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第一论文网

中国第一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中国第一论文网

现在网上太多的论文网站,大多数都是采集的同行的内容,而且论文发表的渠道也是花样百出,太多,我觉得您不要找最好的论文网站,而要先知道好的论文网站是什么样子的才行,对吧?了解了这个,还怕找不到么?给你搜集总结了三点,看下吧。论文的发表需要越快越好,漫长的等待不但对发表的成功率提高毫无益处,而且会使得论文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如果能够找到论文的发表速度快、发表成功率高的网站,对作者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客观需求,才需要各种负责论文的发表代理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争取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发表服务,相信这对其平台运行也是大有裨益的,毕竟用户的口碑是最大的财富。其实我们如今能够接触到的发表论文的网站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大部分人的甄别能力有所欠缺,甚至有人是通过门户网的弹窗了解的网站信息,其可信度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就不能将其归类于容易发表的优质网站,这也是需要我们作为辨析工具和参考标准的信息。此外,发表论文的正规网络平台比较重视信誉,即使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会提出一些比较值得参考的意见或者建议,这样的网站也是值得去信赖的。由此不难看出,发表论文虽然看似复杂,但是只要找对了发表的网站和商家,其所掌握的刊物和渠道还是能够提高发表成功率的,只不过在对这些平台进行筛选时,还是要借鉴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策略,毕竟发表网站的选择也具有浓重的技术色彩,不是信手拈来的信息和资源就可以使用的,尤其是对一些时间比较紧迫的论文作者来说,在选择发表网站的时候更是要确保心态的平和,才不至于被虚假网站所蒙蔽。本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倾情提供一、【网站、网上采编中心信息核实】(1)首先查看网站是否有 ICP 备案号、网站运营机构是个人还是正规注册公司(正规公司必须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2)网站是否有明确的固定办公场所、固定电话,相关项目合作是要求汇款到单位还是个人账户;(3)网站内容是否丰富(信息量小于5万的网站均是小网站)、更新速度是否很快,内容越丰富、更新越快的网站运营投入越大,可信度越高;(4)查看网站上是否有稿件录用、退稿、返修等专业信息,若没有该类信息证明该网站肯定存在稿件转刊(非学术期刊、非法期刊、低品质期刊等)等问题影响晋升;(5)所投稿件是否有具体的审稿意见,一般专业的编辑都会给 出稿件的审稿意见;(6)核实杂志社的信息,直接将电话打到你要发表的杂志社,询问xx采编部是贵刊所设立的办事处、采编部、学术推广中心等。二、【期刊鉴别招数】(1) 看刊物有没有CN刊号和国际标准号 (ISSN号 ) ,两者都有才是真刊。如果只有ISSN 号,没有CN号,即可认定其为非法出版物。(2) 可致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刊号所在省的新闻出版局,也可登陆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网站进行查询,查证该刊号是否已登记。(3) 问询该刊物是否有邮发代号,从邮局是否可以订阅的到。假刊基本上是不会在邮局发行的。(4) 查看期刊的创刊年份,创刊历史越久,期刊品质越高,一般假刊都是创刊时间较短没有知名度的期刊。(5) 询问同事或朋友是否在**杂志社**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好的期刊肯定会得到口碑宣传。(6) 注意区分增刊,专刊与杂志正刊的差别。一般可以通过在刊物主管部门处问询到的杂志编辑部电话问询,在某期,某版,是否有某篇文章。三、网站的主要招数“全网最低”——虚假机构学术网站上打出“全网最低”广告的,往往价格比同本期刊在所有网站上的均价低几百块钱,这些机构常采用的术有以下几种:【皮包公司假信息】第一种是能上网就能办公,随便租用个公用信箱的“皮包”公司,以最低价取作者的信任,在与作者交谈后建议将稿件发到个人QQ或个人电子邮箱里,随后作者会收到电子版的录用通知,在稿费汇至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或者**邮局**信箱后,发表事宜便杳无音信。当作者追查**信箱时,结果很可能是“不好意思,这是租用的公用信箱,租用人的信息无效。”【低价引诱滚雪球】第二种是以低价做诱饵,后期消费“滚雪球”的术,刚开始保证以低价即投即发,到最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您补交费用,利用医生不想耽误晋升的心理一直要求其追加费用才能发表,最后投稿费超过正常费用不说,网站相关人员也无法联络,白花了很多冤枉钱,还错过了职称评定的时间。【中途专刊变标准】第三种是中途提议将论文转刊降低成本的策略,(所转期刊是健康类的非学术期刊或者是套刊自己印增刊),该机构不可能以低价保证将论文发在政策所需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就在论文发表中途以论文质量、期刊投稿要求等理由建议医生转刊,利用有些医生不明政策来欺医生,医生不想耽误晋升在无奈下就只能选择中途转刊,但当论文发表出来后才发现所投期刊单位不认可、晋升政策不符合,职称晋升最终只有失之交臂。【费用付后无跟踪】第四种是服务品质低、服务质量差,付费后稿件是否已出刊、是否已邮寄等信息根本无从查起,服务人员收费前后态度判若两人,承诺服务根本不会兑现,更别说稿件全程跟踪服务了。【不开发票无保障】消费后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权利,投稿机构在收费后必须履行开具发票的义务,但有些投稿机构却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根本无法开具正规发票,究其原因,该投稿机构不是一个能给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论文发表平台的正规机构。

