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四川旅游发展论文范文

四川旅游发展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四川旅游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体验经济发展迅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所衍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形式,对旅游产业大省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要加快四川旅游优化创新的步伐,努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四川旅游业;旅游优化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思想根源于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 年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他提出体验经济将是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过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商家要想赢得新一轮的竞争,需要依靠提供体验服务。随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书中称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这一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最终实现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某些条件促使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能够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关于体验经济的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可将体验经济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教育的、逃避现实的和审美的。而伯恩德H施密特则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这一角度,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 旅游产业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实践应用和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也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寻求精神满足以及体验的过程。对旅游者而言其最关注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能否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能否获得值得回味的体验。因此,能否给旅游者更多的体验是衡量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体验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 体验旅游产品要素一般包括主题、活动和形象,这三大要素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外部表达的主要载体,能够最为直接地引导旅游者产生体验的要素组合。(一)主题。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旅游活动项目随意拼凑,既无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灵启发或者震撼,也不能集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题要是高度提炼每一个体验旅游产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通过通俗的题材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与一般旅游产品主题不同,体验旅游产品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基础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之上,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展的活动与推出的形象能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最广阔的体验空间。(二)活动。活动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血肉,它直接提供旅游者体验的载体,是旅游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要素。体验旅游产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娱乐、教育、启迪等多种体验,从而满足精神需求。(三)形象。形象是体验旅游产品的外衣,是旅游者最早接触旅游产品的途径,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体验旅游产品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如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口号、图形、色彩、道具、设施、服务等。从深层次看,体验旅游产品形象是对旅游产品主题的具体阐释,塑造旅游主题和活动的整体氛围。因此,在设计和推广形象时,需要外观上色彩协调一致、道具精细逼真、造型夺人耳目等。 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一)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服务意识不强 四川省全省景点共有300多处,但是内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内部企业结构明显失衡使得行业内部合作性以及联动效应得不到良好体现。另外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导游人员途中甩团、因费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扣团、甚至出现导游人员携款潜逃的现象。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问题及其自身的低素质化是四川省降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擅自增减旅游项目问题突出的主要根源。另外也存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推诿的现象,浪费游客时间,甚至导致游客无法旅游。 (二)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产业的营销,基本是产用单纯的营销模式,缺乏宣传平台,尽管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的世界景区景点,但是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声誉与其他众多国家级景区景点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针对于四川主要景区景点所做的推广与促销没有很好地突出四川本身的特色,缺乏差异性、煽动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省旅游配套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设施简单,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使得游客期望与实际体验的感受差距悬殊,并且景区景点卫生条件跟不上,景点沿途缺乏卫生标准的厕所,另外,旅游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不良,公共信息标志落后。 四川省有众多景区景点,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各个景点景区没有形成各自核心旅游特色,没有形成互补关系,反而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这难以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 (四)“5.12”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浩劫,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危机,不仅部分的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更使得游客对四川旅游安全出现了信心危机,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省旅游优化与转型迫在眉睫。 四、四川省发展体验式旅游的思路 (一)统一旅游目的地地对外的宣传形象 统一标识以及统一宣传口号可以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因此,四川省在旅游营销时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营造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并且丰富促销手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体制,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另外可利用现代媒介推广与四川自然和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旅游标识以及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以吸引游客。在宣传资金上可设立旅游宣传促销基金,为宣传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深挖四川旅游的特色主题 (二)旅游特色主题是游客体验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加深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使他们对旅游产品有一个连贯和清晰认识。旅游特色主题内容丰富,大可到景观布景、文化气氛,小可到服务细节和纪念品,这样就可以用一条主题线把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贯穿起来,使他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因此,四川省需要深挖自身旅游特色主题,把原本静态的旅游路线通过各种主题赋予其生命,使得游客身临其境。如杭州市通过模仿《清明河上图》,把宋代时期的社会情境再现,使得游客回到一千多年前,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 (三)推出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对体验旅游的延伸,旅游者在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游经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难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但是旅游纪念品却能使得这种记忆加以强化,主要在于纪念品是旅游者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得来的,这样可以起到延伸记忆的效果。在设计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时要结合主题,同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者看到纪念品直觉的反映就是该地区的旅游印象,因此,四川省应尽量设计与推广有四川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纪念品,事实上,四川省有众多少数民族集居,如羌族、彝族、藏族等,文化特色明显,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创新形式让游客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古城对推出自身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方式方法简单但却容易让游客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的蜡染工艺允许旅游者亲身参与纪念品制作,这样的纪念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当然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四)突出四川旅游的差异化特性 主题和纪念品这两种方式能够留给旅游者一个难忘的经历,但是过度的模仿使主题公园、纪念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或买到相同的东西,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四川省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加入与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四川拥有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精神内涵,把它加入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体验与其自身拥有文化的不同之处,这也有利于提升旅游产生的品牌价值,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即使其他地方要进模仿复制,也难以相比拟,难以夺走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重视到川旅游者的感官刺激 体验旅游的本质是“让人难忘”甚至是“流连忘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刺激,从而使其拥有一个美好的感觉,进而“回味无穷”。因此,四川省在优化现有旅游产业以及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可以从景观设计、环境氛围、风味小吃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独特元素,多方位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感受,尽量设计和推广一些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游客感官上的需求。 (六)积极开展四川体验式旅游的营销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导形成自身稳定文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而体验经济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突出品牌营销的优势。因此,在营销体验旅游产品时,应结合体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这五个方面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塑造能征服旅游消费者内心品位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吸引力。特别在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且同质化的趋势下,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形下,单纯利益驱动是不足以打动旅游消费者,只有通过设计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进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2000年南岳区提出“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的品牌创新,重新定位南岳衡山“中华寿岳,天下独寿”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这一营销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由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现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演愈烈,为达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效果,可采用与旅游消费者进行“点对点”互动对话,持续地了解游客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与游客建立逐一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 总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四川旅游的优化创新需要深挖自身特色,设计统一的宣传形象,借助于各种主题来体现自身旅游特设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美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旅游产品要素设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1-45. [2]刘静.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63-164. [3]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4):164. [4]叶玉洁.体验经济时代的观念更新的几个问题.综合管理,2010(2):168-170. [5]黄鑫.体验经济时代下关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136.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一、优势(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三)黑竹沟开发现状。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二、问题(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三、对策(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黑竹沟修建特色宾馆、彝族部落、索道、滑雪场等,不断完善黑竹沟景区旅游设施。加强与成都、重庆、乐山、峨眉山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黑竹沟精品旅游线路。(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黑竹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黑竹沟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a.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b.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关于四川旅游论文范文资料

