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人口普查论文文献怎么写

人口普查论文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人口普查论文文献怎么写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显示,

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差不多这么写吧

我国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因此较早进入了高龄化社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庞大人口基数以及较高出生率,并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医疗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因为人口平均寿命在增长,所以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在逐步消失,面临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为当下时代热门,家庭的“4-2-1”人口模式已经严重影响青年人的奋斗志气。因此缓解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我们迫在眉睫。为了保护老年人的生活,促进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极力增强我国对养老金融的摸索探讨与创新繁荣。

人口普查论文怎么写模板范文

只找到这个

摘 要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通车10年以来,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显现。通过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主要区的近10年人口数量变动情况,说明轨道交通沿线中心城区是主要人口迁出地区,而沿线的近郊和郊区是主要人口迁入地区。作为人口迁入区的闵行区,新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沿线乡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引导城市人口从高密度地区向低密度地区迁移分布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廊道,人口迁移 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了沿线地域的可达性,进而改变沿线土地的利用类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连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则又是城市空间向外扩张的发展轴,郊区的轨道交通站点能够提高其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郊区的城市化发展。而由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发展变化,都将影响城市人口流动,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诱导人们远离城市中心居住[1]。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人口迁移的驱动作用,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与环境总体影响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城市人口流动研究的补充。当然,影响城市人口迁移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文的目的是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人口迁移的内在联系,证明轨道交通对城市人口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 研究背景 基本资料 文中所用到的上海市各区县人口统计资料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年鉴,其中闵行区各乡镇人口统计数据摘自闵行区统计局编写的《辉煌的成就》一书。人口统计数值表示该年份年末该地区户籍人口数。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简介 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上海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该线一期工程自1990年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4月开始试运营;二期工程(由锦江乐园延伸至莘庄)于1997年7月1日通车;1号线北延伸线于2004年12月28日通车。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只限于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莘庄站区段。2 研究内容 上海市市区人口变动情况 本文选取1号线沿线的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闵行区作历年的人口数据统计,并以普陀区为对照市区。图1为1号线沿线区域人口变化情况。黄浦区行政区划在过去10年间有所变化。本文所统计的黄浦区人口数为黄浦区和南市区人口总数。1992年以及1992年之前的人口数则包含有原黄浦区浦东部分的行政区域人口。 根据上海市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城市区域可分为中心城核心区、中心城边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2]。黄浦区、卢湾区属于中心城核心区,全区或者大部分在内环线内;普陀区、徐汇区属于中心城边缘区;闵行区则属于近郊区。 中心城核心区人口逐年递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3年之后,作为城市中心城核心区的两个区的人口数均呈现逐年递减。1995年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之后,由于交通便利,路途花费时间大大减少,使得居住在郊区,工作、娱乐、休闲在市区成为可能。而在这之前,将居住地点尽量安置在繁华中心市区是市民的第一选择。黄浦区人口在1990—1993年间的变动趋势反映了上述情况。黄浦区人口从1993年始逐年减少:1993年户籍人口数为万,密度为65995人/km2;而2002年为万人,密度为50943人/km2,降幅达到。当然,1993年之前黄浦区人口数所表现的增加趋势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黄浦区有部分行政区区域位于浦东,而浦东部分行政区域的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并且增加量大于其浦西部分人口数的减少量。卢湾区的户籍人口数也呈现逐年降低的变化规律:在1993年,户籍人口数为万人,人口密度为52224人/km2;到2002年,户籍人口数为万人,人口密度为41465人/km2,降幅达。以上数据说明,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区域中的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户籍人口数逐年降低。 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逐年增加 中心城边缘区的徐汇区,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1993年为万人,人口密度为14008人/km2,2002年为万人,人口密度为16152人/km2,增幅为。近郊区的闵行区的户籍人口数量自1993年起逐年增加,到2002年人口密度增加至1927人/km2,增幅为。可见在地铁沿线区域中的近郊区和中心城边缘区,户籍人口数保持稳定的增加趋势。 普陀区属于中心城边缘区,地理区位与徐汇区相似,但其行政区域中并未建设有地铁线路,而轨道交通3号线在2001年开通,因此在本文所讨论的1990—2002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中未表现出较大影响。为此可将普陀区作为徐汇区、闵行区的对照。1988—1992年间,普陀区人口增长较快,从万人增加到万人,增幅为。但从1993年开始,普陀区户籍人口增加趋缓,10年间增加不到4万人,并且在1998和2001年出现户籍人口负增长。可见,在未建设有轨道交通线路的中心城边缘区区域,户籍人口数在近10年间增长缓慢,趋于稳定。在城市人口统计中,常常出现人户分离现象,即已经迁出的人口仍然保留其原居住地的户籍,或者已经迁入的人口并未更改户籍。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主要为当地常住人口。