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里的研究速评

论文里的研究速评

发布时间:

论文里的研究速评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写 作 格 式 简 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

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

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报告写作格式简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七)注释和参考文献、(八)附录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 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1)有话想说 2)无话可说 忘 回 跳 3)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 全局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 2) 修改方法: 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 边写边改-气呵成法 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类型 抄 凑 合 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六、教师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 过大、过空、过泛,缺乏实效性 追风现象明显 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敷衍应付行为居多 二)写作 文章类型体裁选择定位不准确; 破题困难,不能抓住切入点和结合点契合点 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空话套话比较多,胡乱套用现象明显; 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思维方式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出现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算那儿;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理论推导缺乏,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意识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观点材料不统一; 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原因

论文里研究述评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写 作 格 式 简 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

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

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报告写作格式简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七)注释和参考文献、(八)附录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 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1)有话想说 2)无话可说 忘 回 跳 3)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 全局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 2) 修改方法: 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 边写边改-气呵成法 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类型 抄 凑 合 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六、教师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 过大、过空、过泛,缺乏实效性 追风现象明显 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敷衍应付行为居多 二)写作 文章类型体裁选择定位不准确; 破题困难,不能抓住切入点和结合点契合点 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空话套话比较多,胡乱套用现象明显; 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思维方式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出现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算那儿;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理论推导缺乏,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意识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观点材料不统一; 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原因

