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大学生安全教育自然灾害论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自然灾害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安全教育自然灾害论文

学校是进行 安全 教育 的重要载体,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教育的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横向化,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大学生 毕业 由原来的国家统分统配向自主择业的转化,大学生如何安全平稳地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生根开花,有所作为,成为一个保重自己,贡献社会的有用之才,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教育加以探讨。

一、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安全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安全防范的需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商场如战场,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服务者进行着尖锐复杂的竞争。竞争是无情的。社会没有铁饭碗,没有大锅饭,没有保护伞。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通行着竞争规律的市场经济,迫使每个市场主体面临成功与失败的双重选择。竞争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欺诈事件多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冒用他人 注册商标 屡见不鲜。面对着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而又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消费者往往不知所措,这给少数不法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欺诈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守法的商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我们在对欺诈行为采取有力 措施 打击的同时,应采取法律措施加强防范,增强防范欺诈的意识,与各类欺诈行为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自身也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守法经营,不进行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将走向社会,参与市场大循环,融入到市场经济的熔炉里,学校应对其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教育他们同欺诈行为斗争,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教育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应当做到以诚待客,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第二、安全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它具有辐射作用。学生在学校首先应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学知识,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危机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比计划经济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拥有知识的人大有用武之地,但也充满了陷阱和艰辛,这不得不让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会安全防范,多一个心眼多一份安全。再加上随着大锅饭的砸碎,随着“整体利益”的退位,“个人利益”正在走向市场,走向社会。竞争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求得生存的必要手段,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那就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人们应认识到“形势比人强”的真正含义,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素质应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应懂得尊重市场的变化,用新眼光新 方法 去处理面临的新问题,才能摆脱被动误打的境地,才不至于被淘汰。因此,如何学会适应社会和求得生存,学会安全进入社会,安全渡过市场经济的检验和锻炼的教育也成了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实施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学生有所准备,迎接市场经济的考验。另外,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推动着全社会安全观念的形成。

第三,安全教育是法律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的一个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神通;强调主体间进行交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人们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树立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要尊重他人、格守信用,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讲究公共卫生,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自己的保健意识,注重心理健康。大学生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既懂书本的,也懂社会的,才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由原来的偏重智育和学历文凭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当一个人呱呱坠地之时,命运便赋予了他神圣的使命——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可是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却对他们的安全问题逐渐忽视起来,将孩子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给了学校,推卸给了班主任。仅管各种媒体广而宣传警示,向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但那耳濡目染的提醒并没有受到100%的重视,但却敲醒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踏上讲台,面对一群似懂非懂的青少年朋友,我深深的意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该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班主任,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园丁,安全教育,守望安全是责无旁贷的。

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必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安全工作的教育管理,更为重要。班级的安全工作,涉及学校的稳定秩序,影响到该班的和谐发展,触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更牵扯到家长那颗久放不下的心,因此,班主任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到最显著的位置上来抓。我们要象抓教学质量那样抓好安全工作,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我们的学生。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班主任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呢?

一、常宣传

谁也不愿接受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但事与愿违,不幸的遭遇总牵动父母的心,让泪水奔涌,心也彷徨。假如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假如不乱穿马路,假如不耍“高超”的骑车杂技??也许惨不忍睹的这些就不会发生。很多时候,只要班主任细心叮咛过,学生可能会把你的谆谆教导铭记在心,会主动把它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结果自然会降低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有机会的话,班主任应利用班会课开展“交通安全在我心”、“不该发生的 故事 ”、“交通知识讲座”??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如要与学生家长每期签订《 安全 责任书 》。班上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能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二、多防范

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班级安全管理,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 标语 ,危险处设置警示牌,班级办《安全专栏》,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

教师都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以预防为主,强化防范措施,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对安全防火工作的宣传和防范,不到危险区去活动和玩耍,寝室内严禁玩火,点蜡烛,预防火灾事故。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腐蚀等药品要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消除火灾隐患,严防学生接触易爆易烧、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好学生如发生火灾,在报警的同时应速疏散到安全地带,禁止学生到森林地带 野炊 ,严禁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教育好学生严格按管理制度用电、用水,不准学生随意触动电器。

组织参加文艺演出、看电影、全校集会、大型活动,做操,放学及遇有紧急情况,班主任要自始至终及跟班要到位,带领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落实好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措施。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下楼梯,在狭窄走道或楼梯中行走时,不得拥挤,必须有序上下楼,防止因拥挤、踩踏造成伤亡。

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适合学生身体状况,严防运动安全事故。学生上体育课,教育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伤亡。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要事先做好准备,加强防护,注意安全。要强调课堂纪律,注意教学规范,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活动量。要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要使学生知道每一种活动可能发生的意外和注意的事项。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组织学生参加田径、球类等体育竞赛及其剧烈活动时,严禁有病例、身体不适者参加。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劳动教育及卫生等工作,应当注意学生年龄和体质条件,严禁学生参加超越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的活动(如登高擦玻璃,到传染病源做好事,救火等);禁止学生爬高、登窗台、翻栏杆进行打扫。组织学生劳动及参加 社会实践 时,应对劳动场地,工具作好安全检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劳动纪律要求,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不组织学生进行强度过大和危险的劳动;不安排学生为私人帮工。禁止学生进行不安全的活动游戏,严禁跳楼梯、爬栏杆、翻围墙、在楼梯走道奔跑跳跃、追逐打闹、随带利器火种,扭打等现象。在发生不法分子滋扰学校时,要及时制止并 报告 学校或公安部门处理。

实行学生外出春游、参观、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报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组织。获准后应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并有安全保障措施。校内因病因伤送医院诊治救护的,要及时报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班上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教育实效上下功夫,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要做好防溺工作。禁止学生擅自到深水中洗澡、 游泳 。要特别重视教育学生掌握溺水救护的基本技能。告诫学生非在校时间去游泳,必须要有监护人管带。教育好学生不买过期、变质食品。重视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应立即与其家庭联系,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教育学生注意校外交通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倡步行上学,切实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便有效控制事态,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最终得到和平地、妥善地解决。教会学生自救方法,培养学生应急意识、自护意识和能力。

三、细管理

安全工作,我们写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我很推崇班主任工作“五到场”——课间操到场,课余时间到场(班),集合到场,集会到场,升旗仪式到场,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 。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四、巧沟通

班主任,不仅要上传下达,而且要左右逢源。要善于沟通,巧妙沟通。学生与学生有矛盾,班主任要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本班学生与 其它 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要沟通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班级安全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班主任还要与其他班主任以及学生沟通,互通有无,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合力抓好安全工作。班主任还要沟通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安全教育管理的大格局,我们才能安全到家,平安到位。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在安全问题上,仅靠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小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地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只有这样,学校安全工作这个沉重的话题,才有可能变成一个轻松的话题,但永远不能放下这个话题。

普及大学生 安全知识 ,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需呀,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的要去。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冲击,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是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们洗礼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时期。各种新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增多,各类不安全隐患也不断出现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那么,我们大学生如今的安全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1.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 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 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 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 防身术 、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5. 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作为大学生我们该树立怎样的安全意识呢?

