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刊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Biological Polytechnic主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南省衡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6361CN: 43-1378/Q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曾用刊名:湖南林专学报创刊时间:199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

不是核心期刊。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没错4328长沙航空职业文科职业技术学院487 4328长沙航空职业科学技术学院439 4329长沙环境保护文科高职院校449 科学4329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345 4330文科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50 4330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45 433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科491 科学433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343 433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430 4334铁路技术,湖南铁道职业科学技术学院339 > 4335机电湖南文理职业学院376 4335机械科学研究院湖南355 4338文科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66 科学4338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9 4339艺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454 4339科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385 4340文科永州职业技术学院359 科学4340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80 4342湖南文科女子职业技术学院468 4342湖南女子职业大学435 4343文科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470 4343科学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377 4344湖南财经与文科经济学院546 4344湖南财经学经济学院486 4345艺术长沙483 4345普通师范学校湖南省长沙市科学417 4346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科技职业北学院)艺术340 4346安全技术的湖南职业学院(原科技职院北院)科学280 4347科学与技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459 4347科学与技术湖南科学职业学院389 4348艺术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校531 4348第一师范学校学457 4349文科的湖南职业艺术学院392 4349艺术湖南科技职业学院329 4351文科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439 4351建筑材料科学湖南大学367 4352生物与机电工程,湖南文理职业学校414 4352生物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388 科技4353湖南职业学院(软件学院)艺术379 4353湖南职业技术学院科学与技术(软件学院)理科305 4354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文科职业技术学院371 4354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96 4355湖南职业人文科学技术学院451 4355湖南职业科学技术学院379 4356文科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31 4356科学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329 4357学院信息技术湖南艺术400 4357信息科学湖南职业技术学院323 4358自由湖南文理职业学院425 4358湖南科技职业学院369 4359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文学院434 4359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科学技术学院309 4361长沙通信文科科技职业学院416 4361长沙通信科学技术职业学院363 BR />文4363湖南经济管理学院496 4363科学湖南经济管理学院425 4364湖南铁道职业文科职业技术学院404 4364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学344 艺术与人文的4366湖南省职业学院410 4366湖南文理学院和科学377 4367湖南职业文科职业技术学院439 4367工程技术科学381 4368文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学院440 4368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学院368 4369湘潭职业文科职业技术学院409 4369湘潭职业科学技术学院327 4370娄底职业和人文科学技术学院415 4370娄底职业与科学技术学院350 4371文科的保险职业学院410 4371科学保险职业学院337 4372文科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444 4372科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347 4373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科320 4373郴州职业科学技术学院280 4374文科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421 4374商务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342 4376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艺术438 4376科学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73 4377文科的湖南医学院493 4377中国传统医药学湖南大学412 4379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艺术415 4379网络工程,湖南科技职业学院346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级别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10.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12.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13.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14.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15.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16.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17.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18.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2.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4.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5.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6.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7.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10.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2.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13.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14.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15.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16.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17.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18.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工学交替是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学交替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学交替论文 范文 一:工学交替教学创新模式分析

一、构建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实现的,课程模式是职教课程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现有职业 教育 模式之下学生反映最强烈的是学非所用,学用脱节。在学校所学的不能在实践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在实践中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在学校的教学中又没有学到。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调动不起积极性,学得没劲;在实践锻炼的岗位中感受不到理论的指导作用,将自己纯粹地定位于生产一线的打工仔,干得勉强。工学交替模式可以通过构建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理论体系上探索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对策。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传统课程体系相比,它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构建一个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它不苛求每门课程的学科内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是要求对相关的职业或岗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的能力要求,进而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的安排。工学交替模式从整体上是要求按照企业特别是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的,与模块化体系从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着手是一脉相承的。由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模块化课程体系从专业市场调研入 手相 比,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得天独厚优势,势必使该课程可以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专业教师应该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谋划并按照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分析→教学分析→教学设计与开发→教学实施六个步骤有序进行。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必须贯穿以下理念:培养目标是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教学的起点不是基础基本相同的班级,而是能力各异的群体;教学内容是专项能力,而不是系统知识。教学材料不是集体的需要,而是因人而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是课堂,而是职业环境;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课堂讲授,而是现场指导;教学评价主要不是期末反馈,而是模块反馈。

