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语误研究论文

语误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语误研究论文

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社交语用失误 文化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推理模式不同,因而容易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 ,另一类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al—pragmatic failure)。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社交语用失误,这种语用失误是由于社会文化规则、社会距离、价值观的不同而引起的。

二、语用失误的主要成因。

(一)语言知识缺乏导致语用失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两种文化间所存在的极大差异必然表现在语言及语言的使用上。如果外语使用者对所操外语掌握得不够全面,就很容易将对应的词语或结构简单地从母语向外语迁移造成对应错误,或者对外语词语的.言外之意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却使用了这一词语。

“of course“是英语中常用的短语,在不同语境中会引起听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正是中国学生常出错之处。例如,当外宾向你打听“Is that the Great Wall Hotel?”如果你毫无思索地回答“Of course”那将会显得语气非常生硬,好像问话者无知,你不屑回答。

(二)文化知识缺乏导致语用失误。

中国和英语国家各有不同的文化渊源、风俗习惯。因此,汉民族与英语民族在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语用原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在言语交际中,都不同程度地起着作用。

英美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以及婚姻状况等话题是一种人身侵犯。在汉语文化中,这些信息一般都可以直接打听,因而无须迂回或避讳。尽管操汉语的本族人之间也不随便谈论个人的积蓄,但西方人对此却多避讳,这是一个非自由话题。

(三)价值观不同导致语用失误。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的。对同一事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有不同的观念。西方人追求个人进取、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而对“change”持有很高的价值观念。在汉语文化中,“变化”的观念价值并不高。例如:人们重逢熟悉的人或一位年纪较长身体尚健壮的老年人时,总爱说:“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老样子。”这是句“恭维”话。意指对方青春永驻或指老年人健康如前,听者会感到愉快。而对英语国家的人说“You have not changed much。”就是语用失误。因为在他们听来,这句话丝毫没有“恭维”的含义。“没有变”,“还是老样子”只会被理解为对方没有长进,是对他的贬损。

(四)语境意识不强导致语用失误。

如果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那么他们学到一些英语表达方法之后,就很可能会学着套用甚至滥用所学语言模式,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得体、恰当。如果我们想去火车站,只要对出租司机说,“Railway station,please!”就非常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可实际情况是为数不少的学生却说:“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原因是老师说过,这样的句型是表示礼貌地请别人帮忙。于是,他们认为请求他人帮忙或者向某人询问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安全模式。

三、加强文化教学,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随着语言学界对交际法全面深入的探讨,在跨交化交际研究中,己形成一个共识: 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于使用语言的语法的正确性,而且,还表现于语言行为的得体性。在学习一种语言时,如果不学习这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不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规约,在交际中就不可能正确地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二)利用多种渠道,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取外语文化知识,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利用图片、投影仪、英语录相、英语电影、影碟等现代化媒体。外语学习者通过这些客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再辅之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即可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增强社会文化能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许多社交语用失误。因此,对社交语用失误的研究有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有许多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原因。大量了解并吸收异域文化,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比是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黄田,郭建红。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4]孟宏党。跨文化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报,2001,(3)。

