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内容简介:徐悲鸿绘画思想是徐悲鸿艺术人生的精华,它整整影响了上个世纪大半个世纪,乃至如今,当我们再读徐悲鸿的艺术笔谈,再次展阅他的长幅巨制或随意小笔,我们无不为他那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所震撼,写实主义的绘画思想是徐悲鸿绘画思想的精髓;《徐悲鸿文集》,内容简介:主要搜集徐悲鸿1918年4月至1953年9月去世前所能见到的全部文字,内容包括论文,讲演,谈话,画论题记选录,通信摘录,诗词题字等等,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善的徐悲鸿文字著作资料集,对中国新美术运动和美术教育奠基者徐悲鸿生平,艺术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功宜兴,1917年,赴日本留学半年,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回国。徐悲鸿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接受法国学院派训练时间最长的人,这种训练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留欧时期的人体素描和油画习作中。徐悲鸿的人体素描受古典主义的影响,注重结构的把握,注重捕捉人体的动态和节奏,用线精微、深入、坚实、简约。八年的学院教育训练出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能够准确传达这种感觉的造型能力。徐悲鸿的油画主要受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之间色彩造型技巧的影响。他观察分析色彩极为严谨,在色调处理上注重冷暖对比,在肖像和人体上大胆使用紫与绿的色调,使画面光色闪烁。但总体来说,徐悲鸿在造型上主要思索和解决的是解剖、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的问题,他的色彩表达不曾逾越形体表达的限度,在形与色的关系上,他更注重造型上素描关系的展现。传统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基本是指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形象,用文艺复兴时期建立的明暗、色彩,解剖和透视原理,以视觉错觉营造出虚幻的真实。造型观念是西方艺术最为核心的观念。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截然不同,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并不以再现被描绘事物的形色为目的,它甚至贬低和排斥这种再现的真实,笔墨情趣和意境的传达才是传统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画一直走在再现与表现之间。它尤其注重主观的意象表达,它的艺术创造性是在笔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表达的自由,中国画中具体的个体形象则被归纳为一种程式。应该说,20世纪初的中国画家对西方造型观念中“形”与“色”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因此,他们首先面对的是造型观念的转换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有研习中国画的经历,又具国学功底,这种从依附笔墨的线画造型到西方体面造型的转换,是画家应用眼睛和双手的转换。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不约而同地把对中国画的变革作为此种转换的内在需求。当中国画形象表达被归纳为一种程式之后,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画家对于审美客体的感觉与体验;这必然导致创造力的部分丧失,导致因袭和摹仿。徐悲鸿斥责“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他的着眼点就在于反对因循守旧的摹古风,他从这种颓败中看到了中国画在感觉方式上存在着缺陷。因此,他所想要的中国艺术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他革新中国画的切入点也在于此。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徐悲鸿所达到的造型功底是深厚的,他的造型精致、坚实、和谐,而且富有神韵,他是同辈人中最能体现西方造型观念、也最具有造型功力的艺术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中国20世纪美术影响最为深远的奠基人。徐悲鸿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旅法前后对中西融合问题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徐悲鸿将艺术与社会的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认为倡导新艺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必要手段。在他眼中,中国的艺术和当时的中国现状一样,像一个急待拯救的病入膏肓之人:“若此时不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追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后来主张的“八法”的前提是“师法造化”,以写生作为绘画的必要条件,将素描作为基础进行训练。并主张艺术家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养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徐悲鸿着重于绘画语言形式的表达,从他与徐志摩辩论的文章《惑之不解》中可以找到证据:“试问宇宙之伟观,如落日,如朝霞,仅藉黑线,何以传之?”在徐悲鸿看来,古老单一的中国绘画技法不足以承载几千年的中国艺术精神,不足以表现缤纷的世间万物之美。这成为他决心以西方的绘画语言来丰富、完善中国陈旧艺术语言的主要动机。正是这种动机促使徐悲鸿确立了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但徐悲鸿的中西融合中具有一定程度的褒西贬中的倾向,他的言论中并未对中西在造型和创作观念上的各具特色、自成体系进行深入分析,他的作品则集中体现在对“外师造化”的强调上。他的动物、花卉,貌似传统花鸟画,其实很讲究比例、解剖、透视及光影效果。徐悲鸿一生的言行都集中在对写实主义的倡导上,对中国画他始终抱着批判的革新的眼光。在倡导现实主义艺术思想,极力推行写实手法方面,徐悲鸿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思想体系和教育体系,徐悲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达25年,在他看来,“美术教育是第一位的工作,创作活动则居第二位。”他把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完整的引入中国,建立了较正规、系统的教学体制,而且身体力行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1927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8年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42年于重庆筹办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在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不懈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他的功绩并不只在于引入了写实手法,而是集中体现在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想,徐悲鸿的代表性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主题,表现善的道德观念,寄寓进步的政治含义。他的《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都属于这类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继承了中国古代人物画“成教化,助人化”的传统,传达了积极的、催人向上的精神。这是在延续了中国主题性绘画基础上的一个新创举。他的作品富有情感,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倾注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把写实主义手法与现实主义精神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徐悲鸿的故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人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到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徐悲鸿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徐悲鸿的勤奋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的画室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后来,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徐悲鸿成功了!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翻着一页页还残留有淡淡清香的书纸,握着笔静静着鼻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无意间,八个“醒目”的字让我停下了翻动书的手指。我翻到那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文章的我顿时思潮起伏,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记下此刻的感受……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遭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侮辱和对自己的挑衅从而发愤图强,决心学好绘画还利用课余去临摹世界名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获得第一还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的美术界。徐悲鸿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让那些向他挑衅的人甘拜下风。
自从受到挑衅后徐悲鸿花了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绘画,他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连法国画家都为之感动。反复读着徐悲鸿坚持学习的行为,脑子里仿佛就出现了画面,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徐悲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强毅力、对未来的信心。
毫不示弱地回击,立下目标,徐悲鸿不仅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证明了自己、也为祖国争光。让那些高傲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对中国人不仅没有歧视和侮辱,反而更多的是称赞和佩服。读着描写徐悲鸿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傲骨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他爱国的可贵精神。
不知怎的,读着这篇文章,我渐渐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总是把“未来”“梦想”“要爱国”挂在嘴上。听别人讲起、自己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各种瞧不起、欺凌、侮辱,心中总会产生一股子怨气和愤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总是幻想自己成了科学家、大文豪。不付诸实际行动、整天空讲,总是在讲些有的没的,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好地反省自己。应该像徐悲鸿一样立下目标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不是只会讲,我还是小学生干嘛要想那么久远、空大的事,目前能做的实际行动就是好好学习,让知识填充现实,让事实变得丰满,只有打好努力学习的基础才有资格去谈为国效力。
事实告诉我: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开花。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借着暗淡的灯光,翻开了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书——《字词句篇》。刚一打开“徐悲鸿的故事”几个粗黑体字映入眼帘。我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顿时思潮起伏,不由得生起敬佩之情。啊!徐悲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啊!
当时,由于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聚会上,一位洋学生恶毒的歧视中国人。坐在旁边的徐悲鸿哪里能容忍别人这么屈辱自己的祖国,他不怕别人的嘲笑,挺身而出,与洋学生比赛,决定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徐悲鸿真是了不起,在饱经屈辱的情况下,竟然能挺身而出,与洋学生一较高下,为祖国挽回颜面。要是我的话,肯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哪谈的上什么一较高下,他真是了不起。此时,我不禁回想起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我不是在下面做小动作,就是和别人窃窃私语,而且我的语文还是三门功课中最差的,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哎!真是惭愧啊!我虽不能像徐悲鸿那样为祖国挽回尊严,但我也尊敬祖国啊!从今天起 国旗下讲话我一定要肃立不动,认真听;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一定要学好国学。
徐悲鸿为了比赢洋学生为国挣光,更加刻苦学习,常常一块面包一壶水到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由于他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爱他,主动请他去自己的画室画画,并亲自指导。
徐悲鸿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能够以惊人的意志努力学习绘画。真是令人敬佩。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名人,而在我的故乡宜兴也曾有名人一位世界级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贫寒,但自幼刻苦跟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他在巴黎跟达仰学画是,被一个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因为那人竟然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怎么能不让人气愤呢?
