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投稿,一个月之内回复,发布文章的多是副教授以上的讲师。兰大本校的学生说审稿要求比较高。
两到三个月。华北理工大学是省属骨干高校,正规期刊,楼下胡说的,已举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
1.投稿约定1)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文稿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来稿请写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或email。2) 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若来稿已审定、排版或刊出,发现一稿两投或多投者,将追补对本刊造成的损失。3) 来稿按本刊审稿制度评审。文稿自收到之日起3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拟用通知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原稿恕不退还。编辑部对稿件有文字修改权。4) 本刊所载文章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3~8个关键词(以上内容中、英文一一对应)、中图分类号、正文(5宋)、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若文稿内容属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2) 文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和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必要时可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的篇幅,也采用第三人称表述。4) 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5)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6幅为限。插图需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必须写清,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表名和图名必须中英文对应。6)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外文字母和文种、字体和大小写、上下角标及易混的字母应书写清楚,并用铅笔作出标注。7)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8) 正文后的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发表过的,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1)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2)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3) 论文集:[序号]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城市: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6) 标准:[序号]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7)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数据DB、程序CP、电子公告EB].(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欢迎大家引用本刊发表的论文。
投篮州理工大学学报没到一个月就退保了,正常吗?这个的话还是需要问一下专业的人
杨富元的甘肃省引洮工程水资源利用中心副主任职务;丁汝俊的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职务,退休;寇明尚的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职务。甘肃...
一、兰州财经大学邮编是多少 兰州财经大学 的邮编为730101,该校地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是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 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 兰州财经大学 ;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万人,硕士研究生152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3900余人,留学生50余人。 学校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体育教学部、MBA教育中心等19个教学单位;现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有学报编辑部、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等9个校级科研机构,有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31个内设科研机构。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在哪里 兰州财经大学在哪里 兰州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兰州财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兰州财经大学教务处电话 兰州财经大学有几个校区 ;
一、兰州财经大学是二本吗 兰州财经大学 是一本大学,该校是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的本科普通院校,也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二、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 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研究生教育;2015年,更名为 兰州财经大学 ;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数字资源8642GB,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万人,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3500余人,留学生60余人。 学校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体育教学部、MBA教育中心等19个教学单位;现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有学报编辑部、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等9个校级科研机构,有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31个内设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8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73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学校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强化商科优势、注重交叉融合、力行商务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等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具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单位资格;现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本科专业56个,其中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等14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24个专业是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经过66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三大平台”建设,依托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制建设为主的特色研究方向和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路径,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2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99篇,出版专著、教材132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4项,其中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等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努力推进校际之间本科生交换培养和学分互认,促进校际教育资源共享。学校重视挖掘校地合作资源,校院两级分别与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康县、西和县、浙江省诸暨市等1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广泛的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率先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被国家外专局列为“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重点培训基地,成为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在华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先后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了“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国内首个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荣获“1+2+1项目”10周年特别贡献奖。 