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建议你先找找案例。而且你给你内容也太宽泛了, 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你给出一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 再搜索结果。 而且作为毕业论文,引文要20篇以上才够说话。如果你有特定需要,可以留言联系我, 本人在美国读MBA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探析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家、地区之间联系紧密化态势不断增强,商务英语在经济组织交往活动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商务英语实现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立足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以企业文化理论为分析背景,以企业文化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以期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和商务往来的有效工具,具有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着国家、地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重国外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同区域、行业、特征和性质的文化交织影响、能动渗透的有机能动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波及力和辐射力,会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效应,商务英语翻译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折射,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和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既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和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既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应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 密切关注国外企业文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培育和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如何借鉴、学习、吸收和内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等关键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学术上加以明确描述和科学阐明。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待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局限和满足于介绍和翻译,而忽视根据本土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以及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吸收、修正和创造性地应用。 忽视文化盘点,即忽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制约性,不注重原产地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未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来龙去脉,缺乏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深层次的文化学透视。 缺乏对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准确认识,未经系统科学地分析就直接从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中演绎出各种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手段、设想、方式与模式,企图在较短的时期内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实践证明,单纯考虑国外企业文化,不会产生与国内企业商务交往活动的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操作方式,也不会促进国内企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反而给企业商务交往与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巨大破坏。把握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文化的适应性。当然,文化适应性的观点决不是否认不同商务英语翻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渗透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东西方管理文化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彼此各有优势,很难找到一条客观、有效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究其本质是由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所致。因此,在我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反映国外企业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造就企业商务英语翻译在企业商务创新实践中实现实质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本文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首要前提应该是注重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有效体现国内外企业商务活动交往之间的文化适应性。 全面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 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翻译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翻译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和模式,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应用、测量、评估、诊断和追踪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王明辉.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关联[J].商场现代化,2008(24) 2.杨恕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 3.刘洁.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对接现象[J].商业时代,2008(36)
晕死了...我给你找了好多 各方面的都有,准备给你,可是提示超1000字了,无法提交,这样吧,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去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李祥 摘 要: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双关语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则更加复杂。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在考虑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及广告语体风格的基础上,从契合译法、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和补偿译法等方面对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广告语言;双关语;翻译 Punning and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MENG Lin & ZHAN Jing-hui (Foreign Languages Dep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Abstract: Punn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advertisemen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techniques of punning and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form puns in advertisements.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double meaning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dvertisements is even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ne must keep both the double meanings of a pun and the style of the advertisement in mind. Key words: advertising language; pun; translation 引 言 不论是商品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声电学、文学、语言学等于一身。这门艺术中的文案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写作都更需要技巧。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因此广告文案中文学语言运用精当会使得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本身。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双关,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1. 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 1 。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2 译文: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3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 WEAR-EV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glass oven ware: CLEANABILITY. 4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的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 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5 。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 The label of achievements.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s. 6 译文:酒是功成名就的标志。黑色标志使您更显尊贵。 语义双关也多见于品牌名称中。这是一则威士忌酒的广告,Label有两层含义,一为“标志”,一为酒的牌子—Black Label。该广告通过双关手段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功成名就时就要饮用该酒;同时,用品牌名称形成双关,又便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从而对商品发生兴趣。 (5) 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7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8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 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9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这个can字上做文章。 (8)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10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 11 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 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 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12 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 go 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0)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13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2. 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还是可能的。 契合译法 一般认为,双关语由音、形、义等手段构成了可译性障碍,存在不可译性。但“有些双关语也不是绝对不可译。双语偶合,是可能的” 14 。契合译法在双语偶合的基础上,兼顾了广告双关语的形式和内容,是广告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 (11) 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etch! 15 stretch一词除了作为除尘布的品牌名称“拉长”外,其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传达出该词的本意“延伸”。让人很容易感到除尘布能延长人手臂的功能,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长,除尘力强”的功效。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stretch一词被拉长的效果,形成感觉上的延伸。四字短语及押韵的使用都符合汉语广告的语体特征。 分别表义法 如果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除了在双语偶合的情况下,采用契合译法外,“也可以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6 (12)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17 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8 (13) I’m More satisfied. 