但徐悲鸿从不爱耍嘴皮子功夫,听了这些话,他并没有上去雄辩一番,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用自己丰硕的成果证明给那个无知的外国学生看。后来,那学生向他道了歉,并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因此,北京和宜兴也都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真了不起,他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所以,现在外国人都很敬佩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实才。真想不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竟然来自宜兴,还和我们是同乡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徐悲鸿,您是世界的一支神笔,更是宜兴人名的骄傲!
这天晴空万里,柔和的暖风吹拂着脸颊,让人倍感惬意。乘着这大好时光,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东氿边上的徐悲鸿艺术馆。
一走进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正在飞驰的骏马,它的鬃毛随风飞扬,身形十分矫健。我仔细一看,这竟是一幅画!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它像被赋予了生命般“活”了过来。环顾四周,艺术馆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就连楼梯间看似随意的几笔,也让人觉得充满了意境。
我们拾级而上,到了二层,各种徐悲鸿先生的真迹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幅画中的孩子在雨中撑着荷叶伞,调皮地仰脸看着天空中的雨丝。大师将他的天真顽皮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这幅水果静物,隐隐约约能看出刚洗过的痕迹,作品逼真得令人垂涎三尺。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只见一匹骏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它的身后黄沙滚滚。画作气势磅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幅精彩绝伦的画作,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到家中,那几幅画依然历历在目。我相信大师一定是苦学之后才能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用青春和热血描绘梦想!
1919年春天,年轻的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巴黎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于是热情的指导他,这却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无知的偏见的,必须用时使然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努力了,他像一匹不知疲惫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管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饭只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用生下来的钱购买绘画用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刚刚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这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事,但是却让人感动不已。
徐悲鸿以惊人的天赋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拜入达仰门下。达仰很看重这位中国学生,这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位外国学生当着徐悲鸿的面讥笑他,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励志学好画。
历尽生活的种种磨难,经历了三年的磨砺,徐悲鸿终于成功了!他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人照样可以成才!
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更让世界刮目相看!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绘画大师,他是怎样成才的,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呢?看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徐悲鸿留学时,有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并没有用言语争辩,而是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腾、勇往直前,终于用实际行动让外国学生心服口服,并亲自登门鞠躬道歉。
是的,仅仅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铁的事实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再看看我?哪怕爸爸妈妈或是别人说我一句不是,我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话,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有时自己就是错了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证明确实不怨自己。想想徐悲鸿,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
有时,爸妈说话时我还不耐烦,尤其是给我讲道理的时候,甚至捂起耳朵,大声争辩,过后也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老样子。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事实胜于雄辩。今后我也要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的世界里。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1941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说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了《奔马图》。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题记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俊美的吗。这匹马的身体是深褐色的,而那矫健有力的腿则是黑色的,马那黑油油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竹尖似的小耳朵玲珑俊俏,而它的鼻子和耳朵不停地一张一合,似乎已经累得不行了。它的鬓毛和尾巴随着他的速度加快,跟着风,优美的飘了起来。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英勇无畏的马。从马那坚韧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马那勇敢的精神。他是一匹自尊心极强的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底下它高贵的头,更不可能驯服它了。
徐悲鸿笔下的马更是一匹健美的马,马那是矫健的四蹄不停轻快的向前奔跑,使四周变得尘土飞扬。它跑起来时肉并不会往下坠,显得非常强壮。漆黑的鬓毛中无半点杂毛,显得无比英俊潇洒。
徐悲鸿用水与墨,在纸上画下了矫健有力的马。看着这六匹马的腾飞,其实《奔马图》更象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用细腻的笔触、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尽管这匹马的创作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这匹马依然矫健,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在奔驰。
这副《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那时正值国难当头。画中的马雄骏、苍劲有力,颇有“锋陵瘦骨成”之美感,使人拍案叫绝,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干笔扫出马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的马十分彪悍、健壮;给人以一种马即将冲出画面的视觉冲突。马腿的直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有弹性,动感十足。马的四蹄腾空,似乎扬起了一片风沙,堪和“风入四蹄轻”相互披靡。从整体上看,马的前打后小即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想象。特别是它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使人感慨、惊叹。
徐悲鸿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的马依然以它那庞大的气场震惊、征服着世界。我欣赏他的马,但我更欣赏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徐悲鸿学画》,看了以后,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徐悲鸿是著名的大画家,它长年累月画个不停,夏天,他顶着烈日画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冬天,他冒着严寒画风雪中的树木、村庄。为一画好奔跑的马,他就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运动时的神态和肌肉的变化。有多少次,由于他两只眼睛只顾着奔跑的马,忘记了路上的坑洼,摔了跤,把手脚都磕破了,可他不喊一声疼,爬起来继续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
一次,我在广场上练习游龙板,可我老滑不起来,只要一滑起来,就来个“破天摔”,已经四个“破天摔”了,但我还是不会滑,我不想再学了,可想起了徐悲鸿的故事,我就又来了力气,经过我的努力,最后终于学会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徐悲鸿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今天,我在书上的《语文天地》里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的马是‘一洗万古凡宝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意气勃发的意志。而《奔马图》则是画于1945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徐悲鸿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战争中我方一度失利,而自己忧急之情。
在《奔马图》中的马正昂首挺胸,四蹄腾空,动作协调,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了力量,又激励人们前进。啊!马在飞腾不正意味着中国在飞速前进吗?马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根尖尖犹如刀削一般;马的鬃毛在飞舞,如同丝带一样飘动;马尾巴上的毛在飘起,如同万条丝绦一样飞扬。这个马跑时的瞬间形象被徐悲鸿刻画得栩栩如生,无比神奇。
徐悲鸿的《奔马图》使我受到了激励,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更充满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将来为了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课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从读这课书开始我就对徐悲鸿充满无限的敬仰,他的刻苦和勤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书中告诉我们徐悲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根本原因是他刻苦努力和坚韧不拔所取得的结果。以前我对学习不够刻苦,劲头不足,读了这课书我才感到了刻苦和努力,才是将愿望变为现实和成绩的基础条件。
读完这课书,徐悲鸿的常常在我脑海浮现。他那刻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徐悲鸿作为我最要好的朋友,虽然他并不知道还有我——这样一位小朋友。但我想只要我做事认真,努力学习,他是会答应做我朋友的。
自从,我把徐悲鸿当作朋友以来,我每天再也不要父母督促我了,因为我觉得徐悲鸿一直在旁边看着我,看着我这位小朋友。
我相信在以后,徐悲鸿会为有我这样一位朋友而骄傲的。
我见过最长的《清明上河图》,见过历史悠久的风水图,我还见过著名画家郑燮画的竹子图,但我见过最难忘的一幅图,就是徐悲鸿画的的八马图,下面就让我来帮你们介绍介绍这幅八马图吧!