试析模因论视阙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从模因论角度看,跨文化语用失误是由于跨语种语码对等转换的表现型模因引起的。根据模因的历时和共时传递特征及模因类型,以新的视角解释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通过背诵和模仿的同化、记忆手段,及重复与类推的复制传播机制,强化程式性话语模因在生命周期循环中的输入与输出,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及应变能力。 论文关键词:模因论 模因 程式性话语模因 语用失误 随着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然而,语用失误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内外广大学者们纷纷掀起了“语用失误”的研究热潮。其中多数研究要么以英语作为外语或二语学习(EFL)为切入点研究语用失误,为外语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指导;要么从文化差异、联想、心理认知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甚至有学者从和谐管理及民族信仰的角度讨论语用失误。此外,还有学者对初始的语用失误“二分法”提出质疑,进行了“多分法”研究。本文拟在模因论视阙下,根据模因的特征和类型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研究程序性话语模因的语用输入,为跨文化交流及外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语用失误研究途径提供新启示。 一、模因论概要 1.模因定义。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一词是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1976)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通过模仿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随后,牛津英语词典和美国韦氏词典中相继收录了模因定义,即“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模因是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思想、行为、风格或用法。”1999年苏珊·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一书中,冲破了文化语域的限制,围绕模仿概念,对模因概念进行了极大拓展,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具体而言,模因不仅可以是“曲调旋律、思想观念、时 髦 用语、时尚服饰、建筑样式、器具制造模式”等文化传递单位,也可以是电子病毒、链式信件、手机短信、语音语调、文字图像、面部表情、美容整形、身姿手势、客套礼节、动作行为等等只要加以模仿就可得到复制和传播的任何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2.模因特征与类型。从上述的模因概念可以看出,并不像基因那样只能由上代生物体纵向地遗传给下代生物体,模因既可以在生物载体间传播,同时也可以在非生物载体间或生物与非生物载体间传播,其传播方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的。例如一首好听的歌,妈妈可以把它教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可教给自己的妈妈,教给兄弟姐妹和朋友们;妈妈既可现场教大家唱歌,也可把歌声录入光盘,大家再模仿光盘学唱这支歌。通过模仿,模因不断地被复制,从一种载体传播到另一种载体。 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内容实质却保持不变,布莱克摩尔将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比喻为基因型模因。例如为顾客提供住宿的场所,古时候通常叫客栈,计划经济时代叫招待所,改革开放后叫旅馆,经济盘活社会进步后叫宾馆、饭店,与国际接轨后叫酒店。这些词语虽然称谓形式不同,但功能实质都是一样的。另外一种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保持形式同一或相似,但传递的信息内容却发生了变化。“三高”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酯总称,但近年来这一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其他领域,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三高”中指高房价、高股价、高CPI,在“三高农业”中指高质、高产、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或项目,在“三高企业”中指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在“三高单身女性”中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何自然先生将这类按需而发、形式相同、内容迥异的模因称为表现型模因。简而言之,根据其选择后的变异方式,模因可分为“相同信息,异型传递”的基因型和“不同信息,同型传递”的表现型。 3.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根据Heylighen对模因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可被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同化阶段,是指模因以其合理性、实用性、时尚性、或权威性感染宿主,获取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最终进入宿主记忆库的过程。记忆阶段,即模因在宿主记忆库中停留的时间长度。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宿主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即模因被宿主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再外化于新宿主的过程。表达手段很多,诸如文字、图形、话语、肢体语言、行为举止等,要根据语用环境,按需而选。传播,主要指模因所表达的信息得以成功传递的载体或介质,如纸质书、交卷、磁带、光碟、物品器件、广播、电视媒体等。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模因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选择性,例如简易、快捷、多产的各类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程序软件及互联网络。模因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复制传播,每个循环都有优胜劣汰。

研究生论文语言错误

和这个作者先沟通下,确认你发现的错误是否确实存在,排除理解错误等乌龙。如果存在,可以敦促该学生做后续处理,例如修正等。

硕士学位论文里面出现错误后,导师看到会给标注后,然后发下来再修改。

在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上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基于此,硕士学位论文成为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

扩展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

3、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4、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放心吧,已经提交的论文一般没人追究。

没事,有错就有错吧。或者你重新弄一份正确的,去问问图书馆能不能替换下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成因研究论文

浅谈外国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词语偏误 【内容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偏误的定义、来源后,重点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词汇方面的偏误及其解决方法,最后讨论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关键词】偏误的定义、偏误的来源、偏误分析、词语偏误、偏误分析的作用和意义一盛行于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对比分析对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共贡献,是外语教学的一把钥匙。王力先生曾在《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发现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发现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加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对比分析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正如黎天睦先生在《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传统的对比分析也好,非传统的对比分析也好,都不能解释学生的所有错误。”他在书中提到三个原因:第一,对比分析无力解释目的语内部的负迁移,因而对此类偏误缺乏预测能力;第二,对比分析无力解释不同母语的学生何以会出现相同的语法偏误;第三,通过汉外对比来揭示偏误的来源并不等于偏误本身的解释。于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们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偏误分析,把研究的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转到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偏误。偏误是指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比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常常会忘记要在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动词后边加“s”,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而且也不易改正,同一类错误会重复出现。这与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失误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要将两者区分开来。所谓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本想说“甲”,但临时因紧张或是疏忽说成了“乙”。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操本族语的人也常常会发生。说话者一旦意识到马上可以自己改正,以后同样的错误也不一定再次出现。�8�7 答案补充 完整的去看看,