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商务实践”和“陇情认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近五年来,获得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省级试点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省级创新创业名师2人;承担省级创新创业改革项目5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3项,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项;获得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及学术科技类竞赛奖励700余项,省级以上团学类表彰奖励1000余项。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传承和弘扬,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活动成功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先后被甘肃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建校66年来,学校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9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学校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甘肃省高校前列,学校被授予“甘肃省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步入******,学校将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创新、特色发展,加快落实“12349”总体战略思路和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甘青宁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研究咨询的重要智库、丝绸之路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早日实现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财经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王必达教授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并广泛涉猎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诸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开放、要素流动与空间集聚等问题。主持主要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5--):创新驱动视域下西北内陆地区向西开放问题研究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12年):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年):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著作与教材: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创新与动力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2.《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3.《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独著4.《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独著5.《发展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转换——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中国软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3.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4.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分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6.运输效率、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刘易斯拐点及阶段研究,《经济学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2,029.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甘肃社会科学》,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科学.经济.社会》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12.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兰州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14.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西北师大学报》,.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经济地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全文转载16.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转变若干问题解析,《复旦学报》,.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9)全文转载18.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复旦学报》,.贫穷的教育与教育过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05)全文转载20.论现代企业家,《西北师大学报》,.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5,05)全文转载22.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障碍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甘肃理论学刊》,1994,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4,03)全文转载获奖情况:1.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07),二等奖3次(2009、2011、2015),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7),甘肃省人民政府3.省委宣讲团先进个人(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2006),二等奖1次(2016),甘肃省教育厅。丁汝俊教授丁汝俊:男,回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比较、区域经济学、国际商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研究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区域经济专家组专家、甘肃省产业经济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省绿色家园沙漠治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外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4项,国内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合著6部(其中国外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赴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张存刚教授张存刚:男,汉族,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员、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薛君教授薛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奖情况: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兰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的课题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商学院第十一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高云虹教授高云虹: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民建兰州商学院总支副主委,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专家组成员,甘肃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甘肃省监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在《改革》、《经济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有多篇被转载和引用;独著或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荣获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挑战杯”学生课外作品指导教师、兰州商学院教学名师、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赵锋教授赵锋:男,汉族,1973年3月生,甘肃庆阳市宁县人。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民盟兰州商学院委员会副主委。甘肃宏观经济学学会理事,甘肃市场营销协会、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并讲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口经济专题》等课程。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甘肃省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各种横向、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口与经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北人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甘肃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获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2013年获民盟甘肃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4年获甘肃省“园丁奖”。