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交叉研究法

论文交叉研究法

发布时间:

论文交叉研究法

调查法。

论文九大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论文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归纳,揭示本质,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其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2.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中归纳总结具有普遍性推广价值的理论或规律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3.实验法

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常应用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类专业。具有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4.文献研究法多用于理论研究类论文写作。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三种基本类型: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6.定量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程度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7.定性分析法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方法。8.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要求研究者有明确的、整合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9.实证研究法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交叉口研究的论文

共发表80多篇论文,以下是近7年来发表的论文:(1)李硕等,(1999)公路网狭义总容量理论及其模型.湖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2)李硕等,(1999)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对策及发展方向.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 ;(3)李硕等,(1999)信号交叉口车辆集结与消散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核心期刊),, ;(4)Li Shuo, (1999) A Study on the Macro-Capacity Model of Urban Road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USST(核心期刊),EI收录,, ;(5)李硕等,(1999)道路交通研究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办法探讨.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6)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析.湖南现代道路交通, , ;(7)李硕等,(2000)公交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 ;(8)李硕等,(2000)高速公路主线流量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分析.中国公路学报(国内权威期刊),EI收录,, ;(9)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 ;(10) 李硕等,(2000)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 ;(11)李硕等,(2000)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灰色系统评价.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 ;(12)李硕等,(2002)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158-2002), 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04-01发布,2002-05-01实施;(13)李硕等,(2004)仿真技术在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 ;(14)李硕等,(2003)交通仿真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 ;(15)Li, Shuo et. al. (2003)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Speed and Volume in the Superhighways in Zhujiang Delta Region.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17, No. 4,Calgary, Canada,EI收录;(16) Li, Shuo et .al. (2006) Locating Changeable Message Signs for 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Vol. 80, No. 2,Vancouver, Canada, EI收录.(17)李硕等,(2004) 路段动态特征中的交通组成因素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 ;(18)李硕等,(2005)信号道路网动态路段行程时间有度排队模型.系统工程学报(国内权威,影响因子高达),Vol20,;(19)李硕等,(2004)动态宏观路段行程时间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ISSN1006-2820,28卷6期,887-893,EI收录,;(20)李硕等,(2005)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实时判定与跟踪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0卷1期,158-160;(21)李硕等,(2005)可变信息标志最优转移率模型及其算法.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7卷2期,157-162;(22)李硕等,(2005)A Planning Model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MS Locations on a Freeway-Arterial Network。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核心期刊),13卷1期,EI收录,;(23)李硕等,(2003)交通量构成对路段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研究.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2930-0-3,233-240,中国台湾高雄;(24)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与研究.湖南现代道路交通,;(25)李硕等,(1999)交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湖南现代道路交通,;(26)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湖南交通科技,;(27)李硕等,(2002)公路收费费率研究.湖南交通科技,;(28)李硕等,(2005)构筑长株潭三市电子篱笆.城市交通,;(29)李硕等,(2005)TransCAD在长沙县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核心期刊),;(30)李硕等,(2005)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交通与运输,;(31)李硕等,(2005)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山西建筑,31卷 ;(32)李硕等,(2006)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改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1卷,No. 2;(33)李硕等,(2006)基于Box-Cox Dogit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30卷,,EI收录,。七、著书情况(1) 李硕等著,动态与随机交通网络模型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上海;(2) 李硕等著,道路与交通工程词典.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长沙;(3) 李硕等著,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标准出版社,2002年4月,长沙。

我有这个专业的,QQ 89 ........................................后面接着输入...... 36........................................后面接着输入...... 28........................................后面接着输入...... 136 (4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赣州市公交司机考勤系统设计 ·赣州数字城市信息设计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环行交叉口,交通优化组织方案研究 ·环行交叉口,交通优化组织方案研究之现状交通分析 ·环行交叉口,交通优化组织方案研究之优化方案设计 ·环形交叉口,交通优化组织方案研究之仿真演示评价 ·基于ucos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缩的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调查仪设计——硬件设计 ·基于区域内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交通调查方案设计之调查仪器功能需求分析 ·交通调查方案设计之交通组织方案与应用设计 ·交通调查方案设计之数据统计处理程序设计 ·交通信号系统对交通环境影响的分析 ·十字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相邻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与仿真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与研究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出行生成预测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交通分配预测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 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停车需求预测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Pij=∑aiLij (i=1,……,m j=1,……,n) (1)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式中参数意义同前。(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模型表达式为: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交通工程通讯,2001(2) 3.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Transportation GIS Software (Travel Demand Modeling with TransCAD ),1999. D.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4.