八马图是由八匹黑白相间的骏马组成的一幅图画。八马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而珍贵,八马图形态各异。彪悍的骏马给好像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类积极向上。
第一匹马两蹄高扬,后背的鬓毛如同毛线一样在风中飘扬着,矫健的肌肉形成了一匹俊俏的野马。第二匹马,全身褐色,好像要和第一批野马一绝高下呢。第三匹则全身都是白色的,长长的毛发如同是白白的羽毛一样漂浮在身后,第四匹马全身都是红色的,马头一直不停地向后转着,好像后面有他的孩子一样。第五匹马,是我最喜欢的一匹了,它的后腿高高的扬着,尾巴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着,雪亮的眼眸子挂在一张俊俏的马脸上,长长的马耳朵直直的立着,看了就让我难以忘怀。第六匹马四蹄高扬,褐色的马身如同被烈日晒了似的,他的身后是一批纯红的母马,好像是他的妻子一样。最后一匹马则是最小的一匹马。和第一批马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八马图的背景也是很好看的。你瞧,后面的群山连绵起伏,好像要连在一起似的,一颗红红的太阳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天空上。八匹马的马蹄底下飞溅着泥土。图下面便是鲜艳的花朵,花旁边还有一处处高低起伏的灌木丛。我可真敬佩徐悲鸿画的这幅八马图。
听了我的介绍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这八匹俊俏的马吧!
徐悲鸿是我们宜兴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中国像一个既落后又不团结的大家庭,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永远都是愚昧无知,就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终究是成不了才的。那天,他的一个法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非常蛮横无理,冲着徐悲鸿出口伤人。他的这种狂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徐悲鸿。为祖国、为中国人,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怒火,对那个学生提出挑战,看等到结业的时候,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奔跑,发奋苦学。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天长日久,他得了胃病,他时常独自忍着剧痛,不管严寒、酷暑,坚持着对名画的参观和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徐悲鸿用中国人特有的韧劲,勤奋钻研,终于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遇到困难老想着让爸爸、妈妈帮忙,平时他们让我参加个学习班:画画、弹琴……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学得很随意。现在跟徐悲鸿比起来,真让我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奋发努力,勇往直前,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课的复述课文教学,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串连。
课文主要是讲徐悲鸿学画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学画的事情。课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鸿、激怒、不知疲倦、陈列、租、成绩、鞠躬、错误 等。上完词语时,我按照惯例,问了学生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竟然没有几个说得出来,于是,我想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利于学习。复述时,先让学生分部分进行复述,如:“激怒”一词,我让学生看过课文后,不看书,说一说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故事”调动起来了,基本能把故事说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让学生结合后面的“陈列”一词,说说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过程,学生也能根据这两个词语说得比较完整。“成绩”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就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考试的成绩,而是平时的努力结果,这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画展”中看出来。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靠平时的积累的。最后的“鞠躬”、“错误”学生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过头来再问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不用教师多说了,基本都能领会了。
看来,熟读课文是必要的,但是,单单靠学生一味地读,对于要求复述课文这一任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徐悲鸿》故事,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又向法国著名大师达仰学画。有些人看到达仰很看重徐悲鸿很嫉妒。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徐悲鸿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要用事实证明给他看,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徐悲鸿每天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生活很清苦,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省下的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付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结业考试,他的作品也在巴黎展出,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人,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 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了,做一件事情,只要你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除非,你没有用心。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徐悲鸿的绘画没有现代性,对当代没有指导意义,只会让人倒退。他在当时能够成功是时代与政治的原因,在美术上他的功绩并不大,甚至我个人认为他还有更大负面作用。他在巴黎并没有学习当时最先进和有革命性的的现代艺术,却把西方早已过时的注重技术的现实主义拿了回来,还只是拿回来不完整的一半理论。
敢问楼上知道什么叫"现代性"吗?知道“当代”人都画些啥吗?知道什么叫艺术的先进与落后吗?劝你了解了解艺术的性质,读读美术史,顺便了解一下中国美术的国情——现当代的就行。你不知道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你不知道艺术是承前启后的?你不知道艺术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你不知道“西方早已过时的注重技术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百年油画分量最重也是最优秀的部分?你唯独知道的“他在当时能够成功是时代与政治的原因”,又明白徐悲鸿是成功的,而且与时代有关,那时有“时代”现在不是时代了?近现代就一个徐悲鸿,抹杀了他等于抹杀了整个美术史,何谈当代?再说,当代艺术是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永远都“先进”不了,再“先进”也是人家的东西,要知道艺术不管到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主题“真,善,美”,艺术毕竟不是航母不是飞机。至于"现代性"可能要结合整个历史,美术史的发展吧,比如思想题材,形式技法,在国画上尤为突出.
画过泰戈尔像是一幅水墨人物画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国伟大的爱国画家。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访谈录 悲兮鸿蒙君悯苍生 静兮流觞文洗万代 文| 刘晓林 …… 河流唱着歌, 很快地流去, 冲破所有的堤防。 但山峰都留在那里。 怀念着, 满怀依依之情。 …… —— 泰戈尔[印度][编辑本段]廖静文先生接受刘晓林专访 在徐悲鸿先生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廖静文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达对艺坛巨匠徐悲鸿的深切怀念以及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刘晓林:人们都知道徐悲鸿先生是艺坛巨匠,伟大的美术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没有成名前,同我们现在的每个普通人一样,也在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当时的处境比我们大多数人还要差:作为家中长子,他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一切。廖先生,您编著的《我的回忆.徐悲鸿的一生》,我读过很多遍。其中,徐悲鸿先生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与其永不放弃追求有极大关系?请您结合徐悲鸿先生的一生谈一下? 廖静文:悲鸿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这一年,甲午海战刚刚结束,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农村日益凋敝,很多人破产流亡。悲鸿家里仅仅依靠他父亲鬻字卖画已不能维持,幼年的悲鸿也要跟着父亲参加劳动。13岁时,家乡发生水灾,他随父亲外出谋生。6年后,悲鸿的父亲病逝。他决心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来到了上海。不像现在,那时找一份工作是很难的事情。数次希望,几次破灭。沦落上海的苦闷,找不到工作的烦恼,饥寒交迫……这一切,使得悲鸿濒于绝望,面对着滚滚不息的黄浦江他一度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时,他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帮助过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关键时挺一下,就过来了。否则,不会有日后悲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推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以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的悲鸿,提出了革新的主张。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墨守陈规,以“一口反万众”的坚定态度聘请了白石老人为教授。白石老人也曾在一首诗中提到“草庐三顾不言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悲鸿一生中,只要他认为对的事情,是决对不会放弃。1947年所谓“新旧国画论战”中,我也劝说过悲鸿离开北平,他说:“走就意味着妥协,而且不管我到什么地方,都会有斗争。为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我必须走这条艰难的斗争道路”。 刘晓林:永不放弃成就了徐先生和他的艺术,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包括身体。据说,在法国求学时,他为了观摹比较名作,有时甚至整日不进饮食,以致于患了终身不愈的肠痉挛症。 廖静文:1921年,巴黎举办全国美术展览,陈列了法国当代的很多优秀作品。对悲鸿来说,决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开幕的当天,他看了整整一天。走出会场进,发现已下起了大雪。饥饿和寒冷的袭击,使得他险些摔倒在雪地里。从此,悲鸿患上了肠痉挛症。他在一幅素描稿上写道“人览吾画,焉之吾之为此,乃痛不可支也”。 刘晓林: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开创者、奠基人,徐悲鸿先生画过一幅传世名作《九方皋相马》。我想,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创作这幅作品时,他是在抨击当时的人才体制,呼唤更多伯乐。通观徐悲鸿先生的一生,会发现他在中国美术史上常常是以伯乐的身份出现。他发现的很多“千里马”,如果列个名单的话,上面会有多少人? 廖静文:这个名单太长了:白石老人、傅抱石、蒋兆和、吴作人、黄胄、田世光、吕斯百、王临乙、沙耆、赖少其、冯法祀……。在悲鸿看来,如果发现有才能的人,不帮助他们,那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如果自己力量办不到了,还要求助朋友。用自己的作品打通“关系”,是常有的事。傅抱石、吕斯百、王临乙等人出国留学,悲鸿都是用这种办法。悲鸿在展览中,为白石老人的作品订价比自己作品的价位还要高,并标明“徐悲鸿制定”。 悲鸿对民间艺术家也相当重视。1931年,他在旅游八大山人隐遁的地方——“青云 谱”时,发现供奉的几座木雕像栩栩如生。在朋友的陪同下,拜访了范振华先生。后来,他也拜访过天津泥人张的后人,亲自购买他们的作品。另外,悲鸿也专门为他们写了推荐文章。 在北平国立艺专,悲鸿会收到很多陌生、热爱美术的青年的来信。我生活在他身边,看到他担任的职务和教学工作已十分繁重,身体又有病,劝他不必亲自回复这些信件,由秘书代劳就可以了。悲鸿经常这样说:“你不理解年青人的心,如果是我亲笔回信,即使写得简短一些,也会给人很大鼓舞,年轻人是需要人鼓励的,特别是那些不能进入美术学校的而有才华的青年,我更有义务关心他们”。悲鸿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了一生。 刘晓林:徐悲鸿先生对于人才、艺术等方面的态度,是不是源于他的包容?我一直认为,成为艺术大师的因素很多。如果选首要因素就应该是包容。