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毕业论文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毕业论文

怎样写论文 怎样找论文 看经常有人问这问题,总结下现在如何在网上找论文与写论文等,具体方法见我qq空间里的介绍

浅谈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235100 淮北徐楼矿业有限公司 刘艳华 )摘要:论文从介绍机械行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机械制造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提高自动化水平、成本构成、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生产现场、生产工序、管理制度等几方面探讨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机械制造 成本管理 控制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希望通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厂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1机械行业的生产特点机械制造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工业生产的特点基本上分为两大方式:离散型与流程型。离散型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成品的方式。机械制造业并不都是离散型工业,其中还有部分流程型的特点。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1)产品结构清晰明确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件或部件组成,这些关系非常明确和固定。2)工艺流程简单明了,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面向订单的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是多品种和小批量,因此,机械制造业生产设备的布置一般不是按产品而是按照工艺进行布置的,例如,按车、磨、刨、铣来安排机床的位置。3)物料存储简易方便。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固体,产品也为固体形状。因此,存储多为室内仓库或室外露天仓库。4)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2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虽然在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总的来看还是存在诸多不足: 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2)观念转变问题。机械厂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全厂上下形成了销售是龙头的思想理念,重经营订货,重生产任务的完成,轻成本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成本管理工作力度不够,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成本发生点也就缺乏监控。 3)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4)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5)存货资金占用较高的问题。库存资金占用是企业的一大浪费。近几年机械厂在降低库存上也做了一些努力,采取改代等方式做了一些利库工作,但成效不够显著。 6)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3机械制造成本控制对策3.1提高自动化水平1)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工效、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 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工序和人工成本高的瓶颈点,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数控设备及柔性生产资源,使用多技能的员工和通用性较强的设备,可极大的提高工效、降低成本。2) 优化工艺和工序,合理配置设备、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益生产,向管理要效益。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3.2改进产品设计首先,做到产品各部件的寿命相匹配。机械厂的产品主要用于炼化企业,产品的使用期较长,这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要匹配,通过改善产品设计工艺,使用寿命类似的原辅材料,加强各部件的协调一致性,确保产品的整体寿命。其次,产品设计标准化。再次,优化生产工艺,调整生产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流程,为此在有效利用原有加工设备的基础上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例如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上应注重于长远的降低成本。3.3简化成本构成 1)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材料消耗材料的消耗主要指原材料、消耗材料等物资的耗费,是构成产品实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材料费用在机械制造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为60%左右,因此,节约材料消耗,对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2)控制人工成本。对人工成本实施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比率。而就制造型企业来说,由于产出较为一定,提高人工成本效率,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所谓降低人工成本并不是降低工人的工资福利水平,而是应减少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投入的无效部分。针对这一要求,可以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对人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3)加强经济核算,厉行节约,降低间接费用。要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制,减少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一些损失性费用,就能有效地减少车间经费,从而使单位产品所分摊的费用额相对降低,对降低产品成本是有利的。3.4优化工序首先,减少工序缺陷。应该把有工艺缺陷的问题解决在初期阶段,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存在质量问题或数量(重量)达不到要求等有缺陷的在制品不能往下道工序流转,一经发现必须返修,有缺陷产品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的掩盖以及不良品的产出和积压,减少返修及维修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降低工序成本,向管理创新要效益。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成本。3.5生产现场控制首先,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在生产现场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质量,就会减少错误的发生,不合格品以及重复返修数量减少,缩短了交货时间以及减少了资源耗用,降低了质量成本,因而使生产总成本下降。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将节约下来的人员作为其他的附加价值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来源。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就会降低。最后,降低库存。运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五种管理手段,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及时清理整顿,逐步提升生产人员的管理素质,同时可以采取挂牌制度,利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的公开化、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流程的图表化,做到业务公开、管理规范,从而降低库存,减少生产环节的积压浪费。4结语总之,成本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机械制造企业也是如此,机械厂在降本增效方面也采取一下一些措施,如物资采购上采取市场调研、比质比价等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生产上采取限额领料、节能降耗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虽说这些方法在降低制造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不断的探索,以求达到对机械制造正本的有效控制。参考文献:[1]张杰,《生产与运营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2]顾宏伟. 强化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 2009,(06)[3]卓鑫. 浅谈机械制造成本控制策略[J]. 现代商业 , 2008,(11)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2.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2.2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2.3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2.4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那么,一些企业要做到科学的控制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成本"的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一、成本控制在于把钱花得恰到好处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而国际公司则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剥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企业要想有长期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换句话来说,不是要削减成本,而是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单纯地削减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为唯一目标,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一般简单的做法都会考虑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或者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劳力资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市场。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学机制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该如何做呢?我们来看看跨国企业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体系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指导成本控制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1.