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财务杠杆论文文献综述

财务杠杆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财务杠杆论文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为企业所推崇。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一、并购的含义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Merger)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用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二、并购对公司财务框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财务风险(一)资本结构偏离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所需大量资金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认股权证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所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股票往往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暂时背离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债务资金的规模庞大和新发行债券、股票的沉重压力使并购方不得不考虑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二)杠杆效应债务的存在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财务杠杆效益的源泉。同时,正因为财务杠杆效益存在,使得债务的存在合理。随着债务增加,杠杆效益亦是水涨船高,高财务风险的背后是投资高回报的预期。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导致杠杆率增加,特别是在杠杆收购案例中。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流量偿还负债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资金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垃圾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40%.所谓的垃圾债券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发行的利息很高,但评级很低,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的债券。高息垃圾债券的发行及大量投资银行的贷款使企业资本财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并购中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抵消财务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三)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影响及偿债风险三、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编辑]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编辑]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编辑]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编辑]4.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编辑]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编辑]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编辑]化解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化解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 当企业的经营业务发生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 2.化解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投资风险主要应该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而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中,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因而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 3.化解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1)选择恰当合同货币。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该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在出品、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而在进口、资本输入时使用软通货。同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等措施。 (2)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资、利率—货币互换、外币票据贴现等。 (3)对于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算风险,一般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来化解。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从而使其折算风险头寸为零,只有这样,汇率变动才不致带来折算上的损失。 (4)经营多样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其销售、生产地及原材料来源地,通过国际经营的多样化,当汇率出现变化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生产、销售和成本的变化趋利避害,增加在汇率变化有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而减少汇率变化不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 (5)财务多样化。即在多个金融市场以多种货币寻求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去向,实行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这样在有的外币贬值,有的外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就可以使绝大部分的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4.化解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措施: 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我们都很清楚持有现金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手中持有现金过多,显然会由于较高的资金占用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现金太少,又会面临资金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从而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5.化解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价格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决定因素之一,销售价格越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怎么不求你姐姐我啊???

摘要:财务分析也就是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的分析,评估企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做出合理决策。财务报表全面、系统、综合的记录了企业经纪业务发生的轨迹,相关利益人对它的分析越来越关注。本文首先对财务报表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从财务报表的定义及其内容出发,分析财务报表的主体、对象和目的,在分析了财务报表的原则和步骤之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综述。关键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综合分析、杜邦体系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走上的上市之路,而财务报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向各种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各种不同数据及相关信息,但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者阅读报表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也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帮助广大的投资者,税务机关,政法,甚至是企业管理者做出重要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上市公司就是这两权分离的代表。上市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外部利益者要求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就要通过分析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这使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了必要性。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核算财务信息并借助于会计报表等形式的财务报告表达出来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静态与动态的信息。在众多的上市对外披露的信息中,财务报表一直都是相关利益者关注的重点。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因此,报表使用者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排列,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特定决策要求。向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从而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财务报表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资料来全面地、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对报表的使用者来说,这些数据是原始的、初步的,还不能直接为决策服务。本综述以财务报表的定义,内容为基础,通过一些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类知识以及近十年的相关学者的著作、理论予以解释和阐述。正文:一、财务报表的定义及相关内容(一)、财务报表的定义美国纽约州银行协会委员会于1898年2月提出议案,要求所有的借款人必须提交由他们签字的资产负债表,以衡量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1923年美国的白利斯(James Bliss)出版了《管理中的财务和经营比率》一书,他提出并建立了各行业平均的标准比率,便于人们对企业进行横向财务比较。1921年的吉尔曼(Gilman)出版了名著《财务表表分析》,他指出不能高估比率分析的作用,因为财务比率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似乎难以明确。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三)、财务报表的组成1、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公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当然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等还要分成其很多子目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有个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3、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也叫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 (包含现金等价物) 的增减变动情形。二,财务报表比率基本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由于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因而各种分析者包括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机构等所采取的侧重点也不同。作为股票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四大类财务比率。(一)、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主要的包括四方面内容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比较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净额以上三个指标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2、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应大于1,否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问题,最佳值为2以上。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该指标大于1较好。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可与行业平均值比较。3、周转能力分析 周转能力比率亦称活动能力比率是分析公司经营效应的指标,其分子通常为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分母则以某一资产科目构成。(1)、应收帐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由于应收帐款是指未取得现金的销售收入,所以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应收帐款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收款效率高低。这一比率是应收帐款每年的周转次数。如果用一年的天数即365天除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便求出应收帐款每周转一次需多少天,即应收帐款转为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其算法为:应收帐款变现平均所需时间=一年天数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短,表明公司收帐越快,应收帐款中包含旧帐及无价的帐项越小。反之,周转率太小,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太长,则表明公司应收帐款的变现过于缓慢以及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乏效率。(2)、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销售成本平均商品存货 存货的目的在于销售并实现利润,因而公司的存货与销货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正是衡量公司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多或短缺的指标。其比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越强,则利润率越大,营运资金投资于存货上的金额越小。反之,则表明存货过多,不仅使资金积压,影响资产的流动性,还增加仓储费用与产品损耗、过时。(3)、固定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金额这一比率表示固定资产全年的周转次数,用以测知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其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的闲置越少;反之则不然。(4)、资本周转率,又称净值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平均金额运用这一比率,可以分析相对于销售营业额而言,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比率越高,表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运用效率越高。但如果比率过高则表示公司过份依赖举债经营,即自有资本少。资本周转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的资本运用效率越差。(5)、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这一比率是衡量公司总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指标。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总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相似可以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等。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赊销净额常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 周转率指标越大,说明资产周转越快,利用效率越高,营运能力越强。4、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比率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上述偿债能力比率,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因为安全性乃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公司偿债能力比率的指标合理,财务结构才健全,才有可能扩展经营,否则,如果偿债能力弱,则很难想象公司有余力去扩展经营。至于举债经营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则更是公司外部的成长性比率指标。公司举债经营比率高,一方面也说明信誉高,债权人乐于向它投资,公司靠举债获得更多资金扩展经营。而如果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高,也表明其尚有余力借入更多的长期债务用于扩展经营。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反映公司内部性的扩展经营能力的比率则主要有:(1)、利润留存率。其计算公式为: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税后利润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税后利润(盈利)有多少用于发放股利,多少用于留存收益和扩展经营。其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越重视发展的后劲,不致因分发股利过多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比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经营不顺利,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利润去弥补损失,或者分红太多,发展潜力有限。(2)、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性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再投资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股东盈利-股息支付股东盈利=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再投资,以支持公司成长的能力。公式中的股东盈利保留率即股东盈利减股息支付的差额与股东盈利的比率。股东盈利则指每股盈利与普通股发行数的乘积,实际上就是普通股的净收益。三、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受三类因素影响:营运效率,用利润率衡量;资产使用效率,用资产周转率衡量;财务杠杆,用权益乘数衡量。(一)、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二)、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邦分析体系在财务分析方面的优势是简洁、系统和可操作性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杜邦分析体系日渐显露其缺陷,就是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的收益质量的下降。本文在保留原体系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原有指标的建议,如经济附加值,并通过层层分解,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该指标由表及里进行解释。四,财务分析框架(一)、财务分析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会计工作是收集基础数据,那么财务分析的则是对这种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解读),解读的目的是为了以数字解释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肯定公司经验、揭示问题教训,为相关人员决策提供支持。(二)、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制度建设:他解决了一个管理原则,和出发点;内部审计:他解决的是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效率如何;合规性;预算管理:实时控制,过程控制;财务分析:包括定性、定量分析,他综合反映了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结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向各种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各种不同数据及相关信息,但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月度报表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来说股东都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发起人股东或国家股股东则更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而普通股东或者潜在股东则更关心公司发展前景。本综述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相关理论,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了解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进行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通过一种或多种方法,多种比率分析综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这种方法的利弊,寻找能够弥补这些弊端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用度。虽然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可供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但他是一种历史性的静态文件,只能概括地反映一个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种概括的反映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作为投资决策的全部依据,它必须将报表与其他报表中的数据或统一报表重的其他数据相比较,否则意义不大。

