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好像是行政职位,总编辑应该是负责具体业务的。硬说的话还是前者更大点,但一般这两人职位都是一个人兼了。
还是总编辑大,一般社长都兼任总编。正职。社长快退休时,选一个总编辑做为以后的接班人。而常务副社长再厉害也是副职。如:山西日报社,是直属于山西省委宣传部的省级党报,内部则有两个正厅级岗位,社长,正厅级,总编辑,正厅级。而副社长、副总编辑、纪检书记则都是副厅级。
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求是杂志社,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副部级。 社长就是副部级。
求是杂志社,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所以社长应该属于副部级。《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社长:职位名称。最先是由元朝时期设置的,以巩固其统治。现在一指报社等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二指现在行政体制中最基础的行政单位负责人,在现行行政体制中,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地区、市)、乡(镇)、村(社区、街道)、社,其中社在农村地区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层级,其负责人称为社长。社长的职责是全面领导杂志社工作,主持召开常委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杂志社年度工作计划。
还是总编辑大,一般社长都兼任总编。正职。社长快退休时,选一个总编辑做为以后的接班人。而常务副社长再厉害也是副职。如:山西日报社,是直属于山西省委宣传部的省级党报,内部则有两个正厅级岗位,社长,正厅级,总编辑,正厅级。而副社长、副总编辑、纪检书记则都是副厅级。
社长大。一社之长啊。
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李东东,女,汉族,1951年8月生于北京,籍贯河北徐水,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的女儿。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法学硕士,高级编辑。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新闻出版单位、地方党委、国务院部委工作。历任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特刊部主任;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国家体改委副秘书长;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2011年10月24日,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大会并讲话,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当选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热爱文学创作。十年新闻写作之后,撰写散文和辞赋。1994年在湖南工作时,首次撰写赋文《张家界赋》,此后十余年,陆续撰写《宁夏赋》《中共中央党校小赋》《北戴河赋》《八一赋》《清华赋》《协和赋》等辞赋,在社会上广为传诵,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
你可以这样理解,报社是个传媒商业机构不过中国现今的制度是并不允许报业完全私营(在经营上有时有民营资本进入,但在采编上一般都不允许民营资本干预)按照比较正常的说法是:报业是党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所以,现在的社长,主要把握报纸的政治方向,一般要求政治素养很强的人担任(多由各级党委宣传部指派或兼任,在党内具有一定的职务)而社长不一定非常懂得办报的专业业务知识。所以需要总编辑来进行采编与经营的管理。所以,报社的总编辑相当于给各级党委宣传部打工的CEO,社长相当于政府官员。优点:社长的设立使报纸能够具有很好的政治走向,报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责任心,善于引导受众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总编辑的设立,使报纸的运做更加商业化,使新闻更加专业,管理更加高效等。缺点:使报纸受政治势力牵制不能够真正的成为社会公器。在半政半商的格局中报业的商业运作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导致报业的发展缓慢或竞争力较弱。
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是新闻单位内部领导层的职责分工,权利划分,机构设置等的制度和规定的总称。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分为(1)一长制(2)委员会制(3)双轨制决策分为一般决策和重大决策;一般决策由最高行政领导人负责,类似于一长制;重大战略性决策由作为领导集团的委员会讨论决定。总编辑负责制: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编委会是新闻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和监督新闻单位的编辑、经营、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总编辑是最高行政首长。新闻单位组织机构设置1、 组织机构的设置就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要完成的工作,不断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然后再根据这些各不相同的业务工作设置相应的部门,并同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2、 设置组织机构的作用(1)有利于维护组织目标的统一性 (2)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 (3)有利于保证组织机构的权责一致 (4)有利于统一指挥 (5)有利于保证组织的精干高效运转3、 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化原则的作用(1) 明确责任和权利(2) 有利于内部的沟通交流和控制(3) 有利于不同部门规定不同政策4、 划分部门的方法(1) 根据职能原则划分(2) 根据产品原则划分(3) 根据位置原则划分5、 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划分(1) 编辑部门(2)经营部门(3)行政党务部门第三节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1、 现有组织机构的不足之处(1) 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2) 等级森严、层次过多(3) 单一型媒体格局:媒体品种单一,经营单一2、 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逐步实行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3、 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逐步加大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以适应新闻单位的新闻集团发展的趋势。
