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郝国彩叶凯凯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郝国彩叶凯凯

发布时间: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郝国彩叶凯凯

老保险论文的参考文这个Q我吧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1.报纸 现代教育导报 音体美报2.杂志 山东教育 现代教育 当代教育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 山东外语教学 幼儿园 当代小学生 红蕾 中学时光 现代语文 成长先锋 老年教育 中学时代 小葵花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政法论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社会科学 理论学刊 东岳论丛 山东经济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齐鲁学刊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 文史哲 烟台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山东省团校学报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法学论坛 德州学院学报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鲁东大学学报 孔子研究 管子学刊 蒲松龄研究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周易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中国成人教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潍坊学院学报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儒学年鉴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 泰山学院学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滨州学院学报

摘 要:中国加入WTO将推动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已不可回避,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本文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接下来,联系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主权。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 《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 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凯里学院学报增刊

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学质量做出努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形势需要我们对外语进行普及,中国教育更需要不断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但由于我国存在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笔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教师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面临的难题

(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通过近些年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和在职培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新课改的要求仍在差距,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仍存在很大欠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读,实行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英语教育基本形成“哑巴英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依然很差,“听不懂、认不出、读不准、写不好”等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的束缚,加之农村教学设施的简陋和缺乏,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以中、高为导向,大讲特讲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忽视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反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教学定势,最终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完成,教学效果不得不大打折扣。事实证明,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需要加大适量的教育经,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电教设备,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录音机、语言机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需求适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英语学习电子设备。

(3)农村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外流或改行现象十分严重。农村中学教学任务重,福利待遇又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优秀的英语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有专门从事家教有偿服务的;有农村挤进城市的;有从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有改变现状考研深造外出的;更有暂时无法改变现状则“得过且过,听之任之”的。

农村中学教学环境不适应时代要求

(1)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首先体现在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偏离,评价体系不当。不少学校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用”,根本目的是为了“评优质课”、岗位竞争或晋升职称,功利思想明显;二是“不用”,大部时间学校的教学设备束之高阁,无人过问,依然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支撑着课堂教学;三是“不会用”或“用不好”。部分教师甚至用不好或根本不想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从根本上无法发挥电教设备的教学优势。

(2)家庭和社会问题依然严重。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不够重视,无法为孩子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家长教育程度较低,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学英语无用”的思想,始终抱着将来反正是出去打工的落后思想。另外,农村文化基础(方言等)和语言环境也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重“笔头”练习,而轻“口头”练习,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结论往往不全面,甚至会给其它学生造成误导;还有的教师怕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准,担心让学生任意说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索性将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归纳和总结的知识,全部变成教师“直接灌输”。长期下去,学生有了依赖感,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更不想开口“说”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基本丧失。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鼓励一部分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想方设法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为农村中学在岗教师提供更多在职深造培训机会,在评职评优上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2)利用农村学生的自身优势,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问题。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要想改变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问题,必须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抓起,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公开招聘一些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中去。利用农村学生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全方位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良好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且促其产生愉悦的轻松的情绪的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着正确的态度、充满着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兴趣,且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学生,才可能学好英语。

(3)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分阶段逐步加大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满足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大力弘扬人类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只要我们重视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姚伟.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境.2009(6).

[2]米庆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应对[期刊论文].凯里学院学报,2007(2).

[3]晏小琴,倪亚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期刊论文].农业考古,2006(6).

[4]李亚芳.浅析农村英语教育现状.2003(3).

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凯里学院学报主编。同时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制史专业,贵州大学法理宪法学、经济法学专业和贵州民族学院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曾担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民族法学会理事,日本国际二宫尊德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清代蒙藏地区法制研究》、《藏族法制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合著合译的著作有《法律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来自黔东南的田野调查》、《苗族习惯法研究》、《羌族法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教程》、《苗族法制史》、《法人类学基础》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一十余篇,编书20余种 。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2]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1):92-96. [3]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117. [4] 王明亮.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46-49. (发布时间:2010-12-14)

凯里学院学报电话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

历史沿革

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

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

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

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

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

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

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

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教学成果

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

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

学校荣誉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学质量做出努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形势需要我们对外语进行普及,中国教育更需要不断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但由于我国存在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笔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教师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面临的难题

(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通过近些年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和在职培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新课改的要求仍在差距,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仍存在很大欠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读,实行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英语教育基本形成“哑巴英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依然很差,“听不懂、认不出、读不准、写不好”等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的束缚,加之农村教学设施的简陋和缺乏,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以中、高为导向,大讲特讲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忽视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反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教学定势,最终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完成,教学效果不得不大打折扣。事实证明,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需要加大适量的教育经,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电教设备,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录音机、语言机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需求适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英语学习电子设备。

(3)农村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外流或改行现象十分严重。农村中学教学任务重,福利待遇又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优秀的英语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有专门从事家教有偿服务的;有农村挤进城市的;有从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有改变现状考研深造外出的;更有暂时无法改变现状则“得过且过,听之任之”的。

农村中学教学环境不适应时代要求

(1)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首先体现在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偏离,评价体系不当。不少学校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用”,根本目的是为了“评优质课”、岗位竞争或晋升职称,功利思想明显;二是“不用”,大部时间学校的教学设备束之高阁,无人过问,依然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支撑着课堂教学;三是“不会用”或“用不好”。部分教师甚至用不好或根本不想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从根本上无法发挥电教设备的教学优势。