查论文的网站有哪几个?相关内容如下:

一、查论文的网站:中文文献查询网站;

常用的中文文献查阅网站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全国图书馆论文搜索网、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超星等等。

中国知网的论文文献收集数量以及收集质量毋庸置疑,对于大部分本科阶段的学生使用知网这一个查论文的网站基本上可以满足论文对参考文献的要求,万方相较于知网其收集数量会偏少,但也涵盖了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期刊、科技报告等7600种科技类全文,也是一个大型的网络数据库。

当然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部分的文献是需要付费才能正常查阅下载的。

二、查论文的网站:外文文献查询网站;

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OALib、谷歌学术、HighWire 斯坦福学术文献电子期刊、Pubmed等等。其中Web of Science是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综合性论文检索网站,搜索引擎高级,不仅可以限定文章的学科,还能限定作者的国籍单位等等,不过非查阅文献需要收费。

OALib则一个提供论文免费查阅下载的网站,该网站涵盖了数学、人文、工程、生物、材料、医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

是时候拿出我的镇山之宝了。先推荐论文+专利下载神网站:在家里如何免费使用中国知网?2. 文献检索类的网站我只推荐一个,隆重推出:大木虫学术导航Google学术搜索镜像_sci-hub网址_大木虫学术导航不知道这个网站真的血亏! 大木虫学术导航号称是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的第一站,放个网站封面大家感受一波。不仅颜值高,内涵也特别丰富!它涵盖了各个站点的Google学术搜索、Google镜像搜索、Sci-Hub、Libgen和各类翻译软件(Google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还有国外叫的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学术网站它也都有,比如Wiley、ACS、Nature、Springer和Elsevier。有了这个大木虫的汇总,这些学术网站的网址就都不用收藏了呀!国内常用的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它也有,还有期刊影响因子的查询。各类科研基金的网站汇总和专利查询网关于国标的各个站点的网络、实用科研工具和各类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可以说是大木虫真的是有它在手、天下我有的神仙网站,答应我这么优秀的搜索网站一定不要浪费,实实在在地用起来好吗!3. 吹完了大木虫的彩虹屁,再来推荐一个优秀的论文查重网站笔杆网论文查重软件_论文检测软件_笔杆网这个查重网站是我在写硕士论文期间,同学之间争相推荐的查重网站。除了查重率略高以外,可以说没有什么缺点,完胜我用的其他所有查重网站。在操作上,它非常简单,只需要输入题目粘贴文本就可以完成检索了,不需要关注各种乱七八糟的公众号;在查重系统对比库的来源上,它也是我所知的数据库最广的查重网站,包含期刊指纹数据库、学位论文指纹数据库、会议论文指纹数据库、图书指纹数据库和网页指纹数据库等海量对比指纹数据库。因为数据库广泛,所以它查出来的论文重复率会偏高。但好处就是你用这个网站查出来的重

论文网站如下:

1、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

2、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

3、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文献)

4、读秀学术搜索

5、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讲座、读秀学术搜索)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参考资料:论文 百度百科

