陷害忠良。他们编造了三条罪证,诬陷岳飞谋反,并将岳飞打入死牢,严刑逼供,最后惨死于风波亭。飞遇害于风波亭真相: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公正,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过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岳飞之死之所以成为悲剧,乃是因为它不可避免。南宋初年的军事形势几乎所有关于岳飞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当道、岳飞冤死,本来宋军是可以收复中原的。这也是后人怀念、推崇岳飞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设。其中最著名的传说就是岳家军在朱仙镇大捷后,迫于12道金牌压力而放弃经营中原。邓广铭早已证明:朱仙镇以500骑兵败金军10万、12道金牌等均非史实,而是岳飞之孙岳珂虚构出来的。岳飞的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实际上夹杂进了很多汉族人因愤懑而未能满足的愿望。但历史事实往往更严酷。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确取得了一些胜利,并罕见地在平原上以骑兵对阵决战的态势击败金军,不过战果其实颇为有限:如颍昌之战金军参战有3万骑兵和10万步兵,而宋军的战果是杀敌5000,俘虏2000多,缴获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战宋军对阵金军1.5万骑兵,战果仅夺得战马200多匹;小商河之战杀敌2000多。以上还是宋朝方面的记录,当时国史大抵夸胜讳败,不可尽信,但即使完全信任宋方记录,金兵的损失看起来也远未达到丧失反扑能力的程度。

岳飞素材关于议论文写作

我们平时写 议论文 的时候经常需要实例去论证我们的观点,所以我们需要经常积累一些名人 事迹 素材。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名人事迹素材,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作文 名人事迹素材篇1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 名言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作文名人事迹素材篇2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 故事 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作文名人事迹素材篇3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 保险 ,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作文名人事迹素材篇4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作文名人事迹素材篇5 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作文名人事迹素材篇6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 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 教育 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看了“ 高中作文 名人事迹素材 ”的人还看了: 1.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与感悟 2. 描写名人事迹的作文材料精选4篇 3. 作文素材10个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4. 描写名人事迹高考作文材料4篇 5. 关于描写个人事迹材料作文4篇

人们一想到岳飞,便会想到那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一心只想收复中原失地,雪靖康耻并迎回徽、钦二帝。而让百姓们更加牢记于心中的不仅仅是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是他严于律己的个人。岳飞为人既不好女色,也不好货。在他的治理下,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这更使的岳飞是与当时朝中大多数是贪财好色、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不和,他甚至就不应当属于那个时代。宋高宗本身也厌恶岳飞成天喊着要迎回二圣,因为这直接会威胁到他高宗皇帝的帝位。本来在战争的早期,高宗皇帝深知只有岳飞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也只有他能够抵挡住金国大军的铁骑,所以特别的委以重任。再加上岳飞是真正的屡立战功,高宗皇帝就封他为一方的节度使,君臣关系比较和睦。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岳飞每次上表都口口声声的说要迎回二圣,这一直都是宋高宗心中隐隐的痛。直到后来,岳飞终于触怒了宋高宗,为他的死埋下了杀机。岳飞先是在一支多余部队的归属问题上与高宗皇帝产生矛盾,本来这支部队应该归属于岳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宋高宗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岳飞虽不好女色,也不好货,但可能真是有点恃才傲物,竟与皇帝赌气,以母丧为名守孝辞官。虽然最后高宗皇帝连发诏书硬将岳飞“请”了回来,但岳飞已经冒犯了高宗作为皇帝的威严。再是岳飞作为在外统兵的大将,竟上书要求高宗立储君,高宗觉得皇位受到了威胁。再者宋高宗当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有养子,南宋臣民心中对此是心照不宣,只岳飞一人将它直接说出,“宋高宗不可能再生”,这就从根本上冒犯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尊严。就这许多事,使得高宗皇帝心中是恨透了岳飞。终于在南宋绍兴十年的那场大战中,虽然南宋军民对金作战是节节胜利,岳飞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与当时金国的统帅金兀术对峙。