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一、优势(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三)黑竹沟开发现状。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二、问题(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三、对策(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黑竹沟修建特色宾馆、彝族部落、索道、滑雪场等,不断完善黑竹沟景区旅游设施。加强与成都、重庆、乐山、峨眉山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黑竹沟精品旅游线路。(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黑竹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黑竹沟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这正好有一篇,怎么给你

摘要:体验经济发展迅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所衍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形式,对旅游产业大省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要加快四川旅游优化创新的步伐,努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四川旅游业;旅游优化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思想根源于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 年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他提出体验经济将是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过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商家要想赢得新一轮的竞争,需要依靠提供体验服务。随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书中称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这一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最终实现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某些条件促使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能够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关于体验经济的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可将体验经济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教育的、逃避现实的和审美的。而伯恩德H施密特则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这一角度,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 旅游产业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实践应用和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也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寻求精神满足以及体验的过程。对旅游者而言其最关注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能否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能否获得值得回味的体验。因此,能否给旅游者更多的体验是衡量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体验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 体验旅游产品要素一般包括主题、活动和形象,这三大要素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外部表达的主要载体,能够最为直接地引导旅游者产生体验的要素组合。(一)主题。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旅游活动项目随意拼凑,既无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灵启发或者震撼,也不能集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题要是高度提炼每一个体验旅游产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通过通俗的题材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与一般旅游产品主题不同,体验旅游产品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基础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之上,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展的活动与推出的形象能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最广阔的体验空间。(二)活动。活动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血肉,它直接提供旅游者体验的载体,是旅游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要素。体验旅游产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娱乐、教育、启迪等多种体验,从而满足精神需求。(三)形象。形象是体验旅游产品的外衣,是旅游者最早接触旅游产品的途径,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体验旅游产品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如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口号、图形、色彩、道具、设施、服务等。从深层次看,体验旅游产品形象是对旅游产品主题的具体阐释,塑造旅游主题和活动的整体氛围。因此,在设计和推广形象时,需要外观上色彩协调一致、道具精细逼真、造型夺人耳目等。 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一)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服务意识不强 四川省全省景点共有300多处,但是内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内部企业结构明显失衡使得行业内部合作性以及联动效应得不到良好体现。另外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导游人员途中甩团、因费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扣团、甚至出现导游人员携款潜逃的现象。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问题及其自身的低素质化是四川省降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擅自增减旅游项目问题突出的主要根源。另外也存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推诿的现象,浪费游客时间,甚至导致游客无法旅游。 (二)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产业的营销,基本是产用单纯的营销模式,缺乏宣传平台,尽管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的世界景区景点,但是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声誉与其他众多国家级景区景点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针对于四川主要景区景点所做的推广与促销没有很好地突出四川本身的特色,缺乏差异性、煽动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省旅游配套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设施简单,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使得游客期望与实际体验的感受差距悬殊,并且景区景点卫生条件跟不上,景点沿途缺乏卫生标准的厕所,另外,旅游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不良,公共信息标志落后。 四川省有众多景区景点,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各个景点景区没有形成各自核心旅游特色,没有形成互补关系,反而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这难以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 (四)“5.12”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浩劫,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危机,不仅部分的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更使得游客对四川旅游安全出现了信心危机,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省旅游优化与转型迫在眉睫。 四、四川省发展体验式旅游的思路 (一)统一旅游目的地地对外的宣传形象 统一标识以及统一宣传口号可以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因此,四川省在旅游营销时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营造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并且丰富促销手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体制,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另外可利用现代媒介推广与四川自然和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旅游标识以及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以吸引游客。在宣传资金上可设立旅游宣传促销基金,为宣传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深挖四川旅游的特色主题 (二)旅游特色主题是游客体验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加深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使他们对旅游产品有一个连贯和清晰认识。旅游特色主题内容丰富,大可到景观布景、文化气氛,小可到服务细节和纪念品,这样就可以用一条主题线把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贯穿起来,使他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因此,四川省需要深挖自身旅游特色主题,把原本静态的旅游路线通过各种主题赋予其生命,使得游客身临其境。如杭州市通过模仿《清明河上图》,把宋代时期的社会情境再现,使得游客回到一千多年前,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 (三)推出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对体验旅游的延伸,旅游者在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游经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难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但是旅游纪念品却能使得这种记忆加以强化,主要在于纪念品是旅游者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得来的,这样可以起到延伸记忆的效果。在设计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时要结合主题,同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者看到纪念品直觉的反映就是该地区的旅游印象,因此,四川省应尽量设计与推广有四川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纪念品,事实上,四川省有众多少数民族集居,如羌族、彝族、藏族等,文化特色明显,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创新形式让游客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古城对推出自身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方式方法简单但却容易让游客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的蜡染工艺允许旅游者亲身参与纪念品制作,这样的纪念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当然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四)突出四川旅游的差异化特性 主题和纪念品这两种方式能够留给旅游者一个难忘的经历,但是过度的模仿使主题公园、纪念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或买到相同的东西,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四川省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加入与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四川拥有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精神内涵,把它加入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体验与其自身拥有文化的不同之处,这也有利于提升旅游产生的品牌价值,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即使其他地方要进模仿复制,也难以相比拟,难以夺走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重视到川旅游者的感官刺激 体验旅游的本质是“让人难忘”甚至是“流连忘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刺激,从而使其拥有一个美好的感觉,进而“回味无穷”。因此,四川省在优化现有旅游产业以及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可以从景观设计、环境氛围、风味小吃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独特元素,多方位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感受,尽量设计和推广一些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游客感官上的需求。 (六)积极开展四川体验式旅游的营销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导形成自身稳定文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而体验经济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突出品牌营销的优势。因此,在营销体验旅游产品时,应结合体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这五个方面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塑造能征服旅游消费者内心品位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吸引力。特别在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且同质化的趋势下,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形下,单纯利益驱动是不足以打动旅游消费者,只有通过设计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进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2000年南岳区提出“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的品牌创新,重新定位南岳衡山“中华寿岳,天下独寿”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这一营销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由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现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演愈烈,为达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效果,可采用与旅游消费者进行“点对点”互动对话,持续地了解游客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与游客建立逐一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 总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四川旅游的优化创新需要深挖自身特色,设计统一的宣传形象,借助于各种主题来体现自身旅游特设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美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旅游产品要素设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1-45. [2]刘静.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63-164. [3]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4):164. [4]叶玉洁.体验经济时代的观念更新的几个问题.综合管理,2010(2):168-170. [5]黄鑫.体验经济时代下关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136.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四川省旅游毕业论文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创新构想