聚合交叉研究的论文

发展心理学聚合交叉设计聚合交叉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因而其科学性、适用性很强,目前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这种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善,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纵向研究的设计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发展心理学运用纵向研究,即追踪方法,是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色。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就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纵向研究儿童心理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在其儿子三年心理发展的报告里,深入细致地记录了大量的观察事实,这就是所谓的“儿童传记”。他每天三次地对其子进行了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普莱尔运用纵向研究的系统观察法,完成了他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编著了《儿童心理》一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儿童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其研究设计的图解如图3-1(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第5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纵向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第一,样本的减少。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掉;第二,反复测量。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第三,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因此,相对而言纵向研究被使用得并不很多。

三、横断研究的设计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例如,我们参与的国内二十三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就属于横断研究。我们在同一时间对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类型学校(包括城市一般学校、省市自治区级重点中学、农村中学)的初一、初二和高三学生17000多名被试的形式推理、形式逻辑法则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加以比较。其研究设计的图解如图4-2。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因此,目前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常采用横断研究方法。它的缺点是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四、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因而其科学性、适用性很强,目前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其设计图解如上页图3-3。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一项研究8—11岁儿童恐惧心理发展的项目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已发现了有意义的发展模式及其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

怎么看论文中有经验分析法,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而针对不同特点的数据,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分析方法,那么怎样才能选择最为恰当的一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1.基本描述统计在基本描述统计中,重点在于频数分析、描述分析、分类汇总三个部分。其中频数分析主要是指对某一类数据的选择频数与百分比分布情况进行探析;就描述分析而言,其分析对象主要是定量数据,采用该种方法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数据波动程度、分布形状、集中趋势;分类汇总旨在统计不同组别中所包含的数据,通过交叉研究的方式,呈现出两个及以上变量的相关信息。2.信度分析信度分析中主要包括三种开展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Cronbach α信度系数法,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进而判断量表可信度的高低。不仅如此,信度分析方法还包含折半信度法与重测信度法,前者是指将量表中囊括的所有题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计算两个单一部分的相关系数与信度,最终再进行整体估量;后者针对同一批量表进行重复测量,计算两次测量后获取的相关系数,即可获取到有效的信度分析结果。3.效度分析效度分析同样是针对量表进行检验,主要包含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区分效度、结构效度,其区别主要在于使用的具体方式,分别为文字描述、验证性因子分析、AVE与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4.差异关系研究该种方式针对的研究对象包含定类数据与定量数据,包含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分析、非参数检验。5.影响关系研究通常定量数据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与紧密程度,因此可采用影响关系研究的方式进行,其中囊括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两种主要手段,后者将在第6点中进行详尽的阐

是要实验设计还是名词解释?你可以把题目说的更清楚点不?

聚合交叉实验设计一般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并到一起进行。比如针对儿童亲社会性行为随年龄变化的假设。做一个10年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择两岁儿童100名进行跟踪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20年就会有10组从2-12岁的儿童被试。这样每年选择的100名被试的研究属于横断研究,对2011年选择的100名儿童从2011年跟踪至2020年,就属于纵向研究。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聚合交叉实验设计。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有这样的实验设计。

研究生论文交叉学科

日。情报学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目前我国情报学研究处于提高与充实阶段.本文采用科学的文献计量方法确定情报学的交叉学科及其交叉程度,以明确我国情报学的独立性,学科关联性及发展趋势.为精确的测度学科间交叉度,基于整体网络研究工具UCINET,并从凝聚子群密度等研究角度进行辅助计算与分析.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分为A类论文、B类论文、C类论文:

一、A类论文包括:

1、SCIE检索的期刊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工程索引(核心版)(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

3、SSCI检索的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4、A&HCI检索的论文: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

6、校定A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B类论文包括:

1、EI(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中非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SCIE检索的会议论文,EI检索的会议论文。

2、ISSHP检索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

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三、C类论文包括:

1、除了A类、B类以外,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发表的论文。

2、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

4、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5、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6、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引文数据库SCD(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7、ISTP检索的论文: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

扩展资料:

1、CSCD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公布的目录为准。

2、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目录为准。

3、国内全国一级学会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的全国学会目录为准。

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最新版为准。

5、发表外国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不限于英文期刊。

6、“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包括有出版号的国际会议论文集。

7、“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包括有出版号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增刊收录的会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下发学校校定国内外期刊源及论文分类的通知

