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文章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文章

发布时间: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文章

1.经常接触铅的人2.乳糖不耐者3.牛奶过敏者4.返流性食管炎患者5.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6.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7.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8.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是的,更是中文核心期刊。荣誉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这里有个PDF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是在 《中国乳品工业》2005年04期中的一篇文章。 乳酸菌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刘娟,王广英,刘怀东 本文阐述了乳酸菌饮料在生产、运输、销售、贮存过程中易出现的口感不稳定,分层沉淀,褐变以及坏包(胀包、酸包、霉包、黏条包)等质量问题。从原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技术水平、包装材料、贮运等过程,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作者单位】: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刘娟;王广英);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78(刘怀东)【关键词】:乳酸菌饮料;质量问题;质量控制【分类号】:TS275.4【DOI】:cnki:ISSN:1001-2230.0.2005-04-018【正文快照】: 0引言乳酸菌饮料具有酸甜适口、清淡不腻且具有酸奶的保健功能,所以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所以乳酸菌饮料在国外的乳品市场上一直占有相当比例的份额,而我国的乳酸菌饮料占整个乳品市场的份额却很小,特别是随着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的发展,并且乳酸菌饮料本身的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加之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保质期又短,厂家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和酸性乳饮料是一种产品,使得乳酸菌饮料无法与酸性乳饮料相竞争,市场份额逐渐缩小。随着消费者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厂家对乳酸菌饮料营养保健作用的宣传,相信不久的将来,乳酸菌…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电话

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

圣牧全程有机奶是一款由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有机奶,产品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圣牧奶源国内首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

内蒙古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成立,2014年在香港上市, 2019年整合蒙牛资源成立合资公司,完成品牌、产品、团队全面升级。公司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注册资本为贰亿陆仟贰佰捌拾万元人民币。

圣牧高科以精品奶源基地建设为基础,利用内蒙古巴彦淖尔的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全程沙草有机奶产业基地,致力于造就中国高端乳品的领先品牌。

内蒙古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的经营宗旨

内蒙古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奶牛养殖业为核心,利用先进的胚胎工程、育种工程等重大关键技术,有效地实现奶牛种群规模化的改良换代,以期奶牛产奶综合效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规模化牧场经营,利用各地养殖业的资源优势,生产销售优质、有机、营养丰富的牛奶产品,把公司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乳品公司,并为中国乳品工业的发展打造大规模的精品奶源基地,为中国乳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保证。

属于核心期刊,CSCD期刊,CA期刊;详情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必须有!正经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呢!在哈尔滨香坊区木材街59号! 电话:+86-451-55190114 邮编:150030

张振国:男,汉族,1951年生,陕西靖边人,无党派,现任中国食品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奶协工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产品加工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编委、中国乳品杂志编委、北京得昊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职称: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上班了吗

