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图书馆立法的条件、障碍及对策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献、信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亦日渐加强。�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引导、推进、规范和保障。图书馆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加强图书馆立法及图书馆法制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指出:“为了提供永久性和不断发展的国家图书馆事业,全面管理和协调只有靠立法才能获得”。IFLA早就强调:“每个国家都应建立图书馆法”。车间书馆法,是调整图书馆系统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家图书馆政策的具体化和定型化,规范和管理车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协调图书馆与其他社会外部关系。但是我国至今尚无一部统一、完整的图书馆法,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国图书馆法,把图书馆事业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一、 我国图书馆立法具备的条件�1、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践是图书馆立法的基础�我国图书馆事业经历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截至1995年,我国已有图书馆25.8万多家,基本上实现了县县有馆。“九五”期间,图书馆还要向乡镇一级延伸;在文献信息服务的标准化方面,我国已制定了文献著录国家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实现联合统一编目。实现文献编目标准化,有力地促进了书目信息的广泛传递与交流;在自动化建设方面,大学图书馆走在前头,国家教委已在一千多所大学中确定了第一批进入CERNET网的百所院校,清华大学的校园肉、电子阅览室等已成为高校馆自动化发展的范例。国家图书馆已与INTERNET联网,公共馆系统将要建立京、津、沪三市间的联网,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区域性网络,并将与国际联网。在公共图书馆中,深圳馆的自动化具有较高的程度;在数据库建设中,已有全国善本书总目录,民国书目,科技、社会 科报刊资料索引机读版,在编的有中国古籍目录等等(1);在服务水平方面,图书馆不仅充分发挥了其传统的资料服务功能,为科研、教学及其他公众提供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手段和方式,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决策,为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国图书馆事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我们有必要制定一部图书馆法,用法律的形式对图书馆事业进行调整和保护,使图书馆事业得到法律的明确规范和引导,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我国图书馆事业现已达到的发展规模,使我们有可能对图书馆事业在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的地位有适法的分析,有可能较好地把握图书馆事业的内在规律,从而有可能用法律的形工反映和确认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面,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制定出一部既能反映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又能把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的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法。�2、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是图书馆立法的前提�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加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科教兴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全国图书馆事业。我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纳要》,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都明确指出,必须把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加投入,给予物质保障。而现代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及世界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把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影响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图书馆事业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信息发展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各项信息工程,如与文化事业密切联系的金智工程,全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等,努力使图书馆事业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政府及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及文献信息工作,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图书馆立法创造了前提条件。�3、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需求的发展是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契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导臻了文献信息的存储、加工、传递、查询和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改革,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和文献情报机构的概念。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正广泛用于图书馆,出版物载体的多样化、电子化,传播信息媒体的自动化,通信的网络化,这一切使图书馆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惫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这期间图书馆正在发挥着新的更大范围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图书和其他馆藏资料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图书馆应借助最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大量的、多载体的、即时的现代文献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文献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利用,无论是哪个层次、哪个方面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文献信息和咨询服务,这是保障决策的科学化、理性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而社会对文献的急剧膨胀的需求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图书馆必须面对和接受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需求的挑战而走向现代化。这种发展态势为制定一部具有现代化意旨、原则和内容的图书馆法,从而对我国图书馆事业进行有效调整提供了契机。�4、国内外图书馆立法例为我国图书馆立汉提供了借鉴�迄今为止,我国虽没有关于图书馆事业的立法,但自建国以来,各类图书馆的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时期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图书馆工作的规定、规程、法令、条例、办法等,其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条例》,经1978年、1987年两次修订,1991年颁布实施,该条例适用于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于1982年12月由文化部颁发,主要适用于公共系统图书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于1987年7月由国家教委颁发,是高样系统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系列条例和规程对各时期图书馆工作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文件,它们构成了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法律基础。我们应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现在仍行之有效的一些图书馆政策和法律性文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加以补充修改,使其科学合理的部分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继续指导图书馆的工作。�此外,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法为我国的图书馆立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立法例。各国对立法的程度、范围及要求虽不相同,但对立法的必要性有着大致相似的认识:只有立法才能确定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并赋予图书馆以实现这些功能的条件。立法是国家对图书馆进行统一控制的手段,也是图书馆全面合作,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图书馆系统的必要步骤;一个永久的、不断进步的国家图书馆服务系统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达到。立法赋予图书馆以生存,还赋予其生存和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2)。如美国、日本等国都比较早地制定了图书馆法,1849年,美国产生了第一部州图书馆法,到1890年已有29个州相继制定各类型的州图书馆法。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通过了《全国图书馆法-图书馆服务法》,随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联邦图书馆法:《图书馆服务与建筑法》、《初等与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等,特别是《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屡经修订,内容愈加完善。日本于1899年公布了早期的图书馆法-图书馆令》,1950年制定了《图书馆法》,1953年制定了《学校图书馆法》,并且仍不断进行修订(3)。