两军对战,岳家军是频传捷报,直打的金军不得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眼看打的金军就要渡过黄河,往自己的老家跑。中原失地指日可以收复,岳飞兴奋地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但可惜皇帝和奸相似乎并不领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虽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奈其它几路大军皆已被皇帝召回,岳飞是孤掌难鸣,还有被金军围攻的危险。无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返京,也是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岁月。秦桧在高宗皇帝默认的情况下,加紧了对岳飞的迫害,他先奏表说岳飞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有渎职之罪。岳飞以自辞当时身负的枢密副使一职抵罪,高宗准奏。但秦桧知道高宗的意思,所以并不就此罢休,他指使党羽诬告岳飞部下谋反,岳飞有连座之罪。虽然严刑逼供,岳飞和他的部将们就是不招认。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之下,秦桧仗着有高宗皇帝撑腰,竟就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凭这一可能有、或许有的罪名,竟能明目张胆的杀死这样一位封疆大吏,可见当时南宋朝廷从上至下是人人只求自保,也或许是南人与这位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失地的大将并无深刻的利害关系。当时也只有一位与岳飞同是民族英雄的大将韩世忠敢为岳飞质问秦桧,但此时韩世忠也是自身难保。只可惜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金国的弯刀、利剑没有将他杀死,却死在皇帝御赐的一杯毒酒之下。虽然岳飞是被正统的士族所杀死,但后来南宋的数代王朝或者史学家们都给了他很正当的评价,比如紧接着宋高宗的宋孝宗一朝,就为他平反,以礼改葬,谥武穆。到了宋宁宗时,岳飞更是被追封为鄂王。当然,岳飞个人精忠报国,也给后世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岳王庙前还跪着害死岳飞的四个奸贼的铜像,他个人也成为后世忠臣武将的榜样。

有关于论据的的素材很多,非常适合放到议论文中,我整理了议论文论据素材大全,来看一下!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阿甘

阿甘--跨越缺陷,成就精彩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岳飞研究论文第二集现已出版发行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Balzac· Honore de/Honore de Balzac (1799.5.20-1850.08.18)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人们不禁要问,巴尔扎克是怎样利用这样短暂的时间来创作这么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见《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巴尔扎克的时间表》)他硕大无比的脑袋,装满了对这个罪恶世界的悲愤,他魁梧健壮的身体,洋溢着对生活的痛苦与欢乐,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揭露了人性中的种种丑陋,他的独具个性的幻想与写作,为世界文学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传记-文学界-法国《巴尔扎克》)莎士比亚: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不详,被论者称为“失去的年头”。1585年后离开斯特拉特福,到伦敦谋生,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3~1594年,他创作出版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先后献给了年轻贵族索桑普顿伯爵。他还写过一些杂诗和1609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诗。从1594年开始,他所在的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1598年左右,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后来大约1609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剧场”)。他自己也随团进宫演出,偶尔还去大学和法律学校演戏;夏季或瘟疫流行,伦敦剧场停演时,就到外省演出。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爱默生:拉尔夫·瓦尔多·爱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1803年5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的美国,他出生时候的美国热闹却混沌,一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它此时缺乏统一的政体,更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在他去世的时候美国不但因为南北战争而统一,而且它的个性却逐渐鲜明起来,除了物质力量引人注目,它的文化也正在竭力走出欧洲的阴影。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一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上,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滋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爱默生回到波土顿后,在康考德一带从事布道。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目前时代》等。 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行《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日节及其他诗》。