他博大的胸怀,使得他做了很多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比方说,他对张大千先生评价“五百年来一大千”。在一定程度上,他为整个美术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做了一种表率,那便是“同道更是朋友,艺术家更应相惜”。 廖静文: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包容,是很难做到进步,做到真实的。发掘人才,前面已经提到很多了。我主要说一下包容对于一个人艺术方面是多么的重要。在艺术观点上,悲鸿始终坚持既要“致广大”,也要“尽精微”。西方艺术的素描造型,东方艺术的写生意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艺术上讲,都是很重要的。1918年,在如何对待我国美术遗产的态度上,悲鸿当时就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既反对泥古不化,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主张继承古代绘画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绘画中的优秀技法,来丰富我们民族的现代绘画。 包容也影响了悲鸿的艺术收藏。很多人都知道悲鸿珍藏着他视若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是谁画的,人们无从考证,只知道是唐朝时期的作品。只认作品不认作者,对于人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悲鸿却这样做。为什么?只有包容才会使一个人的判断标准更接近客观。作品的好坏,艺术水准是第一位的。 刘晓林:徐悲鸿先生留学国外,经大雕塑家唐泼特先生介绍,追随法国国家画会领袖达仰. 布佛莱先生学画。期间,他先在各大博物馆仔细观摹西方艺术的精华及比较他们与东方艺术的不同处。数月绝笔不画。弗拉孟、德拉克洛瓦、伦勃朗、康普、鲁本斯等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长达8年之久的勤奋学习和钻研,徐悲鸿先生带着精湛的绘画技法和广博的艺术知识,回到了中国。跳出某个范围,站在一个制高点看问题,是他伟大之一。例如:他已拥有了相当西方绘画技巧,但没有象大多数的留学国外的画家那样跳不出西方的艺术语言、艺术模式,而是一直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大众,更没有脱离传统。他作品中民族性的贯穿如此之强,这是徐先生有别于其他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对现在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具有相当的启发。 廖静文:悲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感情在里面。《巴人汲水》、《巴之贫妇》、《村歌》、《漓江春雨》等都是生活性很强的作品。另外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反映我们民族精神的。悲鸿画的奔马、雄狮已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化身。 《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作品当时鼓舞了很多民族同胞。这些作品象无声的语言把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凝聚在了里面,把人们内心里面积压已久的情感全渲泻了出来。好的作品具有好的艺术语言,艺术技巧是最基本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生活、有感情。好的艺术品是不仅仅作为欣赏的,它是可以激发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是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的。 悲鸿还画了一部分自写,大多抒写了他对国难的担忧和对光明的憧憬。有一幅,他站在两棵巨大的松柏下,遥望远方,脚下是乱石、流水、幽兰。上面题着:乱石依流水,幽兰香作威。遥看群动息,伫立待奔雷。 刘晓林:谈到徐悲鸿先生的作品,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传统时,再顺便插一句,其实他本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知恩图报,在他身上表现得如此强烈。求学时,为了纪念两位帮助过自己的黄先生,曾经一度改名为“黄扶”(纪念黄震之、黄警顽两位先生)。 廖静文:悲鸿一生中,受到不少的帮助。尤其是年轻时,得到的帮助更多。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悲鸿来说,这一点他做得很好。为了营救好朋友田汉先生,他和宗白华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这样的事情,放在什么年代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刘晓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甚至整个中国美术史上,就艺术成就、社会影响、对美术史的推动等方面综合而言,如果推选一人的话,徐悲鸿先生绝对是不二人选。我个人觉得研究徐悲鸿先生,仅从艺术方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 廖静文:有两点,悲鸿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依靠个人力量到世界各国举办展览,进行国际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悲鸿 在意大利米兰办展时,该展的纪录片在意大利全国放映,被誉为自马可.波罗之后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前苏联爱米塔博物馆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绘画的展室。《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的经过》一文中,有这样的话:“……吾于展览会一切接洽,在内在外,绝对未用政府名义……”。二、自始至终,尽最大可能帮助了很多人,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尤其是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进程。 刘晓林:在徐悲鸿先生纪念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讲话中指出,徐悲鸿先生的作品表现了热爱祖国,他在解放以前即参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运动。人们在提到徐先生的巨大艺术成就时,对于他为国家做的一切也是不应忘记的。 廖静文: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筹款捐助流离失所的难民,也为了宣传抗战,悲鸿多次到国外举办筹赈画展。画展结束后,他就把卖的全部画款,捐给国家救济难民。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悲鸿作了国画《雄鸡》,上面题着“雄鸡一唱天下白”以此唤醒民众来拯救自己的国家。1945年,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并拒绝为国民党高级官员画像。在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前夕,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急电北平的各大院校南迁。悲鸿亲自主持校务会议,以校长的身份第一个发言,提出了决不迁校的主张。 刘晓林:1954年10月10日,徐悲鸿纪念馆开馆,馆址在您和徐悲鸿先生的住宅东城受禄街16号,后来又迁至新街口北大街。从建馆到现在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50多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漫长又是极其重要的。在半个多世纪里,徐悲鸿纪念馆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您作为纪念馆的负责人,为了纪念馆的更好发展,更好继承和保护祖国的传统文化做了很多工作。请您简要谈一下? 廖静文:悲鸿去世后,我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许多函电,对我表示亲切慰问。正是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鼓励,使我重新振作起来。我按照悲鸿嘱托把他留下的大量遗作和珍贵收藏全部交给国家。1953年12月,悲鸿的纪念会和遗作展同时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展览时,说:“成立徐悲鸿纪念馆很好,要好好保护这些作品”。1954年9月26日,在悲鸿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纪念馆建立了。周总理亲自题写了《悲鸿故居》匾额。悲鸿生前由于工作繁忙,最后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1956年,我回到悲鸿的故乡宜兴,祭扫了悲鸿父母的坟墓,了却了悲鸿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文革期间,徐悲鸿纪念馆因修建地下管道而被拆除了。我又陷入茫茫痛苦中。在周总理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1983年1月徐悲鸿纪念馆的新馆在新街口北大街又建成了。 悲鸿生前对我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应当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也没有做什么。唯一做的就是把悲鸿留下的作品尽了最大的努力保护好。有的作品,尤其是油画,放的时间长了,作品表面的颜料会脱落。这样,我就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将它们修复好。有一些很大的作品,修复起来难度很大,费用也很高。 刘晓林:有报道说,您为了保护好作品,甚至到国外请专家来修复? 廖静文:悲鸿留下的作品,都是国家的财富。不能让这些作品,因为我的原因受到任何损坏。 采访进行2个多小时,廖静文先生因身体原因,断断续续、时说时写,完成相当不易。有很多问题来不及细谈。例如生活中幽默的徐悲鸿先生,廖静文先生书法上显为人知的艺术成就。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何需哀吾生之须庾,何需羡长江之无穷。永恒的艺坛巨匠徐悲鸿,永远值得尊敬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附文 不得不提的几件事: 一、童年的徐悲鸿,随父亲外出谋生。为了给靠卖茶水为生的妇女索回赔尝,被茶馆老板用一只茶杯打在他的头上。从此,他的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二、为了替父亲医病,徐悲鸿卖掉了家中一切能变卖的东西。在应邀参加乡亲的婚礼时,母亲给他缝制了一件新绸衫。没想到,婚宴上被一老人的香烟燃着了绸衫。从此,他再未穿过绸衣。 三、在南京时,李济深先生听说徐悲鸿爱吃枇杷,便常派人送上。后来,徐悲鸿在《枇杷》上题“每逢佳果识时节,当日深交怀李公”。 四、采访廖静文先生时,我在纸上写“您平时是不是每天都来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先生写“现在身体不好,每天早上吃完药,就来上班。住得比较远,经常晚到”。 五、在采访时,徐悲鸿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不时拿着单据请廖先生签字。只要是跟徐悲鸿纪念馆有关的事,她都十分清楚。 原创:转名流网[编辑本段]生平年表 1895年(光绪年间二十一年 乙未)1岁 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母亲鲁氏从事家务。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年间二十七年 辛丑)6岁 从父识文断句。 徐悲鸿1902年(光绪年间二十八年 壬寅)7岁 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年间三十年 甲辰)9岁 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年间三十一年 乙巳)10岁 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年间三十四年 戊申)13岁 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年间元年 壬子)17岁 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年间三年 甲寅)19岁 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20岁 再次到上海。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21岁 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22岁 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23岁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24岁 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25岁 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26岁 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问学于画家康普。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27岁 从学于康普的同时,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常去动物园画各种动物,以提高写生能力。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28岁 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学习。5月,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徐悲虹-雄狮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29岁 未接到北洋政府发放的学费,生活窘迫,胃病复发。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30岁 与游历法国的黄孟圭结伴,途经新加坡回国。田汉在上海举行“消寒会”,向文化界人士介绍和举荐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31岁 春日,返回法国。