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剽窃 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 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 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 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 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 5.低水平重复 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 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 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 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 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 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学生每天都在说,查重论文真的正式就是查学术不端行为。该部希望通过这一体系来解决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所以,中国知网的查重检测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第一,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学术不端? 该部确认了七种学术不当行为,即: 一、抄袭、盗用他人的学术成果; 2.不参与研究或创作,但参与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的签名,未经允许不当使用他人签名,或一人以上共同完成研究但未说明其工作,贡献; 三、买卖、代人或代人写论文之文件; 四、歪曲他人研究结果; 5.在报告主题、成果、奖励和工作评价过程中提供不实的学术资料; 6.伪造科学资料、材料、文件、笔记,或伪造事实,伪造研究结果; 7.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行为,以及根治七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定,均属学术不当行为。 可见,中国知网查重系统至少能遏制剽窃、抄袭论文的行为。其它伪造数据、买卖试卷、盗用试卷等行为不属于试卷检测系统的范围。 一般来说,该系统能承担大部分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任务,尤其是对论文的查重检测,需要承担大量的繁琐工作。要预防这七种现象,我们还需要用各种方法来理解现象只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学术不端一般是通过知网查出来的。
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通常只需要通过知网查重获得的查重检测报告就能知道,这是各单位或高校为了避免投稿作者有学术不端的行为,所以投稿后会在第一时间对论文进行查重的原因。一般论文查重率若是在50%或是超出50%,基本上就能判断论文有抄袭的行为,而抄袭是属于学术不端的,这就能判断该作者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
当然,每本期刊对投稿作者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在查重率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杂志社论文超过30%也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所以建议在投稿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投稿期刊对论文查重率的要求,方便作者在投稿前控制论文查重率。重复率问题只是导师要求的一部分,并不是衡量一篇论文是否合格的全部。
因此判断论文是否能刊登出来,还要经过专业对论文各个方面的审核进一步判断。专家审核的内容就比较专业了一般包括:论文结构、论文创新性、论文实验数据、研究方法、论点是否充足等等。想避免学术不端,就要从思想到行动上按照要求自己撰写,并在投稿前对论文查重率自检,若是超出投稿期刊所要求的查重范围,需要作者通过掌握降重方法降低论文查重率。
看什么期刊,如果认真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给他排版好一点,返回后一定要英语润色,这样机会肯定>一半。身边有好多学长学姐们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做的,听说也做的很不错
论文学术不端指的是抄袭别人的论文,或者说是论文的内容弄虚作假,胡编乱造。这个都可以是论文学术不端。所以我们认为要保证原创性和科学性。
论文被查出学术不端一般都是因为重复率过高,对应降重好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很开心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
扩展资料:
学术不端的危害:
1、学者声誉受损
学术不端行为会损害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阻碍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对学者来说,实事求是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因此,诚实是我们最核心的态度。
2、在国际学术中声誉受损
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我们周围的人,所以在大众心中,学者往往是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而且,如果我们利用大众的这一心理进行学术不当的行为,就会使我国整个学术界都不受尊重,从而让许多学者失去应有的动力,使整个学术环境非常腐败,从而使我国的学术水平陷入停滞。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同时,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
密切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各高校也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或学风委员会,以加强学术学风的监督和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
例如,达特茅斯学院要求教师履行三项职责: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什么是学术诚实的指导,改善能够增强学生学术荣誉的程序和环境,经常性地审查荣誉守则的执行效果。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
把作业与网络上出售的论文或者电子版的书籍、学术期刊、参考书进行比较,由专门的软件对论文中剽窃或疑似剽窃的部分加以标定,并可估算出论文中自写部分所占的比例。对检测不通过者,应组织相关学术专家进行认真审核。
扩展资料:
原因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有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问题,”我们的文化相比西方的现代科学而言,功利性更强,这是其先天缺陷。同时,中国整体的法制观念薄弱。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已经建立了很多预防制度,但却执行不好,有时人治大于法制。”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表示:”偏颇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论文崇拜症.。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体系,无疑是催生论文造假的原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表示:”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时,只关注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误导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很多院校毕业生论文查重非常严格,另外,根据学历和论文类型制定了不同的查重入口,权威查重系统是其中最好的项目,不仅可以检测论文,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保护创作者的权益,而且有利于企业保持学术圈的生态环境健康,也是对学生通过自身工作负责。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怎样去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怎样操作论文的查重也不太清楚,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温馨提醒,学校的老师主要使用权威论文查重系统来检测每个人的论文,在高校及各大期刊上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获得了很多好评。该系统在提高我国期刊论文质量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获得了众多高校的认可。是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库,收录了大量的论文和学术资料,所以很多院校都将权威作为其官方的查重工具,并能得出十分准确的查重结果。此外,学士学位不同,查重的入口也不同,学历越高,检测越严格。学生不能随便抄袭别人的专业知识和成就。准备了那么长时间,每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在毕业时就不能顺利毕业吧!