19 (14) Ask for More. 20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21 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22 这一妙句出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它妙就妙在不仅引用了成语的结构,还利用了late的双关意义,the late这里指the dead。双关的运用使这则交通公益广告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其译文可套译为“迟到总比丧命好”。 23 (17) 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24 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双关内含便不言自明了。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机智、幽默的色彩。 侧重译法 广告中别具匠心的双关表现手法有时“难以表述于译文中,结果只好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及暗含情态”, 25 尤其是有些广告含有多组双关和一语多关,只好采取侧重译法,守住概念意义。 (18) 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 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 26 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19) When the wind has a bite…and you feel like a bite…then bite on a whole Nut. 27 bite一词在这里有多层意思:刺痛;食物;咬。它的多层含义使全营养坚果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的感受跃然而出。这句广告词的翻译可分别把bite一词表达的多重意义表述出来:“当寒风刺骨而您又想吃点儿什么的时候,请嚼嚼全营养坚果”。 (20) Butlin’s –the right choice. Don’t labour the point, or be conservative in your choice, or liberal with your money. Come to Butlin’s for the real party. Great Party Ahead. 29 这是旅游公司利用各政党之间的竞争为自己做的广告。广告中labour,conservative, liberal是三个政党的名字,同时labour the point作“详尽说明”解,be conservative in your choice意为“在做选择时保守”,be liberal with money指“大手大脚地花钱”。Party也是一个双关词,既指“政党”,又指“聚会”。广告中几组双关词的运用给人们留下了该旅游公司可以信赖的印象,可以说广告作到了绝妙的地步。但遗憾的是像这样的多重双关译起来难以多全其美,只好采取保留概念意义,牺牲双关的译法: “布特林旅游公司——您的正确选择。 不要劳烦讲个没完, 不要保守,也别犹豫, 不要放任自由地乱花钱。 到布特林旅游公司,参加实实在在的聚会吧。 盛大的聚会正等着你!” 侧重译法是对广告双关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取舍。经过这种取舍后,双关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只剩下一层,所以也就没有双关可言了。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适合这种翻译方法,事实上,这种侧重译法正是双关语具有可译性障碍的例证。 补偿译法 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但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 (21) OIC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 I see”。该广告既利用视觉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利用听觉语言表现此眼镜给视力不佳的顾客带来的欣喜之情。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同时兼顾到视觉和听觉,只能从听觉上译为:“哇!我看见了”。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这一视觉语言要素来弥补。对于依靠媒体而存在的广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 3. 结 语 总之,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十分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炼、丰富、诙谐,而且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但广告双关语的翻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上我们只是讨论了广告双关语翻译的几种模式,在实际翻译中,要真正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等值,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只使用某一两种手段,而须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注 释 1, 4, 6, 7, 9, 10, 13, 17, 18, 26, 28 项成东,试谈广告英语中的复义[J],山东外语教学,1996。2 胡一,广告英语的修辞魅力[J],英语学习,1999,(8)。3 单祝堂,英语双关语探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9,(1)。5 丁柏铨、夏文蓉、周斌,当代广告文案写作[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11, 20, 22, 23, 24 候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12 , 19, 21, 27 崔刚,广告英语3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14, 16, 25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5 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5)。29 徐仲炳,英语双关的类型和翻译[J],外国语,1988,(6)。 参考文献 [1] 陈文伯,一词两义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4)。[2] 崔 刚,广告英语3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3] 丁柏铨、夏文蓉、周斌,当代广告文案写作[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候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5] 胡一,广告英语的修辞魅力[J],英语学习,1999,(8)。[6] 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5)。[7]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8] 单祝堂,英语双关语探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9,(1)。[9] 项成东,试谈广告英语中的复义[J],山东外语教学,1996,(2)。[10] 徐仲炳,英语双关的类型和翻译[J],外国语,1988,(6)。[作者简介] Dr Richard Lee 李祥
我国公益 广告 事业的发展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 教育 具有天然的同质性与同构性,运用公益广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覆盖面的不足,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益广告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篇一:
公益也疯狂
——浅谈公益广告的发展蓝图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相对于物
质生活而言,人们的精神文明却相当匮乏。公益广告作为宣传社会公共意识的重要工具,其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本文首先回顾了公益广告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重点是研究未来公益广告的发展前途,特别是新兴媒体给公益广告带来的战略机遇。通过公益广告运用新技术实例和现状的分析,本文对此环境下公益广告的发展优化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益广告 发展 趣味 互联网
[论点]公益广告发展前途一片大好
[论据]1.经济迅速发展为,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 文化 的追求为公益广告的发展提供基础。
2.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公益广告利用新兴媒体扩大影响范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后现代化社会关注形势忽视内容的特点为创造能抓住公众眼球的公益广告提供依据。
一.公益广告的界定和发展现状
公益广告不是以收费为目的商业宣传来创造利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传达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它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自20世纪40年代公益广告在美国产生以来,公益广告的在各国都有发展,但其发展史缓慢的也是被动的。公益广告目前的发展现状有如下三点:
1.公益广告的稳定投入不够。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发展的底气不足。在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中很少有人会拿出钱来做公益广告,只有公司做大做强之后,有了一定的实力,才会有企业会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在公益事业上大把的扔银子;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对于政府而言,只有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后,呼吁人们精神文明才会得到回应。
2.公益广告创意整体水平不高,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其制作方也多数是国家政府部门或一些组织机构。 其内容多是表现社会当时的一些宣传号召和公益活动,旨在唤起受众的社会意识,使受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引起关注,或规诫受众的行为,从而达到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公益广告都采用不断重复乏味的劝说人们不要这样做,鼓励人们要那样做,可是一味的说服往往无法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法达到价值观的传送。
3.媒介的利用较局限。商业广告为了盈利无孔不入,而公益广告却主要集中于比较成熟的媒介,如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很少去探索新的媒介。这些媒体发展比较缓慢,在覆盖域、到达率、注意率等参考指标上显现出一定的限制性。
二.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
1.颠覆一贯的说服 方法 ,增强公益广告的趣味性,以幽默风趣的形式抓住人们的注意。 公益广告虽然经常被作为一种现象加以关注,但他们毕竟是一种干扰,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电视节目,它们就像莎士比亚笔下6月的杜鹃,“人们听到了它的声音,但不理睬它”,尽管声音很大,喧闹非常,使用的技术也很复杂,但是能立刻抓住观众的情况极为罕见。每年春晚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节目就是赵本山的小品,有人说不看赵的小品就没有了年味儿。为何赵本山的小品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是它有趣味。所谓有趣味就是它能引人发笑并能让人在娱乐的同时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与小品所达到的效果是十分接近的,但是目前的公益广告除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和类似恐吓的方法之外似乎没有更高明的招数了。公益广告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必须得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妙招,商业广告强调的是独特的卖点,公益广告虽不同于商业广告,但从内容上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需要推销和贩卖,这就需要公益广告也要树立起自己的卖点了。广告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传达信息固然重要,真正唤起受众注意的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思妙想及不落俗套的艺术表达。异常是唤起注意的利器,意料之外的画面与文字往往会在瞬间抓住受众游离的目光,诱导受众去识别其中所蕴含的广告信息,富有创意的画面或文案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说有个关于车险救助的公益广告利用电梯门的开阖来形象的展示撞车的情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想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难。还有一个关于安全套的平面广告,画面上有两个大脑,广告语是:Think before you do it ,通过一句文案“想一下再做”,幽默而清晰的传递出“性行为前要使用安全套的基本信息”。在公益广告设计中,运用生活中富有诙谐、戏谑、幽默的形象或 成语 来传播信息,令受众看后会心一笑,能赢得观众的好感和认同感,并在愉快中接受信息。
2.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学习商业广告运用媒体的策略,并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利用新兴媒体。
商业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媒体利用的灵活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植入式广告,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今年极受年轻人喜爱的韩国热播剧《花样男子》中有这样的情节,西门被小优拉去看日出,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巨幅广告牌上“西门子电器/我的最爱”的“子电器”因为太阳的照射而模糊,从男女主角的视角看去就变成了“西门/我的最爱”,不知道西门子有没有提供赞助,有的话,这钱给得一点儿不亏,不过这样绝妙的插入式广告若能巧妙的运用在公益广告上就更值得称道了。不止是电视剧,电影如《天下无贼》者,其广告的戏份已经超过了主演刘德华、李若英,宝马汽车、惠普电脑 、佳能数码、诺基亚手机、长城润滑油、北京晨报等都在,大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气势,说这些并不是说要让公益广告也这么疯狂的插入到电影电视剧中去,而是说公益广告也可以灵活的利用现有的媒体形式,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