夏季,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受益匪浅。自感这一年是创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32岁 先后游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观赏到众多名家画作。5月,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33岁 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34岁 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上连续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欧洲美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创新性。 1930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35岁 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36岁 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37岁 在参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38岁 完成油画《徯我后》。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39岁 游历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至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此次欧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苏共举办展览7次,在各大博物馆、大学中成立四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室”。这次中国近代绘画的欧洲巡礼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宣传了中国绘画艺术。8月,返回南京。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40岁 捐献作品及收藏,拟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下建一美术馆,由于全国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41岁 与汪亚尘、颜文梁等人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42岁 在香港、广州、长沙等地举办画展。在香港购得视为自己生命的宋人画《八十七神仙图》卷。10月,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43岁 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44岁 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45岁 继续在印度逗留,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46岁 由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47岁 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48岁 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49岁 因长期过度疲劳,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作品锐减。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50岁 与蒋碧微女士离婚。大病未愈,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51岁 1月,与廖静文女士结婚。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52岁 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53岁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1 时如白驹过隙,两年半的求学生涯巳接近尾声,而这段学习生活经历给予我的成长与进步让我在这个毕业季对一切充满感恩与不舍。 感谢恩师!李教授是我的第一导师,他为人宽厚仁爱,做事严谨睿智。在学业上,李老师给予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鼓励我们求是创新;在生活工作上给予我们师辈般的关心与指导。李老师从来都是以鼓励代替苛责,用他的宽和与信任让我们不畏困难,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今后我会谨记导师的教诲,精进不休。感谢我的第二导师陈彤副教授,她美丽大方,为人亲和,是她用辛勤的工作保证了每一次二恶英实验结果能得以及时有效的输出;感谢她一直的帮助与照顾。感谢岑可法院士,倪明江教授,严建华教授,以及废弃物组的池涌教授、蒋旭光教授、陆胜勇教授、薄拯副教授等诸位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谨表感谢!感谢AlfonsBuekens教授、Keens Olie教授在课题研究上给予我的热心指导!感谢课题组的林晓青博士生在我研究起步阶段的引路和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感谢詹明秀博士生严谨周密的科研态度和理性干练的做事风格,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祁阳博士、杨果博士生、周波特博士生等在实验上的交流和帮助。 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一热能硕士1202班,这是一个充满热血与激情也不乏信任与友爱的集体。是每位同学的珍惜让我们彼此留下了诸多值得怀念与珍藏的记忆。祝愿毕业后的我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让友谊长青。 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一路读书,对你们尽是索取,思及此,心里百般惭愧。感谢你们给予我无私的爱与理解,是对回报你们的热切渴望给予了我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培养爱别人的能力的动力。今后就让我用百倍的爱与照顾回报你们。 作为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的一个结点,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巳经和将要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所有人!是缘分让我们相遇,天意让我们相识。祝愿你们一生平安,万事安好!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2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硕士生涯已经走到尾声。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两年多来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亲人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本论文是在导师叶兴乾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直至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我现在能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叶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毕业之际,谨向叶兴乾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热情帮助。 衷心感谢刘红教授、陈健教授、胡亚副教授、苏米副教授、陈士歌、孙玉男、丁闲、吴荣、包熙念、徐志华老师在学术研宄上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以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认真的科研态度践行了浙大一直传承的求是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促使我更好更努力地完成科研项目。 论文的研究还离不开课题组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对黄海智、程焕、曹玉敏、傅瑜、乔丽萍、周晓舟、章宏慧、邵澜媛、应洁琦、尹馨梓、杨黛、如克亚,以及同窗好友林雯雯、张文娟、吴秋敏、陶缘、于艳艳、王亚军、刘文娟、蒋晴晴、董开成、鲁捃等表示特别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衷心感谢张献忠、陈健乐、潘俊娴、李昕、田金虎、阿古司、陈景秋、支梓鉴、俞邱豪、王瑞花等同学在平曰里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非常感谢生工食品学院的陈素珊书记、冯水娟老师、陶雪梅老师、陈晶妍老师和夏平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的进步和成长;感谢兼职辅导员唐琼、张畅、胡金冰和杨业丰,是你们真挚的友谊和团结温暖了我整个研宄生的生活;感谢食品工程20xx级硕士班的同学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相聚在杭州,相聚在浙大,结交了一份深厚、坚定的友情。 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感谢王桥同学,在我外出求学生涯中的一路扶持相伴。 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及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3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真的是一眨眼的功夫,回首过去三年的岁月,要感激的人很多,要整理的东西很多,一抬头一伸手每一件物品都在播映过去三年幸福的画面,我是一个不能很快从故事情节里快速撒手转身离开的人,那就慢慢消化再慢慢走出来吧!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樊统江教授。本文是在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本文的选题、写作思路和方法、到论文的完成,樊老师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樊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朴素、严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而卓有成效的科研方法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樊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对我严格要求,同时在生活上关爱有加,并且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是我理论联系实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感谢赵磊师兄在论文完成中给予的帮助,赵磊师兄在力学分析和模型建立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无私的帮助,同时对我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 值此机会向赵磊师兄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衷心感谢在研究生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的'人,褚付克、汪方震、高二利、陈浩、夏红余、祝龙旭、郑元兵、冯明林、王秋云、靳童瑶等等,你们我的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帮助,借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此外,把最崇高的谢意献给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哥哥,感谢他们对我的学业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他们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最后,衷心感谢评阅论文以及参加答辩工作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4 本文是在导师xxx教授、副导师xxx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论文的选题到定稿都倾注了两位导师的大量心血。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求学历程中,老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位导师勤奋求实的敬业精神、谦逊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令学生终生难忘,它一直在激励着我发奋图强、不断进取。这将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学生受益终生。在此,谨向两位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同时,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系xxx等众多老师们的亲切指点和帮助,在此对老师们的热情关照和大力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和研究生处的各位领导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诲! 感谢三年来给予我热情帮助、支持、鼓励的朋友们。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伟大、无私、不求回报的爱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并将激励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工作,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我将用心回报! 