表2显示了本文研究区域的户籍人口数和人口普查数之间的对比。从表2中不难发现,中心城核心区的黄浦区、卢湾区在1990年时户籍人口数都低于普查人口数,而在2000年时户籍人口数均高于普查人口数。以常住人口考察这两个区的人口变动,在1990—2000年之间,减少量分别为万人和万人。人口减少量大于通过户籍人口数所表示的人口减少量,人口变动幅度更大。同样,徐汇区的人口变动,用人口普查数据表示,其增加量为万人,大于用户籍人口所表示的变动量。由于闵行区在1990年之时并未建区,因此仅有2000年的户籍人口数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相比较,其人口普查数大大高于户籍人口数。可以断定,该区的常住人口增量大于户籍人口数增量。普陀区的人口数量变动类似于徐汇区但又有所区别。上海市在近10年来,城市郊区的发展处于城市化阶段,上海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不断繁华,因此普陀区的户藉人口数量在1990—2000年间持续增加。若以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为标准,则普陀区的增加量小于徐汇区的人口增加量。但是由于人口普查时间处于1990—2000年时间段的端点,不能判别其常住人口在这10年间的增长速度变化。所以,当时未建设轨道交通的普陀区常住人口增量小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徐汇、闵行等区。 综上所述,在轨道交通沿线的上海市区中,中心城核心区的户籍人口数逐年降低,常住人口在10年之间减少量大于户籍人口数的减少量;而相对远离核心区的徐汇区、闵行区则表现出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2000年的常住人口远大于当年的户籍人口数,其常住人口增加量必定大于户籍人口数增加量。同时,地理区位相似于徐汇区的普陀区表现为户籍人口增加趋缓,且增加量低于徐汇区,也远低于闵行区的户籍人口增加量。 地区人口变动原因分析 地区人口变动有两个因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人口机械变动,即迁出人口与迁入人口的对比[3]。就上海市而言,人口自然变动对城市人口数的影响不大,上海市区在1991年就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据资料显示,近10年上海市区的人口自然减少不足15万人。因此,上海市区的户籍人口变动主要是因为迁入迁出人口对比。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的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黄浦区、卢湾区户籍人口数在近10多年来都大幅度下降,人口迁出是其关键原因。徐汇区、闵行区同样处于轨道交通沿线,但作为上海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的这两个区域,在近10年中,户籍人口数持续增高,人口迁入是其主要原因。从高密度地区向低密度地区迁移,是轨道交通沿线市区城市人口再分布的主要方向。若以常住人口数衡量,在沿线的这4个行政区中,迁入迁出人口数都大于通过户籍人口数所表现出的迁入迁出人口数,人口从高密度向低密度迁移的表现更为明显。 闵行区乡镇人口变动 1992年新闵行区设立以来,该近郊区的经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此,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在轨道交通沿线区域,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强有力地吸引城市中心区的居民迁移入住。 图2为本文研究的闵行区部分乡镇与轨道交通1号线的区位示意图。图3为这些乡镇近10年来的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轨道交通1号线通过的莘庄镇、梅陇镇保持稳定的人口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1992—2002年户籍人口增长率分别为和;颛桥镇的人口有所波动,1992—1996年间人口数量比较平稳,1996—1997年间却出现较快增长,2001—2002年间却出现很大的下降。2001年10月,闵行区调整所辖区域的乡镇行政区划,颛桥镇位列其中,因此,较大的波动可能是行政区划的变革所引起。而浦江镇和虹桥镇的户籍人口数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前者在9万~万人之间,虹桥镇户籍人口在2万~3万人之间。在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提高沿线地域的可达性来提高沿线土地的利用价值、带动沿线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中,沿线区域的人口集聚程度主要还表现在非农业人口数量的提高。图4反映了上述乡镇的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动。莘庄镇和梅陇镇非农业人口数量从1992年起高速增长,到2002年分别从23224人和14642人增加到71172人和65942人,增长率分别达到了和。从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增长速率相当,并且到2002年止依旧保持较高速度的人口增长率。其它3个镇则表现出与莘庄、梅陇不同的变动状况:颛桥镇和浦江镇的非农业人口以缓慢的速度增长,10年间的增加量不足1万人;而虹桥镇的人口变化在10年间有所起伏,1996年之后以较低的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非农业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莘庄镇和梅陇镇都位于轨道交能1号线沿线,这说明轨道交通能够加大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在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区域,建成有大量的住宅区,并以轨道交通1号线为一条城市扩展的轴线,住宅区不断的向外沿辐射扩展。正因为此,距离轨道交通1号线终点站不远的颛桥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略大于浦江镇和虹桥镇(这两个镇的非农业人口增长比较缓慢)。虹桥镇可能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或达到完成阶段,因此变化量不大。浦江镇位于黄浦江以东,所辖区划面积较大,而非农业人口仅占全镇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同时,浦江镇距离城市轨道交通较远,并未受到轨道交通系统建成通达之后的有利影响。所以该镇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其可达性较低有一定关系。 通过上述对闵行区部分乡镇人口变动以及乡镇区位与轨道交通线路相对位置的分析可知,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对沿线区域人口具有集聚效应,轨道交通的通达有利于加快该区域城市化进程。3 结论 上海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自1995年通车以来,对城市人口的迁移作用非常明显。在上海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引导城市人口从中心城区向城市近郊区迁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区域的人口变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轨道交通线路通达的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2) 轨道交通线路通达的近郊区和郊区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3) 近10年来,轨道交通改善了郊区的可达性,大大促进人口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持续迁移。参考文献1 秦应兵,杜 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6):284~2872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和郊区化的探讨.城市人口,2002,26(1):66~693 彭镇伟,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2):21~26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人口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全国第xx次人口普查工作摸底与户口整顿工作已于年9月15日结束,经过t普查区各位普查员的努力人普前期工作告一段落,现在将本段时间来的人普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力求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