1. 遵纪守法和文明修身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首先是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其次是强化文明修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避免因自身的素质问题陷入冲突之中,使自身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2. 对安全形势认知的意识。安全隐患早知道,就是要对社会安全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虽然当前社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校园安全状况要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安全形势应引起重视,学生自身更应树立对安全形势有正确认知的意识。

3. 自我防范意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对安全隐患要早有心理准备,做好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对自身的伤害。

4. 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是没有预兆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这方面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而不是因害怕,应变能力不够丧失了逃生和减少损失的机会。

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必然性是如何呢?

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对社会安全问题认识不透彻;从大学生自身能力来看,我们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如果我们不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很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重重的苦难,从而最终导致遭受挫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遗憾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高校大学生私欲过度膨胀,甚至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这些不仅使自己处于不安因素的笼罩中,随时会陷入欲望的陷阱无法自拔,而且会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这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爆发的几率。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于各类媒体,且犯罪案件及人数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一些被人们视为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因触犯刑律儿锒铛入狱,不仅是父母,师长蒙羞,还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安全知识,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对不安全因斯的防范意识差,这些都给犯罪分子对大学生实施犯罪以可乘之机。

大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安全知识呢?

1. 国家安全知识和校园稳定知识,包括保持政治敏锐性,提高警惕性,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防破坏,渗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2.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防盗窃,防抢劫,防,防伤害,防性骚扰,放食物中毒,警惕传销,治安防范等。

3. 交通安全知识 ,主要包括外出骑车,乘坐交通工具安全知识,旅行交通安全知识,安全驾驶等。

4. 消防安全知识 ,主要包括用电,用火安全知识,以及火灾发生时报警,灭火器使用,保护自身安全,自救和逃生知识。

5. 公共安全和防范自然灾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预防雷电,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雪,洪水,高温天气的知识等

6. 科学利用 网络安全知识 ,主要包括预防网络不良信息,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交友陷阱以及信息安全等知识

7. 生命教育和心理调节知识,主要包括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心理调节能了,防自杀,自残,吸毒等。

8. 学习实践实验就业环节中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文体活动安全,实验操作安全,防有毒物质接触,户外写生安全,防就业陷阱,外出打工维权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

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 法律知识 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 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写作点拨:可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等方面来写,例文如下: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对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女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由于女大学生特定的性格特点、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她们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科学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每一位女大学生都应当具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在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不仅要求女大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具备较完整的能力结构,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技能的女大学生已不符合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已成为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贯彻教育兴国方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急速转型,曾被誉为“象牙之塔”的高校也在不断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极大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一些新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在威胁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安全。

而大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一些不法分子的主要瞄准目标之一,加之女生受到性别、性格弱点、身体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致使在校女大学生的人身、财产侵害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时期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社会治安稳定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也可选择以下内容:

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社会上各种社会问题,校园内都有可能发生,例如,暴力事件、偷窃事件,甚至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等等问题。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以及各种威胁安全因素的存在警示我们,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危机管理已成为稳定高校治安形势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必须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从而为高素质、高技能型社会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样的论文你也许可以去参考下(职业教育)这样的论文吧~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要确保学校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量将安全事件消于无形,将安全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目前实际,我觉得做好防范措施是杜绝安全隐患的有力保障。

一、将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小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打骂现象,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即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如要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准绳,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并分步落到实处,使学生们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班主任要结合留守 儿童 的情况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 。如:建立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监护的情况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教育。如:我们学校靠近路边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门前来往车辆较多,每天过马路要左右看没有车辆最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使学生认识到在马路边玩耍、游戏的危害,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班主任的我经常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唱儿歌、看录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在日常教学之中贯穿安全教育

一般来说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发生的很少,因此,很多学校不会把安全教育和教学放在同等的位置,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就算听了,当真的发生事故时,他们还是会不知所错,手忙脚乱。我认为应该把安全教育当作一种生活常识,把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渗透每个教学当中。

首先我觉得学校要每个星期安排一节班队课,专门给学生讲安全知识,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而开展一些有必要的演练,像防踩踏事故的演练,每个学校都应该要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事故发生的太多了。像怎样在火灾中逃生,这些知识最好是老师学生做正确的示范,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彻底的明白一些事故的后果,像夏天为了图凉爽而去河湖洗澡;冬天为了图暖和在房里关上门窗烤火。因此而丧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班主任可以结合这些身边的事故带领学生一些分析发生的原因,这样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了解他们的危害,他们才不会犯错。而对于其他的事故,为了防范于未然,经常提上课堂,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

再者,科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和地震,安全事故有关的内容应该详细的讲解清楚。我记得我上初中时,历史老师在讲长征的时候,特意给我们讲了关于沼泽的知识,我至今仍记得很清楚。所以,我想只要老师多讲,真的从心底关心学生,他们会懂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最后,教会学生临危不变的处事态度,对于突发状况,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紧张,不出错,但是有一种东西确很难受环境的影响,那就是习惯,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每次我们学校开完会后,值日教师都会亲自指挥学生上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都自觉的按照顺序进教室,不再学校老师的监督。我想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多花点时间对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培养,万一遇上紧急状况,也不用担心。

学生可能不能切实的明白一些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得更加关注才行,先有人,后有才,安全至上,它必须时刻摆在第一位。

三、将安全常识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结合

学生中有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而引起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让他们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道其所以然。学校在组织学生春游、爬山、游泳、参加劳动时,班主任一定要把安全常识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做。此外要重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夏天,进行防溺水和饮食卫生的教育,不随便去河边洗澡,不随便吃生冷食品及路边卖的不卫生食物等。每逢过年过节,小学生喜欢放烟花爆竹,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防火防伤害事故的教育等,把安全常识的教育与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起来。

总之,安全问题很重要,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应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中,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工作地正常进行,才能保证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吧!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安全工作。平日里,不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我也注意去观察他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

一、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的安全已成为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由于班主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或校外集体活动时的人身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因此,多数班主任是重视学生安全的。但是,由于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谓重视是“捆住”学生的脚和手,尽量让学生少动。这种以牺牲班集体活动为代价的安全,是消极被动的。尽管,学生在严格管束之下,不会出什么事儿,但是,正因为很少“做事”,学生也就很难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获得自救自护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应该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隐患。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做到每天放学1分钟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每次放学组织学生排好队伍整整齐齐的带队离校,并时刻叮嘱学生靠右边行走,不得散队,由带队班长负责监督以及适当管理。学生每天在校的安全更是尤为重要。课间不得追逐打闹,不得在楼上或楼梯向下张望,出教室、下楼要有一定秩序,避免拥挤。在课间活动时,指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跳方格等都有益于身体健康。教室里活动也从不掉以轻心,为了避免磕磕碰碰,只能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我经常教育学生上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周围车辆及危险建筑。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时时刻刻,一句句叨念的话语,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尽好自己的义务,做好督促工作。学生早已习惯紧记老师的教导,遵守纪律、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全全回家、快快乐乐成长。就连学生外出安全我都不会忘记唠叨几句,安全教育始终不敢懈怠。

