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用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用书

发布时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用书

《初中语文试讲》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9-15|初中语文试讲《星星变奏曲》.flv|初中语文试讲《小石潭记》.flv|初中语文试讲《我用残损的手掌》.mp4|初中语文试讲《伟大的悲剧1》.flv|初中语文试讲《苏州园林》.flv|初中语文试讲《世说新语》.flv|初中语文试讲《散步》.flv

三点一测 或者 语文教学全解

用读和写来带动语文学习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词:听说读写、语文 、朗读、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即能迅速接收复杂的语言信息,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说,即通过大脑的思维整理,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读,即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写,即写作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七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甚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有的语文老师讲,现在的学生虽说聪明了一点,但是玩心太重,不想学习,费了一天的时间,讲的东西一点儿也记不住。为啥会这样?原因在于老师,就是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自由的时间太少了,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现在仍然有些老师认为,讲得少了他记不住,只有反复强调,才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这是对学生缺乏信任的一种表现,认为把时间交给学生更是一种完全浪费,因为他们不知道重视时间。这是又走到了另一极端的理解。把时间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放任不管,躲到办公室里喝茶去,而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读前要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这样给与充分的信任,使其有事可干,他们是不会浪费时间的。 有的老师也让学生读了,一般是默读,再就是自由朗读,当然这也是读文章的方式,可是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还可以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师生齐读(可以只读某个段落或句子),分小组读,分大组读,还可以让学生单个诵读,还可以针对具体课文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艺术境界,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还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首先,在朗读作品之前,必须整体感知作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理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感情基调。如:《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和难得的朗读材料,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是通过朗读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朗读这篇散文时,就应该始终把握一种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感情基调。而同样是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朗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和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听众和自己,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用完善的语言技巧准确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细腻地表现感情。在这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范,就是标准模板,老师必须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音标准,朗读准确无误,语言流畅。否则会把学生的读音引到邪路上去,使他们经常跑调,或者根本不沾边调。用土话读课文的味道,也确实不太好闻。有的老师很难改变方言土语,或者是羞于改变,可以在范读时放录音,或者下载现成的课件,或者请普通话好的老师和学生课前帮着录好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想,肯定会有提高范读的更好办法。 (二)注意句子的重音和停顿。重音是朗读过程中,为了表现意境和中心思想,对文中的某些词或短语加以强调,重音的确定关键在于对所朗读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那本书是我的。”在这句话里,如果重音在“书”上,表示那里除了书还有别的东西;如果重音在“我”上,表示书不是别人的。因此处理重音要结合上下文。而停顿是在朗读过程中,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的鲜明,突出而调节气息的一种方式。朗读中的停顿,往往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而以表情达意为主要依据,比如在抒发强烈的感情之后,可作适当的停顿。 (三)读中要体现感情。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老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老师、作者三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掌握得也会更加牢固。 (四)要及时纠正好学生在读中出现的问题。“唱读”还在各年级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七年级中非常突出,这使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意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单个读时,老师要认真听,对出现的错误 ,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纠正。 (五)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读,对说、写、听都会有促进作用。因为学生自己读懂了的东西会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蓄,日积月累,到写作的时候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了,语文老师省的劲儿不就更多了吗?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读,还重视自己和学生的写。当老师十几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记得当初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憧憬初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着下面50多双充满稚气的眼睛,我就在心底对自己说:“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严师’,我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我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可接下来的日子,我却慢慢发现,跟学生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些学生总与老师保持着一段距离,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老师谈心。于是我便利用课外的一切时间尽量去接近学生,同时我开始尝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每一次班会,我都会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很随意:可以反映上周班内存在的情况,可以给老师委婉地提意见,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们的每一封信我都会细细品读。对于信中所反映的班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给予他们答复。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我会很认真地给他们回信。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尝到了书面交流带来的乐趣。多数学生慢慢消除了与我的隔阂,开始在信中敞开心扉跟老师诉说自己的心理话。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遇到问题时,也开始主动给老师写信倾诉。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期结束后,马上要放寒假了,班内进行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一系列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后,班内有一名学习成绩每次都遥遥领先的学生李琳却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尽管“学习好”并不是评选“三好”学生的惟一标准,但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等结果公布后,我发现李琳趴在桌子上,情绪有些低落——可能她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便发现一封信工工整整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急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李琳写的。这是一封长信,足足写了5张稿纸。一口气读完了这封信,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李琳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庭的贫困,她从小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致使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们交流。这种自卑在学习上转化为一种动力,使她产生了一种一定要超过别人的信念,这使她又非常要强,凡事争先。可是优秀的成绩并没有使她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使她有些清高。于是多数同学对她都有偏见,很少有人跟她交朋友。 拿着这封信,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居然背着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想: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让她从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这封信的末尾,我给她回复了这样一段话:家庭的贫困是不幸,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对待。很多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关在一所封闭的房子里,固执地认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其实,轻轻打开门,却蓦然发现,原来外面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亲爱的同学,请试着打开心灵之门,与老师、同学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拥有朋友的日子很快乐。从封闭的房子里走出来吧,13岁的脸上写满的应是纯真的微笑。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让自己用崭新的面貌迎接它的到来吧! 春节返校后,我便有意观察李琳的一举一动。我欣喜地发现,她确实是在慢慢转变。自习课上不再一个人闷着头做题,而是开始主动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不再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而开始跟同学们一块活动。渐渐地,她的身边多了几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她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初中毕业时,她给我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老师: 就要离开您了,真有点舍不得。永远忘不了,是您领我走出了那所封闭的小房子,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如果没有您,我也许会永远生活在孤独的沙漠里。老师,真的谢谢您。 毕业以后,李琳经常给我来信,俨然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今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了她从高中寄来的贺卡,上面写道: 老师,走过了人生的一段旅程后,蓦然回首,竟发现在心灵的最深处,除了父母,您是最重要的人。虽然我们相距遥远,但我相信思念可以穿越空间。祝您新年快乐,生活幸福!简短的语句,浓浓的情谊。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我分明感到心里升腾起缕缕的温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比学生的理解与爱戴更令人感到欣慰的吗?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其乐无穷。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是密不可分的,也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为此,把写与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能力系统,就是我的指导思想。不片面地割裂听说读写,在写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让一种语文训练语文活动起到综合发展的作用,使多种能力同时养成,提高效率,同时利用富于变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4、《现代语文教育漫谈》云南民族出版社5、《现代教育理论》云南教委委员会编 6、《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这一次跨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脑与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4]朱克宝《信息技术与文学阅读教学整合的对话观》《学语文》2006年第5期。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论文