企业项目分析各个部门以营销目标导向,进行年度工作的项目立项,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各类项目,同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再对时间、成本、性能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成本与收益。比如市场部明年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多少市场宣传及推广的项目,项目逐一分解成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2.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是企业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包括与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连接点,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也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3.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任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执行法1.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在企业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每个项目及任务都是为实现目标所服务的。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与任务削减掉。2.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3.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手册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当然,有效的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所以,成本控制奖励也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术投资,控制采购成本;"延伸"就是将上下游整合起来。当今的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摘要:货币时间价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很多在理财上也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周转的困难甚至破产。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实质、与投资决策的关系,以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运用(用一个例子说明)等问题。Abstract: Currency's time value is an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everyday life, while it is always neglectful. As we know, some enterprises have difficulty in capital tumorer and even result in bankruptcy. reason mainly is that they neglect the problem in conduc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chiefly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urrency's time value, its essence for generation, its relation with investment's policy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s policy-making.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 投资决策Key words: currency's time value investmentinvestment's policy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1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110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钱,这10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笔者简单的为货币时间价值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我们是花30万买一幢现房值呢,还是花27万买一年以后才能住进的期房值呢?我们若想买一辆汽车,是花20万现金一次性购买值呢,还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值钱。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刚才那人将钱存入银行,银行为什么会多给10元钱,是不是对那人没将钱拿去消费从而推迟消费的耐心的一种补偿呢,在西方,大多数学家都认为货币时间价值是对货币所有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予的报酬,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钱放在家里不消费,等到以后在消费,这样也是推迟消费,而且比存银行更方便,因为钱在自己手上,想何时用就何时用,想怎样用就怎样用,这样的货币会增值吗?显然不会。他们所得出的概念只是说明了一些现象,并没有说明时间价值的本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正是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G-W-G .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G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G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C+V+M)大于初投入的价值(C+V),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G 大于投入资金G,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资源,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并不是对耐心的补偿。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1].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二)举 例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詹宁斯于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先生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詹宁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詹宁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将几件事考虑在内:第一,在以后几年内,詹宁斯的工资可能增加。第二,我们不能确信,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许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1993年底退休时,詹宁斯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 PV=WO+WO(1+g)(1-m1)/(1+R)+WO(1+g) (1-m2)/(1+R) +…WO(1+g) (1-mt)/(1+R) .其中,WO是他198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资,WO(1+g)* (1+g) 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而m1,m2,…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7年,1988年…1993年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资料可以从相同年龄和种族的男性死亡保险表中得到。至于g,我们采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采用政府债券的利率,在 1986年大约是9%,则詹宁斯先生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年份WO(1+g)1-mt1/(1+R)WO(1+g) (1-mt)/(1+R)1986850000.9911.000842351987918000.9900.917833391988991440.9890.8428256119891070960.9880.7728167119901156420.9870.7088081019911248930.9860.6508004319921348840.9850.5967918519931456750.9840.54778408合计---650252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650252元美金,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是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詹宁斯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85000*7=595000元美金,远远小于650252元美金。开头曾提到的某人,如果现在决定投资油田,这时问题是他发现如果现在开发,马上可获利100万元,如果5年后开发,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可获利160万元,此人该选择什么时候投资呢?有人主张在5年后投资,因为160万元明显大于100万,有人主张应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投资获得 100万,这100万又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当时社会平均获利率是15%,那么5年后100万可变成175万(100*(1+15%)*(1+15%)* (1+15) *(1+15) *(1+15) =175),金额显然大于160万。这样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此人赚的钱又多了,如果不考虑,此人的油田投资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是不的。(三)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是一个大型的家庭,时间价值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任何企业都象家庭一样在时空中经营、活动,排斥时间价值,企业的收支和盈亏就无从计量和评价,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我们也应适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2].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因素的,韩国一些大企业集团频频陷入危机,先后有起亚集团、韩宝集团等10家大企业集团因债台高筑,资金周转困难而宣告破产,其中一个重要的财务原因便是企业往往不进行深入的调查便乱上投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较多[3].在我们国内,有很多企业正走着与韩国集团相同的路子,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寿命缩短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呼吁一下,投资决策要科学合理,要利用企业的每一分每一毫。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如何对它产生影响。