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炒股 银行是没有好处的要说有好处 也就是第三方存管开户在他们行而已你爸适不适合炒股 还是看他对股票的了解一点都不懂肯定不适合不会游泳 去河边能不呛水吗
在每一个行业或者科学领域都有存在最本质的规律,抓住了这些规律也就扎住了事物的本质,而在不确定性中产生、发展、繁荣、萧条的证券市场也不能脱离规律的限制。只有把握住了其推动证券市场产生、发展、繁荣、萧条的最本质的因素,摆脱短期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巴菲特说的:“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话虽简单,但是要想正真的做到,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同时还要对市场有清晰、深刻的认识,这有这样才能避免市场噪音的干扰。大多数客户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每一次买股票之后都是希望股票马上大涨,但是从市场规律来看,在时间的分配上,85%的时间股票是处在震荡整理的阶段,而上涨的时间只有15%,同时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旦购买股票之后恐惧的程度会放大数倍,完全失去方向感,患得患失的心态成为主要的现象,而正是这些心态导致他们的心态难以忍受时间的煎熬,股价的小幅波动也会引起投资者心理大幅的摇摆,每一次的操作都会踏错了节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投资方法的引导。(一)关于“水池理论”的解读市场能够走出向上大趋势的第一个条件是:宽松的货币环境。假设:市场就好像一个水池,而货币相当于水池里面的水,市场扩容的速度相当于水池容积的扩容速度,水池里面的水位代表市场整体的平均价格。当向市场中注入的水过多,并且远超过水池的扩容速度时,水位上升,市场整体的价格就会上涨,市盈率也会伴随着提高。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一方面是因为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大幅恶化,将很大一部分资金从实体经济加压到了股票市场,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的涌入,我国外汇储备从加入WTO钱的2000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2万亿美元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储蓄习惯加上国内的理财产品匮乏,使得居民存款大量存放在银行,而2006年行情的发展吸引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居民金储蓄资金从银行转移到股票市场,巨量的资金不断的涌进股票市场,而市场的扩容速度远远的低于资金的佣金速度,市场整体的“水位”不断提高,估值水平也接近历史高位。(二)业绩对市场的支撑上面说的巨量的资金将市场整体价格水平推到了高位,但是这种市场的涨幅只是局限于市盈率的提高,而如下图所示,历史上市盈率的变化范围只是从最低的20倍左右到最高的70倍左右,但是如果加上业绩的推动力量,市场上涨的空间将大幅提升,例如,一只股票的每股收益为元人民币,按照20倍的市盈率计算其股价为20元,当市盈率上升到70倍时其股票价格为70元,但是如果在股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每股收益提升到了元人民币,按照70倍的市盈率计算其股票价格为140元人民币,也正是资金及收益增长这两大动力推动了市场的大幅上涨。 二、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的分析 入市资金的多寡及整体盈利能力决定了市场中长期的走势,但是在上涨的过程中,每个板块或者说每一只股票上涨的幅度并不一样,有的可能涨幅巨大,如2006年 --2007年的中国船舶,有的可能涨幅较小,具体的原因应该从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的业绩推动因素入手分析。如果公司在市场的牛市行情中业绩增幅非常明显,则在股票价格方面的表现就是市盈率与业绩增长双重推动,涨幅巨大,而一旦投资者抓住了这样的股票则会获利丰厚。决定公司业绩的因素有些是来自于外部如重组、资产注入等,有一些是公司内生性的因素推动,而只有抓住了内生性的推动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内部中,产品的销售价格与数量、生产成本及公司费用的情况是反映公司经营水平的指标,因此,要想详细的了解公司业绩未来的趋势,就要从财务指标入手,挖掘能够够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因素,(一)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而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经营杠杆系数=(税前收益+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1+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 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高的公司,价格及销售量的变化对业绩的影响非常显著,销售量的增加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毛利率,而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会大幅提高产品的毛利率,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价格的上涨并不像销售量的增加那样需要变动成本的增加,因此影响的程度更大。如:某家公司销售量为1000单位,价格为1,总固定成本为600,即单位固定成本为,变动成本为200,即单位变动成本为,利润为200,毛利率为20%,当销售量增加到2000时,假设固定成本及单位变动成本都不变,利润变为1000(*),毛利率变为50%,但是如果价格增加一倍之后,由于总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都不变,因此利润为1200(2000-600-200),毛利率为60%。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经营杠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双向的,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中,产品的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都处在良性循环之中,对公司业绩的推动是两性的,且由于杠杆的存在,业绩的变动速度大幅度快于杠杆低的公司;但是在经济下行之中时,由于销售量及价格都处在下行趋势中。加上经营杠杆的存在,公司业绩的下滑也会快于经营杠杆低的公司。因此,对于此类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操作要从宏观经济的大趋势入手,把握增长阶段,抛弃下行阶段。对于非周期性行业,再大的宏观经济循环中,销售数量及价格的变化不会太大,经营杠杆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从财务杠杆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水平入手。(二)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同时还用来评价财务风险的大小。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对公司利润正向推动是建立在借贷资产的盈利能力高于债务利息的基础上的,而一旦借贷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借贷利息,对公司的业绩将会起到反作用。如,假设一家公司的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借贷资金5000千万,自有资产5000千万,借贷利息为5%,如果借贷资金的盈利水平为3%,低于5%的利息水平,则会从自有资金的盈利中拿出2%来弥补缺口,但是如果借贷资金的盈利能力为10%,则会在自有资金盈利的基础上,再为公司创造250万的利润。跟经营杠杆一样,财务杠杆系数高的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或者资不抵债,而在经济上行周期中,对公司的影响更多的是正面的,因此,两种工具的运用更多的是结合宏观经济走势的大背景来分析。(三)非周期性行业的分析 在市场中,有很多公司股票波动的幅度远远小于大盘,甚至在大盘大幅下滑的过程中,其股价却表现出非常抗跌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存在非常强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甚至有些公司还会出现高速增长。对于这样的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判断: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1)毛利率毛利率是总收入减去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所得的数值,除以总收入所得的数值,具体的计算为:毛利率=(总收入减-原材料成本-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总收入毛利率越高,说明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越强,但是搞毛利率也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加剧最后会使得毛利率不断的降低,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的毛利率,说明公司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公司以后的成长性将会有很好的表现。(2)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在考核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情况时,投资者往往关注与投入资产相关的报酬实现效果,并经常结合每股收益(EPS)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实际上,总资产收益率(ROA)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 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 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十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当期期初和期末资产总额的算术平均值,即: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在企业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利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总资产收益率指标还可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非常高,盈利能力非常强,如果加上财务杠杆的运用公司的业绩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这些因素都是作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推动的重要因素,有的是借助于大的经济周期,如经营杠杆,而有的则可以反映公司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不同风格的投资者可以依据不同种类的公司选择不同的操作策略或者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方法。从市场根本上把握波动的真谛,避免跟随市场的波动起伏在市场中摇摆不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啊,因为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这个公司具体经营什么的,比如说张獐子岛吧。
股票投资分析----002310东方园林东方园林是国内园林景观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涵盖苗木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等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公司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具有承接千万级及以上景观工程项目的能力。相关人士认为东方园林代表了在细分行业内高成长的公司,公司实现了景观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业务覆盖范围更广,是未来景观工程在中国发展能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而目前在这个成长中庞大市场——景观工程仍于起步阶段,国内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才是行业走向繁荣发展的真正市场,率先上市融资无疑使得东方园林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园林景观行业是一个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效益的行业,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家对环境生态的日趋重视,园林景观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东方园林以设计品牌转动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两个设计品牌经历了时间的磨练与沉淀,与EDSA的合资品牌和自己的全资品牌东方利禾涵盖了景观工程设计的中高端市场,旗下有高尔夫、地产、公园景观、湿地景观四个设计分院,其中高尔夫和湿地设计是国内唯一的设计院。公司未来对于设计品牌的投入和建设还将不断加大。募集资金助推公司业务的扩张,巩固一体化的业务格局。公司此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资设立3家分公司和8,495亩的绿化苗木基地,通过扩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业务规模以及苗木培育规模的方式来加速公司业务的扩张和解决苗木资源瓶颈。有消息称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和,经测算,公司2009-2011年各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亿元、亿元和亿元。2009-2011年每股收益(摊薄后)为元、元和元。综合PE及PEG两种估值方法,我们给予公司的二级市场的股价范围为~元/股,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巨大,公司有望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和整合者,此次IPO将是公司成长的新起点,公司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公司介绍一、公司概述公司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业务范围覆盖园林景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经营区域遍布华北、华东、西南和华南等地区,是一家综合性、跨区域发展的园林景观企业,也是国内市场第一家以园林景观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与普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同,园林景观工程的成败取决于艺术家对“美”的塑造,随着社会大众对环境鉴赏能力的提高,景观工程项目对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往往被视为城市名片,对项目的艺术成就越来越重视,这也决定了大型的、复杂的景观工程项目往往由专业的景观工程公司承建,这也决定了项目较高的收益率。东方园林是白手起家型企业,公司由何巧云、唐凯(二人是夫妻关系)创办,公司从最早的园林花卉种植业务起步,逐步发展出园林景观工程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公司股权结构明晰,主业清楚。此次IPO公司发行股份1,450万股,发行价格元/股,占发行完成后股本总额的。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总额为5,万股。二、主营业务东方园林业务涵盖苗木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等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其中园林工程施工占据主营业务的较大份额。景观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的质量优劣除了施工品质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审美品位,因此这种细分行业特殊的文化艺术属性使其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施工企业。三、财务状况2008年东方园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和。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像东方园林这样能连续保持多年收入和利润都高速增长的公司并不多。这除了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和公司本身在细分行业中较强的竞争力、品牌优势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都分不开。四、证券公司对公司的看法他们认为东方园林代表了未来细分行业内的高成长公司,与之前上市的绿大地[ ]主营苗木销售不同,公司实现了景观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业务覆盖范围更广,是未来景观工程在中国发展能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而目前国内景观工程——这个成长中庞大市场仍于起步阶段,国内二、三线城市才是行业走向繁荣发展的真正市场,率先上市融资无疑使得东方园林具有了较大的先发优势。从行业上看,国内景观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大型景观工程的设计方面几乎被国外垄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项目中,国内企业很难中标工程的主体设计。如今市场的发展已逐渐向内地辐射,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开始营造自身的生态家园,从而启动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而此时通过与国外顶级设计院的交流、学习,国内优秀的设计企业设计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优秀的企业将在这个繁荣的市场中真正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景观工程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调查,中国总资产超过2亿元的园林公司仅5家,前82家园林公司的总资产平均仅为8800万元,相当数量的园林公司脱胎于苗木种植公司,缺乏景观设计、施工的能力,难以承接大型的景观,而部分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设计院又缺乏施工能力,而东方园林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可以对项目进行一体化服务,这种业务模式无疑对内地二三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方园林已能够向景观规划的较高阶段发展,通过构建园林景观设计、苗木培育、工程施工的一体化模式,拥有承接千万元及以上级别大型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能力,以一体化模式带动项目的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从东方园林的目前业务构成看,虽然景观设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并不大,但对于公司的业务开展和品牌塑造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东方园林也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园林景观设计能力。首先,1999年引入美国EDSA景观设计公司成为为合作伙伴,合资成立北京易地斯埃东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院(EDSA-ORIENT),将其打造为高端景观设计品牌。作为全球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EDSA是美国历届总统指定的唯一景观顾问公司,也是美国旅游规划国家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通过与EDSA成立合资公司,东方园林在高档度假酒店、别墅及大型综合性园林项目大有斩获,获得北京2008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北京香山别墅等优质项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资,东方园林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国际领先公司的操作手法。2001年,东方园林独资成立定位于中小型景观设计的东方利禾景观设计公司,并获得甲级园林工程设计资质,承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佘山高尔夫球场等景观项目设计。在我们的城市日益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后面孕育的是一个大生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美“需求日益强烈,各级城市也越来越视城市景观为政府的“脸面”,托起了欣欣向荣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仅政府“十一五“规划对城市绿化的目标,政府财政投资就将超过2000亿元。该股k线图分析一. 早晨之星该图是此股2010/12/01-----2010/12/07的k线图走势,可以清晰看出1.在下降趋势中某一天出现一根长阴实体。2.第二天出现一根向下跳空低开的星形线,且最高价低于头一天的最低价,与第一天的阴线之间产生一个缺口。3.第三天出现一根长阳实体。早晨之星一般出现在下降趋势的末端,是较强烈的趋势反转信号。符合早晨之星特性,因此在七日出现了大幅的反弹。二.kdj的顶背离此处是该股2010年八月份的走势图,可以看出,股价已经创出新高,但是kdj指数却没有创出新高,因此股票在创出这个高点之后便出现了连续性的大幅下跌,这就是kdj的顶背离。三。MACD的黄金交叉此处是该股2010年三月至四月之间的macd图,可以看出,在四月六日的时候,该股出现了macd的金叉,这个信号的出现,标志着股票的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因此在四月中旬出现了大幅的连续性上涨。以上是对该股之前走势的一下技术性分析。综合上述最新指数以及k线图,kdj,macd,asi等诸多因素,以及对大盘走势的详细分析,我认为近日上涨几率大。近2日上涨势头减弱;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元,股价在成本区上方运行,可保持部分仓位;股价处于上涨趋势,支撑位元,中线持股为主;本股票大方向依然乐观。