一、引言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历史相对较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专业在起步较晚的基础上,以“后发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始与发达国家旅游管理教育机构进行接轨,借鉴其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赛日益频繁、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等等,这些因素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旅游管理教育都将具有深远指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或从积极的角度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旅游系(专业)或从消极的角度为某些学科(专业)寻求出路甚至活路而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旅游系(专业)。这种外延扩张型发展的结果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旅游院校的数量多,但因为教育经费的限制和新成立的旅游学科的稚嫩性,致使整个高等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只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当前,在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很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并且存在着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过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1]在专业建设的投入上,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造成学不致用的局面。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2]

学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旅游人才出现了知识体系简单,而较单一的局面,综合能力较差。

三、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1.几个实例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自由和宽松,基本上能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在旅游、游憩、体闲研究方面的专业设置上,种类十分多样化,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比较自由,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和德州大学(U.of Texas)同样是旅游专业,两所学校的课程地各有特色,如表2所示。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酒店餐馆管理学院(School of Hotel & Restaurant Management)久负盛名。该校每年向全球招收(主要为欧洲)酒店管理的研究生。核心要求有两条,一是须有5年以上的酒店工作经验,二是现在必须在大型酒店中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不脱产,一年两次往返英伦该校集中学习。学习期间,不是满堂灌的上课,而是重点放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和学员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中相互大开眼界,触类旁通,取长补短,极富成效。在教学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死扣现成的专业教材。二是案例教学。三是毕业论文。

2.国际上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二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以下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CBET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旅游发展新趋势与形势分析

1.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可以大体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是为明天的旅游管理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具有超前性。旅游管理当前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再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化、多元化。此外,策略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2.相关形势分析

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是改革我国旅游管理及其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和依据,真正影响旅游发展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特别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必将同时带来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全球化”“创新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展了很好的素材。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学校传授的知识从数量和时效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如今,高等教育在西方被称为职业“初始教育”(Initial Education)的开始,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传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应偏向于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点

1.尽快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管理学科历史较短,又是依托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加之知识构成日益综合化、多元化,使得其学科特点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晰其庞大知识群的硬核所在,只有抓住这一本源的东西,以此为基础,营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性,确定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和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维护和提高其专业竞争力,巩固其专业地位,使核心的课程加以确认,这样,专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它,根据社会变化及时、稳妥地做出调整,毕业生也就有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从长远看,专业才会更具后续竞争力。