普查区共有9个普查小区,涵盖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地下室公共空间、商业门店等类别,共有住宅楼14栋、辖区单位3个、地下室1个和若干商业门店。社区拥有9为人口普查员和3名指导员,并有来自社区居委会的大力帮助。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做好普查前期工作。

首先,人普工作的摸底与整顿工作是于8月15日正式开展的,在这之前,我们认真做好了人口普查员的专业培训工作,针对本次人口普查任务重、填制表格多的特点进行重点培训,力求做到普查员心知肚明、心里有底,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怎么填、填什么。争取让各位普查员入户既能工作、拿表就能上手,首先让普查员明白这活怎么干、如何才能达标,只有知道了怎么干是对的,才能做到怎么做才是好的。其次,主抓人普宣传工作。人口普查入户工作是重点,都知道入户工作不容易做,因此我们重视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在社区我们悬挂横幅8条、张贴人口宣传画及公告10组,及时配合电视媒体等新闻媒介做好社区的人口宣传工作,做到入户时住户即知为何而来,轻松上门,轻松普查,配合默契。

第二、入户工作是重点。

在入户前,指导员要求各位普查员应当严格遵守第xx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程序进行入户普查。要求各位普查员做到持证上岗、着人口普查统一服装入户,配合具体情况,要求普查员携带手电等应急物品。我们要求各位普查员不得轻易判断住户是否为空房户,应当及时通过邻里了解、电表走字、留条待查等方式,及时摸清情况、查清问题。对于普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要求各位普查员及时向指导员说明,并向上级及时反馈信息,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困难马上帮助。在入户中我们要求普查员认真配合派出所的户口整顿工作,积极支持社区民警的相关工作认真负起责任查出问题。

第三、做好汇总统计工作。

本次人口普查的特点是普查要求精度高、项目明细多。这就要求各位普查员在普查时要认真体会要求、领会上级文件精神,避免在填报表格时发生错误。我们要求各位普查员要注意好区分各种不同人员的情况,认真体会,反复核对项下内容,同时要求普查员注意好以下几方面逻辑关系即同一表格项下的逻辑关系、不同表格项下的逻辑对应关系,同时查缺补漏认真检查防止错登、漏登、重登等填制表格时容易发生的错误出现。

本次人口普查摸底期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

第一、普查员培训工作尚不完备。本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培训工作虽然充实,但基于本次人普的特点,在普查员填表时经常发生错误,可见前期培训工作还是需要加大力度。

第二、本次人口普查核查表格过多。根据本次人口普查的要求,普查员不得自行绘制表格,应当携带统一制定的表格。但是,依照要求,一般地普查员在入户时应当携带户籍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人户分离与应落未落户口人员登记表(表2)、暂住人口登记表(表4)和户主姓名底册等四种表格,按照每种表格3张的携带分量则普查员入户时需要携带12张表格,这无疑增加了普查员的工作量,而依照普查要求每位普查员负责80到100户那么对某一位普查员来说无疑这将给工作带来难度。固然项下越细对于掌握我国的人口情况越是有利,但是项下的精细程度与实际入户工作难度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关系,精度越高对普查员的要求越高,如果普查员不能达到此要求那么这些表格的精度无疑将是空谈,如何对表格进行精简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操作问题,是需要认真考究的。

