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这个很难说嘛大的可以从绘画发展的历史角度去选择油画创作在不同时代的取材的倾向性以及技法的研究。不过这个说实话太多人写过这个方面的著作了。小的来说可以是你对某一张画的创作的题材选择、构图、色彩&……的研究。就是倒推这张画。
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就是艺术的状态。换言之,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最能表现时代的状态。前天上午,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内展出了该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学生的毕业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油画第二工作室共有18位学生,他们的毕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于当代社会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生存经验相契合的绘画语言的初步尝试。他们的出生年代集中于70年代末期,对他们来说是伴随卡通图像长大的,电脑与网络正逐渐作为他们与世界联接的重要通道,这些视觉经验都已渗透到了他们的创作的符号选择中。这也成为此届毕业生的作品与往届毕业生的作品最大不同,其特点是:学习油画的毕业生作品不是用纯油画的方式交出成绩单,有的用电脑卡通画、有的用照片的形式、有的用油画加报纸片构成画面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创作。 作品“假面”:画面上是古代女子戴着一张面具,衣服上有一块现代近期的报纸,那女子还露出了穿着丝袜的大腿和高跟鞋。作品整个背景散布着古代文字,该作品表达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女子身上裹得严实的服装里伸出的腿、丝袜和高跟鞋休表着她们渴望从传统礼教中解放出来,虽然戴着假面具,也无法掩饰现代发展与旧传统之间的尴尬。 名为“我们一起结婚”的作品,是用一组婚纱照片组成。照片上身穿雪白的婚纱者和穿绅士礼服者一脸幸福的新人都为男性。作者大胆地表现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同性倾向,作品风格迥异。 油画第二工作室的导师是由武俊、唐志冈、张炜等担任。他们对此届毕业生的作品较为满意。从作品上可看出他们这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思想趋向。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古典、现代及当代的多种类型语言方式)也成为影响他们创作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体现出艺术不应该是生活另类的东西,现代艺术也应该适应今天的文化生活。
这个可能要找到文艺复兴的了吧,搞艺术的还真不容易。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摘要: 油画创作是在写生的基础上不断地提炼获得宝贵的经验,在追求微妙的色彩同时,运用灵活的笔触来营造画面诗一般的意境。是每个艺术家对自己的风景画创作都有不同的体验方式,要按照自己想法,自由的创作表现,表达自己感受,同时不应把前人的经验当做创作的牢笼,而应视为通向艺术领空的的翅膀。这便是艺术富有感染力有真实性,直抒胸臆,重新认识自然,注重创作,使画面意境更加充沛。
关键词: 创作;笔触;意境;写生
风景创作内涵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表现淳朴的自然风光之美,但不是单纯的对自然的追求,其中透露出山水画的个人情怀,个人情感隐藏在自然景物之中。作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建立又不断的推翻探索寻觅才能真正体现艺术创作的乐趣,才能值得无休止的去探索玩味。不论怎么说色彩和笔触表现了哪种意境都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情感的旋律创造出来的。对创作来说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一种本能的反应,还有更长远的、更深刻的。
一、创作离不开写生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油画风景创作同样从写生中获得灵感,在创作中多想多思多画收获是不言而喻的,面对一个很普通的景物,只要以欣赏的眼光来审视,一切风景皆收眼底。
如果把每一次的写生都与创作结合,那么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当写生和创作有机的结合,才会有创作的新起点。不然一味的写生无法创作中得到实质的进展。只有大胆的取舍,造型上的多变、色彩上的主观、随之心里的感受逐一的表达。
二、创作中追求的色彩和笔触
1、捕捉色彩的微妙关系。色彩的搭配是否明亮、色调合理、协调美观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好坏。要使画面活跃有冲击力,那么色彩和形体一样,把原本图示变得不稳定不平静。例如“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先原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这对自然写生,首先采取明亮的色彩,是表现情感的关键问题。有时很多油画家在面对同样的景物创作,画出来的作品相差太多,色彩差异也因人而异,画家对景物的侧重点光影色调有所迥异。在在绘画过程中又把握的定调、准确的用色,以一气呵成为目标,使画面有种流畅,又能节省时间。这种做法是为了透视和光线在短时间内,或是在更短的时间内,不让你的色彩视觉受到干扰,从而扰乱第一感受。色彩的微妙变化真是让你束手无策。当我们创作时都不按套路进行,那么绘画出的作品画面不生动、杂乱和色彩不明快,从而没有没有通透感。所以定调十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笔触的运用。艺术高于自然,高于生活的表达方式,也是艺术引人哲思的最高境界。我们所追求的笔触是:“带有颜料的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轨迹。”画家的情感使他们在创作笔触的运动产生重视,学会用情感驾驭笔触的动势。除了情感控制笔触,其实笔触本身也具有表现力。运动轨迹的不同,塑造的形象具有灵动感,轻重缓急特。笔触使人触景生情,使人向往,归功于音乐般的色彩,来提高由自然景物上升的情感。如今,我们创作也注重笔触的偶然效果,提高了画面所要的预期效果,不断的'尝试才能释放内心的情感。
三、创作中意境与情感的表达
一个有内涵的画家对文化的注重是对艺术追求和绘画观念的认同,同样也是形式语言的以种技法投入与意境的尝试。是自然的感悟和意境历练的成果。