2.积极调整专业教育结构,使其从宏观到微观更趋于合理

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和职业技术教育;地区结构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从专业重点大学到地方院校的区域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形势,应重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教育;形式结构上,进一步强化非学历教育、职业再教育、决策层的培训以及普及型教育等。

3.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

目前,国际旅游的重心开始东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产生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这一总体变化,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在国内,旅游业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带动局部区域和城市起飞,影响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产业,“其地位日渐显著”。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与机遇下,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大旅游人才培养观念。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使用与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知识面广、勇于进取、开拓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很强的服务人员,并且还应有良好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使旅游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旅游业是一个国际性产业,要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和操作技能,适合国际化大生产,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旅游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超前,要广泛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旅游业是1978年后开始的,至今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对这点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在广泛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道路[4]。

4.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接轨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要走多渠道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使其逐步提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与培训除重视正规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外,也要重视大量成人教育、职业再教育等业余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面对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高等教育,1999(2).

[2] 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3] 罗明春,钟永德,袁建琼.论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求索,2004(12).

[4] 田里.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J].云南高教研究,1997(2).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区生态旅游也正逐步发展起来,市场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三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希望给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是在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或多或少会损失社区居民使用当地资源的权利,如果处理不合理则有可能引起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因此,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社区的和谐发展。探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

所谓社区生态旅游,就是指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它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模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文化的生态旅游。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自然特色为目的,在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并且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在生态旅游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和居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因此,对于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的形势下,缺乏人文精神

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缺乏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很多地方在未开发社区旅游之前,居民的生活往往是以传统的经济、社区活动为主,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居民由于利益的吸引纷纷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但是却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以文化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文往往是社区旅游的重要标志,因此人文精神的缺乏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

就目前而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是以政府管理或者旅游企业管理为主,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旅游规划、决策中往往没有多少决策权,可见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同时,这极易引起与社区居民的矛盾,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让社区居民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中,是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三)存在诸多运作的弊端

旅游业本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较长的产业,要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效益综合起来考量[1]。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企业或着个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往往违背了社区生态旅游本身的理念,只关注经济效益,这非常不利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就时下而言,很多地方宰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相信,这样下去是会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的。

三、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认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包括:①自然资源的利用(土地、水、能源);②保护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固体、液体废弃物和大气排放);④重视当地文化的完整,要避免给当地文化带来负面影响;⑤保护自然、人文遗产;⑥使用当地的技术和产品;⑦处理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⑧社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四、科学管理社区生态旅游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社区生态旅游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科学以及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比如,把门票以及其他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反馈给当地居民,政府作出努力保障居民的利益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笔者就曾去过这样的景区,景区内部随处可见居民在社区内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通常价格合理公道,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这样的景区人们愿意前往。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与企业联手,给居民提供一些贷款来开发旅游项目,当然项目的开发要运用当地的产品和技术。

(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绝对有权利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的。笔者为了切实保障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方式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听他们对于开发旅游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把他们的要求都综合考虑起来;其次为了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可在社区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来通知一

些重大事宜或者相关制度等等。最后,对于在景区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居民与游客的矛盾,居民与企业的矛盾,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构,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虚心听取居民合理的诉求,并及时解决。

(三)加强社区居民的旅游知识

一般开发社区生态旅游的地方,都是老人孩子多,青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在外面 工作,而这些居民由于自身 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旅游知识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定期对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使居民对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导游服务等技能进行培训,当游客进入到某栋老宅子后,居民能详细为游客讲解房子的历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旅游 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这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很多地方的 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相关问题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探索,切实地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等于为一些旅游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毕业论文展示

旅游 文化 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OBOR战略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 教育 改革的契机,是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的途径与 方法 。

关键词:旅游文化;特征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旅游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以下简称为“OBOR”)是21世纪初中国为了实现“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而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OBOR战略开始付诸行动。OBOR分为陆路与海路。陆路从西安向西,横穿西亚抵达欧洲荷兰的鹿特丹。海路从长三角、珠三角沿东南亚向西,经非洲过黑海最后抵达欧洲的鹿特丹。因此,新世纪下的OBOR一端为日益崛起的中华经济圈,另一端连接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共同体———欧州联盟,中间是经济潜力巨大的西亚、东南亚和非洲。在OBOR战略构想下,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对话,必将促进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研究OBOR战略下的旅游文化特征,对促进旅游、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OBOR背景下旅游文化特征研究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合作重点中明确指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因此,OBOR战略沿线必将呈现出人类古代文明繁荣的鲜活再现、为欣赏旖旎风光的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线路游、沿线OBOR友好城市互办旅游推广活动游、体育活动交流观光、参与、体验游和“新海上丝绸之路游轮游”等5大特征,相应的文化也呈现出这五大特征。

1.1人类古文明的鲜活再现

丝绸之路是跨越文明、贯穿古今的古代经济发展之路,对丝绸之路的重游是对人类古文明的探索与考察,具有旅游和文化挖掘发现的双重意义。2014年,由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三国联合递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将丝绸之路沿线的人类古文明推向新的历史舞台。透过OBOR,不仅可以探索考察中国自秦、汉至清的灿烂文明与文化,而且还可以探索考察西亚、中亚、欧洲诸国的文明发展史,对比中外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差异。

