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广告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广告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广告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illustration has the glorious history, in inherits to the drawing art with the innovation in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Modern society's commercializati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had the huge influence to the illustration art, the technical high speed development have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modern illustration development, but printed the culture to the view culture transformation, provided the broa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modern illustration.Has formed approaches “the modern illustr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illust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Brings in many malpractices from the illustration commercialization for the modern illustration to obtain some enlightenment, explained that the modern illustration “the soul” is “the artistry which” itself has.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modern illustration the artistry, the illustration artistry and the commercial character ingenious union, forms the advantageous modern illustration the independent artistic esthetic value, and gradual trend perfect artistic form. Key words: Traditional illustration modern illustration artistic commercial character Reference [1] Huang Heshui "Advertisement Psychology" the 178th page, Eastern publication center publication. [2] "Newspaper ad Digest", in 1991 the 3rd issue. [3] king virtues passed down from one's ancestors "Commercial culture And Advertisement Esthetics" the 235th page. Chinese Economical Publishing house publication.基本为人工翻译!

Abstract:Illustr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art of painting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Modern society,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rts illustrations produced a huge impact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llustr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print culture and cultural change to the view, to the modern illustrations provided by the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 From the fo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artwork" to "modern illustrations," the metamorphosis. Illustrations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odern illustrations to bring many of the shortcomings get some inspiration that modern illustrations of the "soul" of its own with the "artistic." Focus on the artistry of modern illustration, the illustrator of the artistic and commercial clever combin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modern illustrations into an independent art aesthetic value, and gradually improving trend in the art form.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1 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可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一文,将心理学首次应用到广告活动中,开辟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先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许多心理学家根据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积极从事有关消费问题的各项心理研究与实验。1908 年,罗斯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38 年,欧内斯特·迪士特提出了消费动机理论的实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及后来陆续问世的《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等,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消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为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是以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会为标志的。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研究》杂志,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确立和强化了消费心理学在心理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独立的消费心理学学科体系开始形成,许多大企业也附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为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开始注重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消费者提高消费能力并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研究因素也由以前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转入需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研究,同时研究也由定性分析转向了定量分析,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尽管也有针对我国市场特点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表现2. 1 需求及动机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 个层次。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求,每个人都会首先寻求满足他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即主导需求,而这个需求形成的驱动力就是他的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统计,目前约有600 种各不相同的购买动机,而常见的有:追求实际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动机, 追求商品新颖的求新性动机,追求商品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求美性动机, 追求物美价廉的求廉性动机, 以仿效和同步为核心的从众动机,以显示个人地位和名望的求名性动机等。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准确驾驭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针对性地引导其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2. 2 感知觉等感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不仅包括颜色、温度、光线、气味、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还包括将各种感受联系和综合,进行综合反映的知觉。消费者判断一件商品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而过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生产厂家和营销人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大商品对顾客的刺激,如在产品设计或商品会展时,可利用感觉对比效应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进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消费者的知觉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对消费者有利,并使他们感觉到有兴趣和喜爱的商品或信息,他们才会购买或关注。因此,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对商品的性能、用途等做重点介绍,加大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使消费者迅速、优先地感知企业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形象的认同,加大对企业其他商品的宣传,促使其重复购买,建立并强化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2. 3 记忆、学习、信念和态度等理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记忆是消费者认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消费实践中,消费者感知过的广告、使用过的商品、光顾过的商店等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再现。消费者记忆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商品二次销售的成功与否。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要便于消费者的形象记忆,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尽可能诱发消费者情感记忆等。只有有效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记忆,才能促进并强化消费者再次购买行为的完成。学习是指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多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的过程。如消费者对一品牌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便会百般寻求该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顾客忠诚或重复购买主要应归因于后天经验即学习强化。态度和信念是消费者对某事物所持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反应和看法。如某个体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决定了某品牌香烟对该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或有很少吸引力,该人就不应划入香烟消费者群体,企业也应投入少量甚至不投入精力在该个体身上。3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3. 1 产品创新应符合消费者心理营销活动最终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货币资源或其他资源的交易完成。企业要想促进该活动的顺利完成,首先应从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产品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命名、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3. 1. 1 产品设计。要顺应“多功能、自动化、绿色、健康”等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上既体现消费者审美效果和个性特征,又体现时代潮流和流行时尚的趋势,在新产品推广上,则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新产品性能、特点及使用后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优越性、科学性,消除消费者安全顾虑。3. 1. 2 产品命名。要根据消费者便于记忆、名实相符、引人注意和避免禁忌的心理特点,按照商品主要效用或主要成分、产地、人名、造型、吉祥物、美好事物或寓意、外文音译等命名,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3. 1. 3 商标设计。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提高美誉度和促销力:个性鲜明,富于特色,造型优美,文字简洁,具有时代气息和顺应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或宗教心理习惯等。3. 1. 4 包装方面。实施数量差别包装策略、方便包装策略、配套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等级包装策略等,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包装策略。3. 2 价格制定瞄准消费者心理目标价格是关系买卖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敏感的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能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定价时,根据消费者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知觉差异采取尾数定价法即制定一个带有零头数的价格,使价格的最后一位数是奇数或者接近零,如98. 99 等;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利用消费习惯如对特殊数字的敏感好坏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价格调整时期也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及时附以说明解释。3. 3 营销环境及渠道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习惯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完成与购物环境的舒适与否、布局合理与否、营业人员仪表的得体与否密切相关。好的购物环境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近年来,西式快餐店风靡我国快食消费品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类快餐店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而言舒适便捷,营业人员服务态度使人愉悦,消费者欣赏并愿意在这样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消费,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快餐店甚至其他商业企业经营者借鉴和学习。在渠道选择上,也应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选择购物方便快捷的店面,分时段或分区域销售不同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适当的产品,提高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刺激其重复购买。3. 4 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展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唤起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可分为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有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全方位开展活动。成功的广告必须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入手,突出商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鲜明特点,确立商品在竞争中的方位,广告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力求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吸引,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良好态度,赢得长久信赖。人员推销上,企业必须加强对推销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掌握顾客心理,善于观察、分析,突破营销障碍,同时强化售出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营业推广上,企业可以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顾虑的角度入手,采取免费品尝、试用等方式消除消费者疑虑情绪,利用消费者侥幸心理,采取有奖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等,或以折价优待、以旧换新、购物积分等手段,刺激重复购买等。公共关系上可采用新闻、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的完满解决等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文献[1 ]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 15.[2] 温孝卿,史有春.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7 - 38.[3] 李小红. 市场营销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5 - 120.[4] 何善秀. 浅析消费者心理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 商业时代,2007(2) :23- 24.[5] 周源源,周扬波. 探悉消费心理学在增强广告中的作用[J ]. 商场现代化,2005(4) :91 - 92.

