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生物工程技术投稿

生物工程技术投稿

发布时间:

生物工程技术投稿

1、《生物学杂志》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大中专院校生物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等。对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论文、获省、部级以上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论文将优先发表。 2、来稿要求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题名应简洁恰当,中文名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名也应尽量控制在10个实词,尽量避免不常见的缩写。每篇论文(包括文献和摘要)不超过4000字为宜。来稿应有中英文题名、摘要(中、英文摘要要求300字左右,以第三人称表述)、关键词 (一般选择通用性强的词,控制在3-5个)、作者单位(中英文)及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有查阅条件的作者请注明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3、文稿要求用字规范,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文稿中公式、外文字母、化学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要准确工整,生物的属、种是拉丁文的应在其下划一横线,以示排斜体。 4、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表格一律用三线表,图稿一律用绘图纸,墨色要黑,线条要匀,照片清晰度高,图表要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本刊只接受本网站投稿系统的电子文稿,请先在我们网站注册,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即可将稿件上传到我们的投稿系统数据库中。5、文稿的第一页注脚处,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并附课题编号及资助情况(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发展基金、重点实验室资助等)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包括指导老师)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等情况。6、参考文献仅限公开发表的,主要的。其排列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前后顺序,不分文种,限20篇以内。(a. 参考文献类型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排列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b. 期刊文章、报纸文章、标准,排列格式如下: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J]、[N]、[S]),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 专利[P],排列格式如下:序号,专利所有者,文献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被思博网,CEPS收录,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为弘扬作者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清。本刊发表的文章均被认为已获得作者的无稿酬提供情报检索、摘录、转载的许可。 8、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一年刊登期内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9、为保证来稿的学术质量,对作者及本刊负责,参照我国有关期刊审稿办法,均收取每篇稿件50元审稿费,编辑部在1个月内给予答复。 10、本刊注重年轻作者的培养与扶植,欢迎您推荐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我刊将竭诚为您提供服务 。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解剖学报 5、中国免疫学杂志 6、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你可以将你需要投的文章寄到地址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人才沟通学术思想、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的报道有创造性的最新科研论文和研究简讯。包括学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效应,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中医工程;临床工程等。

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反映国内外该领域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文字以中文为主,附英文文题及摘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刊载栏目: 论文:字数不超过8000字为宜。除正文外,包括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3~5个)。 研究简讯:字数不超过3000字为宜。报道具有原始性、创造性,但工作量不大或阶段性的成果。不需要英文摘要,但要附有中文摘要,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及关键词(3~5个)。 综述:字数不超过6000字为宜。除正文外,包括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3~5个)。欲投稿者请将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预审。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文稿应为作者创作的首发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文责由作者自负。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 投稿时请邮寄打印稿一份并附单位介绍信(证明无一稿多投、无泄密、作者署名无争议),再附另页,提供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电话、E-mail,同时注明性别、学历、职称和工作单位等信息。投稿时需交纳审稿费100元(邮局汇款)。 论文采用通栏排版的格式, 倍行距。 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类型及编号。 来稿需标明通讯作者,并在首页脚注中提供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要求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精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书写规则。外文需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 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须与中文摘要一致。 文中作者单位的英文部分要求提供标准译名,作者姓名的英文部分采用汉语拼音。 论文插图应为清晰的激光照排图,图题需中英文标注;照片应具有高清晰度和适当地反差效果,照片题目需中英文标注。图和照片的尺寸要求规范化,双栏图和照片宽度以6~7cm为宜,不超过7cm;通栏图和照片宽度以13~14cm为宜,不超过15cm。同时应标明图和照片的确切位置。插图和照片图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论文中表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并标明在文中的确切位置。表题需中英文标注。 名词、术语请用统一正规的学术语言,如系新的术语名词,应在译名后附外文原名。 文中引用他人文献,只择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编排,并在文中相应位置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格式附后)。3 对确定录用的文稿酌收版面费。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可以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涉及内容的修改要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登后,按篇致薄酬,并赠送当期期刊2册。本刊所支付稿酬已含纸版、网络版杂志。4 如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说明。5 来稿和汇款交纳审稿费请寄: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 电话: E-mail:

岩土工程技术投稿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和方法

在建筑施工的要求下,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总结出来环境和岩石的特征,这就是岩土工程的勘察内容。通过勘察可以制定相应的文件调查报告,下面根据岩土调查的内容和问题要求总结了一些建议和经验,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的勘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勘测技术的完善为岩土工程的施工创造了更好的施工环境。岩土的勘测经常会出现很多的实时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在原有的经验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实的岩土工程现状,从而总结了如下的几点建议:

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对岩土地质形态认识错误

主要是对有不明地下物体和空洞的埋藏位置、深度、分布形态及其方位的确定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判定。对岩土界面划分不清:主要是对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不准,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不清,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认识不清。对岩土参数测试参数确定不准:主要是对在勘察中比较难取样和难进行试验的岩土(如风化岩、残积土和粗颗粒土等)的各种设计参数(如承载力和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写不规范:勘察报告、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文件编制过于简单,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工程和地质条件作出合适的评价,勘察报告最重要的“结论与建议”部分,大多数报告太简单。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如下。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尽管国家的法规对勘察市场的范围和程序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并且目前国内勘察市场依然混乱,受市场经济转变中竞争的影响,有些公司往往只追求于经济利益,造成了技术上的差错。勘察单位和技术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勘察单位对勘察工作认识不够,不进行专门试验,往往以常规勘察来对待基坑工程勘察,多数引用本地区以往的经验数据,这样就造成了失误,记录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岩士勘察学习与培训,业务素质不强,导致野外记录不清、漏层或土样标签串号致使对地基土评价失误等方面错误。对国家规范性法规文件的理解存在片面与认识分歧,导致操作错误。

3、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任何工程建筑物都是建造在一定的场地与地基之上,所有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都受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制约。地基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经济和安危,而且一旦出事故,处理困难、因此,在设计每一个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充分了解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和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不良地质现象、软弱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岩土工程的技术决策和实施方案。实践经验证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做得好,设计、施工就能顺利进行,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营就有保证。相反,忽视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使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甚至突然破坏.酿成灾害。

4、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

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现场检验与监侧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

5、岩土工程勘察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1)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2)重视规范规程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岩土工程勘察涉及的理论包括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土力理论等许多方面,这些理论不仪有科学性更有实践性,闪此在解决岩上工程的问题时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常会犯只藁经验轻理论的错误,这是在进行工程勘察过程中要避免的。要精通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配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丰富的经验等重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要进行理论的升华,所以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州实践的结合。还要注意规范、规程。充分了解要求。防止在工程勘察过程作量布置不足、测量数据不足等问题,了解需要才能更好完成。

(3)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岩土丁程勘察的日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修建各种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和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作出分析判断,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上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就要认真研究设计图样,收集详细的设计材料,包括建筑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等,注意与设计的沟通,允分了解设计的意图,弄清楚拟建物的工程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欠。提交满意的勘察成果。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会妨碍工程勘察的进行,很可能造成延误工期。因此详细了解设计理念就尤为莺要,要注意不能忽视。

目前,我国政府没有特别的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岩土工程的发展。但是,在政府采取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岩土工程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比如:1、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建设岩土工程;2、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支持岩土工程的发展;3、可以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支持岩土工程的发展;4、可以获得免费的技术指导,协助岩土工程的建设;5、可以获得政府审批,审批岩土工程的施工项目;6、可以获得政府采购,采购岩土工程的材料;7、可以获得技术支持,支持岩土工程的发展和改进;8、可以获得技术改进和投资支持,支持岩土工程的研发和开发;9、可以获得社会保险和健康保险,保障岩土工程人员的安全和健康;10、可以获得安全培训,增强岩土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11、可以获得技术论文的发表,给岩土工程技术带来更多的知名度。

不是核心期刊,至少不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化工核心期刊: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生命的化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遗传

