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论文文献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论文文献

感情是要自己体会的不同的人 不同的价值观 不同的思考角度 不同的经历 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对吧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它是以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家来了》和《女孩担水》的曲调为基础加工而成,描绘了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盛开,军民欢歌乐舞的情景,它的旋律优美动人,曲调明亮宽广,运用了陕北高腔的激越热恋,使朴素的情感无比真实。这首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王建中先生把这首歌曲改编成了钢琴曲,仍然完好的保存了原民歌的风格特点,它凝聚了具有深远源的中华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展示了一副动人的陕北人民革命的生活图画,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朝气、乐观、美好的精神面貌,他的出现,将中国钢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甚至超出了原有民歌的巨大影响力。 嘿嘿。。不好意思。网上荡的。。。希望可以帮助你。。嘿嘿,,曲子和歌曲的情感差不多吧。。

2008年4月30日,是陕西交响乐团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日子,更是陕西文化事业进程中值得重重书写的一笔。这一天,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第一届“交响乐之春”演出中,在全国受邀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的30余个地方乐团中,陕西省乐团第一个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舞台。90多人的强大阵容中,从作曲、指挥到演奏者,全都是咱陕西人!而演出门票早在两周前就已预订一空!这是陕西省乐团建团51年来首次晋京表演。经京城媒体报道后,众多关注交响乐的观众充满期待和兴奋,陕西乐团的文化品位如何?艺术水准究竟怎样?谁也没有料到,随着演出大幕拉开,这一场音乐会将成为珍贵的回忆,被数千名听众珍藏。华彩乐章 献给北京的盛宴音乐从山丹丹花海中起航,注定了这个后来让陕西交响乐团一夜成名的音乐会,将演奏着高雅动人的音符,播撒一路芬芳。当屠治九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那熟悉的旋律回荡在国家大剧院时,现场近两千名观众都不禁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民族特色浓郁的曲调,用豪华的西洋乐器进行演奏,多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独特效果。用这首曲子作为音乐会的开篇,实在再合适不过了。毫无疑问,这是陕西交响乐团精心为首都人民准备的一份独特礼物!音乐汩汩流淌在耳边,将跳跃的音符幻化成了生动的画面,听众们可以“看”热火朝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陕北人民欢歌乐舞时的热情、奔放、欢快的浓墨重彩……画面慢慢切换至冬夜,这是音乐大师王海天的作品《冬夜听书》。那种轻柔的音乐,轻易地就将听众的感官,带入那如梦如幻的境界。说书人时而明朗活跃,时而深沉抑郁,时而雄壮激昂的曲调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紧紧地扣住了人们的心弦。程宝华的《缅》,在缅怀那些在作者记忆中萦绕不去的先贤、志士们时,热烈处如万马奔腾,急骤处如狂风暴雨。当那哀婉悲壮的一幕重现,每一位观众,都从心底迸发出愤怒的呐喊:不!不能忘!不敢忘!在大提琴的温厚声中,音乐热潮才逐渐平息。音乐奇才崔炳元的 《轩辕黄帝颂》,所有的乐器都发出和谐的乐章,深厚的号声点缀其间,激越的鼓点不时地提醒着在场所有的听众:这是一场用心铸就的音乐大典。从曲调中飘飞出坚强、毅力、勇敢和庄严,沁人心肺的震撼。同时,还用音乐传递人世间的细腻、善良、深刻和真、善、美,这正是音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音乐不息,乐章不断。在饶余燕美不胜收的《献给青少年》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天使乘着音符的翅膀飞来,童声清澈、童心至纯,人们在天籁中久久沉醉,让身心接受水晶的洗礼。而张大龙的《我的母亲》以穿透人们心灵的独特风格征服了听众: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歌唱母亲的音符,一声音响就是一个祝福母亲的心愿。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一交响乐》,融汇了民间歌曲的精华,在钟声与铜管乐交替奏鸣中,渐次揭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善良,历史的沧桑……除第一首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改编作品外,其余6部作品都是原创。陕北说书、陕西阿宫调、黑头、碗碗腔……多种陕西的音乐元素,壮观磅礴的气势,交响乐的圆融,浓郁的陕西特色点燃了整个音乐厅,引领得台下数千余名观众如痴如醉,同游三秦之旅,共圆交响之梦,深深迷醉于不可方物、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中……乐声止而余音绕梁,良久,如潮掌声始起……指挥家离开了舞台。又过了十几分钟,观众席仍有一些人没有离场,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等待着能再加演一首作品。他们很多年都没有听到这么好的音乐会,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音乐会实在太少,就这样结束显然满足不了他们长久的期待……好评如潮 乐坛陕军的骄傲除了晚上的演出,陕西交响乐团还应邀登上国家大剧院花瓣厅的舞台,为当天下午走进国家大剧院观光游览的观众们演奏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室内乐。在蜚声海外的指挥家张列的执棒下,他们用锐气和灵气,对音乐的梦想与执著,为听众带来6首动人心弦的美妙旋律。这些旋律都是广大听众耳熟能详的大师之作,它们虽短小精致,但每一段都是饱含热情的心灵乐章。从贝多芬、勃拉姆斯到舒曼、巴赫,人们畅游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殿堂,与无数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从西北的家园走出,来到首都,用音乐表达着他们的诚意,一首首优秀的曲目,经由陕西省乐团人之手,如同流水般自然轻松地流淌而出。