你爸炒股 银行是没有好处的要说有好处 也就是第三方存管开户在他们行而已你爸适不适合炒股 还是看他对股票的了解一点都不懂肯定不适合不会游泳 去河边能不呛水吗
无解,这是薄膜键盘最常见的键位冲突问题,原理就是薄膜键盘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为每个键都设计一条走线,都是好几个键共用一条线,平时的办公打字什么的基本不出会问题,但游戏就不一样了,你同时按下那么多键,碰上键位冲突再正常不过了,在同个键盘上双打,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换高端的键盘,现在比较好的专为游戏设计的薄膜键盘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都很贵。钱多的话,机械键盘和静电键盘都是最好的选择,但非常昂贵,一个最低端的机械键盘都是四五百元,好的上千,静电电容键盘更是天价,一个广受追捧的RF101,卖到1800元左右。反正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换键盘来解决,这属天生缺陷非人力所能为之。
金融危机是由一部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制造的,这帮人都是具有很强的理科背景,数学功夫、想象力都相当的了得,吃饱了整天没事就开始捣鼓怎么样制造出复杂的、让人很难以理解的金融衍生产品来,从博弈论的角度上来说,这些产品很多都是零和博弈产品,但是在金融分析师的改造下具备了存在的价值,有近几年在中国股票市场上风生水起的Warrant,还有最近因为巨亏事件浮出水面的Zero Cost Collar以及Accumulator(音译:I kill you later),从一个哲学的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存在经过金融工程的改进在某个角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正如巴菲特在本世纪初语言的“大规模杀伤性的金融武器”,市场需要它们,但只是在它们正确发挥本来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需要,比如期货的功能主要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应对危机,中国面临四大问题:第一,中国虽然出台了四万亿计划,有“国十条”、“金融九条”、“国三十条”一系列的措施,现在的关键是2009年特别是上半年,以总需求拉动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从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GDP增长率,主要是因为四万亿投资的刺激。由于一季度投资额已经很多,如果要想保8%下半年投资额必须加大,全年投资额必将超过四万亿。第二,结构调整能不能切实融于这次反危机行动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总需求的拉动可能不困难,能拉上去,但是最后还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还在干粗活,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大量的生产过去那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中国的结构调整能否像奥巴马那样出台明确的东西,以结构调整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第三,中国危机可能碰到的问题。中国在反危机措施下面临的形势与美国正好相反。美国是经济体系影响实体经济部门,中国是由于外需问题,由于新《劳动合同法》问题,甚至可能也由于我们2008年9月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中国是实体经济部门先出问题,金融部门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门情况都很好。所以中国碰到的问题与美国相反,实体经济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第四,商业银行的积极性问题。多年前,中国搞西部大开发,后来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两次大战略的成效很不理想,其实责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积极性,地方政府也有积极性,但是这两次大开发背后的东西要看到。掌握全国绝大多数货币金融资源的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系统,在内部评级中把西部地区划在末尾,把东北好多地区划为信用的D类和E类地区,有钱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国扩张内需的关键在于怎样让掌握大部分货币资源的银行行动起来。随着中央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势必会有大量资金投向东北,有了资金的刺激股市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涨幅。目前全球金融体系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2007年4月爆发以来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花旗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会进入收缩状态。金融行业调整与恢复的深度、范围和速度仍然是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即使到2009年下半年,经济收缩的速度有可能放缓,在2010年经济如预期恢复之后,经济增长率可能仍会在低位徘徊。”显然,花旗对于全球经济的态势较悲观。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的预测,花旗认为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在%,到2010年恢复到%;2009年的全球通胀率在%、2010年的通胀率为%。其中,2009年GDP出现负增长的地区为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2009年GDP增长率保持领先地位的依然是中国,花旗投资研究部认为不仅保八没问题,而且会略高,达%。花旗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我们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实现其目标增长”,他表示,“财政收入和国企利润在GDP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资产仍由国家控制,可见,尽管经济改革已有数十年,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并未削弱。”尽管中国GDP能够保八,但是企业利润下滑无法避免,也就是说GDP可能软着陆,但企业盈利只有硬着陆。中国在1998-1999年间和2002年遭遇了两次通缩问题,通缩的原因在于出口疲软、生产过剩。而现在外需的疲软态势比过去10年中任何时候更为严重,所以出口减少造成的产能过剩和通缩问题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时期,挑战更为严峻。而通缩对企业盈利而言是利空消息。对于中国股市的判断,股价涨跌的因素更为复杂。尽管肯定会受收入不佳等负面影响,但流动性相对充足、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估值便宜及风险偏好趋稳等将可能是重大利好因素,市场或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复苏。尽管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和次贷危机的双重影响,2008年中国A股市场延续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势,但依然保持相对活跃并从11月份开始回暖。随着各项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的显现,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有望在2009年展开震荡上行走势。2008年A股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纵观2008年中国A股市场走势,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点:第一,股指大幅下调并于年末企稳。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创纪录的6124点以后,中国股市即进入下行阶段,2008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延伸。但这一时期影响市场下行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市场自身调整要求之外,政府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者产生了未来经济降温的预期,同时,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场总体下行。上证指数从2007年底的5261点跌至2008年底的点,跌幅达到。此间,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曾探底到1625点的年度最低点。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证指数跌幅仅次于俄罗斯的MICEX指数,位于第二,远高于金融危机震荡中的美国和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英、法、德、日等国,因此,此轮A股市场的下跌,仅仅用国际金融危机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如果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的幅度为据来估算,假定2008年上证指数在5261点的基础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么,其下跌的绝对数为点,上证指数的年末收盘点应当在3700点以上。因此,可以说,2008年的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范畴。受A股市场下跌影响,与2007年相比,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内融资减少了亿元,跌幅高达;其中,A股IPO的融资额从2007年的亿元减少到2008年的亿元,减少了亿元,降幅高达。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额却从亿元下落到亿元(降幅达到42%),股票成交数量从亿股减少到亿股(跌幅达到),这些下落幅度都超过了2000年以来的任何1年。2008年总体下行的市场行情给投资者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投资损失,但此轮的市场走势与2001-2004年的持续阴跌行情有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对2006-2007年将爆发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个月上证指数上涨126%,最高超过6000点,这种上涨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见,在中国股市历史上也不多见。虽然当年国内外经济景气状况较佳,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无论基本面发生如何重大变化,都不足以支撑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难以支撑股指继续上涨,股市向下调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场下行并没有引致成交量的历史新低,市场仍然保持一定活跃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亿股,低于2007年的亿股,但高于2005年(亿股)和2006年(亿股),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跃表明市场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投资者信心,场内仍然存在大量买盘承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抛售,这是日后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调整的低点接近于2006年年末的水平,并没有严重损失掉2006年股市上涨的成果。如果舍去2007年股市爆发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数虚高,那么2008年11月市场调整结束后,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进一步发展。第二,A股市场的走势受到欧美股市的明显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动荡在2008年下半年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日益明显。2008年欧美股市的走势对中国A股市场走势的影响有着加大的效应(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和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和欧美各国政府救市措施陆续出台,欧美股市的波动幅度加大。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经济衰退的预期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逐步加强。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场紧跟欧美股市的趋势逐渐形成,这成为A股自年初以来股指跌去60%以后继续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随走势持续到年末后才逐步发生改变。事实上在A股市场提前进行了幅度远大于欧美市场的调整以后,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偏低,这个时候市场继续跟随欧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据。第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8年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股本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从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场总股本从万亿股增长至万亿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从4946亿股增加至7000亿股。年末股市总市值万亿元,流通市值万亿元。虽然低于2007年水平,但仍高于2006年水平,这是继2007年之后中国股市第二大融资年份。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限售股解禁和2007年新股上市锁定的逐步解除,使市场中的上市流通股本总量有所增加。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到2008年年末股改产生的限售股份共4682亿股,其中1364亿股已经解禁,占比达。未来限售股份还会逐步解禁,从而增加上市流通股数量。股本结构的变化不仅扩大股市流通盘规模,而且将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进一步影响。第四,市场平均市盈率下探至历史低点。股指迅速回调挤除了2007年市场大涨的虚高成分,股票平均市盈率在2008年10月末降至倍,是1996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后,随着市场回暖,市盈率有所回升,到2009年2月16日,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了倍。市盈率不是股票估值的惟一可靠依据,但从这一指标可以发现,股市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预期比较消极。但是,如果认真审视和对比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很难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将全面陷入极度恶化的结论。暴跌之后,股价有可能被低估了。市场平均市盈率从66倍跌到13倍,只用了1年的时间,这种非同寻常的变化原因何在?难道在这1年中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至于投资者必须大幅调低全部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吗?通过分析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并没有发生普遍恶化的现象。2006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万亿元,同比增长19%。2007年由于大盘股集中上市的原因,这一指标迅速达到万亿元,同比增长。2008年各季度上市公司主营收入保持基本稳定,表明市场总量指标受新股发行影响较小,各季度主营收入介于万亿元之间。