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新冠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新冠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新冠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36.3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0.5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1.5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新冠疫苗加强针来啦

你打了没?

十一假期结束也有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可说是危机四伏呀!全国多个省份发现本土新冠患者,你说吓人不吓人?不过在防疫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这波疫情终归过去。

如今,20余省份陆续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对于这个加强针,我们到底要不要打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接种加强针的二三事儿~

我们知道,接种疫苗后我们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如果我们接触了新冠病毒,抗体会中和掉病毒,从而起到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重症,降低致死率。

然而如果时间过长,体内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减弱,为了保证我们的免疫力稳固,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免疫特性来接种加强针。从而刺激机体提高体内抗体水平,维持更长时间,提高保护效果。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如不采取佩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措施,17个月后再次感染的风险升高50%,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今年8月份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人有这样的一个误区,我接种完疫苗后,是不是就不会感染新冠了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便接种了疫苗,也可能被新冠肺炎所感染。

疫苗起到的作用是防止发展为重症,但不能100%的防止感染,因此即便接种了疫苗,甚至接种了加强针。马上要入冬了,多数专家预测,冬季新冠疫情会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至于未来还会不会有“第4针”、“第5针”,这个现在还不能确定,需要根据病毒变异和咱们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来调整加强免疫的方式。

相信大家都领教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能力,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株超过1000个!尤其是前些时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它的传播力是未发生变异病毒的2倍以上,甚至超过了SARS、天花、流感,因此有人怀疑打了加强针也没啥用处……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021年5~6月间,我国广东省发生德尔塔新冠疫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完成2针疫苗接种者的感染者进行观察发现,我国灭活疫苗对德尔塔新冠病毒的保护效力达到70%,对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率为100%,没接种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则几乎没有免疫力。

我们接种加强针后,体内抗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加强了免疫,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变长,可以对德尔塔等变异毒株有良好交叉中和保护作用。

现阶段,加强免疫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重大活动疫情防控需要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符合条件、完成第二剂接种满6个月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中开展。符合接种条件的朋友,应秉持应接尽接的原则,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接种加强针需要根据疫苗种类作区分,如接种2针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接种1针次病毒载体疫苗等,需打完全程后间隔6个月才可接种加强针。

这是因为加强针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疫苗效果,原则上之前接种的是哪种疫苗,加强针注射的就是对应的哪种疫苗。我国目前采取的加强免疫接种策略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疫苗接种,一般也不建议混打(可以通过健康宝查看自己的疫苗接种记录,查看最后一针接种时间,后推6个月即可接种)。

如这段时间有接种其他疫苗,接种时间上最好能与其他疫苗分开,相隔至少两周以上,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最好咨询负责疫苗接种的医生。

这些情况例外,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接种前,请携带身份证及手机等有效证件及工具。

接种后,需要在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回家后应多休息,多饮水。

接种前3天不要饮酒,接种后3天也不要饮酒,接种当天不要洗澡,保持注射部位干净卫生,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接种后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果是易过敏体质,则要少吃辛辣、海鲜类食物。

至于去哪接种呢?可以去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新冠疫苗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专家对此表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决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打这个加强针的。

专家给出了比较中肯的建议,一般人是不需要打这个加强针的,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是疫苗快要过期的人就可以打。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论文参考文献