本场音乐会的作曲赵季平、饶余燕、崔炳元、张大龙、程宝华亲临现场,与听众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亲临现场的作曲家们都为音乐家们的出色演出赞叹不绝。同时,作为陕西的作曲家,陕西省乐团雄厚的实力令他们骄傲、自豪。这场演出是陕西省乐团成立51年来第一次以交响音乐会的方式晋京演出。陕西交响乐作品主题音乐会成为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演出季中的一个亮点,为推动陕西省乃至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增光添彩!于是,有人借用陕西文坛“东征”的说法,一时间,各大媒体惊呼:这是陕西乐坛的一次成功“东征”!好评如潮水般涌来——赵季平面对电视镜头,言辞激动地说:“这是我听陕西乐团第一次演奏得这么好,在北京的舞台上他们竭尽全力展示了我们陕西省交响乐的实力。通过这些演出会对我们省交响乐事业有一个大的促进。”中国交响乐泰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茂春深有感慨:“我没想到陕西有这么好的乐队,也没有想到他们竟敢拿出的全部是自己的新作品,我将让我的学生们对这七部乐曲逐一评论。”著名乐评人景作人第一时间写出了自己对这些乐曲的感受,赞叹之意溢满字里行间。《国家大剧院院刊》将于近期辟出12个页码来详细介绍、分析、评论这场音乐会……这个夜晚如恒久的乐章,音犹在,人尚醉。抚今追昔 超越困境的豪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真是一句通俗肯定的话语。对于陕西乐团人来说,这不仅仅是获知登台演出的消息后几个月的准备与期盼,更是五十多年来永久难忘的记忆。据陕西省乐团团长崔炳元介绍:这是一个成立于1957年的老牌交响乐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大职业交响乐团之一。虽然当时著名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及管弦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当时陕西省乐团创作的。虽然在各个时期重大的艺术活动中,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录制了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生活的颤音》、《人生》、《老井》、《西安事变》等一百多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影视音乐作品,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光彩的一幕。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西省乐团目前每年的投入大约是180万,仅占杭州交响乐团1400多万的一个零头。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确实制约了乐团的快速发展。一个作曲家是否优秀,要看他写了哪些好作品。崔炳元1985年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大西北沃土的滋养,加上他的勤奋、天赋和20多年的兼收并蓄,终于让他大器渐成,成为当代中国乐坛的一位实力派作曲家!创作数量与斩获大奖之多,在西部作曲家中并不多见。他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而作的交响组曲 《大唐》,已成为西安市标志性音乐。而大型乐舞《轩辕黄帝颂》也已成为公祭黄帝陵经久不衰的主旋律……一个领导好不好,要看他做了哪些漂亮事。如何让乐团摆脱困境,成为崔炳元上任后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作为一团之长,同时又是陕西著名作曲家,已知天命的他深知原创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对一个乐团的重要性,因此,“狠抓陕西本土交响乐创作,力争国内乐团前列”成为了陕西省乐团的发展目标。不言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落寞多年后,陕西省乐团终于迎来了它的知音。当交响乐敲响沉睡千年的岁月,当他的五线谱曲中承载起大唐的情怀、黄土情怀,被谱成了命运的交响。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他不负众望,带领陕西乐团打了一个个漂亮的翻身仗,使乐团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他“第一年要让乐团像个单位、第二年要是个单位、第三年要变成一个好单位”的承诺!一个梦想已被点燃!盛中国来了,郎朗来了,李德伦、马革顺、杨鸿年、严良堃、廖昌永、卞祖善、姜金一、刘诗昆、许忠、郑小瑛、刘云志……这些音乐大师们都来了,来到这个地方团中演出水平最高、经费最低的乐团,用他们的理解,用音乐对博大精深的陕西文化作出最美的诠释。近些年来,陕西乐团举办和参加了很多大型交响音乐会,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次登上国家大剧院,陕乐人又一次验证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无论路有多远,有音乐就不会漫长。音乐这座古城的精魂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文化、看她是否达到国际化,必须要看她是否有一支一流的乐队、是否有一批高欣赏品位的观众。整洁的卫生,通畅的交通,大片的绿地这些只是城市的硬件,而音乐则是软件。随着城市的进步,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今年50岁的崔炳元说,“我也喜欢周杰伦,但不能只有一个周杰伦。‘年轻娃们’喜欢快男超女,但‘年轻娃们’需要长大,而且一定会长大!”话丑理端,音乐是一扇窗,窗外有精彩世界。古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近几年,那扇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通透——滚滚黄河东逝水,跌宕纵横五千年,汉时风,唐时雨,塞外风,异域情,都从这扇窗奔涌而来,令人甘之如饴,心神激荡。从《丝路·秦腔·大唐》到《黄河交响》;从 《永远的丰碑》到《交响之夜》、《歌剧之夜》;从与郎朗共同演绎的《黄河》到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场接一场的盛大演出,一个接一个的喜报频传,陕西省乐团这个广阔的舞台,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展现着陕乐人的大胸襟,大气魄,大抱负。