此外,在利用新媒体上,互联网在过去的十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改变着社会,影响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从阿帕网到信息高速公路,从军事通讯到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以及商业性ICP、ISP网站的出现,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1988年又被提为“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是网络商业广告在企业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中的某些领域商业广告还未能完全占领,这为公益广告利用新兴媒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是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红得发紫的概念,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营销人员,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无不为之疯狂,但近几年的发展表明,网站的注册和流量上去了,而广告却并没有成比例的增长,商业广告发挥其无孔不入的特长,也只是偶尔会拿它当做试验田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平台要扩大广告收入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规模化的用户经营大规模的迁移在作怪了。七年前,网民可能偏爱5460同学录;五年前,网民可能偏爱ChinaRen同学录;而三年前,网民则执着于校内网,但校内网不是终极战;2008年,开心网取而代之,风靡一时,毫无疑问,开心网也只是驿站,新的技术形态还在不断的涌现,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与商业广告对消费者的针对性和忠诚度的要求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使得商业广告只能望着Web发展的背影而叹气。与商业广告正好相反的是,公益广告完全无需顾虑到这些,它针对的是社会大众,无论网民如何变迁,只要有人看都不会影响其效果。比如时下流行的开心农场,我们可以在网民种地时不用化肥种的作物价格高于用化肥的,并在使用化肥时提醒用户可能对土壤造成的危害等等,借此来传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还可以利用帮别人锄草、施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
三.公益广告应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大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由此社会进入了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时期,图像与现实之间不再有隔膜,现代文化已经达到青睐形式,忽视内容的地步,不考虑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不管历史时期存在的区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已没有区别,人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社会当中,消费符号同时也享受人符号,所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形式的表现就是一切公益广告可以根据这一社会现象,利用“虚拟真实”接口设计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不但意味着使用者全新的感官体验,也代表着影响秩序通过受众的主动操作而重新组合。举例而言,在媒体整合之下,观众打开电视不会看到像《一千零一夜》最后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生活,直至白鬓千古一样千篇一律的说服性公益广告了,而是借助于虚拟实体的辅助,借助按键,进入画面,阻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或是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等
现在已有很多人公益广告已经利用了这一社会特点,关注社会 热点 ,揭示生活的种种伪饰面纱,展示“世界的真实和真相”,如疾病、暴力、贫穷、战争、种族、灾害等,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有一则《患白化症的黑人姑娘》的画面上,一群黑人少女在列队前进,举行庆祝活动,一个患白化症的黑人少女自惭形秽,窘态油然而生,她似乎在躲避旁观者好奇的目光,运用反讽的手法,使种族歧视的偏见昭然如揭。还有1996年获戛纳广告节金狮奖作品《心脏》的画面上,只有三颗一模一样的心脏,心脏上分别标注“WHITE”(白)、“BLACK”(黑)、“YELOLOW”(黄),图像似乎十分简单,诉求却十分清楚,内涵让人回味再三,人类的肤色大不相同,但却具有共同的本质,正如我们的心脏相同。在种族歧视、民族矛盾、宗教仇杀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解读《心脏》,能够使人感悟到对人类多样性的宽容、容忍和尊重的强烈呼唤。
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极大丰富,为未来公益广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韦伯在论文《清教伦理标准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物质产品对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终于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精神的世界逐渐输给了物质的世界,人的追求似乎被沉闷的物质禁锢了起来,这是现状。俗话说物极必反,在物质发展到最高境界时,人们就会积极的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依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不久的将来便会是一个物质富足的社会,人们会更多的考虑如何能够满足商业目的的同时让广告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艺术格调,人类的智慧与幽默感已成为广告人的新思考和努力方向,公益广告不但能实现了商业目的与公益责任的同时,也能为品牌形象的提升与发展赢得道义资本,因此公益广告的前面是一片蓝海。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篇二: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追溯起公益广告的来源,就不得不谈一下环境资源问题。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本着一种宣传、启示和规劝的意图,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并且在日后逐渐传入欧洲、亚洲、美洲,慢慢地传遍全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今天我就以环保为主题做一篇公益广告赏析小论文。众所周知,伴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环境也在日益恶化中,资源的急剧萎缩让人们开始不得不正视“环保”这个严峻的话题。
而在“环保”的实践中,公益广告无疑是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它通过运用丰富独特、内涵深刻的创意手段,色彩、构图、音效,生动的情节以及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展现方式,吸引公众的视线,充分发挥广告的独特魅力,诱导社会公众致力于环保事业。
品味广告,热心环保。下面我先举些身边的公益
广告的例子。
1﹑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废气,stop! 废水,stop! 污染,go away!
3、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
4、带着欢乐舞步,让风沙停止,让小鸟起舞,让绿色腾飞。
5、希望有一天,垃圾筒也会下岗。
6、小草正睡觉,勿入草坪来打扰。
诸如此类的广告宣传语还有很多,其共同之处在于都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花草树木等生物鲜活
的呈现在人们的脑海里,诱使人们自觉地“珍爱它们的生命”,保护环境和资源。这些宣传语简练、睿智,运用语言的魅力很好的达到了广告以理说事,以情动人的目的,启迪公众热心环保。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NRDC环保组织的一
则广告——《北极熊开关篇》。广告画面简单、明朗,一个白色的电灯开关,上面印着一只蓝色的北极熊,在开关右边是一个印有白色英文解说的灰色灯泡图案,巧妙的是只要按一下开关,北极熊的红色颈部正好印在凸出的部分,这样看上去北极熊就好像在脖颈处被砍了一刀。电源依靠开关启动,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开关”与“能耗”联想在一起:大量消耗能源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冰山消融,海平面不断上升,那么等待着依靠极地冰川生存的北极熊就是——死亡,最终灭绝。广告利用开关横切面位置的变化进行创作,以跳跃性的 思维方式 将北极熊的形象贴在开关上,别出新裁。这样,广告的意图就一览无余了。浅显易懂、寓意深刻,不得不说是平面广告的经典之作。
从NRDC环保组织的《北极熊开关篇》,我们可以看出公益广告创意第一的表现特点。由于公益广告
较少受商业因素的影响,既没有销售任务,也不肩负任何产品的购买促进,在没有利益的压力下,广告创意没有任何的枷锁禁锢,得到了自由的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宽广,更能俘获观众的视线。
其实好的公益广告可以对保护环境起着导向作用,但更重要的我想还是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双手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共建美好家园,这,才是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
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篇三:
公益广告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肩负着明确社会公益文化信息宣传的责任,它的表达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动向。生态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公益广告的公益职能,让环保公益广告能真正为生态环境立言,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因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同时也为它的保护者—公益广告提出新的要求,公益广告只有在和具体环境问题相结合的时候才能真正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才能起到积极益公的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历程、公益广告的创意特点、公益广告的特征并对其工具(如:Photoshop,After Effect,premiere等)进行分析了解。
关键词:公益广告;环境保护; After Effect;创意;
第一章 绪论
公益广告的概述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分,与 其它 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这决定了企业愿意做公益广告的一个因素。公益广告 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并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它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例如在提倡戒烟、戒毒的公益广告中直观看仅仅是针对吸烟、吸毒者,但是烟、毒的危害已经伤及到环境中的其他人和其后代了,无论是直接受众还是间接受众,它是社会性的,是整个人类的。所以说,公益广告拥有最广泛的广告受众。从内容上来看大都是我们的社会性题材,从而导致它解决的基本是我们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因此,公益广告容易深入人心。企业通过做这样的广告就更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公益广告的起源发展
公益广告在国外起源较早。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现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美国、法国等全国性 大型电视网络,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现在欧美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发布的,如 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全国健康协会、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等。而一些大公司更是在发布商业广告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制作公益广告,如IBM的《四海一家篇》,通用电气的《照亮人生篇》等。这些大公司敏锐地看到公益广告虽然不直接宣传自身产品,但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职责、意识和爱心,树立企业高尚的社会形象,所以实际上在倡导社会时尚的同时,也起到了极好的自身宣传的作用。这些公司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完美结合,双管齐下,牢牢占据着世界广告的领先位置,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目前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公益广告已经占到商业广告的40%。
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最早的一例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播出的“请君注意,节约用水”公益广告。1987年中央电视台毅然决定利用黄金时段开辟的《广而告之》栏目开播后即引起各界广泛注目,推动了社会公益广告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市级以上的电视台都有公益广告时段;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道路、显示屏、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已十分常见;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尤以电视为最。
