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皖西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皖西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发布时间:

皖西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你问什么啊?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32人,在职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 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249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9部,编写教材60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专利6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1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都是省级期刊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西南财经大学期刊认定目录

尤其是人的顶级期刊有哪些,你比如说法律法规的知识,还有经济的一些作用的。

您好,经济学相关的顶级期刊一般都是外文的文献。你其实如果在比较好的大学的话,一般是会有对应翻译过来的文献,你可以去看。

每个学校的承认范围和刊物都是不同的哦,要以你们学校的为主,一般学校都会公布的,普遍的就是如下分类,也算是一个参考吧一般 A类期刊目录 是进入SSCI检索的国外学术刊物(须用外文发表) 普遍还包括: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华文摘(须全文转载) 人民出版社 B类一般就是 1.《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2.《法商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 4.《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 5.《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6.《现代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7.《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8.《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9.《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10.《研究与发展管理》……………………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1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科委 12.《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13.《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4.《管理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15.《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16.《人口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17.《人口与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8.《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19.《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 20.《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21.《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 2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2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华东师范大学 24.《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5.《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 26.《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27.《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 28.《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 29.《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0.《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 31.《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 32.《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 33.《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34.《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35.《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 36.《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社会科学学术基金会 3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38.《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39.《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0.《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4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42.《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43.《经济评论》……………………………武汉大学 44.《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 45.《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 46.《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7.《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其它: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2000字以上3000字以下的学术理论著述,视为B类。1、论文发表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所收录,除开以上确定的A类、B类核心期刊之外的刊物均为C类核心期刊; 2、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1000字以上2000字以下的学术理论著述,视为C类;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在一般刊物论文视为C类; 3、《中国书法》视为C类。 创作类刊物的级别及其它相关问题: 1、B类:《人民文学》、《诗刊》; 2、C类:《词刊》、《散文》、《剧本》、《收获》、《当代》、《十月》; 3、在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的创作类作品或在创作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实行降一级对待的认定方式。

道德风尚奖的申请理由:道德风尚奖学金:对道德品质优良、有突出先进事迹,能激励学生或在学生中起到示范或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或在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成绩者给予奖励。 范例:我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生,已通过全国英语六级,现申请单项奖学金。首先学习方面,我积极进取,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我始终坚信“天道酬勤”, 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有关提高自身的书籍在暑假期间,我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交技能,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经过大三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专业第十一名 。其次在思想上,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工作,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也养成了坦诚,守信,做事讲原则,敢于承担责任的良好习惯;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交流谈吐,都得到了不少提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更加的关注的是如何能够为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奉献出我的一份力量。在各捐助活动中,积极响应并热情参加。最后,在谈一下工作生活方面。在生活上,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时常热心帮助同学。鉴于此,我申请专业三等奖学金,望能批准。我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现已通过了英语六级。在此过程中,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增加了我对英语的兴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己总结了一些学好英语的方法。这也有助于我在其他学习方面的提高。我将自己学英语的态度和方法用到了我的专业学习上,这使我的专业学习成绩更加的优异。而且,我也深刻意识到英语在以后的求职道路上的重要性。仅仅通过英语六级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取,使得我的英语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不仅在英语方面,在平时生活或者学习上我拥有较强的毅力。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工作上踏踏实实。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上,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时常热心帮助同学。鉴于此,我申请单项奖学金,望能批准研究生单项奖1.评选对象:在校全日制研究生2.评选学期:2013-2014学年3.单项奖学金包括:道德风尚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六类。4评选条件:研究生由学生工作考评领导小组根据申请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行择优评定。5.其他单项奖学金的奖励范围:①道德风尚奖学金:对道德品质优良、有突出先进事迹,能激励学生或在学生中起到示范或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或在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成绩者给予奖励。②科研科创奖学金:候选人须在B1级以上(含B1级)核心刊物(参见《西南财经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2013年版)》)独立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或撰写并出版专著或参与重大课题。③文体活动奖学金:对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及其他集体活动表现突出,或组织有影响力的校园文体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或在校园文体艺术活动中获奖者进行奖励。④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对担任学生干部并任期一年以上,或社会兼职工作的学生,或志愿者,工作成绩显著,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赞誉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⑤创新创业奖学金:对参与各类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活动表现突出,或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进行奖励;⑥社会实践奖学金:对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或有突出表现者进行奖励。