一幅作品层次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人们对意境的体会也是有所迥异的。当面对同一幅绘画作品时,在不同的心情、地点、时间,每个人意境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有时意境给人感觉是说不出来的,是个虚的东西,模糊看不见的。意境是虚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精华在虚的部分,是实的延伸和拓展。那么,以芭比松画派为例,这是专门以画风景为主题的画派,画家笔下的作品大多是表现那一带的风光,作品的自然外貌不以简单写实来表达,而是以自然内在的生命之美的探索。作品力求传达绘画者真诚对自然的感受,通过画震惊而抒情,给自然赋予了勃勃的生命力。其中,芭芘松画派一直要求到回到自然的两位大师米勒和柯罗,在作品中热情洋溢的倾诉了对自然的诗意感受。如米勒的《晚钟》,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
生活是艺术的灵魂,油画风景创作是艺术再造自然而又高于生活的体。一幅作品在绘画中的的过程很重要,如果画面不能吸引观者,那么创作就失去意义。我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所以无论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笔触和意境的联系是极其微妙和复杂的,下笔不是表面上去那么容易,都是酝酿很久才下笔的。每个局部与局部都服从着一个总的要求神韵和节奏。这样大量的连续作画,不断的思考,随时随地的调整想法和心态,补充不足。这一切都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动笔就大胆,无拘无束的进行创作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杨成凯(译).艺术与错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2]编委会编.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论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意境要素[J].怀化学院学报,2005(03).
透纳百科名片中文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外文名: 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 别名: 透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梅顿莱因 出生日期: 1775 逝世日期: 1851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水彩画 代表作品: 暴风雨 人物介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油画家荷尔拜因的 参考文献有什么
答:参考文献:
1、薛战胜. 荷尔拜因素描与油画之关系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3):25-26.
2、曾睿洁. 骷髅绘制中的科学与非理性信仰:从海德堡印刷书籍到荷尔拜因版画集[D]. 广州美术学院, 2017.
3、缪迪飞. 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宫廷绘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91(2):33-36.
透纳百科名片中文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外文名: 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 别名: 透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梅顿莱因 出生日期: 1775 逝世日期: 1851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水彩画 代表作品: 暴风雨 人物介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就是艺术的状态。换言之,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最能表现时代的状态。前天上午,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内展出了该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学生的毕业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油画第二工作室共有18位学生,他们的毕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于当代社会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生存经验相契合的绘画语言的初步尝试。他们的出生年代集中于70年代末期,对他们来说是伴随卡通图像长大的,电脑与网络正逐渐作为他们与世界联接的重要通道,这些视觉经验都已渗透到了他们的创作的符号选择中。这也成为此届毕业生的作品与往届毕业生的作品最大不同,其特点是:学习油画的毕业生作品不是用纯油画的方式交出成绩单,有的用电脑卡通画、有的用照片的形式、有的用油画加报纸片构成画面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创作。 作品“假面”:画面上是古代女子戴着一张面具,衣服上有一块现代近期的报纸,那女子还露出了穿着丝袜的大腿和高跟鞋。作品整个背景散布着古代文字,该作品表达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女子身上裹得严实的服装里伸出的腿、丝袜和高跟鞋休表着她们渴望从传统礼教中解放出来,虽然戴着假面具,也无法掩饰现代发展与旧传统之间的尴尬。 名为“我们一起结婚”的作品,是用一组婚纱照片组成。照片上身穿雪白的婚纱者和穿绅士礼服者一脸幸福的新人都为男性。作者大胆地表现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同性倾向,作品风格迥异。 油画第二工作室的导师是由武俊、唐志冈、张炜等担任。他们对此届毕业生的作品较为满意。从作品上可看出他们这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思想趋向。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古典、现代及当代的多种类型语言方式)也成为影响他们创作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体现出艺术不应该是生活另类的东西,现代艺术也应该适应今天的文化生活。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油画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
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
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
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
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当代性[J]。