包锐《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季晓磊、副总编辑杨眉、总编助理包锐在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助理是包锐。《中国经济周刊》创刊于1994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杂志,是中央宣传主管部门指定的中央级重点媒体(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国务院新闻办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之一);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经济类期刊,是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
包锐是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助理
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可以指的是在财经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家,他们可能是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也可能是从事财经报道、分析等工作的媒体人士。一些著名的中国财经作家包括:1.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演说家、媒体人,著有《大败局》、《未来简史》等多部畅销书。2. 刘涛:著名财经作家、媒体人,著有《大国大城》、《财富的逻辑》等多部作品。3. 高善文:著名财经作家、学者,著有《资本论》、《新经济学》等多部畅销书。4. 刘鹤:中国副总理,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中国财经领域的重要人物。5. 鲁迅:虽然不是专业财经作家,但其作品中涉及了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泉州晚报社牵线搭桥 台湾《旺报》社长在漳寻得祖籍地2015-07-20 08:17 泉州网-东南早报黄清龙查看镇海当地史料 祖坟墓碑刷漆“参”字现转机 一个多月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在一次采访任务中,记者遇到了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陈忠杰,将此事告诉了他。陈忠杰一直致力于帮助华侨及港台同胞寻找祖籍地,目前已经帮助数十位华侨及港台同胞寻找到祖籍地,并成功完成了族谱对接。 陈忠杰欣然接受了记者的委托,按照记者提供的信息,让镇海村当地的黄氏宗亲帮忙寻找。而当时,黄氏后人正准备翻建黄氏宗祠,为此他们特地到黄氏的祖坟扫墓。在为墓碑上的字体重写刷漆时,黄氏后人发现墓碑上为黄氏祖先立碑的五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就叫做“黄参”(注:参的繁体字)。黄氏后人拍下墓碑上的字体,发给陈忠杰确认。而后陈忠杰又将此图片转发给远在台湾的黄清龙。黄清龙十分高兴地说道:“台湾黄氏族谱上就是这个‘参’字。” 为了再次确认镇海村黄氏就是自己的祖籍所在,黄清龙在与陈忠杰的交流中,提到了台湾族谱中另记载的一个名为“旗尾”的地名。经过陈忠杰了解,在镇海村当地确实有一座叫做“旗尾”的山。陈忠杰猜测,很可能当时黄清龙的祖先就住在旗尾山,后来迁至镇海村里。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黄氏祖坟的墓碑上,立碑时间为乾隆戊戌年。黄清龙说:“我的祖先黄参是在崇祯年间到台湾的,这样看来中间有100多年的时间差。”对此,陈忠杰解释:“黄氏祖坟为一个夫妻合葬墓。由于夫妻双方不可能同时去世,一般都是双方去世后先各自‘寄葬’,过后再挑选一个风水宝地进行合葬。而在闽南渔村,常有将逝者的遗骸挖出,而后找一个风水宝地重新下葬的风俗。墓碑上的时间应该是黄氏祖先重新合葬立碑的时间。”为了验证这一说法,陈忠杰还特地请来文史专家对墓碑上的石头进行年代鉴定,确认该墓碑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跟黄清龙祖先迁至台湾的时间基本吻合。 亲临故乡确认感觉十分亲切 确定镇海村就是自己的祖籍地后,黄清龙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看一看。7月16日,他受邀到厦门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媒体论坛。在陈忠杰的建议与邀请下,7月17日上午,通过厦漳跨海大桥,绕了几座山后,黄清龙来到了他期待许久的镇海村。 车子一路开到海岸边的黄氏祖坟。在村民的指引下,黄清龙见到了刻有自己祖先名字的墓碑。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祖坟上年代久远的石头,不时与站在一旁的黄氏宗亲交流着。黄清龙开心地说道:“我的闽南话口音和你们差不多。” 在祖先渡台数百年后,作为台湾的黄氏后人,黄清龙终于可以在先祖坟前祭拜了。随后,在黄氏后人的指引下,他来到黄氏祖祠及另一处古厝。遗憾的是,黄氏宗祠的原址已被拆除,正在建设中。镇海村村支书黄少远解释说:“黄氏宗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房子十分破旧,在族人的建议下决定重建。原本打算等黄清龙过来查看,但是重建的日子已经定好,所以只能先拆除。”不过,黄氏宗亲此前特地请专业的摄影师留下了祖祠的影像并制作成相册,赠送给黄清龙。“我会把这本相册带回台湾给黄氏宗亲看的。”黄清龙边翻看相册边说道。 “我是第一次来漳州,一直以为漳州很大很远。但奇怪的是,我来到这里之后,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古井、舂米石臼、石头垒砌的墙体……古厝里的每一样老物件,黄清龙都看得十分仔细,仿佛从这些东西中就能看出当年祖先在此生活的画面一样。在古厝里住着一位已经90岁高龄的黄氏老人,黄清龙亲切地握着老人的手说:“我是台湾来的,我也姓黄,来找我们的祖先,我的祖先黄参300多年前去台湾,现在终于找到了。”老人应道:“好好好,回来就好了。” 黄清龙随着村民来到镇海卫遗址,又到村里的城隍庙看了看。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拍照,他说:“我要把这些影像带回去,跟台湾的黄氏宗亲分享,找一个时间,我会带台湾的黄氏宗亲回到这里正式谒祖。” 台湾知名报人致谢大陆同行 1961年出生的黄清龙,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毕业后进入报界,干过记者、采访主任、主笔、总主笔、总编辑等工作,现任《旺报》社长。据了解,台湾《旺报》以报道祖国大陆新闻为主,旨在深化台湾读者对大陆的认识。而黄清龙也是两岸交流的常客,时常会到大陆各地访问,也在台湾接待大陆朋友。 在镇海村走访的过程中,黄清龙连连对泉州晚报社同行表示感谢。他说,几年前他的大哥曾提出要找祖籍地的想法,但时间久远,找到的可能性很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黄清龙曾在2013年先后委托过多人帮忙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去年他参加活动遇到泉州晚报社叶燕民社长及郭培明副总编辑时,跟他们讲述了自己寻根的想法。 “我找了两年都没有找到,本来我已经打算放弃了,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形容,终于找到了,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在电话中,黄清龙社长激动地对郭培明副总编辑这样说。 (记者 苏凯芳 胡彦明文/图)
作者:施能泉年份:1989年9月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名城梦》——泉州籍作家施能泉写的有关泉州的散文ps.据《名城梦》作者施能泉总编辑介绍,该文写于1989年9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