中山大学李艳红教授的研究生论文

有个姓张的,虽然只是副教授,但挺有水平的哦

张雪凤老师教过我们数据库,很不错的一个老师,强烈推荐杜梅先老师教过我们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也是不错的老师还有像刘鹏老师,听说不错,但没上过他的课

你好,给你推荐3个好老师,供你参考。刘鹏 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兼职工作:1. 上海财经大学人事处副处长2.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3. Member of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4. Member of AIS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5. CNAIS会员(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CNAIS)6.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HSCM2006),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19 – 21 April, 20067.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of The 3rd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IEEE IS’06 ), London, 4-6 September 20068.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of The First Ea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Health Care Modelling and Computation (HCMC 2005), Craiova, ROMANIA, August 31st - September 2nd, 2005教育背景:1. 博士: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 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 硕士:1982年2月至1984年5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3. 本科: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 陕西机械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工作经历:1. 2003.11- 上海财经大学人事处副处长2. 2003.2-2003.8 Visiting Professor at Harrow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3. 2000.8-2004.10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4. 1995.3-2000.7 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信息系主任5. 1987.5-1995.2 西南财经大学信息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讲师、副教授6. 1984.5-1987.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教研室/ 助教、讲师主要研究兴趣:数据挖掘及应用,数据仓库与OLAP,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张雪凤老师介绍 教育背景:1. 访问学者 2003.9—2004.1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Fullerton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 硕士 1990.9---1993.3 上海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专业3. 本科 1986.9---1990.7 上海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专业工作经历: 1993.4----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系 讲师主要研究兴趣: 数据挖掘 数据库等 发表论文:1. Peng Liu, Jiaxian Zhu, Lanjuan Liu, Yanhong Li, Xuefeng Zhang, Application of Feature Selection for Unsupervised Learning in Prosecutors’ Offi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3614, 2005, Pages 35 - 38 (Indexed by SCI, IDS Number: BDA17)2. Peng Liu, Jiaxian Zhu, Lanjuan Liu, Yanhong Li and Xuefeng Zhang, Data Mining Application in Prosecution Committee for Unsupervised Learning, In: Jian Chen (Ed.), Proceedings of ICSSSM05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June 13-15, 2005, Chongqing, China), Piscataway, NJ: IEEE, Inc., 2005, pp1061-1064 (Cited by ISTP, IDS Number: BCW31)3. 刘鹏、张雪凤,信息管理类专业数据库课程建设探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六卷)增刊(第二辑),pp.162-1654. 刘鹏、雷蕾、张雪凤,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A Comparison Study of Missing Value Processing Methods)(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2004年10月14-17日,厦门),计算机科学,Vol.31 No.10, 2004, pp.155-156&1745. Ming-te Lu , Ping Lin, GuoLing Lao, Xuefeng Zhang, An Assessment of Digital Divide in the PRC, Issues and tren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s ,2002,pp458~461(Cited by ISTP, IDS Number: BV92R)6. 张雪凤,MIS中的安全性管理,财经研究,1998年增刊7. 张雪凤,陈明裕,陈永年,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模型和模型库管理,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3年教材出版: 1. VB程序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主编2. VB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南,2005年8月,参编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副主编4.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副主编5. 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参编6.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参编7.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解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参编8. 安全电子商务,邮电出版社,2002年,参编在研/完成课题:1. 刘兰娟、张雪凤、杜梅先、劳帼龄、赵龙强等,上海财经大学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财经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2004.3-2005.32. 刘鹏、张雪凤、李艳红等,上海财经大学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数据库系统,2005.1-2005.12主授课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应用》,《Web应用开发》李艳红老师介绍 教育背景:1. 访问学者 2003.8—2004.1 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系2. 博士 1999.9---2002.9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3. 硕士 1996.9---1999.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系统工程专业4. 本科 1992.9---1996.7 阜新矿业学院经贸系,管理工程专业工作经历:2002.9----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系 讲师主要研究兴趣: 数据挖掘 企业信息化 决策支持 模糊集和Vague集发表论文:1. Peng Liu, Jiaxian Zhu, Lanjuan Liu, Yanhong Li, Xuefeng Zhang, Application of Feature Selection for Unsupervised Learning in Prosecutors' Offi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3614, 2005, Pages 35 - 38 (Indexed by SCI, IDS Number: BDA17)2. Peng Liu, Jiaxian Zhu, Lanjuan Liu, Yanhong Li and Xuefeng Zhang, Data Mining Application in Prosecution Committee for Unsupervised Learning, In: Jian Chen (Ed.), Proceedings of ICSSSM05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June 13-15, 2005, Chongqing, China), Piscataway, NJ: IEEE, Inc., 2005, pp1061-1064 (Cited by ISTP, IDS Number: BCW31)3. Yanhong Li A User-guided association rules min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Sep 21-23 2005 Shanghai China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150-156(Cited by ISTP)4. Yanhong Li , David L.Olson, Desheng A modified fuzzy MADM model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Vol 1 No3 Sep 2005 p384-3895. 李思志 李艳红 物流供应商选择模型研究---基对分析及熵权系数的新应用 2005.9 物流技术 p95-976. 李艳红 李文立 信息系统的敏捷性研究 2005(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Cited by EI)7. 李艳红 李思志 信息系统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敏捷性研究 2005,25(6) 计算机应用8. Yanhong Li, David Olson, Desheng Wu Applying similarity measure and entropy of IFSs to fuzzy MADM May25-27 2005. Shanghai, P.R. Chin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9. Fuzzy weighted association rules The E-global age,New Economy and March 2005 Pan-pacific10. 闫德勤 迟忠先 李艳红 关于Vague集的相似度量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4,17(1).-22-26(Cited by EI)11. 李艳红Vague相似度量和熵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探讨 2004.10 同济大学学报12. 李艳红 田凤艳 韩兴亮 企业信息系统的敏捷性及其度量体系2003,21(6)系统工程13. 迟忠先 李艳红 王树润 OLAP数据立方体的研究现状和方向 2002, 28(10) 计算机工程14. 李艳红 迟忠先,闫德勤 Vague集之间的相似度量和Vague熵 2002, 29(12) 计算机科学15. Yingwei Jin Yanhong Li On Two-dimension Intuitionistic Fuzzy Jieke and Its Determining Method 2002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2002.716. 李艳红 迟忠先 集团公司信息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探讨 2002,38(16)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817. 李艳红 虚拟技术运用于OLAP中的探讨 2001计算机应用研究18. 李艳红 迟忠先 一种带信度依据的战略方案选择模型研究 2001,(12)系统工程 19. 李文立 邓贵仕 李艳红12 CORBA中间件的层次型模型研究 2001,27(12)计算机工程20. 迟忠先 李艳红 带置信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战略方案选择模型 2000,40(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1. 吕渭济 王艳丽 李艳红 煤矿管理水平评价 1998,(9)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参编教材:22. 刘鹏主编,管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423. 冯关源主编 经济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9在研/完成课题:1. 李艳红,信息系统敏捷性及决策敏捷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新进博士启动课题,2003.3-2005.122. 刘鹏、张雪凤、李艳红等,上海财经大学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数据库系统,2005.1-2005.123. 李艳红,刘兰娟,杜梅先等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教材 上海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4.3-主授课程:1. 《管理信息系统》 本科公共课2. 《管理信息系统》 本科专业双语课3. 《数据库系统》 本科专业双语课4.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本科专业选修课5.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李艳红,女,毕业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吴丹红毕业论文

吴丹红律师为劳荣枝写的辩护词如下: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以及尊敬的审委会成员:

我们受上诉人劳荣枝家属的委托,并经劳荣枝本人确认,依法担任其二审阶段的辩护人。 庭前我们经过会见、阅卷, 了解了本案证据情况,经过三天紧张而激烈的庭审,现 就本案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及审委会参考:

其实早在2019 年 12 月 8 日,第一辩护人就接受了劳荣 枝家属的委托,并在 2019 年 12 月 11 日上午就到了南昌市 第一看守所要求会见劳荣枝。 可是,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告诉 我,“查无此人” 。

于是那天,辩护人与劳荣枝的家属奔波 于南昌市公安局、南昌一看、南昌市人民检察院等各部门, 始终无法得知劳荣枝被关押在哪里。 刑拘通知书上明明写着 她被关在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怎么就无法会见呢?