二、实施集成式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是以一定周期在企业与学校间轮换进行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训。如果按传统的以学期为单位来编制课程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势必使学习环节出现脱节,不能适应工学交替的实际需要。集成式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将一些相关联的课程在一个较短的周期集中在一起完成。这种模式在职业培训中已经早就用到,但在学历教育中还比较少见。其实,它既有职业培训的成功 经验 作铺垫,能够达到相应的功效,且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事实证明,将一些课程开设的时间越长,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见得会递增,而集中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学生所接触的相关知识和术语会比较频繁,能够促进记忆,也方便掌握。在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集成式教学模式还方便于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调整一些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方便于对一些必修课程的集中安排,如在二年二期可以集中安排学生进行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的考证课程的学习与辅导。此外,还方便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驻厂教师的安排。以往按学期安排课程,教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期初教到期末,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集成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完成某个周期的教学任务后,完全可以挤出一定的时间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随同学生驻厂进行生活指导和学习指导。

三、形成讲义式教案和校本电子教材

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由于受惯性思维影响,一套教材便是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必须紧紧围绕教材组织教学,教师习惯于按所选教材组织内容授课,不善于研究授课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这是职业学校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通病。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大都还在过份地追求学科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再加上学校教育滞后性的特点,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很难与社会需要完全合拍,最终以牺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代价。就职业学校而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应该采用教材一说,而只应该有教学参考书或教学指南之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摆脱教材学科体系的束缚,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社会需求组织教学活动。工学交替模式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便是从教案入手,打破单一的教材体系的束缚,形成讲义式教案。讲义式教案必须体现教师对相关教材的整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校课程课时安排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既包括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消化和相对次要内容的压缩,也包括根据学生和企业实际岗位知识需要,对教材没有讲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化和扩充,还包括对同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整合结果直接影响讲什么以及怎么讲的问题。讲义式教案必须体现教师对社会新需求的纳新能力。教师的纳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企业要求的融合,对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 方法 、新知识的接纳,还表现为对 企业 文化 、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知识的接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息接纳和感受企业氛围,加强对职业的认同,增强学习的动力。在课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便体现为注重将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讲义式教案必须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置换能力。同一门课程不同版本的相关教材,编写者对相关知识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对不同专业的要求也有不同,与使用者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会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既定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应该对内容进行“置换盘活”,将 教学方法 进行更新,有选择性地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将艰涩难懂的内容置换为易学易懂的内容,将偏多难懂的理论知识,置换为学生易学易懂的直观性或可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内容。在专业课教案由教师集体开发成讲义式教案,教师共享资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教学,还可以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开发校本电子素材,以图片、现场录像、实例分析等为主,形成实用性较强的电子校本教材。

四、形成以专业主讲教师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格局

班主任是班级最直接的、核心的管理者。以文化基础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设立专职班主任的管理形式从整体而言效果不理想,班主任成为管、卡的代名词,亲和力和沟通力不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落实到班级管理上来,应该在思想品德素质全面提高时,以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关键载体,班主任应该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引导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在学生中如具有人格魅力和专业权威,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工学交替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将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配备为业务能力较强、敬业精神较强、深受学生喜欢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中,实行专业主讲教师制度,原则上每个班级的核心专业课程以班主任,也即专业主讲教师的教授为主(平行班级的班主任相互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则有一定的交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位教师在一天多次出现在同一个班级,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心理对抗。)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需要离开学校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锻炼时,专业主讲教师也随班进驻企业,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和专业教学实践的指导和疑难解答。专业主讲教师为班主任制度的确立,使其既有效地履行了班主任的职责,又实实在在地承担了专业教师的职责。首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效沟通。专业主讲教师不仅从班主任的角度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对学生的 学习态度 、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了必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教师还能够对班级每个学生专业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便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其次,使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专业主讲教师承担班主任的职责,从全班学生前途的考虑应该关注专业的发展,而能够驻厂实践,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也为其对专业的改造提供了机会。最后,方便于驻厂学生的管理。专业主讲教师基于平常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在学生驻厂期间根据其以往表现进行及时提醒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还能配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工艺与技能方面的疑问进行及时引导与解答。教学是任何一所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抓好了教学与管理这两个重要环节,也就如同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能够促进工学交替模式的稳健发展。

工学交替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工学交替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现状