属于核心期刊,CSCD期刊,CA期刊;详情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蒙牛、伊利的牛奶越喝越没有奶味了。这不是错觉。这个表述还不够精准,应该是:平价奶越来越没奶味了。事实上,这是由以蒙牛和伊利为首的奶企在22年前埋下的恶果,而平价奶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恶果。其余数不清的恶果还有诸如:毛利润高达百分之70甚至80的婴幼儿乳粉,以及买着全球价格最高的国产乳粉,依旧惴惴不安的中国父母。10余年果然够久,人们早已忘记了蒙牛和伊利曾作过的恶。但即便在12年前蒙牛和伊利频频爆雷之时,很多人就避开蒙牛和伊利的丑闻不谈,认为蒙牛和伊利这两家“民族企业”被“整跨”了,外国同行公司就会乘虚侵入控制中国奶业,把它们整跨了就是整跨民族企业。12年后,蒙牛和伊利更是已与民族企业牢牢粘连,在如今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的当下,你敢跟民族企业作对,就是与全国人民作对。但是蒙牛和伊利真的配称民族企业吗?我战战兢兢地提出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一直认为,蒙牛和伊利的几十年发展史,对中国产生的坏处绝对大于好处,倘若没有蒙牛与伊利,中国的奶制品行业或许远比现在好。要谈蒙牛和伊利对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伤害,想要细数蒙牛伊利作下的恶,必须要从1983年谈起。2恶之花萌芽 为什么我会把蒙牛与伊利放在一起谈?不只是因为蒙牛和伊利是如今占据垄断地位的两大奶业巨头,更因为在我眼里,这两家公司不过是同出一根的两颗果实,归根结底他们的底色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伊利与蒙牛的产品如此相似,除了牌子几乎一模一样:伊利推出优酸乳,蒙牛就跟着推出酸酸乳;伊利推出QQ星,蒙牛就跟着推出未来星;伊利推出了安慕希,蒙牛就跟着推出纯甄;蒙牛推出了特仑苏,伊利也跟着推出金典。甚至连出产的雪糕都几乎一模一样:事实上,蒙牛与伊利的纠葛自1983年便已被埋下。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与伊利创始人郑俊怀本就出自一家公司,伊利集团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1983年1月,因为持续亏损,郑俊怀被调到该厂,任厂长,试图破局。而牛根生就是郑俊怀的得力手下,当年能力出众的牛根生,很快就带领一波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实现了扭亏为盈。1996年,伊利集团成立,郑俊怀成了董事长兼CEO,牛根生是伊利主管生产和销售的副董事长兼副总。因为牛根生能力出众,并且与下属直接接触更加频繁,伊利有一半人都牢牢听从牛根生的调遣。这下子郑俊怀慌了,眼看着自己有被架空的迹象,这怎么行?于是两年后,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牛根生被扫地出门。被扫地出门后,反倒侧面证明了牛根生对厂内人才的影响之大,许多曾经的旧部都劝说牛根生东山再起,愿意辞职跟他继续干,不服气的牛根生响应手下意愿,筹措了100万后就注册了蒙牛乳业。自此,蒙牛与伊利便展开了长达20年的拉锯战,这也是为什么,蒙牛与伊利一直纠葛不休,甚至看起来就像一家企业的真正原因。就在这种相爱相生的厮杀中,蒙牛与伊利时而抱团、时而互相攻击,他们首先将其他乳制品企业击垮,而后再互相瓜分市场,形成两强双分天下的局面。但也就是在他们相爱相杀的争斗中,中国奶业走上了一条几乎不可挽回的歧路。在2000年之前,中国尚且没有一家全国性品牌,因为当时市场上只能生产低温杀菌的巴氏奶,这种奶保质期只有几天,且必须冷藏,销售半径有限,难以规模化,所以市场上绝大部分都是区域性企业。转机从1997年开始,这一年,牛根生即将被扫地出门,瑞典利乐包装公司与伊利达成了协议,我们熟悉的伊利盒装常温牛奶由此诞生。2000年后,利乐又与揭竿而起的蒙牛达成合作,只要蒙牛与伊利每卖出去一份奶,利乐就赚一份钱,这个默默无闻的包装公司反而成为蒙牛与伊利之战中的最大赢家。自此,奶制品企业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蒙牛和伊利开始进军全国,试图二分天下。常温奶的出现让光明等地方奶企产生了危机感,试图反抗,曾经反目的蒙牛伊利则沆瀣一气,共同应对地方奶企的反抗,在03年时成功打败销售额居全国首位的龙头老大光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巴氏鲜奶企业们终于因为灭顶之灾般的压力团结在了一起,光明、新希望、燕塘、三元等四家以低温奶销售为主的中国乳品制造销售商,与美国国际纸业(另一家包装公司)公司达成联盟。