不属于学术不端。你的文章你做主,因为你没发表呢!
学术不端行为的划分是一个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涉及许多法律问题。迄今位置,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此处列出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以供参考)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学术文献不端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实际上,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于学术活动的全过程。学术文献出版中的不端学术文献由于其公开性,被广泛传播,以及发表后可能会引展出的一系列问题,使其与其他不端类型相比,更尤其严重。学术不端文献的特征分析是其计算机自动检测的基础。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种:抄袭一稿多投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不当署名伪造、篡改。1、抄袭《辞海》关于抄袭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为:“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可见,抄袭与剽窃为同义语。通常认为学术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已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是否注明来源就不构成抄袭呢?世界各国著作权法中都规定了合理引用的权利。如为评论而引用有版权的作品视为合理引用。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视为合理使用。王毅在《论抄袭的认定》[4]一文中指出“合理性”的三个重要特征:“新作必须区别于原作”;“新作必须独立于原作”;“原作的引用必须适宜于新作”。有的文献大段大段的复制别人的内容,虽注明了出处,是否不构成抄袭?然而未有关于引用数量的一致意见。据国外专家介绍,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1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还有专家要求更严,甚至不能有完全相同的句子。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中文的特点,我们认为以期刊论文为例,如有30%以上的文字复制可以认定为抄袭。为便于识别抄袭,我们从抄袭的形式上可以将其进一步分类。如可以分为文字抄袭与非文字抄袭。文字抄袭,就是拷贝粘贴别人作品的文字内容。非文字抄袭又可分为思想性抄袭与数据图表抄袭。抄袭别人的论点、概念、原理、方案等都属于思想性抄袭。根据抄袭来源可以分为只抄袭一篇文章的单源抄袭与从多篇文章中拼凑的多源抄袭。根据抄袭段落的特点可以分为抄袭同一段落的单段抄袭与抄袭多个段落的多段抄袭。抄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被抄袭源有时也是抄来的,因此有时需要追根溯源,才能查到抄袭源头。有时会发现正常引用的文献却是抄袭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我抄袭。在学术文献中,存在大量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自我抄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一稿多投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称为一稿多投。一稿多投浪费了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了学术传统,侵害了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同时也损害了期刊的声誉与读者的利益。由于作者与编辑部之间的沟通问题,导致完全相同的文章,几乎相同时间在不同的媒体上重复发表是一种客观的一稿多投。客观的一稿多投虽然其主观恶意较少,但不容忽视。作者由于追求发表量而故意一稿多投是一种主观的一稿多投行为。其特点为: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判断一稿多投的基础是能够确定作者是相同或是不同的。只有相同的作者才有一稿多投问题,否则就是抄袭。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是指将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其主要特点是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只有少部分不同。 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是作者过度追求发文量的必然结果。其结果是既降低了学术质量,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4、不当署名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包括故意署名与被动署名两种情况。前者是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或侵占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后者是指原作者为了提高作品的评价或发表机会擅自在作品上署上知名作者的姓名。不当署名情况相当严重,然而却缺少很好的技术手段精确检测。TMLC系统对前三种情况均可以较好的处理,但对于不当署名还只能提供一些线索供参考。不当署名的存在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如导师在学生的成果上署名,领导在下属的成果上署名,集体成果的署名等,有时就连专家也难以判定。5、伪造、篡改伪造就是不以实际观察和试验中取得的真实数据为依据,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包括伪造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比如虚构发表作品、专利、成果。为了提高文章发表机会甚至有人伪造论文获得国家重点基金资助。篡改指科研人员在取得试验数据后,按照期望值随意篡改或取舍数据,以符合自己的研究结论,一般有主观取舍数据和篡改原始数据等形式。伪造与篡改还难以用计算机来自动检测。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学位论文本身主要的问题在抄袭、伪造与篡改,没有一稿多投、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不当署名等问题。但通常,作为学位论文工作的一部分,许多学生还被要求发表若干期刊文章,才能获得学位。因此,一个全面的学位论文的检测工作还必须包括有关的期刊文献的检测。
