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艺术与技术论文题目

艺术与技术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艺术与技术论文题目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7. 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8. 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10.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广告的影响11. 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12. 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13.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二、广告创意与构思:1. 广告创意艺术谈2. 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3. 创意与生活经验4. 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5. (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6. 广告的“神似”与“形似”7. 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8. 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三、广告表现:1. 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2. 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3. 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4.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5. 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6. 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9. 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10. 平面广告的形式美11. 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12. 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13. 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14. 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15. 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16. 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17. 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18. 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艺术设计论文题目《绘画与平面设计》《‘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灵”与“肉”的交融》《“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被人遗忘的艺术》《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要素浅谈》《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传统与变革》《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从零度空间到多维空间》《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对数码革命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关于CI设计的论文》《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论“美术”》《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论科学美与艺术美》《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浅谈版式设计》《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浅谈波普艺术》《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浅谈设计美学》《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浅谈图形的张力》《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浅谈艺术创作》《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浅析表现与再现》《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情感的艺术表现论》《认识新媒体广告》《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乳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色彩与设计》《设计、文脉》《设计底蕴》《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设计是空——极简思维》《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设计与美学》《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视觉传达艺术——论独立创作》《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试论广告人格化》《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谈色彩设计》《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网络时代的设计》《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现代艺术发展浅析》《现代艺术之我见》《新媒体、新广告》《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在美的背后》《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重新回到传统 》《传统与个性》《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传统 现代 延伸》《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当今有材料表现》《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公共图象与艺术》《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关于设计美的思考》《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空心的深度》《立体性与平面性》《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美在和谐》《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民族性与全球性》《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浅谈包装与环保》《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浅谈艺术的足迹》《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浅析家居设计》《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时尚家装》《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网页艺术设计初探》《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物质性对精神性》《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现代视觉艺术思维》《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寻找陌生感》???《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新课程零距离》???《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中国:后现代主义温床》??《中国CI热的冷思考》《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住区的生态化设计》《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美术教学论文撰写过程中,论文的题目,是做研究和写论文的第一个步骤,但是对于如何选好题目,一直都是许多人相当的头痛问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一) 1. 中 国画 贵在创作 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5. 线描艺术的魅力 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7. 浅论 山水画 写石 方法 8. 论"线"在 素描 绘画中的作用 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10. 论白描仕女画 1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4. 论白描 1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6.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2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二) 1.装饰美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作用 2.试谈对古典建筑艺术的认识 3.数字媒介与艺术融合 4.室内景物的光与色处理 5.论装饰性书法 6.论居室设计空间分割 7.浅谈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 8.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情智培养 9.浅谈现代中国城市雕塑 10.雕塑时空 11.浅论标志设计特征和表现方法 12. 现代装饰艺术——装饰画 13. 浅谈绿色包装设计 14. 浅谈图案的创作与应用 15. 艺术与环境 16. 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7. 建筑装饰中空间划分的设计探究 18. 小户型住宅装修设计方案探讨 19. 手绘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20. 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分析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三) 1. 虚拟城市开发技术的探讨 2. 浅析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 3. 标志在打造企业品牌中的战略地位 4. 浅谈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 浅谈中国 传统 文化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6.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7. 浅谈白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8. 浅谈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9. 视觉传达在网页设计中的表现 10. 商业插画的市场发展 11. 高师美术学专业全程化 教育 实习模式研究 12. 生态理念下高师美术学专业交叉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13. 高师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 1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 16. 面向美术教育中的学习困难生 17. 美术学(教师教育)《设计与制作》试点课程研究 18. 人脸识别技术在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9. 黄庭坚题画诗研究 20.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21. 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论文题目 2.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 3. 美术学科论文题目 4. 美术学论文题目 5.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舞蹈论文选题选择:

下面提供一些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仅供参考。

1、云南音乐舞蹈图像视觉化的民族音乐形态和结构特征;

2、体育舞蹈审美教育功能探;

3、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以新世纪我国高校舞蹈创作为例;

4、试论呼吸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5、浅谈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

6、关于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7、广场舞蹈对女性文化的影响研究;

8、中国唐代舞蹈的发展对当代中国舞蹈的影响;

9、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

10、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11、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2、游旅景区土家族摆手舞蹈表演项目的开发与体验;

1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4、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形体舞蹈教学;

15、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路径初探;

16、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17、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18、浅谈理工院校大学生舞蹈艺术团现状及发展对策;

19、谈谈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

20、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

21、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2、中国舞蹈考级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3、论本土舞蹈的文化特征与传承发展;

24、浅析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

25、回族舞蹈动态如何融入数字媒体艺术。

关于艺术与技术的论文题目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7. 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8. 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10.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广告的影响11. 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12. 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13.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二、广告创意与构思:1. 广告创意艺术谈2. 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3. 创意与生活经验4. 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5. (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6. 广告的“神似”与“形似”7. 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8. 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三、广告表现:1. 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2. 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3. 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4.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5. 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6. 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9. 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10. 平面广告的形式美11. 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12. 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13. 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14. 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15. 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16. 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17. 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18. 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艺术设计论文题目《绘画与平面设计》《‘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灵”与“肉”的交融》《“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被人遗忘的艺术》《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要素浅谈》《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传统与变革》《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从零度空间到多维空间》《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对数码革命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关于CI设计的论文》《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论“美术”》《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论科学美与艺术美》《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浅谈版式设计》《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浅谈波普艺术》《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浅谈设计美学》《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浅谈图形的张力》《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浅谈艺术创作》《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浅析表现与再现》《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情感的艺术表现论》《认识新媒体广告》《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乳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色彩与设计》《设计、文脉》《设计底蕴》《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设计是空——极简思维》《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设计与美学》《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视觉传达艺术——论独立创作》《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试论广告人格化》《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谈色彩设计》《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网络时代的设计》《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现代艺术发展浅析》《现代艺术之我见》《新媒体、新广告》《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在美的背后》《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重新回到传统 》《传统与个性》《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传统 现代 延伸》《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当今有材料表现》《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公共图象与艺术》《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关于设计美的思考》《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空心的深度》《立体性与平面性》《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美在和谐》《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民族性与全球性》《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浅谈包装与环保》《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浅谈艺术的足迹》《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浅析家居设计》《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时尚家装》《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网页艺术设计初探》《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物质性对精神性》《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现代视觉艺术思维》《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寻找陌生感》???《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新课程零距离》???《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中国:后现代主义温床》??《中国CI热的冷思考》《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住区的生态化设计》《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在美术教学论文撰写过程中,论文的题目,是做研究和写论文的第一个步骤,但是对于如何选好题目,一直都是许多人相当的头痛问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一) 1. 中 国画 贵在创作 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5. 线描艺术的魅力 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7. 浅论 山水画 写石 方法 8. 论"线"在 素描 绘画中的作用 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10. 论白描仕女画 1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4. 论白描 1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6.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2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二) 1.装饰美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作用 2.试谈对古典建筑艺术的认识 3.数字媒介与艺术融合 4.室内景物的光与色处理 5.论装饰性书法 6.论居室设计空间分割 7.浅谈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 8.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情智培养 9.浅谈现代中国城市雕塑 10.雕塑时空 11.浅论标志设计特征和表现方法 12. 现代装饰艺术——装饰画 13. 浅谈绿色包装设计 14. 浅谈图案的创作与应用 15. 艺术与环境 16. 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7. 建筑装饰中空间划分的设计探究 18. 小户型住宅装修设计方案探讨 19. 手绘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20. 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分析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三) 1. 虚拟城市开发技术的探讨 2. 浅析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 3. 标志在打造企业品牌中的战略地位 4. 浅谈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 浅谈中国 传统 文化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6.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7. 浅谈白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8. 浅谈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9. 视觉传达在网页设计中的表现 10. 商业插画的市场发展 11. 高师美术学专业全程化 教育 实习模式研究 12. 生态理念下高师美术学专业交叉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13. 高师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 1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 16. 面向美术教育中的学习困难生 17. 美术学(教师教育)《设计与制作》试点课程研究 18. 人脸识别技术在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9. 黄庭坚题画诗研究 20.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21. 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论文题目 2.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 3. 美术学科论文题目 4. 美术学论文题目 5.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科技与艺术的论文题目