不是我自己写的,提供给你做参考.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尽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它们是: 一、吸引注意力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二、传播信息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三、情感诉求 广告以情感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信赖感。 四、进行说服 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绪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五、指导购买 广告中宣传模式化的消费与购买行为,大力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 六、创造流行 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广告实践表明,要实现广告对消费者这六种影响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广告心理学,并据此创意、设计与实施广告。 这里并不想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与界定究竟什么是广告心理学。只想用最简明的语言方式表述,我个人认为,广告心理学就是广告中广告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它旨在说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广告内容(如产品或服务)心理倾向或品牌态度的影响而并非是购买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广告效果不能仅从经济效益来考虑。记住这一点十分重要。 这样,从广告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广告实质,我们可用下图表示: 所以,从广告心理学观点来定义广告就是:广告是以多种内部联系的方式,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购买行为倾向。 根据这一观点,广告心理学应主要研究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第一,研究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广告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销售产品,但实质上是要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因为消费者在受到广告影响后可能采取购买行动。但有时消费者并没有采取行动这是否意味着广告没有起作用呢?因此广告心理学要研究在广告的刺激下,在这种刺激引起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之前,消费者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呢?有关研究对于预设广告的目标,衡量广告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广告通过向消费者“说什么”来引导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变化。但要使广告“说什么”有的放矢,这就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对什么事情比较敏感,哪些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哪些问题会使得他们置若罔闻。也就是说,要探讨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影响他们购买、消费的原因等。在广告诉求过程中除了研究“说什么”,还要研究“如何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广告心理学在研究“说什么”背后的规律的同时,也探讨“如何说”以及“由谁来说”等相关问题的基本心理原则。 第三,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即研究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规律。人们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是从认识外界事物开始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是从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开始的。所以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过程是广告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对广告的注意、感觉、知觉、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广告媒体接触心理。广告信息是借助于媒体送达消费者的,广告信息能否有效地送达消费者不仅取决于广告本身,还取决于媒体和媒体内容的吸引力。于是了解媒体的心理特性,了解消费者接触媒体的意图、目的以及心理活动,比较各种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差异等,也成为广告心理学研究所关心的问题。 第五,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广告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解说词或文案)、画面(图像和插图)和音响。一般平面广告包括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图面和正文等。画面包括构图和色彩,构图中又有人物、景物和商品之分。音响包括音响效果、音乐。一则广告作品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广告效果的产生是广告各个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不同的构成要素在广告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同,对广告效果做出的贡献也可能不一样。因此,探讨各种广告构成要素的作用及其运用原则,是广告心理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第六,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包含着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广告活动究竟产生了哪些效果,对消费者产生了哪些影响,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另一个是研究广告效力测定的方法和技术。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检验和发展广告理论观点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七,消费者的心理差异。广告通常对特定的消费者进行宣传,那么向哪一个消费者群体作宣传呢?如何来识别广告所要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呢?某一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什么心理特点呢?他们与其他消费者群体在心理上有何不同呢?这些都是需要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 第八,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广告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但是消费者如何看待广告也会影响广告活动以及广告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告业的发展,人们对广告的看法、意见、态度和处理广告的方式方法也会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广告心理学家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如果广告人能在未来的广告策划与制作中,多一些广告心理的研究,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广告人不妨试一试。