你这个太泛了!最起码,你的方向是?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不可能给你编数据吧?哪个学校的?你的老师也太水了吧!

化学方面的问题,建议你看下轻风论文网,之前我就在那里写的论文,非常不错,遇到的问题和格式都挺快给我了 。最关键的是 轻风论文有很多在线的辅导老师帮你解决问题, 不用费劲心思查资料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点击:0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1] 实验——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2007-09-07)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点击:0 新一轮义务 教育 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人民 教育 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任长松 自第一轮义务 教育 课程教材编制以来,我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新发展对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有些素质变得突出和重要了,而有些素质则变得似乎不像以(2007-09-07)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点击:0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2007-09-07) 初中化学多种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 点击:0 初中化学多种媒体教学与素质 教育 中央三令五申要我们基础 教育 由单纯“应试 教育 ”向全面素质 教育 转轨。这是我国基础 教育 阶段跨世纪的改革科研总课题。具体到初中化学学科应如何实现这一重大的变革?这便是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 迈出教学科(2007-09-0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点击: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07-09-07)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点击:0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 教育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 教育 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 教育 和训练,使受 教育 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2007-09-07) 初中化学用语教法初探 点击:0 初中化学用语教法初探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2007-09-07)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点击:0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2007-09-07)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点击:0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文荣获《中华 教育 书库》举办中华 教育 教学优秀教学 论文 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 教育 、特别中学 教育 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2007-09-07) 运用心理学进行素质教育 点击:0 运用心理学进行素质 教育 在大力倡导素质 教育 的今天,一个好教师应该既是严师,又是良友。 教育 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去激活学生的心。这对实施素质 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2007-09-07)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点击:0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2007-09-07) 刍议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互动 点击:0 刍议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互动 江苏省黄埭中学 章从建 任云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过程,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过程。互动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堂互动又分为两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引导与激励,生生互动即竞争与合作。无论是那(2007-09-07)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点击:0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 251907 张殿锋 信秀华 全国 教育 工作会议指出:素质 教育 较好地体现了基础 教育 的本质,它以培养受 教育 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2007-09-07)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点击: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 教育 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2007-09-07)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点击:0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世纪之交,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正在不断向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渗透或交叉。一位哲人说过:“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闪最需要创造力和(2007-09-07) 素养 创新 实践 点击:0 素养、创新、实践 内容摘要 : 本文以素养的培养为切八点,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创新能力方面是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文章的重点始终紧紧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 素养 创(2007-09-07)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点击:0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进行。化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改革课堂教法。 根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三个原则从四个方面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个原则是:(1)不代替(2007-09-07) 谈化学课直观教具的使用 点击:0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如何有效地使用也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使用的必要性 人的感受由于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将会出(2007-09-07) 情感调控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点击:0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课堂教学信息系统是由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充分发挥语言信息和行为信息的要素功能,而且要发挥情感信息的(2007-09-07) 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 点击:0 高中和中师化学教材中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演示实验有以下几个问题: 1.“6滴乙酸乙酯”相对于“5.5mL蒸馏水”而言用量太校因为有资料表明〔1〕,15℃时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8.5g/100g水,而乙酸乙酯的密度为0.901g/mL。

