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假借论文的参考文献

假借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假借论文的参考文献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参考文献是论文最简单的部分,但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一部分,因为参考文祥的引用格式很杂!参考文献作为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是导师判断是否具有学术不端的重要依据。那么参考文献格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参考文献格式大全根据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引用方式,一般情况下在论文中我们经常用的论文格式是:期刊如下所示:↓↓↓戴德宝. Word环境下论文格式模板制作[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3期):1703-1704.但是除此以外,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形式的引用格式,大概有印象就好!(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但是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软件可以实现导出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给大家推荐我最常用的软件:

1、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给论文增添很多的光彩。正确的在论文中引用参考问下你会在论文编写的同时省去很大的麻烦。 2、首先,将论文导入word中,做好准备工作。 3、找到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确保参考文献编号的格式正确(编号需要自动生成,不能手动添加)。 4、可通过菜单栏中【开始】>【编号】进行修改(修改时需要选中要修改的文字)。如没有所需要的编号类型,可通过下方【定义新编号格式】来增加我们需要的格式。 5、编号格式修改完后,接下来准备引用参考文献。比如我准备好的案例论文的第一段的第一句需要引用参考文献【1】,我们将鼠标的光标放到这句话的末尾,句号之前。 6、接下来,在菜单栏中点击【引用】>【交叉引用】,弹出交叉引用操作框。引用类型:编号项。引用内容:段落编号。引用哪一个编号项:选择【1】。 7、点击插入后,交叉引用操作框不会消失,但参考文献编号已经正确引用了,但还要做最后的调整。 8、选中以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在菜单栏中点击【开始】>【上标】,快捷键:【ctrl】+【shift】+【+】。 9、至此,引用参考文献的所有工作都已经完成。 补充:按住【ctrl】用鼠标点击参考文献编号,可直接跳转到参考文献所在位置。

论文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正常来说不会检查出来的,但是建议还是写一些真实的哪怕里面有一两句话是从那个文章里面出来也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我的论文当中的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过会被检查出来吗?写论文是每个科研汪的必修课,而一篇完整的论文后面都有一长串的参考文献。但是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引用参考文献」这一工作似乎并不被很多人所重视,因为大家都觉得会有审稿人帮自己检查。大人,时代变了! 不好好引用参考文献,小心你的论文翻车!近期,一篇发表在 Advance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杂志上的题为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i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cope with future market trends 惨遭撤稿。图片来源:论文截图一本平平无奇的期刊,一篇平平无奇的论文,这也本该是一次平平无奇的撤稿。但是,该论文的撤稿原因却有点「独特」:论文所引用的一些参考文献内容并不符合该论文中的描述。 说直白些就是胡乱引用参考文献。该论文引用的三篇文献与论文中所描述的数据毫无关联,那三篇文献分别是:19. Policy Politics. 2014;42(4):597–614.20. BMJ. 2004;329(7469):770–773.21. Br J Educ Psychol. 2005;75(4): 645-660.而与这些参考文献无关的数据似乎来自另一项未被引用的研究:Adv Med Educ Pract. 2018;9:119–124.说实话,因为「不当引用」问题而被撤稿真的挺少见的,完全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那些因为「不当引用」而被撤稿的论文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绝大部分因为「不当引用」而被撤稿的论文,都是因为 引用了「已被撤稿的论文」。一篇有问题的论文从发表到被正式撤销,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被称为「撤销时滞」,平均为 3.5 年。在这 3 年多的时间里,这类论文难免会被后续研究者所引用,个别文章甚至在被撤稿之后还有人引用。一般情况下,假如你引用的论文正好被撤稿了,大概率你的文章是不会因此被撤稿的。(也许吧.....)但总会有那么一些「幸运儿」不幸中招,著名的学术网站 retraction watch 就曾经统计过这类文章:撤稿原因包含 Cites Prior Retracted Work 的 15 篇论文这个数字还是挺让人意外的,仅仅 15 篇被撤稿了。因为很难被精确找到,绝大多数存在不当引用的论文依旧躲藏在学术圈的阴暗角落里未被制裁。为什么「不当引用」很难被发现?本次撤稿事件中,Retraction Watch 网站收到了该期刊如下的回复:该论文在发表前由两名审稿人进行评审。仅通过同行评审是无法识别参考文献问题的,该案例是一起孤立事件。我们不认为立即需要更改政策...你品,你细品一下。这其实是当下同行审议工作中的无奈之处:在生物医学这样的领域,一篇论文引用 30、40 篇文章简直不要太常见, 逐个检查引用文献无疑是异常繁琐的工作。在 Retraction Watch 的新闻下,很多担任过审稿人的学者都发出类似的共鸣。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不是大家不想去找,工作量实在过大,仅依靠同行审议就想把涉嫌不当引用的论文给揪出来太困难了,这也直接导致不当引用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2016 年一项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在引用已被撤稿的文献时,作者会选择性不谈该引用的文献已被撤稿。(反正也没人发现)高引用的被撤稿文章,图片来源:医咖会曾有网站统计过那些高引用的被撤稿文章,排在首位的文章甚至撤稿后的被引次数是撤稿前的 3 倍多!即使是较为近期的撤稿(有 4 篇是在 2015 年撤稿),撤稿后仍然在不停地被引用,例如 Voinnet et al.(2003) 这篇文章,在 2015 年被撤稿之后,仍被引用多达 80 次。论文不当引用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虽然不当引用行为很难被发现,也很少被制裁,但你可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地引用了。2019 年 5 月 29 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文界定》行业标准,规定于 2019 年 7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界定,其中就指出「不当引用」属于学术不端。