每周一次主题安全教育晨会,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晨会和班会课上,我总会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安危。适当的节日还会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安全小常识,以便应急。

教育学生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病、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并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救电话。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学生无论是上学、放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随时随地都存在安全问题,而目前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却只局限于纪念日,局限于一两次的活动日。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除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我们还要培养孩子们自卫、自救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天灾和意外伤害往往难以避免,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学生的防灾避险教育,当灾害来临时,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我经常利用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通过这些主题班队会和 黑板报 、 手抄报 比赛、绘画比赛等方式,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 体育运动 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必要时还配合学校活动搞好防火、防震等演练活动,教给孩子门正确的逃生方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现场模拟,并在活动结束时以 日记 或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的记录他们真实的感受,从而深化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在于形式多样,还要力求扎实、有效。为此,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每天实行上课点名制度,让班干部报告人数给上课的老师。如果上课时发现哪一位学生不在座位上,就及时询问他的去向,如果没有按时来上课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弄清原因,自己做到胸中有数;每天放学的路队,也让路队长认真清点人数,并及时核对路队名单,进行评价;送路队时教育学生要好好走路,不要边排路队,边打闹,不要在路上玩,要按时回家;小饭桌学生排队上楼就餐,队长点名组织带队保证就餐秩序,培养良好习惯;课间,派出安全小卫士监督检查,对于追逐打闹的学生做好登记,进行严厉的批评,给于适当的惩罚。对于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认真做好教育工作。

案例:记得刚接班不久,便了解到这个班中较有个性的孩子比较多。一天中午,在小饭桌吃饭的同学李炳潇性格倔强,又不服管,因吃饭时跟小饭桌阿姨顶了几句,任性的不吃饭就要离校回家,同学们拉也拉不住,幸好有同学及时通知我,我与学生紧追,他已跑到一楼大厅,幸亏还没有走出大门。见他气汹汹地样子,我也不便批评他,只好就地安排他坐下来,等他稳定下来再询问事情经过开导他。劝慰他先去吃饭,之后我又找到他交谈,教育他遇事要冷静处理,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也可以找老师帮忙,不能随便出校门,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我严厉批评了他,并且循循善诱地开导他不要只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做个小小男子汉,小事不能斤斤计较,教给他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遇到危险时该怎样处理,李炳潇同学事后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并保证再不犯这样的错误。

四、关注生命,尊重学生个性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现在孩子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小等不良现象。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强这样的意识:关注生命。

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与与众不同。同样,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 兴趣 爱好 、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现。

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了它,就能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及其人格,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和包罗万象的见解。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的班应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出班级特色,找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创造条件让其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难免幼稚,但也会象《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一样,包含着成年人所看不到的、不敢说或不愿意说的真理。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并且给他们机会,说不准他们中就有未来的爱迪生或者爱因斯坦呢!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摇篮,而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关注学生的人生安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

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吧!

摘要:大学生的安全事关大学校园的稳定,是营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基础和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 安全教育 意识 培养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1.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严。学生宿舍发生的失窃案件,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同学们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关门上锁,财物保管不严造成的。有的同学从家里带回较多的现金,不存入银行;有的同学甚至把贵重物品(电脑、手机等)带回宿舍,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这些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际。

2.行为单纯,轻易上当。大学生虽然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但缺少社会 经验 ,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他们的无社会知识行。如有的利用女生,谎称自己被窃取钱财。有的利用学生热心助人的特点,趁机不备而偷窃。

3.碍于情面,缺乏应有责任。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抱有“自己不违法违纪,莫管他人的闲事”的思想。即使看到违法事件,只要没有直接损害自己,也当事情没发生,不主动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而同学们不知道,他们这种纵容行为往往会使犯错误学生或下一个受害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4.碰到问题,难以应对处理。面对安全事故、安全威胁,缺乏应有的处理和对抗措施。有些同学发现宿舍起火,手拿灭火器却不知如何使用;当发现坏人进入室内时不敢叫喊,却拚命地往被下钻;碰到抢劫时,不敢进行有效的抵抗;

二、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

2.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以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论坛等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 校纪校规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校规校纪及法律知识的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有用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平时,也应随时随地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并对少数严重违反校纪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以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3. 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大学生涉及的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参与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种是网上购物或网上交友,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为此,首先应当加强网络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网络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以免大学生由于网络法律知识的欠缺,参与到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中去;再者就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当,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量的研究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表现形式为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各校党办、学生处、保卫部门负责,团委、教务处、公寓管理部门、网络及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

校级安全教育课领导机构要由各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书记、校长担任主要领导,保卫、教务、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工作。高校要将这一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评估中去,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经常性地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的科研成果推广开来,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统一教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 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第四是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

4.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 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

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是需要学校重视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做好。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努力,让我们的广大学生能正确、健康地成长。

五、结语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提高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

高素质合格人才,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安全教育论文范文6篇相关 文章 :

★ 安全教育论文范文6篇

★ 安全教育论文范文6篇(2)

★ 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

★ 安全论文范文6篇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6篇

★ 安全论文范文6篇(2)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6篇

★ 护理安全教育学论文范文

★ 高中生作文《安全教育》600字5篇优秀范文

★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6篇(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论文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我国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点是:①暴雨集中,强度极大,从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国不同历时的最大点暴雨记录和不同流域面积的最大洪峰流量都与世界各地相应的最大记录十分接近,甚至超过。②高强度、大面积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和时序规律,夏季集中出现的雨带主要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部。③江河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同时又存在重复性和连续性,一个流域重复出现类似的特大洪水和连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屡见不鲜。④沿海风暴潮灾害主要由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引起,其中少数登陆台风深入内地与从西南部产生的气旋性涡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区产生特大暴雨。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二.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四.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自然灾害的社会学分析3郭跃(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重庆400047)摘要: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 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 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 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 自然灾害的出现可以是社会系统内部功能紊乱失衡的结果, 也可以是一种外部力量破坏原有社会结构的结果。按社会学的冲突论视角看, 灾害是社会各阶层为争夺利益的冲突外延。灾害的结果、过程、成因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显现出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 搞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属性; 社会学性质; 功能主义; 冲突论中图分类号: X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 - 811X (2008) 02 - 0087 - 05你好,我检索到了相关的论文资料,需要的话请加我QQ,497267666.谢谢