营业利润逐季有所下降,从一季度的3028亿元降至三季度的2440亿元,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确实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上市公司利润的下降幅度有限,而且总体来看各项财务指标相较2007年仍有一定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的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已经超过或者接近于2007年全年水平,可以肯定2008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将超过2007年,只不过增长幅度有所收窄。因此,可以说,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并不支持市盈率大幅调降,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可能处于被严重低估状态。第五,投资者信心保持稳定。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尽管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有一部分投资者作出了离场的选择,但与前一轮熊市不同的是,此次市场回落并没有完全抑制新投资者的进场热情。2008年新开A股、B股和基金账户数合计达到1664万户,虽然低于2007年水平,但仍相当于2006年的3倍。从历史上看,新开账户数量与股指的变化存在跟随关系。在股指回落年份,新开账户数量会减少,在股指上涨的年份,新账户会增加,这一跟随效应在200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新开账户数也从2006年的538万户,暴涨至6057万户。可见,新账户数量与股指之间的这种跟随关系在2008年依然存在。随着股指的逐步回落,新开账户数量也稳步减少,但仍然维持了一个相对较高的绝对水平。11月份股市启稳之后,12月新开账户数量又迅速从11月份的万户增加到万户。当然,投资者新开账户数量并不一定意味着进入股市的资金总量净增长。在股市回落阶段,新投资者进场的同时,可能会有大量老投资者离场。虽然缺少直接数据说明2008年股市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真实情况,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月度投资者持仓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走势。从图7中可见,根据该公司统计,A股持仓账户从2007年6月的3432万户,稳步增长至2008年7月的4789万户,此后持仓账户数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维持在4700万户以上,持仓账户占全部账户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持仓账户数量的增加虽然不能说明进场资金量绝对增加,但至少可以说明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数量是增长的,而且持仓投资者仍然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2008年11月和12月的股市回暖之际,持仓投资者总量没有明显增加,表明本轮反弹行情主要是现有投资者继续增加投资而形成的,行情初期基本可以界定为“自我解围”式反弹行情。投资者的损失承受力和再生能力是考察一个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而下半年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人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市场回暖的事实说明,A股市场现有投资者群体的投资能力已经可以支撑市场在回落期稳定运行,投资者群体正日益走向成熟。2009年股票市场走势展望2009年是中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一年。发达经济体短期内不太可能从危机中恢复,面对不利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比以往更大的影响,同时,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和新的改革措施也将继续从不同着力点影响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因素。国际经济方面,金融危机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已经产生深远影响,2008年美国GDP累计值同比下降;3季度欧盟GDP同比增长,日本GDP同比下降。12月,美国工业产值同比下降,欧盟下降,代表发达经济体经济景气度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延续了年初以来的持续下跌走势,降至,较上月回落,较上年同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09年2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近月期货价格已降至每桶美元,铜、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低位徘徊。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为,2010年可恢复至2%;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分别为和,其中,中国为和。中国经济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到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低至,全年经济同比增长。工业全年增长,其中11月和12月份仅增长了和。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万亿元,同比仅增长。2009年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显示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萎缩迹象。宏观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将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预计2008年四季度将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从而拖累全年盈利水平。2008年年末开始,国家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陆续启动,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业等支柱行业的国家振兴计划出台,为2009年保持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总体上应适当调低2009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关于资金面因素。由于对中国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紧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上,对银行体系的冲击比较小,因此,2008年中国的银行体系仍然表现出较强的信贷投放能力。200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余额从年初的万亿元增长至年末的32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年末企业存款余额万亿元,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增长。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大规模去杠杆化和收缩信贷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体系能够保证信贷规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长,缓解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的财务困难,体现了中国银行体系长期稳健经营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同时,企业和居民存款的增长,为二者顺利度过经济调整期储备了资金。当然,一般来说过于宽松的资金面有可能催生资产价格泡沫,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预先进入调整期的情况下,今年国内资产价格再次飙升的可能性不大。关于政策因素。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全力扩内需、保增长是2009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就资本市场而言,保证市场稳定运行应是2009年管理层的主要目标,各种改革措施和新金融产品的推出都必须与此目标保持一致。在这一大背景下,管理层对于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将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从而使得2009年资本市场在制度层面出现重大调整的可能性降低。2009年A股市场的可能走势。2008年的中国股市跌幅远远超过了欧美等严重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同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状态。在2008年9月以后,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不断下调,在A股市场中存在的几百只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8-10倍。这意味着,A股市场已具有重要的投资价值。曾几何时,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扬以后,一些人后悔不已地感叹,2005年入市的好时机已今生不再,但面对2008年后期的行情,可以发现,在最好的投资时机来临之时,许多投资者还在观望,等待着所谓底部的出现。实际上,所谓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后、回过头来看才能发现;即便在股市运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够成交的股票也极为有限,并非人人可以买到,因此,希冀于底部购股,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往往不能如愿,更不要说,个人投资者了。既然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在宏观政策放松和股市政策从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着超跌“补涨”的内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实体经济走势能够比较回升,那么,这种“补涨”还可能继续展开新一轮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场总体走势是上行的。
本文应以股票股利为例,对会计政策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股票股利会计结转存在的各种备选方式及其理论依据;然后介绍和评价了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股票股利的会计准则;接着评述了股票股利会计政策显示信号的理论假设及其实证检验;最后,结合我国会计制度对股票股利的相关规定,讨论了我国公司会计的现实选择。 制定会计政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务的最为重要一环。在我略高于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确立与强化,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已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重视。从理论界现有研究状况看,多限于会计政策概念、性质、特点、目标等一般性理论问题的研究,还缺乏从实务处理的角度对会计政策进行具体分析[1]。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这一会计事项,对会计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经济后果作一简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重视,同时民为实务界有关股票股利帐务处理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其制定的主体不同,会计政策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权威机构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的。而事者则是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常也称之为微观会计政策。产生会计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们所持的不同的会计观点[2]。 由于所有者权益本身是由资产与负债倒轧而得,是各项会计政策的最终体现,这无疑对其自身变动的会计处理增添了复杂性,其会计政策也便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过留存收益资本化而造成权益内部变动的一件典型会计事项,长期以来,人们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讲,股票股利本身源于人们对股东权益的认识。这使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义。 一、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采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称为分红股或送股,是公司无偿向普通股股东增发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会计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股东收取股票股利时应否将其砍认为投资收益;其二,送股公司应如何确认和计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权益变化。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下,股东不应将收取的股票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这也是目前会计界普遍持有的观点。本文重点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即送股公司的会计处理,它涉及到结转科目与结转金额的确定。 (一)结转科目的确认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可以视为帐户结转和股票分割两笔业务的复合。因为股票股利并不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增加,如果会计上不对股东权益另行分类,或者完全按来源划分权益,则不存在帐户之间的结转问题。但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为了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会计人员对股东权益的划分并未完全遵循来源标准,而是考虑了多重目标。典型的分类方式是将股东权益划分为资本金帐户和留存收益帐户。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永久性资本(股份公司为股本)和资本盈余帐户(在我国为资本公积)。这样结转分录就可以分别由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资本帐户结转。 在实行法定资本制的国家,资本金帐户不得用于股利分配,用于利润分配的资金一般只能来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实行授权资本制的国家,对股利来源一般不作严格限制,例如根据美国示范公司法(MBCA)的规定,如果公司保持偿债能力并能在债务到期时偿付则允许分配,在这种规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于分配,更不用说资盈余(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国,用于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红(bonus issue)”,其实施是按增发股份的面值从资本盈余中结转的。 (二)结转金额的计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会计本质是在不改变公司资产总额的情况下,通过结转留存收益(授权资本制下还包括资本盈余)而增中其法定资本数额。结转之后,同等数额资产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会不能象以前一样将这些资产分配给股东,所限制的数额为增发股份所必要的额外法定资本,这一数额即为需要资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资本数额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无面值股份为董事会所设定的价值),相应地,只有面值结转才是符合股票股利会计本质的,任何其它结转计价方式都是武断的,有违于这一事项的内在逻辑性。 但在实务中,却存在多种计量方法,如市场价值、增发前每股帐面资产价值或同类股票的发行价值,其中尤以市价结转法最受关注。支持市价结转主要持下述两种观点[3]; 1、再投资假设: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两笔交易组成,公司先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股东收到现金股利后再按市场价值向公司购买新增股份。从帐务处理上看,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可以按股票的市场价值减少留存收益;而随后的股票销售将按同等金额增加实收资本。 2、机会成本假设: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认为是将股票送给股东而不是在市场中出售的机会成本。即因为公司本来可以按市价出售这些股份,这是股利金额的最好证据,这一数额应被资本化。 这些观点的似是而非性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股东权益认识的模糊,如以剩余权益理论来看市价结转,股票市场价值代表了企业的权益总额,其本身已包括了资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将代表两者之和的数额从后者结转到前者是不合逻辑的。 二、美国股票股利会计准则评介 在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38年—1958年)于1941年首次发布关于股票股利的第11号会计研究公报(ARB11)。该项公报对股票股利的来源及帐务处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于当期收益;其次,当市场价值显著高于面值或法律规定时,增发垢股份应按市场价值予以资本化。1952年,ARB11为现行权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订后的第11号会计研究公报。这份公报对评估股票股利的标准作了界定和区分,同修订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动。1953年,CAP又对此前发布的42份研究公报进行调整,汇编而成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和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其中,关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会计规定被收录于43号公报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则简介 在这份准则中,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关于小额送股市价结转的规定。根据委员会的规定,当送股比例低于20%或25%时,必须按增发股份的市价结转(后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选取25%作为划分小额送股上限)。CAP对此所作的解释是,在发放小额股票股利时,投资者会将其视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数额相当于收取额外股份的公允价值。基于这种认识,市场一般不会对小额送股作出明显反应。因此,如无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别规定,公司在发放小额股票股利时应按市价结转。