1.1.1博大丰富的汉前文明

OBOR的陆路起点西安,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其历史变迁是华夏文明发展的缩影。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出的旅游圈,能充分体现中华古文明。西安早在汉朝以前就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曾是周、秦的都城,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将人们带回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兵马俑则展现出了大秦帝国的强盛国力。对OBOR起点城市的考察,人们可以领略汉前中华文字的形成变化、陶器制作工艺、古建筑的特征、古代天文体系、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及丝绸文化等等。

1.1.2影响深远的汉文化

汉代是中华历史上科技与文化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从汉代建立到灭亡的四百多年间,汉代王朝与古罗马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大帝国,汉王朝雄踞东方,开拓了OBOR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走廊。而且在汉代,西南丝绸之路也在这个时期开辟,从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到缅甸、印度,将汉朝先进的文化技术传播到东南亚。因此,汉代是OBOR战略的起始朝代,考察旅游OBOR的内涵与文化功能在于探索和考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汉代文化。其中著名的建筑文化,有著名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为证,可见汉代的建筑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还有史学瑰宝的《史记》和《汉书》;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如今在成都、西安、安徽宏村、浙江等地还保留着这种比较原始的造纸术,对人们了解汉代科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汉代的《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以及地震仪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了解和考察探索汉代文化,对OBOR旅游品质的提升、内涵建设、转型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3辉煌的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以强大国力为依托,以蓬勃发展的世俗文化为主体,表现出了内容丰富、思想兼容、形式多样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大量汲取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出对外文化的输入输出,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其中丝绸之路OBOR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辉煌的隋唐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之一便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畅通和频繁。考察OBOR线路,不少历史遗迹和名胜景点都是对唐朝文化的重新认知。就科技而言,隋唐发明了火药,将印刷术发展到雕版印刷,代表作有《金刚经》,建造了辉煌的长安城和赵州桥。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历史时期诗人辈出,影响深远,如初唐的陈子昂、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李白、杜甫,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等。OBOR线路考察诗人的出生地、作品等,对认识和发扬古代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提升了OBOR区域旅游的品质与内涵。位于OBOR线路上的文化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集绘画、书法、乐舞于一体,有很高的旅游、考察、研究价值。辉煌的隋唐文化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而隋唐文明遗留至今,保留完好的大多分布在OBOR,因此对OBOR旅游线路的开发,是中国旅游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领域。

1.1.4鼎盛的宋朝文化

宋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品质旅游和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宋朝时期,文学、科学、理学、史学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宋代有大文豪苏轼,还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散文 家范仲淹等。宋代的四大书法家,对中华后世影响深远。宋代还有无数的著名画家,最能代表中 国画 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 山水画 的博大意境,如今被制作成3D技术重现的《 清明 上河图》等。此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学,陶瓷窑为代表的手工业,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南北宋时期文化的OBOR综合规划,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提升途径。

1.1.5文学艺术空前的元、明文化

元、明是中国疆域广阔、国力强盛的时代。元朝进行了大一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发展,各民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特别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研究考察元代文化,对当今国家发展战略乃至世界和平共处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重回元朝时代的OBOR线路,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继承元代文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呈现出平民化与世俗化。在文学方面,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均在明朝完成。在明朝,宗教方面,天主教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萌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OBOR的南线,明朝文化深远的影响着东南亚和南亚。随着丝绸文化的不断影响,中国的庭院建筑随之传入西方。

1.1.6历史巨变中的清代文化

中华民族领先世界文明几千年,而到了清代,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自大,直接导致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未能影响中国,从而使中国沦为后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为了防止明朝复辟,清关闭了南方的泉州、宁波等重要港口,在北方驻扎重兵,严重影响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与科技的交流。清代前期国力强盛,国内安定,因此这一时期的小说、戏剧和绘画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代后期逐步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反封建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和特征。1.1.7神秘的中西亚文化中西亚位于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素有“五海三洲”之名,是OBOR的重要枢纽和中间连接点,承担着连接亚洲中华经济圈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的作用。中西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但富有石油资源。中西亚还是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有辉煌灿烂的古巴比伦,是伊斯兰教、__和犹太教的发源地。研究考察OBOR线路,不仅可以考察探索文明古国中国,还能接触神秘的中西亚文化,最后抵达体验欧洲的近代文明,因此,OBOR是一条古今文明的文化之旅。

1.2OBOR精品线路文化兴起

OBOR大战略下,国内旅游将此作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契机和平台,各地纷纷以OBOR为依托,出台《XXX旅游总体规划纲要》,形成精品线路游,并以精品线路为平台,提升精品线路文化。精品线路将极大的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随着三部委联合推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建设精品线路的步伐在加快。OBOR是世界最精华的旅游资源带,汇集了世界4/5的文明,古代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古罗马均被OBOR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人类古文明的历史及进程。据新华网报道,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OBOR旅游年”,推动了国际旅游的发展。北方线路上,甘肃出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计划至2020年建成20个游客容量为300万人次的大景区,形成华夏寻根线、黄河风情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主题精品品牌线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靠OBOR战略体系,着眼于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天然的区位优势,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和非洲开放的最前沿,把丝绸之路做成品牌,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旅游概念。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浙江、海南、福建等地均以OBOR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把OBOR线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开拓旅游文化发展新境界。