资产交叉策略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融资策略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原材料上涨、银行缩少信贷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上市公司的发展面临许多的困难。其中融资问题成为当前主要的问题。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论述了北京市上市公司融资的特点及当前融资的困境,并分析了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融资资本结构

一、上市公司融资现状

上市公司融资是为了满足其企业战略调整、产业扩张、资金周转等方面的需要。上市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有资金的支持,除了通过自身积累外,借助金融市场进行外部融资是必经之路,因此探讨上市公司发展与融资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现代金融体制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渠道,如何识别这些渠道的利弊,并为我所用,促进上市公司健康“输血”,是每一个志在长远的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北京的上市公司融资的渠道主要由以下三种:

第一、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资金供给方直接同需求方订立相关的融资协议的过程。或者是在证券市场,资金需求方发行有价证券,并由资金供给方购买,故供给方能够将闲置的资金供给需求方使用。其特点是融资中介没有参与,需求方直接接受供给方的资金。直接融资主要有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等两种渠道。

第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资金供给方并不直接联系需求方,而是经过金融中介把闲置的资金提供给需求方的经济过程。金融中介主要有保险、银行及信托等金融类机构。其特点是在资金筹集及资金运用的两个融资过程中,金融中介都要与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资金交易。

第三、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把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资金不断转化成投资的经济过程。这部分资金来自企业内部,故内源融资的特点是自主性及原始性。同时与外部融资不同,它还有较低的风险及成本等优势,因此它是企业首先选择的融资方式。

二、上市公司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融资结构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的'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具体地说,是指企业所有狗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自有资金(权益资金)及借入资金(负债)的构成态势,它是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即流动性大的负债所占比重越犬,其偿债风险越大,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从本质上说,融资结构黾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企业融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行为凶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行为的合理亏否必然通过融资结构反映出来。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形成优化向融资结构,融资行为的扭曲必然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由于企业经营所处的阶段不同,对资金的数量需求和属性要求也就不司,形成了不同的融资组合。对融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划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资釜属性不同可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资本融资;按占用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

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渠道会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从而就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是以债券融资方式为主,那么在企业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中债务资本的比例就会相对多,反映出资本结构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就会偏高;反之,如果资产负债率偏低,那么说明该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股权资本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大了,从而就可以知道该企业中的大多数采用的是股权融资方式。

三、上市公司融资建议

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质更直接影响了其融资的好坏。要提高融资的能力,上市公司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

(1)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上市公司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并提高经营业绩,能够提高内源融资,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能增强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要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努力建立符合上市公司特点的管理体系。注重科技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尽可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上市公司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并引进金融领域的杰出人才,改善企业的员工素质,努力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2)认真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现代的经济实际上是讲信用的经济。诚信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发展长大不可缺少的要素。企业内部要认真建立信用文化,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学习金融类法规,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努力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北京中关村科学园内的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债券及股票和风险投资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的占总融资额的比例不超过5%,整体的直接融资状况很不理想。北京市信用评级机构混乱,没有统一的评级准则,并且银行等金融中介难以接受评级结果,使得许多上市公司无法获得或者获得较少的资金支持,间接融资的渠道很不畅通。同时,北京市上市公司内源融资中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并且这些企业财税的负担重,盈利能力差,自我积累的意识弱,从而限制了内源资金的不断积累,滞后了其内源融资,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3)保证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上市公司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会计金融核算,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要尽快建立内部财务的管理办法及企业预算的决策制度。并聘请一些会计事务所审核企业的财政,增强企业的透明度。

(4)重视发展外部的关系。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银行更好的了解企业状况,并让银行放心的给上市公司提供贷款。同时,上市公司之间宜加强协作,建立区域或者行业大范围内的集群,保证整体的信用水平,并共同分担商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欣.北京市上市公司融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潘楚楚,北京市高科技上市公司信用担保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3]王雪.北京市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林冠瑾.北京上市公司多元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5]杨宜,张峰,赵睿,北京上市公司融资的非制度性约束研究Ⅱ].商场现代化,2007,(08).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规避银行风险不到位

健全的银行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风险进行规避,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金融事件中,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大部分银行有针对自身发展特点的内控规章制度,但是这种机制在不合理的激励约束下,在支行行长的权利过大,造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在电子化控制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造成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效果,阻碍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②。