人物介绍:

吴丹红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疑难证据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

相继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中国法学会首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学术荣誉。

1999年获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出站,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义乌五中。吴丹红,1978年生于浙江义乌,毕业于义乌五中,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中心主任,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相继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诉科研成果奖”、“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学术荣誉。

吴丹红。公开资料显示,吴丹红,男,1978年生于浙江义乌,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中心主任,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诉科研成果奖”、“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学术荣誉。2010年4月起,在北京市蒲泽律师事务所从事兼职律师。罗翔,湖南耒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厚大法考刑法独家授课老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和性犯罪。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吴丹红比较厉害。

美得惊艳的杂志

国内外好看的知名时装杂志有:男人装、瑞丽、花花公子、vogue、时尚芭莎、vanity fair等,这些时装杂志的水平都很高,不论是外观还是内容,都值得一看。

第一本是性价比奇高的《周末画报》。第二本是一年两本的《GQ Style》,《GQ智族》应该不用再介绍了,在主编王锋的带领下(王锋一开始是《时尚先生》出来的,可惜现在《时尚先生》已经被《GQ》远远甩在了身后),基本上成为了《GQ》不同版本里最好看的一本。第三本是一个月两本的《T Magazine》(是跟《纽约时报》下面的《T》合作版权的,被精品集团买了版权,中文名叫做“风尚志”,真的好想给国内的这些翻译点赞,但是也没办法因为要在出版署备案所以最后的名字都难听得无法凑合。第四本是泛文化杂志《新视线》,每年有两本时装专辑,分别在秋冬和春夏时装周的3月与9月,都很值得看,因为杂志的复古调性,它从来不会就时装来讲时装,更多的时候是以时装为一个切入口去讲当年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第五本是《VISION青年视觉》,这本杂志的文字有点非主流摸不着头脑,但是视觉大片有很多好玩的创新的地方,而杂志的装帧非常用心,基本上是我在国内见得到过最好的,比如会很用心的有不同设计师设计的明信片钉在杂志上,有手写体和牛皮纸打印出来的复古海报在页面中,有复写纸跟你玩互动,每年的12本杂志书封合起来是一张照片,很有趣。

2021年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哪些?我个人觉得像这种时尚杂志封面的话,我觉得他们的封面都是很漂亮的,我觉得我都是喜欢的。

2021年度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时尚芭莎五月封面赵丽颖,六月封面姚晨,时尚先生11月封面王凯。

赵丽颖是大家熟悉的一位女演员,赵丽颖从农村走出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在娱乐圈里面站稳了脚跟,赵丽颖的成长史非常励志。赵丽颖生子以后,身份有了改变,成功登陆时尚芭莎5月封面,也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赵丽颖在时尚芭莎5月封面中的表现非常精彩,赵丽颖露肩黑裙造型登上了时尚芭莎封面,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成熟,看到了她的蜕变。赵丽颖能拿下时尚芭莎杂志封面,说明时尚杂志对赵丽颖的肯定,同时也说明赵丽颖在积极的转型。

这个封面造型非常适合赵丽颖,黑色代表着一种成熟。赵丽颖生子以后身份变成了母亲,她的戏路可能也会有所转变,我们共同来期待吧。

姚晨出道多年,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都挺好,武林外传,离婚律师等。姚晨不仅演技好,而且她长得非常有特点,处处透着一种成熟的美,一种时尚的美。

姚晨登陆时尚芭莎6月封面,就是证明姚晨的实力,姚晨身着西服,侧目的样子给人一种非常干练,非常清爽的样子。姚晨的造型也是吸引了很多喜欢她的网友,大家纷纷点评恰到好处,和姚晨的职场造型,淑女造型一致。

王凯是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演技的男演员,王凯属于实力派,参演了很多优秀的电视剧,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王凯参演过琅琊榜,参演过伪装者,大江大河,山海情,欢乐颂等,王凯的演技一直给人很踏实的感觉,为人也很热情。

王凯这次登录11月时尚先生封面,就是证明自己的实力,商家也是看中了王凯这一点,也是对王凯的认可。11月时尚先生封面,王凯的这款造型非常稳重,非常时尚,让人觉得王凯的成熟和稳健。

很多喜欢王凯的朋友说,准确地表达出了王凯对时尚的追求,坚持自己的时尚风,张扬和内敛并存,还有一种满满的复古风。王凯的表演非常认真,他对时尚的表达也有自己的态度,我觉得王凯登陆时尚先生11月封面非常成功。

韶关丹霞山研究论文

堵海燕史静安丽芝

(中国地质图书馆)

冯景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先驱。冯景兰在两广地区、黄河及黑龙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地貌、成矿控制、成矿规律及地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许多方面发表了独到的、深邃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奠基和开创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冯景兰生平

冯景兰生于1898年,河南省唐河县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23年学成归国。他长期从事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辛勤地工作了50多年,是我国近代地质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冯景兰在我国近代矿床学,尤其是在金、铜等矿床地质学方面,做了不少奠基性的工作,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和推崇。

1918年冯景兰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1921年毕业,获矿业地质工程师学位。同年,冯景兰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是年回国,走上了献身于祖国地质教育事业和矿产地质勘查事业的漫长道路。

1923~1927年,冯景兰任河南中州大学讲师、教授和矿物地质系主任。他结合教学工作,研究了开封附近黄河沿岸的沙丘。这是冯景兰与黄河治理和开发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1927年冯景兰到河北昌平黑山寨分水岭调查金矿地质。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现代金矿床地质工作之一。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了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他们还对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进行了综合考察工作。

1929~1933年,冯景兰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普通地质学等课程,同时接受清华大学聘请,在清华大学兼职任课。这段时期,冯景兰调查过沈海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河北宣龙铁矿、陕北地质等。冯景兰这时不仅致力于国内地质教育和地质调查实践,而且还关注着国际上地质学的动态,并且尽量将主要信息介绍到国内,以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除介绍国外火山学研究的进展外,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他还编著了《探矿》一书。该书于 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止一次再版,发行甚广。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介绍了当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说该书是现在《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前身。同年,他还发表了“放射性与地热学说”一文。

1933年起,冯景兰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于地学系,讲授矿床学、矿物学及岩石学等课程。1933~1937年暑假期间冯先生调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东招远以及泰山地区等处的地质、岩石和矿产。冯景兰是招远玲珑金矿地质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这时,冯景兰指导王植先生对山东泰山地质进行研究,这是国内最早的从事前寒武系课题的研究工作。

抗战时期,冯景兰随学校搬迁,又为抗战寻找矿产资源。1937年抗日战争伊始,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再迁昆明。冯景兰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1945年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这段时期,冯景兰既执掌教务又致力于川康滇等省的铜矿地质等工作,以支持抗战。