20xx年7月1日,江桥镇第xx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动员大会的召开,由此也拉开了我们华庄村第xx次人口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的序幕。至此,从酷暑炎炎的夏天到寒风凛冽的冬日,历时半年有余,我村紧紧围绕人口普查重点、烦琐问题,积极探索,突出特色亮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镇人普办下达的任务,现将我村半年来的人口普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带着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7月2日上午,我们华庄村委会在书记邵忠华的带领下,立即召开了人口普查专题会议。会议上确定了我村第xx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14名成员:组长:倪华明;副组长:冯玉亭;指导员:朱惠群,及8个村民组长和3个外口协管员为组员。邵书记指出:我们华庄村常住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外来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况且目前在我村域范围内,还有万达广场工地、江桥一号基地和京沪高铁的工棚,所以,外来人口情况复杂。虽然万达广场和新苗头(沙河村)村民住宅区真正意义上不属于我村,但是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同样也要去实地走访,并且要做好村域边界衔接处的普查工作,加强与沙河村、金莱社区等周边村、社区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要真正做到具体、细致、不遗漏、不重复。

二、积极参加并组织培训,认真努力学习人普知识

7月2日下午,我们普查小组14位成员进行了一次会议兼培训。我们将14位成员进行了分工:8位村民组长各自对自己生产队的村民展开了户口整顿工作;两位组长和3名外口协管员除了对本次人口普查进行宣传以外,还对村域范围内的工厂、工棚、工地等进行实地走访和协调;另外还和指导员一起做好普查小区的区域划分工作。指导员则对划分好的16个普查小区进行编号、绘图,整理建筑物清单等。7月8日下午,指导员参加了镇人普办举行的“人口普查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建筑物标绘”的培训;以及7月19日下午举办的镇人普办“建筑物清查摸底情况”交流会,认真学习了小区划分、边界线确认,编号、绘图时的注意事项等。8月10日~12日,指导员参加了由嘉定区人普办在昆山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地图绘制、入户摸底、户编号的编写、长表抽样、各种普查表的填写、普查表审核等有相关业务知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认真听讲,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上级普查办公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以达到培训的`效果。9月6日和9月10日,在指导员的带领下,我们11名普查员先后进行了2次内部培训,主要内容为:

1、宣传普查方案及普查员职责;

2、介绍普查种类;

3、介绍普查标准时点;

4、普查对象;

5、普查填写说明;

6、入户技巧;

7、摸底工作细则;

8、普查表短表填写说明;

9、普查表死亡表填写说明;

10、境外表填写说明;

11、登记复查细则;

12、非专项编码及专项编码解释等等。

三、实事求是实地走访,真正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普查期间,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实有”和人口信息资料作为指导,普查员们挨家挨户实地走访了16个普查小区,认真仔细地做好户口整顿、入户摸底、正式入户登记填写等工作。其中,3名外口协管员——我们称为“三人”工作组,冒着酷暑走访了万达广场工地、江桥一号基地、京沪高铁、嘉闵高架下的工棚好几遍,将工地上的工棚描绘出来,认真摸底,记录倒底是几幢、几层,住了多少人,甚至有些建筑工地根本就不让外人进入,所以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幸好,上级领导事先已经做好了安排,对各个建筑基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作了内部公布,以便我们顺利的开展普查工作。我们还与沙河村普查区确定了处于两村边界处的上海江美有限公司、上海纳米厂、上海江桥焊条辅料厂、上海顺威电器有限公司等普查归属,真正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由于本次普查将原本属于沙河村八队的新苗头村民住宅,划分在我村范围内,所以我们特地经过沙河村领导的同意,请该村八队的村民组长张师傅一起进行实地走访和入户登记等,并在张师傅的建议下,我们将这个——虽然不大,但是外来人口众多、居住状况复杂的地方,划分为3个普查小区,真正做到具体、细致。