�这些国家的图书馆法为其图书馆事业的发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法律渊源上,大多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以国家法律形式颁布,从而保证了图书馆法执行的最大效力。在处理图书馆法与其他立法的关系上,基于图书馆事业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这个判断,把图书馆立法与教育立法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构成各该国教育、科技、文化立法的主要内容。在图书馆法的内容上,这些国家的立法在充分反映图书馆事业的共同性、规律性的问题的基础上,又根据本国的实践作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规定。例如,关于图书馆的地位,《日本图书馆法》明确规定,立法根据社会教育法的精神,以确定图书馆的设置及经营上必要的事项,以求其健全的发展,并以致力于国民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目的。1984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的《苏联图书馆事业条例》中指出,“在发达的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图书馆作为最大化的思想教育机关,文化教育机关和科学情报机关,其作用日益提高”。“图书馆的使命是保证最充分和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藏书,以求得苏联社会进一步的经济进步,社会政治进步和精神进步,用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与原则的精神教育公民”(4)。再如,在图书馆经费的来源和使用上,一般是根据国民总收入,确定图书馆一定的投资比例,或者根据人口数量确定图书馆事业的总投资。图书馆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它的总量直接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变化而变化。美国各州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经费来源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是根据财产征收图书馆事业特别税;二是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作为图书馆的资金。此外,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国会制定的图书馆法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资金支持。日本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在其预算范围内拨专款支持地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还规定,公共图书馆在设置规模和经营等方面必须达到最低标准时,才能接受由国家支付的经费。它将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与产出、使用与效益紧密挂勾,更加注重使用经济手段促使图书馆提高其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5)。许多国家的图书馆经费除国家投入外,其来源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和团体捐款、社会基金等。如丹麦设有“共同目的基金”,用于公共馆和高校馆的技术工作、合作事宜及各项研究等。日本为振兴图书馆事业,设有图书馆振兴财团,其基金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提供(6)。�总之,我们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立法的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规律,制定出中国图书馆法。�二、我国图书馆立法存在的障碍�1、国书馆立法的思想基础较为薄弱�图书馆事业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柱石,它在我国这近五十年间,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得到了较大规模地发展。但是从全社会、全民族发展的整体上讲,对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是认识不足,这种思想观念的薄弱已经在图书馆事业的地位、基础设施、服务手段、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讲程。例如,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它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依赖于社会公众或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机构,所以在经费来源上,应当形成一种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创办图书馆事业的合理机制。但从我国的现实状况而言,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经济支持明显力度不够,不仅图书馆事业的经费在有限的文化、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而且其数额没有及时、同步地更不必说较快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图书馆事业规模的扩大而增长,实践中图书馆费用被拖欠、挪用的状况亦屡见不鲜。社会、个人对图书馆的资助也不够积极,人们可以为一餐饭、一首歌而一掷万金,却很少为图书馆慷慨解囊。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等文化公益事业得到社会、个人的积极支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美国,卡内基图书馆有一千多座,今天的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音乐厅和图书馆而记住他的英名的。�对图书馆事业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深深地影响了图书馆法律意识的建立和加强。图书馆法律意识是人们对图书馆法的地位、作用等法律观点的总称,它对于我国图书馆法的立法和实践状况及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对于图书馆立法普遍重视不够。有的人认为通过我国现行的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图书馆有关问题予以规定就已经足够了,甚至有人认为图书馆作为一项具体的事业,没有必要从国家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定。即是说,在我国还没有从全社会的整体范围内、从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待图书馆立法问题,对于图书馆法没有给予其应有的重视,这是制约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2、图书馆立法缺乏组织保证�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对图书馆进行宏观控制、实行协作协调的重要保证。各国政府都把图书馆事业列入国家信息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视为保护和发展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基地。我国也应当把图书馆系统作为国家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立起国家统一的专门机构,领导统筹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协调各系统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工作。但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国家缺乏对事业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综合协调能力不足;图书馆业务工作难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制仍处于低级、分散状态;没有建立起全国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无法做到资源共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到一部统一的图书馆法的制定,使其迟迟难以面世。�3、图书馆立法及立法研究亟待加强�我国图书馆事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发展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没有图书馆法,立法不完备,就谈不上图书馆法制建设。已有的工作条例和规章多属于行政性法规,是对图书馆工作的内部要求,缺乏图书馆与社会、经济联系的内容,难以协调图书馆与外部的各种关系。由于其法律渊源采取了行政法规的形式,其权威性和效力不够充分,实施时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甚至发生违反条例、规章的行为,也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即便如此,条例、规程的内容也是非常陈旧的,其补充修改工作也远远跟不上客观发展的要求。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例,该规程于1987年制定,至今已实施了近十年。这期间,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自不必说,图书馆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是不言而喻的,规程的内容显然有待修改。如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费的来源和渠道,应随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和渠道的拓宽而拓宽,经费所占学校事业费的比例应有所提高。再如,随着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高校馆的设备费应在学校设备费中保持一定额度。此外,关于人员编制、工作时间、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等也应重新做出规定(7)。而且,以往的规定还缺乏相应的保障条件,使其执行缺乏实际的约束力。�图书馆法制建设基础薄弱,对图书馆立法研究相应不足。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意义和作用等已基本取得共识,也有一些专文探讨图书馆法的问题有关问题,但是,对图书馆法的涵义、图书馆法的原则、图书馆法的内容等方面缺乏深入细臻的分析和研究,尚没有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三、我国图书馆立法应有的对策�1、加强立法的宣传工作�《世界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的作者通过对备国图书馆副业的比较研究,认为:“图书馆立法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对图书馆事业的性质、目的和需求了解的越多,这些官员制定的图书馆立汉就越充分”。可以说,英、法、德、美、加、澳等国图书馆立法之先进,应归功于其政治家的图书馆意识。而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反作用的立法,如需要图书馆员负经济责任的立法,对书目资料征税的立法等等,就要归咎于国家政治家缺乏对图书馆的认识(8)。