当时,野外工作颇多,如1938年秋云南省永胜地区铜矿、1939年西康荥经铜矿和四川省彭县铜矿、1940年西康东部和四川西部各铜矿、1942年云南东川各铜矿和云南路南等处的地质矿产调查。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42年冯景兰完成了《川康滇铜矿纪要》一书。该书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在随后的《川康滇铜矿的表生富化问题》中,冯景兰论述了上述3省铜矿的表生富化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质地理条件。此外,冯景兰还做过不少其他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1941年西康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和滇缅公路西段保山、昌宁、顺宁、蒙化地质及矿产,1942年云南路南县地质矿产,1944年云南滇缅铁路沿线地质,1945年云南玉溪县地质矿产和云南呈贡县地质等,还撰文讨论川康滇铜矿业的将来、云南之造矿时期及矿产区域和云南地质矿产及矿业等。

冯景兰一向注意水资源状况及水系问题。1941年发表了“中国水系的不对称特点”,论述了淮河、渭河、海河、辽河、塔里木河、西江、扬子江各水系的不对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946年发表“云南大理县之地文”,认为该地区有分水岭迁移及改流现象,可以利用地文特点,自甸头开渠,提出了开发水力和水利资源的卓越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冯景兰更加焕发了青春活力。他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还奉命奔走于祖国的河山之间,从事矿产勘测和水力资源的调查研究。

1951年6月,冯景兰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对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全面规划。1954年,冯景兰著文“黄河的特点和问题”。是年,冯景兰被聘为黄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同年12月,冯景兰参加编写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调查报告”中的地质部分,文中特别指出: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大规模地、积极地推进。

1956年冯景兰参加了全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工作,同年被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冯景兰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级教授,还有许多社会兼职,这些名誉、地位并不是他刻意追求的,而是社会和地质界对他全部工作成果的肯定。

冯景兰从1923年学成回国至1976年辞世,献身祖国的地质事业53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两广地质、丹霞地形、川康滇铜矿、豫西矿产、铁(公)路路线地质、金矿地质等,还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际工作,编著矿床学教科书,在成矿理论(成矿封闭说、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后人的楷模。

二、冯景兰关于丹霞地貌的论述

1.发现“丹霞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并在1928年著文中有详细精辟的论述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与同事实地调查两广地质和矿产,著有“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广东粤汉线沿线地质”(冯景兰、张会若)、“广西迁江合山罗城寺门煤田地质”(冯景兰、乐森 )、“广西东北部地质”(冯景兰)、“两广地质矿业概要”(冯景兰)、“两广的地质问题”(冯景兰)、“Some problems in the geology of Kwangtung and Kwangsi”(冯景兰)等。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

1927年冬,冯景兰等在粤北地质调查中,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及矿产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特别注意到该区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系广泛分布,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该层厚300~500m,产状平缓,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即“丹霞地形”。

冯景兰等当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1928年发表的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中对这种地形(貌)特征、分布、形成等均作了详细精辟的阐述,摘录如下:

“红色岩系砾石、砂岩、页岩及红土本系最易鉴别之特征,为血红之颜色,故以红色岩系名之,红色岩系在本区中,位于各种岩石之上部,覆盖一切岩石,分布广,仁化之南,曲江之北,鸡笼之西,大井之东,南雄平原之内,浈水河谷之旁,到处皆红岩系,总计面积,不下五千余方里。

红色岩系,虽以颜色为其特征,上下一致,无甚差别,而其构成物质之粗细,则大不同。略言之,可分上下两部:下部以砾岩及有交互层(cross bedding)之红砂岩为主,间有一尺或数寸之红页岩及红土为主,间有厚约数分以至数尺之砂岩层,或灰砂岩层。上下两部之厚度,因沉积与侵蚀之关系,各处不同。丹霞山附近,几全属红地系之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南雄西北,苍石杨历岩等处之红砾岩系,厚亦三百公尺,南雄城南下部红色岩系,比较最薄,不过数十公尺,红色岩系之下部,在南雄盆地中,发育最盛,其厚约三四百公尺,然因质太疏松,冲洗甚易,经过近代之冲洗,其遗留之厚薄亦殊为一致也。

以堪作代表之地域命名,则上部厚约三四百公尺之红土及红页岩,可名之曰南雄层,在南雄附近,最为发育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之红砾岩砂岩,可名之曰丹霞层,在仁化城南三十里之丹霞山发育最盛。丹霞层倾斜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层均不整合构成丹霞层之物质,亦不一致,视其所从来之岩石而异,简言之,凡与皇冈岭系岩石接近之处,红砾岩中之砾石,多为石英,或硅质圆块,显见由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石,侵蚀而来,凡近石灰岩露头之处,红砾岩中之砾岩,间有石灰岩块,丹霞始兴等处,其例甚多。与花岗岩接触处,常见有花岗岩及已经变为长石砂岩之砾块。各种砾块,常由红色黏土结合一处,故骤望之,全体皆红。砂岩粒多硅质,粗细不一,常杂以红色黏土,与花岗岩相接触之砂岩,常杂有高岭化之长石晶粒,显见由花岗岩直接风化而来,杂入他种物质甚少。砂岩之交互层理,有时纹理细致,宛如红绡锦岩(丹霞山下,距丹霞山寺约二里许)之名,即由此而得。锦岩佛穴中,有坚固之红泥砂岩,突起成龟裂状之花纹,镶于交互层砂岩之边缘,宛如锦幕下之花边,似为晒隙(sun cracks)中充填物质之遗迹,然而当地人民已认为天造地设,神奇无伦矣。

红色岩系上部之南雄层,以血红色之黏土(据分析结果,含铁约百分之三)及页岩为主,间以薄层之砂岩,或含钙砂岩、砾岩甚罕见,全部岩层,倾斜平缓,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之丹霞层相整合,侵蚀而后,每成显著之小阶级地,在南雄平原中更为显著。地面红土风化破碎,成为疏松小粒,大如小米,经雨亦松散如沙,不甚黏结状颇特别。且红土之内,每见薄如纸片之钙质小脉横黏土层理,特出于疏松之红土中,似由浸下之石灰质溶液充填于红土裂缝中而成。

本红色岩系之位置,及其与下部岩石之关系言之时代最新似无可疑谓为第三纪产物,亦尚可信南雄层比丹霞层属于第三纪之前其南雄层当于第三纪之后期,丹霞层与南雄层似皆在湿热之气候下风化沉积而成,故氧化剧烈呈深红色似皆在浅水中沉积而成,故有晒隙及交互层之诸种构造。其构成之物质似皆来自近旁未经长途之迁移,故分别作用,Sorting action不甚显著,常与邻近之物质相类。丹霞层可代表第三纪初期山脉初隆起时之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粗。南雄层可代表第三纪(古、新近纪)后期地面渐趋平夷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细。两者似皆属于盆地或河谷中之陆沉积(continental deposits),故化石俱甚少,红色岩系层次颇繁,当时沉积情形之繁杂,盖可想见。