5.12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自然灾害学报是sci吗

1.寿绍文,姚永红,寿亦萱,沈新勇,2008:气象科技英语教程,气象出版社.2.沈桐立,田永祥,陆维松,陈德辉,沈新勇,孙旭光,2010: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出版社.3. Shen, X., and X. Li, 2011: Thermodynamic aspects of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Thermodynamics-Interaction Studies-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Ed. Juan Carlos Moreno Piraján. InTech,73-94. ISBN 978--953--307--318--7. 1.林锡怀,沈新勇,陆汉城,1989:水汽、热量、动能和位涡收支的计算,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气象出版社,60—75.2.Zhang Ying , Shen Xinyong and Zhang Ming , 1990: Analysis and Study of a Mesoscale Inertia---Gravitational Wave in Upper Air . Adv . Atmos . Sci ., 7 , 220---226. (SCIE)3.沈新勇,张铭,1992:具有凝结加热反馈的对称不稳定的解析研究,热带气象,8,115—124.4.丁一汇,沈新勇,1994:对称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一)线性理论,应用气象学报,5,361—368.5.丁一汇,沈新勇,1994:对称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二)非线性理论,应用气象学报,5,470—476.6.沈新勇,倪允琪,陆汉城,1997:低纬地区中尺度扰动的对称稳定性,南京大学学报(博士后增刊),33,292—294.7.丁一汇,沈新勇,1998:非保守系统中的对称不稳定Ⅰ.弱粘性的强迫作用,大气科学,22,145—155.8.沈新勇,丁一汇,1998:非保守系统中的对称不稳定Ⅱ.弱加热的强迫作用,大气科学,22,274—282.9.丁一汇,沈新勇,1998: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一)倾斜E—P通量理论,大气科学,22,735—743.10.沈新勇,丁一汇,1998: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二)粘性波包的发展与弥散,大气科学,22,839—848.11.Ding Yihui and Shen Xinyong , 1998: Theoretical Study on Linear Symmetric Instability in Weakly Viscous Fluid,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22, 1, 68---78.12.丁一汇,沈新勇,1998: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气象学报,56,154—165.13.倪允琪,沈新勇,杨修群,1998:ENSO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的研究评述,应用气象学报,9,239—245.14.沈新勇,倪允琪,1998:热带海气耦合扰动的尺度特征,气候学研究—气候与环境,气象出版社,182—187.15.倪允琪,沈新勇,2000:热带海气耦合Kelvin波的弱相互作用,气象科学,20,367—375.16.Shen Xinyong , Ni Yunqi and Ding Yihui , 2002: On Problem of Nonlinear Symmetric Instability in Zonal Shear Flow. Adv . Atmos . Sci ., 19,350—364. (SCI)17.沈新勇,倪允琪,丁一汇,2002:非绝热二维滞弹性流体的动力稳定性,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5,472—480.18.沈新勇,倪允琪,丁一汇,2002:斜压基流中的非线性中尺度重力惯性波,气象科学,22,387—393.19.何金海,宇婧婧,沈新勇,高辉,2004: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5,449—459.20.沈新勇,倪允琪,张铭,赵南,彭丽霞,2005:β中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物理机制,I. 涡旋Rossby波的相速度,大气科学,29,5,727—733.21.沈新勇,倪允琪,沈桐立,丁一汇,贺哲,2005:β中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物理机制,II. 涡旋Rossby波的形成,大气科学,29,6,854—863.22.肖云清,纪晓玲,苏银兰,沈新勇,王善华,2005:宁夏地区“6.8”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气象科学,25,4,410—418.23.阎凤霞,寿绍文,张艳玲,沈新勇,2005: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中干空气侵入的诊断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8,1,117—124.24.吴启树,沈桐立,沈新勇,2005:“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海洋预报,22,2,59—66.25.郑仙照,寿绍文,杨宇红,沈新勇,余晖,2005:2002年8月闽东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和数值试验,台湾海峡,24,4,433—439.26.黄永玉,沈桐立,沈新勇,余晖,2006:0418号“艾利”台风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台湾海峡,25,1,102—109.27.Shen Xinyong , Ding Yihui and Zhao Nan , 2006: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a Meso-Scale Line-Form Disturbance. Adv . Atmos . Sci ., 23, 2,282—290. (SCI)28.郑仙照,寿绍文,沈新勇,2006: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气象,32,1,102—106.29.沈新勇,赵南,何金海,宇婧婧,2006:切变基流对赤道大气波动稳定性的作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4,462—469.30.杨宇红,沈新勇,林两位,寿绍文,2006:0418号台风艾莉暴雨成因分析,气象,32,7,81-87.31.沈新勇,2006:两种类型中尺度涡旋Rossby波的相速度及其物理机制,气象科学,26,4,355-364.32.郑仙照,苏银兰,杨宇红,寿绍文,沈新勇,2006:闽东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气象科学,26,4,370-375.33.吴启树,沈桐立,苏银兰,沈新勇,李华昭,2006:2000年第10号台风的水汽分析与试验,气象科学,26,4,384-391.34.宇婧婧,何金海,沈新勇,2006: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系统影响的动力学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5,688-693.35.Zhao Nan, Ding Yihui, Masaaki Takahashi and Shen Xinyong, 2006: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Multiple Equilibrium of Tropical Atmospher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Onset of the Summer Monsoo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2, 2, 130—138. (SCIE)36.沈新勇,倪允琪,丁一汇,2006:中尺度对称不稳定和横波不稳定的波动性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6,735-743.37.沈新勇,何金海,苏银兰,周伟灿,2006:切变基流中赤道Kelvin波及纬向对称扰动的稳定性,气象科学,26,6,605-611.38.孙莹,寿绍文,沈新勇,周文志,2006:灾害天气的识别和自动预警,广西气象,27,4,20-23.39.赵南,沈新勇,丁一汇,2007:大气运动的慢流形(slow manifold)概论,地球科学进展,22,4,331-340.40.沈新勇,明杰,方珂,2007:台风涡旋系统的波动性质及其数值模拟,气象科学,27,2,176-186.41.He Jinhai, Yu Jingjing and Shen Xinyong, 2007: Impacts of SST and SST Anomalies on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Adv . Atmos . Sci ., 24, 3, 377—382. (SCI)42.沈新勇,倪允琪,丁一汇,王珏,2007:中尺度斜交不稳定的波动性质及其数值模拟,气象学报,65,6,825—836.43.许崇海,沈新勇,徐影,2007:IPCC AR4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能力的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3,5,287—292.44.袁媛,沈新勇,沈桐立,2008:陕北榆林市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陕西气象,1,6—10.45.彭菊香,沈桐立,朱伟军,沈新勇,孙桂平,2008:中尺度模式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及同化试验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1,61—67.46.刘佳,沈新勇,杨宇红,林振敏,寿绍文,2008:强热带风暴Bilis的敏感性数值试验,科技信息,2,4—6.47.杜春丽,沈新勇,陈渭民,施帅红,2008:43a来我国城市气候和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2,200—207.48.韩雪,沈桐立,沈新勇,2008:多重网格法在MM5自适应模式中的应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2,242—249.49.