中国知网第一名论文

《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屠呦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曾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成果被广泛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屠呦呦教授发表的期刊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6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的《青蒿素的化学研究》。这篇论文是屠呦呦教授在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方面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的青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果古代就有知网,我认为发表论文最多的可能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屡试不中,而偏偏又很有才华的人,比如姜宸英,李白。

虽然理论上讲,李白是唐太宗的得意小跟班,游山玩水写写诗,吃喝不愁的,然而却不要忘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都姓李,虽然是隔代之间没有什么大联系,但是隔代恩仇照样牵连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岁仍科举的姜宸英。他是康熙帝时著名的才子,文章在当时名满天下,备受当时文人推崇,就连皇帝也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在当时也是大力推荐,只可惜他一早就成名,偏偏每次科举就考不上,也不知是不是跟过早成名有关,还是因为他每次考试都发挥失常,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虽然一直没考中,但从未放弃。到最后连康熙帝,每年都要忍不住问一下,问他考上了没有?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还是有回报的。在他70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探花。虽然仅仅是第三名,但是好歹榜上有名了,总算没有落下遗憾。 然而他的目标却不止如此,直到百岁也还是来考试。

在他100岁那年,他让孙子在前面提着灯笼,他步履蹒跚的一步一停,进去考试,灯笼上面写着有四个大字,百岁观场。 在当时也是被传为佳话,此等爱学习刻苦的精神,多被后世拿来举例鼓励自己的儿子。坦白而言,他百岁仍然参加科举,其实为了已然不是名次,而是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如果古代就有知网,这样展示才华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毕竟很少有人能活到100岁,更别提是一位研究学术一直研究坚持到100岁的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名称:《中药鉴别经验的学习心得》发表时间:1962年6月30日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