(二)经营管理的方法落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影响下也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是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很多银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却忽视了成本,这与外国银行追求效益的目标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经营管理的落后,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并不健全,使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分业模式对商业银行造成限制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了分页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却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种分页的经营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国际水平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使一些企业选用外国的银行作为自己的支持后盾。

(四)员工的专业水平不高,易造成风险

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完成数字任务,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够保证银行发展。忽略了员工素质对整体的发展提高作用。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适合银行发展的内控体制

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支行行长的权利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行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盲目行使权利。要强化支行的内控体制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内控逐渐的科学化。

(二)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这一目标的趋势下,不断地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行精细的分工,对银行上下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有利经验为自己所用,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③。

(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员工的岗位特点,进行系统、针对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工作银行要进行明确划分,使银行的岗位得到具体的落实,并且岗位责任有人可寻,对员工要进行奖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机制,使员工意识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用员工之所长,谋银行之发展。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能力较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一些金融风险起到规避的作用,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银行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论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应用,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控制和用户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1.商业银行业大数据应用的特点

2017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在《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商业银行要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银行业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数据容量大。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开展,使得银行业“天然”拥有海量数据,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是围绕柜面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等产生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金融服务系统,使得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开始产生,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数据结构复杂,移动互联的发展促使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资产化,利用价值大。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中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银行已有的海量数据,应用在客户识别、风险识别和产品营销等不同场景下,更好地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2.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SWOT分析

拥有的优势(Strength)

成本控制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商业银行能够实现现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工作人员数量,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均保存在“云”端,减少关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

营销效率优势。商业银行通过本身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客户进行静态特征、行为特征、倾向预测三个层次的刻画,构建客户体系,进行营销活动的精确推送。通过分析客户上下游相互关系,了解客户间业务等往来情况,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及营销精准度。

风险管理优势。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为大数据挖掘、传输、存储与安全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基础环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风控工具应用到风险控制工作,提升风险控制效率和精准度。

存在的劣势(Weakness)

业务同质化。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业务,少有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开发的特色产品。因此,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可以深入其他能够盈利的业务,如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利用大数据优势,找准银行的自身业务定位,打造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业银行均拥有自己的系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不存在分享机制,导致大数据基础建设效率低、数据利用率低、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各银行只能描绘客户在本行的交易画像,不能展示出客户的金融全貌。

拥有的机会(Opportunity)

强化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巩固强化。在风险管理中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高银行自身的安全性。在营销方面,不断完善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成本控制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将不断降低[2]。

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为其定制专属于消费者自己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面临的威胁(Threat)

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点。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金融业,对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挤占了原本属于传统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数据的严重失真,大量无序低效的无用信息混进数据库形成垃圾数据,增加信息误读的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运用云平台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是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术安全风险;二是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

3.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优化策略

精准营销

大数据应用更强调相关关系释放出的潜在价值。商业银行拥有海量数据,可利用聚类分析,挖掘出更多数据中含有的潜在特性,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大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相关关系,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大数据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定制化价格。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应策略模型,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实现创新式的营销、无缝多渠道的销售、个性化的服务[3]。

客户关系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客户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脱媒现象加速,碎片化金融产品抓住了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同时也剥夺了银行的客户资源。因此,运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精确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行业或大数据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以获取客户出行、交易习惯等数据,进行客户信用评分,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判断。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预测客户流失概率,并对相应超过客户流失概率阈值的客户实行定制化客户挽留措施[4]。

风险控制

银行业作为高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控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并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各类数据,构建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户的数据。注重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整合银行内部积累的金融信息,同时,获取外部数据或公共信息等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风险管控模型,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做法,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训练,输入实际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合理地改进模型的配置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5]。

信用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要构建人工和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集合内外信息资源,形成覆盖所有机构、所有客户、所有产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控制网络,提高信用风险预警水平。利用大数据,实现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全过程管理。强化贷前风险识别,在客户审批阶段,依托行内信用数据库、评级系统及反欺诈平台,提前对客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进行精准判断;强化贷中审批自主化,大数据信贷审批系统以风控评分卡模型的自动审核为主,加以人工审核进行辅助的模式;强化贷后风险监测,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投放、资产质量等多维度的信用风险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韩雪峰,朱青,马文捷.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江苏商论,2017(11):88-92.

【2】齐贵柱,齐苑博.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研究[J].财经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杨运森.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严文枢.关于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电脑,2014(7):68-69.