1、问题的提出: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同时,它还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现实。全部化学教学内容都跟化学用语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教学。但是,化学用语又是国际化学界“约定俗成”的专业用语,既抽象,又严密,故被视为“第二外语”,是初中学生遇到的难点、分化点。凡化学用语错误百出的学生,化学成绩都较差;掌握好化学用语的学生,化学科成绩都十分优秀。我在每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对化学用语的教学均花了大力气,但对部分学生来说时效低,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了,化学成绩也就逐渐下降。为提高化学用语教学的效果,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得出了一些提高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2、研究对象及步骤2.1研究对象: 以一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和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学习化学用语的状况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学习化学用语的原因和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得出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效果的一些教学方法。2.2研究步骤:(1)2011年7-8月 先期准备阶段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查阅相关网络资料,积累有益课题研究的资料②调查毕业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困难的原因(2)2011年9-12月 课题实施阶段①化学用语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②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方法研究③学生访谈及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方法交流④研究小结,总结出时效高的策略和方法(3)2012年1-2月 总结阶段①撰写结题报告 ②撰写一篇文章3、研究方法3.1文献法:参阅已有的文献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本研究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谈提高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效果的措施和策略。3.2 调查法:采用座谈调查法。座谈内容主要对化学课的认识,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复习巩固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8个问题,座谈范围是本学校已毕业的上一届部分各层次的学生和本届的各层次的学生。共座谈学生68人次,从座谈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少数学生不喜欢化学,他们认为化学有计算,与数学、物理联系太多,难懂,难记。他们学习基础差,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根本没有进行复习,当然化学用语就不能理解,记不住。②近四层的学生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差,认为化学对学习和生活有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实验多,有趣,学到化学用语后,他们认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难写难记,一些理论概念抽象难理解,影响了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基本上认真听讲,教师课堂上讲的化学用语内容基本能够理解,但课下没很好进行复习,只能记住课堂上印象深刻的化学用语。③一半的学生喜欢化学,认为化学有趣,对学习生活有用,化学比物理、数学学科更容易学,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能够理解,课下进行复习记忆。其中,有26.5%的学生复习化学用语时,方法不佳,记忆效果不好,记住很快就忘了,记忆不牢固。感觉化学用语学习有一定难度。希望老师课堂上多举例,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下来多辅导。其余的73.5%的学生课下对化学用语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记忆,并自己创造一些方法进行记忆巩固,并辅之一些练习,学习效果好,化学用语学习感觉很轻松。3.3 对比教学研究法:在不同的班级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比较适合农村学生的化学用语的教法和学法。3.4经验总结法将较好的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化学用语的方法进行总结,并教会学生使用,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创一些适用于自己的方法,将有效有趣的一些方法整理优化后在班上推广。例如:案例1:化学式书写接龙比赛: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每小组从第1位同学开始……依次循环,每次只能写2个, 2分钟时间以各小组书写正确的个数累计小组成绩。每正确1个得2分,总分最高的小组将会得到一份小小的纪念品,而总分最低的小组将会得到小小的惩罚。这个活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享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刺激每个学生对化学式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无意识中掌握了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案例2:找朋友活动功能:利用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活动开展:①各小组(5—6人面对面坐)拿出平时积累的常见物质名称和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和数字、括号的卡片放在桌面上,一同学拿出名称,另一同学拼出与名称对应的化学式。比比哪一组最先完成。②学生互结朋友③然后评价各组完成情况4.措施及策略4.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初中语文板书设计运用论文