公益广告的基本特征
1、社会责任性
公益广告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注重社会效益。与商业广告完全以盈利为出发点相比,公益广告则是非盈利性的。凡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说从事公益广告是亏本的,而应是持平或有盈余的。只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对于盈余不得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中分配,必须用于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数量上。
2、教育引导性。
公益广告诉求的是观念,以某一观念的传播,促使公众启迪、自省、关注某一社会性问题,以符合公德的社会行为为准则,规范行为并身体力行以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或支持某种社会事业。它传播的是精神形态的观念,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
3、受众的广泛性。
公益广告面对的是社会公众。这表明,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是为某个企业的产品树形象、打知名度,而是为社会大众谋利,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广告。创作者是站在社会公众角度去创造启迪,而不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公益广告就是要针对社会公众的特点和心态,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呼声,反映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期待尽可能多的公众目光,受众的范围越大越好。
第二章 公益广告低碳生活
公益广告低碳生活设计的具体要素
1、充分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图像和色彩来实现。
2、环保公益广告表达的内容精练,抓住主要诉求点。
3、内容不能过多,越简单越好。
4、一般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
5、低碳生活主题字体醒目。
公益广告低碳生活设计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
2.设计的目的
面对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唤起群众的环保意识,倡导人们更健康的生活,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做低碳的一代。
3.应用软件简介
作品主要是用premiere对素材进行剪辑处理,After Effect进行后期处理,素材所需图片用Photo shop美化。
After Effect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包括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
premiere作为高效的视频生产全程解决方案,是一款编辑画面质量比较好的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从开始捕捉直到输出,可扩大您的创意选择空间。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电脑美术 爱好 者的喜爱。
4.设计过程简介
首先是确定作品的主题,广告作为一种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大众传播方式,目的性和连续性是它的特点。而环保是当今的人们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低碳生活更是时下最时髦的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作品应用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环保理念,倡导健康生活。
然后是寻找素材,在网上找了很多图片,但是觉得不够有新意,不够生动。坐在门前思考的时候,调皮活泼的小外甥给了我灵感,用一种生动的,让小孩子也能接受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广告素材。我决定自己动手画。因为美术功底差,所以很多图片还是学美术的同学帮忙设计。背景音乐也是选择了一首欢快的旋律。
最后是作品的成形,首先使用premiere对素材进行剪辑处理,加入简单的转场特效,形成作品的轮廓。发现好多画出来的图片加入转场以后效果不尽如人意,把图片挑选出来进行美化,这样就和心中预想没那么大的差距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终于可以进行最后的后期处理了,After Effect因为都是英文的缘故,用着很不顺手,只能边查注释边制作,磕磕绊绊。等作品成形,加入预先导入的背景音乐,欢快的节奏,生动的图片,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大功告成。
第三章 公益广告设计的未来发展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其影响力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公益广告对于塑造人类心灵,创造人类精神财富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以人为本的公益广告应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创造不同的公益广告的设计理念,形成不同的公益广告设计风格,使公益广告在众多的广告媒体竞争中,亮出自己的风采,展示自己的魅力,让公益广告这朵鲜艳夺目的奇葩更加绿意盎然。综上所述,推进公益广告事业就要积极参与公益广告活动,进行更多更好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公益广告活动是长期性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
第四章 致谢
本论文可以说是我三年大学学习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里面还有很多不足,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研究!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__伟老师!感谢她三年来在学业上对我的关怀和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最后的完成,都倾注了她的一片心血。在此感谢李老师,感谢她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和提携。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三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幸得到了许多老师的热情关心、帮助和指正,在此特向所有的任课老师等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北京市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家人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静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词Advertise,被赋予现代意义,转化成为“Advertising”。汉字的广告一词源于日本。 《韦伯斯特词典》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指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强化销售商品、传播某种主义或信息、召集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会等意图下开展的所有告之性活动的形式(韦伯斯特辞典1977年版)。 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韦伯斯特辞典1988版)。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服务、取得政治支持、推近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他的反映。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传递给它所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的媒介以一定的报酬。 社会学家、评论家艾君在1994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生意经》对于广告概念问题这样阐述,读完一些广告定义,不难发现有的还可以说是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有的则只是对广告的简单地判断。更值得商榷的是有的定义还没有解释清楚广告是怎么回事,解释中又重复出现了“广告”之词。或将广告当成修饰词语出现,如广告语,广告客户、广告者、广告信息……这好比张三问李四:“什么叫艺术?”李四答:“由艺术家创作或表演的作品……”。人们便会问:没有讲明艺术的定义,不知道什么叫艺术,怎么会出现艺术家? 艾君认为,在弄清广告定义之前,首先要看看生活中的广告活动是怎样运转的。他解读为,组织或个体(广告主)为了目的(树立形象、推销产品、求购、声明、招生、求职等)依靠(付出费用)确定媒体,按规定时间、要求,真实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从广告运转的规律、程序,艾君为广告下这样一个定义: 广告,即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他认为,这个定义从实践中来,必然能反映广告的本质属性,也能够解释通除商业广告之外的一些广告现象。如“征婚启事”、“政府通告”、“聚会通知”等一些与经济无关的公益广告。 在中国,商业广告还没有到达颠峰,已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的规范,企业也会走向理性,自然会回落,启用普通模特将成为主流;同时,广告将异军突起并逐渐走向成熟,避免不了挑战。企业启用形象代言人,可能有各种目的,尤其当“子弦效应”和炒作之风盛行的年代。笔者在对形象代言人按照“准确营销”的观点进行理论总结,发现了现代市场形象代言人基本特性,用广告方式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品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带有附加价值的符码。他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诉诸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他或者通过品牌创立人独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给目标受众以鲜明的品牌个性和信心;或者通过影视明星、社会名人极具亲和力的广告代言,令品牌产品迅速对目标消费群的购买施加影响;或者通过虚构人物演绎品牌叙事,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取向,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或者通过漫画式卡通动物的形象代言,塑造活泼可爱、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让人在相视一笑中对品牌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印象。他的形象代言并不完全等于企业的形象,所以,他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能够走红。企业的监督与他们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他们也应有自我约束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这个企业文化,真正用心去演绎产品宣传理念,才会凸现广而告之的意思。英文The advertisement nature is propagation , the advertisement soul is an innovative idea. That word , evidence once research textually advertisement is one word of foreign origin. It originates from Latin advertere first , it's intention is guidance , propagation pay attention to. Middle English times (makes an appointment with . 1300 develops into Advertise in 1475), that it's import spreads out Hua Wei "makes a certain person pay attention to arriving at some matter " , "informs others of or some matter, to arouse others's paying attention to ". Until 17 ends of the century , United Kingdom begin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commerce use personal influence. At this time, advertisement one word convenience is popular for and is put into use broadly. But "advertisement" now , already not only finger one items of advertisement, point to the advertisement activity a train of. Conceptual motionless thing noun Advertise , quilt give modern significance to , conversion becomes "Advertising". The word once originates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advertisement Japan. "Webster is lexicographic ", checking th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is: Advertisement is that the finger is growing doctrine or information by the fact that direct or indirect way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ing commodity , spreading some , open-minded possessions tells that sex flexible form (Webster under the intention calling together for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party and rally etc. Thesaurus 1977 printing plate). One kind of form being regarded as the information wielding a medium but being not that the verbal form is hereditary having teleonomy in modern times , advertisement, it aims at calling up people producing the acquaintance and favorable impression to the commodity need and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ing or selling these commodities's , some grow (Webster dictionaries such as significance and view as well as expounding the service suing that provides some nonprofit species purpose 1988 printing plate). That "concise Great Britain encyclopaedias " (15 printing plate) check th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is: Advertisement is to spread one kind of way of information , with a view to, whose promotes sales of commodity , labour service service , gets politics support , pushes close one kind of cause or arouses to advertise be what person hopes other report.