借鉴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交叉重合,不算教学抄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抄袭有三个含义:1、绕道袭击敌人。2、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并且实质性相似。3、不顾实际,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抄袭行为在文学界,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抄袭是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并且实质性相似。借鉴是与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区别在于前者是“照样抄录”,后者是“参考仿照”。学术论文抄袭1、观点抄袭:不引用别人的文献好像观点是自己的为严重抄袭。2、句子抄袭:不重新组织别人的观点,照抄原话,不加引号,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是抄袭。3、过多引用别人原话:即使加了引号,也算抄袭,比如三句以上。

这个要分情况而定,如果是照着人家的论文改的,没有添加任何新的内容进去,这样肯定是算抄袭的,相当于洗稿了。对于论文这种专业程度比较高的文章而言,并不是那么好改的,原句的专业术语和要表达的意思会让修改变得困难重重,还是会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通篇借鉴,和直接抄袭没什么两样了。想要借鉴的参考文献不被查重系统判定为抄袭,我们可以这样做:扩大文献的阅读范围,最好是中英文的文献都涉及到,数量尽可能多一些,同一篇论文不要借鉴过多的内容,只记录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样我们整理出来的参考资料就会比较分散,不容易被查出重复。另外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也要注意,不要直接将它们拼凑到一起,一定要穿插着使用,还是要以自己写的内容为主。而且我们在使用这些文献资料时,不能直接照抄,要用自己的话将其表述出来,然后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不会被判定为抄袭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论文也是如此,看的文献多了,要写的题目和思路就出来了,有了思路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就知道写些什么,该怎么写了,这样写出来的论文不但重复率比较低,而且质量一般都比较高。

我们写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根据我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来看它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借鉴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等等一些资料,然后把它标注在在毕业论文的末尾。

一、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具体是指什么呢?