最后,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对本文的审阅,并恳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5 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意味着我人生中的研究生阶段也即将结束。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让我对这个校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同时也让我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且胸怀大志的青年。在这几年中,我憧憬过、欣喜过、迷惘过、悲伤过、奋斗过,经历了很多,但是收获更多。在此,我深深地感谢这几年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每一个人,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严建华教授和李哓东教授。两位导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平易近人、为人谦和,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极大的指导与帮助,还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对我影响颇深,这些都必将成为影响我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宝贵财富。涓涓师恩,铭记于心。 感谢废弃物组岑可法院士、倪明江教授、池涌教授、蒋旭光教授、王飞教授、马增益教授、陆胜勇教授、黄群星教授、金佘其研究员和薄拯副教授给予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二恶英实验室陈彤副教授、施建国和王宇春在二恶英采样、分析上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校外合作导师张江、杨杰师兄和已毕业的严密师兄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感谢Buekens教授和Olie教授的指导,感谢摩钩红师妹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 感谢同一个办公室的祝伟光硕士、陈洪永硕士、詹明秀博士、张晓林硕士、张秀岩硕士。感谢我的室友蒋一奇硕士、陈超硕士、杨超硕士。感谢热能硕士1202班的所有同学。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理解与包容,陪我度过了人生中重要而难忘的一段时光。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予我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衷心祝愿你们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祝愿母校 浙江大学 繁荣昌盛!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6 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的开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到论文的撰写,陈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在我的实验中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融入了许多的智慧与辛劳。陈老师正直宽厚的为人,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研思维,深深地鼓舞和教育着我,使我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生活和就业上,陈老师也像朋友一样,给了我很多关怀和建议。陈老师不仅是我科研中的导师,更是我的人生益友!在此毕业之际,谨向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实验室蔡国庆教授,他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对我自身科研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感谢课题组阮耗副教授对我实验上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农生环实验平台的徐影老师、李云翔老师和李亚军老师在实验中给予帮助。 特别感谢实验室董虎师兄、徐洋师兄、范琳师姐、方思师姐、焦华益师姐、张碧硕士和李宏吉硕士在研究生两年多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无私帮助,是你们让我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感谢实验室李云师兄、杜新勇师兄、陈书攀师兄、崔美林师姐、张国华师姐、林永华硕士和刘同杰博士曾经给予的各项帮助。感谢实验室杨浣依硕士、徐薇薇硕士、硕士,是你们的关心与支持,使我能够在温暖的集体中完成毕业论文。 感谢我的室友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与照顾,是你们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感谢12级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班的同学们,拥有与你们的友谊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最真挚的感谢献给我最亲爱的父母,求学期间,你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是这份浓浓的亲情让我能够充满自信地完成学业。你们是我永远最爱的人!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炉火纯青,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就是我们的同乡——徐悲鸿!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你能不了解他的情况?徐悲鸿,于1865年出生,至1953年逝世。江苏宜兴屺亭桥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学习书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他在巴黎跟达仰学画时,被一个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因为那人竟然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怎么能不让人气愤呢?但徐悲鸿从不爱耍嘴皮子功夫,听了这些话,他并没有上去雄辩一番,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用自己丰硕的成果证明给那个无知的外国学生看。后来,那学生向他道了歉,并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因此,北京和宜兴也都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真想不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竟然来自宜兴,还和我们是同乡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徐悲鸿,您是世界的一支神笔,更是我们宜兴人民的骄傲!
徐悲鸿的马维妙维肖简直像真的一样,令人赞叹不已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徐悲鸿的故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人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到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徐悲鸿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徐悲鸿的勤奋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的画室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后来,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徐悲鸿成功了!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翻着一页页还残留有淡淡清香的书纸,握着笔静静着鼻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无意间,八个“醒目”的字让我停下了翻动书的手指。我翻到那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文章的我顿时思潮起伏,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记下此刻的感受……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遭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侮辱和对自己的挑衅从而发愤图强,决心学好绘画还利用课余去临摹世界名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获得第一还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的美术界。徐悲鸿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让那些向他挑衅的人甘拜下风。
自从受到挑衅后徐悲鸿花了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绘画,他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连法国画家都为之感动。反复读着徐悲鸿坚持学习的行为,脑子里仿佛就出现了画面,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徐悲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强毅力、对未来的信心。
毫不示弱地回击,立下目标,徐悲鸿不仅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证明了自己、也为祖国争光。让那些高傲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对中国人不仅没有歧视和侮辱,反而更多的是称赞和佩服。读着描写徐悲鸿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傲骨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他爱国的可贵精神。
不知怎的,读着这篇文章,我渐渐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总是把“未来”“梦想”“要爱国”挂在嘴上。听别人讲起、自己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各种瞧不起、欺凌、侮辱,心中总会产生一股子怨气和愤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总是幻想自己成了科学家、大文豪。不付诸实际行动、整天空讲,总是在讲些有的没的,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好地反省自己。应该像徐悲鸿一样立下目标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不是只会讲,我还是小学生干嘛要想那么久远、空大的事,目前能做的实际行动就是好好学习,让知识填充现实,让事实变得丰满,只有打好努力学习的基础才有资格去谈为国效力。
事实告诉我: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开花。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借着暗淡的灯光,翻开了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书——《字词句篇》。刚一打开“徐悲鸿的故事”几个粗黑体字映入眼帘。我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顿时思潮起伏,不由得生起敬佩之情。啊!徐悲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啊!
当时,由于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聚会上,一位洋学生恶毒的歧视中国人。坐在旁边的徐悲鸿哪里能容忍别人这么屈辱自己的祖国,他不怕别人的嘲笑,挺身而出,与洋学生比赛,决定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徐悲鸿真是了不起,在饱经屈辱的情况下,竟然能挺身而出,与洋学生一较高下,为祖国挽回颜面。要是我的话,肯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哪谈的上什么一较高下,他真是了不起。此时,我不禁回想起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我不是在下面做小动作,就是和别人窃窃私语,而且我的语文还是三门功课中最差的,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哎!真是惭愧啊!我虽不能像徐悲鸿那样为祖国挽回尊严,但我也尊敬祖国啊!从今天起 国旗下讲话我一定要肃立不动,认真听;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一定要学好国学。
徐悲鸿为了比赢洋学生为国挣光,更加刻苦学习,常常一块面包一壶水到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由于他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爱他,主动请他去自己的画室画画,并亲自指导。
徐悲鸿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能够以惊人的意志努力学习绘画。真是令人敬佩。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名人,而在我的故乡宜兴也曾有名人一位世界级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贫寒,但自幼刻苦跟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他在巴黎跟达仰学画是,被一个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因为那人竟然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怎么能不让人气愤呢?