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回收期法和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企业成本控制与分析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那么,一些企业要做到科学的控制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成本"的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一、成本控制在于把钱花得恰到好处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而国际公司则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剥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企业要想有长期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换句话来说,不是要削减成本,而是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单纯地削减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为唯一目标,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一般简单的做法都会考虑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或者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劳力资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市场。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学机制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该如何做呢?我们来看看跨国企业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体系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指导成本控制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1.企业项目分析各个部门以营销目标导向,进行年度工作的项目立项,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各类项目,同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再对时间、成本、性能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成本与收益。比如市场部明年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多少市场宣传及推广的项目,项目逐一分解成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2.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是企业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包括与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连接点,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也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3.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任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执行法1.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在企业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每个项目及任务都是为实现目标所服务的。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与任务削减掉。2.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3.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手册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当然,有效的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所以,成本控制奖励也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术投资,控制采购成本;"延伸"就是将上下游整合起来。当今的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摘要:货币时间价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很多在理财上也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周转的困难甚至破产。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实质、与投资决策的关系,以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运用(用一个例子说明)等问题。Abstract: Currency's time value is an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everyday life, while it is always neglectful. As we know, some enterprises have difficulty in capital tumorer and even result in bankruptcy. reason mainly is that they neglect the problem in conduc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chiefly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urrency's time value, its essence for generation, its relation with investment's policy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s policy-making.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 投资决策Key words: currency's time value investmentinvestment's policy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1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110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钱,这10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笔者简单的为货币时间价值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我们是花30万买一幢现房值呢,还是花27万买一年以后才能住进的期房值呢?我们若想买一辆汽车,是花20万现金一次性购买值呢,还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值钱。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刚才那人将钱存入银行,银行为什么会多给10元钱,是不是对那人没将钱拿去消费从而推迟消费的耐心的一种补偿呢,在西方,大多数学家都认为货币时间价值是对货币所有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予的报酬,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钱放在家里不消费,等到以后在消费,这样也是推迟消费,而且比存银行更方便,因为钱在自己手上,想何时用就何时用,想怎样用就怎样用,这样的货币会增值吗?显然不会。他们所得出的概念只是说明了一些现象,并没有说明时间价值的本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正是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G-W-G .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G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G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C+V+M)大于初投入的价值(C+V),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G 大于投入资金G,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资源,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并不是对耐心的补偿。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1].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二)举 例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詹宁斯于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先生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詹宁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詹宁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将几件事考虑在内:第一,在以后几年内,詹宁斯的工资可能增加。第二,我们不能确信,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许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1993年底退休时,詹宁斯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 PV=WO+WO(1+g)(1-m1)/(1+R)+WO(1+g) (1-m2)/(1+R) +…WO(1+g) (1-mt)/(1+R) .其中,WO是他198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资,WO(1+g)* (1+g) 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而m1,m2,…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7年,1988年…1993年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资料可以从相同年龄和种族的男性死亡保险表中得到。至于g,我们采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采用政府债券的利率,在 1986年大约是9%,则詹宁斯先生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年份WO(1+g)1-mt1/(1+R)WO(1+g) (1-mt)/(1+R)1986850000.9911.000842351987918000.9900.917833391988991440.9890.8428256119891070960.9880.7728167119901156420.9870.7088081019911248930.9860.6508004319921348840.9850.5967918519931456750.9840.54778408合计---650252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650252元美金,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是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詹宁斯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85000*7=595000元美金,远远小于650252元美金。开头曾提到的某人,如果现在决定投资油田,这时问题是他发现如果现在开发,马上可获利100万元,如果5年后开发,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可获利160万元,此人该选择什么时候投资呢?