目前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校外指导师傅,校内指导老师。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初期,除了企业初期的统一培训外,企业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位指导师傅,指导其工作流程,评价其工作表现。2.定期巡查制度。学校通常安排教师定期巡查酒店,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3.校企评定。最终将通过校企共同评分,评定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教学过程控制的难度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制约:1.学生实习的单位通常远离学校,有的与学校还不在同一城市,空间上的距离使得教师无法经常去酒店巡查,增加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质量掌控的难度。2.教师平时有大量的课时和科研任务,无法长时间离开学校,时间上的制约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无法及时掌控。3.学生实习所在的岗位层次通常较低,重复性的工作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实习的目的是希望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促进其 毕业 后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然而,好的出发点却往往未能换来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评价体系的非客观性。因为学生整个实习过程是在企业完成,所以等实习结束后,他们的评价主要由企业完成。学生实习的岗位通常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旅行社导游,酒店餐饮、客房、前厅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求是不一样的,而评分标准并没有统一的细则,是由上级主管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完成,所以使得评分标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人为主观性。

2.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合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旅游业形势大好的影响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阶段。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实习期间的后续管理通常由酒店负责,缺少教师、学生和酒店的经常性、密切性的沟通,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管理出现真空。校内指导教师的企业联系人往往是旅行社或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不是学生实习的直接指导人员,也使得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缺乏直接效率性。

3.理论课堂走进企业的障碍。长期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工学交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实习环节有相对应的教材,指导教师也将课堂带进了企业,其初衷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工学交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其一学生的工作不固定,无法集中统一;其二,学生实习过程中比较辛苦,休息时间较少,集中上课可能会占用到学生的休息时间,学习效果不明显,反而成为学生的负荷。此外,企业对该形式的配合程度不高,因为通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工作,从而影响到部门的正常运转。此外,课堂教学进企业还缺乏固定的教学场所。

二、建构新的“工学交替”教学过程控制模式

(一)教学过程安排改革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进程安排是变通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流行的“2+1”培养模式,确立“四段式”-“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螺旋递进实现“学—工—再学—再工”过程。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习中普遍存在的淡旺季问题,长三角区域每年的4月至11月都是旅游旺季,12月至来年的3月是相对淡季;而五、十月、年底是酒店传统的婚庆和接待旺季。针对可弹性安排实习时间,调整教学进程,实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针对课堂进企业的障碍,拓宽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平台,不仅仅限于形式上的校企互聘,可尝试设专人对“工学交替”进行管理,同时让教师走进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兼,了解学生的实习过程的动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目前,“工学交替”中一些可喜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例如,一些企业针对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打造“明星效应”,并对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形成“以点带面”良好的激励效应。

(二)教学内容与实施

“工学交替”教学内容目前比较单一,目前基本只停留在岗位技能方面,应该进一步优化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资源,结合酒店客源现状,可充份借用酒店企业的资源,例如,在酒店内部开设诸如日语、韩语等小语种的选修和培训,让学生学以致用,丰富了学习形式,同时开拓了新的考核方式。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应该是多样化的,应不仅仅限于书本,网络化课堂可突破目前师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距离。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开始尝试搭建课程网络平台,短期内将投入使用。通过网络课堂,布置教学和实践任务,可尝试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技能比赛,让学生之间互 相学 习,交流经验。实现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和对学生的多种形式的考核,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按照国际旅游教育公认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理念-注重社会责任,紧跟社会需求。因此,“工学交替”教学内容不仅是基本技能,应该从学生全面素质提升角度设置,例如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注重实用知识,突出实践教学。

(三)教学过程组织和管理机构

目前,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作为临时工来管理,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也是的在“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矛盾的发生,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院长领导,副院长分管,专业教研室和企业对口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双方进行联合管理,双师指导,形成一一对应的小组,形成互动常态制,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由小组评定,其中企业指导指导评定的实习成绩(占50%),主要以实践技能、岗位表现为主;教师评定的成绩(占50%),主要以网络互动、自主学习、技能比赛为主。同时构建旅游教学与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化。通过开发一个与“工学交替”教学过程紧密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进而完成“工学交替”中的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并进一步建立教学案例库,由此构建起能为教学过程服务的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本文来自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征决定了“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质量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着漏洞和空白,影响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整合应用多方资源,进一步深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促进实习结束后的“再学”课程合理有效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特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工学交替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学论文

2. 2016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3. 通信学论文

4. 关于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5. 城乡教育一体化论文

6.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7. 工程测量论文

8. 关于大一计算机的论文

湖南什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好发

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2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学术期刊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4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2008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核心期刊;2011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