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passes the various instrument of propaganda , transfers to audience or audience wanted to attract by it. Advertisement is unlike the form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ther , it must be paid to the intermediary spreading with certain reward by advertiser. The sociologist , critic Ai your "the present age business expertise " being come out by modern press in 1994 expound like this to advertisement concept problem , finish reading som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 no difficult to find that some so to speak be comparatively entire definition, some simple however pair of advertisement field judges. Being worth deliberating more is that some definition does not make an explanation understand advertisement what's all this about, word of making an explanation middle repetition has appeared "advertisement". Or advertisement should become polishing terms appearing, if advertisement speaks, advertising client , advertisement person ,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 This is just like three ask about Li four: "What calls art "? Four reply Li: Work "creating or performing by artist, ,'' . People just is able to ask about: Without the definition explaining art, do not know what calls art, why artist appears on meeting? The Ai monarch thinks, before making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clear , that the primo asks advertisement in taking a look at life to use personal influence is how to move round. (, the demand setting up an image , promoting the sale of products for purpose buy the he is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in order, organizing or particular (advertisement host) , the declaration, enrolls new students , job wanted waits for support (pay cost) to ascertain a medium) , pushes down set time , the request, activity spreading information's truly. From advertisement travel law , procedure,the Ai monarch defines in order advertisement goes down such one: Advertisement, be that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ascertaining that pays cost for certain purpose , support, medium being appointed as within the fixed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 the reason, that tru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goes out one kind exchange is exercised. He thinks that this comes in secondary practice of definition, can reflect the advertisement nature attribute inevitably , also is able to make an explanation exchange some advertisement phenomenon except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If "the lonely-hearts ad " ", government public notice ", "get together inform equal few of " the public good advertisement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economy. Before China ,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return back to a peak not getting to jolt, already existence is burning the immense foam constitutive and is not reason behavior; With consumer's maturity , the industry norm, enterprise also meeting trend reason , natural meeting make fall after rise , start using the average model will become main current; At the same time, advertisement will appear all of a sudden and the trend is gradually mature, avoid challenge without end. Enterprise starts using the image spokesman , possibility has various purpose, age thinking that "subchord wind of effect " and speculation is in vogue especially. The author has been in the summary carrying out theory on the viewpoint that the image spokesman "sells according to accurate camp" , has discovered the modern marketplace image spokesman basic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unique , distinct individuality advocates through advertisement way janitor brand, make a product manage to build some species connection with target consumption group , enter consumer's life and ken smoothly , reach with that intelligent deep communicate with, in and the person sets up some species impression and position at heart, using a brand becomes a meaningful with additional value magic figure code. He accepts the masses by the fact that the certain intermediary or carrier propagation appeals to a target , thereby, sets up and makes the brand image individuation in the brand if the marketplace saying is middle. His image having personality charm alone possibly by the fact that the brand founds person replaces a word, distinct brand individuality and confidence are used by the masses by target; The affinity advertisement replaces a word or by the fact that the movie and TV star , the society celebrity pole have , the purchase making brand product prompt to target consumption group exerts one's influence on sb; Or narrate by the fact that the fiction personage deduces a brand, idea and value take the janitor brand face, win a target accept numerous acception; Or by the fact that image of dyadic cartoon cartoon animal replaces a word, mold lively the brand image lovable , finding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lets person produce fine association and impression in looking at one each other laughing at to the brand. His image is equal to enterprise image , reason why not completely on behalf of a word , his walking makes red being going to being able to be in favour not implying a product. Th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and their composition appear pretty important right away. They also should have but the self-control responsibility mental consciousness , melt really to enter this corporate culture, real intention goes to deduce a product propagating idea, only meaning that can bulge cash publicizing
谈跨文化背景下商业广告翻译赏析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翻译 【论文摘要】在经济发展日趋一体化的当今社会,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广告翻译个案,对其进行了赏析,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引言 “跨文化交际”即“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的准确性、优美性,对于增强广告的效力十分重要。广告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英语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文化、文化观念及文化审美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本文拟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翻译广告个案,对其进行赏析,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一、英语双关语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双关语最早是在民间流传的趣味性文字游戏,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和《韦氏新世界词典》当中对双关语的释文都不约而同的用到了“play on word”的字眼,即“文字游戏”.英语双关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修辞手段,因而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 “in”idea in business travel-Hilton Inns. 译文:宾至如归-希尔顿旅馆。 这是希尔顿旅馆的广告,“in”表示“最时尚,最潮流的”与“inn”谐音,告诉消费者来希尔顿旅馆是最时尚的选择,另外其隐含的意思“宾至如归”表达出假如你身在旅馆的话,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旅馆贴心的服务,让你感觉到舒适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又点出了希尔顿旅馆的名字,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ahead. 译文: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经典广告语,双关语的使用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译文洗练而内涵丰富,完美的诠释了原文。 inside.(Intel Pentium) 译文: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 Apple thinks different. 译文: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电脑) 以上两则广告均与计算机有关,而且原文中均无双关语。