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招生代码是1184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广工”,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国家“111计划”、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主要成员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可追溯于1958年开办本科的广州工学院。建校初期,广东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等科研院所相继并入,历经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工学院等校史。1995年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学校历史
广东工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1952年,广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合并组建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
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
1954年,并入武汉长江水利学校。
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
1959年1月,广东电力学校、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合并组建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1954年,创办广州市基建交通班。
1957年,更名为广州市技术学校。
1958年,广州业余工学院并入,更名广州高等工业学校;10月23日,升格为广州工学院。1961年6月,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工学院合并组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工学院
1962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学院 。
1970年11月,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
1982年6月,复名广东工学院。
广东机械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机械学校。
1968年,学校停办。
1978年12月,学校复办,升格为广东机械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
1956年9月,创办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
1957年,更名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
1958年8月,升格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3年秋,学校停办。
1965年9月,复办为广东省土木工程专科学校。
1968年,学校再次停办。
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筑学校。
1985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1年7月,并入华南建设学院。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330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设有21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本科专业82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通信工程、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应用数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
广东省“冲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
截至2021年6月,2015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8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82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学书期刊
《工业工程》杂志(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简称IEJ)属于工业工程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内容涵盖:经营战略,决策研究,制造系统,物流系统,设施规划,工作研究,成本分析,工程经济,质量保障,诊断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人机工程,生产组织,人力资源,组织重构等;已经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工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卷),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的特色栏目是“可拓论坛”,并不定期开设“本刊特稿”专栏,刊登不同学科方向的特约稿件、前沿综述;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INSPE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Irichsweb)、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网、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 、台湾地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收录。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社会工作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管理,聚焦广泛的社会问题、政策及其相关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先后与中国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1.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2.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1.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1.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2.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3.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4.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5.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6.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7.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1.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4.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1.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1.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3.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4.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5.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6.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7.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8.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11.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12.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13.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14.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1.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2.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3.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1.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2.协同创新中心3.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4.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8.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2.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3.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6.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1.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广东省7间高水平大学之一,办学条件一流,与政府、企业联合产研办学,共建各种创新平台,有希望建设成中国斯垣福大学.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1.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2.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1.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1.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2.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3.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4.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5.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6.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7.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1.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4.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1.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1.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3.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4.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5.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6.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7.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8.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11.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12.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13.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14.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1.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2.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3.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1.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2.协同创新中心3.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4.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8.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2.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3.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6.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1.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广东工业大学 招生单位代码:11911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Sci论文在国内通常用来评高级职称(副高和正高级)。
应该是大部分领域中比较顶级的存在,衡量学术水平一般用发表了多少篇SCI来衡量,但是还要看具体领域。如:医学,柳叶刀也不错。
G7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 2、民族教育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 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9、继续教育研究
聚焦职教了解到,“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发布,我们从中整理出等级在A+—B+水平的职业教育类期刊。名单如下: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职教部分) (A+——B+ )排名 期刊名称 2020年评价结果 省份 主办单位25 职教论坛 A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A 北京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33 教育与职业 A 北京 中华职业教育社56 职业技术教育 A 吉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4 职业教育研究 B+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3 职教通讯 B+ 江苏 江苏理工学院132 机械职业教育 B+ 江苏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5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B+ 广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7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B+ 广东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70 河北职业教育 B+ 河北 廊坊师范学院小贴士:分级标准:分学科、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2020年评价结果等级为A的职教期刊有《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这四本期刊。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和广东化工期刊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刊物,对于所涉及的领域有很好的覆盖和报道。但具体哪一个更好还需要根据你的需求和关注点来做出具体评价。如果你关注的是设备工程领域,那么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可能会更适合你;如果你关注的是化工领域,那么广东化工期刊可能会更适合你。此外,你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点,综合考虑不同期刊的刊物质量、影响力、专业性和发表文章的热点方向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和广东化工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行业期刊,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具体来说,两个期刊的主要区别如下:1.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主要关注设备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刊登的文章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包括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刊物内容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 广东化工期刊则侧重于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刊登的文章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制品、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期刊内容涵盖面广,与化工相关的领域均有涉及,且期刊的发表周期较为稳定。因此,两个期刊各有其特点,选择哪一个更好取决于您的研究领域和需求。如果您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设备工程和化工,建议您可以同时关注这两个期刊,以获取更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中国设备工程期刊是我国设备管理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刊物,广东化工期刊是广东省化工类唯一的省级刊物,由此对比得知是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好。中国设备工程期刊在介绍和推广各种设备修理、维修与改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方面,在介绍国外设备管理与维修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得到广大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人员的好评。
《广东化工》这本期刊是由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主管并主办的省级期刊。
广东化工期刊,又名广东化工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广东省化工类的省级刊物,高中级职称评定认定刊物。
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的条件相匹配,避免因不符合期刊的要求直接被拒。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的指标。作者如果要查询刊物级别,可以通过杂志的官网还有万方、知网这些权威网站查询,这样搜出来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倒是没你。交了版面费后肯定要修改。加钱可加急发表。最好网上投稿。
《广东化工》这本期刊是由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主管并主办的省级期刊。
广东化工期刊,又名广东化工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广东省化工类的省级刊物,高中级职称评定认定刊物。
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的条件相匹配,避免因不符合期刊的要求直接被拒。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的指标。作者如果要查询刊物级别,可以通过杂志的官网还有万方、知网这些权威网站查询,这样搜出来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广东化工杂志收数学教育。广东化工期刊,又名广东化工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广东省化工类唯一的省级刊物,高中级职称评定认定刊物。开设化工相关的栏目,刊登化工类论文,有试验研究性论文,综述类论文,环保类论文,测试类论文,设备类论文,教学类论文。
应该是广东化工吧,是省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