红色岩系,在广东一省,分布甚广,广州市近郊之红色黏土,似与本地区之南雄层相当。广九路石下村石下山之红砾岩砂岩,珠江口虎门山之红砾岩砂岩,似与本区之丹霞层相当。”

在同一论文的“地形”一节中,对这一地形与地质构造、地形与岩石之关系、该地形的成因等均有精辟详细的研究分析,摘录如下:

“地形与地质构造之关系,在本区中,颇为显著。中生代末或第三纪初因花岗岩之侵入,大庾岭之隆起,造成微偏东北西南东西方向之山脉,同时始兴南雄之南,似亦有火成岩侵入,而地层隆起,遂造成第三纪之红色盆地,与此红色盆地中之沉积。其后因丹霞南雄各红色盆地之升起,盆地中所发生之顺向河流,即向下侵蚀刻于第三纪红色岩层之内,以造成深约千尺风景奇绝之峡谷。丹霞锦岩A榜山五马归槽之胜即由此而成此大构造与地形之关系也。他如梅岭纵谷,韶关断层谷开辟孔道,影响于地形有人事者,亦非浅鲜,详见于构造篇中。

皇冈岭梅岭两系岩层,为相间互之砂岩页岩,易于侵蚀,故所成丘岭均甚平坦,山坡倾斜,常在十五度以下。惟与花岗岩接触之处,受接触变质之影响,质坚固,耐侵蚀,亦可成高崖陡壁。然只限于局部,绝无广大区域之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层,而呈奇特之地形,如红色岩系者也。二叠纪及石炭纪之石灰岩,在本区中,层位较低分布不广,间有因侵蚀或断层之关系而露头者,如梅岭下金龟石、钟鼓岩,始兴南之玲珑岩、鹅公嘴等,率皆玲珑巧小,与红色砾岩所成地形之高大雄厚,稜角整齐,四旁壁立,上面平坦者,迥不相侔。且其山坡倾斜,多在三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除断层外,由侵蚀作用而成绝崖陡壁者,尚属少见。侵入花岗岩,因含长石斑晶甚多,极易风化破碎,故所成山形,无甚奇特。然因其体积甚大,隆起甚高,被覆岩层之除去甚难,直接受侵蚀作用未久,故至今犹成伟大雄厚之山岳。在浈水舟上,或南雄及始兴平原中,前后左右望,凡山岭之伟大雄厚,高入云际者花岗岩;也附大山旁,作其边缘者,水成岩也;水成岩山岭之体积较大,坡度平缓者,皇冈岭系或梅岭系;也奇拨整齐,上部平坦,四悬绝壁者,红砾岩层;也山谷之内,平原之中,丘岭断续,坡度介乎皇冈岭系梅岭系山岭及绝色岩系山岭之间者,二叠石炭纪石灰岩也;本地形以推测岩石,则数十里内之地质已了如指掌矣。”

综上简述,按通常用语及辞海对“发现”词意的解释,1927~1928年,冯景兰等考察研究、发现了丹霞地形(貌)。他们对丹霞地形(貌)的论述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开始了更多的研究。

2.对“丹霞层”、“丹霞地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

1939年,冯景兰在“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中对1935年发表的“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进行了讨论,再次对“丹霞层”、“丹霞地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文中首次命名并多次使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地学术语。文中说:

“……就是没有古生物方面或构造方面之显著证据,也可以用岩石性质、地形特点、层位上下、分布情形,作为野外调查之根据。所以在民国十六年调查丹霞山和南雄盆地时,曾分粤北之红色岩层为丹霞层和南雄层。以丹霞层代表红色岩层下部以砾岩砂岩为主之岩层,以南雄层代表红色岩层上部以页岩和砂岩为主之岩层。虽说大陆沉积,变异甚剧,丹霞层亦未常不夹有少许页岩,南雄层中亦未尝不可少夹砾岩,但在发育完善之丹霞层和南雄层,从地形观点来看,至少在广东北部,绝然不同”。

“民国十六年冬,我自南雄盆地之西北边,进入南雄盆地,后自南雄盆地之东北边逾大庚岭至江西,旋后折回南雄,自南雄盆地之西南角出至始典;於南雄停留休息之数日间,更曾一度至南雄南山。故凡南雄盆地之西北、西南、东北、南各方面均经调查,均见有与古生代页岩或花岗岩相接触之基砾岩(丹霞层),与其上较疏松之页岩砂岩层(南雄层),×(该字下载文笔者看不清)斜向盆地中心(南雄城)及其上下层次,逐渐变化之关系,颇为明显。”

“吾所见之丹霞盆地,周围有古生代石灰岩,真正之丹霞岩层中,石灰岩砾岩较多,黏结之力量自强,加以位于盆地中心倾角较小,故易如桂林、阳朔或路南倾斜和缓之石灰岩,切割而成绝崖陡壁。南雄盆地之边为花岗岩(东东南、南及西北)及页岩(东北、西南),不甚黏结,无多砾石,层不厚,质不坚,且在盆地边缘,斜度较大,故不易形成特殊之丹霞地形……即在南雄盆地之边缘,丹霞砾岩之厚度不同,所呈露丹霞地形之完善程度亦不同。简言之,即在南雄盆地之西北边,砾岩层较厚,所造成之丹霞地形亦较著,其次为南雄盆地之东北边和西南,层厚与地形均居中等;其次为南边及东南,层厚最小,丹霞地形之发育亦最不完善。”

“总之丹霞地形为丹霞层特点之一种……”

“……马祖崖特立独出,颇具丹霞地形之特色,亦为砾岩层及粗砂岩,应为冯之丹霞层……”

三、“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

1.早期研究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与同事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综合考察工作等。他们对粤北的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充分注意到区内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砂砾岩层广泛分布。该层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丹霞层厚 300~500m,呈平缓状产出,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1928年,冯景兰在广东韶关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年至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层在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为完全,因被流水、风力等长期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归来的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开始进行研究。