孙莹,寿绍文,沈新勇,刘泽军,熊文兵,2008:广西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形成机制分析,高原气象,27,3,677—685.50.王琳琳,高志球,沈新勇,陈渭民,2008:土壤水分的垂直运动对黄土高原糜田土壤温度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3,363—368.51.吴建云,周伟灿,沈新勇,2008:赤道波动非线性相互作用解的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5,2,15—18.52. 王珏,沈新勇,寿绍文,徐枝芳,2008:06.6福建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及复杂地形影响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4,546—554.53.尹宜舟,沈新勇,陈渭民,李照荣,2008:雷暴天气过程中地闪分布的诊断分析,气象科学,28,5,521—527.54.吴建云,周伟灿,沈新勇,2008:低纬大气Kelvin波和Rossby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5,662—670.55.黄翠银,沈新勇,孙建华,齐琳琳,2008:一次由海岸锋引发山东半岛暴雪过程的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13,4,567—583.56.张容焱,邓自旺,沈新勇,鲍瑞娟,2009:福建春雨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2,1,121—127.57. 杨宇红,林振敏,沈新勇,郑仙照,寿绍文,2009:“0604”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气象科学,29,1,71—76.58. 谭娟,沈新勇,李清泉,2009:海洋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反馈的研究进展,气象研究与应用,30,1,33—36.59. 吉振明,沈新勇,2009:RegCM3对中国地区气候的数值模拟,科技信息,418.60. Ming Jie, Ni Yunqi and Shen Xinyong, 2009: The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ve Structure of Typhoon Rananim (2004). Adv. Atmos. Sci., 26, 3, 523-542. (SCI)61. 史恒斌,沈新勇,2009: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与两种波列结构的关系,科技信息,295—296.62. 张容焱,沈新勇,邓自旺,鲍瑞娟,2009:基于BP-CCA法的福建春季降水因子分析,气象科学,29,4,513—518.63. 冯琎,孙照渤,沈新勇,李艳杰,2009:模拟台风Ewiniar(2006)内部扰动的时空变化特征,气象与减灾研究,32,2,11—19.64. 尹宜舟,沈新勇,李焕连,2009:“07.7”淮河流域梅雨锋暴雨的地形敏感性试验,高原气象,28,5,1085—1094.65. 丁治英,王勇,沈新勇,徐海明,2009:台风登陆前后雨带断裂与非对称降水的成因分析,热带气象学报,25,5,513—520.66. Zhao, Nan, Xinyong Shen, Yan Li, and Yihui Ding, 2010: Modal Aspect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s as Identified from the Results of a GCM Ru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101, 255-267. DOI 10.1007/s00704--009--0210--1. (SCI)67. Zhao, Nan, Yafei Wang, and Xinyong Shen, 2010: A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AO and the PNA.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6, 1, 66-70. (SCIE)68. 吴启树,郑颖青,沈新勇,陈珠峰,林金凎,2010:福建一次秋季大范围暴雨成因分析,气象科学,30,1,126—131.69. 赵南,甘璐,沈新勇,2010:涡旋流自发辐射惯性重力波的初步解析研究,应用气象学报,21,1,83—88.70. Li, X., X. Shen, 2010: Sensitivity of cloud-resolving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s to uncertainty of vertical structures of initial conditions. Quart. J. Roy. Meteor. Soc., 136, 201-212. (SCI)71. Wang, Y., X. Shen, and X. Li, 2010: Microphysical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on responses of rainfall 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Atmos. Res., 97, 35-46. (SCI)72. Shen, X., Y. Wang, N. Zhang, and X. Li, 2010: Roles of large-scale forcing, thermodynamics, and cloud microphysics in trop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Atmos. Res., 97, 371-384. (SCI)73. 陈国民,沈新勇,刘佳,2010: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及结构的影响,气象研究与应用,31,1,1—4.74. 李琛,沈新勇,李伟平,2010: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安徽农业科学,38,9,4696—4700.75. Li, C., X. Shen, and W. Li, 2010: Diagnostic analysis of soil moisture in northeast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2, 159-163.76. 冯涛,沈新勇,刘英,王东海,2010:精细数值预报在60周年国庆天气服务中的应用,气象与环境科学,33,3,1—5.77.尹宜舟,陈渭民,沈新勇,李照荣,2010:兰州周边地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大气科学学报,33,2,246—252.78. 彭杰,沈新勇,王志立,荆现文,2010:中国地区云的观测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38,24,13070—13073.79. Zhao, N., Y. Li, and X. Shen, 2010: Can eddy forcing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4, 5, 584-592. (SCIE)80. Shen, X., Y. Wang, N. Zhang, and X. Li, 2010: Precipitation and cloud statistics in the deep tropical convective regime. J. Geophys. Res., 115, D24205, doi:10.1029/2010JD014481. (SCI)81. 沈新勇,朱文达,杜佳,潘维玉,2010:2006年7-9月的台风季节预报试验,气象科学,30,5,676—683.82. 丁治英,罗静,沈新勇,2010:2008年6月20-21日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机制研究,大气科学学报,33,6,657—666.83. Ding, Zhiying, Caihong Liu, Yue Chang, Xinyong Shen, Jinhai He, and Haiming Xu, 2010: Study of double rain bands in a persistent rainstorm over south China.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6, 4, 380-389. (SCIE)84. 陈国民,沈新勇,杨宇红,2010:β效应和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眼墙替换的影响,高原气象,29,6,1474—1484.85. 李勋,李泽椿,赵声蓉,沈新勇,袁美英,2010:强台风Chanchu(0601)的数值研究:转向前后内核结构和强度变化,气象学报,68,5,598—611.86. 丁治英,王慧,沈新勇,徐海明,2010:一次梅雨期暴雨与中层锋生β中尺度小高压的关系,大气科学学报,33,2,142—152.87. Shen, X., Y. Wang, and X. Li, 2011: Radiative effects of water clouds on rainfall responses 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Atmos. Res., 99, 120-128. (SCI)88. Shen, X., Y. Wang, and X. Li, 2011: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cloud radiative processes on responses of rainfall 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Q. J. R. Meteorol. Soc., 137, 236-249. DOI:10.1002/qj.735 (SCI)89. Shen, X., N. Zhang, and X. Li, 2011: Effects of large-scale forcing and ice clouds on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in June 2008: A partitioning analysis based on surface rainfall budget. Atmos. Res., 101, 155-163. (SCI)90. Li, X., X. Shen, and J. Liu, 2011: A partitioning analysis of tropical rainfall based on cloud budget. Atmos. Res., 102, 444-451.