【5】信怀义.商业银行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6(8):26-28.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机遇中,我国各行各业得以迅猛发展,其中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许多长足的进步。但是,机遇与挑战通常是并存的,在银行业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角逐也逐渐激烈起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风险与不足,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未能及时的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且进行防范。本论文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对风险的预测以及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风险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种类十分多,但是主要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的是银行资产的质量风险。而对于资产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贷款的质量,许多银行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由不良贷款引发的。依据近过去几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国外的主要商业银行还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贷款率仍旧是造成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不同种类企业的还贷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难度,这给银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带来困难。对于部分经营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大并且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上市的资格,在相关行业中具有稳定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放贷中十分抢手,银行也十分愿意向其发放贷款。但是,相对的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银行的贷款不能及时返还,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危机,使其流动性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的下降,大量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中,员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员。但是,由于不少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不足,也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员工的总体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我国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员工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利用个人的职位谋取或者侵犯银行利益,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出现了挪用公款、贪污等违法行为,对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是银行员工的个人工作水平以及经验不足,对经营管理岗位的需求无法满足,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应对随时出现的风险,成为阻碍银行发展的因素。

(三)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

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信贷,为了能够让个人信贷能够及时的返还,银行一般是要对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进行审查,对于一些没有良好的个人信誉的客户,将不会同意其贷款要求。但是,从银行业务对于个人信用的审查流程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个人信用审查的不严格以及相关的贷款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统中涉及贷款人的各种信息以及身份证明并不能对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以至于出现对贷款人的可支配资金、可抵押的资产或是其收入情况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贷款人出现一些伪造信息的情况。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银行的贷款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的收回,从而对整体运转系统造成影响。

二、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防范策略

(一)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降低不良贷款率

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不仅能降低银行风险爆发的概率,还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就要对资本的运作水平进行提高。要对银行业务中长期贷款进行科学的设置,使银行的流动性得以保障。其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贷款过程中,收集、分析各类数据,使银行能够精确的了解贷款过程中各种信息,使不良贷款率降低。最后,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并且对审款、放款、贷款等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增强信用贷款的管理,推进银行经营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银行能否顺利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根据这一实际状况,银行应当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建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一,在招聘中进行严格要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与测评,既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评,还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水平进行测评,使其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能动性,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二,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使其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的积累先进经验。第三,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中,银行也必将随之变动。因此,要求员工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行情,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评,严格对其行为进行把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统

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对推进银行经营管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信贷业务能否良好展开的必要保障。在贷款业务的进程中,信用系统能否建立健全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部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要完善信用审查环节,对其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对贷款人信息进行精确严格的问询,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银行员工在工作时,要对贷款人的信息填写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明确的对其进行提示,要求其填写关于信用贷款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资产、收入来源、总体资金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等详细信息。第三,对于贷款人填写的信息,银行后期应该进行仔细核查,并定期对其进行追踪,使信用系统的健全得以保障,从而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我国银行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对已出现的或是潜在的风险采取解决措施或是提前预测,有效的规避风险。只有提高对风险认识的敏感度,才能对出现的风险坦然面对,继而能够使银行能够顺利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企业筹资方式及策略选择论文

摘要: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外部资本的支持。选择什么样的筹资方式,是企业筹资活动成败的根本。企业选择筹资方式,要严格控制资本成本,全面考虑资本结构,避免财务风险。本文分析了企业不同筹资方式的适用性,介绍了企业选择筹资方式应当遵循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阐述了不同筹资方式的优劣。

关键词: 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资本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国民经济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筹资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长远发展。因此,分析企业不同筹资方式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的筹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一、企业的筹资方式及适应性

目前我国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股份、租赁筹资以及直接吸收投资等多种方式,具体操作方式及适应性分析如下:

(一)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其他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种款项。长期借款是目前企业最主要的长期负债来源。这种筹资的优点是资金到位快,筹资成本低,资金弹性足,能够发挥较好的杠杆效应,而且无需向社会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缺点是借款规模有限,贷款门槛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

(二)发行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企业以债券代表的债权作为书面承诺,约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向认筹对象支付本金和利息,也是目前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其优点是筹资成本低,能够优化企业的资金机构,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确保企业的股权的控制等;缺点则是筹资门槛高,筹资规模有限。

(三)发行股票股份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股份的方式获取资金即股本,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能够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保障投资者的股东权益及合法收益的书面凭证。股票可以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转让,具有较为严格的法定程序和发行要求。这种筹资方式的优点是,财务风险小,门槛低且获取的资金规模大,能够提升企业的借债能力;缺点是资金成本偏高,企业的控制权容易被分散。