但徐悲鸿从不爱耍嘴皮子功夫,听了这些话,他并没有上去雄辩一番,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用自己丰硕的成果证明给那个无知的外国学生看。后来,那学生向他道了歉,并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因此,北京和宜兴也都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真了不起,他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所以,现在外国人都很敬佩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实才。真想不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竟然来自宜兴,还和我们是同乡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徐悲鸿,您是世界的一支神笔,更是宜兴人名的骄傲!
这天晴空万里,柔和的暖风吹拂着脸颊,让人倍感惬意。乘着这大好时光,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东氿边上的徐悲鸿艺术馆。
一走进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正在飞驰的骏马,它的鬃毛随风飞扬,身形十分矫健。我仔细一看,这竟是一幅画!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它像被赋予了生命般“活”了过来。环顾四周,艺术馆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就连楼梯间看似随意的几笔,也让人觉得充满了意境。
我们拾级而上,到了二层,各种徐悲鸿先生的真迹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幅画中的孩子在雨中撑着荷叶伞,调皮地仰脸看着天空中的雨丝。大师将他的天真顽皮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这幅水果静物,隐隐约约能看出刚洗过的痕迹,作品逼真得令人垂涎三尺。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只见一匹骏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它的身后黄沙滚滚。画作气势磅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幅精彩绝伦的画作,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到家中,那几幅画依然历历在目。我相信大师一定是苦学之后才能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用青春和热血描绘梦想!
1919年春天,年轻的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巴黎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于是热情的指导他,这却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无知的偏见的,必须用时使然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努力了,他像一匹不知疲惫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管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饭只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用生下来的钱购买绘画用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刚刚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这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事,但是却让人感动不已。
徐悲鸿以惊人的天赋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拜入达仰门下。达仰很看重这位中国学生,这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位外国学生当着徐悲鸿的面讥笑他,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励志学好画。
历尽生活的种种磨难,经历了三年的磨砺,徐悲鸿终于成功了!他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人照样可以成才!
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更让世界刮目相看!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绘画大师,他是怎样成才的,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呢?看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徐悲鸿留学时,有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并没有用言语争辩,而是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腾、勇往直前,终于用实际行动让外国学生心服口服,并亲自登门鞠躬道歉。
是的,仅仅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铁的事实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再看看我?哪怕爸爸妈妈或是别人说我一句不是,我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话,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有时自己就是错了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证明确实不怨自己。想想徐悲鸿,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
有时,爸妈说话时我还不耐烦,尤其是给我讲道理的时候,甚至捂起耳朵,大声争辩,过后也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老样子。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事实胜于雄辩。今后我也要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的世界里。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1941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说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了《奔马图》。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题记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俊美的吗。这匹马的身体是深褐色的,而那矫健有力的腿则是黑色的,马那黑油油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竹尖似的小耳朵玲珑俊俏,而它的鼻子和耳朵不停地一张一合,似乎已经累得不行了。它的鬓毛和尾巴随着他的速度加快,跟着风,优美的飘了起来。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英勇无畏的马。从马那坚韧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马那勇敢的精神。他是一匹自尊心极强的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底下它高贵的头,更不可能驯服它了。
徐悲鸿笔下的马更是一匹健美的马,马那是矫健的四蹄不停轻快的向前奔跑,使四周变得尘土飞扬。它跑起来时肉并不会往下坠,显得非常强壮。漆黑的鬓毛中无半点杂毛,显得无比英俊潇洒。
徐悲鸿用水与墨,在纸上画下了矫健有力的马。看着这六匹马的腾飞,其实《奔马图》更象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用细腻的笔触、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尽管这匹马的创作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这匹马依然矫健,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在奔驰。
这副《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那时正值国难当头。画中的马雄骏、苍劲有力,颇有“锋陵瘦骨成”之美感,使人拍案叫绝,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干笔扫出马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的马十分彪悍、健壮;给人以一种马即将冲出画面的视觉冲突。马腿的直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有弹性,动感十足。马的四蹄腾空,似乎扬起了一片风沙,堪和“风入四蹄轻”相互披靡。从整体上看,马的前打后小即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想象。特别是它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使人感慨、惊叹。
徐悲鸿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的马依然以它那庞大的气场震惊、征服着世界。我欣赏他的马,但我更欣赏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徐悲鸿学画》,看了以后,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徐悲鸿是著名的大画家,它长年累月画个不停,夏天,他顶着烈日画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冬天,他冒着严寒画风雪中的树木、村庄。为一画好奔跑的马,他就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运动时的神态和肌肉的变化。有多少次,由于他两只眼睛只顾着奔跑的马,忘记了路上的坑洼,摔了跤,把手脚都磕破了,可他不喊一声疼,爬起来继续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
一次,我在广场上练习游龙板,可我老滑不起来,只要一滑起来,就来个“破天摔”,已经四个“破天摔”了,但我还是不会滑,我不想再学了,可想起了徐悲鸿的故事,我就又来了力气,经过我的努力,最后终于学会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徐悲鸿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今天,我在书上的《语文天地》里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的马是‘一洗万古凡宝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意气勃发的意志。而《奔马图》则是画于1945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徐悲鸿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战争中我方一度失利,而自己忧急之情。
在《奔马图》中的马正昂首挺胸,四蹄腾空,动作协调,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了力量,又激励人们前进。啊!马在飞腾不正意味着中国在飞速前进吗?马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根尖尖犹如刀削一般;马的鬃毛在飞舞,如同丝带一样飘动;马尾巴上的毛在飘起,如同万条丝绦一样飞扬。这个马跑时的瞬间形象被徐悲鸿刻画得栩栩如生,无比神奇。
徐悲鸿的《奔马图》使我受到了激励,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更充满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将来为了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课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从读这课书开始我就对徐悲鸿充满无限的敬仰,他的刻苦和勤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书中告诉我们徐悲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根本原因是他刻苦努力和坚韧不拔所取得的结果。以前我对学习不够刻苦,劲头不足,读了这课书我才感到了刻苦和努力,才是将愿望变为现实和成绩的基础条件。
读完这课书,徐悲鸿的常常在我脑海浮现。他那刻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徐悲鸿作为我最要好的朋友,虽然他并不知道还有我——这样一位小朋友。但我想只要我做事认真,努力学习,他是会答应做我朋友的。
自从,我把徐悲鸿当作朋友以来,我每天再也不要父母督促我了,因为我觉得徐悲鸿一直在旁边看着我,看着我这位小朋友。
我相信在以后,徐悲鸿会为有我这样一位朋友而骄傲的。
我见过最长的《清明上河图》,见过历史悠久的风水图,我还见过著名画家郑燮画的竹子图,但我见过最难忘的一幅图,就是徐悲鸿画的的八马图,下面就让我来帮你们介绍介绍这幅八马图吧!