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附爱默生一些言论: 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爱默生说:“人不是在自然里,而是在自身中看到—切都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世界非常空虚,它却从这种虚饰的外观中得到好处,使灵魂骄傲地得意扬扬。” 爱默生赞美了人的伟大,他说:“每个真正的人都是—个事业、一个国家和—个时代;他们需要无限的空间、无数的人和无限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子孙后代似乎象一排门客,跟随在他的身后。伟人凯撒,他是为后来时代而生的,我们从他那里得到了罗马帝国。基督出生了,成千上万的人紧紧依附着他的才华成长起来,人们认为他就是美德,就是人存在的原因。制度是一个人的身影的延长。” 爱默生在《自信》一文中对自知与自爱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是正确的,对所有的人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天才。说你潜在地有罪,是有普通意义的;因为最内心的东西在适合的的候会成为最表面的东西,当末日审判来临时,我们最初的思想复归于我们。正如心灵的呼声属于每个人,我们认为最高的功绩属于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他们蔑视任何书籍和传统,讲的不是人们的想法,而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的光亮,而不仅仅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他也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因为它是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但当它们回到我们这里时却带上了某种陌生的崇高感。艺术的伟大作品并不会对我们有更多的教益。它们教导我们,当所有喊声都在另一方时,要心平气和地、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自己的看法。而明天一个外乡客会非常高明地说出恰恰是我们一宜想到和感到的东西,我们会被迫为我们的意见来自他人而感羞赧。” 爱默生对于经验,爱默生认为:“在我看来,没有神圣的事实,也没有不神圣的事实。我只是试验者,我是个永不停息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 关于所有权的问题,爱默生说;“当人人权利都平等的时候,从道德、理智上讲,人们在财产方面则是非常不平等的,—个人拥有衣服,另一个拥有一片土地。” 爱默生对法律的看法有一种近乎嘲讽的意味,他说;“法律只不过是—种备忘录。我们很迷信,并多少有点尊重法规:它以活着的人的资格所具有的活力就是它的效力。该法规一直在那里说,昨天我们同意如此这般,但你如今认为这一法规如何呢?我们的法规是印上我们自己的相片的通货:它很快就变得无法辨认,经过—段时间将返回造币厂。” 在《书籍》一文中,爱默生为读者提供了三点可借鉴的原则:“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抿嘴偷笑,热火朝天,亭亭玉立,欣欣向荣,奇花异草,一枝独秀,含苞欲放,心花怒放,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无言应对,草长莺飞,果不其然,不劳而获。春深似海,春暖花开,火伞高张,火冒三丈,秋高气爽,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好吃懒做,绿草如茵。葱葱郁郁,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龙马精神,兴高采烈,生龙活虎,小题大做,狂风大作,笑喜颜,开心广神怡,欢天喜地,乐不可支,满面春风,落落大方,惊慌失措,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大惊失色,喜皮笑脸,哭笑不得,名胜古迹,笑口常开,重重叠叠,满头大汗,扑鼻而来,毫不留情,五颜六色,蹦蹦跳跳,色彩缤纷,空前绝后,欢声笑语,欢蹦乱跳,形影不离,呆头呆脑,得意洋洋,贼眉鼠眼,胆小如鼠,牛刀小试,兴致勃勃,多如牛毛,从天而降,对牛弹琴,老牛破车,虎踞龙盘,卧虎藏龙,排忧解难,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面玲珑,八面威风,横七竖八,乱七八糟,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通八达,五花八门,拔刀相助,把苗助长,虎口拔牙,霸权主义,称王称霸,百步穿杨,春秋五霸,百尺竿头,百发百中,百感交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战百胜,百年大计,千变万化。百里挑一,百依百顺,百事无成,终生不忘。一无是处,斤斤计较,搬弄是非,班门弄斧,班金波凉,杯弓蛇影,一言为定,挂一漏万,鹏程万里,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十万火急,万般无奈,万不得已,万家灯火,万古长存。万箭穿心,万里无云,万众一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小时候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他的作家生涯。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尔后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这巨额债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但也就在这碰撞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9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为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三大类,原定书名为《社会研究》。