论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摘要: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之密切, 科学技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具有创造性的 材料和工具,大大的推动了艺术前进的车轮,也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数码媒体的产生与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他具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技术支持,让不 可能变为可能,艺术使科技不再生涩,让技术提升到艺术层次。 关键词:数码媒体 科技 艺术 Key Words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awing Computer Fine Art Influence 前言 Art Artistic creation Chinese tradition 电脑美术是一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审美领域, 他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其道路必然具有曲折性,所以,如果用传统的艺术的标 准来衡量,作为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数码媒体,人们对它的艺术性产生怀疑。之所以会产生这 个怀疑, 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局限在对传统艺术的定义上, 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应该具有太 多的理性,而技术恰恰是理性的。那么,在这个科技时代,艺术的范畴是否应该扩大?我们 的思维是否应该解放?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传统艺术与新形势下新的艺术样式的关系呢?我 们不妨从艺术的定义着手,结合时代特征,运用科学技术为艺术开拓新的领域,丰富、发展 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 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 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而数码媒体是 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 基础上的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的萌芽、 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 远的史前时代。下面仅在材料的变化上对中国绘画做简单的介绍。 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 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 这时候的中国绘画主要 以岩画为主,比如黑山岩画 《狩猎图》 、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 ,它们大多分布在西 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这时候的绘画主要反映的是人类的日常生活, 比如狩猎、庆典、丰收等场面,至于出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向上天祈求雨水、 丰收的,有说是为了诅咒猎物,可以更容易猎取食物的,不管哪种说法,这时候的绘画,还 不具有审美的价值,并且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炭,然后在石壁上作画,工具简单、目的单 纯。不难看出,这时候的绘画,主要是受生产力的约束,后来,原始社会进入新石器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掌握了制陶技术,很快陶器便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器皿。出于物质 和精神的需要, 原始人在陶器上绘有各种纹饰, 后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 高, 在陶器上描绘的纹饰图像也日趋丰富多样。 这时期的绘画, 已经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战国时,中国绘画就已出现了人物帛画,到晋唐时人物画更是艺臻成熟。五代两宋时 期,山水画、花鸟画得到了全面发展。战国时期的帛画《美女龙凤图》 ,已经使用毛笔在帛 上作画,虽然手时代的影响,只有简单的黑色,但是依然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到了唐代, 绢类画盛行, 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也反映在绘画材料上有了新的革新。 此时, 文人画也开始盛行,同时宣纸也出现,这个给后代带来巨大影响的材料,到现在我们都还在 使用,宣纸的出现,为文人写意画创造了条件,也为苏轼、梁楷等人创立的文人写意画的辉 煌成就做了铺垫。到了元明清,在纸的创新上,没有多大的进展,更多的是讲究纸、墨、水 之间相互作用。 到了近代,人们开始做材料上创新,接受国外作品的精华,尝试用外国的材料进行绘画 创作。在清朝,出现宫廷画,同时以任伯年等人为代表的“海派”也相应成立,他们都是接 受过外国艺术熏陶的艺术家, 不在拘束了传统的绘画, 为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气象。 材料上, 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使用金箔、棉麻、纤维布、各种板材或其他复合材料等,在创 作材料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 中国绘画,从原始社会的产生,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它的特点与时代、科技息息相关, 但是,南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上提出的“图绘六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夫画品者, 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图有六法,罕能 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二、电脑美术的产生 电脑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63 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通过开发图形 技术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电脑美术更多是通过各种设计软件,比如 Photo shop、Corel Draw、CAD、MAYA、3DS MAX 等来达到创作的目的。 电脑美术出现在我国,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1993 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一个电脑 美术班,被认为是电脑美术在我国发展的起点,也开启了计算机介入传统绘画的先河。对于 这个趋势,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当然,也有不少人心存忧虑,担心计算机介入绘画会给传统 的绘画带来伤害,同时,过多的机器化,是背离传统,对传统的抛弃。虽然有着各种议论, 但是不可否认,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绘画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它为传统 绘画带来了新的景象、新的动力,开拓了一个传统绘画发展的新领域。 电脑美术,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传统绘画不具有的特点与功能。比如,它 具有高效率,同样的创作,它需要的时间要比手工创作少;它的创作都在电脑中完成,借助 其他辅助设计软件, 能够很容易的进行修改, 还可以进行可逆操作, 恢复复前面的创作步骤, 这都是传统绘画不能比拟的;同时它还具有创作周期短、画面逼真、运用软件种类繁多等功 能。 对于电脑美术这个新事物, 前进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我们应该给予给多的关注和指引、 包容,而不是盲目的排斥,不可避免地,它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慢慢去完 善。电脑美术是传统绘画发展的趋势,是传统绘画发展的产物,同时结合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成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三、科技与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在谈科技与绘画的关系之前, 我们首先要区分科技与科学的概念。 科学与科技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他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世界,从而指 导人类进行社会实践,侧重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科技可以理解为在科学 、 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他的任务是改造世界,侧重于回答“做什 么”“怎样做”的问题。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思维学科,具有主观性,但是,艺术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实际、没有规矩。在艺术的本 质上,有表现说,有再现说,有表现再现说,不管哪种学说,都没有否认艺术源于生活的本 质,那么,我们不难理解,艺术与科学是平行的,是相辅相成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世 界,解答实践中的“为什么” ,然后告诉我们“怎样做” 。 科技,作为手段和工具,是科学探讨世界的媒介和结晶,如果说科学和艺术是思维上的 东西,那么,科技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可以说是凝聚了科学智慧的产物。邓小平同志曾经 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作为我们改造世界的媒介,具有不可 代替的作用。那么,对于我们绘画艺术呢?有不少人认为,科技的产生会导致机器和技术的 统治,从而使艺术机器化、标准化,这与艺术审美是背道而驰的。对于这种观点,本人持保 留态度。这如上面所论述的,科技,是一种手段,换言之,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材料,与传统 绘画传作中的笔、墨、砚、纸是同种功能的。我们的艺术家从来没有中止过对绘画材料更新 的探索,齐白石曾用胡须沾墨画虾,徐悲鸿曾弃笔泼墨成马,李铁夫曾经尝试在宣纸上画水 彩画,有人用手掌作画等等,虽然,这些都有剑走偏锋的意味,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在绘画创 作新材料的探索上的作用。 现在,科技只是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材料――计算机,通常称为电脑,电脑就 是科技的体现,但是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电脑创作的画,虽然具有华丽的、一些传统绘 画无法表现的画面,但是却没有多少内涵,不具备传统绘画的韵味,是得其形而忘其神。姑 且不讨论这种说法的对错,就反对者而言,他并没有否认科技与绘画创作的联系,只是看到 其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科技对绘画创作的材料的更新、 思维的变换、 创作方式的革新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但是, 科技是艺术创作的手段、 工具, 艺术创作才是目的, 但是, 对于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的关系, 不少人就是没有理解这层含义,本末倒置,把科技当成目的,把科技当成我们改造的本身。 所以,我们要强调艺术与科技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四、电脑美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 电脑美术对传统美术的促进 我们谈电脑美术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谈论电脑美术能否代替传统绘画的问题,其实,这 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假命题,或者说本身就是对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的误会。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代替旧事物,但是传统绘画显然不是旧事物,它依然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和理由,它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所以,我认为,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不是代替与 被代替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关系。正如我之前一直坚持的那样, 科技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让科技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发展传统 的绘画服务。 电脑美术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为传统绘画传作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手段,更大的开 发了创作者的思维,满足了他们的在传统绘画中无法达到的创作画面。靳棣强老师,是我国 香港著名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完美地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融和在艺 术创作中,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刻理解的结果。他运用水墨、书法等传统绘画中的精 髓,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让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电脑美术对 传统绘画的再创新再创造。 同时,电脑美术的创作周期越来越短,这是传统绘画不能比拟的。它让创作作品更加容 易、更加迅速的表现在受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参与美术鉴赏,这对我们的创作者有很大的意 义,可以明白自己创作的不足,进而改正。 电脑美术为创作者提供了不少设计软件,比如 Adobe 公司的 Photoshop、Illustrator。 Corel 公司的 Corel Draw、Painter 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 Draw 更多用来做 图像处理和排版,对于绘画创作,我们根多的是使用 Painter,一个借助手绘板在电脑上做 图的软件,这也是与传统绘画最为相像的软件,但是它有传统绘画所不具有的效果,色彩更 加多样,颜色的使用更加准确。 电脑美术对于传统绘画的作用,当然不只这些,他的作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 显,所以说,电脑美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是传统美术的深化与升华。 (二) 电脑美术对传统美术的消极影响 自从 1984 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专门从事设计的电脑,似乎预示着电脑介 入艺术的时代的到来, 以此同时, 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了电脑技 术,就可以成为艺术家,可以代替基本的美术基础的训练,正是这个思想误区,才使电脑美 术这个概念被歪曲, 被误解, 以至于现在不少学生选择电脑美术而不愿意选择其他绘画专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地步,不仅硬件更新迅速, 软件的开发更新也是速度惊人, 按照一些设计师的话来说, 很多时候我们跟不上电脑软件更 新的速度,刚学会旧的版本,新的版本又出来了。就在这种更新、学习的过程中,有多少人 还注重基本的绘画能力的培训?随着电脑的越来越人性化, 一个指令就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 图形, 一个外部插件, 可以完成一些让你无法想象的特殊效果, 就这样, 大家都习惯于安逸, 习惯于拿来主义,还有谁注重个人文化的修养?个人艺术素养的修炼?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对着教程,模仿别人的创作, “创作”出来的作品,确实美轮美奂, 是一种很好的视觉享受, 但是, 看久了,你会发现审美疲劳,因为大家都在模仿,千篇一律。 正如美国设计师鲍勃.吉尔所说的,设计师现在必须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他们必须是有头 脑又想法的人。他把创作比作为解决问题,而创作者就是解决问题的人。试问,你对绘画的 基本元素、原理不了解,怎么去创作,或者说怎么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电脑美术的商业化,使它很难达到传统绘画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让不少人对传统绘 画产生误解,过于追求商业价值,批量生产,这是对传统绘画的最大伤害。 所以,电脑美术的发展为绘画创作带来了方便,而这种方便却让人学会了懒惰,成为一 部只会模仿,只会复制、粘贴的“机器人” 。但是,归根到底,这是人的思想意识造成的, 让自己成为被电脑支配的工具,就像勃克林所说的, “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 料的奴隶。 ” 五、结束语 综观整个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都会产生一种 新的艺术样式,所以,电脑美术是计算机发展与迅速普及所带来的产物,是传统绘画发展的 新样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的思维意识也在变化,人生观、价值观已 经有别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 很难说是前进还是倒退。 然而在对待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的 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意识误区,这正也是我们要讨论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一直认 为,科技是我们作用于其他事物的工具,是为我们所掌控的,它对绘画艺术的介入,只是新 手段的产生, 而不是洪水猛兽, 更不是代替传统绘画的灵丹妙药。 电脑美术的产生正如汽车、 飞机的产生,汽车、飞机是辅助人类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工具,它们的存在,不会 否认双脚的价值。同样地,它们的产生,难道让人类的双脚产生退化?可以让人类自己砍去 双脚?所以,需要正视的是人的思维意识,而不是科技本身,科技是人类在科学的指导下发 明创造的东西,而人才是主体,一切问题的产生,只是人类的意识的思维误区造成的。 电脑辅助美术创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任何一个站在时代前端的 艺术家, 不能只理会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方便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培养, 也不能只抱着传 统这棵大树,而惘视科技的发展为传统艺术带来的养份。 电脑美术来源与传统绘画, 是传统绘画在新形势下的新样式和升华,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 两者割裂。 “水壶的用处在于它是空的,水可以倒进去,不在于水壶的形状,或它是什么材 料制成的” ,老子的这句话,或许是我们对艺术与科技,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的 最好阐释了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论文【1】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依的,未来世界里,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将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是主要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