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研究论文综述

建议CNKI找下就成 [1] 沙洁.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财会研究 , 2004,(10) . [2] 石玉华 ,沈斌 ,刘广丽. 试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 统计与咨询 , 2004,(04) . [3] 郑雷.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 大众科技 , 2004,(03) . [4] 朱红. 财务报表分析的例项演示[J]. 水运管理 , 2004,(09) . [5] 王冰.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山西统计 , 2003,(12) . [6] 李雪梅.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 [7] 徐洁.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5,(06) . [8] 石裕祥. 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 财会通讯 , 2003,(09) . [9] 戴小红,黄凌云,刘春泉. 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几点认识[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4,(03) . [10] 王广斌.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4,(10) . [1] 池俊华,于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2002,(03) . [2] 易晓文,陈健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试系的构建[J]辽宁财专学报 , 1999,(01) . [3] 张福康. 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及稳定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1) . [4] 刘晓梅.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1,(01) . [5] 曲永岗,黄健元.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运企业绩效综合评价[J]港工技术 , 2003,(01) . [6] 董明志.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J]财会月刊 , 2000,(12) . [7] 杜鹏.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评价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 2002,(04) . [8] 汪强. 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家电行业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 , 2004,(06) .

1、Christian Gollier. Discounting an uncertain futur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2、LEBAS MICHEL,EUSKE KEN. A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elineation of Performance .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89-93 . 3、 Charles T.Horngren.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ounting.Prentice Hall.1998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著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著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储存单位,释出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 其他: [R]、[P]、[A]、[C]、[Z]等。 文献型别标识码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参考文献具体请按下列格式给出: (1)期刊文章(文献型别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型别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型别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型别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型别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释出年。 (6)专利(文献型别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型别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巨集,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蒐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蒐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询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询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专案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及其分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不限于货币量度,用各种指标如产量、品种、质量、生产进度、产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说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企业员工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完成了预定计划,与以前会计年度相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企业历史水平相比,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智慧财产权的有关情况;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如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及措施;开发、在建专案的预期进度;配套资金的筹措计划;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对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本期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及本期计划数进行对比,以说明利润计划完成(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并且,通过计算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还应反映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情况等等。如果在本年度内没有发生利润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情况,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说明。此外,还要对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对于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分析企业披露有关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方面的资讯。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主要反映年度内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构成专案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这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专案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通过计算现金比率、现金充足性比率、净利润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的质量。 4.资本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这部分内容应对企业本期资本的增减变动进行说明,通过计算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资本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本保全、资本增值的情况。 5.主要税费的缴纳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应反映企业本期应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费的数额和缴纳情况。 6.财产的盈亏报废情况。这部分内容应说明本期企业各项主要财产物资的增减情况,包括各项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和报废情况。 7.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 2. 刍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探讨 4. 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的探讨 5. 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7. 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 8. 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与改 9.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讯号传递研究 10.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 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的思考 12.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13. 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资讯进行财务分析 1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 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7.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18. 浅论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四因素模型的构建 19.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20. 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 24.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 2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成本控制 29.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加强投资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前提 31.浅谈建行现金备付率--关于建行平阳支行现金备付率的实践报告 32.时间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及其探讨 33.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34.借款费用处理的新旧对比以及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我帮你,联络方式是我的百度名,加我把具体的要求告诉我。 我帮你 看我的 百度名!。,。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所以财务分析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关键词:财务杠杆 公司成长性一.引言财务杠杠对公司价值及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公司的成长性是公司经营者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公司的成长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其支撑,公司可以借助财务杠杆实现其持续稳定的增长,研究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二者的关系研究仍然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回顾,找出其研究的优劣点,为以后更好的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关于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国外学者融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34年,Graham指出,投机性资本结构(高资产负债率)由于负债融资享受免税待遇,有利于普通股从公司财产和收益膨胀中获取大量的利益,有利于公司高成长。Myers & Turnbull(1977)认为当公司的负债比率高时,其破产风险亦会相应提高,一旦破产则会完全丧失成长机会,所以当公司有较多的成长机会时,会采取较保守的财务杠杆政策,因此预测成长机会与负债比率间存在负相关。Smith and Warner(1979)曾提出当公司使用负债融资时,会引发负债代理问题,其中之一即是投资不足(underinvestment)的问题,Myers认为公司在有负债的情况下 ,只会接受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超过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计划 ,而会放弃现金流量净现值大于投资面额但小于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方案 ,因而会产生投资不足问题 ,由此说明公司财务杠杆会减缓公司的成长。Tit man &Wessels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对未来投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存在负债代理问题 ,所以他们推测负债比率应与公司的成长呈反向关系。但其实证结果显示负债比率与成长性的反向关系不显著。Larry Lang等在其对杠杆、 投资与公司成长的研究中表明 ,杠杆不会减缓那些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的成长;但是当公司的成长机会不被资本市场认同或者其成长机会的价值不足以克服高负债所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的影响时 ,财务杠杆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三.国内研究现状(一)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吴世农、 李常青和余玮(1999)选用影响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五个关键因素 —资产周转率、 销售毛利率、 负债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期间费用率 ,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由上述五个变量构成的判定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定或预测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此外 ,判定模型结果表明 ,负债比率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毕皖霞和徐文学(2005)对26家制造业公司的实证分析显示,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市净率为基础的综合价值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肖作平(2005)通过考察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二)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不显著陆正飞和辛宇(1998)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中 ,他们提出了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的假设。他们认为成长性强的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因而通常不愿过多地发行新股以避免分散老股东的控制权和稀释每股收益 ,从而只能通过增加负债来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资金。但他们的实证结果却显示成长性与负债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运用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的理论框架 ,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 ,公司成长性与公司财务杠杆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三)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 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 公司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 ,处于成长阶段、 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绩优公司善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以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并降低权益代理成本。汪辉(2003)却观察到了公司负债对公司价值的积极效应。其研究显示,公司的债务水平对Q值、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解释力(但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吕长江, 金超, 陈英(2006)研究上市公司在不同经营业绩条件下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 , 不同经营业绩下公司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对于业绩优良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积极作用 , 举债经营可以促进公司的成长 , 而且 , 随着公司业绩的增强 ,财务杠杆所起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消极作用 , 财务杠杆对成长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国外的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及财务杠杆的作用的文斌相当丰富,但尚未进一步实证研究的问题也相当多,很多问题尚未定论。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虽然已知高负债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将导致债权人价值的损失转移,并将限制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但尚无法合理碧水和避险,在现实中找出资本结构最佳点。其二:现有的理论无法正确提供企业在不同环境下所应筹资的数量和期限,而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企业债务风险评估难。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负债状况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化解债务对策研究方面等,真正运用实证来系统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论文不是太多。从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问题研究可以看出,由于选取衡量公司成长性的变量不同,且研究的样本、研究的方法不一样,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并且此研究多以公司财务业绩指标作为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财务指标无法反映风险结构(尤其是公司负债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因为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而丧失客观性和真实性。还有,一部分研究选取的样本过少,或者在行业上缺乏代表性。另外,有些研究没有控制影响公司业绩的其他特异性因素(诸如,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股权结构和行业属性等)。这些研究方法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计量结果的可信度。

财务杠杆论文外文文献

我需要一篇外文文献及翻译!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内容!要求字数达标、有外国作者的名字和出处共两篇 ,希望对楼主有用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文章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分析,从中找出不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并试图探索出解决各类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当今世界上因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甚至是特大公司也不为少见,如2002年世界500强的安然就是一例。因此,忽视财务风险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4.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希望采纳,谢谢