1.3OBOR沿线城市文化交流频繁

OBOR战略体系下,国内城市之间,国际城市之间,OBOR线路带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宽广深入。OBOR战略前提下,形成全新的四大城市文化交流线路体系:

1.3.1西北方向的新亚欧陆桥城市文化交流

从西安经兰州,通过乌鲁木齐 出国 境线,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乌鲁木齐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成为丝绸之路城市文化交流的核心城市。西北方向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内容广泛,涵盖教育、城市交通、宗教信仰、城市文化等,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的共同繁荣。

1.3.2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文化交流

以福建大中城市为核心区,通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中国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连接了日本、韩国等许多大中城市,对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有着重要作用。

1.3.3西南方向的中国-南亚-西亚城市文化交流

从成都、重庆经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促进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3.4东北方向的中蒙俄城市文化交流

从东三省向东连接绥芬河、海参崴出海口,向西连接俄罗斯赤塔,通过老亚欧大陆桥抵达欧洲。目前,东北方向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并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随着OBOR线路高铁的建设运营,东北方向的经济带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间的文化交流、文化推广将出现繁荣鼎盛的新局面。

1.4体育活动文化交流

体育活动文化交流对促进国家之间、城市之间、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就曾经以“小球撬动了大球”,通过兵乓球的比赛展开了对美国的外交。如今的国际化体育赛事如NBA、F1、奥运会、洲际运动会、 足球 等,都是国家和民族展示各自文化的平台。OBOR战略体系下,体育活动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文化交流,加深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对实现区域和平稳定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5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起始于秦代,繁荣于隋唐,鼎盛于明代,以广州为起点,连接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其中最为著名的郑和下西洋。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了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从而拉开了建设新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的序幕。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既包括古代文明的交流,也包括现代文明的交流。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区域一体化、区域繁荣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并与亚投行遥相呼应,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战略举措。

2OBOR旅游文化新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OBOR战略体系下,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亚投行的建设运行,OBOR旅游承载着传播古代文明,发扬人类文明,建设现代文明的重任。在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体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文化。OBOR集中了世界4/5的文明,新OBOR旅游呈现出旅游文化互补、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平衡发展、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等新内涵与发展趋势。

2.1国内国际旅游文化互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华。目前,旅游文化已经趋于大众化,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也进入瓶颈阶段[1]。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文化的单一和旅游文化的互补性不强。实际上,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2]。旅游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旅游目的地对旅游兴趣产品、服务的开发、再生产及营销;(二)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特征、体验模式及行为。就这两点而言,只有旅游文化互补,旅游文化才能发展。OBOR线路涉及众多的城市和全世界主要的人类文明和现代文化,因此,出现极强的旅游文化互补,能更好地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2.2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平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蓬勃发展。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发展,对外文化输出趋势明显,而对内文化输入、吸收、演变的趋势缓慢,这就呈现出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国内很多景区接待的游客多为境内游客,境外游客较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出境游方面,出境游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增速[3],远远高于入境游,不仅产生了国际旅游的不平衡发展,也导致了国际旅游文化失衡现象。OBOR战略下,境内境外旅游有机结合,成为系统旅游下的两个有机部分,这两部分各有特色,但又高度统一在OBOR下,因此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成为OBOR旅游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将出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2.3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

OBOR是贯穿古今文明的线路,将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5000年的文明中,天文、算术、教育、哲学、科技、学制等,都有着历史意义,与现代文明一起,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4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OBOR战略体系的目的在于促进沿线沿路城市和区域的共同发展,用文化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带来新的旅游消费观念,人们在日益国际化的旅游文化中,逐步提高公民意识,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在旅游活动中帮助他人、自觉排队、低碳出行等行为,影响和推动交际文化的发展。为适应OBOR战略体系的发展,教育、外交、建筑、交通等也融合了国际文化内容,这些新的内涵特征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为共同富裕和区域发展创造条件。

3启示

对OBOR旅游文化特征及新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的一些启示:

3.1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OBOR是实现区域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战略合作,相应的,在文化上也要加强国家间、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依托亚洲,促进亚非欧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目前,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同OBOR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OBOR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随着OBOR建设中的互通互联,泛亚洲高铁网的建设,国际间的战略合作将进步一步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主题。

3.2充分利用亚投行的战略平台,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

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简称,缩写为AIIB,总部设在北京,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OBOR支撑的经济战略平台,能为“丝绸之路”基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应充分利用亚投行的战略平台,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加快中华文明文化的输出。截止2015年4月,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埃及、瑞典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员国已达57个,大多数是OBOR战略体系下国家,这不仅为OBOR产业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还有利于OBOR战略体系下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亚投行的经济战略平台,为旅游提供一体化支付等提供经济便利,在此基础上,尽快完善一体化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3.3加快落实国家旅游局的全局战略规划行动

2015年,国家旅游局从全局出发,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在组织专家进行3轮讨论后,形成定稿,包括实施重点行动等内容。OBOR核心城市和区域早在OBOR战略提出后,已经做出OBOR的发展布局,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旅游营销大幅增多。因此,各地加快落实国家旅游局的全局战略规划,有利于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和旅游升级,促进出境入境旅游的平衡发展。