研究论文光速的测量

光速的测量方法: 最早光速的准确数值是通过观测木星对其卫星的掩食测量的。还有转动齿轮法、转镜法、克尔盒法、变频闪光法等光速测量方法。 1.罗默的卫星蚀法 光速的测量,首先在天文学上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宇宙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测量光速所需要的足够大的距离.早在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1644— 1710)首先测量了光速.由于任何周期性的变化过程都可当作时钟,他成功地找到了离观察者非常遥远而相当准确的“时钟”,罗默在观察时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现的一次卫星蚀.他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他用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这个现象.光从木星发出(实际上是木星的卫星发出),当地球离开木星运动时,光必须追上地球,因而从地面上观察木星的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要比实际相隔的时间长一些;当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这个时间就短一些.因为卫星绕木星的周期不大(约为天),所以上述时间差数,在最合适的时间(上图中地球运行到轨道上的A和A’两点时)不致超过15秒(地球的公转轨道速度约为30千米/秒).因此,为了取得可靠的结果,当时的观察曾在整年中连续地进行.罗默通过观察从卫星蚀的时间变化和地球轨道直径求出了光速.由于当时只知道地球轨道半径的近似值,故求出的光速只有214300km/s.这个光速值尽管离光速的准确值相差甚远,但它却是测定光速历史上的第一个记录.后来人们用照相方法测量木星卫星蚀的时间,并在地球轨道半径测量准确度提高后,用罗默法求得的光速为299840±60km/s. 2.布莱德雷的光行差法 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1693—1762)采用恒星的光行差法,再一次得出光速是一有限的物理量.布莱德雷在地球上观察恒星时,发现恒星的视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在一年之内,所有恒星似乎都在天顶上绕着半长轴相等的椭圆运行了一周.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恒星发出的光传到地面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此时间内,地球已因公转而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他由此测得光速为: C=299930千米/秒 这一数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 以上仅是利用天文学的现象和观察数值对光速的测定,而在实验室内限于当时的条件,测定光速尚不能实现. 二、光速测定的大地测量方法 光速的测定包含着对光所通过的距离和所需时间的量度,由于光速很大,所以必须测量一个很长的距离和一个很短的时间,大地测量法就是围绕着如何准确测定距离和时间而设计的各种方法. 1.伽利略测定光速的方法 物理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测量光速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7年在他的实验中,让相距甚远的两个观察者,各执一盏能遮闭的灯,如图所示:观察者A打开灯光,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到达观察者B,B立即打开自己的灯光,过了某一时间后,此信号回到A,于是A可以记下从他自己开灯的一瞬间,到信号从B返回到A的一瞬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t.若两观察者的距离为S,则光的速度为 c=2s/t 因为光速很大,加之观察者还要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所以伽利略的尝试没有成功.如果用反射镜来代替B,那么情况有所改善,这样就可以避免观察者所引入的误差.这种测量原理长远地保留在后来的一切测定光速的实验方法之中.甚至在现代测定光速的实验中仍然采用.但在信号接收上和时间测量上,要采用可靠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甚至能在不太长的距离上测定光速,并达到足够高的精确度. 2.旋转齿轮法 用实验方法测定光速首先是在1849年由斐索实验.他用定期遮断光线的方法(旋转齿轮法)进行自动记录.实验示意图如下.从光源s发出的光经会聚透镜L1射到半镀银的镜面A,由此反射后在齿轮W的齿a和a’之间的空隙内会聚,再经透镜L2和L3而达到反射镜M,然后再反射回来.又通过半镀镜A由 L4集聚后射入观察者的眼睛E.如使齿轮转动,那么在光达到M镜后再反射回来时所经过的时间△t内,齿轮将转过一个角度.如果这时a与a’之间的空隙为齿 a(或a’)所占据,则反射回来的光将被遮断,因而观察者将看不到光.但如齿轮转到这样一个角度,使由M镜反射回来的光从另一齿间空隙通过,那么观察者会重新看到光,当齿轮转动得更快,反射光又被另一个齿遮断时,光又消失.这样,当齿轮转速由零而逐渐加快时,在E处将看到闪光.由齿轮转速v、齿数n与齿轮和M的间距L可推得光速c=4nvL. 在斐索所做的实验中,当具有720齿的齿轮,一秒钟内转动次时,光将首次被挡住而消失,空隙与轮齿交替所需时间为 在这一时间内,光所经过的光程为2×8633米,所以光速c=2×8633×18244=×108(m/s). 在对信号的发出和返回接收时刻能作自动记录的遮断法除旋转齿轮法外,在现代还采用克尔盒法.1941年安德孙用克尔盒法测得:c=299776±6km/s,1951年贝格斯格兰又用克尔盒法测得c=±. 3.旋转镜法 旋转镜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对信号的传播时间作精确测量.1851年傅科成功地运用此法测定了光速.旋转镜法的原理早在1834年1838年就已为惠更斯和阿拉果提出过,它主要用一个高速均匀转动的镜面来代替齿轮装置.由于光源较强,而且聚焦得较好.因此能极其精密地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光源s所发出的光通过半镀银的镜面M1后,经过透镜L射在绕O轴旋转的平面反射镜M2上O轴与图面垂直.光从M2反射而会聚到凹面反射镜M3上, M3的曲率中心恰在O轴上,所以光线由M3对称地反射,并在s′点产生光源的像.当M2的转速足够快时,像S′的位置将改变到s〃,相对于可视M2为不转时的位置移动了△s的距离可以推导出光速值: 式中w为M2转动的角速度.l0为M2到M3的间距,l为透镜L到光源S的间距,△s为s的像移动的距离.因此直接测量w、l、l0、△s,便可求得光速. 在傅科的实验中:L=4米,L0=20米,△s=米,W=800×2π弧度/秒,他求得光速值c=298000±500km/s. 另外,傅科还利用这个实验的基本原理,首次测出了光在介质(水)中的速度v<c,这是对波动说的有力证据. 3.旋转棱镜法 迈克耳逊把齿轮法和旋转镜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旋转棱镜法装置.因为齿轮法之所以不够准确,是由于不仅当齿的中央将光遮断时变暗,而且当齿的边缘遮断光时也是如此.因此不能精确地测定象消失的瞬时.旋转镜法也不够精确,因为在该法中象的位移△s太小,只有毫米,不易测准.迈克耳逊的旋转镜法克服了这些缺点.他用一个正八面钢质棱镜代替了旋转镜法中的旋转平面镜,从而光路大大的增长,并利用精确地测定棱镜的转动速度代替测齿轮法中的齿轮转速测出光走完整个路程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测量误差.从1879年至1926年,迈克耳逊曾前后从事光速的测量工作近五十年,在这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劳动. 1926年他的最后一个光速测定值为 c=299796km/s 这是当时最精确的测定值,很快成为当时光速的公认值. 三、光速测定的实验室方法 光速测定的天文学方法和大地测量方法,都是采用测定光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来确定光速的.这就要求要尽可能地增加光程,改进时间测量的准确性.这在实验室里一般是受时空限制的,而只能在大地野外进行,如斐索的旋轮齿轮法当时是在巴黎的苏冷与达蒙玛特勒相距8633米的两地进行的.傅科的旋转镜法当时也是在野外,迈克耳逊当时是在相距35373.21米的两个山峰上完成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使用更小更精确地实验仪器在实验室中进行光速的测量. 1.微波谐振腔法 1950年埃森最先采用测定微波波长和频率的方法来确定光速.在他的实验中,将微波输入到圆柱形的谐振腔中,当微波波长和谐振腔的几何尺寸匹配时,谐振腔的圆周长πD和波长之比有如下的关系:πD=λ,因此可以通过谐振腔直径的测定来确定波长,而直径则用干涉法测量;频率用逐级差频法测定.测量精度达10-7.在埃森的实验中,所用微波的波长为10厘米,所得光速的结果为±1km/s. 2.激光测速法 1790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立物理实验室最先运用激光测定光速.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同时测定激光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c=νλ).由于激光的频率和波长的测量精确度已大大提高,所以用激光测速法的测量精度可达10-9,比以前已有最精密的实验方法提高精度约100倍. 四、光速测量方法一览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测量光速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十分精确的测定光速的方法.现将不同方法测定的光速值列为“光速测量一览表”供参考. 根据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现代真空中光速的最可靠值是: c=± 声速测量仪必须配上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才能完成测量声速的任务。实验中产生超声波的装置如图所示。它由压电陶瓷管或称超声压电换能器与变幅杆组成;当有交变电压加在压电陶瓷管上时,由于压电体的逆压电效应,使其产生机械振动。此压电陶瓷管粘接在铝合金制成的变幅杆上,经过电子线路的放大,即成为超声波发生器,由于压电陶瓷管的周期性振动,带动变幅杆也做周期轴向振动。当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压电陶瓷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压电陶瓷的振幅最大,这使得变幅杆的振幅也最大。变幅杆的端面在空气中激发出纵波,即超声波。本仪器的压电陶瓷的振荡频率在40kHz以上,相应的超声波波长约为几毫米,由于他的波长短,定向发射性能好,本超声波发射器是比较理想的波源。由于变幅杆的端面直径一般在20mm左右,比此波长大很多,因此可以近似认为离开发射器一定距离处的声波是平面波。超声波的接受器则是利用压电体的正压电效应,将接收的机械振动,转化成电振动,为使此电振动增强。特加一选频放大器加以放大,再经屏蔽线输给示波器观测。接收器安装在可移动的机构上,这个机构包扩支架、丝杆、可移动底座(其上装有指针,并通过定位螺母套在丝杆上,有丝杆带动作平移)、带刻度的手轮等。接收器的位置由主、尺刻度手轮的位置决定。主尺位于底座上面;最小方尺位于底坐上面;最小分尺为1mm,手轮与丝杆相连上分为100分格,每转一周,接收器平移1mm,故手每一小格为,可估到。