二、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三、我给大家讲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 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四、经验总结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尤其是我们的毕业论文,说多了都是泪呀,这都是根据我自己当年写毕业论文的血泪史,总结出来的结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2)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字学假借字的研究

导语:假借字是汉字造字的一种方法,未有其字先暂借用其他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甲骨文中的假借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假借是“六书”之一,“六书”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被列为教养国子的“六艺”之一。先秦文献中许多关于文字的说解,如《左传》的“止戈为武”、“反正为乏”,《韩非子·五蠹》的“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等,都可证明当时已有文字学的研究,“六书”可能是那时就出现的理论。但到西汉末年之后,才出现了对其进行的详细的阐释。刘歆的《七略》、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六书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的命名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更对每一条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正式建立了完整的六书理论,这一理论在之后的文字学研究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六书理论是以小篆和古籀文字为基础建立的,用此一理论来分析年代上更早的甲骨文,想必会对整个文字系统的发展情况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假借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陈梦家先生说:“象形、假借、形声,并不是三种预设的造字法则,只是文字发展的三个过程。”①是很有道理的。假借的产生可能早于殷代,但限于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所以以甲骨文为材料的假借研究姑且可看做假借的溯源,反之,假借的探源又可对早期汉语和汉字的发展演变有所助力。

一、假借研究概况

从许说奠定六书理论基础开始,历代学者的研究就不曾间断过。关于假借的研究,宋元明时期有徐锴、郑樵、代侗等,清代有戴震、段玉裁、朱骏声、王筠、王引之、孙诒让等,现代有马叙伦、唐兰、杨五铭、裘锡圭、蒋礼鸿、王宁、刘又辛等,都对假借的理论进行过自己的分析和阐发。

学者对于甲骨文中的假借字,进行过一些字数、字频的统计,以及用字情况的分析等。比如姚孝遂先生在以《殷虚书契菁华》第一页武定时期的卜辞为材料分析了每个字究竟是用为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统计出的23个字中,假借字为17个,占74%,结论是所有的甲骨卜辞中假借字“大体上都是这个比例”②。李孝定先生以《甲骨文字集释》所收甲骨文为基础,选取其中确知了形音义的1225个字,分析得出其中有129个假借字,比例为10.53%,他认为:“甲骨文里有了不少假借字,虽然形体只有一个,但本义和借义截然不同,自然应当两个不同的文字看待。”③李玉洁先生以《殷契粹编》的全部20856个字为材料,统计得出其中假借字出现了12701次,占总字数的61%。邹晓丽、李彤、冯丽萍《甲骨文字学述要》以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中所收的2703个字为对象,统计出假借字540个,认为不少于46.5%。郑振峰先生对《甲骨文合集》进行筛选考察,在1481个字中确定假借字1229个,比例为83%。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中的观点是将本无其字的看做假借字,和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区别开来,并分析认为甲骨文中有80个假借字。这些结论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既有材料选取的不同,又有各家对假借概念的界定不一致。假借字在甲骨文中字频较高这一点,从各家的结论中都可见一斑。然而假借字究竟该如何界定,其内部怎样构成如何分类,这些因素使得甲骨文字中假借字的比例和分布究竟如何这一问题不只停留在字频统计这个层面。

二、假借的界定

许慎对假借的定义阐述的较为简单:“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只包括“本无其字”的。后世学者对假借的定义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在于引申应不应该算在假借之内,还在“假借”和“通假”这两个术语上有颇多争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假借有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两类,本无其字者谓之假借,本有其字者谓之通假。