四、认真细致填写反复核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由于本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普查们在实地做好正式入户登记工作之后,就认真细致地填写普查表,遇到不懂地就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互相检查,力争减少错误率。指导员也是一边核实底册,一边进行快速汇总,有时候遇到吃不准的状况,还得去翻看摸底表,直到正确为止;也曾无数次地将普查表上圈填涂改、错误、字迹不清楚的、繁体字、构稽关系不对的普查表换掉,重新抄写……从11月1日~15日,天天上报普查进度;并组织普查员们进行普查表的填写互查、普查表编码互查等工作,同时做好人普简讯的上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时值今日,我们华庄村16个普查小区登记总人数4083名,登记总户数1416户。当我们向辛勤工作了半年有余的普查员们宣布这些数据的时候,他们别提有多高兴呢!因为,这是他们认真努力、辛勤细致的结果,因为,他们还知道: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事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统筹安排,对公共资源配置,人口和社会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规划需要搞人口普查,他们觉得自己能担当这份工作很荣幸,做好这项工作很重要。现在,他们为我国的人口普查出一份力觉得很光荣!

清河街道阳光社区人口普查组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街道人普办的指导下,经过阳光社区居委会全体普查员近一个月的加班加点工作,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如期完成。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阳光社区居委会自7月接到清河街道人普办下发的“关于召开清河地区第xx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动员会会议通知”后,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立即召开全体居干会议,要求每位居干在人普期间克服家庭种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投入到十年一次的人普工作当中,之后,书记、主任不顾酷暑炎热,口干舌燥,通过积极入户走访驻区单位和召开社区党员、楼门组长会议等形式,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做好全国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并成立了阳光社区六次人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总支书记马荷芝为六次人普工作披荆斩棘,引领导航,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惠丽负责六次人普全面工作。由于六次人普前期准备工作开展顺利,为户口整顿与摸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社区选拔文化素质高、有责任心、肯吃苦、作风顽强、耐心细致、熟知调查小区的人员作为我们六次人普的指导员和普查员,于8月初参加了街道人普办的统一分批分期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全国六次人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填报的详细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位普查员士气充足,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为进一步完成好此次人口普查任务,同时做好保密工作而立下了坚定的信念。

三、广泛宣传,取得群众信任度

社区群众的支持是顺利完成六次人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重要前提。阳光人普工作组在街道全国第xx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在社区各片公示普查人员名单、张贴公告、宣传字画、横幅和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宣传第xx次人口普查工作,使社区广大居民充分了解户口整顿和入户摸底工作的意义,我们还发动社区17个驻区单位的负责人开展六次人普宣传工作,取得他们的通力合作,使得人普宣传工作深入人心,消除疑虑,减少了普查员的入户难度,为户口整顿和入户摸底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氛围,打下了基础。

四、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质量

第一,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根据街道人普办下发的航拍图,按照80户至100户,但最高不超过600户的住房单元为一个普查小区的原则,把社区划分为7个普查小区,并在每个普查小区的建筑物上标注建筑物顺序码和建筑物编码,由街道人普办按每个普查小区统一打印出图,作为普查员摸底时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的底图。7个普查小区分别由7位居干作为普查指导员,负责具体的普查工作并掌握普查进度。

第二,认真核对,确保质量。为人普提供详实的人口资料,一定要与社区基础工作相结合。每个普查小组按划分的区域把从清河派出所下发的表一、表二、表三、表四等,整理有序,不得丢弃,入户核查时,对原有的基础信息进行完善更新,发现问题及时与户籍册进行核对,借助人普工作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常住居民、外来人口等的分布情况,有效保证了户口整顿的数据质量,夯实了社区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第三,错时工作,深入排查。结合实际情况,加班加点,错时入户,以调查小区为单位开展入户走访,逐户、逐人、逐项进行核查。多数居民白天不在家,调查员利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群众在家率较高的时间段,上门入户开展信息调查登记工作,切实做到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调查工作既好又快。重点查清人口中重户重口、人户分离和户口待定人员、因参军(死亡)等原因应销未销户口人员以及未登记的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员,注意发现和登记项目差错,并及时予以纠正。此外,做好人口信息系统数据的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准确、完整、真实”。

第四,及时跟进,确保圆满完成任务。户口整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确保信息质量和工作进度,人普信息微机录入员边入户边录入《户主姓名底册》,按照街道人普办的每周上报两次户口整顿进度表,以便使街道人普办及时掌握社区人普户口整顿和摸底的工作进展情况。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每个普查小区工作进展不平衡,为求入户数量,有的小组在同一时间内虽然调查核对的户数多,但是入户登记不够仔细,记录信息不全面,有重登错登、漏人漏项现象。社区流动人口情况复杂,不能全面掌握集体户中实际居住的人数;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对于空挂户、寄挂户、全家外出户的情况,普查员只能凭借户籍册和向周围住户询问等方式掌握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北江社区第xx次人口普查工作在街道人普办的领导下,在区人普办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全体社区指导员、普查员的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重视。