可去知网找,自己不会找的话,我qq空间里找论文的去处和步骤

研究错误的论文要给出方法吗英语

一、建议多用以复合句为主的复杂句我们常常强调英文论文写作要足够精简,但是精简不是要你大量使用简单句,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会暴露你薄弱写作能力,同时还会限制表达效果,导致整篇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深度。但是如果你用简单句和复合句表达,高下立判。例如:“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和缺乏信息媒介,农村社会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个句子很多留学生用简单句写出来就是这样:①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y beca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但是我们用复合句表达出来效果如下:②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这个由1个谓语动词,9个名词和5个介词的长句其实只有一个主干:Rural world is compounded. 然后用介词短语表达原因。新手在表述复合句时,先写用“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出主干,再往里填词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看出第①句变成结构松散的中式英语。留学生刚开始写复合句可能很困难,因此推荐《英语作文高级句式•第二版》,里面的高级句式大家可以背诵下来,活学活用。但是,大量使用复杂句也不行,我们再来看例文:A few days before, I saw a cartoon, in which a student asks his teacher where he can find a book named How to Do Well in School without Studying. The teacher asks him to find it in the fiction section. Apparently, the cartoon ironically demonstrates a truth that there’s no such a thing as a shortcut to studying.It’s the nature of study that requires a solid foundation. Just as we cannot build a castle in the air, neither can we obtain advanced knowledge through a shortcut, for ever a slight shortcut can shatter the whole foundation, For example, students may choose to cheat to acquire a good score. However, the cheaters will wind up in a total ignorance, let alone dishonesty. In addition, although many students are averse to learning by rot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only by rote can one remember and learn basic knowledge, thusachieving the possibility to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In this case, shortcuts also do not exist.To sum up, students should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re exists no shortcut in study. Only by hard work can we form the bedrock of good performance in school.总的来看这篇文章基本摆脱了中式思维,语义衔接还可以,大量使用复杂句且有些表达可圈可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你会发现作者的表达很苍白,尤其是shortcut in study 等出现了三四遍。有些地方还有语法错误,读来仍觉生硬。不少的留学生在进行英文论文写作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过留学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解决此问题:1. 复杂句与短语、词汇搭配使用,不要全文都是一种句式;2. 降低同一个词出现频率,善用同义词替换平;3. 学习范文中的观点以及穿插其中的过渡句。二、常见词汇要活学活用,不要生搬硬套有些词汇很简单,以至于很多人熟视无睹,比如与see有关的搭配可能连见都没见过,更不要说拿来用了。如see through, see over sth., see about sth., see sb. /sth. out 等。而这些我们认为陌生的表达,母语人士可能在文章中大量运用。外教很可能不用every day 而用 on a daily basis, 不用 in a hurry而用at the drop of hat, 不用He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而说Heentered for the competition. 不说He must be nearly 60 years old. 而说He must be going on for 60. 恰到好处的词语活用所产生的效果有时丝毫不亚于复合句。例如,要表达秋叶满地的场景,下面哪个句子会更好?③There are a number of autumn leaves lying on the ground.④ Dead leaves covered the ground.答案当然是④。第④句让表达简洁;cover与lying一比,不需要a number of 就能表示数量多。具体到日常写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好动词,能用动词代替形容词的时候尽量用动词,比如make something complicated可以直接用complicate something来代替。比如下面这个例子:All this helps explain Germans' attitudes towards the euro crisis. German voters are skeptical of transfers to southern Europe not just because of their fear of inflation or their experience with pouring money into former East Germany, but also because the typical German worker feels that he is no better off than the Spaniards he sees driving Audis when he holidays on the Costa Brava. After a decade of scant real wage growth, and given the unusually skewed wealth distribution, that perception is not altogether wrong.“他在布拉瓦海岸度假”,这句话很多留学生可能会写成He goes on holiday on the Costa Brava. 但文中直接写成He holidays on the Costa Brava. 这里直接将holiday当成动词使用,句子变得简洁有力。在平时写作中不仅要意思正确,语法无误,还要尽量用词精准,表达有力。注意:这里的搭配指的是在朗文词典中找到的,带有例句说明的搭配,咱们在课堂上学的搭配不一定在此范围内。中学所学的词组,英美人可能80年都不用一次。我们都学过made from 和made of, 还有die from和die of, 两者的辨析简直让人抓狂。不同的教学理念导致的教育结果必然不同,这就是不少中国学生出国后还要重学英语的原因。三、“三顺”原则贯彻到底这里的“三顺”原则是指:写起来手顺,看起来眼顺,读起来口顺。相信大家在写完论文的时候最后通读文章读到有些句子会发现:“这句话没有语法问题,但怎么看怎么别扭。”这就显然没有做到我们所说的“三顺”原则。想要了解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这里给大家介绍语法的两个种类:规定性语法和描述性语法。规定性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明确规定什么正确、什么不正确,主要解决“用的对不对”的问题。违背了这个规则,句子一定是错的。描述性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着重于描述和解释语言如何被人类使用,而不是规定语言应当如何使用,主要解决“用的好不好”的问题。例如:However, is the phenomenon worthy of such optimism? 就是一个符合规定性语法,但不符合描述性语法的句子,有点中式英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改成However, can we be optimistic that what has worked in the past will work in the future? 就显得流畅许多。留学生们在英文论文写作秉持“三顺”原则,既能检验文章,又能培养语感,真是一举两得。