其实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是艺术表达的最基础的软件操作,而艺术又是技术的内在表现形式,所以,这两者之间确实是分不开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互交等方面,它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线”,把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技术。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或通过虚拟机器,便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实现周游世界、探索发现、朋友聚会等,当然,这一切要必须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当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一是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坐在家里就可以面对老师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针对自身的教学;二是虚拟交易。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公平的大众认可的第三平台即可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方便快捷;三是电子商品。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用户不必通过按键等操作方式来实现,只需用手指一点即可达到自己需求的应用;四是生活娱乐。

用户通过无线手柄连接电视等载体,实现运动、玩游戏、打电话等目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它的发展趋势就是由简单的个体用户转向大众用户的互动、枯燥繁琐的操作转向个性简单化、局部的连接转向广泛的连接。

数字媒体技术也正慢慢实现真正的虚拟现实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产品的一个内在表现,它使产品表现为更人性化、艺术化、亲和化,它可以提供给媒体技术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方面。

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等;二是视觉传达。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虚拟化,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流动媒体平台上;三是数字摄影摄像。

现代电影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它通过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和机器来制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四是数字绘画等方面。

数字绘画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表现为更夸张的色彩和形体,非常符合现代城市人类的审美观。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人们对艺术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的认知有机的统一,使它不仅具有技术方面的魅力,也兼顾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水墨广告案例,将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感。

在比如国外的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大作―《阿凡达》,这部电影运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强大的后期制作以及创新才实现的,这是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在电影艺术中最完美的表现,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完美结合,大有使人们感到真正的数字化世界的到来。

综合来说,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已然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课目。

当然,如果没有人们对技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渴望,这些是都不可能实现的。

也正是这种动力,才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得越来越像一门专业科目,也越来越完美。

参考文献:

1、王会,田士威.数字媒体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08

2、邓尚 论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现代传播2011.3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2】

【摘 要】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科学地认识人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现阶段思考的主题,艺术家应该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努力去反映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视听交互

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数字媒体技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加强的新时代。

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味觉等丰富的感官体验都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不管是在音乐艺术方面、美术与设计方面还是在戏剧影视方面都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数字媒体技术。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视听交互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有场景美术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影视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工程学等。

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无缝互动交流。

现在,无论是音乐艺术、美术创作、戏剧表演还是影视传媒都已经进入全民信息化技术的时代了。

(一)视觉摄影

所谓视觉摄影,指的是一个可以无限复制的视觉影像。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师可以将各种视觉性的图像通过拼贴、滤镜处理、合成、样式等进行处理。

相比传统的摄影,视觉摄影不仅要求摄影师掌握各种各样高超的技术,还要求精巧的暗房技术。

而目前,仅仅需要一款图像处理软件便可将图像处理得更加完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视觉摄影艺术必定走得更远。