今年8月18日启动社区人口普查动员会以来,多次召开辖区单位、党支部、居民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人口普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选配了4名指导员和28名普查人员,具体负责社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实施。为全面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紧紧围绕第xx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人普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加大宣传力度,前期制作了1300份人普宣传品,在居民住宅小区内、楼梯口、社区宣传栏、建筑工地等张贴,告知居民群众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并在入户时为每户居民送上《致全市人口普查住户的一封信》让居民群众了解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积极支持和配合普查员开展登记工作,为普查员入户普查登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高技能,注重培训。

今年8月16日至19日连续四天,社区派出3名指导员首次参加区人口普查业务培训,随后组织28名社区普查员先后参加街道在开展的人普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普查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口普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上门摸底、入户登记、统计汇总、数据录入等各阶段的工作。

四、紧密配合,多方合作。

社区在人口普查在摸底调查期间,结合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资料、新生婴儿出生台账、死亡人口台账、外籍人员台账等整合成摸底登记前的综合性台账,将收集的资料按调查小区分给普查员,最大限度的保证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准确,避免遗漏。充分发挥人普指导员重要作用,普查指导员作为业务骨干,不仅对普查员的业务进行指导,还负责对普查员登记表质量进行抽查审核,对登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区、街人普办反馈。为确保普查登记数据准确,要求普查员事先掌握各小区户籍人口基本情况,在普查登记过程中逐个核实,确保全部登记到位;对于空挂户、挂靠户和集体户多方查找,落实去向;对集中居住的违章搭建、工地、宾馆等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登记,确保了普查工作全覆盖,普查数据准确有效。

历时三周的“两实有”调查和第xx次人口普查试点入户调查阶段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我也从一名普查门外汉成长成为一名可以独立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的普查引导员。面对自己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慰,作为一名基层普查调查员,我自豪。接下来,请允许我就这次普查工作中的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一、学习阶段

四月二十九日,我受江岸区统计局派遣代表四唯街统计站前往武汉长航大酒店接受了第一次“两实有”及第xx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的普查培训。从如何做好一名普查调查员、《普查小区图》的绘制、人普长表如何抽取;到如何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如何正确填报各式普查调查表,各种普查试点讲义内容,我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力求做到学习内容不留疑问。而针对于“两实有”普查中的实有人口清查和第xx次人口普查在“登记标准时间”、“登记对象”和“登记方法”的区别上,我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以确保普查概念不混淆,填报登记不犯迷。而对于普查中在登记、编号上的一些特殊规定,我更是抄于小抄上时时记忆,用以保证日后普查实战中普查登记内容和普查汇总方式上的高质量。

我认为作为一名普查调查员,通过严格的普查培训,以达到普查业务过关、过硬,就是确保整个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必要条件,但仍然是一个非充分条件。

二、宣传阶段

普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是一个神圣的利国利民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因此,它需要每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在宣传阶段,我们普查小组发放、张贴了《至市民一封信》,在社区醒目处也四处悬挂“两实有”和人普宣传横幅标语,社区广播更是不间断进行了广播。种种宣传形式地相互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了居民对这次试点工作的怀疑,帮助居民明白普查工作意义,为入户调查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但从日后入户调查的实际工作情况看,这次整个试点的宣传工作仍是不到位、有其局限的。主要集中表现在试点区域内仍存在如“既是全国普查,怎么就我们社区在普查?你们到底是不是,查户口怎么没有派出所的人随同?怎么查户口还查房子呀,你们是不是要搞拆迁?我们是租户也要登记?”等诸多疑问。而针对于这些善意地疑惑,我们小组的普查员们都是反复声明、耐心解答。但我相信,如此多的种种疑惑和不解,都会在全国第xx次人口普查、全市“双实有”正式普查工作开始之际,随着全国、全市性的宣传力度的加强,必将有所缓解。

三、摸底阶段

还在普查培训中,指导老师就反复强调了普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我们第五普查小组在开始此阶段工作时,思想上绝对是慎之又慎,高度重视。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课堂上学习的种种编制方法,如果没有被拉到现实中,用实践来检验,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这次我们第五普查小组被分配到的普查范围为沿江大道194号、195号、196号和二跃路2号。该普查区域多为老式租界建筑、筒子楼团结户,在统计摸底初期阶段,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1)在摸底绘图阶段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当进入一个内部结构不规律的建筑物时,仅仅通过目视是绝对无法判断“哪扇门后是房间,哪扇门后是厨房、厕所”、“哪几扇门为同一户居民拥有”。这就需要我们展开询问并寻求住户们的帮助,反复核实,修改绘图,以确保我们的《普查小区图》底样图与实际相符,为人口普查中的长表抽样提供保证。