一场鲜奶(即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大战随即爆发。资本斗争里没有温度可言,蒙牛和伊利更是把不择手段发挥到了极致。2005年2月2日下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该委会议室召开了液体乳“鲜”字标识专家研讨会,与会人员约40人,其中包括卫生部、农业部、国标委、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元、蒙牛、伊利、黑龙江乳业集团等有关专家或负责人。有意思的是,利乐公司传播事务总监杨斌致中国乳协领导的一封信被带进会场,并一一分发给各与会者,信中强烈地表达了支持“禁鲜”的意愿。同时内蒙政府也暗流涌动,当时这些蝇营狗苟尚且没有摆在阳光下,但也为2018年的跨省追捕埋下了伏笔。结果如蒙牛与伊利所愿,国家规定: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只能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此后主打“新鲜营养”的低温鲜奶被迫更名。与蒙牛伊利作对的奶企从此几乎一蹶不振,直到2008年1月1日,“禁鲜令”才被解除,巴氏奶能叫回鲜奶了,但是低温鲜奶已经丢了大半江山,回天无力,以“纯牛奶”“早餐奶”等命名的常温奶、调制奶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液态奶市场。但因为这场恶性竞争,导致各大国产奶企都不得不为了生存舍弃质量追求速度,以求在蒙牛与伊利的阴影下谋图一线生机,就在05年——08年之间的短短三年内,国产奶业就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歧路。3恶之花绽开即便当时在竞争中获胜,但那时的蒙牛依旧处于空壳状态,严重缺乏优质奶源,蒙牛选择从奶农手中收购低质牛奶,而后加工生产,因为中国奶牛生产严重滞后,并且缺乏优质奶牛品种,匮乏的奶源对面则是庞大的奶源需求,鲜奶争夺战一触即发。因为质量不达标,为了求速度争夺市场,往牛奶里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就成了各大奶制品企业默认的潜规则。既然蒙牛和伊利这些龙头老大都不怕添加,你怕个啥?更何况只要你不努力添加抢占市场,就休想在蒙牛与伊利的阴影下存活。脂肪低了,加脂肪粉;细菌超标了,加抗生素;浓度低了,加乳清粉;发酸了,加碱面中和;蛋白质低了,加三聚氰胺蒙混。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只能保质六七个小时。因此,在将牛奶送检的车上还要备好双氧水,在检查前赶紧往里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奶业从源头到终端都彻底腐烂,而作为恶果的劣质奶粉,则被一包又一包地被送到中国孩子的嘴里。2008年,大头娃娃事件东窗事发,三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三聚氰胺几乎成为一代人的噩梦,直到22年后的今天,5月份一起湖南郴州的“大头娃娃”报道,即便报道中说明了不是三聚氰胺所致,还是引发了一阵恐慌,曾经的噩梦被唤醒。如今人们一提到三聚氰胺就会想到三鹿,但各位不知道的是,当年各大奶制品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如今的奶业领头人伊利蒙牛也光荣上榜。三鹿只是被顶出来成了出头鸟,得以让其他品牌悄然隐退。说道这里不得不提及职业打假人蒋卫锁,其实工业原料添加的恶果早在08年以前就频频爆出,当时蒋卫锁为了揭露行业黑幕,整顿中国奶业,就自费30万元发起“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行动,整理出《中国西部乳业濒临崩溃边缘》调查报告。为打假,他卖了企业,丢了老婆,两个孩子因此辍学,结果社会上反倒对他攻击的声音居多,说他是在毁灭中国奶业,社会上一度传言有人要花50万元买他人头。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炸开,理解他的声音才多了起来,但就在三聚氰胺事件被爆出四年过后,2012年蒋卫锁就被曾主动选择与其离婚的妻子捅死,与其妻子一同捅死蒋卫锁的还有其余6名青年,当时警方对外宣称是家庭纠纷,真正原因是否为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为众人抱薪会被针对,被捅死,残害百姓的企业反倒顺风顺水,悄然隐退,恐怕这也是蒋卫锁未曾想到的结果。蒋卫锁更想不到的是,一些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受害者,在求公道的时候反倒被倒打一耙,郭利就是典例,郭利的女儿因为长期服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雅士利奶粉,导致双肾产生结石,雅士利想要私了,郭利同意,于是在2009年约了郭利在杭州当面交付赔偿金,结果郭利等来的是警方的抓捕,判刑5年,17年广东法院再审此案,改判无罪,但此时郭利已妻离子散,甚至连去看女儿的权利也被限制。