陈冲教授陈冲: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委,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特聘计划。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分析。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政策专题》(硕士生)、《管理经济学》(MBA)。联系方式: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些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经纬》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变革的驱动效应及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L004)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银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民委民族事务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1部。代表性论文《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收入不确定性的度量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管新帅教授管新帅:男,陕西周至人,197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曾先后任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任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院长。讲授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管理经济学(MBA)、微观经济学(
1.投稿约定1)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文稿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来稿请写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或email。2) 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若来稿已审定、排版或刊出,发现一稿两投或多投者,将追补对本刊造成的损失。3) 来稿按本刊审稿制度评审。文稿自收到之日起3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拟用通知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原稿恕不退还。编辑部对稿件有文字修改权。4) 本刊所载文章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3~8个关键词(以上内容中、英文一一对应)、中图分类号、正文(5宋)、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若文稿内容属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2) 文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和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必要时可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的篇幅,也采用第三人称表述。4) 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5)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6幅为限。插图需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必须写清,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表名和图名必须中英文对应。6)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外文字母和文种、字体和大小写、上下角标及易混的字母应书写清楚,并用铅笔作出标注。7)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8) 正文后的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发表过的,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1)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2)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3) 论文集:[序号]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城市: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6) 标准:[序号]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7)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数据DB、程序CP、电子公告EB].(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欢迎大家引用本刊发表的论文。
孙建平,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甘肃临洮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美国数学会《数学评论》评论员、国际杂志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编委、国内外多种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Electronic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Boundary Value Problems、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Journal of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系统科学与数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以及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等)审稿人。
这个很正常啊,你那个成绩不符合就退出来呗。
邵宁宁,男,1965年3月生于甘肃秦安,汉族,文学博士。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责任教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2001年在北大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师从洪子诚教授;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杨义、李存光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站工作,师从陈思和教授。1985年至1988年,在甘肃省金城联合大学任教;1988年至201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2012年11月应聘至海南师范大学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古今文学通变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文学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9》、《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等专、编著20种。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日志”、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海南省515人才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子项目、教育部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先后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海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各类奖励多项。
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民族文艺复兴思潮与现代文学”及海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论”课题研究。
附:主要论著目录
(一)论文
1.《<狂人日记>与中国传统文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CSSCI,2017年第11期,独著
2.《老舍的感伤及其城市文明哀歌》,《现代中文学刊》,中文核心,2017年3期,独著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四十年代后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独著
4.《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文艺争鸣》,CSSCI,2016年第12期,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论点摘要
5.《文学青年·浪子·吟游诗人——老盖散文集〈写在沙上〉》序,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2017年版
6.“看那个在梦中把脾气发向世界的人”——赵鲲诗集《待春风》序,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7.《以何驱散生命的感伤》,《文学自由谈》2016年第4期,独著
8.《大地、死亡、再生和祖国——海子诗歌与中国精神传统(三)》,CSSCI,《文艺争鸣》2016年第6期,独著
9.《生命感伤与成长主题——严英秀创作简论》,《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独著
10.《天空、远方、道路和风——海子与中国精神传统(二)》,《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CSSCI,独著
11.《昆仑神话与中国传说中的“失乐园”故事》,《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CSSCI,独著