数码照片处理技术可以说是摄影爱好者以及美术设计工作者的一个新世界。

(二)影视艺术

影视作品的拍摄其实和摄影艺术很类似,都是艺术与媒体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全新艺术形式。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样对影视艺术有着极大地影响,它使现在的电影电视作品不再需要完全真实的场景、道具,甚至连人物角色的表演都可以通过新技术进行模拟,影视艺术作品的成本不仅大大降低,而且精彩的特效使无数影迷为之疯狂。

如电影《阿凡达》只有25%的内容使用了传统的外景拍摄,而其它的部分均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

用新技术来合成来辅助现场拍摄,甚至替代现场拍摄,使艺术家的想象可以进一步的拓宽,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人物动作、怪兽等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关于视与听

视觉的刺激主要是通过眼,按照人对事物感受的次序,人首先接受的是视觉刺激,其次便是听觉刺激。

音乐是听觉刺激中最为重要一部分,而音频制作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音乐通常是声音和画面的组合,可以给受众带来几倍于音乐的力量。

好的.音乐视频,是这个数字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它所强调的是采用视觉的手段,以艺术的形象来达到人类精神享受的最高峰。

通过视觉的辅助,可以将音乐表达得更加完美。

以时下极为流行的新媒体二维动画Flash为例,它全程使用电脑制作,在视觉画面的处理上可以模拟拍摄的摄影,道具、角色、场景都可以绘制出来,也可以与现实中的场景相配合使用,再将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获得视听双重的艺术享受。

二、虚拟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重新构建出来的一个世界。

通过虚拟展示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使用户身处其中并能够操作系统中的对象。

与虚拟现实交互的时候,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意识来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这种行为与过去被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用户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交互媒体技术的出现将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彻底改变了。

网页设计中的按钮图标便是实现交互的最简单方式之一。

只需要轻轻点击按钮便可以起到弹窗、影音播放等交互操作。

这种人机交互的形式在电子游戏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游戏与影视相结合得越来越密切。

它们的区别在于游戏由玩家直接扮演,而影视艺术则是由他们扮演的。

现在的艺术设计观点也认为,电子游戏已经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了,和过去的简单游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在虚拟现实中,用户可以扮演角色与人交往,创建新的生活社区,甚至创建自己的队伍等。

游戏的本质已经由虚拟现实技术彻底改变,已经不再是由开发者决定如何使用,而是以用户为中心,具备完全的交互性,开放过程及结局以达到完全的虚拟现实。

三、对数字媒体的思考

艺术源于生活,同样也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虚拟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让众多的视觉设计师成为高超的摄影师、绘画大师,可以将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新技术表现出来。

作为数字媒体,我想有两个方面需要认真思索:

一是任何的视听艺术,都只是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艺术表现的工具,艺术的本质是审美,是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改变的只是形式、技巧、工具。

数字媒体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的视听艺术作品超越了传统工具的局限。

但是艺术作品始终不能由数字媒体技术替代,新技术只能作为工作人员的工具和手段。

审美才是艺术目标,艺术家不能过度地依赖新技术而忽视美学素养的提升。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好新技术便可以成为优秀的视听设计师,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好的艺术,作者要拥有审美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双重能力,才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技术传达给受众。

二是数字媒体艺术集合了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性,成为科技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必须共同关注的主题。

当人们使用计算机、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尽情遨游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数字媒体将视觉图像、影视艺术、文本、声音等多种视听艺术元素集于一体,使受众更加快捷和方便地接受新事物。

电脑合成、数字媒体是目前的发展潮流,但任何时代的科技都无法替代“人”的主体地位,一切视听艺术都是以人为主导,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不能片面追求技术,要考虑人的情感、感受。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必然会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艺术要以人的自身需要和社会的综合发展为出发点,将数字媒体艺术整合成人与人互动交流的一种方式。

四、结语

从纸质媒体到数字媒体,从二维视觉到三维空间,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互动交流……数字媒体的每一步发展都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与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传统的艺术观念与技术思想交融在一起,科学地认识人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现阶段思考的主题,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手段,艺术家应该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努力去反映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琳,徐熳.《阿凡达》:电影特效制作的新纪元[J].电影文学,2010(11).

[2]张倬.数码摄影与PHOTOSHOP的数码暗房[J].无线互联科技,2012(08).