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去雅虎英语去搜,谢谢

一共两篇 ,希望对楼主有用什么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文章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分析,从中找出不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并试图探索出解决各类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当今世界上因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甚至是特大公司也不为少见,如2002年世界500强的安然就是一例。因此,忽视财务风险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类型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化解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1.化解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当企业的经营业务发生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2.化解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投资风险主要应该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而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中,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因而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3.化解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1)选择恰当合同货币。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该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在出品、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而在进口、资本输入时使用软通货。同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等措施。(2)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资、利率—货币互换、外币票据贴现等。(3)对于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算风险,一般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来化解。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从而使其折算风险头寸为零,只有这样,汇率变动才不致带来折算上的损失。(4)经营多样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其销售、生产地及原材料来源地,通过国际经营的多样化,当汇率出现变化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生产、销售和成本的变化趋利避害,增加在汇率变化有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而减少汇率变化不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5)财务多样化。即在多个金融市场以多种货币寻求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去向,实行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这样在有的外币贬值,有的外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就可以使绝大部分的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4.化解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措施: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我们都很清楚持有现金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手中持有现金过多,显然会由于较高的资金占用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现金太少,又会面临资金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从而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5.化解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价格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决定因素之一,销售价格越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The Infrared Technology as the humanity knew that the nature, the exploration natural one kind of new modern tool, has been applied generally by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biology, the medicine, the geoscience and so on scientific field as well as the military reconnaissance aspect. But is very complex as a result of the goal infrared radiation, the factor are many, the infrared hot image's clarity is inferior to the visible image far, but people in use infrared hot chart analysis question time, hoped frequently simultaneously sees the visible light information and the infrared information. As the computer vision domain and an image understanding's important technology, the image fusion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the infrared hot information and the visible light information for the people have provided an effective method. This article research mainly take the infrared imagery and the visible light image a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oal, through will carry o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each image fusion processing method, will summarize an effect good method, will then use with the matlab procedure to realize these methods and to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again to the fusion effe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image fus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endency. Then introduced the image fusion's basic concept, the level, have made the comparison to each level's fusion. Then introduced the image fusion's Pyramid algorithm,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to these algorithms, finally the matlab procedure has realized these methods. as a result of th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omain's good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used the great length to introduce that the wavelet the knowledge, realized the image fusion with the fusion effect good small wave packet's method, through used the objective indicator the appraisal to prove based on the small wave packet's fusion was one very good fusion method. key word: Image fusion, wavelet transformation Pyramid algorithm,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fusion rule, fusion appraisal从分析财务风险入手,阐述其含义、特征以及种类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总结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诸方面;从而提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防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五个方面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及自我保险、多元化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降低五种技术方法。只有控制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原因1、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 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徒增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2、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造成的融资风险。企业资金来源无非是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又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以及自身体制不健全等情况的影响下,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使其贷款难度加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二)内部原因1、盲目扩张投资规模。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片面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忽略了公司内涵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投资时资金的重大浪费。2、投资决策失误。对企业来说,正确的产业选择是生存发展的战略起点。但一些企业在选择产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产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观念,不能敏锐地把握产业演变的趋势和方向。3、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资质、信誉,并应具备承担相应风险能力。4、诚信不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质量分析。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的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能否融通到资金,能融通到多少资金,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性。1 the meaning of financial riskYe 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research" that the financial risk is the possibility of corporate insolvency and shareholders, the proceeds of uncertainty, it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enterprise funds, to adopt a different mode of financing brought about by risk.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 on its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tent; at this based on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and detailed research,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the financial risks arising from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aspects; in turn, establish a risk awaren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set up and improv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to mee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set up the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to prevent due to poor decisions arising from the financial risk; through internal systems to prev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binding mechanisms to control and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risk in five areas of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s well as self-insurance, diversification of risk control, risk transfer, risk averse, risk reducing the five techniques. Only controlled enterprises to guard against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s(A) external causes1, the national policy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financing risk. Generally speak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cause of instability. A country's economy or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there may b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arket conditions and financing forms have a certain impact. Beginning in 2007, our country has in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central bank to raise the fourth tim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in particular, are ready to imple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direct deposit system to mak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ervice-orien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to tighten credit, SMEs First of all, the capital supply disruption, the risk of inviting a lot of financing, SMEs also in urgent need of funds can not be forced to stop production or the scale of downsizing. 2, bank financing channels for non-financial risks caused by fluid. Corporate sources of funds are nothing more than its own funds and external financing in two ways. In various modes of financing, the bank cred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unds, but banks in the country's financial policies as well as their own sound system is no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circumstances, the general enthusiasm for SME lending is not high, their loans more difficult to increase the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B) internal factors one, blind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scal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for the SMEs in the circumstances, only the experience of one-sided pursuit of companies to determine the expansion of the extension, ignore the company's content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resulting in a major capital investment wasted. 2,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errors. For business,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industries ar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ever, som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 often overlooked "industry is a dynamic selection process" concept, should not a keen grasp of industry trends and direction of evolution. 3, improper selection of investment partners. Enterprises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we 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qualified partners, reputation, and should have to bear the corresponding risks. 4, less than honest. Lack of SME credit is a common situation. Theref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to provide loans or investments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people had to step up investment on human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is respect has increased the investment bank or person lending and investment costs. On the other hand also gi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 Ability to finance capital, to finance the number of funds, the financing of SMEs exist great uncertainties.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论文开题报告

谈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企业一定时期成本支出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收益的实现。同时,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动,也会对其收益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重视分析成本变动对收益的影响。笔者试从企业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一、经营杠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企业的成本按其特征可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在相关范围内,企业产销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其固定成本总额,但它会使企业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发生升降,从而提高或降低企业收益的实现。假设甲、乙两企业有关数据如下(表一):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产品销量 10000件 10000件单位售价 50元 50元单位变动成本 30元 20元固定成本总额 100000元 200000元税前收益 100000元 100000元由表一可知,尽管甲、乙两企业成本结构不同,但是其实现的税前收益是相同的。由此看来,似乎成本结构对企业收益没有影响,然而,若甲、乙两企业的销量变动,对收益的影响却大不一样。如甲、乙两企业销量分别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其销量变动对收益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二):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产品销量 11000件 11000件单位售价 50元 50元单位变动成本 30元 20元固定成本总额 100000元 200000元税前收益 120000元 130000元显然,销售量增加的幅度一样,而企业收益增加的幅度不一样,这种效益变动幅度大于销售变动幅度的现象,正是经营杠杆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结构的企业,相对于低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结构的企业,其经营杠杆功能强(如上例乙企业),经营风险也较大。反之,其经营杠杆功能弱,经营风险也较小。企业的经营杠杆可用经营杠杆率表示。经营杠杆率(DOL)=收益变动率÷销售变动率或 =边际贡献总额÷税前收益根据表一资料,甲乙两企业经营杠杆率分别为:甲企业:DOL=(50-30)×10000÷100000=2(倍)乙企业:DOL=(50-20)×10000÷100000=3(倍)甲企业收益增长是其产品销量增长的2倍,也就是说,销量若增长10%,其收益将增长20%(10%×2);同理,乙企业的收益增长为其产品销量的3倍(即收益增长30%)。一般而言,企业经营杠杆率,随着销量的增加和收益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越接近于损益均衡点,经营杠杆率越高,当企业收益趋于零时,经营杠杆率表现为无穷大。必须指出的是,经营杠杆的影响是双向的,若企业的销量下降时,其收益也是以销量下降的若干倍数降低的。因此,根据经营杠杆的特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它来控制、调节其经营活动。由经营杠杆率的上述公式可进一步推导得:经营杠杆率=(税前收益+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1+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从该公式计算的结果可知,企业只要存在固定成本,经营杠杆率总是大于1,并且经营杠杆率随着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企业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的比重愈大,经营杠杆愈高;反之,经营杠杆率则愈低。所以,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对固定成本支出加以合理控制,不仅能提供等额的收益,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还可将经营杠杆率公式作如下调整:经营杠杆率=边际贡献总额÷税前收益=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固定成本总额)可见,经营杠杆率随着产品销量的变动而呈反方向变动,即销量上升,经营杠杆率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也降低;反之,销量下降,会导致经营杠杆率上升,从而增大企业经营风险。所以,企业应充分利用其现有生产能力扩大销售,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又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二、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三):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负债50万元(年利率8%)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 10万元利息(年利率8%) - 4万元税前收益 10万元 6万元所得税(33%) 3.3万元 1.98万元税后利润 6.7万元 4.02万元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财务杠杆率 1 1.67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从表三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三、复合杠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作用与财务杠杆作用对企业收益的综合影响。如前所述,经营杠杆是指固定成本对企业收益(EBIT)变动的影响,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负债对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的影响。经营杠杆决定着企业的收益,而财务杠杆决定着企业收益如何以每股收益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从时间上看,经营杠杆的作用在前,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后。企业复合杠杆的作用可用复合杠杆率表示,其计算方式有两种:1、复合杠杆率(DCL)=经营杠杆率(DOL)×财务杠杆率(DFL)2、复合杠杆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息—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率)〕假定将甲、乙两企业有关资料整理如下(表四):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1.销售收入 500000元 500000元2.减:变动成本总额 300000元 200000元3.固定成本总额 100000元 200000元4.纳税付息前利润 100000元 100000元5.减:利息 - 40000元6.税前利润 100000元 60000元7.减:所得税(33%) 33000元 19800元8.税后利润 67000元 40200元9.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10.经营杠杆率〔(1-2)÷4〕 2 311.财务杠杆率(4/6) 1 1.6712.复合杠杆率〔10×11或 2 5(1-2)/6〕根据表四资料,甲企业的复合杠杆率为2;乙企业的复合杠杆率为5.若甲、乙两企业价格与成本水平不变,销售收入均增加10%,则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为:甲企业的税前净利、税后净利将增加20%(10%×2),分别为120000元和80400元;乙企业的税前净利、税后净利将增加50%(10%×5),分别为90000元和60300元。反之,若甲、乙两企业的销售收入均降低20%,则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为:甲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降低40%(20%×2),为60000元;税后净利也降低40%,为40200元。乙企业的税前净利将下降100%(20%×5)而为零。企业为了向股东提供理想的收益,必须合理地匹配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寻求适当的复合杠杆,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现企业收益最优化。一般情况下,高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的配置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们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剧烈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增大。所以,企业应将高经营杠杆率与低财务杠杆率配合,即企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时,其资金筹集来源可主要采取增发普通股股票方式,并视情况少量举债;或将低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配合,即在企业较少地扩大投资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负债筹资规模。这样,通过调整投资规模、改变筹资结构等来选择适合企业的复合杠杆,尽量减少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供参考!PS;你悬赏太低了,呵呵!