1928年,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m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丹霞地貌”研究因地质调查而起始。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朱翙声,于1928年在韶关市的曲江、仁化、始兴、南雄等县进行地质调查,为了填地质图必须对地层进行划分,遂将在仁化丹霞山一带出露的一套红色碎屑岩系定名为“丹霞层”,把其时代定为第三纪。“丹霞层”首次作为地质学名词问世。冯景兰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分布实例作了生动的描述:“地形与岩石的关系更为显明,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岩层之下部,常为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南雄之苍石寨、扬历岩、仁化之锦岩、丹霞山、人头石、千金寨、书堂岩、断石岩、观音岩、笔架山、马头寨、曲江之龟头山、挂榜山、三峰岌、五马归槽等,皆由此种岩石侵蚀而成,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复,真岭南之奇观也。”冯景兰虽未提出丹霞地貌术语,但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已进行了精辟论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景兰当时的身份是中山大学地质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教授),20世纪20~30年代,正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步阶段,岭南地理界一系列研究可谓开风气之先。

2.深入研究

1928年,冯景兰等在进行粤北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调查时,将发育典型的丹霞山红色沙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其时代定为第三纪(古、新近纪)。分析了丹霞层在长期的侵蚀、风化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发育的堡垒状的山岭和千姿百态的地形,最早对这种独特的地貌进行了生动地描述。1939年在与陈国达先生的商榷文章中,冯景兰开始并多次使用“丹霞地形”的分类学术语。冯景兰首先提出了“丹霞层”的地质学名词,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作了生动地描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粤北丹霞山调查时提出“丹霞层”。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 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结论

在1928年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以南雄丹霞山等地区独特的地貌为特征的红层定名为“丹霞层”时,虽然并未命名丹霞地形,但从冯景兰对这种地形的描述和成因研究,已清晰地阐明了它们的属性,是画了龙没有点睛。1939年,将之命名为丹霞地形。同年,陈国达在“江西贡水流域地质”一文中起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并未论述。陈国达和冯景兰远隔数千里,当时文献信息交流十分困难,但各自在著作中都使用了“丹霞地形”地学术语。而冯景兰明确指出:“这种地貌形成的岩石是第三纪下部红层,即深厚坚固的块状砂岩和砾岩,其地形特点是陡岩绝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叠……峰崖崔巍、赤壁四立。”它是由流水侵蚀之后形成,并举有15例,丹霞山为最精彩之一例。陈国达使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是根据冯景兰的描述。1943年曾昭璇提出了20m台地、200m等准平面及垂直节理对丹霞地形发育有重要影响。1946、1948年吴尚时、曾昭璇对粤北红岩系地质与地形作了进一步论述。近年黄进发表了诸多丹霞山等实地考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论文……考察研究在不断深入。考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国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个典型地区、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市)。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研究最为详尽和深入。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了同类地貌。地学术语也由60年代前的“丹霞地形”与国际接轨应用了“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已被列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独特的自然遗产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生活的丰富和美好。这是冯景兰和为此付出过或正付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人们最大的欣慰。

参考文献

[1]刘浩龙.冯景兰教授生平业绩述略〔J〕.现代地质,1998(4):3~6

[2]我为祖国献宝藏:国土资源系统院士画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97~98

[3]冯景兰,朱翔声.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J〕.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年报,第1号:29~51

[4]冯景兰.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J〕.地质论评,1939(3~4):173~192

[5]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C〕.见: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一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88~92

广东省韶关丹霞山,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一早进入丹霞山景区大门,验票后,等了五分钟,坐上景区交通车直接在丹霞山索道站下车。 买了索道单程票(40元),上山。 出了山上索道站,左转先到舵石。 这座山就是长老峰景区,连体一座山是由三座山峰组成的,北到南分别是宝珠峰、海螺峰、长老峰。 这段山道一直是上坡路,有一公里许,起伏坡度不小,有点累。 舵石,在宝珠峰东北端顶点。 因为,这座山形状像一艘巨轮,“舵石”所在之处红色巨石仿佛船舵一般。因此,古时丹霞山别传寺开山和尚澹归看见此处朝霞晨曦里金光灿灿的丹霞秀色,称此景“舵石朝曦”,并自号“舵石翁”。 咱到时,雾霭茫茫,还因为远处那山峰像骆驼背,误看成“驼石”了。 舵石就在山道尽头右侧,路左侧有个平台,可以远眺长老峰西面景色。 对面就是阳元石景区,中间山峰顶上金黄点就是“嘉遁亭”,阳元石在山底处。 远方西南方向,两座兀立的山峰可能是丹霞山风景景区的巴寨景区吧,没去。 离开舵石,原路返回到索道站附近,向东下行百米就是“韶音台”了。 韶音台是长老峰两个最佳观景台之一,另一个是长老峰的“观日亭”。 韶音台左前方,就是在“舵石”看见的群峰,当时感觉最高那个像“驼峰”。 在此看文字介绍,才知道那称作“僧帽峰林”,仔细看看确实是一顶顶和尚帽。 说起丹霞地貌,最典型的特征是赤壁丹崖,山形“顶平、身陡、麓缓”,这里的僧帽峰林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当然,今天雾霾大,此刻又是逆光,看起来云里雾里的,只觉得右边仿佛是“三扇门”。 僧帽峰林右面,还有无数丹霞峰林,只是逆光下朦朦胧胧失去了丹霞的鲜艳红色,平淡了不少。 看见一位带队的导游,指着远处山谷下白色建筑对团队游客说,那里就是阴元石,很远,来回要三个小时多,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到阳元石景区看男的。 站在韶音台向南望,远方山峰的亭子就是长老峰观日亭,咱还得步行一公里以上才能到达。 下面山崖,照片中贴着崖壁栈道是往阴元石的近道。 咱待会儿,就去那下去,看看阴元石。 自助游较之跟团游,好处就是自由,想怎么走,走多久,随心所欲。 从韶音亭过来,一路经龙王泉、片鳞岩、虹桥拥翠、雪岩,最后到达长老峰观日亭。 观日亭,丹霞山风景区观日出的最佳地点。 有人为了观丹霞日出,夜宿此处,也有人凌晨摸黑上山。 据说为了方便游客观日出,景区交通车及索道半夜都有开放。当然,咱没试过。 雾霾有所散去,观日亭上基本可以看清丹霞全貌了。 旁边有个展板,供游客对比辨认眼前丹霞山峰名称。 正前方小小孤立的石峰,应该就是蜡烛石。 观日亭,可以360度四周巡览,西南并肩而立两座石峰不知叫什么峰。 回望来时路,韶音台在左侧山道最远方。 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光线越来越强,眼前丹霞群峰也逐渐清晰了。 对比展板,基本能认出各座丹霞峰。 在观日亭呆了半小时,开始沿着长老峰东南侧陡峭栈道下山,往阴元石方向而去。 沿栈道逐步下撤途中,发现随着高度降低,拍摄照片的角度很适合。 丹霞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属于红层地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地质研究表明,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上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因此,地质学将这种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丹霞山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丹霞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广东韶关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这些红色砂岩经亿万年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这些耸立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砍,直指蓝天,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奇丽。 所以,有人夸张地说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丹霞山是发育到中年期的丹霞地貌区,最为突出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 因此,大批不同体量的山崖壁,组合成丹霞山峰林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各种奇特地貌。 群峰林立、疏密相生,天然的分布组合极有层次感,富有韵律,世间独一无二。 山崖栈道下行数百米,有个红“双喜台”。 在观日亭时,曾听见有人说怎么没见“双喜台”,原来他们从山脚登栈道上山时,估计没注意到这块标牌。 从山上下山比较容易看见。 要说不特意细瞧,还真认不出这个天然的“红双喜”大字。 最后再看一眼丹霞山峰,一鼓气下山来。 从“观日亭”沿山崖栈道,下到长老峰底部是福音峡,这里是一线天。 阴元石在东面约1.5公里处,都是上上下下的台阶山道,这段路冬日十分阴冷。 走到这个岔路口,距离阴元石还有500米。 回程,可以从此处左转去翔龙湖码头乘船到长老峰景区交通车乘车处。 前行数百米,看见十米处白色建筑有小卖摊,不料转眼右侧就是著名的“阴元石”。 如此相似度的天然景观,可谓天下罕见吧。 “圆盖阴石蕨”,这景区科普知识也非常到位呀。 四米开外,还并列两块介绍丹霞山两大奇观“阴元石”、“阳元石”地质成因的展板。 阴元石,主要是地下水冲刷形成的。 阳元石,是山体风化剥蚀形成的。 最后,再拍张“阴元石”全貌照片就离开了。 阴元石在丹霞山东侧,而阳元石处于丹霞山西面。 咱回程走至翔龙湖码头,20元乘船直接到长老峰票站,然后乘坐景区交通车出去。 下篇,将介绍丹霞山阳元石景区。1,贵州《梵净山游记》 2,云南《梅里雪山游记》 3,四川《牛背山游记》 4,四川《稻城亚丁三怙主神山游记》 5,青海《祁连卓尔山游记》 6,甘肃《麦积山游记》