12.《杨义学术的大国气象与诗学品格》,《中华读书报》2015年12月9日14版,独著
13.《文学杂志》的复刊与自由主义文艺的困境》,《兰州学刊》2015年第9期,CSSCI,独著
14.《乡土中国奉献于现代化的一只精神羔羊——海子诗歌与中国精神传统(一)》,《文艺争鸣》2015年第5期,CSSCI,独著
15.《海岛文明的“失乐园”与“复乐园”——电视专题片〈海之南〉小论》,《新东方》2015年第5期,独著
16.《现代中国的弥赛亚信仰与乐园想象》,《文艺争鸣》2014年第11期,CSSCI,独著
17.《病的隐喻与泪的源流——林黛玉与中国文学感伤主义传统》,《文艺争鸣》2014年第8期,CSSCI,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2期转载
18.《鲁迅诗作的屈骚情致与现实寄寓——兼论现代文学研究的索隐、考据及审美阐释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1期,CSSCI,独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
19.《“狂飙年代”三部曲四人谈》(第二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20.《以开放的心态创造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30日
21.《生命诗学的变调——李健吾40年代后期的诗论及其文化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CSSCI,独著;
22.《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苍蝇意象》,《文学评论》2013年第6期,CSSCI,独著;
23.《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CSSCI,独著;《甘肃文艺》2011年第2期
24.《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中的一些观念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独著
25.《网络传播与信息过剩时代的写作》,《文艺争鸣》2011年第13期,CSSCI,独著
26.《乡土中国与家园重建——钱理群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第一作者
27.《战时生活经验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凝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CSSCI,独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8.《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引力>》,《文艺争鸣》2009年第1期,CSSCI,独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9.《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郑振铎论》,《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CSSCI,第二作者;《中国文学年鉴》2009卷;
30.《郑振铎的文学理想与<文艺复兴>杂志的包容性》,《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CSSCI,独著
31.《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价值观及其超越》,《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CSSCI,独著
32.《文学中的“农民进城”专题·主持人语》,《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独著
33.《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独著
34.《寻求“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评<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CSSCI,独著
35.《“80后”之后:“90后”不会产生》,《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CSSCI,第二作者
36.《关于四十年代后期文学的定位问题》,《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CSSCI,独著
37.《现代小说与社会分析――茅盾与我们》,《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CSSCI,独著
38.《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与人文情怀:陈思和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SSCI,第二作者;陈思和《海藻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281页
39.《80后文学史:概念的缘起与发展流变》,《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40.《读者的风格》,《读者》2007年第22期,独著
41.《读者以何制胜》,《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1月16日,独著;《中国出版年鉴》2008卷;
42.《雪潇的诗和他的诗论》,《现代诗歌创作论?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独著;《天水日报》2008年4月25日
43.《一次诗经时代的约会——〈诗经·静女〉》,《读者欣赏》2007年第1期,独著
44.《洞庭诗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读者欣赏》2007年第2期,独著
45.《洞庭诗意(二)》,《读者欣赏》2007年第3期,独著
46.《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独著;《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22期全文,《世纪之初读老舍》中国老舍研究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47.《关于文学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CSSCI,独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
48.《重新思考民族生存与民族文化的有关系――从<怀念振铎>论巴金晚年有关民族文化的思考》,《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CSSCI,独著
49.《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CSSCI,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50.《楚辞研究与现代学术:赵逵夫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CSSCI,第二作者
51.《祥子:一个进城农民》,《北京青年报》副刊版,独著
52.《巴金研究:现状与思考》,余思牧著《作家巴金》增订本下卷,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版
53.《朴野清纯的青春欢歌——诗经·摽有梅》,《读者欣赏》2006年第1期,独著
54.《横亘千古的家园迷思——崔颢〈黄鹤楼〉》,《读者欣赏》2006年第2期,独著
55.《江山隽永处的生命胜迹——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读者欣赏》2006年第3期,独著
56.《姑苏台畔的怅惘与叹息——李白〈乌栖曲〉》,《读者欣赏》2006年第4期,独著
57.《唐诗中的情趣与理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读者欣赏》2006年第5期,独著
58.《美丽的爱情与感伤的青春——温庭筠〈懊恼曲〉》,《读者欣赏》2006年第6期,独著
59.《生命的自然之道与澄明之境》,《读者欣赏》2006年第7期,独著
60.《刘禹锡诗作中的春光与生命》,《读者欣赏》2006年第8期,独著
61.《晚年杜甫的旅途体验与人生忧思——〈旅夜抒怀〉》,《读者欣赏》2006年第9期,独著
62.《故乡诗人笔下的田园——胡缵宗〈可泉〉》,《读者欣赏》2006年第10期,独著
63.《空明澄澈的盛唐诗境——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读者欣赏》2006年第11期,独著
64.《艰难时世的“文艺复兴”梦想:关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复刊、停刊问题》,《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2期,CSSCI,独著
65.《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CSSCI,独著
66.《汪曾祺小说前后期演变的精神史轨迹》,《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CSSCI,独著
67.《抗战生活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论寒夜兼及围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独著;《一粒麦子落地――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上海书店,2007年第10期
68.《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CSSCI,第二作者
69.《共和国文学纵横谈――杨匡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第二作者
70.《鲁迅的启蒙主义、革命文学的成败得失及其他――支克坚先生谈录》,CSSCI,《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二作者
71.《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读者欣赏》2005年第1期
72.《韩愈〈听颖师弹琴〉品读》,《读者欣赏》2005年第4期
73.《李嵩〈仙吕·醉中天·髑髅纨扇〉品读》,《读者欣赏》2005年第5期
74.《桃夭:一道古老的婚歌》,《读者欣赏》2005年第12期,独著
75.《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CSSCI
76.《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CSSCI;《巴金:新世纪的阐释-巴金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P230-247
77.《命名的意义及其敞开的世界――<红楼梦>人生解读之二》,《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2期,CSSCI,独著
78.《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CSSCI,独著