译者巧妙地利用了汉语的双关,“芯”与“心”,“想”与“响”谐音双关,两则广告语言机智,富于文字情趣,使商品连同广告词一起印在读者了的记忆里。 二、典故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希腊罗马神话那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文化生活。许多希腊神话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词汇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在英语的广告中,就常可见到利用希腊、罗马神话典故中的人名或喻意,以满足英美人崇尚神话中英雄和神灵的文化心态的实例。 例如:美国的耐克(Nike),就是借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Nike,达芙妮(Daphne)品牌的鞋借用希腊神话中风姿绰约、艳丽非凡的月桂女神的形象。 2.《圣经》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典故、警世喻理,不了解《圣经》,就很难实现英文广告的商业价值。,《圣经》的语言在英语形成过程中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今日英语中使用的词汇,有许多来自《圣经》,至于说《圣经》中的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语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州农场保险公司所做的广告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State Farm Insurance),便是借用《圣经·马太福音》第22章37-40节中“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爱邻如己)的训导,于是可译为:州农场保险公司,亲如近邻。这样就把州农场保险公司可以随时为客户服务的宗旨表现得一览无遗,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三、仿拟修辞格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仿拟是根据交际需要,模仿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句子、篇章等而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等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许多外国广告商,在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挖空心思地调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创造出既能塑造产品形象,又能为中国消费群喜闻乐见的广告词来打动人心。其中很多广告仿拟中国古往今来的名诗佳句,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产生共鸣。例如: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这是一则售蛋广告。“Eggsactly”乃“exactly”的谐音拼写变异,与后边的“egg”遥相呼应,在语义上也相互映衬。这种别出心裁的构词游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who lasts last laughs best. 这是英国一则轮胎广告,意思是“谁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诫其汉语译文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该广告就是仿拟这句谚语而得,将”laughs”改为“lasts”。动词last的意思是to remain of use,of good condition,与同音同形的副词一道使用,突出了该轮胎坚固耐磨的上乘品质。 四、文化背景知识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汉语中,“雅”、“柔”、“娇”、“碧”、“丝”、“娜”、“莲”、“露”和“梦等词都暗含有“温柔”、“舒适”、“美丽”等语用意义,常与女性相联系,因而一些女性化妆品牌汉译名就利用这些词内含的语用意义,取得广告效应。如“Avon”译为“雅芳”,“Arche”译为“雅倩”,“Hazelive”译为“夏士莲”等。虽然这些化妆品的译名偏离了原文语义意义,但在中国广受女士们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2.龙,在汉民族文化中不仅是美的,而是一种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历来被视为权利、力量、吉祥的象征。然而在英 语文 化中,龙却是恐怖的怪物,不具任何美感,谈“龙”色变。“亚洲四小龙”在英美报刊上因此被变通译为“亚洲四小虎”,东风“雪铁龙”被译为Citron。 五、结语 文化的不同会造成价值观念、象征意义上的差异,反应在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活动中时,就是要求译文以符合目的地的话 语文 化为基础,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手法使商品在新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文字翻译与文化翻译正是实现该目标的有用策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着力于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促进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语言深入消费者人心,激发其美好想象和购买欲望,更好地步入中西商务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亮丽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海瑛.广告翻译中应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3]崔刚.广告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这里有一篇论文范文,其实对于广告而言通常默认就是商业的了,不必咬文字来翻译的--------------------------------此外指正一下,楼上的即使是简写写法都是错误的,广告在论文中不能写成ads这样的简写,因为论文是严肃的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静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词Advertise,被赋予现代意义,转化成为“Advertising”。汉字的广告一词源于日本。 《韦伯斯特词典》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指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强化销售商品、传播某种主义或信息、召集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会等意图下开展的所有告之性活动的形式(韦伯斯特辞典1977年版)。 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韦伯斯特辞典1988版)。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服务、取得政治支持、推近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他的反映。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传递给它所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的媒介以一定的报酬。 社会学家、评论家艾君在1994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生意经》对于广告概念问题这样阐述,读完一些广告定义,不难发现有的还可以说是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有的则只是对广告的简单地判断。更值得商榷的是有的定义还没有解释清楚广告是怎么回事,解释中又重复出现了“广告”之词。或将广告当成修饰词语出现,如广告语,广告客户、广告者、广告信息……这好比张三问李四:“什么叫艺术?”李四答:“由艺术家创作或表演的作品……”。人们便会问:没有讲明艺术的定义,不知道什么叫艺术,怎么会出现艺术家? 艾君认为,在弄清广告定义之前,首先要看看生活中的广告活动是怎样运转的。他解读为,组织或个体(广告主)为了目的(树立形象、推销产品、求购、声明、招生、求职等)依靠(付出费用)确定媒体,按规定时间、要求,真实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从广告运转的规律、程序,艾君为广告下这样一个定义: 广告,即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他认为,这个定义从实践中来,必然能反映广告的本质属性,也能够解释通除商业广告之外的一些广告现象。如“征婚启事”、“政府通告”、“聚会通知”等一些与经济无关的公益广告。 在中国,商业广告还没有到达颠峰,已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的规范,企业也会走向理性,自然会回落,启用普通模特将成为主流;同时,广告将异军突起并逐渐走向成熟,避免不了挑战。企业启用形象代言人,可能有各种目的,尤其当“子弦效应”和炒作之风盛行的年代。笔者在对形象代言人按照“准确营销”的观点进行理论总结,发现了现代市场形象代言人基本特性,用广告方式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品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带有附加价值的符码。他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诉诸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他或者通过品牌创立人独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给目标受众以鲜明的品牌个性和信心;或者通过影视明星、社会名人极具亲和力的广告代言,令品牌产品迅速对目标消费群的购买施加影响;或者通过虚构人物演绎品牌叙事,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取向,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或者通过漫画式卡通动物的形象代言,塑造活泼可爱、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让人在相视一笑中对品牌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印象。他的形象代言并不完全等于企业的形象,所以,他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能够走红。企业的监督与他们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他们也应有自我约束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这个企业文化,真正用心去演绎产品宣传理念,才会凸现广而告之的意思。英文The advertisement nature is propagation , the advertisement soul is an innovative idea. That word , evidence once research textually advertisement is one word of foreign origin. It originates from Latin advertere first , it's intention is guidance , propagation pay attention to. Middle English times (makes an appointment with . 1300 develops into Advertise in 1475), that it's import spreads out Hua Wei "makes a certain person pay attention to arriving at some matter " , "informs others of or some matter, to arouse others's paying attention to ". Until 17 ends of the century , United Kingdom begin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commerce use personal influence. At this time, advertisement one word convenience is popular for and is put into use broadly. But "advertisement" now , already not only finger one items of advertisement, point to the advertisement activity a train of. Conceptual motionless thing noun Advertise , quilt give modern significance to , conversion becomes "Advertising". The word once originates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advertisement Japan. "Webster is lexicographic ", checking th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is: Advertisement is that the finger is growing doctrine or information by the fact that direct or indirect way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ing commodity , spreading some , open-minded possessions tells that sex flexible form (Webster under the intention calling together for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party and rally etc. Thesaurus 1977 printing plate). One kind of form being regarded as the information wielding a medium but being not that the verbal form is hereditary having teleonomy in modern times , advertisement, it aims at calling up people producing the acquaintance and favorable impression to the commodity need and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ing or selling these commodities's , some grow (Webster dictionaries such as significance and view as well as expounding the service suing that provides some nonprofit species purpose 1988 printing plate). That "concise Great Britain encyclopaedias " (15 printing plate) check th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is: Advertisement is to spread one kind of way of information , with a view to, whose promotes sales of commodity , labour service service , gets politics support , pushes close one kind of cause or arouses to advertise be what person hopes other report.