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东对公司事务十分了解,不会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应当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设定价值予以资本化[4]。 对于高于设定比率的大额送股,CAP提供了两种备选处理方法,一是根据所在州公司法的规定,按面值或设定价值结转,并建议公司将送股描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时,就没有必要对留存收益进行资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帐务处理。对此,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还推荐了另一种处理办法,即按面值从资本盈余结转到股本帐户。 (二)评价 对于CAP的这份公报,公众褒贬不一。尤其是关于小额送股市价结转的说法。在准则制定之初,委员会部分成员就曾指出,CAP在制订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会计政策时,已认为不应将其确认为收益;而在制订股票股利发放者(issuer)的会计政策时,又基于与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两者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并且,CAP将会计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场瓜这一假设之上,也是不符合逻辑的。此外,对市场瓜的假设也并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无论是何种比例的送股,对股票的稀释都应当立即在股票价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分析了送股时股价行为,发现无认纲举目张额送股还是大额送股,股东在股东的除权日附近的异常报酬并不显著异于零。[5]亦即,市场对各种比例的送股均会作出适度调整,只不过受市场非完善因素阻碍,这种调整不是很充分而已。尽管如此,CAP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框架的约束,结合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来制定会计准则。对此,哲夫(Zeff 1978)评论道,CAP关于股票股利的会计公报是会计界在制订会计政策时将其经济后果纳入考虑的最早事件之一[6]。这对于其他会计政策的制定无疑具有启发作用。 从历史上看,会计程序委员会是为美国注册会计师最初制定公认会计原则(GAAP)而设立的机构,尚处于准则制定的探索阶段。委员会发表的会计研究公报,也主要是对现行会计惯例加以选择和认可,而缺乏对会计原则的系统研究。股票股利会计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了ARB就事认强烈,缺乏前后一贯理论依据的不成熟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报没有严格遵循会计上的逻辑。 三、有关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实证研究 与现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并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而只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结转和股票分割的复合。因此,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会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对其会计政策的信息内涵作出适度反应。这方面的研究举不胜举。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简称GMT)在调查股票股利宣告日价格反应时,发现有显著的异常报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确实向市场传递了某种信息。对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两天报酬为,而后者则为,显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应较大;对于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额股票股利的异常报酬为,小额股票股利为,宣告报酬随送股规模呈反向关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设(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8]。 (一)留存收益假设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非完善市场中,企业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资者更了解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和未来的增长潜力,即具备更多关于企业价值的真实信息。因此,在必要时,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时,管理者便会采用相应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显示(signaling)机制。同现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传播信息,又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欢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股票股利的发放是不花任何代价的。作为一种信号显示机制,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须具备相应的信号成本,足以使潜在的造假者望而却步,股票股利同样如此。从会计角度来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设来解释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信号成本。 该假设认为,企业发放股票股利时,一般会从留存收益中结转出一部分金额到永久性资本帐户(即股本和资本盈余),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最高限额。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减少,实际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来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前景,可用未来的收益填补减少的这一部分,否则,会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现金股利而陷入极为不利的困境。这对于造假者而言,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会将股票股利的发放视为一个有利信号,它显示了管理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 严格地讲,留存收益假设是不够准确的,它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首先,对股票股利会计处理的结果必须要减少留存收益;其次,现金股利只能从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个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后乾则涉及到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为此,彼得逊等人(Peterson et )[9]提出可分配权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对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额。只有引起可分配权益减少的股票股利,其信号成本才是昂贵的。 (二)送股会计政策传递信号的实证检验 根据会计程序委员会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股票股利的会计结转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当送股比例低于25%时, ·必须按增发股票的市价从留存收益结转到普通股股本和资本盈余帐户 当送股比例大于或等于25%,可以在下述三种方法中选择 ·按面值从留存收益转入普通股股本帐户 ·按面值从资本盈余结转到普通股股本帐户 ·视同股票分割不作帐户结转,只须按送股比例减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权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规定的,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要求现金股利只能从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类则为留存收益和资本盈余之和;第三类最为宽松,只要不至于引起资不抵债,所有权益均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会计处理的多样性及分配权益的不同规定,使得其信号成本也不尽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会计处理对可分配权益的影响(参见会计研究第51页) 根据留存收益假设,可分配权益减少得越多,则股票股利的信号成本就越高,从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送股比例及会计方法的选择,向市场显示其关于企业价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逊等人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可分配权益减少了的企业,投资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获得异常报酬显著高于其它企业,证实了留存收益假设的有效性。 此外,根据规定,25%的送股比例为大额送股与小额送股的分界线。在此以上按面值结转,在此以下则按市值结转。又因股票市价一般远远高于其面值或设定价值。这样,在送股比例低于且接近于25%时,公司所结转的留存收益数额可能会远远超过其送股比例高于25%的情况。从而出现小额送股却要比大额送股减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现象。例如,在1987年6月,贝尔产业(Bell Indu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赠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美元。贝尔为此结转了万美元。而如果贝尔宣告25%的股票股利,则只需按面值减少万美元的留存收益。由于两种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20%和25%两种送股比例之间的选择,实质上是一个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根据留存收益假设,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场理解为管理者传递关于企业价值更有利的信号。对此,兰金等人(Rankine et )通过经验测试,对两种送股比例的企业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送股比例为20%的企业,股东在宣告期获得了更大的异常报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后的期间内出现了增长更快的现金股利[10]。 上述结果证实,管理者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传其私有信息的动机。换言之,会计政策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缓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我国股票股利会计政策评析 迄今为止,我国股票股利的会计准则,只是在相关的法规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规定。 (一)制度分析 我国属于法定资本制的国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权益由四个科目构成,即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由资本公积向股本的结转属于资本性帐户的内部结转,不具有利润分配的性质,由此项会计处理而进行的无偿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国证监会于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须将以利润派送红股和以公积金转为股本予以明确区分,并在股东大会上分别作出决议,分项披露,不得将才者均表示为送红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剩余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国并未对股票股利的资本化金额作出正式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见稿)》第21条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时,“应按该种股票该次发行价格确定其价值。如果该次作为股利发放的该种股票没有发行价格,则应根据公司连续盈利情况和财产增值情况确定股票股利的价值,按确定的股票股利的价值减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结转分录的规定,公司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应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额,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贷记“股本”。如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金额与票面金额不一致,应当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虽然《制度》并未对股票股利的资本化金额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其帐户处理所涉及的科目看,无疑是允许企业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于面值的金额结转。 (二)实务处理 尽管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多种送股计价方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股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股价波动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公司发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为股票面值一般为1元,便于确定所要结转的金额(应等于增发股票有数量)。这使股票股利的数额与折股的股票面值总额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价问题。从纳税角度看,这一处理有利于公司减轻股东税赋,因为如按照市价结转,其结转金额无疑会远远超过面值数额,由此应由股东承担的税赋也是相当重的。 此外,实务还对股票股利处理时间与报告揭示作了灵活处理。对于现金股利,在董事会确定利润分配方案后,必须进行帐务处理;当它与股东大会批准的现金股利之间发生差异时,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或上年数。对于股票股利,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时不需要进行帐务处理,只需要在当期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在股东大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并实际发生时,直接进行帐务处理,因而不存在有关项目调整的问题。股票股利之所以采用上述处理方法,首先考虑到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的差别,如果采用与现金股利丁同的处理方法,在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时须作为负债处理,执必夸大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例,从而可能导致一些股东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解。其次,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在增加资本时必须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注册资本。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在股东大会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后,才正式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的注册登记。因此,在送股发生时再进行帐务处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会计调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实务界对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选择既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又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程序和手续,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护了股东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与美国相比,我国实务界对送股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缺乏可选性,从而限制了会计政策传递信号的功能。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尚不具备象美国一样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会计政策来传递信号还缺乏相应的市场条件,因而会计政策还仅仅限于指导会计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结 本文以股票股利为例,对会计政策的成因、制定动机、经济效果、选择依据作了逐一分析。现作如下归纳: ·会计政策的可选性产生于会计人员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上的分歧; ·宏观会计政策制定者有动机通过准则的制定以扩大影响;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传达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会计政策的选择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并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公司法是制定会计政策的法律依据,会计政策从会计角度确保公司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曲晓辉,关于会计政策的几个问题(上、下),上海会计,1999;11:3—8,12:10—13。 2、黄菊波,杨小舟,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1995;11:1—5。 3、Eldon , Michael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 and Vickrey,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 Rimbey,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Stice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来源:《会计研究》2000年第3期