可见,思想认识对立法的影响之大。我们要从我国图书馆的实际邮发,从图书馆界作起,增强服务观念,发挥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地位。要采取不同形式,主动与全国各级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司法部门、各专业主管机关、新闻单位加强联系,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尤其向各级领导宣传,提高领导的图书馆意识和法制观念,以期带动群众搞好立法工作。确立完整的图书馆法制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依法制馆的新秩序,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2、加强图书馆立法的组织工作�成立跨系统的国家统筹图书馆事业领导机构,是集中管理全国图书馆事业必要措施。由其研究发展我国图书馆副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提出建议,协调组织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自动化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建设,加强社会化书目事业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和国际馆理论、技术的研究,建立起竞争、利益等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机制,惟解决图书馆总体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尤其是在当前已基本具备了图书馆立法条件的情况下,更需要这种强有力的组织和组织工作来保障繁剧的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考虑建立事业性质的、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图书馆事业管理委员会,由其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的工作。3、加强图书馆立法专项研究�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地方政府和各系统图书馆还要依据图书馆法制定相应的图书馆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图书馆法作为一项国家立法,绝对不是一项简易、草率的工作,而是必须建立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必须组织法律学和图书馆界的专家坟图书馆立法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门、系统地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应当注意图书馆法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图书馆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基本原则;图书馆的性质、地位、社会职能;图书馆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图书馆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布局;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标准;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图书馆经费来源;图书馆协作;图书馆网络建设与资源共享;法律责任;等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图书馆法的配套法规及相关法律的研究。其配套法规,如关于各类型图书馆的法规;关于图书馆专门问题的法规,如图书馆服务法、图书馆协作规则、图书馆文献标准化规则等;关于地方性图书馆法规等。与其相关的法律,主要有教育法,版权法,档案法,文物保护法,信息资源保护法等。应当研究图书馆法与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冲突等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尽快提出我国图书馆法议案,完成立法程序,促使其早日出台。
1、图书馆学教育要以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为导向,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2、国外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面临的问题与走向. 图书与情报,2007(3)3、关注现实问题:图书馆学研究永恒的方向.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4、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5、调查引发的思考——图书馆学教育七问. 图书馆建设,2007(6)6、关于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查与思考. 图书馆论坛,2007(6)7、图书馆学教育对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影响的调查分析. 《变革发展前瞻——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8、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9、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馆长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10、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11、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与经营模式.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12、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13、开放式馆藏资源整合层次的分析和体系设计.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14、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比较与思考. 图书与情报,2008(6)15、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 情报资料工作,2008(6)16、《全国总书目》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2008(6)17、基于非盈利机制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 图书馆论坛,2008(6)18、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构建. 图书情报工作,2008(12)19、Service in China: A National Survey of Recent Graduate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all 2008/Vol.49,Number 420、构建国家级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宣言》的理念与CASHL的实践.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21、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保障机制. 情报科学,2009(3)22、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 图书情报工作,2009(5)23、新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六十年. 图书馆杂志,2009(7)24、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25、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原则. 图书情报工作,2009(19)26、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图书情报工作,2009 (19)27、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政策需求分析. 情报科学, 2009(10)28、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目标和重点. 图书情报知识, 2009(6)29、Survey and Analysis of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al Demand in China.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Vol.1, 200930、构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文化. 图书与情报, 2009(6)31、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图书馆论坛, 2009(6)32、图书馆组织管理科层制分析. 图书馆建设, 2009(6)33、The Research of Open Access Resource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i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cience (NISS2009) Ei检索34、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施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35、用户导向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探讨.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3)36、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需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37、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与情报,2010(4)38、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39、近五年来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40、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41、基于不同模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管理策略.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42、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机制创新. 情报科学,2010(11)43、国内外学术机构知识库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论坛,2010(6)44、新世纪十年信息资源建设回顾与展望.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9),2011(6)45、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46、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47、职业需求的变化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 图书馆,2011(3)48、铁肩担道义——《湖南省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解读. 图书馆. 2011(5)49、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6)50、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 图书馆论坛,2011(6)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 措施 ,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 教育 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 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技术 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 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 期。