资本无情无义,很快蒙牛宣布收购雅士利,蒙牛当权者在接受采访时装作一脸茫然:“我们不知道郭利是谁。”但这些都不是最毒的,恐怕蒋卫锁最想不到的,是这起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没有提高国内奶制品水准,反倒成了蒙牛和伊利降低奶制品质量的借口。2010年,蒙牛和伊利宣称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业原料,所以无法提高奶源质量和制奶技术,就降低了检验标准。结果一降,就是世界最低。蛋白质含量由旧国标的不低于2.95克/100克降低到了2.8克/100克。菌落不高于200万CFU/ml(越低越好),一下子比旧国标提高了150万,反观美国和欧盟,标准都比我们高的多,美国要求牛奶蛋白质不低于3.1克/100克,菌落总数不高于30万CFU/ml。欧盟要求更高,蛋白质不低于3.3克/100克,菌落总数不高于10万CFU/ml。大家可能对这些数据不太敏感,那我就直说了——蛋白质含量低于3g的牛奶,都是垃圾。很多人说,蛋白质含量的规定是针对生牛乳,生牛乳需要加工之后才会变成市场上售卖的牛奶,在加工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温闪蒸技术去除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依旧不会太低。这个逻辑没错,但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真正损害的,不是消费者,而是中国整个奶制品行业。自一开始,中国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就远低于世界标准,因为中国奶农多是散户,标准参差不齐,而且奶牛品种质量极低,后天饲养技术更是与国外差的不是一般的大。面对这样的落后境地,国家标准竟然随着蒙牛伊利的需求反向升级,结果自然就是中国奶业的不思进取,奶源质量低下,既然你都降标准了,我又有何理由花钱自行升级?吃力不讨好?但质量低下的奶最终还是会卖给普罗大众,结果依旧是消费者为蒙牛与伊利造就的恶果买单。更不用提一下子提高150万的菌落标准,这是对中国奶业与消费者的双重损害,这个标准的意义在哪里?以美国为例,美国要求菌落总数不高于30万CFU/ml,结果就是全行业的质量提升,对于与牛奶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容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是一次性设备,在每次使用之前,不仅要求充分清洗,还要求使用高温或者化学试剂来消毒。反过来再想想我们提升到200万菌落数量的后果,显然就是落后且不讲究的生产环境,毕竟你标准都这么低了,我有何理由不脏一点?很多人说经过高温消毒,牛奶中的大量细菌会被杀灭,但注意了,目前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全面杀死细菌,生牛乳中含的细菌越多,最后遗留的细菌也会越多,牛奶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大多数不会让人体产生直接反应,但各种如果一头奶牛感染了葡萄球菌而导致乳腺炎,它生产出了一批细菌数比较高的牛奶,本来这批奶不能进入市场,但因为标准降低,这批本不合格的生牛乳得以进入市场。这批生牛乳再经过巴氏消毒,细菌数降到了合格,而后被卖到消费者手中。但是,葡萄球菌在巴氏消毒之前产生的毒素,仍然存在于牛奶中而且保持活性。如果不幸被人喝了,就有可能患上急性肠胃炎。而这只是其中一例,牛奶中可能潜藏的细菌繁多,具体后果不一而足,很多也不是当下就能反馈出来,各位可以多品尝蒙牛伊利的平价奶,长期体验一下。结果,我们拥有的只剩落后的奶牛品种、生产技术,还有被乳企利益绑架了的行业标准。但作为凶狠远超虎豹豺狼的蒙牛伊利,又怎么可能只损害一个行业而已呢?4恶之花蔓延自蒙牛伊利占据垄断地位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对劲了。他们可以绑架行业标准,可以恶性竞争打击对手,可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悄然隐退,还可以不思进取,在2012年再度爆出质量丑闻:2012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在网上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生产地附近就是垃圾焚烧站,宿舍苍蝇漫天,他们必须每天工作12小时,喝水吃饭也要登记,有失误就要罚款,宿舍里贴着几十条罚款规则,没一个奖励规则,生产小布丁等产品的车间里满地都是污水,雪糕掉在地上也会被捡起来继续装袋。