第 2 9卷 第 1 2期2 0 0 1年 l 2月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 ou r n a l o f S ou t h Ch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no l o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0 J . 2 9 No. 】 2De c e mbe r 2 0 01文章编号: 1 0 0 0~5 6 5 X( 2 0 0 1 ) 1 2— 0 0 1 4- O 4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及应用前提条件分析崔 教(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0 )摘 要:针对西方财务理论中两个微观经弃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利用数学变换 . 研 究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沿企业收益流作用的机理 ; 得出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系数计算的快捷方式; 并着重分析 了经营扛轩与财务杠杆应用的前提每件 , 指出传统财务理论中经营扛轩与财务扛轩计算与应用时不加 任何条件是 不完善 的. 研究结果对企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杠杆进行利润和风隆预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美键词:微观经济杠杆原理;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 杠杆系数;利润预刹; 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 2 7 5 5 文献标识玛:A1 问题 的提 出所谓微观经济杠杆 原理 , 就是指当经营杠杆 和财务杠杆存在时, 销售收入 的波动会 导致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发生更大的波动 . 因此, 企业可以利用杠杆原理预测经营利润和每股 收益, 也可以在决策时 .有意识地选取适合 自己情况 的杠杆值 。 有效地规避风险,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观现代财务管理论著。 “ 杠杆” 一词提得越来越多。 但 目前国内外有关 书籍 中所介绍 的内容还存在 F不 足 :( 1 ,杠杆系数计算公式 比较抽象, 影 响了初学者对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的深 刻理解 , 也不便于企业对各种馈观经济杠杆的灵活应用.( 2 j没有对财务杠杆系数进行分解 , 因为财务杠杆是由于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的存 在而存在的. 那, 厶当利息和优先股股息 同时存在时, 它们对财务杠杆系数的贡献各是多少?它们各 自对财务杠杆系数的贡献之问是 什么关系?了解这一点 , 对那些正在考虑是通过调整债务还是调整优先股来改变财务杠杆系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 。 是非常必要的.收稿 日期 :2 0 0 1—0 8—2 1*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叠资助项 目( 7 0 0 7 2 0 6 )作 者简 介 :崔 毅 ( 1 9 5 1一) , 女 , 教 授 . 主要 从 事财务 决策 、 数 基经济、 企业诊断研 究( 3 )当销售 收入 变化 时 , 可 以反 用 杠 杆 系 数 的定义公式方便地求出预测期 的经营利润 、 每股 收益的变化率. 因为经营利润变化率 =经营杠杆系数 ×销售收入变化率,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 =财务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化率 那么 , 预侧期 的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是否也可以利 用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知识 , 仅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就可得到?回答是 肯定 的( 4 )运用经 营杠杆 与财务杠杆原 理进行分析时, 其前提条件有 哪些?这些在所 有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和论著中都没有清晰的阐述.本文正是基于上面的思考 , 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经营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出发 , 进行~系列的数学变化 , 试 图就杠杆的存在 、 杠杆系数的计算、 杠杆对各利润的影响等同题给 出形象、 直观、便于理解、 便于记忆的表述 , 并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中内含的假设条件 明朗化. 其 目的是 帮助大家对这些微观经济杠杆原理 有更深刻 的认识 , 促进企业管理 者准 确地 、 主 动 地运 用 微 观 经 济杠 杆 原 理去进 行利 润预测 和控制 风 险.2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系数的快捷计算及杠杆原理在企业的收益流中, 有七个相关联的数量概念 :销售收人、 贡献毛益、 营业 利润即息税前利润、 税前 第 1 2期 崔 毅 :经营扛杆 与财 务杠杆原理 及应用前提条件分析 1 5利润 、 税后 利润 、 属于 普通 股股 东 的收人 、 每 股收 益它们之问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运算关系 , 我们可以画一条直线及六个点( 如图 i所示) , 更形 象直观地说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 销售收人 ( S)减去变动成本( b S, 其 中 6为变动 成本率)得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减固定成本( F)得营业利润( EB I T) , 营业利润减利息费用( I )得税前利润( EBT) , 税前利润减应 纳所得税( EBT×T, 其中 T为所得税税率) 得税后利润( E A7 ’ ) , 税后利润减优先股股息( D)得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 再除以普通股股数( m)即是每股收益( EP S)一 一应纳所得 税辆 一 )贡献毛益 属r普通股S S—b S E B I T 3 r E AT 腔求的收^ E P SEBF T+ 删 一D圈 1 企业收益漉 中各项之间的关 系Fi g 1 The r el at i ons hi p amon g di f f e r e ntv a r i a b l e s a l on g t he r ev e n ue f l ow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经营杠杆度 DOL : EBI T变化 的百分 比销售收人变化的百分 比 = 垒S b SS 6S — F财务杠杆度 DF L :EP S变化的百分比( 1 )E B I T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 篓 = 一 墨 ! r ? 、 n 、EBI T J一我们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变化, 就会发现更为简便的表现方法 , 容易记忆且应用方便D = = ; = EBI T + F 贡 献毛益 …EBI T 一 经 营利润DFL EBI T EBl TEBI T — J一 EBI T — I一 墨 旦 =! : 壁 . . 旦 ! 。 一 EBI T 一 ,一 船 EBTE BI T EB ( 1一 T)E BT EBT( 1一 T)一 D而EBI TT .旦 ( 4 ) EAT D EB 一 、吖显然, 经营杠杆是由于 F的存 在而存在; 财务杠杆是由于 I、 D 的存在而存在 我们可将 由于 J的存在而产生的杠杆 系数记作 DFL 、 由于 D 的存在而产生 的杠 杆 系 数 记 作 DFL 则 财务 杠 杆 系数 就可分解为: DF L = DFLf×DF Ln.其 中 :叭 = = 六DFL。 — EB I T - I =( 6 )EBI 丁 ,一 … ‘由式( 3 ) 可知 :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由于 F的存在而存在, 并且 DOL恰好等于 F所在的第二区问前后两端点所代表的利润值之比, 或更形象地表述为:由于 F的存在而产生的经营杠杆系数 DOL就等于F前面点的值除以F后面点的值 . 同理由式( 5 )得 : 由于 ,的存在而产生DF L 就等于 , 前面点的值除以 J后面点的值 .由式( 6 ) 得 : 由于 D 的存在而产生 nF L n就等于D前面点的值除以 D后面点的值. 因此, 可画出图 2 .由图2可得到如下一组结论( 如图2的上半部分) :( i )若 F、 I 、 D均不为0 , 那么 F、 , 、 D分别像一个固定的支点一样, 形成 了三个杠杆作用点 : DOL、DFL. 、 DFLD, 而每一个杠杆的大小就正好等于支点前面的点除以后面的点所得的值 . 由于直线上点的值从左 向右依次减小 , 因此 D0L、 DFL J 、 DFL D都大干 l , 对销售收人的变化率起一个加剧放大作用( 2 )若 F、 J 、 D 中 I= 0或 D = O ( F为固定成本 , 一般不可能为 0 ) , 则在第三或第五区间就没有形成杠杆效应 , 也即 DFL ,=1或 DF LD=i, 该区问两端点所表示的利润的变化率相等.( 3 )第一、 四区间分别减去 b S、 E BT× T所形成后端点 ( 1一 S、 EBT( 1一 T)与前面 的点 S、EBT有一个 比例关系 , 而第六 区问是除 以固定 的数, 因此 当销售收人发生变化时, 第一、 四、 六区间的两端点表示 的数( 或利润)的变化率总是相同的.( 4 )应用结论 ( 1 ) ~ ( 3 ) 叉可得到如下4 点结论( 如图 2的下半部分所示) . 即当销售收人增长( 或下降 ) n% 时 :① 贡献毛益也增长( 或下降) n%( 因为第一 区间没 有杠杆 作用 )② 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 营业利 润将增长( 或下降) DOL×d%.③ 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增长 ( 或下降)幅度相同 , 均为 DFL,×Do上 ,×n% .④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人和每股收益增长( 或下降)幅度相同, 均为 DF LD×DF L ×DO L×d% l 6 华 南 理 工 太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 9卷. ——— 一 ■ 广 — 。《 日 《 日 日 < 日 一 上升 辟a %第 一 十托杆DOL作用 第= . 个 杆 D , . 作用5 " b S 也 }升或下降a %r升或 律 升或 r降00f D x} i OL第三个机杆DF L 。 作用! D 毫 F I . D O L 。 l 嚣 I N ) L i ) H , O } 0 } k n i 粕 } ) H 1 b图 2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示意 图Fi g. 2 The s c he mat i c di ag r am o f t he o pe r a t i ng l ev e r a ge a nd f i na nc i al l ev e r a ge s结论( 4 ) 可表述为: 当销售收入上升( 或下 降) 时, 不仅预测期经营利润、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可 以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得到 . 而且预测期的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的变化率也都可 以利用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知识通过简单 的乘法运算就可得到: 这些利润中某利润 的变化率等于该利润前面各杠杆系数与销售收入变化率的乘积.3 应用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进行分析预测的前提条件笔者 目前所看到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介绍杠杆效应理论时, 都没有 明确指出运用该理论的前提条件 , 下面我们从公式( 1 ) 、 ( 2 ) 出发 , 探寻运DFL EBI TEBI T — 一用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前提条件.( 1 )我们分析公式( 1 )的推导过程 :DOL=E BI T变化的百分比 /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L Y E BI T / EBI T△S/ S 一[ ( s 1 一旃1 一F ) 一( S—b S—F) 3 / ( S一硌 一F)( S 1一s) / s( S 1一S) ( 1一b ) / ( S—b S—F) ( 1—6) S( S1 一S) / S —S一 S—F( 其中 S1表示预测期的销售收入)由此可见: ( 1 ) 式成立内含假设条件 : 预测期 内成本 结构保 持不 变 .( 2 )我们分析公式( 2 ) 以及公式DF L ×DF LD的推导过程DF L = EPS变化 的百分比 / EBI T变化的百分比 : =I [ ( E B I T 1一 ) ( 1一T) 一D] / m一[ ( E B I T— ) ( 1 一T) 一D] / m} / ( E B I T—I ) ( 1一T)一D] / m旦 : . EBI T — I一 删( E B I T 1 一E B 1 T) / E B I T亘 旦 =EBI T — 一E BI T E BT( 1一 T)EB丁 EBf ,( 1一 丁)一D面 E B I T· E A = T 面 =D F L,× DFL。( 其中, EB1 T1表示预测期的营业利润 , T表示适用税率, 表示普通股的股数)由此可见 , 公式 ( 2 )及公式 DF L = DFL r×DF L D成立 内吉假设条件 : 预测期内财务结构 、 利息率 、 适用税率 、 优先股股息率保持不变综上所述 , 运用经 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进行分析预测时, 必须满足其 前提条件 , 即: 企业预测期内成本结构 、 财务结构、 利率、 适用税率、 优先股股息 第 1 2期 崔 毅 : 经 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聂应用前提条件分析率 均保 持不 变4 结 论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 I )得 到 了一 套 DOL、 DF L 、 DF L 的快捷 计算方法. 企业分析预测人员可以不必记忆 那些抽象烦琐的公式了 运用快捷方式 其计算结果 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 但过程大大简化 特别是当销售收入变化率有多种 可能时, 其方便性就更加明显 .( 2 )财务杠杆 系数 DFL可 分解 成: DFL=DF L』×DF L J ]这样不仅计算简便, 而且有 利于分析利息 、 优先股股息对财务杠杆大小的影响 , 为企业管理 者通过 调整 财 务杠 杆 大小 而 获 取杠 杆 收益 、 控制 财务 风险提供 了更 加有效 的手段( 3 J无论是经营利润、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 还是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人的变化率都可 利用杠杆 效应 , 通过简单 的乘法运算使可得到. 另外, 由于销售收入与贡献毛益之间 、 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之间、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入与每股收益之间不存在杠杆 , 即财务杠杆系数 为 I , 因此它们前后两者之间的变化率总是相同的, 只要计算 出其中一个的变化率 , 也就知道了另一个的变化率( 4 )杠杆效应理论有非常严格 的前提条 件 运用时要 充分 考虑 到 这一 点, 虽 然杠 秆 效 应 理论 所 包古 的“ 决策一 结 构一杠 杆一 风险一 收益” 之 间 的关系对任何企业的中长期决策都有借鉴作用 , 但从前提条件“ 成本结构、 财务结构 、 利率 、 适用税率 、 优先股股息率保持不变” 可以看出, 杠杆效应理论中介绍的计算公式及技巧更适合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进行短期 预测 和风 险控 制.笔 者撰写 此文 的 目的是希望 让更 多的 人在 财务分析与预测时能使用我们发现的经 营杠杆、 财务杠杆与总杠杆 的这种 陕捷计算办法, 同时注意杠杆 运用的前提条件 , 并在实践 中有效地 防止因没有考 虑杠杆运用前提条件而发生分析错误和预测失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 S t e p h e n A Ro s s , Ra n d o l D h W We s t e r f i e l d, J e f f r e y FJ a f f e公司理财 M] . 吴世农, 沈艺峰等译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 2 0 0 0 .[ 2 : Ar t h u r J Ke o w n , Da v i d F S c o t t 、 J o h n D Ma r t i n等 现代财 务管理 基础 【 M J朱武祥译 北京 : 清华大学 出版社 . 1 9 9 7[ 3 王庆成 , 王化 戚 西方 财务管理 M 北 京 : 中国^ 民大学 出版社 , l 9 9 54 ] 邵希娟, 崔 毅. 企业风险与杠杆效应 J 山西大学学报( 社科 版) , 2 0 0 0 ( 4 ): 5 7—5 8l