板书集文字、符号、图形、线条等多种表现方法于一体,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板书,作为教学技能之一,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极少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然而,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像,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数字

一直以来,不论板书的载体如何变迁,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视觉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教学工具,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板书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良好的板书设计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求。板书设计无疑是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体之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厘清其涵义,巧妙运用板书设计的方法,必然会增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实现板书的教学功能,彰显板书设计的重要性和功能。

1.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这条原则是指板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要求有关的,就考虑板书;与教学要求无关的,就割爱放弃。

1.2简明扼要的原则。简明扼要,就是要紧扣中心,把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用最精炼的文字和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板书形式,一目了然地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1.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依据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板书要完整、系统、有条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课文的重点要求,按照课文的逻辑联系,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要做到板书的完整、系统、条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据教学要求,准确而精炼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课堂上随课文的讲读一词一句逐步出现,并通过总结把这些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紧扣课文;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概念,又富于启发性。

1.4启发性原则。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通过板书,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使板书富有启发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从而做到板书的内容和文字精炼、准确,突出关键;板书的形式新颖、合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板书的符号运用恰当,清晰明确。

2.内容美

内容板书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内容的凝练与汇集,它是一堂课、一篇课文乃至一个单元主要知识体系的精华所在。(1)思路明晰。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该将课文的"文路"和学生的思路有机地统一起来。具有美感的板书(比如用箭头的形式)能把作者的思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领会文脉,从而循路而学。(2)重点突出。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有多项,板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板书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把关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线条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明文章的结构。如果能抓住重点内容来设计板书,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简洁明了。板书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应层次分明,简洁明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综合概括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复杂的事物及相互间的关系。因此,板书设计必须抓住主干,紧扣中心,简洁明了,学生才能弄清获得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4)前后知识照应。如果某一教学内容需要几个课时才能完成,板书时就不能只考虑这一堂课,还需注意后面内容的衔接。这样在上第二课时或第三课时时,就可以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使几次的板书能衔接成一个条理清晰的脉络,这样,学生看到的就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紧扣教材,为教学目的服务

板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必须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什么都往上写,与教学要求有关的,就考虑板书;与之无关的,就必须放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按作者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作者以参观路线为记叙顺序的写作方法,设计板书就要以参观顺序为主。根据游记的特点,抓住作者行踪,用线索式或图示式设计出游记的路线,这样即便于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又便于学生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记序的方法,体现了为教学目的服务。

4.把握好板书的时机

课前完成板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殊不知,学生面对一览无余的板书,可能会因为缺乏刺激而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前完成的板书,久而久之,板书成为一种装饰,学生对板书就会变得越来越"熟视无睹"。事实上,板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富有生命力的板书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随着学生的学习变化不断生成。因此,教师在呈现板书时要掌握时机,富于灵活性。具有提示性的板书,可在课前完成;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应在课中呈现;具有结论性的板书,应该等到"瓜熟蒂落"时,呈现在分析、归纳和总结之中。有如下几种方式:(1)随机板书,逐步完成。(2)课前板书,逐步揭示。课上只要将覆盖在板书上的纸依次撕去即可。(3)集中板书,一次成型。在课堂总结时,边总结边板书,或用小黑板、投影仪、电脑等一次性揭示。板书时机掌握得好,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好的板书,能生动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处理,清晰地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能准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突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洞悉文章概貌;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系统的认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能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要领。好的板书还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板书没计的基本要求是吃透教材,紧扣中心,简洁醒目,工整美观不同文体的板书设计各不相同。当然,板书设计也不能拘泥成法,一概而论,也应提倡百花齐放。