皖南医学院四类期刊目录

一、皖南医学院是专科吗 皖南医学院不是专科,该校是一所本科院校,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科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二、皖南医学院简介 皖南医学院地处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的历史名城——芜湖市,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学校建于1958 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 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 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 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 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 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一批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有创建了我国首个神经病专科病房、撰写首部神经精神专著的刘贻德教授;有我国定量药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孙瑞元教授;有潜心本草研究六十载,辑复了经典名著《新修唐本草》的尚志钧教授;有国医大师、全国七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的李济仁教授;有德技双馨、我校捐赠遗体第一人的汪桐教授。更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正是一代代皖医人的薪火相传、无私奉献,奠定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 学校现有滨江、赭麓、银湖三个校区,占地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40 余万平方米。滨江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也是学校办学的主校区。学校设有16 个二级学院、2 所直属附院、6 所非直属附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始建于1888 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南及皖江地区医疗、预防、康复、急救的中心。该院于1926 年创办“芜湖医院护士学校”,1936 年更名为“芜湖医院怀让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曾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时有“北协和、南怀让”之称。 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理、工、管、经、法6 个学科门类,设有26 个专业。研究生教育涉及医学、理学2 个学科门类,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 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9 个(含一级学科覆盖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9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 个,省级重点学科2 个、“十三五”省临床优先发展重点专科1 个、省临床重点专科3 个、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2 个。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6人,包括高级职称276人。近年来有7 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有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 人、后备人选13 人。 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省级教学团队8 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 项,省级精品资源课程23 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 个。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 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 个,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 种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学术合作交流;与美国Barrow神经病研究所、安徽海关(原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先声药业集团等国内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实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近六万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皖医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继续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皖南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皖南医学院教务处电话 皖南医学院有几个校区 皖南医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皖南医学院招生办电话 皖南医学院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皖南医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皖南医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皖南医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皖南医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皖南医学院2023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是什么?目前皖南医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已公布,根据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报考咨询的统一回复得内容皖南医学院2023研究生报考条件如下所示:PS:小编提前为同学们准备了《预报名模拟系统》,0元模拟报名,还有考研预报名全流程指南.PDF,不知道报名流程的同学都可以来试试>>23考研预报名全流程指导课注意>>> 本系统为猎考考研模拟报名系统,仅为帮助考生提前熟悉报名流程,本次填报仅为模拟演练不具备报名效力,所有报名事宜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准。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5.符合我校各专业所规定的具体招生要求,详见招生专业目录(附表一、二、三)。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为取得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具备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应(历)届临床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且执业类别与报考研究生专业对应的执业类别必须一致。报考我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为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具备报考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应(历)届口腔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且执业类别与报考研究生专业对应的执业类别必须一致。在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自退出之日起3年内不得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注:经资格审查,凡是不符合报考我校条件的,不予参考,对此造成的任何后果由报考者负责。> > 扫码查看2023考研大纲变动解析总结推荐阅读:2023考研时间已定!教育部部署做好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2023考研日程表发布!考研报名/初试时间一览各省市研招院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宿州学院期刊认定

干嘛?求解啥?

.....................................不好啊,那地方环境不太好,氛围也不好,巢湖的从各方面看都比宿州好多了!!!

宿州学院 坐于安徽省宿州市,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开始举办高等专科教育,198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三年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分为东、西、南三个校区(南校区由原体育系改美术系又改成教学院分部于2008年撤销,以1亿人民币典当给地产商从事地产开发),现占地906亩,预留发展用地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万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7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期刊2000余种,公开出版《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报》。学院设有12个教学(院)系,现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英语、艺术设计、美术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体育教育、市场营销、人文教育、音乐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镇规划等30个本科专业以及4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2000.人。专任教师630多人,其中教授32人,副高职称111人,取得硕士学位的42人,在读博士、硕士100余人,现聘有外籍教师4人。在教师队伍中,获全国优秀教师6人,获省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6人,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9人,获陈香梅教育奖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 学院获省级重点资助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资助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42项。“十五”以来,学院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省级自然科学奖、人文社会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0余项;获省级重点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教育、化学生物教育)、省级精品课程9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光学、教育学、现代汉语、地图学、政治经济学),省级重点课程4门(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现代汉语);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国家级期刊151篇、国家级重点期刊230篇、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88篇,出版教材、论著59部,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方面已凸显优势,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宿州学院长期以来,学院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积极实施“十大工程”,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内涵建设,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办学办事行为,加快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学术科研、招生就业等,建设,加快教学基本条件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多科性学科专业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特别是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连续多年的学生专升本连读考试中,通过率均在75%以上。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1999年获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1998年、2001年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宣传周先进单位”;2003年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4、2006、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学院目前仍为考试升级制度,尚未执行学分制。08年9月原西区美术系、音乐系均转入东校区。东校区地处宿州市东二铺,距市区十余公里,环境优美,且与宿州市卫生学校相邻。 院长:桂和荣

不是,如果你想查询所知刊物是否核心期刊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出了四版,核对一下就可以知道咯。希望能帮到你!