三、甲骨文假借字的分类

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学者多从三个层面进行分类。一是假借字的意义类别,普遍的看法是分为专名假借和一般词汇的假借两种,其中又以专名假借的数量更多。甲骨文中的专名主要包括人名(贞人名、妇名、子名、侯伯名、人牲名、先王名、先臣名等)、地理名(地名、水名、城邑名、星名等)、方国名、祭名。除了专名假借字之外,其他词汇则是一般词汇。相对于专名来说,一般词汇处于核心的地位,更能反映一种语言的面貌。甲骨文的一般词汇中,假借字的比例相对较少,有学者统计得出比例约为10%,④且基本集中在虚词、干支、数量、方位等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中。由于抽象的词义很难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等方法来表达,故只好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文字学角度来看,专名假借大部分是临时性的假借,随着专名的发展变化,这些假借关系可能也会发展变化,甚至逐渐消失中断。比如“乙酉卜,内贞,子商基方?三月”(《甲骨文合集》06570)中“卜”和“商”假借为人名,“乙巳王卜,贞,田木,往来无灾?王占曰:吉。”(《甲骨文合集》37364)中的“木”假借为地名,“癸未王卜,贞,旬无祸……征人方?”(《甲骨文合集》36502)中的“人”假借为方国名,这些假借关系随着所代表的词义在语言中的消失而中断。而一般词汇由于长期的.使用,其中的假借字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旧”本义是鸟名,假借为新旧的“旧”;“在”本义是“象草木初生”,假借为介词“在”;“巳”本义是幼儿形,假借为表干支的“巳”等。这些字由于使用的频率较高,假借关系较为稳定,有些假借义甚至取代了本义的地位成为其字的唯一意义。

第二个层面是假借字本义和假借义的使用情况。这一层面也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即有本义,也有假借义的假借字,同一个字既有本义或引申义的用法,又作为假借字使用。郑振峰先生统计得出这类假借字占总字数的18%。⑤如“目”字,“贞王其疾目,贞王弗疾目”(《甲骨文合集》456)。用本义眼睛,“甲子卜,翌日乙王其田目无灾”(《甲骨文合集》33367),假借为地名。又“自”字“有疾自,隹有蚩”(《甲骨文合集》11506),用本义鼻子。“贞御自唐、大甲、大丁、祖乙百羌、百牢”(《甲骨文合集》00300),借为介词“自”。第二种是卜辞中不记录本词,只有假借用法的字。郑振峰先生认为这类假借字比较多,占总字数的65%。⑥这类字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字形取象较为明确,但卜辞中没有用本义的例子出现,比如像“橐”形的“东”字,卜辞中只有表示方位的假借义,其他几个方位词也是同样。还有像兵器形的“我”字,卜辞中只有假借义出现。另一种是取象不明的,比如“帝”、“光”等字,构形取象不可考,卜辞中使用的是假借义。 第三个层面是本有无其字。本无其字就是许说中所谓“依声托事”,这类字在卜辞中比较多。本有其字指的是书写时由于习惯或其他原因不使用本字,而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的字。

四、甲骨文假借字繁荣原因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没有文字之前,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是听觉上的,文字出现之后才有了视觉上的表现形式。文字作为语言的视觉记录,其产生和发展之中受语言的制约。当句子不能依靠象形字完整记录下来时,迫于日常使用的需要,字符表音成了先民的一种选择。人们把表意的字符用在音同或音近的字的位置上替代那个字来记音,来达成听觉上的沟通。象形、指事、会意等记录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意义的造字方式相对更早出现,有形可像的事物最先转化成为文字符号,然而无形可像的抽象实词,专有名词和虚词却难以用这种方式创造。所以借用象形字这样形音具备的符号作为表音符号,才产生了假借字。在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象形字产生的初期,假借字便产生了。裘锡圭先生说:“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的开始出现和假借方法的开始应用这两件事,在时间上不会相距很久,很可能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⑦在这个阶段,象形字量很少,然而随着象形字的增加,假借字的数量也在增加,运用频率提高,逐渐有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假借字走向了成熟。甲骨文时代的假借字就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比如本义武器的“我”已经固定为第一人称代词的假借义,方位字、干支字等也都固定下来了。

五、甲骨文假借字的作用

1.促进新字的创造。假借字借形记词,对汉字字数的增加有制约作用,但又增加了被借字的负担,使得同形异义字、同形异音字增多,降低了字符的区别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新字的创造。为了避免本子和借字混淆,“依声托事”向“以形别义”转变,产生了大批形声字。