艺术与科技期刊

专题探讨高伯瑜与当代发绣 冀洪雪近现代以来科学家的艺术情怀探析 孙 波谈美术学科的发展问题 严宾连舞台艺术“T型台”的消费文化意义及其造型设计的演变 成慧慧浅谈灯光、服装与化妆的关系 谢 翔艺术研究白的精神——浅谈日本审美意识中的“白” 柴 婧艺术与企业的关系延伸——兼论艺术赞助的现代意义 康 茜浅论审美的差异性 刘海霞浅谈建筑艺术审美与工业设计审美 刘 迎试论声乐和京剧的互补性 孟庆辉陶艺烧制过程控制及艺术价值探索 彭晓辉美术鉴赏中相关的概念和问题 张 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研究 张思凯浅谈彝族传统色彩观 周寅寅艺术设计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初探 曹小东数码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董倩雯明代椅凳家具装饰风格的分析 杜安琪 段海龙现代婚纱摄影与数码艺术设计的关系 梁婷婷几何形边饰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栾 丽抽象主义的精神特点及在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 索 理 齐 霞浅析汉字创意字体 覃宝钢我们都是设计师 孙菲萍浅谈信息图形化的方法与其可用性测试 许园春试析设计产业的特点和规律 俞必忠从语言到设计 张 远传媒艺术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冷思考 白莉娜浅谈电视媒体传播的兴起 高永吉 郭海侠 张宪国浅析中国数字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伟峰专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 黄志宏提高电视新闻播音员二度创作能力——浅析如何把握电视新闻中画面与解说词的相互关系 赖 芸信息化时代的广告设计展望 陆 南从媒介属性看被替代中的唱片媒介 肖 婧线装书出现的社会历史因素研究 徐德记由索尼设计想到的 徐 杰影视艺术影视作品中技术与艺术的相辅相成 哈 楠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创作 黄慕媛 赵 聪浅析影视画面的造型表现手段 李 青浅谈电影里“梦”的美学表现手法 李欣童浅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思想内容 连小青 马 欣 左飞飞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廖曼郁电视娱乐符号的传播致效研究 王艳艳剪辑——影视艺术的调味剂 徐夕人 杨 会美剧的诱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电视剧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冲击 于 航电影《黄金大劫案》叙事特色分析 赵晓玲动漫艺术从《快乐的大脚2》谈音乐与动画的关系 曾 鹏传统与个性的狂欢——从《美丽都》到《魔术师》浅谈法国动画电影的新势力 房文婷中国动画形象的民族化之路——谈动画形象的多维度塑造 黄迎春散维动画场景的优化构建——以建筑预演和游戏场景为例 梁翔宇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中的应用研究 刘 琨在MAYA中实现卷轴动画的方法 彭 城浅谈动画分镜头叙事中表演的运用 橐宇飞 孙建华浅析日本KEY社系列TV动画特点——以《AIR》《kanon》《CLANNAD》动画为例 温丽娜浅析中国动画专业声优的必然趋势 肖雁心水墨风格在角色设计中的研究应用 徐 田 肖 静凯蒂猫独特的营销策略 赵 聪 黄慕媛音乐艺术亨德尔声乐作品训练探讨 崔 戈浅谈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杜春晖由瓦格纳的《女武神之骑》所想到的——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 潘倩茜琴歌《凤凰台上忆吹箫》析论 王海霞浅谈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应用 王力维蒋凤之二胡艺术中的声韵及技法的探究 徐 贞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其《革命练习曲》 张晶莹吴越地域音乐文化审美初探 赵 微试论“细”在提高二胡训练质量的重要性 周 韵舞蹈艺术论舞蹈的S型曲线美 李亚栋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和原理的融合 许慧子回族舞蹈的探索与实践 杨 伟戏剧艺术浅谈“二人转”艺术传播形式对皮影戏艺术发展的启示 沈唱唱 司 宇 胡雯馨 郑 欣 周茹慧《玩偶之家》中柯洛克斯泰的戏剧功能 叶常青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张吉琳浅谈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 周 斌书画艺术探索油画平面化语言创作的表现形式 陈 亮综合材料绘画浅析 崔春华浅析中国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 郝志刚浅析宋徽宗之工笔画鸟 何莲蓬以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为例浅谈绘画赏析 李秋菊当代科技发展影响下版画原创性语言的流逝 李卫纲力能除鼠耗 终是读书人——清代文馗画解读 刘 会 孙 敬永恒与流变 桑 蕾浅谈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史华峰浅谈油画肌理的现代性嬗变 邰浩然墙绘艺术——室内装饰设计语言的新力量 张爱研以徐渭为对象探讨绘画对艺术家内在斗争的治疗作用 张 超视觉设计论古牌匾中的视觉艺术传达 冯永荣浅谈网页的视觉设计原则 高 冲北海市公交站牌视觉导向系统设计研究 张云杰影像艺术浅析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曹 涛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三维艺术画廊 柯用叨 魏瑞芳 孙高波三维图形GPU集群渲染方式的系统设计 刘红健雕塑艺术公共雕塑中的设计哲学 曾月明“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与应用 李 刚规划设计北海市城市公共导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胡 胜城市公园导示系统设计思路探析——以北海市银滩公园为例 李林平浅谈北海银滩旅游区导视系统设计规划 彭 仁郑州的城市形象和公共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 吴金香工业设计从邮政贺卡的三种功能看其设计表现形式 冯 晶现代产品经济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高媛媛浅析产品形象对国内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林 琳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牌楼 楚 辉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高月华建筑空间构成——从点、线、面、体的构成到建筑 郭 斌新农村民居建筑色彩规划研究 郭灿灿 万 萱浅谈当代混搭设计在室内家居装饰中的体现 黄 岸设计美学中构成要素在住宅内部设计中的运用 吉 喆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 李 艳趋于地域性的南北古戏台建筑对比研究 徐力凡喀什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当代发展模式初探——“隐形”木置换 张 琪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张 冉环境艺术浅谈中国窗花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甘桂遥自然与人文因素中的城市道路景观艺术 侯 青中国传统门窗在现代艺术环境中反映的世俗美分析 李 刚黄塘赖屋 李 杰论休闲酒店的空间设计 梁 一浅谈从美国景观设计的实践看我们的风景园林 秦 朝 刘盈盈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幼儿园环境中识别系统设计现状初探 陶 珂 唐胜天室内装饰织物艺术设计的风格分析 王 军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 吴 迪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与解读 徐 唱论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要点 杨宁宁伊斯兰景观的特点及与宗教的关系 朱 颖包装设计浅析包装艺术设计 蒋晓丽 许理林曲线在女性护肤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浅析强生美肌护肤品外形设计 张荷月关于徐州土特产食品的包装设计调研分析 赵绍印产品设计中国传统玩具的继承与发展 陈兆赟关于老年用品设计的几点思考 刘 洋浅析潍坊风筝品牌形象再设计 宋林霞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南京第一光电OLED设计研究 王 磊民族文化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王 锐浅析视错觉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 谢 艳 周汉利 徐立博服饰艺术水彩技法在服装效果图中的运用 陈 繁服装色彩在职业装中的功能性体现 葛祥芝浅析服装设计与影视动画角色塑造的关系 耿 伟衣衫皆有情——旧衣与面料再造设计研究 金 荔服装造型中拼接视觉的趣味性研究 饶维苗服装效果图的电脑设计技巧探析 苏园园关于服装廓形的浅析 于 鸿剪纸艺术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研究 马绥莉浅析剪纸艺术的过程与表现方法 周雨珂文学艺术Official Document and its Translation with the adaptation theory Zhou Longying Leng Xiaoli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草根女浅析——以芙蓉现象为例 陈 军青春的渡口有一片海——评《蓝色大门》 崔燕燕论张贤亮小说中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塑造 范炜炜“玄意幽远”的时代精神——对魏晋“玄学”的一些理解 邱在娟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文化混杂性——解读米歇尔·奥斯洛作品中的文化混杂性 孙建华艺术赤子——庞薰琹 肖华华《笑忘录》中的复调 肖 玲副词“很”、“非常”、“十分”、“太”的辨析 赵琳楠艺术教育刍议CIS策划与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白 云试论学校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蔡朝霞关于声乐课堂与舞台实践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李丽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初探 李 娜 马振龙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多方向的培养 梁 楠浅谈音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梁文光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及对策 刘美红管窥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缺失 缪高燕高职《手绘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探讨 缪鸳鸯浅谈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师 伟浅析素描教育中应加强对传统的传承 宋英娟社会音乐与音乐教学 田海云论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王琛媛装饰图案教学的研究与反思 谢园园健美操对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颜胜兰谈高职美术院校教学大纲之外的教学 杨 明浅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余 健 熊 婧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 张东飞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张 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所引发的思考 张 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课程的教学改革 钟 妍浅谈对素描教学的建构研究 朱德华教学艺术基于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情境式教学 陈祖泽浅析如何做一个充满灵性的小学语文教师 方庆瑛多媒体课件创意及设计制作 公希萌探析高中水墨山水画的教学 华 高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黄 巍发挥大学生党支部作用,搭建党员教育新载体 黄玉东浅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赖海珍浅析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手段的利弊 李桂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多证书”融通设计与实践 李 坚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梁雪琴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 刘晓芳如何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以二外日语为例 马聪丽中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齐述兰数控实训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沈 坤 张英才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面的思考 盛 威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 万保成 王田娥 李 健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及对策 王 斌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中枢稳定性训练方法的探讨 王世涛如何上好对外汉语听力课 王雪融高师琵琶教学多样化的思考 魏 薇关于高校非专业二胡教学改革初探——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魏 巍浅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左手的弹奏技巧 向 颖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教学新体会 于化礼师徒制改革在高职文秘专业中的应用 袁红兰创新活力、坚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 张 洁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 张丽娜范畴化理论视野下的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张 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张小华艺科论坛数控机床保养的重点问题 蒋 强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服务的研究 罗 彬基于模糊—PID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任黎明 张凤营 于 红管理艺术浅谈现代科技创新对艺管影响 崔静雯浅议煤矿企业“三违”的成因及其对策 刘筱彬校本原则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王 森高校艺术实训室构建科学合理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张 静 邓 婧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张丽君文博论坛大专院校与文艺院团艺术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作用 豆鹏飞 淮伟凤人事档案工作之我见 豆鹏飞 淮伟凤电力监理档案管理探讨 花 蕊析新形势下美术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梁 熴浅析城市博物馆与旅游的联系 熊宾凤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杨兴琼极乐至上:迪士尼乐园的超现实主义文化 张文雯艺术星空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作品选曾晓琪 陈琳琳 陈思瑜 邓 沙 段 欣 黄伊琳 邝金凤 李 琴 钱 敏 谭 意肖 丽 余金波 张豪杰 赵 宁 赵 婷 周易华(封二 扉一 扉二 封三)武汉江汉大学教师作品选彭晓辉 卢 飞 谢 赫 王小强(封四)

《艺术科技》是正规省级期刊。

1、艺术科技杂志是一本以艺术和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杂志,旨在探索艺术和科技之间的交叉点,介绍最新的艺术科技趋势和创新技术应用。