贝特勉特曾说过"时间抹掉一切记忆,碍眼的东西更须拭去,擦掉干干净净,不留痕迹,然而拭去后的痕迹,颜色却更鲜艳。"油画正如那拭去后的痕迹,经过时间的磨练,愈加得珍贵。而这个短暂的假期又如同传世油画一样,在以后的生活里珍贵无比。这个假期或许是开心的,但是高考气息无时无刻的压抑这自己;或许是轻松的,但是辅导班之间来回穿梭的身影证明了一切;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一时的勤奋一生的幸福一直提醒着自己;或许是痛苦的,但是父母精心的呵护温暖了心头。我很肯定这个假期是精彩的,是丰富的,是不悔的。
在我的心中向日葵的花神当之无愧的是文森特·梵高,一个以向日葵为画之精髓的年轻画家。他曾经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艺术情感。他怀着对艺术无比狂烈的热情,追逐着对艺术最高境界,这部流传万世的《向日葵》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出世。这部由十四朵色彩对比强烈、寓意丰富的向日葵组成的油画,正如我这个时刻的心情,在外表貌似轻松的情况下,心情是狂烈的、激动的。
秋天的脚步渐渐靠近了身边,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场景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眼帘。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他精巧的画面设计让阳光照在她们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对呀,米勒表达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枯燥的作业练习,让我们学会了忍耐;面对任何试题,或简单或复杂,我们都保持着谦卑的心态;我们必须对我们自己忠诚,每一道试题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生活依旧在进行,时间依旧在流逝。油画依旧在传承着它的精神。
油画时刻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描绘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它或是温馨,或是凄凉,或是狂烈,或是愉悦。假期的时光漏斗里的流沙愈渐愈少,每颗沙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浅谈油画风景的色调表现 摘 要:油画之所以能够几百年兴盛不衰, 在于它所产生的那种独特的、迷人的、复杂微妙的色调。而画家无论是在进行写生或创作的过程中, 无不像在 哺 育自己的孩子一样, 投入大量的情感: 有强烈的、有温柔的、有粗犷的、有细腻的、有深沉的、有豪放的……这些情感伴随着色调一起溶入作品的诞生过程中, 使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一种能表达画家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情调。情调与色调的融合, 恰恰是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感受的体现。 关键词:油画风景;色调;情感;意境; 一、色调的含义 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色彩评价。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幅画的色调。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一幅画有明确的色调,红调子这就是从色相的角度来说;暗调子是从明度来说;暖调子是从冷暖来说;灰调子是从纯度来说。另外还有一种较少使用的定义方法:如果一幅画的明暗对比很强烈,就叫长调子,如果明暗对比弱就叫短调子,其他介于中间的就叫中调。总之,色调是指画面整体的趋势,而不是纠缠于其中的细节,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二、油画风景中不同的色调表现方式 (一)、单一色相变化调和的色调表现 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的配色方法源远流长,如原始人类在洞穴石壁上用土红、黑等单色描绘各种动物及生活用具,后世有些画家还沿用于壁画、装饰性绘画及工艺美术,但多给予新的形式和更强烈的表现力。 东山魁夷的《蓝色的峡谷》,是用色相轮中蓝色相作为整幅画的色调,运用蓝色的明暗度、饱和度和冷暖的变化表现出充满画面的、并列着的杉树林的壮观。蓝色树冠像层云般重叠,杉树林的远近也被压缩了,笔直向上的树干巧妙地安排着,构成整幅画面单纯明确的蓝色调,似乎送来了音乐般的树林的歌声。在这蓝色的和声中,给予我们幽静、深 邃 的联想。留给观众整体的色彩印象,色彩的艺术感染力更集中,更明确。他的《白马森林》、《春雪》、《雪原谱》等许多作品都是采取了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的色彩创作方法。 (二)、邻近色调和的色调表现 即由色相轮中相接近颜色的配合而形成的.色调,邻近色调和的色彩关系在生活中广为应用,如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大多数采用邻近色调和的配色效果。塞尚对色彩的观察、研究和表现,形成了自己新的色彩结构,运用色相轮中的色轮角里的邻近色推移的配色方法,即在色相轮中以某一个颜色与它相邻色或某一个颜色与它左右相邻的颜色形成的色轮角,一般不超过90度角(该色和另外一色中间相隔一个色相而形成的色轮)。塞尚在冷色域里选择了以蓝为中心往冷色过渡至绿,往暖色至紫一组邻近色;在暖色域里以橘色为中心往冷色趋向黄,往暖色趋向红。他的许多画基本上是采用这两个色轮角的颜色进行冷暖、明暗、强弱的色面推移,表现出色彩的多样和丰富,有时再以少量补色作为支持色(以求对比色效果)而构成生动、有力而达到和谐的色调,使色彩结构发展合乎逻辑。在各时代和各个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出的面貌、风格、手法各异,然而都是用有限的颜色,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感和统一协调的色调。 (三)、对比色调和的色调表现 所谓对比色调是两个相挨的颜色表现出构成它们对照的效果,还可以说成是根据双方的颜色产生对比作用的现象。一般来说,对比色调和在色相轮中利用黄色与紫色、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橘红色等的补色关系。像这样非常对立的配色以及相互的衬托,构成有韵律感的色彩方法,在马蒂斯和毕加索有些作品中表现得很成功,1939年马蒂斯的《音乐》以近乎原色的红与绿、黄与紫、黑与白对比色主宰整个画面,运用它们的大小色块的比例变化,线与面的节奏变化组织出有旋律感的、轻重照应的色彩结构,产生绚烂富丽的效果。 三、油画风景中色调的作用与意境的表达 色调的创造是十分复杂和微妙的,色彩艺术语言也不是用简单的公式所能代替的,它既要有对色彩规律性的认识,又要有对艺术法则的掌握和运用,有了对色彩敏锐的感觉又有对色彩的规律性的认识,还需要对色彩进行提炼取舍、综合概括等艺术加工而形成集中统一的色调。在油画作品中,一个强烈总体的色调表现,将增加人的感受强度,人们的感受帮助理解,而这种理解又增加感受深度。 色调对欣赏者来说, 是艺术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 对创作者来说, 它是艺术作品的统帅和总指挥。