从学报质量上来说,长沙民政职院学报要好很多,这个可以从论文的检索与引用率可以得出。从级别上讲,二者一样。都是高职学院的学报,属于省一级。

我觉得济南好

根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自2006年以来,已公开发表论文1764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186部, 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6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2项),国家专利9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2月显示) 。该学校在2015年湖南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 2015年湖南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明细获奖人获奖作品等级孙长坪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与化解研究一等奖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二等奖易兰华高等职业教育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与方法研究二等奖王晓成与专业相融合,以就业为导向——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等奖参考资料: 国家专利 专利类型专利名称专利申请号专利授权公告号专利授权公告日专利申请日 专利发明人专利权人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计算机网络防火墙2015203150176CN204761473U2015.11.112015.05.17谢立靖谢立靖实用新型一种会计凭证装订装置2015204002345CN204659240U2015.09.232015.06.11孙玲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实用新型一种导游帽2015203489908CN204635196U2015.09.162015.05.27伍欣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鼠标垫2014204520369CN204087142U2015.01.072014.08.12谢立靖谢立靖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器2009200631107CN2013557712009.12.022009.02.04黄会雄黄会雄实用新型汽车MP3智能调频发射器200720062949XCN2010391262008.03.192007.04.12黄会雄黄会雄实用新型便携式流量计量仪2007200625111CN2010076602008.01.162007.02.13杨志纯、黄会雄杨志纯实用新型跌落式磨球试验机2005200505074CN27718472006.04.122005.03.18杨文涛、易磊杨文涛实用新型摩托轿车002248948CN24274262001.04.252000.05.25韦成林、韦星韦星(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截至2014年,学校图书馆分为期刊阅览室、过刊及报纸阅览室、过报库、电子阅览室、经济库、综合书库、工具书库等科室 ,共藏书52万册 ,其中电子藏书22万册。学校拥有一个学术期刊:《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该期刊是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办于2004年4月,季刊,大16开本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南大众传媒有电子商务、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专业。

湖南大众传媒有影视动画、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2个业方向)、人物形象设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商务英语、休闲服务与管理、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新闻与传播、摄影摄像技术等专业。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创建于2000年7月,前身为1912年成立的涵德女子职业学校。194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在长沙市开设干部培训班;1951年7月,在“银干班”的基础上,接收长沙市私立昭信会计学校和涵德女子职业学校,成立湖南银行学校。

学术期刊: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被列为以下重要检索期刊收录刊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全文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期刊主要栏目有: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业务与记者、传媒史研究、博士论坛、传媒前沿、电广传媒、报刊传媒、网络传媒、传媒与艺术、传媒与广告、传媒与法制、传媒与经济、传媒与文化、传媒与女性、传媒与教育、播音与主持、编辑与出版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见《新闻的基本定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2期)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一组相应的专业定义:1.性质定义:新闻是专业机构认定、传播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新见闻。2.发生定义:新闻是经职业编辑编审发布的记者或传者的新见闻。3.关系定义:新闻是专业机构采编传播的记者或传者的新见闻。4.功能定义:新闻是职业采编者及其专业机构用以影响受众的新见闻。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