我认为写一下“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很有价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鉴,不要抄袭。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内容提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品位高、内涵丰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的代表,通过对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Bulter.R.W.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谢彦君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一文应用Bulter的理论,试图从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对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途径。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2.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内涵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道甘肃段所涵盖的厚重历史遗存、文化内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整合出的各类观光、休闲、科考、健身、体育等旅游产品。历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包括陇右段和河西段两部分。陇右段又分为三条道,即回中道、陇关道(也称大震关道)和秦陇南道,从秦陇南道便可进入走廊道。走廊道即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这些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几乎占甘肃全境总面积的4/5,分布着甘肃省85%以上的旅游资源。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交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丝绸之路甘肃段以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成为甘肃旅游的招牌,也是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囿于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的高速发展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甘肃旅游业,有必要利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讨和研究。3.制约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主要因素3.1区位条件限制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55公里的狭长地理空间,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带,景点分散,旅游费用较高,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都得不到以寻求投入产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3.2观念落后制约从政府到民间尚未普便树立起旅游产业是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备乘数效应的先导产业的理念,更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所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意识较差,无法完成与国际旅游活动中由大众产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和环保的个性化消费转移的对接和互动。3.3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固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但并不等于这些独特、优秀的资源已经是旅游成品,其间的转化须具备可进入性强,设施配置齐全等条件。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中涉及的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施配置条件差,管理、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要。一味地销售这种资源型产品和低开发程度的产品,不仅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些具备规划前瞻性、开发高品位、保护性建设、动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众多产品替代而“未老先衰”。3.4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宣传投入和力度远远不够。云南、陕西、宁夏等省份近年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收视覆盖率高、传播范围广、信誉指数高等特点,频繁播出旅游目的地产品广告,打开了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促进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营销手段和营销组合较为单一,成为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3.5甘肃的各类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甘肃各类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他们缺乏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其产品研发、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法等均无法使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快速成长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产品。4.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及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对策4.1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研究,正确认识市场、自身条件优势,提高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客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涌入。由于丝绸之路与整个西北地区资源的高度关联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础上,需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应加强与西北各省区的联合协作,确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区域联动方案,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4.2可持续发展策略4.2.1在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应坚持对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4.2.2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源吸引力强、同一资源的跨行政区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开发、掠夺性使用资源的短期行为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旅游开发应尊重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遵循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开发向精品质量型开发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产品质量及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4.2.3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旅游吸引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少各类设施报废后的处置工作,从而延缓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生命周期。4.3产品整合策略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径是使其根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做好旅游产品拓展开发工作,动态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针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可以从产品的性质、主题、质量、功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产品整合。通过深度发掘景区内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内涵,改进旅游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增加新的参与性、探险性和运动、娱乐性等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景点等形式,刺激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使旅游产品的成熟阶段早日到来并使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续。4.4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是对老客户进行再开发。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发展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即在原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功能,使老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在原观光型产品基础上,新开辟探险、娱乐、体验等为主题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旅游项目,与原景区形成互补,使产品具备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开辟新市场,即为原有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使用者,使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敦煌原来以日本为第一客源市场主营入境旅游产品,随着国内游的迅速发展,他们调整市场宣传方向和经营策略,开辟了较大的以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为国内新客源市场。4.5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对产品、促销、渠道和定价这四个营销要素的组合加以合理的改进和重组,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改变分销渠道,增加直销,增加广告,确定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各异的营销组合策略,或在价格上加以调整等,以刺激销售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近两年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组织的丝绸之路旅游大篷车促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6广铸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策略文化是人类旅行活动中主动探询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等宗教朝觐旅游资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有保安、裕固、东乡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西部黄土高原民居、民风特色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人类早期文化遗址等,体现了甘肃丝绸之路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应充分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要打破常规的求同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定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龚羽飞,何效祖.甘肃旅游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江林,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2004,1.〔5〕唐留雄.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

  • 索引序列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论文文献
  • 中山大学李艳红教授的研究生论文
  • 吴丹红毕业论文
  • 美得惊艳的杂志
  • 韶关丹霞山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