广告心理学论文2000

我的毕业论文其中一个方向也是广告心理学……介绍几本书给你舒咏平(Shu, Y. P.)主编,《广告心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史有春(Shi, Y. C.)、温孝卿(Wen, X. Q.)主编,《消费心理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奥格威(Ogilvy, D.),《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林桦译)。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That's a mustread!!!顾文钧(Gu, W. J.),《顾客消费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韩光军(Han, G. J.),《现代广告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何修猛(He, X. M.),《现代广告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傅汉章(Fu, H. Z.)、邝铁军(Kuang, T. J.),《广告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董景寰(Dong, J. H.)、姜智彬(Jiang, Z. B.)、杨大钧(Yang, D.J.)主编,《广告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陈培爱(Chen, P. A.)主编,《广告攻心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艾伦(Allen, C. T.)、奥吉恩(O’Guinn, T. C.)、塞梅尼克(Semenik, R. J.),《广告学》(程坪、张树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Smith, E. E. et al. Atkinson &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6. Burton, P. W. & Purvis, S. C. ed. Which Ad Pulled Best? 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3.

这里有相关的期刊论文,需要的话可以联系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吕鸿江 南开管理评论 2007/05 2 英语广告语言中的读者消费心理分析 刘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10 3 试论审美视角中受众的广告接受心理分析 魏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1 4 商业广告心理效应的社会情境因素分析 杨建民 商业经济 2007/07 5 广告效果的心理分析 曾艳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6 广告对消费社会心理秩序的影响与调节——以GOLF汽车广告为个案的文化分析 谭筱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7 广告心理效果评价实证研究——“小天鹅”洗衣机电视广告大学生受众心理分析 许衍凤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6/02 8 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 严晓青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2 9 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分析 刘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 广告的心理效应分析及其应用 马本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1 广告文案撰写者创作审美心理分析 丁月华 美与时代 2004/01 12 限制之下的狂想——烟草广告心理策略分析 杨珊珊 中国广告 2003/12 13 广告文化力量生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王洁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谈公益广告的表现技巧——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入手 聂艳梅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1/02

广告心理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尝试用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广告般效应,可以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记忆,得到开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学、广告、消费者、应用

“广告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要想广告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等,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心理渴望,从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所以在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是必要的。

1、广告的心理功能

根据广告心理学研究,一则广告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增强购买信心,最后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2、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应用

怎样的广告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者能持久地购买该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呢?这就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下面我们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2.1注意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是从广告中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广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起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广告的新异性。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东西记忆深刻。人们的好奇心总是促使人们做一些尝试。新颖的广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大量的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街道上很多电子灯牌都把字设置成闪烁的形式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2.2感知觉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2.2.1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广告中大量使用蓝、绿等冷色调,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畅快感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所要传递的雪碧特色。

2.2.2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运用

知觉的整体性即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到它时却能依据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1)晕轮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晕轮效用,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形状知觉中的眼动研究对广告设计的启示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时的心理活动。