2.解决了字少词多的矛盾,弥补了表意文字系统的不足。甲骨卜辞记录的是以当时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而记录这一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是以“据义构形”的原则创造的。这种表义文字无法完整地把语言中的句子按照语法顺序逐一记录下来。假借字的大量出现,解决了表意汉字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完善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

3.促进汉字语音系统的形成。表意和表音是文字记录语言的两种最根本的方式。形声字出现之前,甲骨文字基本可以分为两类。象形、指事、会意为一类,通过具体的符号标示事物的关键特征或者以意相合,它们是汉字的构形表意造字法。而假借的性质则不相同,它通过借形表音的方式记录语词,是汉字的借形表词发。假借字的出现将表音的方法带入了汉字系统,更促成了形声字这一重要构字方式的兴盛。

4.对汉字字义的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假借是借形记音,当一个字形被借用之后,往往对这个字本义的发展变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个字被借用以后,不再表示本义,字形反而成为借义的专用,像借为副词词义流传而本义的“腋下”之义反而丧失后的“亦”字就是这样的例子。

六、甲骨文假借字衰落方式

假借字在甲骨文时代发展到巅峰,后来逐步被形声字取代,新造汉字也很少或者不再使用假借的方式产生。假借字保留下来的,基本都是一些虚词,成为一种汉字发展阶段性的产物。假借字衰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所记专名或一般词汇的消失或变迁而中断了假借关系,另一种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演变为形声字。第二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添加表义偏旁表示本义。比如甲骨文中“州”的本义是水中的陆地,秦汉以后被借表示地方行政单位之后,假借字“州”加了义符“水”表示水中陆地的本义,类似的还有“其”和“箕”、“它”和“蛇”等;添加表义偏旁表示借义。比如“才”本义是草木初生,借用表示“在”义,后加表义偏旁“土”变味了形声字,而假借义的“才”逐渐废止,类似的还有“隹”和“唯”,“象”和“像”等;不用原有假借字字形,另取声符和义符造形声字表示本义。比如“而”本义胡须下垂,假借为虚词后另造了新的形声字“须”表示本义。

七、由假借字看甲骨文字的性质

对于甲骨文字的性质,各家有不同的看法。陈梦家先生《殷虚卜辞综述》中将对甲骨文字的分析放在整个文字发展的框架中,从甲骨文字本身看文字的发展史。他认为:“形声字的构式、形符与声符居于同等的地位,所以不能成形声为声符文字。我们可以说象形、象意是象形文字,称之为图画文字是不妥当的。”⑧他认为假借字必须是文字的基本类型之一,是文字与语言联系的重要环节。象形、假借和形声是在以象形为构造原则下逐渐产生的三种基本类型,是甲骨文的基本类型。“由于汉语的特点,汉字乃以象形开始,而在发展成形声以后仍未完全失去其象形的本质”⑨,“若把今天的汉字和甲骨文作比较,尽管已经过了三千年的演变,然而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汉字在武丁时代已经大致定型了,……武丁以后三千多年,汉文字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只有数变而无质变”⑩。

刘又辛先生把汉字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的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辊?辑?讹他认为甲骨文字的本质特点是以表形字为基础,以假借字(表音字)为主流,而又有一部分形声字为新生文字的表音文字体系。

姚孝遂先生明确指出,文字的发展阶段和文字符号的构形原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文字的发展阶段,是就文字符号的功能和作用所达到的程度来说的;文字的构形原则,是就文字符号的来源说的。如果从甲骨文字的形体来源来说,它可以被称为象形文字,但是“就甲骨文字的整体系统来说,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是错误的”?辊?輰?讹。 李圃先生《甲骨文文字学》一书着眼于描写甲骨文字的本体系统,侧重对甲骨文字的结构成分即字素的阐释和分析。他认为,首先,从形体上来看,甲骨文字属于块体文字,有很强的图画性,与现行的一些文字有别;其次,甲骨文字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字素,这些字素形音义相统一,呈现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与印欧文字很不相同;最后,从甲骨文字的表词功能和造字方式来看,其形体对字的本义有导向性,即字形直接显示字义的全部或部分,而且多为单音语素构成的单音词,基本上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因此它不属于音素文字,而是一种语素文字。李先生认为,甲骨文字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