我问下我周围的朋友 有意向就给你介绍过来

1/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李春涛 金汐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8): 35-362/100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魏斌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 395-3953/100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筹划魏冕中州煤炭.2007(4): 107-1084/100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俞雪松企业技术开发.2007,26(8): 61-635/100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全程管理对策文慧娟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Z): 168-1696/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章婵君现代商业.2007(06Z): 94-957/100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何兵现代商业.2007(20): 49-508/100浅谈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崔革现代商业.2007(20): 112-1139/100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许云全河北企业.2007(8): 21-2110/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于霞[1] 李晓红[2]今日科苑.2007(16): 56-5611/100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于凤枝今日科苑.2007(16): 62-6212/100应收账款形成与管理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乔冰冶金财会.2007(7): 26-2713/100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是邮政企业当务之急戴玉梅经济师.2007(6): 151-15114/100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乔秀霞经济师.2007(6): 174-17515/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尹英经济师.2007(5): 163-16316/100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孙一兵经济师.2007(5): 169-16917/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刘诗明金融与经济.2007(7): 85-8618/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计对策谢登禹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 126-12719/100浅谈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张庆红[1] 张海凤[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6): 44-4520/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受志刚科学之友.2007(08B): 97-9821/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杨颖[1] 江尔志[2] 王占军[3]辽宁经济.2007(7): 73-7322/100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浙江省出版印刷物资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王美景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 205-205,20723/100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沈阳ASEA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为例全萍美中经济评论.2007,7(2): 62-65,4824/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医院财务风险伍叶青现代商业.2007(17): 61-6125/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何文杰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7): 47-4826/100浅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贾雁贞天津经济.2007(7): 74-7627/100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研究陈永波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92-9228/100马尔可夫分析法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蔡学雷[1] 李新蕾[2]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 45-4629/100谈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严荣芳江苏商业会计.2007(4): 15-1730/100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周茵当代经济.2007(07S): 98-9831/100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杜典初[1] 王梅[2]当代经济.2007(03X): 44-4432/100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冯云林山西财税.2007(4): 32-3333/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姜东华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 277-27734/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杨依华 杨爱君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9): 124-124,14335/100应收账款难题凸显报业经营管理盲点骆鹏飞中国报业.2007(7): 71-7236/100我国机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谢获宝 杨明泽 黄娟今日工程机械.2007(7): 74-7737/100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刘红颖[1] 胡艳玲[2]活力.2007(6): 36-3638/100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孙江南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 57-5839/100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李新梅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 299-30040/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黄明川[1] 刘红彬[2]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7): 51-5241/100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再思考贺凤霞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38-40,4342/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盘玲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60-6143/100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乔冰[1] 何海红[2]中国总会计师.2007(6): 53-5444/100一个典型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案例粟淼财会学习.2007(7): 54-5745/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刁凤华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 81-8146/100对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析刘桂华[1] 徐婉茗[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 62-6247/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张丽坤 姜洋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6): 35-3548/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减少企业资金风险李兰秀青海经济研究.2007(3): 84-8549/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鲁天婵[1] 孟毅[2]商场现代化.2007(06Z): 53-5350/100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谭利云商场现代化.2007(06Z): 92-9351/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陈文俊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 52-5452/100企业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思考孔艳红[1] 郭妹慧[2]理论观察.2007(3): 199-20053/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控制顾虹活力.2007(5): 45-45,4754/100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崔洁市场论坛.2007(5): 65-6655/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徐红涛山西政报.2007(12): 38-3856/100略论高星级酒店应收账款管理屠红卫商场现代化.2007(06S): 369-37057/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徐红涛科学之友.2007(06B): 80-8158/100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杨梓松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 142-14359/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晓红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97-9760/100论如何加强公路工程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肖宁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182-18261/100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王昕[1] 魏宇薇[2]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 33-3562/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小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 63-6463/100谈水泥企业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刘慧颖新疆审计.2007(2): 51-5364/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志强[1] 王力[2] 江艳楠[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400-40165/100辽宁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任海芝技术经济.2007,26(6): 127-12866/100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许崇虎煤矿现代化.2007(2): 89-89,9167/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丛志勇时代经贸:下旬.2007(06Z): 163-16368/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赵志军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90-9169/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张春荣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120-12070/100谈公路物资供应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吴德庆交通财会.2007(5): 36-3971/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王生根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155-15672/100试论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王力军太原科技.2007(5): 11-1273/100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杨公文北方经贸.2007(5): 58-5974/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杨忠芝商场现代化.2007(05X): 364-36475/100浅谈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刘春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 68-6876/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陆智浩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 123-12377/100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和风险管理问题费明龙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 102-10378/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王治国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 149-15079/100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韩清艳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67-6880/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许秀梅 陈秀芝经济研究导刊.2007(4): 91-9281/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徐建红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 47-4982/100集装箱运输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梁丽珠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5): 64-6583/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薛继艳[1] 王雪辉[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15-1584/100新经济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孟秀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10-1085/100应收账款的管理徐丽坤[1] 梁雁[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26-2686/100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黄艳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30-3187/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风险控制曾艳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69-7088/100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孙春玉商业会计:下半月.2007(4): 64-6489/100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张莉机械管理开发.2007(2): 117-118,12090/100浅议如何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钱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15-1591/100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武玉欣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0-2092/100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杨英莉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6-2693/100浅议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夏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4-5494/100浅谈对应收账款的检查及管理王雪飞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7-5795/100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本海[1] 李红[2] 王贵军[1]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35-3596/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王军[1] 沈平[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71-7197/100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尤玉静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83-8398/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升企业融资力杨黎明财会研究(甘肃).2007(4): 64-65,7399/100论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曾明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 60-63100/100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马程琳特区经济.2007(3): 80-82

  • 索引序列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级别
  • 湖南什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好发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