2)在制作《户主姓名底册》时,我们发现,居住于此的多为流动人口租住户,如仅仅基于房间内一户人家提供的居民户口本来登记“寄居人口”和“有户无人”的方法来编制户主底册的话,会很容易忽略掉大量存在于派出所居民户口底册上的人户分离的“空挂户”。因此,在制作《户主姓名底册》时,需要我们结合走访和派出所信息综合编制。

四、入户调查阶段

我们感谢,绝大多数居民都给予积极配合。入户调查,主要采取询问互动式,保证采集的数据真实、准确。为了避免普查人员同时多人发问,混乱发问,从而导致居民不知回答哪个好。我们组的成员通常针对普查调查表中的共同问题,由一名普查员发问,其他普查员同时优先听录答案。在填写表格时,注意字迹工整,按要求填写,不能漏填、漏统,并注意保持表格的完整性,不能破损。

在实有人口调查中,对于仅仅寄挂户口于此的人,填报如“配偶身份证号”“现居详址”等信息时,想得到完整准确的信息难度非常大,很多家人代访者都不甚清楚其他寄挂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而无法准确回答。

在实有房屋调查中,租房者对房东信息不了解,在寻找房东及向房东了解房屋信息的过程中,因多为电话访问,被访者多表现出不信赖拒访态度。而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时,我们普查员都能注意礼节,笑脸对人;调查对象有疑惑时,耐心解答,晓之以理,不与居民发生冲突,努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而对于碰不到人的住户,在不能100%确定此房为空置房屋时,我们普查小组都不会轻易放弃——别人休息,我上班,别人回家,我出门;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我们不怕守株待兔,我们只怕千万里我寻不到你。通常为了遇到你,我们选择晚上上班,白天汇总。留留言条,预约家访时间,我们常常从早上8点半开始工作到夜晚10点半。只要能找到你获得到信息,我们心甘情愿。

五、数据整理阶段

此次“双实有”和人口普查试点工作,我们第五普查小组完成人普入户调查135户(413人),其中完成长表10户,短表125户。“两实有”实有人口普查中查出常住人口141人,寄住人口66人,未落户1人,有户无人93人,流出6人,流动人口30人。目前入户调查阶段已经顺利结束。

通过此次普查试点工作,我个人学习了专业的普查业务知识,获取了难得的普查工作经验。在学习、实践、总结、反馈中成长,我相信在全国第xx次人口普查工作和全市“双实有”清查工作开始之际,本人有能力可以独挡一面,完全胜任。

人口普查的论文文献

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差不多这么写吧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采取的 措施 ,在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性别比问题依然严峻,人口比例失衡,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必须在立法、新型生育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在全社会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反映的是出生时男婴和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即每出生百名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量。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的结果,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相对稳定,男女性别比例应在102-107之间浮动,此时应被视为出生婴儿性别均衡,也就是一个正常值域。

(一)性别结构现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成功事实了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差却在迅速上升。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的攀升,长期居高不下。尽管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仍然属于失衡的状况下,这种失衡未来可能会导致未来婚龄女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打乱现有的婚姻秩序,甚至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对男性的性别偏好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基础。尽管历史上女权运动对此多有批判,但仍然无法彻底改变这些男女不平等的现状。通过对我国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计划生育制度的约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影响

在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数量的减少导致生儿子机会的减少,以至于生育观念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想要男孩的父母丢弃女孩,进行产前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

2.制度缺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制度缺位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主要社会因素。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 保险 制度的不完善促使我国城乡居民更多的选择男孩,“养儿防老”,尤其在农村,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老人还主要依靠子女赡养。二是部门配合不力,监管缺位。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强调生育数量的控制,忽视了对人口质量和结构的关注,加上对性别选择技术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机构是多部门的,包括卫生部门、妇幼部门、个体行医者和计划生育部门,难以实行统一的监督和检查。三是遗产制度缺位。子女几乎可以完全继承父辈的财产,为了防止家庭财产传给“外姓人”,就必须要有能够继承家族姓氏的儿子。四是“低保”、“两免一补”等普惠政策体现不出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户,因为孩子少、负担轻,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较宽裕,此项政策根本惠及不到他们,这样他们从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五是法律法规存在缺位,威慑力不强。从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位现象。