2、该杂志由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和一批资深的艺术和科技专家组成,每期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科技、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

3、艺术科技杂志的读者主要是对艺术和科技有浓厚兴趣的人士,包括艺术家、设计师、科技工作者、文化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等。该杂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认可。

艺术科技杂志的主要内容包括:

1、艺术科技趋势:介绍最新的艺术科技趋势和创新技术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

2、艺术科技创作:报道艺术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作经验和作品,介绍他们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3、艺术科技展览:介绍全球范围内的艺术科技展览和活动,为读者提供了解最新艺术科技动态的机会。

4、艺术科技教育:介绍艺术科技教育的最新发展和教学方法,为读者提供学习艺术科技的资源和平台。

5、艺术科技产业:介绍艺术科技产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为读者提供了解艺术科技产业的机会。

每个单位和学校对于发表职称讠仑文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单位往往都会有一份详细的文件要求,所以你在网上寻找还不如找到你们单位的相关领导,查询职称评审条件,再按照上面的内容去做好准备工作, 基本都是有讠仑文发表数量要求的哦

哲学与艺术论文题目

给你个建议,可以从存在主义入手去论述它相对于心理学的核心区分与应用价值这两者就好像都是把刀,看似相同,但一个用来切西瓜,一个用来动手术! 两者利用同样的方法但却基于完全相反的假设。我曾去印度学习过一阵子Osho,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如果你在北京,找机会研讨 :) 我有不少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不过大多都是我从印度带回的英文书籍

学术堂为你推荐了十五个好写的哲学论文题目,供参考:1、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2、儒家宪政民生主义3、文化多元、文化间对话与和谐:一种儒家视角4、《论语》的历史世界5、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6、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7、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8、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9、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10、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11、子论人性的真与美12、道与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实义考论13、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14、论儒家的实践智慧15、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

阿多诺美学的出发点在现代艺术,落脚点在拯救现实。他认为,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传统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类文明。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与艺术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阿多诺美学的出发点在现代艺术,落脚点在拯救现实。他认为,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传统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类文明。阿多诺注意挖掘传统美学的潜力、从现代艺术现实出发构建现代美学理论、注重美学理论的开放性,对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阿多诺;现代美学;共同抵抗

[中图分类号] B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128—04

面对启蒙的神话化和极端同一性的虚假表象,阿多诺迫切需要在现实中找到一种力量,以穿透商品拜物教笼罩下的总体性社会的魔力。他重点考察了人类曾寄予厚望的哲学和艺术,考察了美学拯救人类精神的可能性,设想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类文明。一

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哲学和艺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艺术依靠形象思维,抵制意义;哲学借助逻辑思维,拒绝直接事物。“哲学和艺术都通过它们的对立面而忠实于它们自己的实质:艺术靠抵制它的意义;哲学靠不去捕捉任何直接的事物。” [1]

由哲学史可以看出,人类对哲学曾寄予厚望。柏拉图设想由哲学家治理的“理想国”;黑格尔把哲学看作实现绝对精神的最后阶段;阿多诺也曾表示,哲学不是合题、基本科学或总科学,而是反对影响的力量,“争取精神自由和现实自由的决心”[2]。可见,哲学求真、追求对客观世界的客观认识的目标早已成为其题中之意、自然之理。问题在于,哲学求助的手段却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概念与事实永不同一。这样,与其说两千年来哲学实现了自己的使命,还不如说它为了这一理想孜孜以求,在自身内部左冲右突〔建构—解构(同时建构)—再建构(同时解构)〕。难怪有人感叹“真理不可言说”或者“没有真理可言”,难怪谢林断言,当知识不能解除人类困难时,就出现了艺术。

阿多诺对哲学的理性认知有自己的理解:“理性认知有其严重的局限,它没有对付苦难的能力。理性可把苦难归于概念之下,可提供缓解苦难的手段,但却从来不能以经验媒介来表现苦难;若按理性自身的准则为之,便是非理性的了……即便苦难得以理解,它依旧保持缄默而无意义。”[3]也就是说,在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之外,还有一种融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于一体的模仿。模仿是艺术的本质。模仿是主体向客体的投奔,而不像哲学的概念,是把客体吸纳进自身。只有模仿才能把握住人类的经验,像人类的苦难、震惊只有通过模仿、也就是通过艺术才得以表达。阿多诺曾指明,贝克特的作品“所体现的历史经验无法以直接的非艺术形式来表明严重衰弱的主体与现实”[4]。

前面所描述的哲学之不足,只有通过艺术才得到弥补。那艺术是不是万能的呢?否。柏拉图的“理想国”把作为二度模仿的艺术排除在外;黑格尔不再把艺术视为体现真实的最高形式。这些表明,艺术本身在能否客观表现客观世界上存在局限。艺术的模仿有点类似于巫术。阿多诺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推测艺术和巫术同起源于原始巫术,只是后来二者分道扬镳;艺术参与了启蒙,而巫术沦为原始先民生活的遗迹。“……一切艺术作品都表明它们的周围世界是排斥现实的东西的。巫术正是由于具有对周围世界放弃影响这个与艺术不同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牢靠的继承。”[5]艺术的模仿,本身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无法进一步阐明自身。所以阿多诺曾表示,对于反思,艺术本身是无法处理、难以统辖的。只有哲学才能发现隐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真理性内容。

但过去的美学实践往往不是这样。由于缺乏哲学对艺术经验的反思,传统美学与艺术日渐分离。传统美学因为缺乏艺术经验,曾经面临乏味的抉择:“或者追随微不足道的一般概念或共相,或者基于约定俗成的抽象结果对艺术作出独断的陈述。”[6]对艺术来说,传统美学已成为“多余的东西”。艺术因失去反思的哲学的保护,被人们从理性的殿堂中轰出,从此失去对社会应有的批判功能,沦为意识形态。“遗憾的是,那种社会(指总体性社会——引者)将抵制性的艺术同化和习俗化了,结果将其托管给一个非理性保护区,在那里严禁反思介入。”[7] “严禁反思介入”的艺术、“非理性”的艺术更加远离反思的美学。

传统美学观束缚下的艺术已蜕变成意识形态。由于缺乏哲学的反思,艺术或者走上纯粹自律的极端,或者成为政治的附庸,仅留下一具所谓艺术的空壳,丧失了艺术原有的间接的社会批判的功能。在文化工业背景下,“艺术与意识形态正成为同样一种东西”[8]。

传统美学无法解释现代艺术现象。它面对现代艺术这一新生事物手足无措,因为新生事物已逸出它所能给予的解释。它只能努力把新的事物还原成某种旧的和熟悉的东西,对再不能给出解释的东西则污蔑其为非艺术。任何一位感受过卡夫卡和普鲁斯特作品之伟大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传统的艺术概念无法解释他们的作品。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美学“对艺术诸现象之历史功能缺乏敏感”。

与此相应的是,基于黑格尔的传统哲学美学演绎出来的“艺术终结论”却大行其道,暂时满足了那些认为艺术今不如昔、道德世风日下的怀旧者的颓败心理。导致这一心理的前提在于,他们对现代艺术迅猛的来势视而不见。