(四)租赁筹资

所谓租赁筹资,指的是企业通过出租一定时间内所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来获取至今的筹资方式,主要分为售后租回、直接租赁、杠杆租赁三种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租赁筹资方式,能够把资产所有权的经营风险转移给承租方。这种筹资方式的优点表现为:资金到位迅速,筹资方式更为灵活,不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能够规避设备陈旧过时导致的风险,能够获得抵免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承租企业的借债能力也不会受到影响;缺点则是租赁成本过高,企业要承担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五)直接吸收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筹资的基本形式,指的.是企业依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原则,吸收国家、外商、其他企业及个人资金的筹资形式。其优点是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及生产能力,降低融资风险;缺点则是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的控制权容易被分散。

二、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企业进行筹资,可以依据以下原则选择适应性较高的筹资方式:

(一)筹资规模的“适度”原则

企业的筹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当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企业的筹资规模要和企业的资金需求相互匹配,筹资规模过大,会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浪费;筹资规模太小,又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形象地说,企业筹资,既要遏制“营养不良”,又要避免“过度肥胖”。

(二)筹资机会的“自创”原则

“愚者等待机会,智者造就机会”,企业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状况,通过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来把握更多的筹资机会。

(三)筹资风险“规避”原则

要严格掌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实施审慎的财务政策;要依据筹资项目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筹资规模和资金的应用;采取组合式的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四)资本结构的“优化”原则

企业选择筹资方式,要遵循筹资成本最低、筹资收益最大的基本要求,要在财经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筹资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要追求资本结构的最优,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成本。

三、企业筹资方式的策略选择

量体裁衣,依脚穿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规模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资金需求量不同、资本结构不同,选择的筹资方式自然不同:

(一)中小企业筹资方式选择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选择筹资方式,要严格遵循资本市场风险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做出决策。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环境风险指数不同,也应该对应不尽相同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要全面衡量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认真考虑自己的发展路径,从而确定恰当的筹资方式。如果是成长型、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基金投资的筹资方式,也能够使一些不够正式的、民间的风险投资基金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是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和一些专业性较高的产业担保机构合作,获取担保互助基金,也可以向一些民间金融机构融资;如果是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各级政府、金融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帮助,向专业的服务型融资机构申请资金。

(二)大型企业筹资方式选择

大型企业可采用的筹资方式比较多,包括发行企业债券、申请银行贷款、增发可转换债券、配股,以及公积金转增股本等等。以上市公司为例,在国际市场中,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一般选择增发的方式,很少选择配股。股权增发也已经成为国内上市企业筹资的常见及重要的方式。随着金融政策的放松,融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市企业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目前受经济环境影响,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股东分红的压力较大,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不断提高,长远来说,股权增发和配股的筹资方式会逐渐丧失吸引力。发行企业债券这种筹资方式,受国家金融政策的限制,上市企业很少使用。相对来说,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内部筹资通常采取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资金的获取时间较短,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要求较高。以上市企业A公司为例,我们来对其筹资成本进行测算。A公司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计划以低于2。5%的利率,对外发行24亿元的可转换债券。A公司最近几年的盈利水平较为稳定,最近3年的每股收益别是0。5元、0。7元和0。53元,年均增长率约为6%。2014年A公司的股票红利为0。2元,2012年8月的股票市价为15元,我们假设该公司增发每股6元,可转换债券每股为8元,按照2%来计算手续费,增发股权和可转换债券的筹资成本分别达到了10%和11%。再来观察同样是筹集24元资金,A公司的股本付出,增发股票的股本是4亿股,可转换债券的股本则只需要3亿股。这样看来,A公司的筹资方式中,可转换债券的筹资成本最低,其次是银行贷款,增发股票及配股的筹资成本要更高一些。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不同筹资方式适应性的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要坚持资金成本率最低的原则,不管是“几选一”,还是“组合拳”,选择的过程都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企业性质、现实需求,优化筹资框架,选择最佳的筹资结构,来实现企业的资金募集。

参考文献

[1]柯志宾。企业并购的筹资和支付方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36)。

[2]马超。不同支付方式下的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5。

[3]王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及筹资问题探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9。

[4]李艳。我国筹资风险成因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 索引序列
  • 论文交叉研究法
  • 交叉口研究的论文
  • 聚合交叉研究的论文
  • 研究生论文交叉学科
  • 资产交叉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