(SCI)91. Zhao, N., X. Shen, Y. Ding, and M. Takahashi, 2011: A possible theory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vective activities and vertical flows. Nonlin. Processes Geophys., 18, 779-789. (SCI)92. 丁治英,刘彩虹,沈新勇,2011: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热带气象学报,27,3,307-316.93. Ding, Z., Y. Wang, X. Shen, and H. Xu, 2011: Asymmetric rainband breaking in typhoon Haitang (2005) before and after its landfall. J. Trop. Meteor., 17, 3, 276-284. (SCIE)94. 张滢滢,沈新勇,高志球,2011:基于WRF模式的海面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法的研究,大气科学,35,4,767-776.95. 王勇,李清泉,沈新勇,2011:近50a江淮地区6-7月降水特征分析,气象科学,31,1,73-78.96. 何志强,沈新勇,王英舜,高志球,2011: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锡林浩特草原地表湍流通量,气候与环境研究,16,3,353-368.97. 甘璐,赵南,沈新勇,2011:一类高阶位涡反演的算法及其应用,气象学报,69,3,412-422.98. 任轶,沈新勇,张云平,2011:豫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气象与环境科学,34,1,67-72.99. 陈超,沈新勇,徐影,2011:过去1000年不同强迫因子对中国东部5~9月降水及其环流场特征影响分析,第四纪研究,31,5,873-882.100. 王培,沈新勇,高守亭,2012: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降水分析,大气科学,36,1,130-144.101. Shen, X., J. Liu, and X. Li, 2012: Evaluation of convective-stratiform rainfall separation schemes by precipitation and cloud statistics. J. Trop. Meteor., 18, 1, 98-107. (SCIE)102. Shen, X., J. Liu, and X. Li, 2012: Torrential rainfall responses to ic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during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Adv. Atmos. Sci., 29, 3, 493-500, doi:10.1007/s00376--011--1122--4. (SCI)103. Li, X., and X. Shen, 2012: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 dependence of precipitation analysis over the tropical deep convective regime. Adv. Atmos. Sci., 29(6), 1390-1394, doi:10.1007/s00376-012-1269-7. (SCI)104. 赵小平, 沈新勇, 王咏青, 朱文达, 张广鑫, 2012: 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调制作用. 大气科学学报, 35(5), 603-619.105. 王莹, 沈新勇, 王勇, 吉振明, 周伟灿, 2012: 东亚地区人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气象科学, 32(5), 515-525.106. 朱文达, 张新月, 沈新勇, 赵小平, 2012: 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研究. 贵州气象, 36(1), 6-12.107. 王勇, 丁治英, 沈新勇, 李勋, 2012: 淮河流域一次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动力特征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1(3), 126-135.108. 王勇, 丁治英, 李勋, 沈新勇, 2012: 台风“莫拉克”登陆前后的动力诊断分析. 高原气象, 31(5), 1356-1365.109. 王勇,丁治英,李勋,沈新勇,范勇,2012:“莫拉克”台风(2009)登陆前后强度与结构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28(5),726-734.110. 沈阳,张大林,沈新勇,2012: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气象学报,70(5),949-960.111. 沈新勇, 刘佳, 秦南南, 朱琳, 2012: 台风麦莎的正压特征波动结构及其稳定性. 大气科学学报, 35(3), 257-271.112. 林金淦, 沈新勇, 吴启树, 2012: 台风“鲇鱼”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气象研究与应用, 33(1), 1-9.113. 郭学峰,沈新勇,赵小平,庆涛,2012:2009 年河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涡度方程诊断分析. 气象与环境科学:,35(4),13-21.114. 沈新勇,毕明玉,张玲,刘佳,2012: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风神”移动路径影响的研究. 气象学报,70(6),1173-1187.115. 沈新勇, 陈明诚, 王勇, 吉振明, 2013: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 高原气象, 32(5), 1280-1292.116. 王勇, 吉振明, 沈新勇, 陈明诚, 2013: 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直接气候效应的成因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9(3), 441-448.117. 刘佳, 沈新勇,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2013: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大气科学, 37(5), 1025-1037.118. Shen, X., T. Qing, W. Huang, and X. Li, 2013: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he Pre-Summer Heavy Rainfall Budget: A Cloud-Resolving Modeling Study. Atmos. Oceanic Sci. Lett., 6(1), 44-51.119. 沈新勇, 刘佳, 秦南南, 冯琎, 2013: 台风麦莎登陆后粘性摩擦对正压特征波动的影响. 大气科学, 37(6), 1219-1234.120. 彭杰, 张华, 沈新勇, 2013: 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大气科学, 37(1), 91-100.121. Shen, X., T. Qing, and X. Li, 2013: Effects of clou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 on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Chin. Phys. B, 22(9), 094213.122. 张楠, 沈新勇, 杨宇红, 王涛, 2013: 2008年6月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云分辨模拟分析. 大气科学学报, 36(4), 447-457.123. 刘海军, 沈新勇, 许娈, 冉令坤, 崔晓鹏, 2013: 1011号台风“凡亚比”登陆过程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18(5), 583-594.124. 张荣智, 高志球, 沈新勇, 2013: 强风条件下海面拖曳系数和粗糙长度研究. 海洋学报, 35(1), 76-84.125. Li, X., and X. Shen, 2013: Rain Microphysical Budget in the Tropical Deep Convective Regime: A 2-D Cloud-Resolving Modeling Study. J. Meteor. Soc.Japan, 91(6), 801-815.126. 沈新勇, 黄文彦, 黄伟, 陈明诚, 2013: 亚洲地区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分布及气候效应.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6), 687-697.127. 黄伟, 沈新勇, 黄文彦, 周顺武, 2013: 亚洲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气象科学, 33(5), 500-509.128. 朱刚, 沈新勇, 高守亭, 2013: 一次高空槽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陕西气象, 2013(1), 1-4.129. 沈新勇, 梅海霞, 庆涛, 李小凡, 2013: 用亮温反演云物理量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热带气象学报, 29(6), 881-888.130. Shen, X., W. Huang, T. Qing, W. Huang, and X. Li, 2014: A modified scheme that parameterizes depositional growth of ice crystal: A modeling study of pre-summer torrential rainfall case over Southern China. Atmos. Res., 138, 293-300.131. 韩文韬, 卫捷, 沈新勇, 2014: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响应的时空稳定性分析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1), 97-106.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