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谓之“神的喜剧”的启发,遂改此名,即把资产阶级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做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在《导言》中巴尔扎克写到:“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学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学家的秘书而已。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的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也许能够写出一部史学家忘记的历史,即风俗史。”《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称,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全书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并且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其中著名的篇章有:《舒昂党人》、《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利贷者》、《古物陈列室》、《纽泌根银行》、《幻灭》、《农民》……,在短短20年内,他每年要写4~5部小说。每天伏案至少18个小时,他的《赛查·皮罗多》是25小时内写成。《乡村医生》用了72小时,而长达几十万字的名著《高老头》竟是三天内一气呵成。为保证写作时清醒,巴尔扎克嗜浓咖啡如命,他曾说过:“我将死于3万杯咖啡。”果然,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他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慢性咖啡中毒成为他死因之一。 莎士比亚: 英国诗人、剧作家。 (一)生平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从1585至1592年期间,他的生活经历不详,但是后人有不少传说,例如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又说他在某贵族府邸当过差,又说他当过兵,而传说最广的是说他偷了附近贵族乡绅托马斯·路希爵士的鹿,逃往伦敦,时间一般推测在1586年前后。1592年,剧作家、所谓“大学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格林有一篇文章攻击当时的一些演员,告诫剧作家“不要相信他们;其中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中最优秀的作家比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举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虎狼之心”是从莎剧《亨利六世》下篇中引来的一句话,而“震撼舞台”则是影射莎士比亚的姓氏(shake意即震撼,spear意为长矛)。可见莎士比亚在1592年已颇具名望。从他离开家乡到1592年这一段时期,传说他曾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股东。他开始写剧多半是改编旧剧或同其他剧作家合作,稍后才独立创作。他在伦敦有同乡世交菲尔德,经营印刷出版业。莎士比亚发表的第一部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就是由菲尔德出版的。这部作品献给年轻的新贵族南安普敦伯爵。他的剧团从1594年开始一直受宫内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603年詹姆斯一世登位又改称“国王的供奉”。他同当时一些新贵族如埃塞克斯伯爵颇有交往。他的剧团也到女王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时期,则到外省演出。1596年他帮助父亲申请并获得“家徽”(象征乡绅的社会地位)。据推测,他每年回家探望,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1602年又置了地产(127英亩)。他一生的最后3、4年在家乡度过。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二)创作 莎士比亚在22、23年间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除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是在他生前自己发表外,他的某些剧作则以四开本“盗印版”行世。这些“盗印版”是由剧团某些演员口授,或在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的。当时习惯是剧作家将剧本卖给剧团,剧团有处理剧本的全权;为了尽量垄断,剧团竭力防止其他剧团得到脚本,秘不发表,才出现了“盗印版”。莎士比亚的全部剧本是在他去世后由同团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搜集成书,于1623年用对开本发行,称为“第一对开本”,收了36出戏,其中有一半是他在生前没有出版过的。 作品写成的年代 当时剧目上演和出版都需要向政府登记批准,莎士比亚剧作的上演和出版日期都是有案可查的。但上演和出版日期同创作的时间不一定吻合,可以在上演之前一、二年或同年,也可能在上演后又进行了修改,才最后定稿。第一对开本的剧目不是按年代排列,而是按喜剧、历史剧、悲剧三类编排的。从18世纪后期,学者们如马隆就开始研究莎剧的创作年代,经过200年的探索,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成为研究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演变的较为可靠的依据(见附表莎士比亚著作年表)。 戏剧的分类 第一对开本把莎剧分为三类,此后学者们又进一步把有关罗马历史的剧本分出来,称为“罗马剧”,把后期喜剧分出来,称为“浪漫剧”或“传奇剧”。 戏剧的分期 1850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研究莎士比亚艺术技巧的发展,根据对莎剧诗行的研究,把莎剧分为三个时期:1.1590至1600年,即历史剧和喜剧时期;2.1601至1607年,即悲剧时期;3.1608至1612年,即“浪漫剧”时期。