3.4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

随着OBOR战略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契机,是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的途径与方法。培养能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旅游者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求具有很好的处理旅游行业的专业综合知识,包括接机、酒店入住、报关、旅游景点导游等素质,而且要求具有很好的一门或者几门外语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冷静面对各种问题,灵活机智的解决风俗文化问题,友好周到有耐心的处理导游过程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诉求。

参考文献

1、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徐菊凤旅游学刊2005-07-18

2、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CI)陈传康,王新军旅游学刊1996-01-18

摘要:

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处理好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促进旅游业与世界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现代旅游经济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中国的旅游业要想与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就要创设一条现代旅游经济的道路,将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内在关系处理好,促进旅游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一、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与文化的本质联系。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谓的旅游,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才能在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人类旅游就是通过拓展生存空间这种形式,设法促进自身的精神发展,用文化精神来武装自己。旅游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的移动,通常是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一种求知与审美,逐步开阔人类的视野,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旅游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种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即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人类在欣赏大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这就需要人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发现大自然神秘的生命气息与运动规律。旅游文化是人类对美学的发现与概括,以及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因此,旅游文化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这种人文角度而言,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

2、文化是旅游业的内在灵魂。

旅游业现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都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旅游业始终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指文化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特色。旅游业主要是以某个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以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观念与精神需求,满足游客的观赏愿望,尤其是满足游客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二、旅游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经济

当代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整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只要有旅游活动在进行,就肯定会有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产业,经济与文化保持高度的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1、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形态。

旅游文化自身就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综合性与多样性。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概况,是旅游产品六大因素的统一,并从整体上构成旅游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又能够在旅游产品中显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旅游文化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体现出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服务性与经济性。旅游产品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就是服务性,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旅游文化也展示出自身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各种文化功能,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旅游文化特征,都间接表明旅游文化的形态,展示出自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2、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的建设,任何文化都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旅游文化也是如此,这就表明精神建设在旅游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是构成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对旅游业起着引导与深化作用,也是旅游文化追求的最高目的。旅游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这是旅游文化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的趋向。因此,旅游业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国情,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文化的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系统的文化工程,带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并把旅游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结语

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处理好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促进旅游业与世界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刘赵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01

2、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张海燕;王忠云;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20186 有关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2.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旅游管理

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5.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6.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4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SPSS21.0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1271.770,Sig值为0.000,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采用SPSS21.0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70.363%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4.2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采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采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小班授课,采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7-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97-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四川研学旅游毕业论文

描写思路:首先写研学旅行的开始过程,然后写研学旅行里所见所闻,最后写研学旅行对自己的感触。其范例为:

这次游学,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随着清晨的火车开出车站,我怀着未知和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北京,虽然之前我去过两次杭州,但是我都是随妈妈去的。

在出发之前,妈妈给我准备了一大箱子,一大背包的行李,并再三嘱托我要注意安全并照顾好自己。

终于到了周五,马上就要回家了,可有一个问题却让我头疼不已,那就是收拾行李。

妈妈在走前替我收抬了一堆要带的东西、换洗的衣服、水、吃的、酸奶、雨披,当然还少不了一本书,真是应有尽有。可对于动手能力差的我来说可真是比登天还难,我想着,到底该怎么办啊,算了,把东西全塞进去就完事,结果我发现,光把衣服塞进去,箱子就合不上了。

接着,我想,要不把衣服叠起来试试?我立刻开始了行动,把衣服都展开,拉住衣袖,把它折起来,再把衣服横着重叠,再重叠,总算是叠好了。急出了我一身的汗。把箱子一装,这又是怎么回事,合上是合上了,可是箱子鼓鼓的,妈妈说这样会把箱子撑坏,这可怎么办啊?