[2] 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 年第6 期。
[3] 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摘要]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措施,使图书馆更好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 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 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发布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 收藏 ,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3]林晓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1.
[4]王末.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
2.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 图书馆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4.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5.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和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2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2.3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3.1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4.2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4.3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4.4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4.5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2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2.3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3.1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4.2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4.3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4.4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4.5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选题 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 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研究,就是找,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 二、资料收集 根据论文题目,充分、大量的搜集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各类藏书和情报机构电脑文件检索,国际络的远程登陆、查询、浏览或阅读大量资料来获取论文素材。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可通过开会、访谈、观察、统计、论证、实验等来获取资料。 收集资料主要注意三种:1、与论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材料;2、他人对该论题或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材料;3、与论题有关的、文化、语言、背景等方面的材料。 收集资料既要有历史材料,也要有现实的材料;既要有正面材料,也要有反面的材料;既要有面上的材料,也要有点上的材料;只有全面地拥有材料,才有可能产生正确而富有创见的观点,展开深刻而周密的论述。 根据题目,查找时可利用相关资料的目录索引,根据时间顺序查找资料。论文要写得有理论深度,必须阅读大量的基础书籍;论文要写得有新意,必须关注论文选题最新动态发展,不断补充新的信息,吸取新的资料。 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要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首先要大量、快速地浏览所收集的资料。阅读资料时,可以选择质量较高的报纸杂志或者作者的研究水平较高的文章进行重点阅读;要在理清不同学派的不同观点后确定自己的观点,选取有利于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舍弃与论题无关的资料;其次,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有重点的精读,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安排好资料使用的先后顺序。 切记: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注意知识产权问题,参考引用他人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个人学术观点,而不是形成论文的主体。 三、拟定提纲 提纲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也是全文的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说,先要确定论文目录,即论文题目、大标题和小标题,这使得论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据。然后拟定内容提纲,把论文目录展开,加进必要材料予以扩充,使目录充实和具体化。 编写提纲应该由简入繁,由部分到章节再到内容要点,逐步进行扩展。首先根据行文的思路勾勒出文章的初始轮廓,也就是主要组成部分,然后在各部分内填入相应的章节。具体说来,写论文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理论、实证、结论),可以在先确定逻辑主线的基础上规划出三个部分,再用相应章节进行对应的填充,最后列出每一节的内容要点。需要注意的是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二是要平衡章节之间的长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尽量长短相当,避免体例结构的不相称。对于引入的理论部分,要把字数控制在整个篇幅的1/4左右。写出提纲后就应交给导师审阅,再与导师仔细探讨行文的思路,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四、撰写正文 论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1)绪论,又称前言、绪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这一部分一般涉及以下内容: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说明作者论证这一课题的方法;概括介绍论述的内容或揭示问题的结论;历史回顾。绪论部分在论文中所占比例通常较小,要写得简明扼要,通常几百字即可。 (2)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撰写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前面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详细地阐述论文的研究观点、成果。可根据论题性质,用正面立论的或批驳不同看法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来论证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见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创造性的东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理,这一部分要占全文的2/3。 (3)结论是论文的最后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作者对研究的课题提出探讨性意见;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等。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通常这部分可以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对本论部分进行强调(但注意不是本论部分的重复)。如果结论已在绪论或本论部分作了提示,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 论文的撰写一方面取决于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依靠平时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积累。撰写正文前,要对提纲进行再次检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结构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完成,在构建逻辑结构阶段,要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就是按照提纲填充内容。论文应该是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叙述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论文各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舒展,逻辑性要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又到了大四毕业季,看似轻松好玩的大四生活其实也暗藏着无限的压力,找工作、考研,谋出路的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确保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下面就由YJBYS我为大家推荐一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哦!