武夷学院期刊认定

武夷学院学报期刊外审过了稳吗?答案如下:武夷学院学报期刊外审过了,第二步是暂存盘做大项目可以改下。

武夷学院教务处入口: 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伴随合福高铁的开通,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238万册(含电子图书103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500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中共党史读书社、读书社为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80余人,外聘教师2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85%;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130余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产教融合:学校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专业群、服务南平旅游千亿产业的旅游养生专业群、服务南平千亿竹产业及生物工程重点发展产业的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服务南平机电制造千亿产业的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南平文化创意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服务武夷新区、延平新城、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等6大专业集群。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重融合的产业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太阳电缆学院、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等六大产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是首批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900余项;在福建省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铜牌,居新建本科院校首位;1人获省“创业之星”奖,6人获“创业之星提名”奖,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5个创业团队获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省级创业资助,居全省高校首位;校内注册备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180多支,培育学生创业示范店50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达500余人。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人次。 开放合作: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近年来,已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等国400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首批到校南非自由省留学生已有61人顺利通过汉语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阶段;20余名留学生获得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接国际友人、海外华裔及香港、台湾、澳门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游学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文化体验班等活动人数达12000余人次。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台湾政治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大学等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成功举办闽台“3+1”合作办学模式的海峡成功学院基础上,学校与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台湾玉山高校联盟)合作建成玉山健康管理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吸纳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校园文化: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武夷学院是公办大学。

学院简介:

武夷学院(Wuyi University),简称“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更名南平师范学院(本科);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为现名;2018年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共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余万人。

发展历史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

1959年秋,开始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学制二年,设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3个教学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迁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学和俄语共5个专业7个班级320人。

同时招收60人一年期短训班,解决闽北初中师资紧缺的问题。

1961年秋,省委决定福州师专并入南平师专,更名为南平师范学院,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专业。当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职工260多人,校园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馆室等也逐步健全,藏书15万册。

1962年,南平师范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有中文、数学、英语3个本科班,时有在校生700余人。

1963年秋,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学校从创办到并入二师院前,共培养毕业生1000多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专,称建阳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秋,建阳师范(地址在建阳)大专班并入。

南平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

1986年,学校为副厅级制,省、地共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决定将1985年依托该校创办的南平职业大学合并设立职教部。

1993年,经国家批准又开办业大,还与省内外几所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一批专业大专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厅组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就南平师专申本事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当年9月,占地700多亩的一期工程竣工,学校陆续从原南平校区迁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257亩;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735亩。

武夷学院: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2022年5月,武夷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省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外聘教师20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人,生师比为: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18人;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733人。

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福建教学名师1人。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含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

人才培养:

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服务:

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余人次。学校选派18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闽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创业时代网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500强”中,位居第439名。

2022年5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2022年5月,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条件: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2008年,陈铎的专著《建本与建安版画》荣获2007年福建省政府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截至2008年11月,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共计27项。12月,杨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批准。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学会公布了“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学校叶球孙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刘胜、吴泽球获优秀论文奖。赵升云主持的“碱性湿法氧化法微晶纤维素生产工艺优化及工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环保型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

2011年,李远华博士主持完成项目“茶树叶绿素酶分离纯化和性质的初步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茶叶科技奖)三等奖。

2012年,武夷学院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预条件迭代法”等40项科研项目作为2012年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其中青年专项20项,一般项目20项。2012年5月25日,由李灵博士主持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干扰下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景区保护中应用”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学校组织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南平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架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闽北茶业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烟叶烘烤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等37个项目与南平市企业成功对接。承担“武夷山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创建规划”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主编出版《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3年11月14日,杨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兴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茶叶产品质量智能溯源综合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2109。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官网显示,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 147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4000万篇,学位论文459万册,音频频资料45214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 拥有7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服务,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歌:

武夷学院校歌

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1、“涵养穷索”出自《朱子语类》卷九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涵养中自有穷理功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功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离。”

2、“涵养穷索”语义

涵养:修身养性,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朱熹《答徐子融书》:“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朱子全书·论语六》:“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

穷索:苦心思索,反复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识得此理,……不须穷索。……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等穷索?”朱熹《答林择之书》:“熹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吕子约》(《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4、“致知力行”语义:致力于获取知识并努力付诸实践。知、行“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朱子语类》卷九)

校徽:

武夷学院校徽是由篆体“武、夷”二字变形组合而成,以示武夷学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整体外形酷似“钟鼎”,用以表示武夷学院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属性;造型中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扇的风格,喻示武夷学院是传承和发扬武夷传统文化的窗口;标志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来表达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武夷山当地民间审美相融合。

校旗:

武夷学院校旗以“红色土地,绿色希望”为设计理念。具体是:校旗为绿底及红底拼接,中上部为红底,中间为校徽。

红色代表学校地处闽北苏区,有红色历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为绿底,中间为黄色的中英文武夷学院字样。

绿色代表着学校地处闽北绿色腹地,有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与办现代绿色大学的宗旨相呼应。

社团活动:

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

  • 索引序列
  • 皖西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 西南财经大学期刊认定目录
  • 皖南医学院四类期刊目录
  • 宿州学院期刊认定
  • 武夷学院期刊认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