我不得不求助我的室友,xx了。xx说:“你把小的衣服卷成一个卷,塞到衣服与箱子的空隙里试试”我把小衣服卷成豆腐卷的形状,按照xx的方法做,果然成功了。

经过这次游学,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我有很多受益。

这个您只有亲身体验才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所以别人是写不出来的。

摘要:体验经济发展迅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所衍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形式,对旅游产业大省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要加快四川旅游优化创新的步伐,努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四川旅游业;旅游优化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思想根源于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 年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他提出体验经济将是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过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商家要想赢得新一轮的竞争,需要依靠提供体验服务。随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书中称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这一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最终实现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某些条件促使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能够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关于体验经济的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可将体验经济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教育的、逃避现实的和审美的。而伯恩德H施密特则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这一角度,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 旅游产业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实践应用和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也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寻求精神满足以及体验的过程。对旅游者而言其最关注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能否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能否获得值得回味的体验。因此,能否给旅游者更多的体验是衡量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体验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 体验旅游产品要素一般包括主题、活动和形象,这三大要素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外部表达的主要载体,能够最为直接地引导旅游者产生体验的要素组合。(一)主题。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旅游活动项目随意拼凑,既无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灵启发或者震撼,也不能集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题要是高度提炼每一个体验旅游产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通过通俗的题材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与一般旅游产品主题不同,体验旅游产品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基础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之上,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展的活动与推出的形象能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最广阔的体验空间。(二)活动。活动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血肉,它直接提供旅游者体验的载体,是旅游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要素。体验旅游产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娱乐、教育、启迪等多种体验,从而满足精神需求。(三)形象。形象是体验旅游产品的外衣,是旅游者最早接触旅游产品的途径,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体验旅游产品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如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口号、图形、色彩、道具、设施、服务等。从深层次看,体验旅游产品形象是对旅游产品主题的具体阐释,塑造旅游主题和活动的整体氛围。因此,在设计和推广形象时,需要外观上色彩协调一致、道具精细逼真、造型夺人耳目等。 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一)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服务意识不强 四川省全省景点共有300多处,但是内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内部企业结构明显失衡使得行业内部合作性以及联动效应得不到良好体现。另外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导游人员途中甩团、因费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扣团、甚至出现导游人员携款潜逃的现象。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问题及其自身的低素质化是四川省降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擅自增减旅游项目问题突出的主要根源。另外也存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推诿的现象,浪费游客时间,甚至导致游客无法旅游。 (二)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产业的营销,基本是产用单纯的营销模式,缺乏宣传平台,尽管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的世界景区景点,但是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声誉与其他众多国家级景区景点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针对于四川主要景区景点所做的推广与促销没有很好地突出四川本身的特色,缺乏差异性、煽动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省旅游配套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设施简单,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使得游客期望与实际体验的感受差距悬殊,并且景区景点卫生条件跟不上,景点沿途缺乏卫生标准的厕所,另外,旅游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不良,公共信息标志落后。 四川省有众多景区景点,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各个景点景区没有形成各自核心旅游特色,没有形成互补关系,反而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这难以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 (四)“5.12”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浩劫,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危机,不仅部分的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更使得游客对四川旅游安全出现了信心危机,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省旅游优化与转型迫在眉睫。 四、四川省发展体验式旅游的思路 (一)统一旅游目的地地对外的宣传形象 统一标识以及统一宣传口号可以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因此,四川省在旅游营销时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营造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并且丰富促销手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体制,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另外可利用现代媒介推广与四川自然和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旅游标识以及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以吸引游客。在宣传资金上可设立旅游宣传促销基金,为宣传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深挖四川旅游的特色主题 (二)旅游特色主题是游客体验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加深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使他们对旅游产品有一个连贯和清晰认识。旅游特色主题内容丰富,大可到景观布景、文化气氛,小可到服务细节和纪念品,这样就可以用一条主题线把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贯穿起来,使他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因此,四川省需要深挖自身旅游特色主题,把原本静态的旅游路线通过各种主题赋予其生命,使得游客身临其境。如杭州市通过模仿《清明河上图》,把宋代时期的社会情境再现,使得游客回到一千多年前,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 (三)推出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对体验旅游的延伸,旅游者在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游经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难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但是旅游纪念品却能使得这种记忆加以强化,主要在于纪念品是旅游者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得来的,这样可以起到延伸记忆的效果。在设计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时要结合主题,同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者看到纪念品直觉的反映就是该地区的旅游印象,因此,四川省应尽量设计与推广有四川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纪念品,事实上,四川省有众多少数民族集居,如羌族、彝族、藏族等,文化特色明显,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创新形式让游客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古城对推出自身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方式方法简单但却容易让游客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的蜡染工艺允许旅游者亲身参与纪念品制作,这样的纪念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当然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四)突出四川旅游的差异化特性 主题和纪念品这两种方式能够留给旅游者一个难忘的经历,但是过度的模仿使主题公园、纪念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或买到相同的东西,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四川省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加入与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四川拥有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精神内涵,把它加入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体验与其自身拥有文化的不同之处,这也有利于提升旅游产生的品牌价值,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即使其他地方要进模仿复制,也难以相比拟,难以夺走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重视到川旅游者的感官刺激 体验旅游的本质是“让人难忘”甚至是“流连忘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刺激,从而使其拥有一个美好的感觉,进而“回味无穷”。因此,四川省在优化现有旅游产业以及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可以从景观设计、环境氛围、风味小吃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独特元素,多方位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感受,尽量设计和推广一些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游客感官上的需求。 (六)积极开展四川体验式旅游的营销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导形成自身稳定文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而体验经济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突出品牌营销的优势。因此,在营销体验旅游产品时,应结合体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这五个方面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塑造能征服旅游消费者内心品位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吸引力。特别在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且同质化的趋势下,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形下,单纯利益驱动是不足以打动旅游消费者,只有通过设计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进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2000年南岳区提出“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的品牌创新,重新定位南岳衡山“中华寿岳,天下独寿”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这一营销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由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现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演愈烈,为达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效果,可采用与旅游消费者进行“点对点”互动对话,持续地了解游客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与游客建立逐一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 总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四川旅游的优化创新需要深挖自身特色,设计统一的宣传形象,借助于各种主题来体现自身旅游特设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美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旅游产品要素设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1-45. [2]刘静.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63-164. [3]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4):164. [4]叶玉洁.体验经济时代的观念更新的几个问题.综合管理,2010(2):168-170. [5]黄鑫.体验经济时代下关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136.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a.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b.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 索引序列
  • 四川旅游发展论文范文
  • 关于四川旅游论文范文资料
  • 四川省旅游毕业论文
  •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毕业论文展示
  • 四川研学旅游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