所以有经验的画家部是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色彩的微妙变化, 也用比较的方法修改画面,这就要求画家通过比较力求画面有一个统一的色调。色调与情绪的联系, 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因此不能凭主观臆造或任意捏合,任意捏合是引不起人们共鸣的。这种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 只有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时, 它才得到承认, 才能引起共鸣, 才有可能在艺术作品中产生感人的力量。当然技巧不是目的,不能为技巧而技巧, 而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写意, 集中地突出形象、意境! 我个人认为风景画强调的“意境”,是指欣赏者主观心理因素方面的“意”与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客观方面的“境”二者之间浑然融合。在审美活动中,由于主体心理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融合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境界亦有差异,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来构造自己的形象和情境。正如中国传统艺术重视在创作中的“缘物寄情”,即强调艺术要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求得作者和表现对象的精神合一,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同样,在油画风景中通过色调来表现意境也是可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1] 孙营.风景画研究.第一版.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 吴冠中著.生命的风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8。 [3] (英)克拉克(Clark,K.)著.风景画论.吕澎译. 第一版.重庆: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8。 [4] 朱效刚.谈风景油画中色调的表现.美术大观.2008.03期。 [5] 田玉岭.浅谈色调在绘画中的运用.濮阳教育学院报.1996.02。 ;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透纳百科名片中文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外文名: 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 别名: 透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梅顿莱因 出生日期: 1775 逝世日期: 1851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水彩画 代表作品: 暴风雨 人物介绍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透纳的绘画艺术到底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需要机会。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和美术馆的陈列被展了透纳各式各样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他的不断认识。这类展览和陈列,许多是由泰特美术馆举办的。透纳生前立下遗嘱将作品捐献给国家,使得共计一百多幅油画成品,数千幅速写和纸本绘画珍藏于泰特美术馆的克劳馆,该馆也是国际透纳研究中心,近年开展的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扩展了透纳的声誉。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成名之初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他于1851年12月9日卒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邓斯坦博城堡现代大师的产生户外绘画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纳逾越他的份内职责,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背景——建筑和风景画入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学生们:“选择、整合、浓缩自然之美及美术之妙,既是他这类风景画家的职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职责”。和当时其他英国画家一样,如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透纳也尝试在户外作油画素描,就像五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习作中,他记录了自己对风景、光线和空气状况的体验,从而为一批室内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战争与和平中的不列颠在透纳成年后的22年中,英国一直在与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1805年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法国入侵英伦已不太现实,但英国的警备并未松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英国才稍感轻松。战争成了英国民众心头的大事,因此透纳此时和其后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氛,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是透纳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尔加之战这一年,他并没有送交作品,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是不多见的,他把位于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为一间画廊,这一年的作品就在这里展出。透纳这是在效仿雷诺兹和韦斯特等前辈画家,在伦敦市中心开设自己的画廊,极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销路和名字。此间,他在出版商那里声誉因《英格兰南海岸的旖旎风光》的出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第一个以他的作品为主的风景系列。透纳的水彩不仅反映了战时的英国,还反映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生活图景。