1.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3.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1)4.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5.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特等奖(2002)6.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学特等奖提名奖(2000)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9.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 1.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6)2. 北京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2006)3. 宝钢教育委员会优秀教师奖(特等)(2004)4. 北京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2003)5.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名师奖(2003)6.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2001)7. 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本科教学“十佳教师”(2000)8.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0)9.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1994) 1.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2.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20023. 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2-001-02),1997(第二获奖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完成人)4. 内蒙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土地管理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55.《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科技重奖(一等),19936. 内蒙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土地管理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37. 陕西省省佳县经济发展系统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8. 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内蒙古土壤侵蚀图,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9. 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应用研究,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16. 史培军,叶涛,王静爱,邹铭,何飞.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30-136.17. 刘婧,方伟华,葛怡,王静爱,芦星月,史培军.区域水灾恢复力及水灾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56-61.18. 刘婧,史培军,葛怡,王静爱,吕红峰.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地球科学进展. 2006,21(2):211-218.19. 王静爱, 史培军, 王瑛, 李保俊, 杨春燕, 易湘生, 王珏.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42-46. *5. 岳耀杰,王静爱,易湘生,史培军,邹学勇,张峰. 基于RS,GIS和Models的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1): 15-20.21. 杨春燕, 王静爱, 苏筠, 王志强.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兴和县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88-93.22. 郝璐, 王静爱, 李彰俊, 吴学宏. 基于GIS的北方草地畜牧业雪灾评估信息系统[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14(3):312-317.23李艳梅, 王静爱, 雷勇鸿, 周洪建, 夏梦莹. 基于承灾体的中国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1):92-96.24. 王珏, 聂文东, 王静爱. 中国大都市群地区的水灾风险与应急管理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59-64.25. 王志强, 杨春燕, 王静爱, 商彦蕊. 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成灾风险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94-99.26. 王瑛, 史培军, 王静爱, 叶涛. 地震灾害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大姚县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10-115.27. 王瑛, 史培军, 王静爱. 云南省农村乡镇地震灾害房屋损失评估[J]. 地震学报, 2005, 27(5): 551-560).28. 王瑛, 史培军, 王静爱.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1): 82-89.29. 苏筠, 李莲华, 吴之正, 王静爱. 农业旱灾形成过程中的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以湖南鼎城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83-87.30. 李保俊, 冀萌新, 吕红峰, 王静爱, 杨春燕, 葛怡.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能力评价与地域划分[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47-53.31. 岳耀杰, 王静爱, 邹学勇, 史培军. 中国北方沙区湖泊(水库)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与安全对策—以内蒙古沙区为例. 干旱区研究, 2008, 25(4): 574-582.32. 徐伟,王静爱,史培军,周俊华. 中国城市地震危险度评价,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1).33. 王志强,王静爱.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自然灾害学报, 13(2) ,2004.34. 史培军, 王静爱, 周俊华, 丁燕, 葛怡, 王瑛, 杨明川. 中国水灾风险综合管理--平衡大都市水灾致灾强度与脆弱性,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4) :1-7(2004.8)35. 邹铭, 李保俊, 王静爱, 杨春燕, 徐伟, 史培军. 中国救灾物资代储点优化布局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4) : 133-139(2004.8)36. 陈香,王静爱,陈静.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07.16(6):1-737. 郝璐,王静爱,史培军,范一大. 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牧区为例,然灾害学报, 12(2),2003.38. 邱玉君,王静爱,邹学勇.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自然灾害学报,12(3), 2003.39. 王瑛,王静爱,杨明川,方伟华. 《中国自然灾害数字地图集》的编制, 自然灾害学报, 12(4),2003.40. 王理,徐伟,王静爱.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4),2003.41. 史培军,黄崇福,王静爱,冷疏影,宋长青. 区域自然灾害规律研究,中国科学基金, 17专刊,2003.42. 郝璐,王静爱,张化.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系统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16(3):414-42443.王瑛,王静爱,吴文斌等. 中国农业雹灾灾情及其季节分区,自然灾害学报,2002,Vol.11,No.444.郝璐,王静爱,满苏尔等. 中国雪灾时空变化及畜牧业脆弱性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02,Vol.11,No.445. 马育军,王静爱,李小雁.宁夏中北部风沙灾害潜在风险区域对比评价.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846. 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潘东华,高路,贾慧聪.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变化对水灾的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8,1:98-104.47.王文宇,王静爱. 基于三种信息源的中国冰雹灾害区域分异研究,地理研究,2001,Vol.20,No.348.黄晓霞,王静爱,王瑛. 1949-1998年中国水灾县域分布图谱分析与格局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Vol.37,No.549.徐霞,王静爱,王文宇. 自然灾害案例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Vol.36,No.250.方伟华,史培军,王静爱. 洪涝灾害灾情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00,Vol.9,No.251.王静爱,史培军,刘颖慧等.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时空动态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9,Vol.8,No.3 *52.王静爱,王瑛. 自然灾害多媒体地图传输功能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9,Vol.8,No.4 *53.王静爱,方伟华,徐霞. 中国清代中后期(1776-1911年)水灾受灾动态变化及风险评估,自然灾害学报, 1998,Vol.7,No.4 *54.方伟华,王静爱. 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与相关问题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Vol.34,No.255.王静爱,史培军,赵雪蕾. 近五年中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格局及月动态变化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7,Vol.6,No.3 *56.史培军,王静爱,谢云等. 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7,Vol.12,No.3.57王静爱,史培军,王平等. 1949~1990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6,Vol.5,No.1 *58.王静爱,史培军,朱骊等.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Vol.31, No.1 *59.王静爱,史培军,朱骊等. 中国沿海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Vol.31,No.3 *60.王静爱,史培军,王平.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综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Vol.31,No.4 *61.王静爱,史培军,朱骊. 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地理学报,1994,Vol.49,No.1 *62.王静爱. 危险中的世界-全球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地理知识,1991,No.763.史培军,王静爱.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区风成沙粒度的统计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No.464.史培军,王静爱. 试论风水两相作用地貌的特征及其发育过程,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86,No.265. 陈静,杨旭光,王静爱, 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初步探究———以1976年唐山地震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1):89-9166Jing-ai Wang, Huicong JIA, Mao Jia.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Flood and Drought Hazards of China [C]. Book of Abstract of Seventh Annual IIASA-DPRI Forum on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2007, 967J.-a.Wang P.-j.Shi X.-s.Yi H.-c.Jia L.-y.Zhu. The regionalization of urban natural disaster in China [J].Natural Hazard.February.2008.169-18068Yue Yaojie,Wang Jingai,Zou Xueyong,Shi Peijun.Risk Assessment of Aeolian Sand Disaster on lake in sandy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dvance in Study on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 Atlantis Press: Paris , 2007:898-90669. Hao, Jing-Ai Wang, Lu Gao. Assessing drought risk of Laohahe River Basin using SWAT [A].In: Huang chongfu.Theory and Practice of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C], Paris, Atlantis Press,2008.(EI,ISTP申请中)70.Donghua PAN,Xuguang YANG,Jing CHEN,Jiang'ai WANG, Study on the Safety of Residents Housing and Mental Recovery after Tangshan Earthquake[C], Asia pacific safety Pacific Symposium On Safety(APSS),Bushan,Korea,2007.10.30-11.271.Wang Jing-ai,Su Yun, Shang Yanrui, Hong Shiqi, Wang Zhiqiang, Liu Zhen. Vulnerability in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agricuture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06,21(2):161-168(2006.2) *72.Peijun Shi, Jing-ai Wang, Juan Du, Jing Liu, Hongjian Zhou, Yaojie Yue, Fei He, Qiu Pu, Bo Chen, Hong Cheng, Huicong Jia. Integrated Disaster Reduction Paradigm and Disaster Reduction Field Campus of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and Xiang River Basin[A]. The 6th Annual DPRI-IIASA Forum, Istanbul, Turkey, August 13-17, 2006.73.Pei-Jun Shi, Hideyuki Shimizu, Jing-ai Wang, Lian-You Liu, Xiao-Yan, Li, Yi-Da Fan, Yun-Jiang Yu, Hai-Kun Jia, Yanzhi, Zhao, Lei Wang, Yang Song. Land degradation and blown-sand disaster in China[A]. K. Omasa, I. Nouchi, and L. J. De Kok. Plant Responses to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Change[C]. Tokyo: Springer-Verlag, 2006.74.SHI Pei-jun,DU Juan,JI Men-xing,LIU Jing,WANG Jing-ai, Urban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China,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06,21(2).170-177(2006.2)75.WANG Jue, NIE Wengdong, WANG Jing-ai. Flood Risk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Metropolises of China. Asia Pacific Symposium on Safety. 2005. Part B:1595-1600(2005.11)(EI)76.WANG Ying, SHI Peijun, WANG Jing-ai. The housing loss assessment of rural villages caused by earthquake disaster in Yunnnan province[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05, 18(5): 590-601 (2005.9)77.Pei-Jun Shi,Hideyuki Shimizu,Jing-ai Wang,Lian-You Liu,Xiao-Yan Li,Yi-Da Fan, Yun-Jiang Yu,Hai-Kun Jia,Yanzhi,Zhao,Lei Wang,Yang Song.Land degradation and blown-sand disaster in China.Plant Responses to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Change.Springer-Verlag Tokyo 2005.(2005.3)78.WANG Jing-ai,WANG Jue , YE Tao. Hazard Assessment of Urban Flood Disaster and Safety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China PROGRESS IN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Ⅳ)PART B, 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 , 2004, 2057-2063(2004.10)(EI) *79.Gong Daoyi, Wang Jing-ai, Han Hui, Trends of summer dry spells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J].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DOI 10.1007/s00703-004-0081-z ,2004.(SCI)80.WANG Zhiqiang, LV Hongfeng,WANG Jing-ai,YANG Chunyan. Primary Study of Fog's Influence on Traffic Safety. PROGRESS IN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Ⅳ)PART A, 7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2004,719-725(2004.10)(EI)81.Gong Daoyi, Shi Peijun, Wang Jing-ai. Daily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semiarid region over norther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JAE 02/214,2004(SCI)82.Gong Daoyi, Pan Yaozhong, Wang Jing-ai. Changes in extreme daily mean temperatures in summer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1955-2000[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77, 2004.(SCI)83.Shi Peijun, Wang Jing-ai, Zhou Junhua, Yuan Yi, Ge Yi, Yang Mingchuan, A New Strategy for the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of Flood Risk Conflicts in China[A]. World Congress on Risk[C],Brussels,Belgium. June 22-25, 2003.84.Shi Peijun, Wang Jing-ai, Yang Mingchuan et al.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of Flood Disaster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A]. Proceedings of Second Annual IIASA-DPRI Meeting[C], Viena, Austria, July, 2002.85.Shi Peijun, Wang Jing-ai, Yan Ping et al.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ust-storm Disaster in China[A]. Proceedings of Second Asian Symposium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c], Kobe, Japan, July, 2001.86.SHI Peijun,WANG Jing-ai, YAN Ping et al,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uststorm Disaster in China, Second Asian Symposium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Kobc, 200187.Shi Peijun,Wang Jing-ai, Yang Mingchuan et al.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Disaster Database Design and Compilation of Digital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J].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6(2), 2000.88.Peijun Shi, Jing-ai Wang, Mingchuan Yang,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Disaster Database Design and Compilation of Digital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0, Vol.6, No.289.Wang Jing-ai, Fang Weihua, Xu Xia, FP Vari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1736-1911) in China, Risk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Asi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90.Shi Peijun, Wang Jing-ai, Xie Yun, Wang Ping, Zhou Wuguang, Climatic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of Agriculture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J.Agric.Meteorol, 1997, Vol.52, No.591.Shi Peijun, Wang Jing-ai, Zhu Li, Regionaliz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Proceedings for Oslo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Oslo, Noway, 199592.Zhang Lansheng, Shi Peijun, Wang Jing-ai, Zhu Li, Regionaliz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Version), 1995, Vol.31, No.393.Wang Jing-ai,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Compiling the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1994, Vol.4, No.3/4 *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自然灾害论文模板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我国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点是:①暴雨集中,强度极大,从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国不同历时的最大点暴雨记录和不同流域面积的最大洪峰流量都与世界各地相应的最大记录十分接近,甚至超过。②高强度、大面积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和时序规律,夏季集中出现的雨带主要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部。③江河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同时又存在重复性和连续性,一个流域重复出现类似的特大洪水和连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屡见不鲜。④沿海风暴潮灾害主要由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引起,其中少数登陆台风深入内地与从西南部产生的气旋性涡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区产生特大暴雨。