光速的测定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光学实验的反站,也打破了光速无限的传统观念;在物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里程中,它不仅为粒子说和波动说的争论提供了判定的依据,而且最终推动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发展。 在光速的问题上物理学界曾经产生过争执,开普勒和笛卡尔都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是在瞬时进行的。但伽利略认为光速虽然传播得很快,但却是可以测定的。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 伽利略的方法是,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的时间。但由于光速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但伽利略的实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对光速进行研究的序幕。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测量方法。他在观测木星的卫星的隐食周期时发现: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周期有所不同;在地球处于太阳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与太阳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相差十四五天。他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具有速度造成的,而且他还推断出光跨越地球轨道所需要的时间是22分钟。1676年9月,罗麦预言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巴黎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观测并最终证实了罗麦的预言。 罗麦的理论没有马上被法国科学院接受,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赞同。惠更斯根据他提出的数据和地球的半径第一次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214000千米/秒。虽然这个数值与目前测得的最精确的数据相差甚远,但他启发了惠更斯对波动说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的错误不在于方法的错误,只是源于罗麦对光跨越地球的时间的错误推测,现代用罗麦的方法经过各种校正后得出的结果是298000千米/秒,很接近于现代实验室所测定的精确数值。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 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十八世纪,科学界是沉闷的,光学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继布莱德雷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酝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新的科学家和新的方法来测量光速。 1849年,法国人菲索第一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来测定光速。他的方法原理与伽利略的相类似。他将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与光源之间放一个齿轮,在透镜的另一测较远处依次放置另一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位于第二个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齿轮和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又在平面镜上聚于一点,在平面镜上反射后按原路返回。由于齿轮有齿隙和齿,当光通过齿隙时观察者就可以看到返回的光,当光恰好遇到齿时就会被遮住。从开始到返回的光第一次消失的时间就是光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根据齿轮的转速,这个时间不难求出。通过这种方法,菲索测得的光速是315000千米/秒。由于齿轮有一定的宽度,用这种方法很难精确的测出光速。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 千米/秒。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 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参考资料:

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扩展资料

2011年9月,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光速快60纳秒的中微子。一旦被证实,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

而2012年03月03日最新消息称,经过数月的反复检查,欧洲核子中心日前宣布,卫星定位系统同步接收器可能存在“调校”问题,并高估了中微子运行时间,而把卫星定位系统信号传送到原子时钟的光缆可能出现连接“松动”并导致低估了粒子包飞行时间。

最新一期隶属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科学》杂志也刊文指出,连接原子钟的光缆出现松动,可能导致计算中微子运行时间的原子钟产生了错误结果。

近月来欧洲核子中心已得到证实,该实验结论是实验电缆出错造成的,并没有颠覆相对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速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论文研究快速

毕业论文该怎么写才比较快又能顺利通过的方法,想必是每个应届毕业生都迫切需要的。当选题之后,我们下一步就是开始对于题目的资料收集与内容研究。在这其中,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比如参考网络的资料、书籍、期刊杂志、百度百科、博客贴吧等等。而参考文献方面,也只是对于论文写作提供了便利,并非是给你抄袭。大家需要花些时间去找到专业方面的资源,这能给论文的主题提供有不少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可以采用多渠道广泛地去寻找相关的信息源,而不是仅依赖那一两个信息源。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有哪些渠道可以给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1、图书馆渠道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市里的图书馆去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在图书馆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料,比如期刊杂志、书籍、专业报告等等材料。2、互联网渠道互联网有着海量的信息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渠道,不过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渠道时要分清每一个信息的来源,并且要清楚来源是不是真实可靠。毕竟很多网站、博客或者各种论坛、贴吧的内容信息并非百分百可信,因此需要搞清楚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并且可以尽可能的搜索查询与主题更多的搜索内容,在对这些内容去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内容。

教师担心备课,白领担心手头的工作,领导们担心公司的发展,即将毕业的学生会担心毕业论文,担心论文查重不通过学校的考试系统。当然,在社会和开始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工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必须首先通过论文。论文不仅要满足导师的要求,还要满足学校的考试制度。一篇好论文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有这些都是耐心的,很难做得很好。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有些学生努力学习,而有些学生不得不应付。最后,他们要么交不出论文,要么通过不了学校的检测系统,这对大脑的伤害非常大。事实上,很难写一篇论文,也不认为它很难写。事实上,这是很难写的。事实上,按照某种方法,多想一想。这不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写作技巧。写作的时候强调自己要有耐心,急躁和缺乏专注是论文的敌人。在你写论文之前,你必须把你的思想调整到作为一种学习和锻炼,而不是一项教学任务。如果这是一项任务,几个月就很难了。在很多论文教程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你想连贯地写一篇文章,你必须在写之前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且理解这篇文章的逻辑关系,就像人类的生理结构一样,论文也是如此。在写作之前,首先要考虑论文的框架,即大纲的写作,确定思维的总体方向,写出合理、有条理的大纲是非常重要的。在写提纲之前,你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去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你想写的论文信息和参考资料(首先在此之前,你已经决定了文章的标题和论文的内容)。当数据被发现时,分类和筛选就无法进行,留下有用的数据编写。好的材料选择也会给文字增色,使论文更具证据性,更具说服力。在前期准备之后,要开始形成主题的总体结构,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整理内容,最好使用形式、图表、参考等辅助数据来说明主题的内容,注意如果没有,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描述,这样只会使论文看起来不真实。除了内容,第二个是文章的格式。注意word的使用,这将使你的论文写作效率加倍,并使用模板工具尽可能保持文章的干净。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干净的版面。毕竟,这篇论文是给别人看的,而不是完成任务本身