有人主张在5年后投资,因为160万元明显大于100万,有人主张应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投资获得 100万,这100万又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当时社会平均获利率是15%,那么5年后100万可变成175万(100*(1+15%)*(1+15%)* (1+15) *(1+15) *(1+15) =175),金额显然大于160万。这样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此人赚的钱又多了,如果不考虑,此人的油田投资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是不的。(三)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是一个大型的家庭,时间价值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任何企业都象家庭一样在时空中经营、活动,排斥时间价值,企业的收支和盈亏就无从计量和评价,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我们也应适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2].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因素的,韩国一些大企业集团频频陷入危机,先后有起亚集团、韩宝集团等10家大企业集团因债台高筑,资金周转困难而宣告破产,其中一个重要的财务原因便是企业往往不进行深入的调查便乱上投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较多[3].在我们国内,有很多企业正走着与韩国集团相同的路子,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寿命缩短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呼吁一下,投资决策要科学合理,要利用企业的每一分每一毫。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如何对它产生影响。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回收期法和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2.2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2.3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2.4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摘要: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只能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取代。本文提出了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原则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成本管理,所以积极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是企业发展必要途径。 1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原则 企业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成本优势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三大原则。 长期性与即时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即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也要考虑企业近期承受能力。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如何做到兼顾,是管理者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全局性与局部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同时也要对局部考虑。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把企业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综合考虑,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外延性与内涵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向外延伸到采购环节,还必须考虑也后服务环节,同时也要向内注意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也要重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 2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为充分发挥地利、利用人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价格优势争得一席之地,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全体员工,无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择人,还是普通职工,都应树立成本意识。要进行全员成本教育,使大家明了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奖优罚劣,进而造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节约成本的良好氛围。 2.2实行表格统计管理 数据是成本管理的必要依据。全员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没有合适的统计方式,无法做到准确管理。要纠正只抓产值、利润等大指标,忽视一线质量和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应设计科学、简明的统计表格。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从本企业的产品与工艺、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适用于本企业的统计表格。表格要简单明了,不生歧义,且提倡一表多用。 2.3做好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开发新产品,不仅要作到市场可行,技术可行,还要注重经济可行。市场可行是指企业产品必须适销对路;技术可行是指企业具备制造该产品的设备、工艺、人员条件;经济可行则是指该产品有利润空间。有的企业强调市场导向,也有的企业搞成本导向,其实二者是一致的。在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商品丰富的今天,卖方市场已全面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欲求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源泉。企业产品开发做好才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由于产生于同一社会经济背景下,所以在本质上是有共性的。现代成本管理的本质核心以最低成本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且这种体系是动态的,即企业要永远追求最低成本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将推动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参考文献:[1]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愈加值评估的契约方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制造业成本控制毕业论文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采购环节作为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制造生产的后续进行,维持运营,保证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于制造型企业至关重要。有效的采购成本控制能为企业利润提供保障,为企业的运营流转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以低成本高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的制造型企业对采购成本缺乏有效控制,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策略和采购计划,加强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通过规范成本控制流程,构建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以及加强采购人员的管理予以解决。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在采购中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控制好采购成本,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制造型企业与其他的企业不同点就在于其面向的客户或者厂家,它的生产是大批量大规模,成本的细微变动就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所需物资的采购,制造生产、销售。采购虽然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却无比重要,因为它和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物资的合理采购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一旦生产有中断,就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因为原料的供应以及产品品质的保障都与采购质量密切相关,这都关乎一个企业的利润来源。制造型企业的采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控制企业成本,采购成本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如果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则会影响销售数量。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产品优势,要用提高售价的方式,增加利润几乎就是不可能。何况通过提升售价方式的空间有限。为什么说采购成本控制对制造型企业提升利润来说显得卓有成效呢?从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占比均值60%来看,如果控制销售量保持不变,采购成本降低5%,能带来净利润20%左右的增长。相比之下对于制造费用,营销费用等的控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依托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以及简政放权带来的福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兴起,不乏制造型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顾客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相比过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倘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纵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就会大大缩小自身的市场份额。所以说,企业必须要不断改进创新,降低成本。产品创新,管理观念更要创新,采购成本控制作为制造型企业提绩增效的重要环节亟需引起企业的重视。合理改善采购环节,控制采购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最为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销售成本中采购成本所占的比例高达60%以上时,制定科学采购计划,将有益于采购的顺利完成,有效控制成本,为企业增效提利。