我们认为,假借字在甲骨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商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借字在汉字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与形声字一起完善了汉字的记录语言的功能。但是这一点不能改变甲骨文是表意文字体系的性质。虽然甲骨文中假借字数量多,频率高,但这并不是判断文字性质的标准。因为,甲骨文假借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名假借,并不是语言系统中核心的部分,而是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一般词汇中,假借字的比例就没有那么高了。其次,甲骨文中除了假借之外也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形成的文字,他们所构造的汉字是构形符号。即使假借字本身,无论是专名假借字还是一般词汇的假借字,仍是通过借形的方式来记录语言,而所借的字形仍以象形、指事、会意等表意性字符为基础,即假借字的物质基础仍是表意的。最后,我们不能将甲骨文字与汉字发展的其他阶段割裂开来。在汉字的整个发展史中,表意性始终是其最突出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甲骨文是一种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

转注「转注」,许慎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历来各家对转注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两种:(1)形转说,认为「建类一首」指用同类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老,考也。」)。(2)音转说,认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的字,如「考」「老」同属一韵,「颠」「顶」同属一声,即意义相同而声韵也相同或相近的字。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 假借为用字之法。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象形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形声用义符(形旁)和音符(声旁)组合起来的造字方法。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类型: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②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指事定义: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论文用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正常来说不会检查出来的,但是建议还是写一些真实的哪怕里面有一两句话是从那个文章里面出来也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1、当然不能,我们不能随意撰写论文参考文献,因为只有使用正确的格式,参考文献才不会查重,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格式一定要正确。2、正确标注引用部分的格式。比如相关参考文献的出处,也需要完整具体地标注出来。从引用文章的脚注和尾注来看,如期刊名称、作者姓名、文章出处的章节或段落,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但也会影响查重率。因此,确保引用可能清晰完整。我们很多学生学校都会要求你在教学论文中至少引用几篇文献,在设计论文的最后附上具体的网址,这点千万别忘了。3、引用的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在中间停止一个完整的,而是在结尾。引用内容不能太短,如果引文内容太短,查重检测系统就无法准确搜索到引文,如果需要提高引用率,你可以尽可能长地引用整段或一个句子。4、最后,不要引用太多,可能会被视为学术不端,肯定不会被学校认可。我们需要正确理解查重。查重是为了控制重复率,杜绝抄袭,所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

你好。如果是本科或专科毕业论文可以自己瞎编,但是硕士以上论文最好不要瞎编,要有确实的文献出处,否则后患无穷。本科或专科毕业论文的审查不是太复杂,最严重的就是进行关键字比对,如果复制粘贴太多就认定是不合格,要重新修改。参考文献不会去考究出处的,呵呵。不过不管是哪种,把引用的地方用引号标注然后写上数字,和最后的参考文献对应即可。如果能自己查到资料最好不过。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不可以的。参考文献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扩展资料: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规定:1、毕业论文为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为姓,名字的首字母,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3、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

参考文献借用别的论文怎么写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

标号在标点符号内。

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学术堂提供论文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这个不放在“参考文献”里,所引用的内容只放在“注释”里面。注释放在参考前面,格式与参考文献差不多,但是要注明页数,具体的可以百度查一下。如果是转引自别人的论文,比如,你用了黑格尔的一个观点,但不是从黑格尔专著里面找的,而是别人论文用过的,直接引用,就要写“黑格尔,某论文,转引自李某,某论文,某出版社,某年某版”可以查一下

  • 索引序列
  • 假借论文的参考文献
  • 借鉴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字学假借字的研究
  • 论文用假的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借用别的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