色彩的凯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随后十年便是实验与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重要转变是在色调上,即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这些作品多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的怀旧情绪和爱国主义豪情而作,偶尔也流露出对盼望已久的英国社会政治改革最终到来的喜悦与激动之情。1815年后,滑铁卢战役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英国人又可以重访欧洲大陆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透纳继续着每年的写生之旅,其足迹南至帕埃斯图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岛(1826年),北抵苏格兰(1831年和1834年),东到维也纳(1833年和1840年)。不过到了1817年8月,透纳才自1802年之后第一次借战争结束的机会横渡英吉利海峡踏上欧洲大陆。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所谓高雅主题的油画可谓地位地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光中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批评家经常同声指责道,透纳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过于任性晦涩。他那时已过了65岁,于是有人就把这些特征归于他的年龄,理所当然地将他晚年的作品贬为“从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结出的果实”。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这些作品贬为“纯粹色彩狂热的把戏”的时候也承认它们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说它们倒过来看也同样很好,或把它们形容为华丽的光线爆发。透纳坚持不懈地追求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目标,但几乎是孤军作战。他的作品销售不太好。从1820年透纳由意大利归来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画,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买主。透纳对形体日益明显的模糊处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风景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几幅画中他引入了一种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诗意,这与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种崇高的野性形成对照。在这最后时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图像中反复地表现这种构图程式,把一种直截了当的光线大欢庆带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这种激进力量在本质上还是基于他对克劳德·洛兰的持久尊崇。 透纳的著名作品虽然有几幅《威尼斯风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等,但比这些作品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军舰德美勒尔号》。从透纳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现着想要压倒人的一种霸气。常常在展览会的前一天,他特意到会场去,注意地看陈列在自己画近旁的其它画的色调,再在自己的画上涂以强烈的颜料,想压倒其他的画。因此有时候把整个构图弄乱,不止一次受到批评家的嘲笑。象《军舰德美勒尔号》,描绘在落日的海上,配置着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帆船和新时代的汽船,想要表现历史的感情;不过,当时它被作为只是乱涂颜料的作品,曾受到严厉的批评。 而《贩奴船》则尤其表现了他艺术的成熟。 透纳在晚年虽然成为有名的画家,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难令人想象,却是一个具有象侦探小说中那种双重性格的人,有时象个可尊敬的绅士住在山下幽静的邸宅里,有时却象“一个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贫民窟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一面晒太阳,一面给贫民窟的孩子们信口开河地讲“乘船的冒险故事”。而且他死后,尸体也发现在贫民窟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也没有见过那幅曾拍出2000万英镑天价的《珠玳卡岛》,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生于泰晤士河边的透纳,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种游吟诗人气质。从17岁到70岁,他从未间断过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游历、观察和写生。不但跑去法国领略拿破仑掠夺来的欧洲绘画珍宝,更多的去处,则是乡间、海边、山野、湖畔……。感性、灵性加高产似乎一直是透纳作画的特质,他曾经在意大利短短两个月中,便创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写。有时还在画上附注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这些都极大锻炼了透纳观察自然物象微妙变化的独特本领,也促使他后来形成以表现大自然中光线、雾气、风雨、雷电等异常景观为特色的艺术风格。当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从水彩画升华到油画创作上。
参考文献的作用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在撰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给论文增添很多的光彩,那么如何在论文中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 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 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 4、 当同时引用多个文献,按时间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论文中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