论文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管理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管理理念、馆员角色、馆藏渠道、技术运用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高校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图书馆也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相应任务。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要素包括办学思想、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等,构成了高校办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共同组成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图书馆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的定位密不可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强调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可持续发展同样应当与学校的发展环境相协调。强调协调和持续发展是指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应形成一体化的互相适应、互为动力和协调共进的配合机制。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意义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其地位和价值越来越重要。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和知识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知识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库,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好自身建设,创新管理理念、转变馆员角色、开拓馆藏渠道、运用现代技术和完善服务功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与高校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
(1)创新馆藏思路。馆藏传统意义上是指图书馆藏书,通常馆藏是指包含人们记载、存贮、传播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类成果,并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符号系统的在一定载体上记录下来以供人们广泛阅读的精神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创新馆藏思路,一是要开拓馆藏渠道,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扩大和延伸收集、加工的内容和类型;二是要研究如何更大限度地开放和利用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创新服务观念。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存在的目的。没有了读者,即使有最丰富的馆藏,充其量不过是一座藏书楼或博物馆。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馆藏与利用的关系,从馆藏导向过渡到以读者为导向;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转变。
(3)创新人才机制。高校图书馆需要大批敬业、勤业、精业的图书管理人才来保证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人才管理创新,重视人才培养终身化、人才使用形式多样化、人才发展特色化、人才激励与考核制度化,造就一批既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外语进行工作;既懂得信息技术和现代图书管理知识,又熟悉学科与专业发展需求;既能处理图书馆常规业务,又能应对图书馆复杂事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创新经营理念。信息是一种无形商品,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机构,应随着信息产业的升级与发展,逐步实现向社会全方位开放,实践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经营理念,拓展信息资源有偿服务领域,培育与探索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展和外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为社会上和地方上的读者服务,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转变馆员角色
馆员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如果说馆员被历史赋予的第一个社会角色是“藏书保管者”、“知识守护者”,那么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馆员不仅是文献收集者、知识守护者,也是信息开发者、加工者,更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借书育人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馆员要转变角色,从图书“馆员”,逐步向信息领域的“专家”、“行家”、“信息领航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工程师”等角色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信息导航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服务广大师生。
论当代图书馆建筑特色及空间环境布局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布局环境人性化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图书馆新馆建设如火如荼,图书馆面对的社会环境,读者要求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来为读者服务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要分析了如何规划图书馆的内部装饰,环境布局,以便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更人性化的服务。 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不断现代化的历程。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为适应社会,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信息传播、建筑思想和服务理念都在发生了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图书馆建筑学的研究上,也使得图书馆建筑学向着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拓展,与此相适应,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也应适应时代的变革,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弘扬现代设计思想,结合实际,注重现代化和园区人文特色的设计。 1.现代图书馆建筑发展的趋势 1.1 图书馆建筑应注重人文化和艺术设计: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阶段后,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造型突出现代精神,融入时代特色,逐渐 摒 弃传统的结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力求造型新颖,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崇尚高雅,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产生亲切和吸引读者的文化氛围,再现建筑艺术魅力,烘托出一种静谧高雅的知识殿堂的氛围,凸现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成功经验,追求空间层次、立体造型、细部装饰、质感色彩、光影及其与周围环境融合而形成的视觉整体形象"赋予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上的享受。 