1902年创作《夕歌》词曲:李叔同

1913年创作《春游》

1916年创作《南京大学校歌》、《三宝歌》

1941年创作《送别》、《梦》、《清凉》、《花香》、《世梦》、《归燕》

扩展资料: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叔同

李叔同为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出了许多卓越贡献,一些贡献和成就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意义。1905年,李叔同曾手书《祖国歌》的词谱,作为“沪学会”补习班的唱歌教材。这首以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为基本曲调的歌曲,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深受青年学子们的欢迎,很快由上海传唱到其他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1905年,李叔同编印出版《国学唱歌集》,歌词选用了《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对国学的重视。1906年,李叔同独自在日本创办了《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成后,寄回国内发行。这本杂志虽然只发行了一期,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本音乐杂志。这本杂志包括图画、插图、乐史、乐典等栏目,除乐典、三首词作、部分插图的作者是日本人外,其他内容(包括封面设计和水彩画)均出自李叔同一人之手,署名“息霜”。他在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他论述了自然界各种音响给人的不同共鸣和感受,并认为将自然界的音响加工成“音乐”,就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这篇序文也体现了李叔同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和音乐观。这本杂志还刊登了李叔同填词编写的三首乐歌:《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赛跑》。《我的国》是他根据自己在上海时写的歌词,选用一首日本乐曲编成,豪迈壮阔的歌词充满爱国激情,表达了他希望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李叔同弹奏并吟唱这首歌时,为饱受列强侮辱的祖国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人民而揪心阵痛。《春郊赛跑》采用德国歌曲《木马》的曲谱,歌词写道:“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健康快乐的情感。李叔同还根据日本石原小三郎的《西洋音乐史》中的资料,编写了介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文章《乐圣比独芬传》,并用炭笔精心绘制了“乐圣比独芬像”。李叔同不但是第一位向国人介绍贝多芬的中国人,也是尊称贝多芬为“乐圣”的第一人。李叔同在《昨非录》一文中,还对音乐简谱和五线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简谱者。今则自幼稚园唱歌起,皆用五线音谱。吾国近出之歌唱集与各学校音乐教授,大半用简谱,似未合宜。”他还针对自己刚出版不久的《国学唱歌集》未能身体力行使用五线谱而痛悔自责:“去年余从友人之请,编《国学唱歌集》,迄今思之,实为第一疚心之事。前已函嘱友人,毋再发售并毁版以谢吾过。”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编辑《白阳》杂志,他在杂志上刊登了介绍西洋乐器的文章和他自己作词作曲的合唱曲《春游》。这本刊物还包括文学和美术方面的文章,从音乐方面来看,它可以看作是《音乐小杂志》的姊妹篇。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大多用外国曲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确切数目已无从考证。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版,就被各地学校选作教材,连续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现代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教学歌曲集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指出:“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因而当时能兼作词曲者,只有李先生一人。”文中虽然难免对恩师的溢美,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李叔同在乐歌创作中的地位。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也贯穿于他的乐歌创作中。李叔同编写的乐歌,体现了他“促社会之健全”和“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观,影响深远。早在1904年“沪学会”时,李叔同就邀请沈心工在“沪学会”文化补习班开设乐歌课,自己也一起听讲,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李叔同在“沪学会”教唱的《祖国歌》,词曲配合贴切,主题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歌颂了中华文明古国,抒发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出家以后,虽专心研究和弘扬佛学,但在“念佛不忘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结集为《清凉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李叔同创作的乐歌艺术水平很高,尤其在多声部合唱歌曲方面具有首创性。他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索。这首歌的和声和曲体非常工整,旋律优美,自然清秀,堪称校园歌曲的典范。李叔同歌曲中流传最广、影响最为久远的一首乐歌是《送别》。《送别》的歌词实际上是他“悲欣交集”人生的真实写照,感人至深,与稍加改动的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曲谱搭配得天衣无缝。其中有一句歌词在流传中产生了不同版本:有的人采用“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有的人把这句中的“瓢”唱为“觚”,有的人唱为“斛”或“壶”。对此,由于迄今没有见到李叔同手书的《送别》歌词,很难做出鉴别。《送别》最初公开发表的版本是丰子恺、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该书《送别》歌词中是“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后来,丰子恺又编了《李叔同歌曲集》,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填词的歌曲作品32首,歌词全部是丰子恺的毛笔楷书,所收《送别》的歌词中,这一句也是“一瓢浊酒尽余欢”。因此,有人认为“丰子恺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但“瓢”一般是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而“觚”却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据此,也有人对“丰子恺版本”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是丰子恺在书写过程中有误。《送别》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觚”、“瓢”、“斛”、“壶”等版本,莫衷一是。不过,我对这一句中采用“斛”、“壶”的版本不以为然,一是缺乏根据,二是像李叔同这样的文人不大可能在作词中用“斛”或“壶”。这首歌曲还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分别选作插曲和主题歌,广泛传播,至今仍久唱不衰。它也是我几十年来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李叔同由一个富家风流公子和文坛名士,变为一个剪掉辫子改穿西服的留日学生,变成一个西装革履佩戴金丝眼镜的报纸编辑,变成穿长袍马褂足蹬布鞋的教师,又在中年决然皈依佛门,以苦行僧而终其一生……可以说,李叔同把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的角色,都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我总是把他看作“近代的唐伯虎”,有所不同的是,唐伯虎没有出家。不过,李叔同给我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还是他那首令人百唱不厌的《送别》。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到1918年出家为僧的几年,是他艺术教育和乐歌创作最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音乐教育刚刚起步,对是否需要音乐教育尚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音乐和美术教育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是多才多艺的启蒙音乐家。

李叔同的生平第一次看到李叔同的名字,大概都是在国中音乐课本上看到「送别」,优美的旋律配上意境悠远的词,即使在过了将近一世纪后,仍能在代代的中国人口中朗朗不绝.如果我们追寻李叔同的生平,就会发现,他不仅只是一个民初的词曲作家,而是集音乐,诗词,戏剧,美术,音乐,编辑,艺术教育,篆刻,书法於一身的艺术全才.20世纪初,西洋音乐在中国是一片空白...李叔同首先发现音乐的潜在功能,他东赴日本去学习西洋音乐,归国后即任教杭州,培养了第一代的音乐师资.他最先接受西洋音乐,最先用五线谱作曲,最先把西洋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学,独立创编了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一本国人介绍贝多芬的传记《乐圣比独芬传》.对这些种种,台湾著名音乐家许常惠先生在《近代中国音乐史话》中,指出李叔同的音乐成就乃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创举.1906年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当时正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各种新文化应运而生.李叔同早年曾从名角学唱过皮簧(京剧)等,对日本新派剧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发现新派剧与中国皮簧的唱做念打截然不同:剧本内容注重写实,题材多取社会生活,演出赖对话发展剧情,从而体赏到新派剧的魅力而跃跃欲试.1907年中国徐淮地区发生水患,李叔同决定同春柳社社员赈灾义演—《茶花女》,李叔同以艺名「息霜」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当模特儿琢磨角色果然奏效,首次登台表演新剧便受到中外观众的欢迎.回国后,春柳社社员创办了「开明剧社」,招收学生排演文明戏,开创了由国人编导演的中国话剧,并至各地作巡回演出,奠定了话剧团体旅行演出的模式.中国之有话剧,中国话剧之有今天,与李叔同当年在日本的戏剧活动密不可分.李叔同在二十五岁那一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他受到日本舆论界的注目.回国后,李叔同致力培养新一代艺术师资,改变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他首开室内和室外写生课,首开西洋美术史课,首开版画课等.这些我们现在看起来习以为常的课程,在当时的中国可是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李叔同的艺术教学中,人才辈出,随者五四运动的到来,有人倡组「中华美育社」,创刊《美育》杂志.佼佼者如丰子恺,吴梦菲,刘质平等人,均是名垂史册的近代艺术家