3.经济状况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影响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大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人们更加偏爱男孩。另外,在经济活动中,天灾人祸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风险较大的工作多是由男性承担,男性在经济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比例大,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女性的很多劳动被抹杀,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许多家庭对男孩的 教育 和结婚投入也多于女性。

4. 文化 背景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影响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即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同时,还有女孩家庭受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农村一些女孩家庭,受欺受辱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周围群众中也产生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刺激了其他群众生育男孩的欲望。几千年的“男尊女卑”观念使男性在财产继承、家庭延续、家庭权利结构上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尽管提倡男女平等,同享权利,共尽义务的道理,但人们内心深处却固守宗族观念,视男子为直系亲属,第一继承人一定是儿子,这也表明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影响

(一)婚姻家庭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出数万人,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仍然很高,“积累效应”已相当可观。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升高,将导致男性过剩,势必造成婚姻拥挤,形成大量的“光棍”,造成男性择偶困难。在那些没有权、没有钱,而又没有相貌竞争力的男性中,会增加未婚的概率。“婚”或婚姻欺诈现象会层出不穷。男女婚龄的婚龄差增大,“大男小女、大女小男”的状况会日益普遍。

(二)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出生性别结构比例失衡不是单纯的人口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腐朽观念的延续和存在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从未来的二十年看,性别比例失衡将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造成人口数量萎缩。人口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母亲来实现的,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萎缩,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下降。若干年后,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急躁、失控行为,必然会出现性犯罪率上升、同性恋进一步增多、性行为严重错乱等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加大。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会重新抬头。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理论上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性别比失衡,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追求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即统筹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发展,统筹当代人与未来人口的发(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展,是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有效途径。实现性别平等是解决性别比失衡的关键,这里我们从观念、科技、经济、制度四个方面对治理对策进行分析。

(一)在思想观念方面,树立科学生育观,这是治理的首要途径

男性偏好的生育观从深层次上影响着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要想有效治理这种失衡现象,最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旧有的生育观,树立科学的生育观。

第一,建设新生育文化。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尊重客观规律的生育文化。首先,加强对新生育文化内容和重要性的宣传。其次,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对群众进行教育。再次,综合使用经济的、道德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力量来保障新生育文化的建设。

第二,消除影响树立新生育观的现实因素。消除现实生活中的男女不平等。首先,要在全社会加强对男女平等的宣传和教育。其次,要利用多种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来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在各生活领域消除性别歧视。

(二)在科技方面,严厉打击“两非”,规范医学技术的使用,这是治理的必要途径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和妇女的教育,从思想上防止“两非”行为出现。其次,加强对医药和医务市场的整顿,完善相关法律体制,联合各部门共同管理,共同打击;对胎儿进行性别选择的违法者不仅罚而且入刑。再次,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增强打击的力度和效度。第四,要加强监督管理,发挥广大群众对“两非”行为的监督作用,使打击及时有效。

(三)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治理的根本途径

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加速社会发展,积极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才是治理出生性别结构比例失衡的治本之策。在性别比“重灾区”的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好了,不仅能改变人们的生育观,还能改变生育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现阶段,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中的男性依赖就会不断降低,生活中更趋于男女平等,“重生男”的状况也会不断改善。

(四)在制度方面,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这是治理的重要举措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健全已刻不容缓。如果国家能够在政策上以经济奖励或扶持引导人们,基本满足起利益追求,既通过个人福利的改善达到“养儿防老”的效果,性别失衡现象自然也能部分的得到改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地区,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奖励政策。目前,国家对农村60岁以上的计划生育家庭每年发放840元扶助奖励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奖励金额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各地政府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奖励额度,制定地方优惠政策,真正发挥好政府在利益导向作用。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要充分考虑到独女户家庭的实际困难,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心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加大建设乡村养老院、敬老院、医养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听党的话不吃亏,生女孩不后悔,从而使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下页带来更多的人口问题论文参考

维普论文查重人口

一般情况下的话我觉得像这个的查重率的话相差并不是很大所以说大家可以直接就是从这里进行一下这种查

相差不大,不过我习惯使用维普论文网站来检测论文,我们学校也是这样要求的,

维普与知网查重率相差比较大,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最权威的查重系统,也是官方认可的系统,高校和杂志社都是使用知网查重,维普查重算法跟知网相比差异较大,维普的查重率跟知网相差一倍左右,如果维普查重率是10%,那么知网大概是20%。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四种应用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人口普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显示,

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差不多这么写吧

  • 索引序列
  • 人口普查论文文献怎么写
  • 人口普查论文怎么写模板范文
  • 人口普查的论文文献
  • 维普论文查重人口
  • 人口普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