都是比较容易的。

《化学与生物工程》(月刊)是由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主办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与生物工程》以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方向,重点突出化学在生物领域及生物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方面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技术进展等内容。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综述专论、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分析测试、信息集锦等。对化学合成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生物工程领域的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剂,清洁化工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论文优先予以发表。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10周。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10-20周。修业年限:四至六年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 、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可能容易发一点,试试前者,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但是不是cscd的核心期刊。不知道符合不符合你的要求,好一点的小综述的话,看看生命的化学和遗传等。

生物技术通报投稿录用

内容主要有动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食品、环保方面的应用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有关的商品、产业化信息、政策、法规等。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及企业有关人士的跟踪参考。跨越世纪的1997-2007年,发表国际国内最早的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oviduct bioreactor)和系统遗传学(以及遗传学发展三时期)概念、理论和原理的论文。《生物技术通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及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刊物。2008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首批进入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农、牧、林、渔及医学、轻化等领域中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的应用、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 顾问:卢良恕、李载平、王涛、范云六、丁勇、贾士荣主任:沈桂芳副主任:梅方权、黄大昉、章力建、安道昌、雷茂良、孟宪学、李思经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海波、邓子新、石燕泉、孙国凤、成卓敏、朱玉贤、朱祯、朱鑫泉、阮力、李秀兰、吴祥甫、何家禄、辛志勇、陈永福、周永春、张启发、郑康乐、赵琦、贾继增、郭三堆、唐纪良、童光志、曾邦哲、蔡幼民。主编:沈桂芳 一、栏目及其内容1.专家 论坛 专家对当前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的大事、要事及热点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2.综述与专论 论述生物技术领域某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某重点课题的研究进展。3.技术与方法 新的或改进的实验技术、检测手段及方法。4.研究 报告 某项实验研究的试验材料、技术与方法、结果与讨论。5.成果与应用 介绍某项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含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可附上与文字配合的黑白照片2~3张;每篇1500~3000字。6.其 它 报道重要生物技术会议,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令,重点实验室与公司介绍等。要求:每篇500~1000字。二、投稿要求及说明1.文章要求:(1)第一作者请注明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职务、研究方向;(2)中英文题目要一致,每篇文章要有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5~8个关键词;(3)附主要参考文献,每篇文章最好6000字左右。(4)表格请使用三线表格式,标注表题。(5)如需用图片说明,请提供黑白的清晰照片,并附上图题、图注。(6)针对“研究报告”类文章,试验结果除了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外,还需附以文字对重点内容加以描述、说明。此外,图表中的指示性数字、符号等所代表的具体内容要在图下加注解释(例如,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条带M,1,2,3…..分别是哪种物质)。(7)作者在对某一专题、或是某一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时,需要对收集的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晰文章论点,并对选题做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述。最后,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评价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化预测,且提出严谨、有价值的建议。综述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作者在投综述类文章时,需要对专题的发展过程,或是前人研究历史做清晰、有条理的论述,避免大量文献的堆砌。此外,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最好是近5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2.一律用文后参考文献的形式,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需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且与文后参考的序号相对应。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 作者,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例:刘良式,植物分子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杜,1998,40~48.(2) 作者,作者,等.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页码.例1: 朱立煌,徐吉臣,陈英,等.用分子标记定位一个未知的抗稻瘟病基因.中国科学(B辑),1994, 24:1408~1502.4.请勿一稿多投,稿件文责自负,1个月后如未收到录用通知可投他刊。5.邮寄打印稿1份并同时发送电子稿。

。根据查询生物技术官网得知,生物技术通报外审后录用比例是,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

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可能容易发一点,试试前者,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但是不是cscd的核心期刊。不知道符合不符合你的要求,好一点的小综述的话,看看生命的化学和遗传等。

生物技术通报官网投稿

。根据查询生物技术官网得知,生物技术通报外审后录用比例是,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

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可能容易发一点.

核心期刊自己硬投很难上稿的,一般要通过中介做。

  • 索引序列
  • 生物工程技术投稿
  • 岩土工程技术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生物技术通报投稿录用
  • 生物技术通报官网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