2.3记忆理论对广告的指导

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

2.3.1利用形象记忆优势

产品的广告词应尽量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这样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就容易记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娃哈哈的“爱的就是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让人们很容易记住产品,为下一步购买做好了铺垫。

2.3.2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是指当人们在面临解决问题或者作决策时,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的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获取的事情,越是会被人们利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鲜活性就是强烈影响信息获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产品的广告(特别是一些药品广告)都是请用过产品的人现身说法,单单一个人的实力就可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观点。

2.3.3避免遗忘

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3、结论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销售商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制作以及传播应以正确认识人的感知特点、注意特点、记忆特点以及态度结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引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兴趣与关注,改变人们的消费态度,并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卖出商品的作用。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2.1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2.2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3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内容涉及心理学和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专业知识,还会使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广告心理学为中心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利用成员互动促进学习,从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经验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机制。这种教学活动将自学与协作、小组交流与教师辅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1.分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各小组组长,小组内部讨论分工。

2.授课。教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广告心理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汇报某一成功的广告案例。各小组按照组内分工分头收集整理资料,并把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给汇报小组评分,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点评或提问,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

1.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不同于以往沉默的课堂,在此次广告心理学教学活动当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气氛格外活跃。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工合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这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程结束时,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着较高的接纳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根据此次实践教学的情况,笔者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各成员的有效互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结果既要反映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小组合作的效果。

广告心理学论文2500字

浅谈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前景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告学研究溯源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 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 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 (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 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八大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4.8%)。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 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 (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 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 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是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广告学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过长期探索、积累、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广告学理论建设的繁荣,提升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使广告事业与广告学科得到共同发展

广告心理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尝试用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广告般效应,可以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记忆,得到开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学、广告、消费者、应用

“广告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要想广告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等,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心理渴望,从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所以在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是必要的。

1、广告的心理功能

根据广告心理学研究,一则广告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增强购买信心,最后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2、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应用

怎样的广告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者能持久地购买该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呢?这就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下面我们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2.1注意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是从广告中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广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起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广告的新异性。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东西记忆深刻。人们的好奇心总是促使人们做一些尝试。新颖的广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大量的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街道上很多电子灯牌都把字设置成闪烁的形式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2.2感知觉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2.2.1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广告中大量使用蓝、绿等冷色调,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畅快感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所要传递的雪碧特色。

2.2.2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运用

知觉的整体性即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到它时却能依据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1)晕轮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晕轮效用,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形状知觉中的眼动研究对广告设计的启示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时的心理活动。

2.3记忆理论对广告的指导

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

2.3.1利用形象记忆优势

产品的广告词应尽量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这样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就容易记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娃哈哈的“爱的就是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让人们很容易记住产品,为下一步购买做好了铺垫。

2.3.2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是指当人们在面临解决问题或者作决策时,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的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获取的事情,越是会被人们利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鲜活性就是强烈影响信息获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产品的广告(特别是一些药品广告)都是请用过产品的人现身说法,单单一个人的实力就可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观点。

2.3.3避免遗忘

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3、结论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销售商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制作以及传播应以正确认识人的感知特点、注意特点、记忆特点以及态度结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引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兴趣与关注,改变人们的消费态度,并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卖出商品的作用。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2.1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2.2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3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内容涉及心理学和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专业知识,还会使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广告心理学为中心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利用成员互动促进学习,从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经验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机制。这种教学活动将自学与协作、小组交流与教师辅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1.分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各小组组长,小组内部讨论分工。

2.授课。教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广告心理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汇报某一成功的广告案例。各小组按照组内分工分头收集整理资料,并把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给汇报小组评分,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点评或提问,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

1.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不同于以往沉默的课堂,在此次广告心理学教学活动当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气氛格外活跃。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工合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这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程结束时,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着较高的接纳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根据此次实践教学的情况,笔者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各成员的有效互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结果既要反映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小组合作的效果。