论企业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合理的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之一,负债筹资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高于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负债筹资还可以节税和降低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筹资也起到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那就是它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负担等因此,负债结构的恰当与否是企业加速发展或遭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财务杠杆原理及作用进行分析讨论,诣在帮助企业正确的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安排企业资金应用。 � � 一、财务杠杆作用 � �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变动的现象。换句话说,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赢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 � �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资金,例如公司债或优先股等。由于支付公司俊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约定的,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商于此项固定利率时,则支付公司俊利息或优先股股利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享有的利润便增加,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其投资报酬率可以提高,这便是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营业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即使营业利润小于约定利率公司仍需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则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或优先股以后。所余给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将减少。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投资报酬率便将降低,称之为“财务杠杆反作用”。 � � 企业之所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负债筹资,就是因为优先股股利和公司俊利息具有固定的性质。在企业的全部资本收益率高于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或公司债利率时,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 � � 二、财务杠杆的作用的影响因素 � � (一)公司本身资本净值的大小 � � 债权人或优先股股东的保障在于普通股资本净值的大小,资本大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大,资本小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小。从公司本身来看,如果万一经营结果较预期利润差时资本大而负值少者其支付利息不会太多,公司仍可承担。但资本小而负债多者,因支付的利息金额太大,利润减少便不足支付利息,而使公司遭遇困难。例如:甲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按年利率6%借人资金100万元,预期经营利润30万元,除了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外,剩余24万元,作为其资本200万元的投资报酬,则投资报酬率为12%。不过经营活动成败莫测,若该企业某年经营利润仅6万元,还能按约定利率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只是普通股无利可获而已。若该企业资本仅100万元,也按年利率600借人资金100万元,己不足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企业持续经营将遭遇困难。可知资本的大小,影响公司的举债能力。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债务总额占全部资金的70%-80%。 � � (二)借款利率的高低 � � 借款利率越低,对举债的公司越有利,即使营业利润减少仍可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对于资本的投资报酬率的影响较小。如前例某公司原有资本200万元,借人款项100万元,借款利率仍为6%,当其经营的报酬率为2%时,报酬所得为300万X2%=6万元,支付借款利息后普通股毫无所获,如果借款利率5%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20万元。 满足投资报酬支付利息要求,如果借款利率4%,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50万元。可见借款利率越低,可借款筹资的金额越大,财务杠杆作用也随之增加,反之,借款利率越高,财务杠杆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对举债予以限制。 � � (三)经营风险的大小 � � 就普通股而言,无论在营业利润的分配或是结束清算时对于公司财产的分配,其次序均在公司债及优先股之后公司有利润,应当优先支付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剩余者才供普通股分配,所以当公司债或优先股的数额越大,则普通股风险越大。另外,每一个企业的特有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不通过举债筹资,那么它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举债筹资,那么它所承担的风险不仅有经营的风险,还有财务风险。而且,一个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也大小不同,凡是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的,则在财务管理上,可以稍微增加财务风险,运用财务杠杆;如果业务收人不太稳定,风险大的,则在财务管理上不宜运用财务杠杆,以普通股葬集资金为宜。总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相互配合。切不可增加风险程度,使企业陷入难以生存的风险。 � � (四)现金流量的状况 � � 以上分析是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实际现金收支很少与账面盈余相符,而债权人的利息和优先股股利则需要现金支付,所以公司举债和发行优先股,除了考虑到营业利润要超过利息支出外,同时还要有能力依照契约规定以现金偿付本金和利息。即使能够以低利借人款项,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是由于必须在一定时间偿还现金,仍可能遭到困难。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上。都要研究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各因素,以防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 � 三、企业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几点做法 � � (一)适时调整资本结构比例,保持合理负债 � � 大规模的负债是产生过很好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一旦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这一前提不存在了,大量资金不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时,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也就产生了,它会加速企业灭亡的进程。因此,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结合点,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积极作用,又不会使企业背负偿债压力,达到一种“双赢”。首先要以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也就是说,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EBIT水平时,根据可行性研究的预测结果,企业要及时决定是否应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提高企业的EPS水平。多种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一般认为负债规模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为6:4或7:3较为妥当。 � � (二)合理控制风险 � �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 � 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的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使企业发行股票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 � (三)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 �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但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的比例过高,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券的利率与资金成本率,结果在不少情况下,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仅不能降低,反而可能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经验,及时调节负债融资的数量和比例,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能够保持较低的水平。 � � (四)建立相关偿债制度,良性持续负债融资 � �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作为一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负债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偿债要求企业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考虑: � � 1、建立偿债基金。 � � 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的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 � 2、妥善安排还贷的时间 � � 为了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减少债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行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安排。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有:采用分期偿付的负债筹资力一式的偿还时间影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之间的时间搭配;发行新债和偿还旧债之间衔接问题。只有妥善安排好还贷时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 � � 3、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 � 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后,企业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负债融资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 � 综上所述,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力一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任何定量力一法只是一个理论力一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必须综观全局,必须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负债亦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利益,适度举债筹资。 再送一篇: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会形成反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法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通过以上企业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债务)。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笔者试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一、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假设:1、 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2、 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企业成熟期,销售市场良好,收益较高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可能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采用负债比重较高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建设初期、成长期及衰退期,让利销售、培育市场或产品受挤压市场委缩,企业经营效益较差时尽可能减少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的损失。二、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成长经济的有力杠杆。假设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预计会产生20%的报酬率,试比较不一样资金结构对利润影响。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20%.方案二、自有资金投资50万元,另外借款50万元,负债比率5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50万元,因此这5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5元(5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30%(15/50×100%)。方案三、自有资金投资60万元,另外借款40万元,负债比率4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还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0万元,因此这6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4元(4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下降为26.67%(16/60×100%)。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所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为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收益应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负债融资。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1、 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企业、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部份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法。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开展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规定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成长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企业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定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定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企业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2、 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财务风险只发生在承担责任企业,就其产生的缘故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规定企业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规定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开展合理的权衡。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开展权衡、比较,充分、全面考虑财务杠杆作用与反财务杠杆作用,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一样作用选择不一样的财务杠杆作用。摘要:负债经营是财务杠杆存在的基础,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若负债过少,会损失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深刻了解财务杠杆机制,把握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合理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问题,从而达到财务杠杆效益最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另一面,许多企业走向了极端,有的陷入了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的怪圈,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的强烈反差;有的热中于超低风险,全凭自有资金苦苦强撑,最终导致企业衰退或破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财务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负债及财务杠杆的诠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