2、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采购人员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存在缺陷

一是采购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很多制造型企业不重视采购管理,不注重培养采购人员综合素质,认为采购岗位没什么技术要求,采购人员按采购清单跑腿就好。由于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的物资管理知识和采购技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增多。二是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可能会由于利益驱动选择购买给自己带来好处,却不是对企业最大利益的.物资,出现采购物资质量存在隐患、产品性价比低的现象。

2.2缺乏中长期采购策略方案

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对成本控制采取一味地求低模式,单纯注重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压低采购成本节约企业成本,这种做法的确见效快也确实做到了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但并非长远之计。这样的举措显得稍显肤浅。对供应商成本的压低不利于建立友好长期合作的关系,且以压价为方法极可能造成质量不达标的潜在威胁。互利共赢,长远发展才是上策。

2.3缺乏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供应商的数量多,类型也多,合理甄别筛选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即便筛选出最优供应商且与之合作,而没有完善的管理策略,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就面临着这样的窘迫,对供应商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长久效益。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消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与质量方面双方不能达成最优方案、交货时间以及需求供应不及时等问题使得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3、解决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的策略

3.1对于采购人员方面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聘用专业技术的采购人员,建立合理严格的选拔标准,同时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顺应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的抽查审核,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抽查质量不达标物资时,不是采购员专业能力不达标就是违规欺,理应受到惩罚,用严格的管控加强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

3.2对于采购部门方面

(一)构建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分析市场环境,制定适宜企业发展需求的采购成本控制制度,规范企业采购,使得与采购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把握,利于决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申请、提交、批准,控制采购数量,合理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存货积压,增加闲置成本占用流动资金。公开所有运作流程,即时调整采购质量、价格,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规范各个部门成本控制流程采购程序中应该明确分工,将职责具体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人,保障管理机制高效率运行。从采购内容到规划采购数量,运输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体系出成本方面的控制。首先合理控制采购请购环节。采购材料必须由生产部门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计划,根据生产需求,计划数量规划采购数量,保障原料物资供应,做到不闲置不浪费,从而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模式要多样化。时代在发展,现在有更多高效便捷的通道,采购管理的理念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如:电子商务采购、第三方采购等。在满足制造型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采购方法,将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采购策略和供应管理方面

(1)建立完善的采购策略和采购计划采购的合理规划策略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采购工作开始之前要有详细的规划。为了增加员工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可以采取有效的奖励机制。采购人员要严格遵守企业的采购制度。采购前需提交计划书,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采购任务才能予以执行。对采购工作完成出色的员工以奖励,增强企业向好的源源动力。采购计划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市场预测以及过往数据,加之生产部门进度,销售情况,做到采购有目的,合理高效运转。

(2)加强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降低供货风险,应该避免单一供应商的选择。如果供应商单一,可能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产品不容易切换的情况,因而要选择供应商替补策略。比如对于某部件来说,可以选择多个供应商规避风险。这样能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可以避免被供应商控制。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供应商之间在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不断优化。对供应商的选择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统计要素,分析利弊,掌握最利己信息。应将有意向供应商存档储存,关注其动态,采购选择从中进行,将供应商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专人负责,及时更新供应商动态,挖掘更多优质合作商。成本控制是制造型企业提升效益所必需的观念。要让企业获得更大效益,就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合理地规划采购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支出。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对采购成本控制能力不高,需要相关学者对其成本的控制和完善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帮助我国制造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叶秋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8).

[2]孙劼,吴金娜.从企业价值链角度看企业采购成本管理[J].北方经济,2012(24).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2.2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2.3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2.4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毕业论文企业成本控制调查分析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2.2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2.3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2.4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2.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2.2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2.3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2.4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索引序列
  •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毕业论文
  •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 企业成本控制与分析毕业论文
  • 制造业成本控制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企业成本控制调查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