1870年英国学者道登和弗尼弗尔,也根据诗歌技巧和作品的情调把莎剧又分为四个时期,即把第一时期又分为:1590至1596年,早期抒情时期;1597至1600年,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三)著作者问题 19世纪中叶有些学者鉴于莎剧反映的知识面之广(涉及法律、历史、地理、政治、宫廷贵族的生活方式许多方面),文学成就之高,认为无论他的出身还是所受的教育,他都不可能写出这些作品,因而认为作者是培根;也有人认为是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以至马洛。但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是由他剧团的两位演员收集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还为此全集写了献诗,仅此一端就使怀疑派的理论不能成立。怀疑派完全忽视了一个作者向生活学习、向前人学习的潜力。 (四)作品简介 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长诗 莎士比亚最早的诗作是《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题材来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写爱情女神维纳斯追求青年阿多尼斯,但阿多尼斯不爱她,只爱打猎,在一次行猎中为野猪所伤致死。维纳斯十分悲痛。在阿多尼斯死去的地方,血泊中生出一种花,名为白头翁,维纳斯把它带回塞浦路斯岛。此诗主旨是说明爱情不可抗拒,文字绮丽。出版后风行一时,至1602年共出了7版,至1640年累计至16版。 《鲁克丽丝受辱记》取材于奥维德《岁时记》等作品,写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个国王塔昆的儿子塞克斯特斯从战场奔回,□污了同族柯拉廷纳斯的妻子鲁克丽丝,鲁克丽丝召回出征的丈夫,嘱咐他要报仇雪耻之后举刀自杀。最后,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贵族共和国。作者认为塞克斯特斯违背“荣誉”观念,新贵族应以此为鉴。作者又通过鲁克丽丝呼吁同情、怜悯与人道。此诗文字更为繁缛。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大约在6年间陆续写成,主题是友谊与爱情。这种从意大利传入的诗体多采取连续性的组诗形式。1至126首写诗人同一贵族青年的友谊的升沉变化;127至152首写诗人对一“黑肤女子”的爱恋;最后两首结束。前17首,诗人敦促青年结婚,美好的事物应当传代而得到永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信念和对新贵族的希望。随后,那青年有时对诗人冷淡,有时垂青另一个诗人,甚至勾引诗人的女友,但诗人以友情为重,表现和解精神。诗人对“黑肤女子”倾吐爱慕,但她被诗人的至友拐走,诗人感到失望。在这些故事后面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看法和理想,也反映出社会现实。这些诗虽然表现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希望,但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所引起的失望和焦虑。它们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也表达了一个时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感情并不奔放,而是有节制,有思想深度,有分析说理,同时形象生动丰富,语言运用巧妙,诗句节奏感强。 历史剧 早期创作中的英国历史剧共9部,其中8部可以归纳成为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此外有《约翰王》。新兴资产阶级从当时所处的地位,要求国家统一,改造封建王权,以利于本阶级的发展。16世纪9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政权虽仍巩固,但王权继承问题日趋迫切,国内外封建势力蠢蠢欲动,30年前凯特领导的农民起义记忆犹新。莎士比亚关心民族命运,既反对封建内讧,也反对农民起义,而主要反对前者,要求在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巩固国内和平与统一。这就是他写历史剧的主旨。 前四部曲中,《亨利六世》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的封建内战,属于红玫瑰贵族集团的国王在内战中被杀。《理查三世》写篡夺王位的白玫瑰集团爱德华四世死后,同族贵族理查用狡诈、血腥毒辣的手段,登上统治宝座,很快为敌党所杀,结束了玫瑰战争。约翰王虽然有反对天主教的一面,但他谋害了合法继承人,篡夺了王位,引起外患。 后四部曲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宠臣,不能维持贵族间的平衡。他的堂弟利用时机夺去王位,自立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由于王位来路不正,终日惴惴不安,虽然两次平复内乱,但太子不务正业,王位前途仍然令人忧虑。后来太子改过自新,继位为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用对法国战争解决了国内矛盾,夺回在法国的领地。在他身上,作者寄托了一个开明君主、民族英雄的理想。亨利五世改邪归正的转变过程反映出作者改造封建君主的思想。 根据古罗马故事写成的流血复仇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写主人公顾全大局但仍不能避免内讧的悲剧。 喜剧约从1593至1600年,莎士比亚写了10部喜剧和一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喜剧各有特色。最早的《错误的喜剧》是根据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而改编的,喜剧效果全靠人物彼此误认而造成。《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则是以《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为中心的反映市民生活的喜剧。这个时期,绝大部分喜剧以爱情为主题,但《威尼斯商人》则超出此范围,而同样主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写成了悲剧。《驯悍记》虽然提倡婚姻自由,但也表现了作者男尊女卑的观点。《维洛那二绅士》写爱情的忠贞;《爱的徒劳》、《无事生非》着重反对禁欲主义;《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则把爱情故事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后者用大自然同宫廷的尔虞我诈作了对比。