不是我自己写的,提供给你做参考.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尽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它们是: 一、吸引注意力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二、传播信息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三、情感诉求 广告以情感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信赖感。 四、进行说服 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绪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五、指导购买 广告中宣传模式化的消费与购买行为,大力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 六、创造流行 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广告实践表明,要实现广告对消费者这六种影响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广告心理学,并据此创意、设计与实施广告。 这里并不想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与界定究竟什么是广告心理学。只想用最简明的语言方式表述,我个人认为,广告心理学就是广告中广告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它旨在说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广告内容(如产品或服务)心理倾向或品牌态度的影响而并非是购买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广告效果不能仅从经济效益来考虑。记住这一点十分重要。 这样,从广告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广告实质,我们可用下图表示: 所以,从广告心理学观点来定义广告就是:广告是以多种内部联系的方式,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购买行为倾向。 根据这一观点,广告心理学应主要研究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第一,研究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广告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销售产品,但实质上是要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因为消费者在受到广告影响后可能采取购买行动。但有时消费者并没有采取行动这是否意味着广告没有起作用呢?因此广告心理学要研究在广告的刺激下,在这种刺激引起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之前,消费者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呢?有关研究对于预设广告的目标,衡量广告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广告通过向消费者“说什么”来引导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变化。但要使广告“说什么”有的放矢,这就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对什么事情比较敏感,哪些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哪些问题会使得他们置若罔闻。也就是说,要探讨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影响他们购买、消费的原因等。在广告诉求过程中除了研究“说什么”,还要研究“如何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广告心理学在研究“说什么”背后的规律的同时,也探讨“如何说”以及“由谁来说”等相关问题的基本心理原则。 第三,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即研究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规律。人们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是从认识外界事物开始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是从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开始的。所以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过程是广告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对广告的注意、感觉、知觉、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广告媒体接触心理。广告信息是借助于媒体送达消费者的,广告信息能否有效地送达消费者不仅取决于广告本身,还取决于媒体和媒体内容的吸引力。于是了解媒体的心理特性,了解消费者接触媒体的意图、目的以及心理活动,比较各种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差异等,也成为广告心理学研究所关心的问题。 第五,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广告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解说词或文案)、画面(图像和插图)和音响。一般平面广告包括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图面和正文等。画面包括构图和色彩,构图中又有人物、景物和商品之分。音响包括音响效果、音乐。一则广告作品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广告效果的产生是广告各个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不同的构成要素在广告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同,对广告效果做出的贡献也可能不一样。因此,探讨各种广告构成要素的作用及其运用原则,是广告心理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第六,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包含着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广告活动究竟产生了哪些效果,对消费者产生了哪些影响,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另一个是研究广告效力测定的方法和技术。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检验和发展广告理论观点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七,消费者的心理差异。广告通常对特定的消费者进行宣传,那么向哪一个消费者群体作宣传呢?如何来识别广告所要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呢?某一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什么心理特点呢?他们与其他消费者群体在心理上有何不同呢?这些都是需要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 第八,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广告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但是消费者如何看待广告也会影响广告活动以及广告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告业的发展,人们对广告的看法、意见、态度和处理广告的方式方法也会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广告心理学家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如果广告人能在未来的广告策划与制作中,多一些广告心理的研究,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广告人不妨试一试。