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你知道关于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吗?其实不仅在我们中文的作文上会有写作的技巧的,在英语的方面也是如此,那么对于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议论文尽管有多种写法,但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都有提示,因此,论点、论据一般都是确定的,我们首先应准确找出论点、论据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也即是要找出要点;然后考虑如何组织材料,也即是论证的.方式,短文的写法;还应考虑文章的时态、语态等。议论文常用一般现在时,但述说过去的事实时,可用过去时态;预测将来时,要用将来时态;也经常使用被动语态;有时假设一种虚拟情况时,还需要用上虚拟语气。在考虑了短文的写法、时态、语态等后,可根据行文的需要,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按适当的顺序将写好的句子组合成短文。

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 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let me help you!

论文研究内容错误

1、发现文章中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时,应及时修改。2、如果是初稿,发现错误时就应当及时修改。如果是已经刊出的稿件发现了问题,作者可与编辑部联系,也可自己查找有关书籍和文章,予以改正。3、如果是投给报刊的稿件,一般应由报刊负责改正。4、作者自行查找有关书籍和文章进行修改。5、如果是请别人代修改的文章,一般应由文章作者负责改正。

如何修改已经发表的blog文章请按如下顺序查找:

1、控制面板、BLOG文章管理、文件夹、进入控制面板、BLOG文章管理、文件夹2、然后点进去会看到每篇您发布的文章,后面都会带一个笔的图形点选文章、带一个笔的图形3、点那个笔图形,具体修改某个文章。对文章进行处理的各种选项、修改好后、发表文章

发表论文这方面,偶尔会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当你准备开始写论文的时候,一些数据表明你发表的上一篇论文的数据没有那么有说服力,或者是某些说法有点绝对,不排除有其他情况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你发表的上一篇论文有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这里可以分三种情况:一是小错;二是大错;三是缺陷。

一、小错

这种情况可以直接跟编辑写信说明一下,态度诚恳,详细的解释一下事情的原委,编辑会告诉你事情的方案。

二、大错

可能要发声明了,或者再写一篇文章纠正错误。用来纠正上一篇文章的论文中的内容,包括理论、数据、方案最好都是具有说服力,比较全面的。因为这是“纠正”论文,如果这篇文章还存在错误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那么有说服力了。

三、缺陷

如果是缺陷,就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后续的研究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原来的缺陷的。

  • 索引序列
  • 语误研究论文
  • 研究生论文语言错误
  •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成因研究论文
  • 研究错误的论文要给出方法吗英语
  • 论文研究内容错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