专家给出了比较中肯的建议,一般人是不需要打这个加强针的,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是疫苗快要过期的人就可以打。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自全球陆续接种新冠疫苗以来,接种疫苗后又感染新冠的零星病例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与此同时,突变株的流行也对疫苗的保护效力提出了潜在挑战。上周末,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疫苗突破性病例(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4天后,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 RNA或抗原的个体)的数据,在完成接种的超过7500万人中,感染率不到万分之一(约0.00775%)。尽管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支持疫苗有效,但关注接种后还“中招”感染的个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预防和识别新冠感染。今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来自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两例疫苗突破性病例的详细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表明,两人在接种后确实体内具有大量中和抗体,但病毒突变可能是疫苗未能完全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截图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团队介绍,截至2021年3月30日,新冠突变株引起的感染占据了纽约新发病例的72%以上,包括最初在英国发现的B.1.1.7突变株(占26.2%的病例)和最初在纽约发现的B.1.526突变株(占42.9%的病例)。对突变株的两大担忧在于,对疫苗发生免疫逃逸后造成无症状感染(从而促进病毒传播)或引发疾病。这项研究基于对洛克菲勒大学校园内所有员工和学生的长期监测和追踪。在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辉瑞/BNT162b2或Moderna mRNA-1273)至少2周的417人中,研究团队发现了2例疫苗突破性感染。患者病史患者1是一名健康的51岁女性。她于2021年1月21日和2月1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mRNA-1273疫苗,同时严格遵守常规预防措施。3月10日(接种第二剂疫苗后19天),她出现了喉咙痛、鼻塞和头痛等症状,当天随后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1日,患者失去嗅觉。此后1周内,症状逐渐消退。患者2是一名65岁的健康女性。她于2021年1月19日和2月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辉瑞/BNT162b2疫苗。3月3日,她的伴侣(未接种疫苗)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6日,她也开始出现疲劳、鼻塞和头痛的症状。3月17日,她的症状加重,检测出新冠阳性,此时距离她完成接种过去了36天。3月20日后,她的症状逐渐缓解。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感染病毒的突变情况研究团队指出,这两名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都接受了连续核酸检测。确诊感染时,两名患者唾液核酸检测结果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95000拷贝/ml和400拷贝/ml。考虑两名患者均已接种,研究团队对样本中用于核酸检测后的病毒RNA的S蛋白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两名患者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都与疫情早期的病毒基因序列存在诸多差异,包括部分已经引起关注的突变。在患者1中,突变包括E484K(被怀疑可能让新冠病毒逃避某些中和抗体的识别)和D614G(提高新冠病毒传播力)。在患者2中,这些突变包括D614G和S477N。对患者1唾液中的过量R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证实了S基因中的这些突变,并提示感染是由突变株所引起的,该突变株与B.1.1.7和B.1.526相关但并不相同。患者1和患者2所感染新冠病毒S基因中,有临床影响的突变检测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疫苗带来的抗体保护效果接下来,为了分析疫苗是否发挥作用,研究团队采集了患者1发病后4天的血清样品。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提示,患者1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极高。这提示这名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可能是疫苗接种激发的。其他康复者在感染后1.3个月和6.2个月时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左),以及接种两剂疫苗人群和患者1感染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康复者感染后1.3个月和疫苗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没有显著差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研究团队继续用患者1的血清样品检测其对野生型新冠病毒、E484K突变和B.1.526突变株的有效性,发现血清对每种病毒均具有同等效力。这意味着患者1体内的抗体应答识别了这些突变,但是仍然不足以防止突破性感染。病例启示研究团队指出,这两个接种后感染突变病毒的病例,凸显了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多种新冠病毒突变,相关措施包括对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病毒检测,对病毒RNA进行测序,以及监测中和抗体的效价。参考文献[1] Ezgi Hacisuleyman, et al., (2021). Vaccine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Variants. The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105000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医学新视点(ID:HealthHorizo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36.3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0.5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1.5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您好,您可以考虑去美国旅游,到那里之后不要佩戴口罩,多和当地民众接吻 即可接触到病原体,之后就可以尝到效果了呢。

关于新冠疫苗的论文主题

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风险,以避免疫情传播的速度加快, 患病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降低死亡率,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36.3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0.5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1.5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配合疫苗会让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减少被病毒侵害的几率,也可以防止被病毒侵害,被传染。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表示,这是报告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篇论文,疫苗诱导产生了与接种剂量相关的中和抗体应答,志愿者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开端很好”,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欣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蘑菇,尤其是花菇、香菇中的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往往面对疫情的时候,大家为了预防感染,病急乱投医,或者说某些人在利用这件事炒作,甚至哄抬物价。药博士已经辟谣了板蓝根、大蒜、免疫球蛋白等,对于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几乎无效果,那么作为提高免疫力的真菌多糖,能否帮助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呢?