生物制药将是股市的新热点 股市受到央行意外降低存准率的刺激而高开大涨。在A股历史上,经常会碰到因政策“救市”造成股市暴涨的事件,这种“政策性”暴涨行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成一轮较大的暴涨行情,如1994年8月的“三大救市”政策,将上证指数由325点很快打到了1052点,达到了一轮小牛市的涨幅;二是形成“一日游”行情,如2002年6月因暂停减持国有股而形成的“”井喷行情,当天股市所有股票全部涨停板,但该次行情只持续了一天,后又继续我行我素步入熊市跌途。 若仔细数数,可发现强势板块: 以中国人寿为龙头的保险板块,中国人寿能够盘中涨停板,这可是很罕见的现象。中国人寿为什么涨停?这是因为以基金为代表的市场大主力一直想启动那些被低估的银行股和保险股,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今天的突发性利好政策正好给了主力一个试盘的机会。但中国人寿虎头蛇尾的走势,也反映出主力意志不坚决,市场跟风盘不足,这些都是市场并不强的表现。我认为目前难以产生一轮较大的持续性上涨行情,只是小反弹而已。但股市还有一个强势板块,却非反弹性质,而是有步入长期上涨通道的可能性,是股市酝酿出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个板块就是生物制药板块!今后10年股市的炒作热点将主要产生于移动互联网和生物制药板块,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也许大机会就蕴藏其中。
无解,这是薄膜键盘最常见的键位冲突问题,原理就是薄膜键盘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为每个键都设计一条走线,都是好几个键共用一条线,平时的办公打字什么的基本不出会问题,但游戏就不一样了,你同时按下那么多键,碰上键位冲突再正常不过了,在同个键盘上双打,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换高端的键盘,现在比较好的专为游戏设计的薄膜键盘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都很贵。钱多的话,机械键盘和静电键盘都是最好的选择,但非常昂贵,一个最低端的机械键盘都是四五百元,好的上千,静电电容键盘更是天价,一个广受追捧的RF101,卖到1800元左右。反正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换键盘来解决,这属天生缺陷非人力所能为之。
你爸炒股 银行是没有好处的要说有好处 也就是第三方存管开户在他们行而已你爸适不适合炒股 还是看他对股票的了解一点都不懂肯定不适合不会游泳 去河边能不呛水吗
在每一个行业或者科学领域都有存在最本质的规律,抓住了这些规律也就扎住了事物的本质,而在不确定性中产生、发展、繁荣、萧条的证券市场也不能脱离规律的限制。只有把握住了其推动证券市场产生、发展、繁荣、萧条的最本质的因素,摆脱短期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巴菲特说的:“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话虽简单,但是要想正真的做到,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同时还要对市场有清晰、深刻的认识,这有这样才能避免市场噪音的干扰。大多数客户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每一次买股票之后都是希望股票马上大涨,但是从市场规律来看,在时间的分配上,85%的时间股票是处在震荡整理的阶段,而上涨的时间只有15%,同时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旦购买股票之后恐惧的程度会放大数倍,完全失去方向感,患得患失的心态成为主要的现象,而正是这些心态导致他们的心态难以忍受时间的煎熬,股价的小幅波动也会引起投资者心理大幅的摇摆,每一次的操作都会踏错了节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投资方法的引导。(一)关于“水池理论”的解读市场能够走出向上大趋势的第一个条件是:宽松的货币环境。假设:市场就好像一个水池,而货币相当于水池里面的水,市场扩容的速度相当于水池容积的扩容速度,水池里面的水位代表市场整体的平均价格。当向市场中注入的水过多,并且远超过水池的扩容速度时,水位上升,市场整体的价格就会上涨,市盈率也会伴随着提高。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一方面是因为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大幅恶化,将很大一部分资金从实体经济加压到了股票市场,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的涌入,我国外汇储备从加入WTO钱的2000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2万亿美元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储蓄习惯加上国内的理财产品匮乏,使得居民存款大量存放在银行,而2006年行情的发展吸引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居民金储蓄资金从银行转移到股票市场,巨量的资金不断的涌进股票市场,而市场的扩容速度远远的低于资金的佣金速度,市场整体的“水位”不断提高,估值水平也接近历史高位。(二)业绩对市场的支撑上面说的巨量的资金将市场整体价格水平推到了高位,但是这种市场的涨幅只是局限于市盈率的提高,而如下图所示,历史上市盈率的变化范围只是从最低的20倍左右到最高的70倍左右,但是如果加上业绩的推动力量,市场上涨的空间将大幅提升,例如,一只股票的每股收益为元人民币,按照20倍的市盈率计算其股价为20元,当市盈率上升到70倍时其股票价格为70元,但是如果在股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每股收益提升到了元人民币,按照70倍的市盈率计算其股票价格为140元人民币,也正是资金及收益增长这两大动力推动了市场的大幅上涨。 二、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的分析 入市资金的多寡及整体盈利能力决定了市场中长期的走势,但是在上涨的过程中,每个板块或者说每一只股票上涨的幅度并不一样,有的可能涨幅巨大,如2006年 --2007年的中国船舶,有的可能涨幅较小,具体的原因应该从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的业绩推动因素入手分析。如果公司在市场的牛市行情中业绩增幅非常明显,则在股票价格方面的表现就是市盈率与业绩增长双重推动,涨幅巨大,而一旦投资者抓住了这样的股票则会获利丰厚。决定公司业绩的因素有些是来自于外部如重组、资产注入等,有一些是公司内生性的因素推动,而只有抓住了内生性的推动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内部中,产品的销售价格与数量、生产成本及公司费用的情况是反映公司经营水平的指标,因此,要想详细的了解公司业绩未来的趋势,就要从财务指标入手,挖掘能够够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因素,(一)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而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经营杠杆系数=(税前收益+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1+固定成本总额÷税前收益 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高的公司,价格及销售量的变化对业绩的影响非常显著,销售量的增加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毛利率,而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会大幅提高产品的毛利率,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价格的上涨并不像销售量的增加那样需要变动成本的增加,因此影响的程度更大。如:某家公司销售量为1000单位,价格为1,总固定成本为600,即单位固定成本为,变动成本为200,即单位变动成本为,利润为200,毛利率为20%,当销售量增加到2000时,假设固定成本及单位变动成本都不变,利润变为1000(*),毛利率变为50%,但是如果价格增加一倍之后,由于总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都不变,因此利润为1200(2000-600-200),毛利率为60%。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经营杠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双向的,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中,产品的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都处在良性循环之中,对公司业绩的推动是两性的,且由于杠杆的存在,业绩的变动速度大幅度快于杠杆低的公司;但是在经济下行之中时,由于销售量及价格都处在下行趋势中。加上经营杠杆的存在,公司业绩的下滑也会快于经营杠杆低的公司。因此,对于此类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操作要从宏观经济的大趋势入手,把握增长阶段,抛弃下行阶段。对于非周期性行业,再大的宏观经济循环中,销售数量及价格的变化不会太大,经营杠杆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从财务杠杆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水平入手。(二)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同时还用来评价财务风险的大小。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对公司利润正向推动是建立在借贷资产的盈利能力高于债务利息的基础上的,而一旦借贷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借贷利息,对公司的业绩将会起到反作用。如,假设一家公司的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借贷资金5000千万,自有资产5000千万,借贷利息为5%,如果借贷资金的盈利水平为3%,低于5%的利息水平,则会从自有资金的盈利中拿出2%来弥补缺口,但是如果借贷资金的盈利能力为10%,则会在自有资金盈利的基础上,再为公司创造250万的利润。跟经营杠杆一样,财务杠杆系数高的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或者资不抵债,而在经济上行周期中,对公司的影响更多的是正面的,因此,两种工具的运用更多的是结合宏观经济走势的大背景来分析。(三)非周期性行业的分析 在市场中,有很多公司股票波动的幅度远远小于大盘,甚至在大盘大幅下滑的过程中,其股价却表现出非常抗跌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存在非常强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甚至有些公司还会出现高速增长。对于这样的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判断: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1)毛利率毛利率是总收入减去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所得的数值,除以总收入所得的数值,具体的计算为:毛利率=(总收入减-原材料成本-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总收入毛利率越高,说明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越强,但是搞毛利率也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加剧最后会使得毛利率不断的降低,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的毛利率,说明公司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公司以后的成长性将会有很好的表现。(2)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在考核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情况时,投资者往往关注与投入资产相关的报酬实现效果,并经常结合每股收益(EPS)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实际上,总资产收益率(ROA)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 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 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十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当期期初和期末资产总额的算术平均值,即: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在企业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利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总资产收益率指标还可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非常高,盈利能力非常强,如果加上财务杠杆的运用公司的业绩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这些因素都是作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推动的重要因素,有的是借助于大的经济周期,如经营杠杆,而有的则可以反映公司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不同风格的投资者可以依据不同种类的公司选择不同的操作策略或者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方法。从市场根本上把握波动的真谛,避免跟随市场的波动起伏在市场中摇摆不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普通人办理了股东帐户和资金帐户,然后进入股市开始运作,即成为一名股民。
但是要成为一名成熟的股民须经历3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此阶段股民的表现特征是:
1.盲目性:不知道如何开户;不了解股票知识或知之甚少,对”除权、每股收益”等专业名词更不知何意思;不会具体操作(填单、刷卡等);更不知该买什么股票。
但有一点”清楚”,认为买股票肯定赚钱。
2.胆大性:由于盲目性,特别是认定”买股票赚钱”,因此胆子大,敢买任何股票,特别表现在刚一开户,手就发痒,马上买进若干股。
好像不买,心里就不踏实。
3.初战告捷:初入股市者往往瞎蒙能赚上一笔钱,这使得他们兴高采烈,更加认准了”股票能赚钱”并且”深化”了认识,即”股市赚钱易、赚钱快”,而且逢人便吹”股市哪有风险,不需要那么多知识,我一入市就赚钱”等等,并且鼓动周围人赶紧加入炒股队伍。
4.短暂性:初战告捷时间很短,最多3个月,随后就转入下一阶段。
二、中级阶段。
此阶段的整体特征均围绕套牢反映:
1.被深套:由于”连战连胜”,忘乎所以,结果全线被套住,或割肉,或等待,第1次尝到赔钱、风险的滋味。
2.技巧差:虽然一些操作手段熟悉了,股票知识也了解一些,但抗风险的技巧没掌握,表现在不会尽早割肉再抄底,而一味傻等解套的来临,结果越套越深。
3.心沉重:胜利果实及老本一下被套,想不通,很后悔,不愿意和周围人谈论股票,别人问及,往往支支吾吾,或强撑脸面皮笑肉不笑地说”还行”。
4.不甘心:这时有钱就存股市,以加大投资想尽快捞回来,特别爱打听消息,爱听股评,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或从中汲取些策略。
对不符合自己心愿的股评甚为反感,怕由此造成市场波动加大其损失。
5.长期性:被套的时间长,如选的个股再不争气,更是赚指数赔钱,解套无望。
最长的要等3年甚至更长。
三、成熟阶段。
经过小赚、深套、解套后,股民开始成熟:
1.终于解套:苦等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或几次割肉抄底成功后,老本终于赚回。
头脑不再发热,不再贪心,充分认识股市风险,交易行为变得稳重。
2.股票知识及操作技巧有很大提高:特别关注宏观面,结合技术面,自己分析判断性加强。
对股评少听少看仅作参考。
3.谈话慎重:与周围人谈股票讲风险多了,股市上胜与负的结果不再流露到脸上和语言中,显得沉稳老练。
增强了风险意识,所以多以见好就收、落袋为安、谨慎为上。
2、我作为散户近期股票操作原则
对大盘我一直中长线看空,但做短不断,获利还算可以,有朋友来mail问到如何选股问题,我就试着将我近期盘跌市中的操作原则:
一、有太多人看好的股我不做或获利快跑
二、已经在高位的股不管所谓消息多么迷人我坚决不做
三、已经连续几个拉升的股不做或暂时出局回避
四、抗跌的庄股做波段
五、每次获利5%以上就很满足,随时准备逃跑
六、已经在近两年历史低位跌无可跌的个股密切关注,如有波段可做,则做波段
七、坚持短平快原则,设立止损位,绝不恋战
八、坚持毛主席的游击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九、不怕错过(因为可做的好股和机会太多),只怕做错!!(一次套牢,也许就会失去所有的机会)
3、“初恋”最好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股票,亲自炒股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大二下学期初,沪指只有一千零几十点。
于是,我认定那是入市的绝佳机会,便开始了自己的炒股生涯。
虽然也被套了一阵子,但随后便是汹涌澎湃的5•19,很轻易便赚了一笔。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仅比索罗斯差点,但远远超过了杨百万。
此后不久,我便准备大干一场。
我选中了西藏明珠。
当时它的价格已经偏高了,但是我告诉自己,勇敢,一定要勇敢,大师们向来都是勇敢的。
于是,我果断买进。
但它却没有为我的勇敢所感动,始终黑着脸。
无奈之中,我给它下了最后通牒,不幸的是,它头也不回地越过了那条线。
我告诉自己:理智,一定要理智,虽然感情割舍不下,但也要理智地去面对。
然而,命运似乎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两个交易周之后,我的明珠很快便恢复了光芒四射的明珠本色。
那一刻,我真不知自己该怎样去面对。
其实炒股就跟做人一样,心态一定要平和。
生活中自命清高,便往往落得孤芳自赏的下场;炒股便直接导致损失。
在我称之为勇敢的那一会儿,是不是可以称为鲁莽;在我称之为理智的那一会儿,可不可以称为胆怯;而整个交易过程我是不是处于一种浮躁的心态,可不可以称为刚愎自用。
不是往往有这种情况吗,当我们无奈地放弃自己至爱,转求白马王子的时候,回头却发现,原来还是”初恋”最好。
4、我是庄家股
结婚的时候,丈夫买的股票开始涨,他已经给套牢了两年了。
他说是我给他带来了运气。
我对股票的知识大概与我害怕数学的心理成正比,婚后始知丈夫原来还是股迷,开口闭口就是股票,有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比喻。
比如丈夫说,我是他买来的最好的股票,投入少、产出大。
我问他好股票是不是到头来总是要抛的。
他说不是,只要还能不停地创造效益,作长线的人是舍不得放手的。
我说明白了,我是绩优股,业绩特别好?他说不全是,有一种股票叫”高速增长股”,开始全不起眼,只有有慧眼的人才能看出其潜质,升值潜力无穷;又说,我这只”股票”是庄家股,他准备做一辈子董事长的.
“做董事长懂不懂?就是至少拥有51%的股份。
”
“那还有49%呢?”
“归你肚子里的孩子。
”
牛年过后,股市曾一度牛气冲天,丈夫更忙,经常打电话给在大学里教财经已经退休的婆婆讨论买卖哪只股票。
我虽然看不懂股票行情,却是个爱钱的俗人。
一次看到报上登着这样的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做了这样的调查,把100个男人的太太的照片给大学生打分,20分为满分,14至20分为美人,13分以下为普通人。
调查的结果表明,娶了美人做太太的男人平均寿命比普通人做太太的男人短12年。
我把这张报纸留给丈夫看,他笑言,如果娶了丑八怪,多活12年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问他,是不是对男人来说,美人就是”绩优股”?追涨者众?他想了想说,美人年轻的时候也许是这样,而且这时追求的人几乎都是年轻的”股民”,但是美人一般来说综合指数都不会太高,做绩优股的日子不会太长,美貌一打折,即时沦为三线股,泛人问津。
我觉得他这是在敷衍我的话,因为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理智上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即使理论武装到牙齿,在股市上真赚了钱的人怕是不多。
对美人,肯定也是理论上一套,行动上一套。
孩子出世后,股市行情一直不好,丈夫再也不说股票的事,我想一定没什么劲了。
中国的股市大概是属于不相信真理的那一类—股市的理论若能指导实践,中国早可以成就不知多少人的发财梦啦。
唯一没有亏的,大概是他打算做一辈子”庄家股”的老婆了。
娶一个老婆,生一个儿子,等于分红方案一送一,100%的利润,哪里找去呀。
5、领悟?