板书的设计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一位语文老师来说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明、实用、构思精巧。用简练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来直观地反映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力。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因十分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应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例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题目,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稍加思索,问题便提出来了:“什么叫名堂?”“谁玩出了名堂?”“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由疑而入,学生经过初读、自主读、逐段读等环节,弄清了课文是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的。“玩”的实质是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名堂”则是发明与创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交流,清晰地叙述出“玩”与“名堂”的关系。师生经过共同讨论交流,完成了以下板书:

二、应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怎么还谈得上课堂教学质量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抓住重点、要点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采用口头强调的办法“这是重点,大家要注意”,往往效果不大,因为学生脑子里难以留下痕迹。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把重点内容中带有关键性的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或者对重点段落进行单独分析板书,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直观的板书最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这种优势在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中尤为突出。如教学生写“家”时,学生写起来往往是重心不稳,将其中的“弯钩”写得太弯,又偏右,使整个字重心不稳。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点”和“弯钩”的位置关系,并告诉学生:只要“弯钩”和“点”基本在一垂直线上,重心就平稳了。然后要学生写,学生还是写不端正。老师又讲,学生再写,就是写不好。这时,老师要学生放下笔,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两次,接着要学生写,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把“家”写端正了。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虽不专指板书,但道出一个同样的道理。

三、感悟文章含蓄的思想内容

有的文章中思想内容比较含蓄,学生不好理解,此时就可通过板书设计予以标识,以启发学生通过文字的有机组合感悟内容实质。如人教版第八册精读课文《古井》的思想内容就比较含蓄。《古井》讲的是人们每天一大早就到古井里取水以应生活之需。课文从络绎不绝的挑水人群及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说明古井对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文章借物喻人,以古井常年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们生命的泉水的无私奉献,暗喻了乡亲们争相帮助孤寡老人不计报酬的高尚品格。文章大致分为两大块,即古井提供生命泉水与乡亲们乐于助人。由此,板书可根据课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来设计,即

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帮老人不要报酬

(提供生命泉水) (陶冶人的品格)

…不仅…还…

这样设计,可以启示学生不仅从内容的两厢对等的排列上明确要点,还能从递进关联词“不仅…还…”上,对古井陶冶人们品格的寓意豁然开朗,很自然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四、重视心灵的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学生如果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面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是无动于衷。小学语文课本上很多写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设计写一写的板书环节,让学生有抒写心灵感悟的平台。

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课时,出示课文最后一节:“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最后,我说:“同学们,现在黑板就是一个大的留言簿,让我们将我们的收获或祝福写下来吧!”在优美的钢琴曲中学生完成了相应的内容。

总之,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要我们认真关注板书,并把它当作艺术来设计,那么,板书艺术的绚丽就指日可待了。

有人说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的确如此。因此板书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重要环节。优秀的板书体现出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情况,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感悟程度,了解学生的程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以及课文的教学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文字交流过程的集中反映,还是老师和作者、编者、学生的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要在教学改革中与时俱进,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前应对其内容和形式作精心策划,既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体现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作者的心、编者的心、教师的心、学生的心,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和谐的格局。激发情感共鸣。并显现出板书的新颖、精美、实用的特点。有的目的选用什么词语板书,书写在什么地方,怎样用不同的颜色展示,用什么方式连接,事前都必须作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使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集中体现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思维导向清晰,使学生容易感知。避免信手拈来随意书写。让作者的写作目的得不到流露、编者的意图不能实现、学生难以感知学习目标、教师完不成教学目标。事倍功半。简明扼要语文教学的板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行文方式。它通常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简练的言词串联课文中起关键作用的重点词语,以点明写作目的、体现编排意图、实现教学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总结课文内容、揭示中心思想的。如果板书内容琐碎、庞杂、随便,不仅显现不出清晰的教学思路,还会扰乱学生学文的头绪。因此,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教师越来越重视。我从教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设计中体会较深。优秀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能把作者的心、编者的心、教师的心、学生的心,四颗心融合在一起。达到“四心合一”。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让学生犹如医生一样,看到病人,脑海里便浮现出“人体骨骼或五脏六腑”。但学生毕竟是学生,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怎样做?设计好板书,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问题了。要设计好板书,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归纳能力、审美观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作者的心、编者的心、教师的心融汇在一起,做到“四心合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汩汩泉流水,百折尚滔滔。”二十多年的点滴,仅供参考。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一、工整