财务杠杆论文的参考文献

崔燕;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郭丽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与财务杠杆关系的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我国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张国亭 《网络财富》 2008年10期 想写这方面的文章,先去统计局、统计年鉴找些最新数据,去中国知网找些相关的文章,多看几篇。找到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阐述财务杠杆意义及应用

摘 要: 财务杠杆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也会给企业财务增加风险。本文通过探讨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的效应和影响,以加深对财务杠杆的认识,进而合理地作出相关决策。

关键词: 财务杠杆 企业经营 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来源除所有者投入外,还可从资本市场借贷。负债已经成为企业资本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发展息息相关,而其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财务杠杆的作用。

一、财务杠杆效应及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亦称筹资杠杆,是指在企业债务资本中,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恰当运用,就能既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务收益;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造成额外损失。

由于企业的负债资金需要还本付息,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合理的情况下,不论当期利润实现多少,企业从息税前利润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会相对减少,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利。这种利用负债资金来调节权益资金收益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为企业创造正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其实质是把负债经营所担负的那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时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负担。企业借入资金越多,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其财务负担也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速度下降。

财务杠杆以财务杠杆系数(DFL)为主要衡量指标之一,财务杠杆系数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即DFL=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企业财务杠杆效应和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获得的杠杆收益就越大,面对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较小,财务风险也较小,但其带来的杠杆收益不明显。

二、财务杠杆的应用

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过程,就是合理运用负债的过程,积极的财务杠杆不但能制约企业财务风险,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因此,企业都要重视财务杠杆的应用,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