广告学心理论文题目

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一、“意境美”的内涵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表征设计作品审美品位和审美感受的概念。王国维在其《人世词话》这样写到:“有境地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见,“意境”是权衡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志。 所谓意境,首先强调的是意与境的分离,这种境地贯注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构成情形融合的肉体境地,在实物与空间的效应分离之下,产生空间感,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入实,在此之中构成具有意境的审美空间,同时将这种意境升华,从而更具感染力,使人耐人寻味。因而,意境具有情形融合、真假相生的艺术特征,是内容与方式圆满统一的有机整体,“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象,言而尽无量”。 二、“意境美”在当代平面广告中的表现 当代的平面广告设计疾速开展于80年代后期,它的开展离不开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平面广告设计是以激烈的视觉美感为根底的,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具有共同的审美价值。平面广告中表现的意境美毫无疑问的将平面广告设计推向到“一个有意味的群众空间” [1]。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文论、画论、诗论还是民间艺术都具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如水墨艺术,经过长期的开展曾经颇为成熟,其画面简约,寓意深远,构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表达言语。另外如书法、剪纸、年画、雕琢、皮影等艺术方式,都是现代平面设计研讨的重要课题。这些传统艺术方式无不表现着人类的丰厚审美思想,和当代设计不分彼此,难解难分。面对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停止再认识、再开掘,精确把握其文化底蕴和审美肉体的内涵,从而推进现代设计的长足开展。 当代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平面作品十分擅长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元素,他追求构图其作品可称之为水墨设计中的模范。这种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圆满分离,表现了设计师本身的文化涵养,同时丰厚了我们的外乡设计言语,构成外乡化的设计特征。 2、构图留白真假相生 中国绘画中有“计白当黑”的手法。空白可以惹起无限思想、想象的空间美感,正由于没有任何有形物可作为我们视觉with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 of A TER。 。TERremainde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度量空间的规范,所以就使这空白空间具有了一种似乎含有无限包容才能的意义。它是一种“有意味的方式” [2]。 应用视知觉的这种心理,不只将得到更精练笼统的外型,同时在作品的发明上更能增加我们视觉的生疏感、新颖感和兴趣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巧妙天时用空白,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到达与作品心灵上的互动,深化设计中传达的信息内容,协助观众了解其作品,同时又能发明出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使作品惹起观众的留意。正是这种空白“得益我们知觉活动本身向简化构造开展倾向。”[3]发明出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表现平面广告作品的圆满意境。 3、图文分离情形融合 传达广告主题的图像是一种图形言语,可以有效惹起购置者的兴味和愿望,使得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入的印象,树立一种消费观念。运用创新思想方式,取得超凡的创意来突破观赏者视觉上的“常规性”,寓意于景,唤起设计作品的意境美,正所谓“取精于宏”、“厚积薄发”,取得超乎寻常的传播效果。 因而,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意境美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心灵对话,是“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东西圆满的表现出来” [4],它以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多样的艺术处置手法表达广告的内容,从而使观赏者产生设身处地的印象,进而唤起消费者潜认识的欲求。平面广告只要以情动人,才会有激烈的感化力。“意境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圆满表现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构成“言语简单却意蕴深入”的好作品。

广告学 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很 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 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 轻风论文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 些资料,你看看论隐性 广告的现实探索随着近年来广告 产业和广告理论的飞速发展,广告传播困难 及效果受限等缺点也日益明显。随之而出现了对新的行之有效广告手段的不断探索 ,隐性广告便应运而生。因其具有 隐蔽性传播、降低成本、拓展广告空间等众多优势而被广大广告主所青 睐。本文主要以影视剧作品及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为研究 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比较分析,较为系统化的分 析了隐性广告的本质特征、优势和缺陷等 。其中着重对当前隐性广告操作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和不足进行了 分析,并综合利用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认知心理学以及传 播方法论等众多理论成果,对隐性广告的前景出路和现实应用 进行了仔细的 思考和探索。我认为,隐性广告的自身优势决定了 其发展 前景是广阔的,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正处于发展的瓶 颈。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这 一全新广告形式的科学规律,总 结出科学正 确的现实操作方法,从 而使隐性广告健康发展下去不懂的你上 轻风论文网 自己看吧

1、实行广告代理制的现实意义2、大众传播媒体与广告传播方面3、论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的发展背景、经营原则及其经营特征4、论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诉求特征5、论广告活动与促销活动的互补和整合6、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7、广告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8、广告对现代消费生活的影响9、广告对社会伦理的影响10、广告对儿童行为的影响11、论广告作品中的美女经济12、论广告中的性感诉求13、广告口号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14、从电视媒体特点看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15、论广告创意中的戏剧化手法16、论我国当前大众传媒广告的主题倾向17、论我国新闻媒体违法广告的特征及对策18、论中国比较广告的现状