(蒙牛冰淇淋生产间)一时间将蒙牛推上风口浪尖,蒙牛官方核查后报告属实,向公众道歉,微博则设置成不可评论。其他奶企更是乱象横生,几年前恶性竞争的后果不断爆出,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奶粉企业不专注提升产品质量,反而在消费者心理上不断钻研。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之后,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便宜奶粉已经约等于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可以说患上了“便宜奶粉恐惧症”,奶粉企业抓准中国家长的这个心理,不断提升奶粉价格,价格一度飙升到世界第一。这直接让卖奶粉的飞鹤、合生元毛利率接近70%,飞鹤董事长就曾直接表示:有低价奶粉,但消费者不买,认为贵的就是好。合着中国父母买着全球最贵的奶粉,附带一份全球最重的担心,还要为中国奶粉质量低下背锅。到了2018年,伊利竟然已经可以利用警方跨省追捕。2018年3月,北京一位男作家刘成昆,因为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结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高层,然后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很快,伊利本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原则,在4月份,又指控山西女奶农郭玉珍,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事件起因是郭玉珍在网上发文实名举报伊利压榨奶农,举报信的标题是《内蒙伊利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指责伊利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克扣奶站与养殖户的奶款,让养殖户和奶站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并且每月还变相把几千元不等的罚款摊派到奶农、奶站的奶款上,正所谓“风险共担,利润我独占”。而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奶农敢怒不敢言,因为伊利蒙牛已经挤死其他奶企,他们不购买他们的奶,奶农就只能破产倒闭。结果刚一发声,郭玉珍就被跨省追捕。不知道跨省追捕是不是就是内蒙古的官方特色,从鸿茅药酒到蒙牛伊利,有求必应,我在之前的文章《“毒药”鸿茅药酒再登“优秀民族企业榜”,背后这三大权力机构功不可没》(文章已消失,之后有机会发给大家)中就曾发出过质疑,或许要真正彻查的,根本就不是鸿茅药酒和蒙牛伊利呢。虽然蒙牛伊利带坏了国内乳业风气,让中国奶业反向进步,枉顾消费者权益,还压榨奶农,但这并不意味着蒙牛伊利就生产不出好奶了,而是不想给内陆人生产平价好奶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出,香港对大陆奶企提出质问,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到了2019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蒙牛乳业CEO卢敏放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从蒙牛和伊利对整个奶业、对竞争对手、对消费者、对奶农、对政府、对香港与整个内地的6种表现,6大罪状,让我不得不质疑:你们的心,是不是已经坏了?在如今两大奶企依旧顺风顺水,被册封为“民族企业”的当下,似乎已经没有人愿意质问,更没有人愿意回答。5后记在国内疫情逐渐缓解,各行各业开始复苏之际,我反倒扒出蒙牛伊利的这些丑闻,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自己也要担忧会不会被强势的蒙牛伊利跨省追捕。但我实在看不下去所谓“民族企业”的声浪,不是什么企业都配称民族企业,更不是什么企业都值得我们自掏腰包去维护,至少那些破坏整个行业,导致中国奶业倒退,压榨奶农,枉顾消费者利益的企业不配。我写这篇文章,想质问的不仅是蒙牛和伊利为何不对自己曾经作过的恶负责,我更想问的是:蒙牛和伊利,你们的心是不是已经坏了?你们想要龙头老大的利润,想要老百姓的腰包,你们是否又愿意担起龙头老大的责任?我为什么要质问?又为什么要让他们担起责任?因为占据垄断地位的他们,踩着的,是中国奶业的命运,是大陆十几亿人的生活,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风貌与名声。只要没有等来他们的回答,我的质问就不会停止。他们不说,媒体不说,那就我来说。历史不记得,我帮你记得