1.2 开放性和灵活性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图书馆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藏借阅三大功能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按此功能设计的分区明确的图书馆建筑,已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图书馆建筑也正经历着由封闭的固定的空间形态向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的转变. 1.3多功能性设计: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给图书馆结构带来影响,现代图书馆建筑中多功能的阅览室、视听室、音像室;多功能的报告厅、展览厅、学术研究室、科技信息数据库检索室等多功能区占用图书馆的较大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图书馆将来有可能成为人们文化娱乐、休闲、交友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应的报告厅、会议厅、书店、餐饮、车库、等各种生活服务和咨询服务等项业务均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功能可能还要发生变化,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各种功能与公共服务场所的安排与设计。 2.当代图书馆的空间布局的特点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布局作出相应的变化,而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是同图书馆的特定功能联系在一起,图书馆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要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也要随之而变化。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体现以下特点: 2.1 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所谓全开放式空间布局是指图书馆楼内层层相连、室室相通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以往图书馆内室与室、库与库之间用墙体决然分割的传统做法。这里的室只是概念上的划分,而非空间上区分。全开放的空间布局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读者一踏入图书馆就可以自由地进入馆内任何—个书库或阅览室等公共服务场所,图书馆大门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唯一灌卡。这种布局与当代图书馆实施借阅—体化和全面 开架借阅服务的做法相—致。书库和阅览室已经没有严格的区分。 2.2 人性化的空间:以人为本是当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体现的重要思想。如今人们到图书馆来已不仅满足获取信息,对文化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一个舒适、温馨且能满足一定个性化的环境里阅读休闲。因此,图书馆应该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个体空间。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室里,桌椅书架整齐,形状风格单一,阅览空间区域连成一片,缺少变化,显得呆板,缺乏个性化考虑,难以体现人性化的要求。。当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布局应该打破这种状况。 主要通过阅览桌椅和书架空间上的合理分布来实现。另外,还要借助阅览桌椅和书架等设施的形状、颜色的合理搭配,阅览区域的排架区域相融合,达到阅览空间的个性化要求。 2.3 学习与休闲的统一:当代图书馆既是读书学习获取信息的地方,也是文化休闲的场所,学术性与文化性并举,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与文化休闲职能并列是当代图书馆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要同时考虑读者学习和文化休闲两方面的需要、尽力做到两者统一。学习场所有休闲,休闲地方可学习。学中可闲,闲中有学。这将是当代图书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又一特色。 着眼当前,面向未来,21世纪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建筑随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被推向文化传播的前沿,图书馆建筑也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图书馆的内涵不但深化,职能不断的更新,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也给图书馆服务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及空间布局。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以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完善图书馆的布局,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颜务林.王静儿.对当代图书馆空间的人文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增刊 [2]刘广明. 图书馆建设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4) [3]罗也平.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建筑.2005(5) [4]王元如.21世纪图书馆建筑的新趋势.图书馆建设.2001(2)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法学专业文献和相关学科文献是馆藏的核心和重点,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文献为主体、相关学科文献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模式。所藏部分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在数量和文献更新上居全国前列。近几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业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为实现把学校建成全国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奠定了基础。图书馆通过读者目录揭示馆藏图书。传统的读者目录是卡片式的,由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和分类目录三部分组成,读者可以按汉字笔画顺序检索书名和著者目录,按分类号检索分类目录。图书馆在2002年10月以前入库图书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2002年10月以后入库的图书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这两个时间段的图书在各书库中分区排放,区分明显。读者可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分类法查找所需图书。以下是两个分类法的简表,供读者参考。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这是比较知名且常用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答:常见的查找中文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TP)、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ty)、中国机械工程文摘库(JLXIE);学位论文的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ACP)、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数据库;中文图书的数据库:读秀图书、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国政法大学图书,在使用各种中文数据库查看原文时,应注意打开格式的选择及自己电脑安装的程序是否满足打开格式。
为了满足校外读者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的书刊和电子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向相关的高校联合体及其他高等院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开放。有关规定如下: 1.北京市北三环—学院路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所属30所高等院校(参见学院路馆际互借联合体)的师生凭馆际互借的借阅证享有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同等的待遇,按照本馆的借阅规定,免费借阅。2.其他高等院校师生和社会读者需要利用我校图书馆资源的,须凭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到图书馆传达室办理临时阅览证,临时阅览证为一次性使用证件,当日有效,办理一次收费2元。持有临时阅览证的校外读者仅享有在本馆阅览的权利,不得将本馆书刊借出带走。3.校外读者应遵守我馆的《入馆须知》等规章制度的规定,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学习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