所谓企业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包括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两大类,债务性融资定期的利息费用具有节税作用,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也提高了企业价值,但随着债务融资的增长,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就会逐渐增大,有时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权益性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财务风险较小,但无法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应选择合理、合适的融资方式,保持一定的负债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调节作用,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制约负债规模比例,降低财务筹资风险

现代经济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均为负债经营,然而,不同的负债规模和比例,会导致不同的财务杠杆,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当企业负债比例较小时,财务杠杆就较小,面对的财务风险也较小。但是财务杠杆效应不明显,企业获得的杠杆收益就较低;而当企业负债较大时,财务杠杆就较大,面对的财务风险也高些,一旦面对危机,高昂的财务负担会使企业立刻陷入困境。

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规模和经营情况,合理举债,借债有度,在制约一定的财务风险基础上,尽可能发挥财务杠杆的最大效应。

3.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杠杆收益

由于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收益变化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化率之比,因此只有当息税前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财务杠杆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尽量将资金投入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中,保证资金及时回流,防止因资金周转不畅而造成财务困难。同时在资金筹借方面,企业也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造成资金闲置,增加额外利息负担;而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使企业错过良好的发展契机。企业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杠杆收益。

财务杠杆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应在财务杠杆利益与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随意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之大忌,不但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还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境地。所以,合理应用财务杠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1] 王汝志. 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理性深思[J]. 特区经济, 2006(2):321-322.

[2] 肖雅丽, 赵元培, 丰西晓. 企业财务杠杆作用分析[J]. 当代经理人, 2006(21):258.

[3] 刘肖君. 论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商业, 2011(23):230-231.

[4] 赵帅印,厉王波. 财务杠杆应用及其作用[J]. 合作经济与合计, 2012(9):96-97.