这个协会其实是可以自称官方的,因为毕竟这个协会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不可以,因为官方机构是要经过国家认证的,乳制品工业协会只是一个行业的团队。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有版面费吗

你好,我这边是杂志社。现在没有免费的,都需要版面费。如果是评职称用的,我可以帮你。

中文排名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食品工业 5.中国粮油学报 6.中国油脂 7.中国调味品 8.茶叶科学 9.食品研究与开发 10.中国乳品工业 11.食品科技 12.酿酒科技 13.食品与机械 14.中国酿造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应该区别分析这个情况。学术理论类期刊,如果你不是大家,基本发稿都是需要费用。不要版面费的期刊,会有其他费用。当然,如果你发的是通俗性期刊,如《市场营销》,《知识经济》,《打工》等,可能还有稿酬。

中国乳品工业酸奶期刊

是的,更是中文核心期刊。荣誉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代表著作与论文1.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国家一级学报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代表性15篇论文如下:[1] “Tian hongtao et al.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ability of bifidobacteria”.In 29th Euro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Food Biotechnology”Poland,1999,5.55~56.(第1作者)[2] “双歧杆菌酸奶冻干发酵剂不同菌株特性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一级学报),2007,7(3):69~72.(第1作者)[3]“双歧杆菌菊芋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化筛选”.中国食品学报(一级学报),2007,7(4):37~41.(第1作者)[4]“双歧杆菌纯种发酵胡萝卜汁牛乳工艺研究”.中国食品学报(一级学报),2007,7(5):108~112.(第1作者)[5] “不同来源食品级乳酸菌及双歧杆菌对乳酸链球菌素敏感性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一级学报),2009,9(3):26~31.(第2作者—通讯作者)[6]“双歧杆菌在冷冻乳中存活特性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重点核心期刊),2000,(2):115~119.(第1作者)[7] “海藻糖在双歧杆菌冻干菌粉制备和保藏中生物保护作用的初探”.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0,(2):62~65.(第1作者)[8]“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几个技术关键问题的探讨”.中国乳品工业(核心期刊),2002,(5):66~69.(第1作者)[9] “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化筛选”.食品与发酵工业(重点核心期刊),2006,(6):51~55.(第2作者—通讯作者)[10]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制备过程中乳酸菌离心分离条件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核心期刊),2006,(11):69~71.(第2作者—通讯作者)[11]“双歧杆菌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重点核心期刊),2007,(8):89~91.(第2作者——通讯作者)[12]“几个影响新鲜软质干酪品质的因素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重点核心期刊),2007,(9):161~163.(第2作者——通讯作者).[13] “构建面向21世纪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2):51~54.(第1作者)[14]“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核心期刊),2005,(3):19~20.(第1作者)[15]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核心期刊),2005,(3):19~20.(第1作者)2.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及专著共12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4部、参编5部):[1]主编《现代发酵工艺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2]主编《啤酒生产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国内啤酒生产领域最新专著)[3]主编《发酵工程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待出版)[4]副主编《食品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国家“十五”轻工职业类教材)[5]副主编《发酵工程与设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6]副主编《生物工程设备》,科学出版社,2008.(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7]副主编《生物分离工程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8.(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8]参编《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9]参编《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10]参编《食品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和全国第一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点教材)[11]参编《益生菌生物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国内外益生菌领域最新专著)[12]参编《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国内食品安全领域最新专著)

  • 索引序列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文章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电话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上班了吗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有版面费吗
  • 中国乳品工业酸奶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