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兰州财经大学论文ppt模板

兰州财经大学论文ppt模板

发布时间:

兰州财经大学论文ppt模板

兰州财经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兰州财经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兰州财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外国专家局“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重点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

学校历史

195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成立。

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更名为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

1956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组建了甘肃省财政干部学校、甘肃银行干部学校、甘肃商业干部学校、甘肃合作干部学校、甘肃粮食干部学校、甘肃服务干部培训班六所财贸干部学校。

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将全省财贸系统六所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同年9月,兰州大学工业经济系与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

1962年,甘肃财经学院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撤销。

1972年,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在原甘肃财经学院旧址上成立甘肃省财贸学校。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甘肃财经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并更名为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

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2021年,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拥有专任教师1027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8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48人,引进项目博士43人、岗位博士272人。

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省级特色专业(16个):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税收学、投资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贸易经济、新闻学、工商管理、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艺术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11月,兰州财经大学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校级科研机构12个,内设科研机构31个。

2017年—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项,在中国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17篇,出版专著12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6项。科研服务地方成果获得政府部门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证明共36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提案类成果11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内参类成果2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中国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甘肃省定西市、兰州市城关区、浙江省松阳县等1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关系。成为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在华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与新加坡孔子学校合作建设“新加坡丝路孔子课堂”。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兰州财经大学代码是10741。学校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简称“兰州财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外国专家局“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重点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税收学、投资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贸易经济、新闻学、工商管理、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艺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商务(双语)实验教学中心、“3S”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兰州财经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级一流(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

省级一流(特色)学科(2个):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省级重点学科(10个):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兰州财经大学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校级科研机构12个,内设科研机构31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务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数字经济与社会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7年—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项,在中国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17篇,出版专著12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6项。科研服务地方成果获得政府部门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证明共36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提案类成果11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内参类成果2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中国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甘肃省定西市、兰州市城关区、浙江省松阳县等1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关系。成为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在华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与新加坡孔子学校合作建设“新加坡丝路孔子课堂”。

是的。一般毕业论文只要不是抄袭或者做的太烂,老师都会给通过的。兰州财经大学(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2022甘肃高校排名更新,兰州大学表现抢眼,甘肃农业大学进步最快如下:

省内排名1,全国排名32,兰州大学

省内排名2,全国排名116,西北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3,全国排名158,兰州交通大学

省内排名4,全国排名178,兰州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5,全国排名189,甘肃农业大学

省内排名6,全国排名223,西北民族大学

省内排名7,全国排名309,兰州财经大学

省内排名8,全国排名334,甘肃政法大学

兰州大学作为省内的老牌大学,历史底蕴与教学实力那都是业内顶尖。该校的发展速度是较为迅速的,每年都有学校的教授和老师发表论文。这些论文也被很多的学者所引用,这足以说明该校的实力强大。

除了师资力量强大,学校的学科建设那也是顶尖水平。每年都有很多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学科建设在一些比赛中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这些重点学科学生报考的也多。如果兰州大学能保持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一举迈入全国前十的行列,让我们时刻关注兰州大学。

作为西北的师范高校,进步速度也是很快的从之前的150名开外进步到现在的排名。说明该校正在努力追赶前方的高校,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该校在各种排名中都进步迅速,所以说它的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该校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聘请名师,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在逐年提升。只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师范大学一直是各省的支柱。当地对于学校的支持也在逐年提升,相信在当地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之下,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当地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作为省内唯一的农业大学,排名仅为省内第五,全国189实在令人遗憾。农业一直是各省的支出产业,只有农业发展的好才能支撑各产业的迅速发展。

排名落后,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省内的经费投入过少,经费作为高校建设最重要的一环。经费不足,导致学校的很多科研不能更好地完成。即使排名落后,该校的成绩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学校每年都在农业的方面获得很多专利,这也说明学校学校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主编

王必达教授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并广泛涉猎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诸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开放、要素流动与空间集聚等问题。主持主要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5--):创新驱动视域下西北内陆地区向西开放问题研究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12年):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年):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著作与教材: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创新与动力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2.《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3.《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独著4.《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独著5.《发展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转换——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中国软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3.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4.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分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6.运输效率、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刘易斯拐点及阶段研究,《经济学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2,029.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甘肃社会科学》,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科学.经济.社会》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12.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兰州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14.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西北师大学报》,.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经济地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全文转载16.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转变若干问题解析,《复旦学报》,.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9)全文转载18.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复旦学报》,.贫穷的教育与教育过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05)全文转载20.论现代企业家,《西北师大学报》,.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5,05)全文转载22.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障碍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甘肃理论学刊》,1994,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4,03)全文转载获奖情况:1.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07),二等奖3次(2009、2011、2015),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7),甘肃省人民政府3.省委宣讲团先进个人(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2006),二等奖1次(2016),甘肃省教育厅。丁汝俊教授丁汝俊:男,回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比较、区域经济学、国际商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研究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区域经济专家组专家、甘肃省产业经济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省绿色家园沙漠治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外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4项,国内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合著6部(其中国外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赴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张存刚教授张存刚:男,汉族,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员、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薛君教授薛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奖情况: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兰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的课题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商学院第十一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高云虹教授高云虹: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民建兰州商学院总支副主委,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专家组成员,甘肃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甘肃省监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在《改革》、《经济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有多篇被转载和引用;独著或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荣获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挑战杯”学生课外作品指导教师、兰州商学院教学名师、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赵锋教授赵锋:男,汉族,1973年3月生,甘肃庆阳市宁县人。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民盟兰州商学院委员会副主委。甘肃宏观经济学学会理事,甘肃市场营销协会、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并讲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口经济专题》等课程。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甘肃省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各种横向、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口与经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北人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甘肃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获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2013年获民盟甘肃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4年获甘肃省“园丁奖”。陈冲教授陈冲: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委,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特聘计划。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分析。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政策专题》(硕士生)、《管理经济学》(MBA)。联系方式: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些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经纬》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变革的驱动效应及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L004)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银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民委民族事务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1部。代表性论文《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收入不确定性的度量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管新帅教授管新帅:男,陕西周至人,197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曾先后任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任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院长。讲授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管理经济学(MBA)、微观经济学(