大。知网小分解系统,查重范围同知网期刊系统是一样的,但相比网络硕博本科网络系统,缺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所以检查中国网的结果一般会偏低。知网,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检测硕博毕业论文测试系统。他也被称为最先进的网络版本,可以检测到“联合论文学术论文”,检测精度最高。最严格。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论文学术不端常见行为主要有:数据造假、篡改数据、剽窃他人观点(包括实验数据、结果等等)一稿多投等等
人们把这一系统称之为“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但这个“检测系统”还没正式应用,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便受到一些老师和学生的质疑,继而引发了一场争论。 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等。将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章,与比对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原则上,只要检测文章与比对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检测系统在对论文进行检测之后,生成检测报告,为判断论文性质提供相关依据。 雷同30%就算抄袭 据介绍,这个检测系统会将文献综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动剔除,剩余部分只要有10%相似,就将视为抄袭。 新疆农业大学学生处刘向辉老师说,推行检测就是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该检测系统刚刚引进,试行阶段会依照检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和方法来运行。 刘向辉解释:“这个‘10%’并不是国家教育部门或是什么权威机构制定的,而是学术界自发形成的,大家通用的一个标准。” 但据了解,一些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都将10%的标准调至30%。 “学校已经下发了试行‘检测系统’的相关通知,试行范围包括2009年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此项工作由学校牵头负责。事先通知学生其实就是要对部分有造假动机的同学起到一个警示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造假。如果有人‘以身试法’,相信这个检测报告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新疆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帕力丹·吐尔逊表示,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专门下发了通知。 物理、化学等学科,只要其中有一种试验结果或是操作环节上一个很小的变化都能成为自己的学术观点。但是文科类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可以说自己提出的观点都需要用前人的东西来佐证。所以这就要看这个系统具体怎样来操作了。如果单纯的用系统检测结果来判定‘真伪’是不科学的。新疆大学一名姓王的研究生丝毫不讳言自己论文与别人“雷同”的比例,而且他对这种“测谎仪”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表示怀疑。 白春海认为学校应将主要精力用于推进学术研究的创新上,而不是去防止抄袭、剽窃。“目前我正在准备论文,别人我不清楚,但是对我来说,即使超过30%,我也没有精力去刻意回避,我觉得重要的还是创新和进步。当然这个检测系统对造假的人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意义不大。” 为防止‘造假’专门制造了这个‘检测系统’其实是很可悲的。”白春海说,“这些其实应该纳入‘教育法’,国家给我们提供了上学的权利,学生就应该有不作弊造假的义务。还是应该多出台一些有建设性意见的东西,来鼓励人性善的一面。” 评论:虽然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备受争议,但是自己想想在我们中国的学术氛围下,学术造假这么严重,我们国家应该退出相应的标准,没有制度的保障造假就会屡禁不止。现在有的大学知名教授造假,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学术造假是牵连到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彻底规范学术行为,让学术研究有章可循。在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下外国的先进经验。还中国学术界一个和谐的学术氛围。
出刊了吗?上网了吗?如果已经上网的话,现在撤稿是在论文主页有一个撤稿说明,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你的文章。如果还没上网,只是出刊的话,可以给杂志社沟通一下,不上网。如果还没出刊,那就及时联系。按照常理说这本期刊需要课题,那期刊质量应该还行,就会有其他人看这本期刊,如果很水,那也基本没人发现了。
对于防止造假行为白春海认为根本还是在学生和老师,老师在打击造假这个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防止‘造假’专门制造了这个‘检测系统’其实是很可悲的。”白春海说,“这些其实应该纳入‘教育法’,国家给我们提供了上学的权利,学生就应该有不作弊造假的义务。还是应该多出台一些有建设性意见的东西,来鼓励人性善的一面。”新疆大学人事处管守新处长多年从事一线教研工作,他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在于现行的考评机制。社会对大家的教育导向直接导致了目前大家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虽然目前管处长还未接到学校有关部门关于试行“检测系统”的通知,但是他表示,有了检测系统,对抄袭行为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他认为,每个负责答辩的老师阅读范围是有限的,而且所有负责答辩的老师并不全都是涉及专业学术领域的专家,所以发现抄袭、剽窃论文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检测中出现的“雷同”部分,如果有规范的注释、出处等,不能算作抄袭。“检测系统”虽然能做到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毕竟只是一套机械系统,操作过程会比较死板,因此怎样去鉴别抄袭还是引用更需要人力求证。管处长表示,检测体统只能起到一个提醒和防止的作用,根本还是要提高学术人员的思想境界、道德觉悟。新疆农业大学的刘老师则指出,这个新生事物有利也有弊,试行结果出来后根据实际情况,统计过具体的比例才能判定这个“检测系统”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