既然哲学、艺术的分离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那是否存在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呢?也就是说,哲学与艺术是否具有相通的哲学基础?事实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艺术与哲学都是人类试图客观把握世界的方式。“艺术和哲学共有的东西不是形式或构造的过程,而是一种禁止假象的行为方式。”[9]二者的关系非常类似于事实(客体)与概念的辩证关系。从概念的哲学起源看,事实(客体)与概念的关系是辩证的。事实与概念并非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中介的。事实(客体)是概念存在的前提,而事实(客体)也只有通过概念才能为人所把握。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孙利军:哲学与艺术的共同抵抗阿多诺对于现代美学的构想及意义 其次,哲学有着对异质性的强烈渴望。“对真正的哲学来说,和异质东西的联系实际上是它的主旋律。”[10]哲学的思维是概念性的思维,而概念与实体并不是同一的。哲学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非概念性、个别性和特殊性。这涉及辩证法。阿多诺指出,“辩证法的名称就意味着客体不会一点不拉地完全进入客体的概念中”[11]。辩证法的产生意味着人们从试图从哲学内部弥补概念的不足和缺陷的开始。传统哲学总是把这些东西当作暂时的和无意义的东西打发掉;黑格尔把它们称作“惰性的实体”,从而把概念推向绝对,为愚弄人的概念就等于客体的哲学障眼法奠定了基础。因为艺术思维的形象性,艺术语言的异质性,哲学所追求的异质性最大限度地保存在艺术中。“辩证法为了思维的力量而利用了在历史上似乎是思维中的缺陷的东西、即任何东西也不能完全破坏的它和语言的联系。”[12] 最后,艺术需要哲学的反思,以揭示其内隐的真理性。“正是通过哲学的解释,艺术品的真理性才展示出来。”[13]同样,艺术为了表达它无法表达的东西就需要有对它进行解释的哲学。这个“无法表达的东西”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正是艺术中真理性内容的这一变体以及这一变体自身,能够从哲学上予以解释……审美经验务必转入哲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审美经验”[14]。也就是说,审美经验的存在以哲学反思为前提;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离不开哲学的解释。二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惟一一块暂未被极端同一性征服的领地,具有有效抵御同一性假象侵袭的真理性内容。但艺术本身渴望哲学的全力支持,为它正名,揭示隐含其中的真理性内容,否则,它仍不堪一击,并有被逐出理性世界的危险。哲学对艺术的支持具体体现在连接二者的美学中。在阿多诺眼里,美学是抵抗极端同一性向人类精神领域侵袭的一块理想的滩头阵地,但传统美学正因为远离了艺术经验,导致哲学反思与艺术经验的分离,艺术不能得到哲学的有力支持,其领地逐渐被极端同一性所吞噬。如已经出现的文化工业导致的假艺术,在阿多诺看来便是极端同一性向艺术发起总攻的实证。

传统美学表现为两种极端形态:一种为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倾向于概念反思,以康德、黑格尔的美学为代表;一种为自下而上的经验美学,更加注重审美经验,以阿多诺所称之“将激进的唯名论引入美学领域”的克罗齐及其以后的美学为代表。二者各有短长:哲学美学长于反思,短于隔艺术经验太远;经验美学摧毁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学理论基础,长于常新的艺术经验,但苦于缺少“在涉及艺术时将自个从特定现象中抹掉”的反思,无法取哲学美学而代之。因此,阿多诺说:“美不可能被界定,但美的概念也不可能被一笔勾销……如果没有概念化,美学就会失灵,成为一锅粥。它只能以历史与相对论的方式来描述不同社会或不同风格中被认为是美的东西。尽管它可能会从这些经验主义资料中提取出某些共同的特征,但作为结果而得出的抽象界说必然是一种拙劣的模仿,一旦遇到随意拣起的一件具体的艺术对象,它就没有任何说服力。”[15]

阿多诺认为,当代美学的任务就是要把审美经验与概念反思二者统一起来,辩证地沟通哲学反思和艺术经验,从而把握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对一种未来的美学来说,一个有效的、尽管是困难的方法可能是以生产为导向的经验与哲理性的反思这两者的良好结合。这样一种美学将会超越艺术作品现象学这一层次,从而将它与概念化的中介联系在一起。”[16]由引文中“以生产为导向的经验”几字可看出,阿多诺所谓的艺术经验指的是艺术生产者——艺术家的审美经验,而不是读者由阅读而引发的审美经验,尽管阿多诺并不认为作品的真理性内容跟艺术家本人有关。对读者审美经验的拒斥,跟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背景下读者缺乏审美经验的论点一致。

把审美经验和概念反思二者统一起来的现代美学应具有具体性、历史性。

阿多诺反对传统哲学美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过多地放在对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哲学探讨上。因为这样的话,美学可能迷失自己的方向。他说:“美学不应当像追捕野雁一样徒劳无益地探索艺术的本质;这些所谓的本质要从其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看。”[17]他认为,美学关注的,与其说是艺术原来是什么或者以后将要成为什么,还不如说是艺术现在正在生成的样子。如果不能从独特的历史背景考察独特的艺术现象,美学将像追捕野雁一般徒劳无功。

对于当前的现代艺术来说,阿多诺认为,现代美学应竭力反思现代艺术经验而不是别的什么。阿多诺称这种反思为“二次反思”,以区别于艺术对现实的反思(即艺术经验)。二次反思较艺术对现实的反思更进一步,是对艺术经验的反思,能够揭示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没有它的介入,审美经验将不成其为审美经验。

此外,阿多诺认为,对于当前艺术的审视不能有先入之见,不能带有哲学的前提;要用美学的内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当前的艺术。他强调,审美理解的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这其中的感知过程围绕着艺术作品运动,“那些仅了解艺术内情的人们不理解这一点,而那些仅从外部去审视艺术的人们则由于与其缺乏亲和关系而习于歪曲这一点”,与其在这两种立场观点之间随意波动摇摆,美学还不如联系具体作品展示出其必然的相互关联。他还指出,“美学务必从其自身的形态角度去理解历史内容的客观性,而不是从历史的必然进程中汲取这种客观性”[18]。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艺术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根本上属于时间现象的真理性内容”。通俗地说,阿多诺认为艺术中蕴涵着这个客观世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而美学正是要去揭示这多种可能性,而不是戴着一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有色眼镜去分析艺术。那样的话,你会失去艺术中包含的真理性内容。

具体的、历史的现代美学必须对传统美学进行扬弃。

阿多诺对传统美学的否定体现了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精神,也就是说,他的否定是具体的、历史的。“否定传统美学其中就意味着赋予传统以应有的权利。”[19]在很大程度上,他给传统美学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尽管他所极力主张的现代美学同传统美学有着质的区别。阿多诺对传统美学的态度同他对传统哲学、传统艺术的态度是一致的。

阿多诺对传统美学的扬弃具体体现在他对康德和黑格尔两人美学思想的辩证否定中。他对康德、黑格尔两人美学思想的辩证否定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学者指出,阿多诺称赞黑格尔美学时称其为“精神美学”,批判黑格尔美学时称其为“内容美学”。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阿多诺对“精神”和“内容”内涵有自己的理解,与黑格尔绝不雷同。

对阿多诺与黑格尔美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阿多诺的基本观点恰恰不是导源于他人,而倒是更多导源于黑格尔”[20],“阿多诺的思想是深刻的黑格尔式的”[21];另有学者认为,阿多诺与黑格尔美学有着本质性的差异。[22]主张二者思想联系的人认为,阿多诺乃用黑格尔的方式在重新思考黑格尔的哲学母题,如艺术终结论、艺术精神、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自然美等;主张二者存在本质差异的人认为,同样的美学概念、范畴、命题在阿多诺美学里具有本质不同的内涵和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应该这么说,阿多诺对黑格尔有关美学概念、范畴、命题的借用是有他自己的意图的,也就是说有他自己的价值取向。 阿多诺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黑格尔美学体系思想的批判,说体系是“独撰概念的不祥领域”,是资产阶级的“故弄玄虚”。他虽也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在美学中的运用,但更多地批判黑格尔美学中辩证法的不彻底。他说:“黑格尔的艺术辩证法局限于艺术样式极其历史,但在他的艺术作品观念中似乎没有辩证法可言,至少远远不够。”[23]“黑格尔的美学,犹如他的历史哲学和其他大量分析研究,均未实施他在其主要著作中所阐述的辩证法概念,尽管其中包含许多卓有价值的洞识。”[24]其他如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艺术精神、形式与内容辩证关系、自然美等的批判,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正因为阿多诺意识到黑格尔美学体系的错误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美学史上已造成实质性的后果,所以他才追寻更古老的美学史,重新挖掘康德美学的潜力。他表示,“康德的学说之所以在今日或许更有价值,是因为它力图把对必然性的认识与认为这种必然性是潜在的观念一并整合在美学之中”[25]。但这话并不表明阿多诺主张把黑格尔美学连根拔起,由康德处重写美学史。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他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贡献的。而他对康德美学的批判却表现出相当尖锐的一面。如他对“艺术天才观”的批判一针见血:“天才膜拜化肇始于康德。”[26]