真菌多糖

多糖,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即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而产生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荚膜多糖,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研制出各种抗菌抗病毒疫苗,比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所以,多糖本身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目前,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已被药监局批准用于消化道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和免疫缺陷症的辅助治疗,例如香菇多糖注射液、灰树花倍他葡聚糖等等。

所以,真菌多糖主要有以下2方面的作用:

真菌多糖并不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是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防御系统,起到对肿瘤的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真菌多糖最显著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作用。根据文献研究,其作用机理包括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表达等。

真菌多糖,被恶意的炒作并夸大了。

首先,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真菌多糖确实具有上述作用,而且已经被开发成了药品,并批准临床使用。

其次,要非常擦亮双眼的是,目前多糖产品都是注射剂,也就是直接打到人体的,而非口服。口服要经过消化道,有免疫原性的多糖被分解成单糖,就没有治疗价值了。

第三,生病,或者当前疫情状态下,难免病急乱投医,听风就是雨。想要积极预防的心态是好的,但是要寻求正规的预防途径。

真菌多糖,理论上能提高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免疫防御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保持你的身体在如此充满了病毒、细菌各种病原体的世界里面,要想活生生的活下去,得保持完整的抵抗的系统,我们叫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就有一道、二道、三道不同的防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体天然的,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敌人,谁来都防着,包括冠状病毒。

一二道防线如果失守了(其实非常容易失守,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疾病了),就会启动第三条防线,就是免疫系统,人出生后后天建立起来的防御系统,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外源微生物,而未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根本没有对抗这一病毒的抗体,所以很明显,免疫系统只能干着急,得至少等15天,才能起作用。

三道防线都失守,人就彻底沦陷了,只能请求外界药物干预治疗了。

在这个过程中,真菌多糖能起到帮助的是在第二道防线,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长期使用确实是有帮助的,也就是能帮助提高身体的先天免疫力,而对于第三道防线人免疫系统是无任何帮助的。

但是冠状病毒传播太快了,进入人体后,就开始疯狂的扩增,一个变2个,2个变4个,短时间就会造成胸痛啊,咳嗽啊,发烧啊,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以及之后病程中,人抵抗病毒的表现,但是无奈这病毒太厉害,人第二道防线很快就失守了。

综上,香菇多糖是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对于提高患者的第二道免疫防御系统是有帮助的,但是短期使用,对于抵抗冠状病毒基本无用!而且多糖产品需注射使用,而非口服,所以通过吃蘑菇想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也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思芦等,食用真菌多糖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动物医学进展,2012(11),104-108。

2、杨岚等,真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04),95-99。

3、徐晓飞,香菇多糖L2的免疫调节机理研究,硕士论文(2014)。

4、王立娜等,复合药用真菌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生物技术通讯,2016(06),888-891。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夏紫罗兰在早春温室育苗。秋紫罗兰在秋末播种。紫罗兰是直根性植物,须根不发达,育苗宜于真叶展开前分苗,并尽量少伤根,多带宿土。不易结实的重瓣品种,还可扦插或分根繁殖。

一、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二、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极少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三、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上述症状中的2条且有流行病学史,或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接触史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示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关于疫苗的论文参考文献

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增加身体抗前病毒能力增加免疫力的一种疫苗,为了让人体能更好的对抗病毒所以接种加强针。

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在人们完成了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以后,近一步提高人体抗病毒能力的疫苗,因为人们现在接种新冠疫苗有一定的时效性,超过这个时效以后,它的抵抗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时注射加强针能让人们的免疫功能恢复,抗体数量增加,身体会有更好的抗病毒能力,可避免人们被新冠感染。现在人们接种两针疫苗以后再接种的第三种就属于加强针。

一、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现在要打加强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人体内的抗体数量充足,提高人类身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在马上到来的冬天疫情大面积爆发,保证公民人身体安全。同时减轻防疫抗疫的压力,维持社会的安定也是要打加强针的主要原因。全国已现在全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开始注射加强针,而且那些高风险人群可以优先接种。