在一所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向老和尚请教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老和尚拿了一块石头交给小和尚,”你把他拿到菜市去卖,但不要标价,任人出价,也不要真的卖了他,回来告诉我别人的出价”老和尚说,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就把石头拿到菜市去卖,来了两个人,一个出价十元买回去泡菜,一个出价二十元买回去镇纸,小和尚回去后向老和尚如实说了一遍,老和尚且说”你明天把他拿到玉石市场去卖卖看”,第二天小和尚回来对老和尚说”今天有人出到了五十万元,说它是一块难得的玉石”。
老和尚说”你明天再把他拿到钻石市场去”。
第二天小和尚回来兴奋的对老和尚说”今天有人出价五千万元,说他是世界上难得的美钻。
老和尚笑说”这本来就是一颗巨大的钻石,你现在明白人生的价值么。
他在于以什么样的眼睛来看待他明明是一个钻石,如果不用钻石的眼睛来看它,那他只能是个普通的石头!”小和尚顿悟。
我想佛法无边,股票是否也和他同理?希望对大家有点启示。
6、股市“静心”
股市中总是或热闹喧嚣或风雨凄迷,世事如棋,股市如谜。
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冲突于其中,关心则更乱,于是我们因为贪婪和执迷浮沉于其中,悲悲喜喜。
如何才能在纷杂繁扰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如何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大势的脉搏?
我想朋友们都知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的,但朋友们有没有仔细想过这句话其中蕴涵的深意?”手中有股心中无股”应该是对其在股市分析应用中的最好诠释。
”心中无股”,心中无得失挂牵才能更客观冷静地分析大盘的变化,也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手中有股”的个股的操作。
当然这还远远不是最高的境界。
李太白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名句中也都包含着这样的意境。
我们想翻过一座未知的大山,如果我们做的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只是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需要走多久才能真正走出这座大山?如果我们能先在高处俯瞰整座山,而不再仅仅纠缠于眼前的一点虚妄和烦扰,也许我们能更快更好地翻越这座大山。
我们本身便是怀着对”利”的贪欲来到股市,如果再不能有一种正确超然的理念,那么我们便只是投入了一个残酷的漩涡,我们与生俱来的贪欲只会让我们在漩涡里越陷越深。
不要为一时的侥幸而洋洋自得,如果不懂得及时跳出,你早晚会被吞噬。
对”利”的贪欲的初衷可否改变一下?至少可以换个高度和角度来认识它。
要培养自己善于从更高层面和更新更广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角度我们也许便可以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加清醒和深入的认识,可以使自我尽量少堕迷尘,少一些一时的得得失失之顾虑而更能立足长远把握大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人早已经在提醒教育我们后人了。
我们都需要根据情况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
既然股市是市场化的产物,我们便应该用市场基本规律判断大势,便应坚持用辩证法做个股。
我们皆应顺势而为,只是这个形势是指真正的大势,而不是一时的主观愿望和主观需要产生的喧嚣浮华。
老子云:为无为,事无事。
无为无不为,无事无不事。
实在是至理哲言啊!少一些得失心,多一些平常心。
也许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股票和人生都做得更好更精彩。
7、投资者常见错误
(1)、大部分投资者不懂选择好股票的标准,所以入不了门。
他们往往盲目地去买第四流的股票。
(2)、在股票跌的时候买进最容易赔钱。
有人专爱拣便宜货,却往往是便宜没好货。
(3)、另一个更坏习惯是,往下而不是往上加买。
这一外行投资策略会造成巨大亏损,几次大赔就可能全部输光。
(4)、爱拣便宜的人往往会买一大堆便宜货。
两三块钱的股票惹人爱。
但如果买一大堆,赔起来也很快。
买廉价的股票佣金多付,跌起来比其他股票要快得多。
(5)、初学者往往想一蹴而就。
他们不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不学习基本技巧,就想大赚特赚。
(6)、许多投资者喜欢根据内幕、小道消息和某些顾问公司的建议来买股票。
他们宁愿听别人的话,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冒险,而不是想办法自己搞个明白。
大部分小道消息是假的,即使是真的,股票价格也往往会反着走。
(7)、投资者仅仅是看分红高或是价格/收益比率而购买二流股票。
分红并不重要。
一个公司如果分红太多,它就得外出筹资并为此付出高利息。
但一家公司的价格/收益比率低可能是因为它过去一直表现不佳。
(8)、人们喜欢买名字熟悉的公司的股票。
许多好股票公司的名字你可能从未听说,但通过研究却可以发现
(9)、大部分投资者找不到好的信息咨询。
有的得到好建议也分辨不出,或不能照办。
一般的朋友、经纪人或咨询公司都提不出好建议。
只有少数已经在股市有所收获的朋友、经纪人或咨询公司提的意见才值得参考。
出色的经纪人和出色的大夫、律师一样难得。
(10)、98%的人都不敢买价格刚是新高的股票。
他们总觉得价格太高。
但个人的感觉和想法往往与市场不
(11)、大部分蹩脚的投资者都死守亏损,不愿砍单。
在损失还小,还合理时他们不愿了断,却一厢情愿地死守,直到亏损不断扩大。
这是人性的弱点。
(12)、出于同样的原因,投资者总是很快兑现利润。
赚钱的股票总是很快就卖掉,亏钱的总是死守着,这与正确的投资程序正好背道而驰。
(15)、新手往往过多使用限价委托,而不用市价订单。
他们过分计较价格,而忽略了大的走势。
限价订单会导致脱离市场、该砍单出场时不果断的局面出现。
(16)、有些投资者总是举棋不定。
他们在决策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既无计划,又无准则,所以左右为难。
(17)、大部分投资者不能客观地看待股票。
他们总带有主观愿望和喜好。
他们凭自己的愿望决策,从而忽视市场的信号。
(18)、投资者常常受一些并不真正紧要的事情影响,比如:分股、增加分红、新闻发布、咨询公司建议等
(19)、我必须不亏本才能卖出手中的股票,我不能赔本。
(20)、我投资的钱一定要有相当比例的回收。
(21)、我一定要做得比某人有成效。
(22)、我必须在股价降到谷底时买进。
(23)、我必须在股价上升到最高点时卖出。
(24)、我应该在更低价时才买进。
(25)、我应该在价钱还高时才脱手。
(26)、我只买市盈率低的股票。
(27)、我只买绩优股。
(28)、我只买息高的股票。
(29)、股市都由内幕和专家操纵,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获利。
(30)、所谓的投资专家根本什么也不懂,常常判断错误。
(31)、绝对不要买经纪人推荐的股票。
(32)、经纪人花了许多心血研究股市,他们永远比我懂得多。
(33)、我比这些投资专家聪明得多。
(34)、我这次的股票一定要把上次的损失弥补回来。
(35)、……绝不可能发生;或者一定会……
(36)、我不能犯错误;我必须做正确的决策。
(37)、如果我赔了钱,别人会怎么想?
(38)、赔钱实在是太可怕了!
(39)、我犯了错误,我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40)、我打算在股市赚大钱,漂亮地出来,别人会十分尊重我。
(41)、我喜欢股市的新鲜 *** 。
(42)、如果我在股市赚了大钱,漂亮地出去,别人会十分尊重我。
(43)、我越有钱,就越是个有价值的人。
(44)、我购买的股票在股市的表现,反映了我个人的才智和能力。
(45)、如果我投资股票做得太成功,会遭周围人们的嫉妒。
(46)、我的股票不能上涨得太高,否则一定没有好结果。
8、学会“逃命”
说起”逃命”的话题,总是能勾起我对三年前那个”悲惨”岁末的痛苦回忆。
那年9月,我结束了在深圳三年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中养病。
妻子见我老闷在屋里,劝我到附近热闹非凡的股市”散散心”。
哪知,这次的”散心”竟改变了我此后的人生轨迹。
1996年正是中国股市最火爆的岁月,我终于禁不住证券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因赚钱所发出呼叫声的诱惑,回家揣上打工攒下的10万元开了户。
那时行情好,买啥,啥涨。
我选了深发展和四川长虹这两面”旗帜”买进,两个月下来,竟赚了不少钱。
当时真是兴奋极了!转眼,1996年的岁末到了。
大盘爬上了1274点的高位。
我把手中的股票抛出后,获利达30%。
然而,在一片”涨”声中,我有点飘飘然了。
就在12月11日,大盘还处于1258点高位之时,我又”奋不顾身”地杀了进去,在13.50元的价位满仓吃进了我当时看好的”百花村”,想再打一个漂亮仗。
哪想,”百花”没采到,反踩响了地雷。
12月12日,也就在我买入百花村的第二天晚上,《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随后股市连续跌停。
没几天,百花村被拦腰砍了一半,不仅使我几个月赚的钱荡然无存,还倒赔了不少。
我难过地落泪了!之后的一段日子,我不再到股市,而是买了大量的书籍,进行”扫盲”。
其中一则有趣的故事,使我顿开茅塞。
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偷,窃技高超。
他的儿子长大后,很想把父亲的窃技学到手。
一天,他对父亲讲了”要接班”的想法,父亲答应了。
当天晚上,小偷带着他的儿子趁夜色悄悄潜入一个有钱的员外家。
小偷很快找到员外家藏珠宝的箱子,以娴熟的技术打开了它。
当他儿子跳进箱子拣珠宝时,他却突然”啪嗒”一声把箱盖盖上,把儿子关在了里面,并锁上了箱子,同时大叫”有贼!”然后独自脱逃而去。
员外在睡梦中被喊声惊醒后,立即命家丁、丫环捉拿小偷。
被锁在珠宝箱中的小偷的儿子,听到一片捉贼声,开始不知所措,但很快镇静下来。
他灵机一动,一边用手扣箱子,一边发出”唧唧”的声音。
员外见箱里有老鼠,命丫环掌灯打开箱子看看。
当珠宝箱打开后,小偷的儿子一下跳出来,”呼”地一下吹灭了丫环手中的灯,飞速逃跑。
”追!”众家丁循着黑影追去。
当快要追上时,小偷的儿子急中生智,他见路边一口井。
便抱起一块大石头”咕咚”一声撂下去,一下把家丁吸引过去。
然后,顺利逃回家中。
当他回到家,见到了已呼呼大睡的父亲时,生气地抱怨他为什么不教他偷技,反把他锁到箱子里,差点送了命。
小偷问儿子怎么逃出的,当儿子讲述了自己的逃跑经过后,小偷高兴地说:”儿子,你已经把我的技术学到手了!”他见儿子不解,又说到:”要学会偷,首先就要学会逃命。
如果你不会逃命,即使你偷了再多的东西,却被家丁抓住了,不仅一无所获,连命也要送掉了,你说是不是?”。
读着这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炒股,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炒大盘。
而自己光埋头炒股,不看大盘,不研究大势,眼看大盘已见顶了,却不知”逃”,反往里冲,岂有不套之理?股市通常每年都有一二波行情,只有抓住行情,并学会逃”顶”,才能保住自己的胜利成果。
你好我国的股票发行经历了面额发行、竞价发行和上网定价发行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是通过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计算机网络定价发行。其做法是由主承销商拟定发行价格,并将拟发 行的股份全部输入主承销商在交易所的股票账户,投资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与证券交易所联网的证券公司,以固定的发行价格进行申购,而后通过摇号抽签确定股东名单及认购 数量。 上网发行是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新创举,既克服了以往限量发行认购表所带来的种种弊 端,也避免了网下发行可能被机构大户垄断认购的局面。这表明,我国股票发行适应了经济 体制改革和股票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日益成熟。但是随着股票市 场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上网定价发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一)发行市盈固定不变,缺乏市场弹性 本来市盈率作为反映股票价格水平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综合指标可以用来调节股票的发行价格,从而调节股票市场的供求。然而,我国目前采用定价方式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的做法,是按发行时未摊薄的每股税后利润计算市盈率,并加以调整后,以之作为一个常量,固定在管理当局认可并选定的水平上。具体做法是,新股的发行价格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出,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股票的发行价格=发行公司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其中公式中的两个因子又考虑了一些相关因素,加以调整计算得出,此处不多加论及)。自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新股以来,通过基本公式计算出来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被确定在14-15倍左右。从上述基本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当管理者将市盈率作为一个常量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时,发行公司每股税后利润便成了调节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了。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新股的发行价格较多考虑了发行公司的自身盈利能力,而忽视了市场因素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级市场新股的发行受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变化,如新股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的发行意愿(管理者更多地用新股发行规模和速度作为调控股市的手段),表现为新股发行数量与发行速度具有可变性;由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利息率也经常发生变动,它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的心理预期,表现为人们购买新股的意愿和股票一级市场均量资金的可变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同产业、行业在国民经济和股票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调整,致使投资者对不同股票需求具有可变性,此外,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也使市盈率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如此等等 。市场诸多因素的变化从不同角度都会影响到新股的供求,进而影响新股的发行价格。现行的方法恰恰忽视了上述因素对新股发行价格的决定作用,将新股市盈率固定不变,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延袭了计划定价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导致发行价格缺乏市场弹性,难以发挥发行价格对股票市场的调节作用。针对个股进行价值分析如下:价值分析已经被国外成熟市场证明是最好的股票投资分析方法,其次是技术与心理学,后两者都与博弈有关。目前,主流的价值分析理论方法是股利折现法,通常采用的分析因素是:市盈率、成长曲线、战略要素等。一、市盈率作为一个传统指标,它是投资者对股票进行估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价值分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指标是一种静态指标,投资者应当动态地使用。首先,对于行业不同,静态市盈率的定位是不同的。通俗地说,对于传统行业,市场给予较低的市盈率定位,对于新兴行业,市场给予较高定位。初步统计,现在市场钢铁行业市盈率在5倍左右,石化行业7倍,资源类10倍,药业27倍,水公共事业20倍,旅游20倍,银行15倍,制造10倍,传媒31倍。可见同处于大盘底部,对于不同的行业市盈率定位差别较大(以上数据是不完全统计,存在系统性的对价方案未明朗因素的影响)。其次,根据行业成长性的不同,动态市盈率的变化速率是不同的。高科技行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大,而公共事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为稳定,传统制造行业变速较为平缓。据抽样统计,2005年初,医药龙头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在25倍左右,现在已经下降到20倍附近;而以水务公司为例,年初其平均市盈率为倍,现在已经降到21倍。可见高成长板块具有较高的市盈率变速,公共事业板块具有稳定的市盈率变速,可以预测,成长性低的传统行业其变速是平缓的。一般来说,面对大众消费的行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尤其是消费升级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机会。结合我国市场,现在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网络通讯、公共资源、个性服饰已经成为消费升级概念的代表行业。二、成长曲线成长因素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证券市场上最具魅力的投资依据,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及业绩增长的跳跃性。美国NASDAQ市场高科技板快是成长曲线分析法的代表。上市公司的成长曲线分析是最草根的研究方法,也是行业、个股基本面分析的基础。分析过程中要抓住三个要点:(1)成长基数要稍高;(2)成长要可持续,最好是爆炸式成长,兼顾整体行业的成长性,给个股成长提供可靠的行业背景;(3)成长概念包括高成长与复苏成长。结合目前市场,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类产品、医药具有复苏成长概念;物流行业、公共资源、公共事业类正处于高成长阶段,其中旅游、网络通讯处于爆炸式成长阶段。市场中铁龙物流、丽江旅游、东方明珠都具有各自的独特行业背景。三、战略要素对于一个处于转折期的新市场,战略要素对价值分析意义很大。战略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垄断,(2)资源垄断,(3)品牌,(4)价值重估,(5)重组。资源垄断已经造就了大批的牛股,最有代表性的是油类能源垄断;美国微软、辉瑞制药是典型的技术垄断股代表;品牌也是一种极具垄断意义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重估为巴菲特所推崇。例如海信电器的品牌重估价值。