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passes the various instrument of propaganda , transfers to audience or audience wanted to attract by it. Advertisement is unlike the form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ther , it must be paid to the intermediary spreading with certain reward by advertiser. The sociologist , critic Ai your "the present age business expertise " being come out by modern press in 1994 expound like this to advertisement concept problem , finish reading some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 no difficult to find that some so to speak be comparatively entire definition, some simple however pair of advertisement field judges. Being worth deliberating more is that some definition does not make an explanation understand advertisement what's all this about, word of making an explanation middle repetition has appeared "advertisement". Or advertisement should become polishing terms appearing, if advertisement speaks, advertising client , advertisement person ,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 This is just like three ask about Li four: "What calls art "? Four reply Li: Work "creating or performing by artist, ,'' . People just is able to ask about: Without the definition explaining art, do not know what calls art, why artist appears on meeting? The Ai monarch thinks, before making advertisement definition clear , that the primo asks advertisement in taking a look at life to use personal influence is how to move round. (, the demand setting up an image , promoting the sale of products for purpose buy the he is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in order, organizing or particular (advertisement host) , the declaration, enrolls new students , job wanted waits for support (pay cost) to ascertain a medium) , pushes down set time , the request, activity spreading information's truly. From advertisement travel law , procedure,the Ai monarch defines in order advertisement goes down such one: Advertisement, be that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ascertaining that pays cost for certain purpose , support, medium being appointed as within the fixed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 the reason, that tru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goes out one kind exchange is exercised. He thinks that this comes in secondary practice of definition, can reflect the advertisement nature attribute inevitably , also is able to make an explanation exchange some advertisement phenomenon except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If "the lonely-hearts ad " ", government public notice ", "get together inform equal few of " the public good advertisement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economy. Before China ,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return back to a peak not getting to jolt, already existence is burning the immense foam constitutive and is not reason behavior; With consumer's maturity , the industry norm, enterprise also meeting trend reason , natural meeting make fall after rise , start using the average model will become main current; At the same time, advertisement will appear all of a sudden and the trend is gradually mature, avoid challenge without end. Enterprise starts using the image spokesman , possibility has various purpose, age thinking that "subchord wind of effect " and speculation is in vogue especially. The author has been in the summary carrying out theory on the viewpoint that the image spokesman "sells according to accurate camp" , has discovered the modern marketplace image spokesman basic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unique , distinct individuality advocates through advertisement way janitor brand, make a product manage to build some species connection with target consumption group , enter consumer's life and ken smoothly , reach with that intelligent deep communicate with, in and the person sets up some species impression and position at heart, using a brand becomes a meaningful with additional value magic figure code. He accepts the masses by the fact that the certain intermediary or carrier propagation appeals to a target , thereby, sets up and makes the brand image individuation in the brand if the marketplace saying is middle. His image having personality charm alone possibly by the fact that the brand founds person replaces a word, distinct brand individuality and confidence are used by the masses by target; The affinity advertisement replaces a word or by the fact that the movie and TV star , the society celebrity pole have , the purchase making brand product prompt to target consumption group exerts one's influence on sb; Or narrate by the fact that the fiction personage deduces a brand, idea and value take the janitor brand face, win a target accept numerous acception; Or by the fact that image of dyadic cartoon cartoon animal replaces a word, mold lively the brand image lovable , finding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lets person produce fine association and impression in looking at one each other laughing at to the brand. His image is equal to enterprise image , reason why not completely on behalf of a word , his walking makes red being going to being able to be in favour not implying a product. Th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and their composition appear pretty important right away. They also should have but the self-control responsibility mental consciousness , melt really to enter this corporate culture, real intention goes to deduce a product propagating idea, only meaning that can bulge cash publicizing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s如果做题目的话,我觉得这样就OK了
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摘要】 自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对外的经贸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国际贸易当中跨文化的商务性活动经常会出现商务英语的翻译,商务英语是一种商务合作双方都比较认可的服务性语言,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强调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的策略,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适当地融入适应性,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探究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当中的自然人进行交际的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习惯和历史背景,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令差异能够在传译当中逐渐消失,但是相对的,仅仅强调语言的转换远远不够,需要强调文化内涵。
一、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宗教、哲学系统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差异,导致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使用汉语的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在地域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存在不同,而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造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困难。另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商务英语翻译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比方说在西方的神话传说当中,“龙”这的单词是“dragon”,是一种比较邪恶的怪物,特别是在中世纪它更是代表了罪恶,甚至在圣经故事当中将撒旦直接称为是“great”,这个单词还有“泼妇”的含义;但是相对的,它在我国则是一种吉祥的代表。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同一个单词指代的事物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就要非常小心这一类单词。
二、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观念
“文化”在人们的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综合体,它包含着人们评价客观事物的具体标准,通常会用来形容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在文化观念上有差异,其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内容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在英语单词当中,“西风”(即zephyr)很好地体现出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文化观念当中,西风属于非常温暖且和煦的风,这是因为英国的自然环境让他们的“西风”是自大西洋而来的温暖海风,在《西风颂》当中就有明确的现;但是相对的,西风在我国则是寒冷的代名词,中国更倾向于“东风送暖”的说法,因此,在翻译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作为翻译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可译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