总括来说,阿多诺美学受康德、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美学思想影响很大。在哲学上除了这些哲学家以外,他还对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展开批判,可以说,也间接地受到他们的影响。此外,同卢卡奇的哲学、美学思想,阿多诺也保持了一种密切联系,不管是肯定的接受还是否定的扬弃;本雅明的美学思想对阿多诺的美学影响犹为深远。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来源是比较复杂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接受这些大师影响的同时,他对他们观点或多或少分别展开了批判。其中,黑格尔和康德两人作为传统美学的两位代表,受到攻击的火力最猛。

在《美学理论》一书中,阿多诺把自己批判的锋芒主要对准传统哲学美学而不是经验美学,这可能跟现代艺术已经兴起,现代艺术经验已经出现,而传统哲学美学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反动势力有关。阿多诺美学的理论出发点就在理解现代艺术,在理论上为现代艺术正名。但是,阿多诺并不反对传统哲学美学中的反思成分。他认为,要弄懂今日的艺术只有通过一种途径,那就是批评性和自我反思。尽管阿多诺批判传统哲学美学不留情面,但他仍然把自己的美学称为哲学美学,以别于当时时髦的经验美学。可见阿多诺对传统哲学美学的矛盾心态: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因此他也才有改造它以释放出新的真理性内容的强烈愿望,并在晚年为之努力不懈。三

阿多诺分析了哲学与艺术在求真之路上各自显露出来的不足和劣势,并为新美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看似可行之路。他的美学理论至少在他捍卫现代艺术的成就时取得了实效,改变了人们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和看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阿多诺作为否定辩证法的倡导者、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他批判黑格尔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法的时候,自己也并没有避免犯着同样的错误:一、哲学和艺术的分离是否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没有重新融为一体的可能性?二、哲学和艺术之外,科学的位置何在?

前一问题牵涉到阿多诺对传统艺术真理性内容的评价,以及这种真理性内容展开的方式,尽管他并不否认传统艺术一度拥有的真理性内容,也承认它们仍在历史的地质层中具有影响力。哲学与艺术的分离肯定是历史的,没有一以贯之的二者的截然区分。观念的区分始于柏拉图;学科的区分乃是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体系确定后的产物。阿多诺急于规划自己理论的蓝图,却全然不顾哲学、艺术二分法存在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自己所极力倡导的否定辩证法。后一问题牵涉到阿多诺美学乌托邦色彩的强度,现代艺术之后艺术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以及通俗艺术、后现代文化等问题。可以说,阿多诺美学理论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此外,阿多诺关于现代美学的设想及其拯救现实的可能性,并不表明阿多诺就把拯救现实这一重任直接交付给了美学。谁也不会认为,阿多诺作为批判理论的主要实践者之一,会混淆生活与美学的界线。针对魏默尔、沃林等学者所持的阿多诺把美学作为最后一片阵地,对现实进行赎救的观点[27],有学者明确指出,阿多诺美学不同于本雅明的浪漫主义美学救赎,是因为阿多诺把“承载着自然历史观念的美学经验视为现代被施魅的理性的解毒剂”。也就是说阿多诺通过美学经验拯救理性而非社会现实。[28]把理性的恢复作为美学与拯救现实之间的中介,这无疑是深刻的。拯救理性也就是反对启蒙的神话化和极端的同一性。只有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一种现实的力量,才能彻底改变社会现实。问题在于,艺术的真理性内容只有通过哲学的反思才能获得,而反思的前提又在于拥有与启蒙理性、同一性思维完全异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理性,其中的悖论可想而知。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辩证法的否定性的预存,“通过这种否定的哲学或辩证法来保存人们对于现实的否定性运动规律的认识能力”[29],与其说显示了一种“冬眠策略”,不如说阿多诺本人理论上确实陷入了困境,把不是立场的否定的辩证法变成了一种立场,从而饱受后人诟病。

尽管这样,阿多诺从现代艺术出发探讨美学问题,对待传统美学的科学、客观态度,以及构建自己理论的开放性,仍给我们以启示,对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从现代艺术现实出发构建现代美学理论。阿多诺关于现代美学的构想源于现代艺术现实,而现代艺术深深地植根于现代社会现实。阿多诺美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哲学与艺术的共同抵抗,是对虚假的同一性、总体性社会的抵抗。从现代艺术出发也就是从批判现实出发,从现世幸福出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代美学的构建,其实质在于对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批判。这种批判只能紧密结合当代艺术实践而进行。在当代美学理论的构建中,一些浮躁的美学工作者往往喜作宏大的理论设想,却难以有理论上的真正突破,主要问题在于宥于虚的理论架构,却难有真正的现实批判内容。 其次,正确对待美学传统,挖掘传统美学的潜力。阿多诺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在他的哲学理论中也多次批判文化虚无主义。他的美学理论立足于现代艺术实践,而现代艺术实践早已逸出传统美学的范畴。按理说,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应该彻底抛弃传统范畴、另起炉灶、同传统美学完全划清界线才对,但阿多诺没有这样做,他给予传统以应有的地位,强调“以概念超越概念”。这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的做法,传统“换汤不换药”的体系思维受到合理的批判。在对待现代派艺术问题上,阿多诺之后的个别理论家甚至完全否定现代派艺术的成就,这是极端的做法。在我们当代美学的建设中,曾受政治的影响,理论上经常走极端,过多强调否定的一面而忽视继承的一面。现在,这种情况不应该再继续。

最后,注重美学理论的开放性。就像对传统美学、传统艺术的批判是具体的、历史的一样,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肯定也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为他的理论奠定了开放性的品格。阿多诺曾想把他的《美学理论》一书题献给现代艺术代表作家贝克特,这其实暗示了其理论的适用性——针对现代艺术的美学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当被问及艺术的未来走向时,阿多诺缄口不言。因为阿多诺认为艺术的处境非常危险,艺术的发展仍是个未知数,就如这个社会的发展一样,仍需靠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做出判断、付出努力。应该说,阿多诺的做法无疑在提醒我们,任何关于美学理论的架构,都应该考虑艺术现实这个变量;艺术的变数决定了当今美学理论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德)特奥多·阿多尔诺著,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14.

[2](联邦德国)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著,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231.

[3](德)阿多诺著,王柯平译.美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33.

[4]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钱佼汝、李自修译:《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6]刘小新文.阿多诺与黑格尔美学思想比较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6):48-54.

[7]参见Persistence of Modernity(Wellmer,Polity Press,1991)和文化批评的观念.(理查德·沃林著,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第1版)中有关章节。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与艺术论文

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

  • 索引序列
  • 艺术与技术论文题目
  • 关于艺术与技术的论文题目
  • 科技与艺术的论文题目
  • 艺术与科技期刊
  • 哲学与艺术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