二、什么时候可以打加强针

加强针不是随时都可以注射的,必须在完成全程新冠疫苗的接种以后,间隔6个月以上才能注射加强针,如果时间不够直接注射对身体会有一些不良影响,超过6个月以后,人体内的抗体数量会逐步减少,这时注射加强针会让体内的抗体数量继续增加保持充足,能让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三、打加强针要注意什么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加强针的注射,只要完成全程注射以后间隔6个月就可以注射加强针,但在注射加强针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或者对疫苗成分过敏,不能接种加强针,接种完成以后要留观半小时,出现不良反应以后及时反馈对症处理,接种以后的五到七天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海鲜,多喝白开水。

新冠疫苗加强针来啦

你打了没?

十一假期结束也有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可说是危机四伏呀!全国多个省份发现本土新冠患者,你说吓人不吓人?不过在防疫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这波疫情终归过去。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如今,20余省份陆续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对于这个加强针,我们到底要不要打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接种加强针的二三事儿~

为何要打加强针?

以后有第四、第五针吗?

我们知道,接种疫苗后我们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如果我们接触了新冠病毒,抗体会中和掉病毒,从而起到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重症,降低致死率。

然而如果时间过长,体内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减弱,为了保证我们的免疫力稳固,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免疫特性来接种加强针。从而刺激机体提高体内抗体水平,维持更长时间,提高保护效果。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如不采取佩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措施,17个月后再次感染的风险升高50%,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今年8月份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人有这样的一个误区,我接种完疫苗后,是不是就不会感染新冠了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便接种了疫苗,也可能被新冠肺炎所感染。

疫苗起到的作用是防止发展为重症,但不能100%的防止感染,因此即便接种了疫苗,甚至接种了加强针。马上要入冬了,多数专家预测,冬季新冠疫情会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至于未来还会不会有“第4针”、“第5针”,这个现在还不能确定,需要根据病毒变异和咱们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来调整加强免疫的方式。

加强针可以预防变异毒株吗?

相信大家都领教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能力,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株超过1000个!尤其是前些时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它的传播力是未发生变异病毒的2倍以上,甚至超过了SARS、天花、流感,因此有人怀疑打了加强针也没啥用处……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021年5~6月间,我国广东省发生德尔塔新冠疫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完成2针疫苗接种者的感染者进行观察发现,我国灭活疫苗对德尔塔新冠病毒的保护效力达到70%,对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率为100%,没接种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则几乎没有免疫力。

我们接种加强针后,体内抗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加强了免疫,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变长,可以对德尔塔等变异毒株有良好交叉中和保护作用。

哪些人可以打加强针?

现阶段,加强免疫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重大活动疫情防控需要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符合条件、完成第二剂接种满6个月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中开展。符合接种条件的朋友,应秉持应接尽接的原则,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接种加强针需要根据疫苗种类作区分,如接种2针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接种1针次病毒载体疫苗等,需打完全程后间隔6个月才可接种加强针。

这是因为加强针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疫苗效果,原则上之前接种的是哪种疫苗,加强针注射的就是对应的哪种疫苗。我国目前采取的加强免疫接种策略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疫苗接种,一般也不建议混打(可以通过健康宝查看自己的疫苗接种记录,查看最后一针接种时间,后推6个月即可接种)。

如这段时间有接种其他疫苗,接种时间上最好能与其他疫苗分开,相隔至少两周以上,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最好咨询负责疫苗接种的医生。

这些情况例外,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接种加强针需要哪些准备?

接种前,请携带身份证及手机等有效证件及工具。

接种后,需要在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回家后应多休息,多饮水。

接种前3天不要饮酒,接种后3天也不要饮酒,接种当天不要洗澡,保持注射部位干净卫生,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接种后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果是易过敏体质,则要少吃辛辣、海鲜类食物。

至于去哪接种呢?可以去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新冠疫苗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 索引序列
  • 关于新冠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新冠疫苗的论文主题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疫苗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