三、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表达语言的形式
民族语言的`使用方式与其文化环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西方国家当中,人们更加倾向于明确且坦率的交流方法,非常讨厌说话不清楚以及模糊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另外,西方人往往喜欢礼貌的语言,因此,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翻译人员需要通过礼貌的译文来表现商务活动的交往礼节性等。比方说,在商务英语当中,针对“you”这个单词,翻译人员就可以将其翻译成“您”或者“贵方”等,另外,注意“please”以及“请”字的巧妙使用,表示出对双方的尊敬。
四、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因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商务英语的活动当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是否能够尊重对方国家的生活习惯进行问候和寒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整体形象,能够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继而促进双方成功的合作。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实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上的相等,必须要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比方说,如果一名翻译人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熟悉,随意地将美国的一些大商店当中配置的“room”翻译成休息室就是非常不合适的,大部分情况下,商场当中的“room”是说“厕所”,却不是在中国的认知当中机场的休息室;另外,对于中文当中的“挥金如土”以此,直接翻译成“tomoneyearth”就是不正确的,会造成对方的不理解和茫然,因为在英语当中earth指代的大多是“地球”,挥金如“地球”是说不通的,因此需要将其翻译成以下的句子“tomoneywater”才说得通。除此之外,如今西方社会更加欣赏独立精神,长期受他人照顾在西方的认知当中是弱者或者无能的人。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当中需要小心精神,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商务英语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当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如今经济一体化的情况来看,商务英语的翻译越来越重要,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强调英语的语言共同点,同时还要拥有语言现象以及表现内容上的独特性,研究跨文化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要积极地探究其内涵,还要恰当地使用翻译策略,充分掌握翻译恰当性以及规律性。
参考文献:
[1]沈艳玲.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旬刊,2015(36).
[2]王昕.试论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5(23).
[3]曾爱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J].鄂州大学学报,2014(09).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2010. [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07. [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探析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家、地区之间联系紧密化态势不断增强,商务英语在经济组织交往活动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商务英语实现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立足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以企业文化理论为分析背景,以企业文化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以期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和商务往来的有效工具,具有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着国家、地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重国外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同区域、行业、特征和性质的文化交织影响、能动渗透的有机能动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波及力和辐射力,会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效应,商务英语翻译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折射,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和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既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和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既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应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 密切关注国外企业文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培育和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如何借鉴、学习、吸收和内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等关键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学术上加以明确描述和科学阐明。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待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局限和满足于介绍和翻译,而忽视根据本土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以及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吸收、修正和创造性地应用。 忽视文化盘点,即忽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制约性,不注重原产地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未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来龙去脉,缺乏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深层次的文化学透视。 缺乏对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准确认识,未经系统科学地分析就直接从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中演绎出各种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手段、设想、方式与模式,企图在较短的时期内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实践证明,单纯考虑国外企业文化,不会产生与国内企业商务交往活动的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操作方式,也不会促进国内企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反而给企业商务交往与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巨大破坏。把握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文化的适应性。当然,文化适应性的观点决不是否认不同商务英语翻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渗透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东西方管理文化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彼此各有优势,很难找到一条客观、有效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究其本质是由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所致。因此,在我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反映国外企业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造就企业商务英语翻译在企业商务创新实践中实现实质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本文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首要前提应该是注重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有效体现国内外企业商务活动交往之间的文化适应性。 全面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 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翻译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翻译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和模式,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应用、测量、评估、诊断和追踪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王明辉.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关联[J].商场现代化,2008(24) 2.杨恕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 3.刘洁.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对接现象[J].商业时代,2008(36)
CS方向sci三区的一个小刊,之前也是major revision,大四毕业了才中了。。所以在我心目中MV几乎约等于AC,虽然这辈子只投过一篇文章。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 统一查下。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将外文参考文献翻译成中文版本。翻译要求: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就是指论文是引用的文献原文是国外的,并非中国的。 原文就是指原作品,原件,即作者所写作品所用的语言。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是英语。译文就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如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文版本,这个中文版本就称为译文。扩展资料:外文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1、外文文献的出处不要翻译成中文,且写在中文译文的右上角(不是放在页眉处);会议要求:名称、地点、年份、卷(期),等 。2、作者姓名以及作者的工作单位也不用必须翻译。3、abstract翻译成“摘要”,不要翻译成“文章摘要”等其他词语。4、Key words翻译成“关键词” 。5、introduction 翻译成“引言”(不是导言)。6、各节的标号I、II等可以直接使用,不要再翻译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等。 7、注意排版格式,都是单排版,行距,字号小4号,等(按照格式要求)。8、里面的图可以拷贝粘贴,但要将图标、横纵指标的英文标注翻译成中文。 9、里面的公式、表不可以拷贝粘贴,要自己重新录入、重新画表格。
摘要五号字体、行间距18磅、前后段行距行、两端对齐、正文小三号。文献翻译中摘要和关键词部分一般采用宋体五号字体,行间距设置为18磅,段前段后距离为行,对齐方式选择两端对齐,每个关键词使用分号或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用加标点符号。正文内容一级标题字体一般采用小三号,黑体,用粗体显示,段前段后距离设置为行。正文内容的二级标题字体采用小三号,黑体,段前和段后距离设置为行,段前空间设置为行。毕业论文的外文文献翻译就是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将外文参考文献翻译成中文版本。
翻译要求:
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
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
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就是指论文是引用的文献原文是国外的,并非中国的。
原文就是指原作品,原件,即作者所写作品所用的语言。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是英语。
译文就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如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文版本,这个中文版本就称为译文。
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忠实
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通顺
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实践产生理论,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其实,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的。欧洲许多著名的人物,比如马丁·路德、M.阿诺德、.纽曼、.波斯特加特、H.白洛克、.诺克斯、V.那巴可夫等等,都对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据《开塞尔世界文学百科全书》的意见,这些理论中有些是刚愎自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