广告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哪方面的?我有《广告创意训练》课程及相关学科参考文献。。 《广告创意训练》课程及相关学科参考文献目录 本课程使用教材: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 郭肖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第一版 本课程辅助教材: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 张 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本课程及相关课程参考文献目录: 一、《广告创意训练》参考文献 1、《广告创意与表现》 饶德江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广告策划》 饶德江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 卢泰宏,李世丁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4、《广告策划创意学》 余明阳,陈先红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广告心理战》 王玉成,韩天雷编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6、《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 何家讯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广告制作》 樊志育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现代广告学》 何修猛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9、《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 张金海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0、《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张金海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1、《当代广告学》 [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译 华夏出版社,2001 12、《定位:头脑争夺战》 [美]里斯,屈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广告文稿策略-策划、创意与表现》 [日]直条则夫著,俞纯鳞,俞振伟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4、《贩卖创意》 [美]肯罗曼•珍曼斯著,庄淑芬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5、《奥美的观点》 奥美公司著,庄淑芬等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6、《广告媒体研究》 [美]吉•苏尔马尼克著,刘毅志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17、《怎样创作广告》 [美]汤•狄龙著,刘毅志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18、《品牌经营法则》 [美]大卫•爱格著,夏慧言,马洪,张键青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二、《广告文案创意》参考文献 1、《广告创意训练》 张勇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广告策划》 徐智明 高志宏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 3、《广告文案写作》 徐智明 高志宏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 4、《实用广告写作》 王春泉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4 5、《广告写作》 程爱学等主编 珠海出版社 2000、10 6、《现代广告写作》 方蔚林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6 7、《广告创意研究》 崔银河著 远方出版社 1999、5 8、《广告精点》 倪宁 陈绚著 中国建材出版社 1996、3 9、《广告策划与广告文案创作》 马中红编著 苏州建材出版社 1998 10、《广告文稿策略》 ——策划、创意与表现 植条则夫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4 11、《广告文案写作》 李也丁 周运辉 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8 三、《广告策划》参考文献 1、《广告策划》 徐智明 高志红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2、《广告策划与撰写》 路华等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3、《广告策划》 罗维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4、《广告策划与创意学》 余明阳 陈光红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转身看策划》 叶茂中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6、《大卫奥格威自传》 海南出版社 7、《广告策划的艺术》 (英国)乔恩•斯蒂尔著 中国三联出版社 8、《广告与品牌策划》 机械工业出版社 9、《广告大师说广告》 河南人民出版社 四、《市场营销》参考文献 1、《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市场营销案例》 赵华 丁春玲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现代市场营销管理》 江林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4、《市场营销学》 吕一林 李蕾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高效营销作业文案与表格》 枫岛兰德 广东经济出版社 五、《民俗学》参考文献 1、《中国民俗学》 乌丙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高丙中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中国宗教礼俗》, 高寿仙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5、《汉族民间衣食住行风俗》 莫高、吴华著 教育出版社,1994 6、《中国民间禁忌》 任骋著 作家出版社,1991 7、《饮食与中国文化》 万建中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8、《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王献忠著 中国书店,1991 9、《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刘致平著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1 10《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丁世良、赵放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11、《巫与民间信仰》 宋兆麟著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12、《神灵与祭祀》 詹鄞鑫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3、《中国服饰文化》 张志春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4、《中国民间美术与巫文化》 陈瑞林著 新华出版社,1991 15、《民俗学手册》 查•博尔尼著 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六、《广告设计》参考文献 《当代设计广告学》 威廉•F•阿伦斯[美] 翻译: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 华夏出版社 2000出版 《中国广告实用手册》 邓白云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4 《广告设计学》 翟治平 樊志育 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广告学教程》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广告设计》 王国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广告设计》 毛德宝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招贴设计》 汤义勇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广告经典故事——超级名牌的广告战略》 李巍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七、电脑辅助设计参考文献 1、《矢量绘图大师CorelDRAW11完全实战》 张弢 陈海波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1版 2、《中文CorelDRAW 11标准教程》 广林 杨莹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5月 第1版 3、《CorelRAW 12短期培训教程》 周静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4、《中文CorelDRAW 11基础培训教程》 周建国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二版 5、《CorelDRAW 11经典效果100例》 钟彦 刘春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一版 6、《CorelDRAW 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卢正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7、《Photoshop 7.0中文版经典实例解析》 冯启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年4月 8、《Photoshop 7标准教程》 王亚芬 海洋出版社 2002年8月 9、《图像处理Photoshop 7.0入门与提高》 宋雪岩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8月 10、《Photoshop7.0滤镜艺术创意设计》 陈有卿 柳芸 石兰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年6月 11、《Photoshop7.0创意设计时尚创作百例》 网冠科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5月 12、《PageMaker6.5C/7.0中文版标准教程》 曹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年 9 月 13、《PageMaker 广告设计与桌面排版》 腾龙视觉设计工作室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 14、《PageMaker 基础教程》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 2005 年 2 月 15、《电脑平面设计速培教程PageMaker 6.5c 》 甘登岱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年10月

  • 索引序列
  • 广告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 广告心理学论文2000
  • 广告心理学论文2500字
  • 广告学心理论文题目
  • 广告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