价值重估,目前国内市场最流行的是房地产价值重估,前期商业板块整体活跃就起源于地产重估,同时也包括连锁概念的品牌重估。G综超是其中的代表。当前市场,金融行业最具大并购意向,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个股值得关注,已有外资入股的公司有浦发银行、深发展等。另外零售业也具备了大并购基础,商业板快也值得中线关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投资者选择了大底部区域的证券投资,就必然存在了技术和心理的博弈。这种博弈,要求投资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投资心态,以价值分析法介入价值低估的个股后,以中线思路持有,不为技术震荡所迷惑,必将获取由上市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内地A股投资者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投资一个泡沫,这与多数外国观察人士的看法相符。据称,按照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倍。更糟糕的是,据说30%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即股票交易),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金字塔)”(Ponzi scheme)。上述问题加上中国内地“有问题”会计操作的名声,以及未来两年万亿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威胁,难怪内地A股市场目前从高点下跌了约36%。那么,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是否只是大规模抛售的第一阶段呢?这种可能性不大。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以估值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这不算便宜,但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价回调25%,70倍市盈率是怎样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评人士关注的是规模较小、但价格更高的深圳股市,并回顾其过去12个月的表现。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而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25%的税前利润增幅是可能实现的——当银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驱动力时更是如此。对那些投资收益又该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资收益想必已成亏损)?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30%的数字带有误导性,因为“投资收益”包含所有来自合资公司和关联企业的营运收益。剔除这些收入,我们发现,仅有9%的非金融收入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资产重新估值。我们对于这些数据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沪深300指数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审计:中国内地的会计过失风险,目前并不高于其它新兴市场。可能令A股市场面临厄运的最终问题,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大举涌向市场所构成的威胁。不过,迅速检视一下自2006年以来已经解禁的A股,结果表明仅10%的非流通股确实流入了市场。事实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属于政府。他们同时抛售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种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将控制股票发行供应量,以继续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的确,增加股票供应量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至关重要。A股历来估值水平颇高,因为中国内地流通股市值与GDP和储蓄的比率,仍远低于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换言之,相对于来自储户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应量”并不充足(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未来数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波动性。这些情况对于国际投资者有影响吗?鉴于占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资者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价格走势,近来A股市场回调,是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网上有很多的股票分析的文章,建议再加上一下软件截图,这样图文并茂。当然中国的经济环境也要说的,最好联系一下全球经济的高点,现在的全球金融危机可是个热点啊,你写了这点,估计老师给你个良好是没有问题的。
老实说,我不会书本上的算法。我只能按照我的估算方法算一算。 x 20 = = 合理估值 ~
本文是会计毕业论文,本文把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来选取可能性因素的方法更具科学性,构建的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也更合理。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成长”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是一个生命体从出生到逐渐成熟、衰老的过程。经济管理中的成长是一种变化和趋势,往往可以用增长代替,如“国民经济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等。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创立到衰亡的过程,是企业价值增加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迈进的一个过程,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许多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成长及估值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研究,Graham 早在 1934 年就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举债经营来减少纳税,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实现高速成长。但是到了 1979 年 Smith 和 Warner 通过研究发现负债融资会减缓公司的成长,因为负债有可能会产生投资不足。芝加哥大学的 Ragim 和Zingales 在 1998 年对世界上 43 个国家整个 80 年代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约 2/3 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已有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仅有 1/3的增长是新企业创造的。能否把吸收到的资本有效配置到最具成长性和效益最高的企业中去,是衡量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具有高成长能力的企业来获得未来超额投资收益来增加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制定适合投融资策略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行。 我国证券市场上成长股表现一直优于其他类型股票,现有的解释一般认为成长股具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其未来增长潜力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流动性溢价导致了其高估值,甚至有人认为原因是成长型公司股本少、市值规模小容易受到操纵。还有解释认为成长股通常是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市场不了解其商业模式,因此给予错误的预估,高估了其价值。 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成长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深度不够,得出结论各异。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研究者更多关注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成长本身,侧重对成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不深入探讨其影响过程。在实务上,管理层和投资者更注重收入、资产和利润的增长,对企业成长能力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经济增速由 2007 年以前 1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 2015 年逐步转变为 7%以下,2016 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测为 。就如李克强总理曾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所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进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资本向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流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成长相关的经济和财务理论入手,对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成长预期的评价方法以及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解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理论、行为预期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对企业成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影响企业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因素。 2. 问卷调研。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本文研究目的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大规模发放问卷和统计结果,来寻找影响人们对企业成长预期可能的因素。 3. 因子分析法。对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建立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 回归分析。通过提出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而验证影响成长溢价与成长预期影响因素的一致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企业成长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的利润的积累企业资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范围不断扩张,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分化、成熟与完善,企业的各种功能持续优化。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于企业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和多变的,在对企业成长进行研究时,往往都要设立一定的前提或假设条件,然后再从特定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去探究企业成长路径和解释企业成长动因。外生因素企业成长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产业环境以及经济政策法规等)的重要性,认为外部因素是企业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长内生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的内部的,侧重从企业内部来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资本积累能够推动劳动分工,使生产变得专业化,同时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总产出来促使 社会 实现资本积累,资本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新古典经济学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个时期的企业规模调整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固定成本会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上,那么产品总成本就会逐渐降低,在销售价格不变时增加了企业收益。企业成长的动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企业会随着生产成本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不断调整或扩大生产规模。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Porter(1980)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引入到企业战略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主要由企业所在产业的吸引力以及在该产业中该企业所处的相对位势决定的。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认为企业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且这两种手段可以相互替代,随着企业边界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费用不断降低。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Myers,Turnbull(1977)通过分析企业未来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企业成长性与资产负债比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指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大小、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负债比率、所在行业属性、公司治理结构等。 Adizes,Adizes(1979)认为,管理层的风格和志向能对企业成长和效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现代演进经济学理论以 Nelson、Winter(1982)等人为代表,认为资源、能力、知识等在组织分工协作中具体表现出的惯例,构成企业决策活动的前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运营都是关键的,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演化。 Prahalad,Hamel(1990)在其发表的文章《核心竞争力》中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的主要源泉。 Krugman(1991)提出地理区域影响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区域与位置能够明显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因为每个企业的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在生产和销售时,生产成本、运输费用以及销售成本都会有所不同,地理位置通过影响各种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进而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 Lang(1994)研究了投资因素、杠杆因素和公司成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司经营业绩不良时,公司成长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Collis,Montgomery(1995)发现若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地和更好地成长。Barney(1995)总结出这种资源应该具有价值、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三个特点。 V. Allee(1997)在 20 世纪末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知识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成长的主要来源。 ........ 第三章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研究 ..... 17 第一节 成长预期界定与相关调查 .............. 17 第二节 成长预期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 .......... 18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9 第四节 因子分析 ...... 22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1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 31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32 第三节 样本选取、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33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4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4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3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44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成长股在资本市场上估值相对较高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交易时所支付的价格超过资产的价值或面值称为溢价,由于股票价值的评估方法众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本章选择把股票价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称之为股票溢价。 我们首先简化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在不考虑利率、税收、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假设公司发放的股利可以再投资到资本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处于持续盈亏平衡状态的企业价值是不变的,企业的资产转化会现金发放给股东,可发放的股利总额等于公司净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收入大于支出,即企业是盈利的,那么在不发放股利的情况下企业净资产会持续增长,人们在对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会考虑到企业增长预期,从而给予高于净资产的估值。由于股利可以即时再投资且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股利发放状况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因此本章假设股票溢价是由成长预期导致的,也就是说股票溢价的部分同时也就是成长溢价的部分,即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本章主要研究成长溢价对成长预期及影响成长预期主要因素的敏感性。