【题名】:宁夏自然灾害及灾情分析灾害学论文(NingXiaZiRanZaiHaiJiZaiQingFenXiZaiHaiXueLunWen)【关键词】:宁夏 自然灾害 灾情分析【keywords】:NingXia ZiRanZaiHai ZaiQingFenXi【作者】:梁旭 史培军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灾害学(ZaiHaiXue)【国际标准刊号】:1000-811X 【国内统一刊号】:61-1097【作者单位】:不详(BuXiang)【分类号】:X43 【页码】:-55-59 【出版年】:1993.3 宁夏自然灾害及灾情分析 - 灾害学 - 梁旭 史培军1990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及灾情分析 - 灾害学 - 陈洪玲 邹明华北地区主要农业灾害及灾情分析 - 自然灾害学报 - 郑景云 徐兆生对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分析 - 减灾与发展 - 朱晓华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及减灾对策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孙广忠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张兰生 史培军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 灾害学 - 于庆东 沈荣芳自然灾害绝对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 于庆东 沈荣芳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情比较模型探讨 - 自然灾害学报 - 杨仕升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建立减灾战略体系构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王文楷 张继红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组合类型分析及灾害区划 - 东北水利水电 - 孙长平 董蕴辉青海省自然灾害灾情与特征分析 - 高原地震 - 伏洋 李凤霞 郭广 颜亮东中国自然灾害与灾情 - 地理教育 - 无一种考虑地域经济差异的自然灾害灾情分级方法及应用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杨仕升西夏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 宁夏史志 - 李新贵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高低温试验箱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地理自然灾害论文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五、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 森林病虫害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主要种类及分布(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黄鼠等(四)生物入侵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原因对相应类型的灾害进行预防,发生灾害不要害怕恐惧,科学应对,一定能减低危害,幸福生活!!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安全教育自然灾害论文
  •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论文
  • 自然灾害学报是sci吗
  • 自然灾害论文模板
  • 地理自然灾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