《第十二夜》通过次要情节,对清教徒的虚伪大加嘲讽。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对青年分属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族,两人一见倾心,但不能结合。他们求助于劳伦斯神父,神父私自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并安排他们逃离维洛那,但由于偶然的错误,两人先后殉情。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错误而言归于好。这首颂扬爱情的赞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 《威尼斯商人》写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转借现金,夏洛克出于妒恨,假意不收借息,戏约到期不还,可以割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安东尼奥果然失期,开庭之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击败了夏洛克。这出戏通过三条交错的故事线索,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的爱情。 悲剧 从1601至1607年,莎士比亚写了所谓“四大悲剧”、5部以希腊罗马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和两出“喜剧”。这一时期的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的深度大大增强。即使所谓“喜剧”,爱情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终成眷属》中的海丽娜对勃特拉姆的爱情,受到后者的社会地位观念的打击,但她却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一报还一报》(一译《请君入瓮》)里的安哲鲁执法犯法,把爱情作为交换条件。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两剧中,作者对爱情和荣誉产生了怀疑。《尤利乌斯·凯撒》反映了反对权力集中的斗争;《科里奥拉努斯》写的是罗马贵族由于骄横而导致背叛与灭亡。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们具有高度概括意义。《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父王被叔父杀害,母亲嫁了叔父,父王的亡魂要求他报仇。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件,促使他考虑到整个社会和时代,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他单枪匹马同黑暗势力较量,寡不敌众,最后失败。 《奥瑟罗》的主人公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坦率,相信人而又疾恶如仇,他受到玛基维里式的阴谋家伊阿古的摆布,杀死了心爱的妻子。 《雅典的泰门》写的是虚伪的友谊使泰门变成一个彻底的厌世者。 《李尔王》最富于哲学意义。许多人(包括托尔斯泰)认为李尔王分国土的情节是不可信的。但它的概括意义最强,它处理了权威与爱的矛盾;权威与社会正义的矛盾;“真诚的”爱同虚伪的爱的对比;人性与大自然的善恶问题。剧本主要写李尔王从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人”的过程,转变的媒介是同情。 《麦克白》的主人公是苏格兰大将,由于野心的驱使,杀死了慈祥的国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剧本探索人性的善转变为恶的过程。麦克白是一个立过功的、有所作为的英雄,性格中有善良的一面,由于女巫和夫人的诱惑,他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变成了野心。一旦野心实现,必然引起一连串新的犯罪,最后导致灭亡。莎士比亚写的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 晚期创作 人文主义的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弥合的。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都以宽恕和解为主题。《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一般公认前两幕不是莎氏手笔)、《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都是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和解。晚期主要作品是《暴风雨》,情节比较集中。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他弟弟驱逐,携带幼女米兰达逃往荒岛,他通过魔法掀起狂风把那不勒斯国王、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那不勒斯王子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宽恕了安东尼奥,恢复了爵位,王子同米兰达结了婚,一同回到意大利。普洛斯彼罗对待岛上的土生居民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殖民过程。剧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国的主张。全剧以宣扬容忍宽恕告终。 《亨利八世》由几个片断组成,一般公认其中一部分是莎士比亚手笔,通过三个人物的悲剧,展示对新一代统治者的希望。 (五)历代对莎士比亚的评论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场合给予莎士比亚很高的评价,承认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创作方法,提出“莎士比亚化”这一重要论点。