79.《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第二作者;《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收入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改题:《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理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192页。
80.《学术――人生:赵园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
81.《咏梅诗的趣味——林逋〈山园小梅〉》,《读者欣赏》2004年第1期
82.《悠然南山梦——陶渊明〈饮酒(其五)〉品读》,《读者欣赏》2004年第3期
83.《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读〈题乌江亭〉》,《读者欣赏》2004年第4期;收入《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4年;《高中语文教学与测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84.《采菊东篱与笑傲东轩——陶渊明〈饮酒(其七〉》,《读者欣赏》2004年第5期,独著
85.《清明的诗意——苏轼〈东栏梨花〉》,《读者欣赏》2004年第8期,独著
86.《苦涩的欢颜——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读者欣赏》2004年第9期,独著
87.《雨声中的愁思——李清照〈添字丑奴儿〉品读》,《读者欣赏》2004.第10期,独著
88.《易安居士的胸襟——李清照〈渔家傲〉》,《读者欣赏》2004年第11期,独著
89.《气格柔弱的风流才子——秦观〈春日〉》,《读者欣赏》2004年第12期,独著
90.《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CSSCI
91.《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CSSCI
92.《<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伦理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6期,CSSCI;《新华文摘》2004 年第6期《论点摘编》
93.《生命:无望的逃离之旅――张存学小说论》,《飞天》2003年第1期,独著
94.《聆听诗性智慧的中国声音――杨义学术讲演集校读记》,《杨义学术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5.《人生旅途的飘泊诗意——苏曼殊〈本事〉》,《读者欣赏》2003年第1期,独著
96.《理趣的雅与俗——程颢〈偶成〉》,《读者欣赏》2003年第2期,独著
97.《千载文心的相通——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读者欣赏》2003年第3期,独著
98.《山居的乐趣——〈山居秋暝》,《读者欣赏》2003年第4期,独著
99.《自然人生的逍遥——柳宗元〈渔翁〉》,《读者欣赏》2003年第5期,独著
100.《贫士的秋思——黄景仁〈都门秋思〉》,《读者欣赏》2003年第6期,独著
101.《青春生命的悲歌》,《读者欣赏》2003年第7期,独著
102.《永不坠落的昨夜星辰——李商隐〈无题〉品读》,《读者欣赏》2003年第8期,独著
103.《一空胸臆的酣畅——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之二)》,《读者欣赏》2003年第9期,独著
104.《村居读书之乐——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品读》,《读者欣赏》2003年第10期,独著
105.《自然山川的人文怀想——〈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读者欣赏》2003年第11期,独著
106.《岁月与乡愁——贺知章〈回乡偶书〉》,《读者欣赏》2003年第12期,独著
107.《<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人生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一》,《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独著
108.《启蒙神话与成长的悲剧——〈红楼梦〉人生解读》,《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CSSCI,独著
109.《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4期
110.《汪藻〈春日〉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2期
111.《梅尧臣〈鲁山山行〉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6期
112.《王绩〈野望〉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7期
113.《李贺〈过胡儿饮马泉〉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9期
114.《李贺〈致酒行〉品读》,《读者欣赏》2002年第10期
115.《重读〈子夜〉》,《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CSSCI,独著
116.《告别诗的残局:西部文学的精神生态研究》,《飞天》2000年第6期,独著
117.《牢笼抑或舟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家的形象演变》,《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宁宁简介,CSSCI,独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18.《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社科纵横》1999年第1期,独著
119.《危机与自尊――文明冲突中的张承志》,《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CSSCI,独著
120.《文学在现代人生中的意义》,《社科纵横》1998年第1期,独著
121.《中国诗歌的本土现代性与<侏儒酒吧>》,《飞天》1998年第12期,独著;收入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编:《何来诗歌研究资料汇编/探索与贡献》,第269-279页
122.《现代诗与电影语言》,《兰州学刊》1997年第3期,独著
123.《历史之梦与英雄情结》,《金城》1996年第6期,独著
124.《乡土文化精神与甘肃文学创作》,《时代学刊》1994年第6期,独著
125.《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4年第1其全文转载
126.《李白人格形象的审美价值》,《祁连学刊》1992年2期,第一作者
127.《文化困惑与现代家庭危机》,《现代妇女》1989年第1期,独著
128.《作为生命存在的人的悲剧意识与审美人生》,《西北师大学报》1988年语言教学与研究专刊宁宁简介,独著
(二)专、编著
1.《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9)》,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
3.《古文100篇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
4.《古诗100首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
5.《初中生必读古文100篇》(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11
6.《初中生必读古诗词100首》(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11
7.《从鲁迅到 *** ——支克坚现代文艺思潮论集》(编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8.《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诗经选》(第二作者)书店(香港) ;岳麓书社,
9.《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楚辞选》(第二作者)书店(香港);岳麓书社,
10.《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陶渊明》(第二作者)书店(香港) ;岳麓书社,
11.《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李煜、李清照词》(第二作者)书店(香港) ;岳麓书社,
1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参编),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13.《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参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14.《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15.《岁月的花树――中国古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16.《海上生明月――唐宋诗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
17.《红尘酣唱――元曲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年
18.《星空的呼喊――中国现代诗品读》,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笔端的流云――中国现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年
20.《中国现代诗百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每月15日前付款成功,下月发货,每月15日之后付款成功,下下个月发货。兰州文理学院学报杂志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文理学院主办,出版地是甘肃,于1985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合规刊物,自创刊以来,不断从总体设计、编辑规范、编辑加工等方面增强刊物的可读性,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所信赖的参考读物。兰州文理学院学报杂志开设栏目为基础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与工业自动化、教学研究及其他、体育学、数字媒体研究。
您查询的是: 范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 包含: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 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