大家可能认为,写论文的第一步当然是开题啊!对,是得先开题。或者也有人认为查阅大量的文献是写论文的第一步。可每次查找到一篇极具有参考意义的文献的时候,这篇文献往往都很长,文章的内容也是晦涩难懂,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你写论文的时候是这样的吗?写论文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如果我们写论文的打开方式正确,完成一篇论文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建议大家把写出论文的结构和目录,作为写论文的第一步。这样在后续写作过程中,就会思路清晰。所以大家在定题后,不要着急看文献,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往往很多同学都是读大量的文献,然后开始写,写到一半写不出来之后就又去查阅新的文献,可能新的文献会给大家新的思路,可这样论文是写出来了,理论性和结构上可能就不大让人满意了。所以要先把具体的方向列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论文,应该不会让导师批评吧!如何列出论文的结构你的毕业论文进度现在到哪里了呢?现在这个时间段,各个高校学生的论文进度,至少应该到了初稿的完善阶段了吧!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动笔,也没有思路,试试我的这个方法,应该很快就能完成一篇不错的论文了。完成初稿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新闻逻辑、论文大纲、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数据来源等等。一般我们常用的结构都如下: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关理论、我国的研究现状、概述、理论、现状和原因分析、发展简介、调查及分析、影响、对策建议、总结、致谢等。如何利用参考文献写好你的整个论文行文结构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学会巧用参考文献。在保证不破坏文章条理的情况下,结合你所阅读的文献加入自己的观点。如果你要直接使用参考文献的内容的话,要记得调换顺序,这样可以降低你的重复率。

首先理清楚毕业论文的论点以及方向,有没有新颖的想法创新点,这个是评判你整篇论文是否高分的关键,尽可能的大量去搜集资料文献,用属于自己的强有力的论据证明论点,可以分成各个小部分来列举你的结果作为证据论证你的论点。

论文里的文献快速排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扩展资料:

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沦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磁盘(disk),光盘[CD],联机网络(onlin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简述: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排版:首先将论文中参考文献全部复制粘贴到excle表格中,然后在excle中对参考文献进行升序排列,排列完成后,再手动将多音字的姓氏排列好,最后再将excle表格中的参考文献复制粘贴到word论文中去即可。正文:最近有小伙伴向小编提问: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排版?接下来小编就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版”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请继续往下阅读吧。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排版一般参考文献都会被要求“文末按著者首字符排序”(中文一拼音首字符排序),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大家轻松地解决这个小问题。1.首先打开我们需要排序的参考文献论文word,然后逐条归放好,乱序没关系;2.将中文参考文献复制粘贴到excle表格中,调整好表格格式,可以把表格行列拉大,使一整行的文献都清晰可见;3.接着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参考文献,点击表格上方菜单栏中的【排序】功能键,选择【升序排列】,之后所有的论文参考文献都是按照中文首字母排列了;4.最后检查排序有无问题并且调整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excel无法区分多音字的,就需要我们自己手动更改以下顺序了。例如:“单”再被用作姓时,是读“shan”的,而excel可能会将其识别为“dan”。5.将排列好顺序的参考文献,直接复制粘贴到论文word文档中即可。至此便是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排版》的全部内容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上方图标进入主页私信给我,也可以去官网查询相关解答信息。最后小编在这里预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马到成功。

参考文献排序是按照自己的参考文献在文章中的出现顺序进行排序的,一般主要就集中在文献综述部分,按照在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顺序进行排序。

论文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两种排序方式:

百度经验:参考文献列表如何快速自动排序

  • 索引序列
  • 论文里的研究速评
  • 论文里研究述评
  • 研究论文光速的测量
  • 论文研究快速
  • 论文里的文献快速排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