八马图是由八匹黑白相间的骏马组成的一幅图画。八马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而珍贵,八马图形态各异。彪悍的骏马给好像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类积极向上。
第一匹马两蹄高扬,后背的鬓毛如同毛线一样在风中飘扬着,矫健的肌肉形成了一匹俊俏的野马。第二匹马,全身褐色,好像要和第一批野马一绝高下呢。第三匹则全身都是白色的,长长的毛发如同是白白的羽毛一样漂浮在身后,第四匹马全身都是红色的,马头一直不停地向后转着,好像后面有他的孩子一样。第五匹马,是我最喜欢的一匹了,它的后腿高高的扬着,尾巴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着,雪亮的眼眸子挂在一张俊俏的马脸上,长长的马耳朵直直的立着,看了就让我难以忘怀。第六匹马四蹄高扬,褐色的马身如同被烈日晒了似的,他的身后是一批纯红的母马,好像是他的妻子一样。最后一匹马则是最小的一匹马。和第一批马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八马图的背景也是很好看的。你瞧,后面的群山连绵起伏,好像要连在一起似的,一颗红红的太阳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天空上。八匹马的马蹄底下飞溅着泥土。图下面便是鲜艳的花朵,花旁边还有一处处高低起伏的灌木丛。我可真敬佩徐悲鸿画的这幅八马图。
听了我的介绍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这八匹俊俏的马吧!
徐悲鸿是我们宜兴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中国像一个既落后又不团结的大家庭,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永远都是愚昧无知,就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终究是成不了才的。那天,他的一个法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非常蛮横无理,冲着徐悲鸿出口伤人。他的这种狂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徐悲鸿。为祖国、为中国人,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怒火,对那个学生提出挑战,看等到结业的时候,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奔跑,发奋苦学。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天长日久,他得了胃病,他时常独自忍着剧痛,不管严寒、酷暑,坚持着对名画的参观和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徐悲鸿用中国人特有的韧劲,勤奋钻研,终于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遇到困难老想着让爸爸、妈妈帮忙,平时他们让我参加个学习班:画画、弹琴……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学得很随意。现在跟徐悲鸿比起来,真让我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奋发努力,勇往直前,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课的复述课文教学,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串连。
课文主要是讲徐悲鸿学画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学画的事情。课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鸿、激怒、不知疲倦、陈列、租、成绩、鞠躬、错误 等。上完词语时,我按照惯例,问了学生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竟然没有几个说得出来,于是,我想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利于学习。复述时,先让学生分部分进行复述,如:“激怒”一词,我让学生看过课文后,不看书,说一说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故事”调动起来了,基本能把故事说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让学生结合后面的“陈列”一词,说说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过程,学生也能根据这两个词语说得比较完整。“成绩”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就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考试的成绩,而是平时的努力结果,这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画展”中看出来。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靠平时的积累的。最后的“鞠躬”、“错误”学生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过头来再问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不用教师多说了,基本都能领会了。
看来,熟读课文是必要的,但是,单单靠学生一味地读,对于要求复述课文这一任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徐悲鸿》故事,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又向法国著名大师达仰学画。有些人看到达仰很看重徐悲鸿很嫉妒。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徐悲鸿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要用事实证明给他看,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徐悲鸿每天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生活很清苦,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省下的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付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结业考试,他的作品也在巴黎展出,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人,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 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了,做一件事情,只要你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除非,你没有用心。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郑岩巫鸿先生著述总量大,涵盖范围广,从史前一直延续到中国当代实验艺术。这套文集只是较为全面地汇集了他已有的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的论文和讲话稿,并不包括近代至当代的部分。这样选择,所设定的主要读者是兴趣集中于古代美术的朋友们。出版者命我为这套文集写一点文字。借此机会,我谈一下对巫先生著述的“阅读史”和体会。第一次读到巫先生的文章时,我还在读大学。大约在1986年前后,先师刘敦愿命我研读《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一文。我在对这篇文章充满兴趣的同时,也很惊异作者如何收集到如此宏富的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材料。其实,巫先生写这篇文章时,还只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在读的硕士生。第二次读到巫先生的文字,是《武梁祠》的英文版。1994年,纽约大学博士候选人唐琪女士到山东收集资料,将这本书赠我。夏天,我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文祺老师参加沂南北寨汉墓的第二次发掘,晚饭后,躲在营地的蚊帐中读《武梁祠》,这样过了一个多月。1996年10月,在汪悦进的帮助下,我到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悦进兄是巫先生弟子,二人年龄相差十多岁,悦进兄按照美国习惯径称他“巫鸿”。我想了想,还是称他“巫先生”。在芝大的五个多月,我一边听巫先生的课,一边尽可能地找来他已发表的文字进行研读,收获颇丰。重读《武梁祠》,我时时联想到1984年我考取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所听的第一堂课,即张光直教授的讲座《聚落形态》。巫先生是张光直在中国大陆招收的第一个学生,《武梁祠》便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巫先生整体解读武梁祠的方法虽不能简单地说直接来源于聚落形态理论,但显然与这类理论相一致。此外,从中也不难看到当时在西方仍然盛行的结构主义以及新艺术史潮流的影响。1997年,我与王睿君计划编辑一部巫先生的论文集,汇集到约30篇文章,其中还不包括他关于卷轴画和当代艺术研究的成果。在多位朋友的齐心努力下,这些论文被译为中文,2005年以《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为题出版,受到国内读者热情的欢迎。巫先生的研究不局限于传统的分类方式,《礼仪中的美术》所收录的文章,显示出他力求突破既有的研究范畴,在方法和理论上寻求创新,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展现中国艺术的丰富、复杂与变化。阅读巫先生关于古代的著述,难以完全绕开他对当代的研究。1997年,巫先生在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筹备了第一个中国实验艺术展览。我在回国之前,看到了他为这个展览编写的图录《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样书。此后,巫先生作为策展人,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举办了大量实验艺术的展览。近年来,他在当代艺术方面的著述甚至多于古代部分。巫先生对于不同课题的研究往往彼此交叉进行,写作方式十分多样。例如,他当年在哈佛就职的学术演讲便谈到屏风在中国绘画史中的意义;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杀青不久,他就完成了《重屏》这部讨论中国绘画的著作;几乎与此同时,他又开始筹划实验艺术的展览。在这种高效的、齐头并进的方式中,各个看似迥然不同的课题彼此激发,波澜壮阔。巫先生是一位极为勤勉的学者,同时又有着多方面的行动力。除了作为一位策展人活跃在当今国际艺术领域,他还花费了大量心力推动中国与国际美术史界的交流。巫先生已过了70岁,但仍像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在学术上仍充满朝气。“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是巫鸿先生最为赞赏的诗句。他的文字意义不在于提供一种或几种模板,而在于为未来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开辟了巨大的空间。(《无形之神——巫鸿美术史文集》[美]巫鸿著 郑岩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文为该书序言,有删节。)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社树壁画考南昌东晋漆盘的启示——论南北朝墓葬艺术中高士图像的含义逝者的“面具”——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风格背后——西汉霍去病墓石刻新探关于墓葬壁画起源问题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园汉墓为中心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关于汉代丧葬画像观者问题的思考墓主画像研究墓主画像的传承与转变——以北齐徐显秀墓为中心逝者的“面具”——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青州北齐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美术——虞弘墓等考古新发现的启示论“邺城规制”——汉唐之间墓葬壁画的一个接点崔芬墓壁画初探压在“画框”上的笔尖——试论墓葬壁画与传统绘画史的关联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承担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等课题。郑岩多次参与国内外研讨会,并协同著名美术史家巫鸿先生发起“汉唐之间”中国考古美术的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集三部。郑岩先生多次提出“美术考古学”这一美术史领域的次学科,并且将其定义为“以考古提供的材料为核心,融美术史与考古学的交叉学科”,郑岩在其亲自撰写的文章《考古学提供的仅仅是材料吗?》和《论“美术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文中详实的论述了美术考古学这一美术史新学科的发展演变史。郑岩先后翻译多部外文美术史著作,其个人论文亦多次被翻译到国际学术界,在汉唐美术史与美术考古领域达到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