兰州丁汝俊提前退休是因为他的年龄已经达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他感觉为国家和人民劳动了一生是十分的辛苦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到达了一定年龄,自己想退休,然后去养老

审稿。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是双月刊,每两个月出一期,寒假审稿,最终定刊。《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于1985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兰州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论文答辩。大四下半学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课程安排,大部分人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是的。一般毕业论文只要不是抄袭或者做的太烂,老师都会给通过的。兰州财经大学(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兰州大学论文模板

这些论文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普通的本科生想要完成这样的水平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有想法,还有非常扎实的基础。

兰州大学本科生发表31篇论文引发关注,这些论文的涉猎非常广泛,从医学到城市发展都可以看到他的论文。这位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很多人在看到他写的论文时,都感觉非常的震惊。在本科期间,竟然可以做这么多科研。

这位学生发表的论文成功的爆火,而内容包括中医药治新冠肺炎、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肺癌等等多个方面。在这些论文当中,很多都是作为第一作者存在的。同时在网络上竟然还看到了一篇研究改革开放40周年的辉煌成就为题的论文,这一篇论文和自己的本科专业没有任何的交叉性。但是也是这个作者写的,也让人很纳闷到底是请人代笔,还是真的做了这么多研究。

在知网上,可以看到这位学生写过的论文。有17篇是英文论文,在这些英文论文当中,和自己的师兄合作的机会很多,两个人都跟着一位导师学习。在本科5年期间,这位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9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并且以自己的身份申请了两项专利。现在已经成功的直博,保送到中山大学。通过这位学生得的奖项,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异常的丰富多彩。除了热衷于做科研之外,也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

因为这个本科生了31篇论文之间的跨度很大,而且在本科期间基本上接不到比较大型的科研项目。所以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关于这件事情,学生本人也做出了回应。表示清者自清,有相关的证据可以去表明自己的清白,学校方面也会积极的展开调查。学生觉得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优秀,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医学生而已。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些论文都非常的优秀,论文的领域有点跳跃,从医学研究到城市的产业发展。

兰州财经学院学报

审稿。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是双月刊,每两个月出一期,寒假审稿,最终定刊。《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于1985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不是!!《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目前任何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王必达教授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并广泛涉猎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诸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开放、要素流动与空间集聚等问题。主持主要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5--):创新驱动视域下西北内陆地区向西开放问题研究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12年):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年):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著作与教材: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创新与动力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2.《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作者3.《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独著4.《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独著5.《发展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转换——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中国软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3.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4.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分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6.运输效率、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刘易斯拐点及阶段研究,《经济学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2,029.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甘肃社会科学》,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科学.经济.社会》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12.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兰州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14.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西北师大学报》,.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经济地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全文转载16.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转变若干问题解析,《复旦学报》,.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9)全文转载18.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复旦学报》,.贫穷的教育与教育过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05)全文转载20.论现代企业家,《西北师大学报》,.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5,05)全文转载22.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障碍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甘肃理论学刊》,1994,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4,03)全文转载获奖情况:1.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07),二等奖3次(2009、2011、2015),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7),甘肃省人民政府3.省委宣讲团先进个人(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2006),二等奖1次(2016),甘肃省教育厅。丁汝俊教授丁汝俊:男,回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比较、区域经济学、国际商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研究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区域经济专家组专家、甘肃省产业经济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省绿色家园沙漠治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外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4项,国内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合著6部(其中国外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赴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张存刚教授张存刚:男,汉族,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员、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薛君教授薛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奖情况: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兰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的课题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商学院第十一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高云虹教授高云虹: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民建兰州商学院总支副主委,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专家组成员,甘肃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甘肃省监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在《改革》、《经济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有多篇被转载和引用;独著或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荣获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挑战杯”学生课外作品指导教师、兰州商学院教学名师、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赵锋教授赵锋:男,汉族,1973年3月生,甘肃庆阳市宁县人。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民盟兰州商学院委员会副主委。甘肃宏观经济学学会理事,甘肃市场营销协会、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并讲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口经济专题》等课程。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甘肃省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各种横向、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口与经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北人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甘肃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获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2013年获民盟甘肃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4年获甘肃省“园丁奖”。陈冲教授陈冲: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委,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特聘计划。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分析。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政策专题》(硕士生)、《管理经济学》(MBA)。联系方式: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些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经纬》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变革的驱动效应及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L004)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银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民委民族事务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1部。代表性论文《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收入不确定性的度量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管新帅教授管新帅:男,陕西周至人,197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曾先后任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任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院长。讲授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管理经济学(MBA)、微观经济学(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 索引序列
  • 兰州财经大学论文ppt模板
  •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主编
  • 兰州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 兰州大学论文模板
  • 兰州财经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