你好我国的股票发行经历了面额发行、竞价发行和上网定价发行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是通过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计算机网络定价发行。其做法是由主承销商拟定发行价格,并将拟发 行的股份全部输入主承销商在交易所的股票账户,投资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与证券交易所联网的证券公司,以固定的发行价格进行申购,而后通过摇号抽签确定股东名单及认购 数量。 上网发行是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新创举,既克服了以往限量发行认购表所带来的种种弊 端,也避免了网下发行可能被机构大户垄断认购的局面。这表明,我国股票发行适应了经济 体制改革和股票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日益成熟。但是随着股票市 场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上网定价发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一)发行市盈固定不变,缺乏市场弹性 本来市盈率作为反映股票价格水平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综合指标可以用来调节股票的发行价格,从而调节股票市场的供求。然而,我国目前采用定价方式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的做法,是按发行时未摊薄的每股税后利润计算市盈率,并加以调整后,以之作为一个常量,固定在管理当局认可并选定的水平上。具体做法是,新股的发行价格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出,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股票的发行价格=发行公司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其中公式中的两个因子又考虑了一些相关因素,加以调整计算得出,此处不多加论及)。自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新股以来,通过基本公式计算出来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被确定在14-15倍左右。从上述基本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当管理者将市盈率作为一个常量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时,发行公司每股税后利润便成了调节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了。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新股的发行价格较多考虑了发行公司的自身盈利能力,而忽视了市场因素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级市场新股的发行受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变化,如新股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的发行意愿(管理者更多地用新股发行规模和速度作为调控股市的手段),表现为新股发行数量与发行速度具有可变性;由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利息率也经常发生变动,它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的心理预期,表现为人们购买新股的意愿和股票一级市场均量资金的可变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同产业、行业在国民经济和股票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调整,致使投资者对不同股票需求具有可变性,此外,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也使市盈率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如此等等 。市场诸多因素的变化从不同角度都会影响到新股的供求,进而影响新股的发行价格。现行的方法恰恰忽视了上述因素对新股发行价格的决定作用,将新股市盈率固定不变,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延袭了计划定价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导致发行价格缺乏市场弹性,难以发挥发行价格对股票市场的调节作用。针对个股进行价值分析如下:价值分析已经被国外成熟市场证明是最好的股票投资分析方法,其次是技术与心理学,后两者都与博弈有关。目前,主流的价值分析理论方法是股利折现法,通常采用的分析因素是:市盈率、成长曲线、战略要素等。一、市盈率作为一个传统指标,它是投资者对股票进行估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价值分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指标是一种静态指标,投资者应当动态地使用。首先,对于行业不同,静态市盈率的定位是不同的。通俗地说,对于传统行业,市场给予较低的市盈率定位,对于新兴行业,市场给予较高定位。初步统计,现在市场钢铁行业市盈率在5倍左右,石化行业7倍,资源类10倍,药业27倍,水公共事业20倍,旅游20倍,银行15倍,制造10倍,传媒31倍。可见同处于大盘底部,对于不同的行业市盈率定位差别较大(以上数据是不完全统计,存在系统性的对价方案未明朗因素的影响)。其次,根据行业成长性的不同,动态市盈率的变化速率是不同的。高科技行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大,而公共事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为稳定,传统制造行业变速较为平缓。据抽样统计,2005年初,医药龙头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在25倍左右,现在已经下降到20倍附近;而以水务公司为例,年初其平均市盈率为倍,现在已经降到21倍。可见高成长板块具有较高的市盈率变速,公共事业板块具有稳定的市盈率变速,可以预测,成长性低的传统行业其变速是平缓的。一般来说,面对大众消费的行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尤其是消费升级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机会。结合我国市场,现在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网络通讯、公共资源、个性服饰已经成为消费升级概念的代表行业。二、成长曲线成长因素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证券市场上最具魅力的投资依据,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及业绩增长的跳跃性。美国NASDAQ市场高科技板快是成长曲线分析法的代表。上市公司的成长曲线分析是最草根的研究方法,也是行业、个股基本面分析的基础。分析过程中要抓住三个要点:(1)成长基数要稍高;(2)成长要可持续,最好是爆炸式成长,兼顾整体行业的成长性,给个股成长提供可靠的行业背景;(3)成长概念包括高成长与复苏成长。结合目前市场,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类产品、医药具有复苏成长概念;物流行业、公共资源、公共事业类正处于高成长阶段,其中旅游、网络通讯处于爆炸式成长阶段。市场中铁龙物流、丽江旅游、东方明珠都具有各自的独特行业背景。三、战略要素对于一个处于转折期的新市场,战略要素对价值分析意义很大。战略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垄断,(2)资源垄断,(3)品牌,(4)价值重估,(5)重组。资源垄断已经造就了大批的牛股,最有代表性的是油类能源垄断;美国微软、辉瑞制药是典型的技术垄断股代表;品牌也是一种极具垄断意义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重估为巴菲特所推崇。例如海信电器的品牌重估价值。价值重估,目前国内市场最流行的是房地产价值重估,前期商业板块整体活跃就起源于地产重估,同时也包括连锁概念的品牌重估。G综超是其中的代表。当前市场,金融行业最具大并购意向,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个股值得关注,已有外资入股的公司有浦发银行、深发展等。另外零售业也具备了大并购基础,商业板快也值得中线关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投资者选择了大底部区域的证券投资,就必然存在了技术和心理的博弈。这种博弈,要求投资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投资心态,以价值分析法介入价值低估的个股后,以中线思路持有,不为技术震荡所迷惑,必将获取由上市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
股票专家团2010专业股票行情分析,大盘,走势图,个股分析,股票黑马,股票预测,今日股票推荐,短线股票,涨停股票,企业博客信息发布网提供全方位24小时全球股票行情、原创证券资讯、股票行情动态播报、资金流向、港股、美股、股票要闻、主力动向、上市公司、创业板、股票推荐。 高盛涉嫌操纵A股暴跌 索罗斯或参与国庆后如火如荼的股市,在11月12日的一场意外暴跌后陷入了持续的低迷,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再次将暴跌事件推向风口浪尖!文章称某著名外资投行在期间翻云覆雨,导致A股大跌,并蓄意牟利。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期已经连发3篇文章力挺股市,引发了股民热议。剑指高盛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并表示,在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而文章所指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了。在10月末,高盛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报告的题目为《2011年前景:增长的堡垒》。而在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示境外投资者: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那次黑色星期五,上证失守3000点重要心理关口。深成指更是狂跌近千点,跌幅高达7%。两市股指双双创出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边厢,A股连续出现断崖式暴跌,哀鸿遍野。那边厢,索罗斯携90亿美元虎视眈眈。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不能排除这场暴跌背后有索罗斯的策划。投行操纵股市非第一次事实上,金融危机以来,高盛多遭受英美日等国的指控,包括涉嫌欺诈和投机行为等,高盛为此支付巨额赔偿金以求和解。在次贷危机中,高盛一边发行复杂的金融产品,一边做空大肆赚钱,在A股中的“黑色周五”中,高盛是否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市场人士表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不排除外资投行借股指期货做空A股牟利的可能。“高盛等国际投行巨头操纵诸如大宗商品、汇市、股市等也不是第一次了,尽管在美国等国受到严厉监管而有所收敛,但在国外市场却鲜有约束和监管。”广发期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外资通过在香港等市场卖空期货或建议投资者做空现货来影响A股市场是有可能的。“不少A股的权重股同时在香港上市,利用这种联动性打压沪深300指数是有可能的。”该研究员说。数据显示,11月12日当天,香港恒生指数开盘大跌,全天跌幅,恒生国企指数跌幅高达。香港股市开盘下跌迅速波及到A股,上证指数[ ]随即下探,午盘后一路暴跌至收盘。“目前,国内市场也比较脆弱,比如通胀恶化、流动性收紧等不利因素成为他们可资利用的工具,这加剧了市场的下跌。”这位研究员表示,如果国内宏观经济稳定,这种暗示作用就会大大弱化。持有类似观点的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周健锐认为,国内股指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存量约2000亿元,如果有500亿元,操纵或具有可行性,不排除国际投行做空指数。“之前棉花价格暴涨,国际炒家一直发布看涨信号,并与中国买家签订销售合同,等交货时中国棉价下跌,再做空棉花期货,牟取暴利。”“对于此类事件,应该追查到底。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伺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石建勋在文章中如是建议。◎链接投行操纵路径猜想一个理想的状态为:在提前获知宏观调控即将加码的情况下,首先卖掉自有持仓的股票,并在期指上建立空头头寸,然后向外界发布中线看多信息(但也指出短线有调整),同时私下里建议客户快速清盘,利用客户打压市场,在期指上获利,之后在低位重新捡回股票筹码,随即立刻强调中线看多的观点。熊市赚股 牛市赚钱2010年12月02日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牛市之初也是熊市之末,目前A股市场就处于这一阶段。以熊市规模而言,1929年至1954年的美股大熊市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熊市,但是统计显示,如果投资者自1929年将股利进行再投资不仅规避了大熊市,而且至1954年还实现了每年超过6%的平均收益率,这远远超过了长期或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更跑赢了通胀率。所谓“股利再投资”,就是将股利再投资购买股票积累更多的股份以缓和投资组合价值的下降,再投资的股利在市场下跌时能够购买更多的股份,因此在海外市场被称作“熊市保护伞”。当市场恢复时,除缓和价值下降以外,这些额外股份能够大幅度提高未来收益率,所以一旦股价上涨,再投资股利就不仅是熊市保护伞,还是“收益加速器”,这就是俗称的“熊市赚股、牛市赚钱”。不过“股利再投资”这一策略需具备两项前提条件,首先是要有股利,其次是低价,如果不具备这两项前提条件,“股利再投资”策略就难以应验。例如:A股市场估值曾长期在30至50倍PE之间波动,股利就好似蜻蜓点水,而且A股还高溢价于H股,导致股利和低价这两项前提条件都不具备,“股利再投资”之策无用武之地。但如今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A股市场蓝筹股除了“石化双雄”之外,相较于H股已全面出现大幅折价现象,这意味着A股市场在全球市场范畴中已具备低价优势;股利也不逊色,现在担忧银行负利率其实是一叶障目,殊不知仅股息率超过通胀率的蓝筹股就大有人在,纵观全球市场百年历史,依靠股市收益率跑赢通胀率屡屡验证,依靠银行利率跑赢通胀率还真罕见。撇除股利仅论低价,策略脱胎于彼得林奇追寻冷门股和困境股,亦有两项前提,首先是在熊市之末,其次是关注产品创新或隐蔽资产。为何是熊市之末?规律很有意思,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往往不是等号, 20世纪90年代牛市之巅的A股第一蓝筹股长虹和美股第一蓝筹股微软,至今给投资者带来的都是负收益,同期超越他们的却是当时行业中的丑小鸭,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美的电器[ ]现在市值远超长虹,曾经濒临破产的苹果现在市值与微软不相上下,两者皆萌芽于本世纪初的熊市之末,而且这一规律往往为人所忽略。产品创新是企业困境反转和颠覆估值的支点,苹果就是最新的案例,通胀概念股只是短视的现象,国内已经不缺“500强”企业,但缺少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品牌,是否能够诞生类似苹果、三星、宝马这类世界级消费品牌,才是经济转型成功的真正标志,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美国政府也将回归制造业列为经济二次创业的根本国策。隐蔽资产可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些资产现在乏人关注,一旦市场转牛,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会产生意外的估值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