中国第一本汽车杂志

《汽车族》隶属人民日报社,由《中国汽车报》主办,与全球著名汽车期刊美国《MOTOR TREND》版权合作;《汽车族》是集整合营销与体验营销于一体的汽车专业媒体集群,是一本对汽车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力的杂志。 品牌知名度高:《汽车族》杂志曾荣膺“中国十大创新期刊”、“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中国生活服务类报刊特别奖”殊荣。汽车族杂志社现拥有中国年度车型评选、中国年度车型巡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英雄榜、中国年度汽车广告评选及北京乐驾汽车体验基地等汽车媒体延伸产品。 内容精彩丰富:《汽车族》杂志与国内外汽车厂商沟通良好,一贯保持紧密合作,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汽车资讯、可读性极佳的精彩文章、视觉冲击效果极强的精美大片;拥有一支全部毕业于名牌院校汽车及相关学科的高专业素养采编团队,出版并发行了汽车族记者系列丛书,其专业素质在国内同类杂志中无出其右。 读者覆盖面广:许多读者通过《汽车族》杂志了解最新车型资讯、体验传统与现代的汽车文化、丰富生活乐趣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素养,众多忠实读者伴随着《汽车族》杂志发展而共同成长。从2000年创刊以来,积累了庞大的读者群体。多年来,《汽车族》秉承诚实、敬业、感恩、惜福的企业文化,踏踏实实的做事做人,赢得了业界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同时,杂志读者群体庞大,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金融/IT业者、商务人士、高级白领、时尚青年、汽车业从业人员、汽车发烧友等。 发行网络完善:完善的发行和配送网络,涵盖了书店、报刊亭、机场、地铁、便利店、邮局、图书馆等众多渠道;配送方式包含邮寄、直投等,全国各地读者均可第一时间收到新鲜出炉的精美杂志。主要栏目前沿、封面故事、驾驶与测试、专题报道、消费者报告、消费指南、日常使用报告、车轮、庖丁解车、车史钩沉、酷玩等栏目。优惠信息订阅全年《汽车族》杂志228元,送MINICOOPER车模一个(红、蓝、黑三种颜色随机寄送)备注市场价240元,蜘蛛价228元,此价格中包含:礼品和礼品邮寄费版权信息商品类别:杂志蜘蛛分类:汽车运输出版周期:月刊单 价:18.00主办单位:中国汽车报社出版社:汽车族编辑部投递范围:全国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2153国内统一刊号:CN11-4420/TH邮发代号:2-981创刊日期:2000出刊日期:当月01出版周期:月刊报刊版式:大16开 250页左右发行方式:邮局发行、自办发行发 行 量:300000册出 版 地:北京

就叫汽车杂志,《汽车杂志》是一本在中国大陆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版面最多的高端时尚汽车专业媒体。 杂志创刊于1980年,凭借权威的行业背景、专业的采编队伍和敏锐的市场触觉,致力于提供最新、最权威、最全面、最客观的汽车资讯。 经过29年的努力,《汽车杂志》在中国大陆的汽车类专业媒体中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是中国汽车资讯传播领域的领导者。你指的应该是《汽车杂志》的年刊吧?淘宝找店铺:carunion