恩格斯在同年5月18日给拉萨尔的信中称赞“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也批评了“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创作方法,赞许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每个时代对莎士比亚的评论,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观点,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某些特点或侧面。莎士比亚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但又批评他缺少“艺术”。这一评论定下了19世纪浪漫派以前批评的调子。17世纪中期以后到18世纪,在古典主义影响下,评论界都承认莎氏有天才,但毫无创作法则的观念。伏尔泰称他为“烂醉的野蛮人”。莎士比亚不仅不遵守“三一律”,而且在悲剧中掺杂喜剧场面。德国狂飙运动时期,莱辛和歌德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从莎剧反映“自然”(现实)中获得启发。浪漫主义时期,评论界进一步看到了莎剧中的思想感情的深度,看到了莎氏诗歌的成就,特别对人物的分析感到兴趣。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和英国的柯尔律治,到20世纪初期英国的布拉德莱而登峰造极。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评论家,以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为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着重指出莎剧真实地反映生活,特别是人物刻划深刻。从浪漫派以来,绝大部分的评论是肯定莎士比亚的。持异议的则有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也从现实主义出发,指出莎剧的情节不可信,人物写得成功的原因是他所根据的素材本身就好。 20世纪西方莎评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主要不外是两个派别及其变种的交替,可以称为“客观派”和“主观派”。前者从外部研究,如从当时舞台技巧、戏剧传统,从莎氏对旧情节的改编以及当时具体历史事件等角度研究;后者则从诗歌语言、“意象”、心理、哲学思想等角度研究。60年代最极端的评论则是把莎氏看成是荒诞派作家,把他比作当代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 十月革命后,苏联和欧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莎评,从唯物辩证观点出发,以列宁的反映论为依据,联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实际和文学的社会作用,对莎剧作出了新的评价。中国在解放后,对莎氏的研究也作出不少成绩。总的说来,马克思主义莎评还在发展中。 (六)莎士比亚在中国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及稍后的鲁迅也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初是通过翻译英国19世纪初散文家兰姆姊弟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介绍过来的,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题为《□外奇谭》,译者不详,包括10个故事。同时,林纾和魏易则把故事集全部20个故事翻译出来,于1904年出版,题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我国最初上演莎剧,多以此书为蓝本,加以改编。 莎士比亚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剧本的形式翻译介绍过来。田汉在1921年译了《哈孟雷特》,1924年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20年代至30年代,十几年间,莎剧的翻译出了许多种。抗日战争期间,翻译和介绍工作仍未间断,特别是曹未风和朱生豪,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系统的翻译工作。曹未风译了11种,于1942至1944年陆续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以《曹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总名出版了其中的10种。朱生豪从1935年开始到1944年病逝前共译了31种剧本,1947年出版了27种。 抗战后期到解放前夕,有曹禺译的《柔密欧与幽丽叶》、孙大雨的《黎琊王》、梁宗岱的《莎士比亚的商籁》等。 解放后,特别是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如卞之琳译的《哈姆雷特》,吴兴华译的《亨利四世》,方重译的《理查三世》,方平译的《捕风捉影》、《威尼斯商人》、《亨利第五》等。在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时,把朱生豪的译本分11卷出版,题为《莎士比亚戏剧集》。此后,又对译文作了全面校订,缺译的剧本和诗歌都补译齐全,于1978年出版,定名为《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的剧本在中国的上演是话剧兴起以后的事。“五四”运动以前的初期话剧可以查考的外国剧本,最多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达20种。“五四”运动以后,1929年和1937年,上海戏剧协社和南京戏剧学校都上演过《威尼斯商人》。1937年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抗战期间,在大后方也上演过莎剧,在重庆演了《奥赛罗》,在成都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解放后演出的莎剧有北京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麦克白》、《一报还一报》和上海上演的《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写,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

  • 索引序列
  • 岳飞主题论文
  • 岳飞历史小论文范文
  • 有关岳飞论文的参考文献
  • 岳飞素材关于议论文写作
  • 岳飞研究论文第二集现已出版发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