板书写得工整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老师随便,学生也不认真。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培养。工整的板书让学生潜移默化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随之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了。写好工整的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老师工整的板书吸引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书法意识,激发了学生练书法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简单明了

板书一般是以简单明了来强化直观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的。如果板书设计得不好,学生把握不住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领会不了课文蕴含的道理、了解不到作者的表达意图、体会不到编者的编写意图、课文失去了运载功能、作者的心得不到流露、编者的意图无法实现、教师完不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编在这一册、这一个单元。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应该学到些什么。教师失去桥梁和枢纽作用,四心无法融合在一起。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19课《顶碗少年》一文来说: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就应该设计台阶式的板书,左边故事情节的发展,失误、失误、成功。右边展示课文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课文蕴含道理融合在一起,文和道达到高度的统一,故事与中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感受到没有前两次的失误,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四心”融合在一起 。

三、形象自然

“和谐”一词在美学中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在艺术中指艺术作品的一切组成部分间有机的联系;在板书中指各板书内容在排列组合上的恰当和匀称,内容和形式配合默契。以《顶碗少年》的板书为例,板书内容只出现失误、失误、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台阶式往上升,意在成功是建立在失败之上,同时更展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这样,既简单,又形象自然,建构比较完美,分散的内容通过一定的体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板书构思严谨、结构精美。以立体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使文中所反映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按空间方位设计台阶式板书,显示顶碗少年通过惊心动魄的拼搏获得成功。没有前两次的失误,就没有第三次的成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

四、一目了然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

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读来,学生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课文的内容似乎不大好把握。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围绕这两题尝试学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在发掘教材思想内容、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点拨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学生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就自然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从中受到教育。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

在教学古文《周处》一文时,课文只是简要叙述周处成为三害之一,通过杀虎斩蛟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作了祸害,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他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接受别人的指点,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最后成为忠臣孝子。 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课文并没有任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给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加以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是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而在改正过程中,要是有人冷嘲热讽,又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都挺过来了,最终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勇气、信心)———请人指点(毅力、恒心)———忠臣孝子(成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教师还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凸现课文的现实意义。

三、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点拨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而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必定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抓住教学契机和激发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点拨,撩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从而自觉投身于课外的学习活动之中。

如在教学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时,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她爱看《围城》,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教师抓住这个激发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的女儿为什么爱读《围城》和《洗澡》?这两本书到底写得怎样,你想不想知道?是不是《安徒生童话》和张爱玲的小说写得很糟糕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话,请去阅读这几本书吧,用自己的眼光作个评判。”这样,学生的学习欲被点燃了,他们在课后纷纷想办法借阅这几本书,并被这几本书深深吸引住了,许多同学还从书中摘录了许多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

不仅以上几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在古诗词教学、现代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指导中都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有效地提高和良好地发展。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2.1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2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2.3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3.1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3.2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3.3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3.5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3.6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7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这一次跨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脑与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4]朱克宝《信息技术与文学阅读教学整合的对话观》《学语文》2006年第5期。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初中语文论文教学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2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1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效果[2]。2.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和初中数学等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抽象性虽然更低,但有时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理解教学,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认识[3]。在传统的教学技术、条件之下,教师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是较为困难的,不论是道具的准备还是背景的设置都非常费时间、费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能轻松地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景。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这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如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并产生对文章的情感认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2.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在传统的环境、条件之下,学生的信息接触有限,很难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自己认识这些传统艺术,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感受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民俗风貌,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加有益。3结语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索引序列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用书
  •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论文
  • 初中语文板书设计运用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教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