在中国没有权威的部门对杂志做发行量的统计,多数都是自己杂志社自己报发行量。汽车后市场的多数都是月刊,比如《汽车维修与保养》 《汽车维修技师》等。

《汽车之友》很不错,是月刊,还有《汽车杂志》、《世界汽车》、《清风车影》、《汽车导报》、《车世纪》、《车》、《车王》、《中国汽车画报》 、 《轿车情报》 、《时尚.座驾.大众机械师》等等,可以参考 个人认为销量排行这个东西是不可能搞到的。。

中国知网刊期论文第一作者白如江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扩展资料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体系

《现代医学》创刊于1964年,曾用刊名《铁道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82[4]。中文名现代医学外文名Moder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综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快速导航办刊条件 办刊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办刊历史1964年,《铁道医学》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1966年,《铁道医学》停刊。1976年,《铁道医学》复刊,刊期为双月刊。2002年第2期起,《铁道医学》更名为《现代医学》,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1] 。2013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2015年1月1日,《现代医学》不再接收英文稿件[7] 。办刊条件栏目方向栏目设置《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1] 。报道内容《现代医学》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1] 。读者对象《现代医学》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1] 。人员编制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职务名单编委丁义涛、丁建东、马林昆、马根山、王冰、王虹、王醒、王文超、王立新、王仲恺、王社临、王学浩、王振球、王道奎、王静成、尹立红、邓毅书、左扬松、史平淮、朱正宏、朱德昌、任刚、刘沛、刘乃丰、刘万里、刘卫兵、刘必成、刘伟东、刘歆农、许长松、许铭石、朱晓莉、孙载阳、孙晓阳、杜志桢、李山、李齐、李延平、李国民、李相成、李树龙、杨伟光、吴发启、邱海波、何仿、余忠、汪华、沈炯、沈洁、沈孝兵、张苗、张英、张晓、张琪、张骠、张以滔、张志珺、张丽华、张建琼、张培影、陈明、周业庭、周新亚、单际平、赵伟、赵建中、赵锋仓、郝超、姚恩达、秦叔逵、袁东亚、袁勇贵、袁翠红、耿曙光、夏正坤、夏锡仪、顾宁、唐萌、唐洪丽、浦跃朴、葛志军、韩旭、谢国祥、雷跃昌、鲍子雨、解满平、滕皋军、颜焕敏[2]办刊成果出版发行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4] 。收录情况《现代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 [3] [4] 。影响因子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2(医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1.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979名[4] 。荣誉表彰《现代医学》曾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期刊。1999年,《现代医学》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Ð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得“执行优秀奖

西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概念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更谈不上区分标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人为了把主流医学中坟头草够半个人高的放血疗法什么的再拉出来批判一番就把“西医”这个概念上一堆窟窿的定义掰扯出来何谓“西医”?我国古代是没“西医”这个概念的,当然也没有“中医”的概念。西方的医疗进入中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传教士进来的,那时候西医刚走出传统医学阶段,一来疗效是五十步笑百步,二来从业者不多(人家主业是传教),影响较小。后来清末,随着口岸开通,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传入,西方人开设的医馆甚至医学院校在国内出现,中国人才彻底意识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也是那时诞生了“西医”和“中医”两个词,前者泛指西方传入的医学,后者指代中国传统的医学,这两个词也就在那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临床医学生考研考的是“西医综合”(官方名称哦),而不是什么“现代医学综合”,因为我们习惯于讲“西医”,不讲“现代医学”,中国人当时没见过西方传统的医学手段,定义“西医”这个词时蕴含的就是现代医学的意思,西方的传统医学不在“西医”的定义之内,就像苏联的喷气式火车不能叫“高铁”一样。西方是不讲“西医”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现代西方人讲“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或者说“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这俩词在西方也不是什么常规用词】,因为西方已经把传统那些鸡肋统统扫进“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里了,正统的医学就是现代医学,没必要特别讲。而“现代医学”这个词其实东西方都不常用,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不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中医就不能现代化了吗?那么多中医从业者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吗?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总结下来,“西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化的医学体系的称呼,“现代医学”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没什么区分标准。

  • 索引序列
  • 中国第一论文网
  • 中国知网第一名论文
  • 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
  • 中国第一本汽车杂志
  • 中国知网刊期论文第一作者白如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