第 2 9卷 第 1 2期2 0 0 1年 l 2月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 ou r n a l o f S ou t h Ch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no l o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0 J . 2 9 No. 】 2De c e mbe r 2 0 01文章编号: 1 0 0 0~5 6 5 X( 2 0 0 1 ) 1 2— 0 0 1 4- O 4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及应用前提条件分析崔 教(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0 )摘 要:针对西方财务理论中两个微观经弃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利用数学变换 . 研 究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沿企业收益流作用的机理 ; 得出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系数计算的快捷方式; 并着重分析 了经营扛轩与财务杠杆应用的前提每件 , 指出传统财务理论中经营扛轩与财务扛轩计算与应用时不加 任何条件是 不完善 的. 研究结果对企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杠杆进行利润和风隆预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美键词:微观经济杠杆原理;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 杠杆系数;利润预刹; 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 2 7 5 5 文献标识玛:A1 问题 的提 出所谓微观经济杠杆 原理 , 就是指当经营杠杆 和财务杠杆存在时, 销售收入 的波动会 导致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发生更大的波动 . 因此, 企业可以利用杠杆原理预测经营利润和每股 收益, 也可以在决策时 .有意识地选取适合 自己情况 的杠杆值 。 有效地规避风险,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观现代财务管理论著。 “ 杠杆” 一词提得越来越多。 但 目前国内外有关 书籍 中所介绍 的内容还存在 F不 足 :( 1 ,杠杆系数计算公式 比较抽象, 影 响了初学者对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的深 刻理解 , 也不便于企业对各种馈观经济杠杆的灵活应用.( 2 j没有对财务杠杆系数进行分解 , 因为财务杠杆是由于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的存 在而存在的. 那, 厶当利息和优先股股息 同时存在时, 它们对财务杠杆系数的贡献各是多少?它们各 自对财务杠杆系数的贡献之问是 什么关系?了解这一点 , 对那些正在考虑是通过调整债务还是调整优先股来改变财务杠杆系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 。 是非常必要的.收稿 日期 :2 0 0 1—0 8—2 1*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叠资助项 目( 7 0 0 7 2 0 6 )作 者简 介 :崔 毅 ( 1 9 5 1一) , 女 , 教 授 . 主要 从 事财务 决策 、 数 基经济、 企业诊断研 究( 3 )当销售 收入 变化 时 , 可 以反 用 杠 杆 系 数 的定义公式方便地求出预测期 的经营利润 、 每股 收益的变化率. 因为经营利润变化率 =经营杠杆系数 ×销售收入变化率,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 =财务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化率 那么 , 预侧期 的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是否也可以利 用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知识 , 仅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就可得到?回答是 肯定 的( 4 )运用经 营杠杆 与财务杠杆原 理进行分析时, 其前提条件有 哪些?这些在所 有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和论著中都没有清晰的阐述.本文正是基于上面的思考 , 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经营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出发 , 进行~系列的数学变化 , 试 图就杠杆的存在 、 杠杆系数的计算、 杠杆对各利润的影响等同题给 出形象、 直观、便于理解、 便于记忆的表述 , 并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中内含的假设条件 明朗化. 其 目的是 帮助大家对这些微观经济杠杆原理 有更深刻 的认识 , 促进企业管理 者准 确地 、 主 动 地运 用 微 观 经 济杠 杆 原 理去进 行利 润预测 和控制 风 险.2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系数的快捷计算及杠杆原理在企业的收益流中, 有七个相关联的数量概念 :销售收人、 贡献毛益、 营业 利润即息税前利润、 税前 第 1 2期 崔 毅 :经营扛杆 与财 务杠杆原理 及应用前提条件分析 1 5利润 、 税后 利润 、 属于 普通 股股 东 的收人 、 每 股收 益它们之问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运算关系 , 我们可以画一条直线及六个点( 如图 i所示) , 更形 象直观地说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 销售收人 ( S)减去变动成本( b S, 其 中 6为变动 成本率)得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减固定成本( F)得营业利润( EB I T) , 营业利润减利息费用( I )得税前利润( EBT) , 税前利润减应 纳所得税( EBT×T, 其中 T为所得税税率) 得税后利润( E A7 ’ ) , 税后利润减优先股股息( D)得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 再除以普通股股数( m)即是每股收益( EP S)一 一应纳所得 税辆 一 )贡献毛益 属r普通股S S—b S E B I T 3 r E AT 腔求的收^ E P SEBF T+ 删 一D圈 1 企业收益漉 中各项之间的关 系Fi g 1 The r el at i ons hi p amon g di f f e r e ntv a r i a b l e s a l on g t he r ev e n ue f l ow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经营杠杆度 DOL : EBI T变化 的百分 比销售收人变化的百分 比 = 垒S b SS 6S — F财务杠杆度 DF L :EP S变化的百分比( 1 )E B I T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 篓 = 一 墨 ! r ? 、 n 、EBI T J一我们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变化, 就会发现更为简便的表现方法 , 容易记忆且应用方便D = = ; = EBI T + F 贡 献毛益 …EBI T 一 经 营利润DFL EBI T EBl TEBI T — J一 EBI T — I一 墨 旦 =! : 壁 . . 旦 ! 。 一 EBI T 一 ,一 船 EBTE BI T EB ( 1一 T)E BT EBT( 1一 T)一 D而EBI TT .旦 ( 4 ) EAT D EB 一 、吖显然, 经营杠杆是由于 F的存 在而存在; 财务杠杆是由于 I、 D 的存在而存在 我们可将 由于 J的存在而产生的杠杆 系数记作 DFL 、 由于 D 的存在而产生 的杠 杆 系 数 记 作 DFL 则 财务 杠 杆 系数 就可分解为: DF L = DFLf×DF Ln.其 中 :叭 = = 六DFL。 — EB I T - I =( 6 )EBI 丁 ,一 … ‘由式( 3 ) 可知 :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由于 F的存在而存在, 并且 DOL恰好等于 F所在的第二区问前后两端点所代表的利润值之比, 或更形象地表述为:由于 F的存在而产生的经营杠杆系数 DOL就等于F前面点的值除以F后面点的值 . 同理由式( 5 )得 : 由于 ,的存在而产生DF L 就等于 , 前面点的值除以 J后面点的值 .由式( 6 ) 得 : 由于 D 的存在而产生 nF L n就等于D前面点的值除以 D后面点的值. 因此, 可画出图 2 .由图2可得到如下一组结论( 如图2的上半部分) :( i )若 F、 I 、 D均不为0 , 那么 F、 , 、 D分别像一个固定的支点一样, 形成 了三个杠杆作用点 : DOL、DFL. 、 DFLD, 而每一个杠杆的大小就正好等于支点前面的点除以后面的点所得的值 . 由于直线上点的值从左 向右依次减小 , 因此 D0L、 DFL J 、 DFL D都大干 l , 对销售收人的变化率起一个加剧放大作用( 2 )若 F、 J 、 D 中 I= 0或 D = O ( F为固定成本 , 一般不可能为 0 ) , 则在第三或第五区间就没有形成杠杆效应 , 也即 DFL ,=1或 DF LD=i, 该区问两端点所表示的利润的变化率相等.( 3 )第一、 四区间分别减去 b S、 E BT× T所形成后端点 ( 1一 S、 EBT( 1一 T)与前面 的点 S、EBT有一个 比例关系 , 而第六 区问是除 以固定 的数, 因此 当销售收人发生变化时, 第一、 四、 六区间的两端点表示 的数( 或利润)的变化率总是相同的.( 4 )应用结论 ( 1 ) ~ ( 3 ) 叉可得到如下4 点结论( 如图 2的下半部分所示) . 即当销售收人增长( 或下降 ) n% 时 :① 贡献毛益也增长( 或下降) n%( 因为第一 区间没 有杠杆 作用 )② 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 营业利 润将增长( 或下降) DOL×d%.③ 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增长 ( 或下降)幅度相同 , 均为 DFL,×Do上 ,×n% .④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人和每股收益增长( 或下降)幅度相同, 均为 DF LD×DF L ×DO L×d% l 6 华 南 理 工 太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 9卷. ——— 一 ■ 广 — 。《 日 《 日 日 < 日 一 上升 辟a %第 一 十托杆DOL作用 第= . 个 杆 D , . 作用5 " b S 也 }升或下降a %r升或 律 升或 r降00f D x} i OL第三个机杆DF L 。 作用! D 毫 F I . D O L 。 l 嚣 I N ) L i ) H , O } 0 } k n i 粕 } ) H 1 b图 2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示意 图Fi g. 2 The s c he mat i c di ag r am o f t he o pe r a t i ng l ev e r a ge a nd f i na nc i al l ev e r a ge s结论( 4 ) 可表述为: 当销售收入上升( 或下 降) 时, 不仅预测期经营利润、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可 以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得到 . 而且预测期的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的变化率也都可 以利用微观经济杠杆原理知识通过简单 的乘法运算就可得到: 这些利润中某利润 的变化率等于该利润前面各杠杆系数与销售收入变化率的乘积.3 应用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进行分析预测的前提条件笔者 目前所看到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介绍杠杆效应理论时, 都没有 明确指出运用该理论的前提条件 , 下面我们从公式( 1 ) 、 ( 2 ) 出发 , 探寻运DFL EBI TEBI T — 一用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前提条件.( 1 )我们分析公式( 1 )的推导过程 :DOL=E BI T变化的百分比 /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L Y E BI T / EBI T△S/ S 一[ ( s 1 一旃1 一F ) 一( S—b S—F) 3 / ( S一硌 一F)( S 1一s) / s( S 1一S) ( 1一b ) / ( S—b S—F) ( 1—6) S( S1 一S) / S —S一 S—F( 其中 S1表示预测期的销售收入)由此可见: ( 1 ) 式成立内含假设条件 : 预测期 内成本 结构保 持不 变 .( 2 )我们分析公式( 2 ) 以及公式DF L ×DF LD的推导过程DF L = EPS变化 的百分比 / EBI T变化的百分比 : =I [ ( E B I T 1一 ) ( 1一T) 一D] / m一[ ( E B I T— ) ( 1 一T) 一D] / m} / ( E B I T—I ) ( 1一T)一D] / m旦 : . EBI T — I一 删( E B I T 1 一E B 1 T) / E B I T亘 旦 =EBI T — 一E BI T E BT( 1一 T)EB丁 EBf ,( 1一 丁)一D面 E B I T· E A = T 面 =D F L,× DFL。( 其中, EB1 T1表示预测期的营业利润 , T表示适用税率, 表示普通股的股数)由此可见 , 公式 ( 2 )及公式 DF L = DFL r×DF L D成立 内吉假设条件 : 预测期内财务结构 、 利息率 、 适用税率 、 优先股股息率保持不变综上所述 , 运用经 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进行分析预测时, 必须满足其 前提条件 , 即: 企业预测期内成本结构 、 财务结构、 利率、 适用税率、 优先股股息 第 1 2期 崔 毅 : 经 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聂应用前提条件分析率 均保 持不 变4 结 论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 I )得 到 了一 套 DOL、 DF L 、 DF L 的快捷 计算方法. 企业分析预测人员可以不必记忆 那些抽象烦琐的公式了 运用快捷方式 其计算结果 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 但过程大大简化 特别是当销售收入变化率有多种 可能时, 其方便性就更加明显 .( 2 )财务杠杆 系数 DFL可 分解 成: DFL=DF L』×DF L J ]这样不仅计算简便, 而且有 利于分析利息 、 优先股股息对财务杠杆大小的影响 , 为企业管理 者通过 调整 财 务杠 杆 大小 而 获 取杠 杆 收益 、 控制 财务 风险提供 了更 加有效 的手段( 3 J无论是经营利润、 每股收益的变化率, 还是税前利润 、 税后利润 、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人的变化率都可 利用杠杆 效应 , 通过简单 的乘法运算使可得到. 另外, 由于销售收入与贡献毛益之间 、 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之间、 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入与每股收益之间不存在杠杆 , 即财务杠杆系数 为 I , 因此它们前后两者之间的变化率总是相同的, 只要计算 出其中一个的变化率 , 也就知道了另一个的变化率( 4 )杠杆效应理论有非常严格 的前提条 件 运用时要 充分 考虑 到 这一 点, 虽 然杠 秆 效 应 理论 所 包古 的“ 决策一 结 构一杠 杆一 风险一 收益” 之 间 的关系对任何企业的中长期决策都有借鉴作用 , 但从前提条件“ 成本结构、 财务结构 、 利率 、 适用税率 、 优先股股息率保持不变” 可以看出, 杠杆效应理论中介绍的计算公式及技巧更适合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进行短期 预测 和风 险控 制.笔 者撰写 此文 的 目的是希望 让更 多的 人在 财务分析与预测时能使用我们发现的经 营杠杆、 财务杠杆与总杠杆 的这种 陕捷计算办法, 同时注意杠杆 运用的前提条件 , 并在实践 中有效地 防止因没有考 虑杠杆运用前提条件而发生分析错误和预测失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 S t e p h e n A Ro s s , Ra n d o l D h W We s t e r f i e l d, J e f f r e y FJ a f f e公司理财 M] . 吴世农, 沈艺峰等译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 2 0 0 0 .[ 2 : Ar t h u r J Ke o w n , Da v i d F S c o t t 、 J o h n D Ma r t i n等 现代财 务管理 基础 【 M J朱武祥译 北京 : 清华大学 出版社 . 1 9 9 7[ 3 王庆成 , 王化 戚 西方 财务管理 M 北 京 : 中国^ 民大学 出版社 , l 9 9 54 ] 邵希娟, 崔 毅. 企业风险与杠杆效应 J 山西大学学报( 社科 版) , 2 0 0 0 ( 4 ): 5 7—5 8l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亟待创新》.《上海会计》.2002年第10期.33-36[2]李小建.《入世后中国关注中小企业融资》.《财会月刊》.2003年第2期.25-30[3]吴成宇.《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会计研究》.2001年第7期.63[3] 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14).[5]孙岳晓.《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财税与会计》.2002年第10期.45-48

  • 索引序列
  • 财务杠杆论文文献综述
  • 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研究论文综述
  • 财务杠杆论文外文文献
  •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论文开题报告
  • 财务杠杆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