(2)家庭和社会问题依然严重。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不够重视,无法为孩子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家长教育程度较低,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学英语无用”的思想,始终抱着将来反正是出去打工的落后思想。另外,农村文化基础(方言等)和语言环境也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重“笔头”练习,而轻“口头”练习,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结论往往不全面,甚至会给其它学生造成误导;还有的教师怕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准,担心让学生任意说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索性将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归纳和总结的知识,全部变成教师“直接灌输”。长期下去,学生有了依赖感,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更不想开口“说”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基本丧失。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鼓励一部分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想方设法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为农村中学在岗教师提供更多在职深造培训机会,在评职评优上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2)利用农村学生的自身优势,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问题。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要想改变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问题,必须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抓起,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公开招聘一些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中去。利用农村学生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全方位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良好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且促其产生愉悦的轻松的情绪的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着正确的态度、充满着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兴趣,且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学生,才可能学好英语。

(3)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分阶段逐步加大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满足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大力弘扬人类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只要我们重视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姚伟.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境.2009(6).

[2]米庆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应对[期刊论文].凯里学院学报,2007(2).

[3]晏小琴,倪亚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期刊论文].农业考古,2006(6).

[4]李亚芳.浅析农村英语教育现状.2003(3).

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凯里学院学报主编。同时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制史专业,贵州大学法理宪法学、经济法学专业和贵州民族学院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曾担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民族法学会理事,日本国际二宫尊德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清代蒙藏地区法制研究》、《藏族法制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合著合译的著作有《法律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来自黔东南的田野调查》、《苗族习惯法研究》、《羌族法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教程》、《苗族法制史》、《法人类学基础》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一十余篇,编书20余种 。

凯里学院学报好投么

有点壮志未酬吧,忧愁却又豁达。

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纵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变幻莫测,但他却能处之泰然,胸怀坦荡,在逆境中更能闪现璀璨的光芒,实为难得。而他超然、坦荡人格的形成,内容丰富、颇具特色诗歌的大量创作,可以说与他遭受贬谪,身心得到历练密切相关。故研究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领悟及其诗歌创作。

一、贬谪对苏轼性情爱好的影响

苏轼少时即“奋厉有当世志”,仰慕东汉刚直的名士范滂,21岁便高中进士,踏上仕途,对北宋王朝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一系列内外危机有深刻的认识,提出课百官、安万民、厚货材、训兵革的改革措施。他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出仕之初,正值王安时变法,苏轼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意王安石的一些措施,因而被放外任。后来,朝廷御史台有人居心不良,罗织罪名,诬陷他以诗讪谤朝廷,被捕入狱,是为“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苏轼因属“旧党”而被召回朝廷,官至中书舍人,但因其在贬谪期问了解到新法的许多好处,不同意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主张,于是又被外放,历任定州、杭州、扬州等地知州。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次遭到迫害,先贬惠州,继而被贬琼州(今海南岛)。可以说,在“乌台诗案”前,苏轼基本上是比较单纯的儒家人格和书生人格,这一时期他思治天下,探询人生,虽然萌动着新的因素,但并未有所突破。而苏轼那种随遇而安、通脱坦荡的性情心态是在贬谪期问因生活困苦、处世艰难、身心得到历练后才最终形成的。

在贬黄州、惠州、琼州期间,生活尤其艰难,但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中才使得苏轼性情变得更加通脱和坦荡。初到黄州,苏轼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他两次说自己“穷到骨”,在给友人的信件中也多次说到自己右目病笃,卧病半年,并“杜门斋僧,百想灰灭。”特别是被贬岭南时生活尤其窘迫。在惠州条件委实艰苦,除了从朝廷一直延伸到地方无所不在的压力(屡次搬进又迁出合江楼)外,年老多病、物质生活的困乏、岭南地区相对落后的人文环境以及流行的瘴疠等等,都在威胁他的生存。他的《和陶贫士》云其生活窘迫:“岂知江海上,落英亦可餐。典衣作重阳,徂岁惨将寒。无衣粟我肤,无酒 我颜。贫居真可叹,二事长相关。”诗人垂老贬谪,流落江海,衣食困窘,饥餐落英。又有《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云其欲以米酿酒,米亦竭,以无酒为叹。可见其生活相当窘困,温饱已成问题。特别是贬到海南时,生活条件更加恶劣,东坡给友人的信中说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其恶劣程度可见一斑。除此外还年老多病,在儋州作《纵笔》有“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收稿日期:2009—07—08作者简介:王晓暖(1971一),男,福建尤溪人,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第5期 王晓暖: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 北船不到来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脂吾。”这些都充分表现出苏轼在贬谪期间生活贫病交迫的处境。

面对困境,东坡并未因此而消沉,他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莫过于他的善处逆境。如到黄州后,他寄居定惠院,至全家迁居至临皋亭时,大有生活饥寒之忧,只好痛自节俭。后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得一块数十亩的荒地,他便亲自耕种,植了些粳稻枣粟之类,以此来稍济困窘。这块地便是“东坡”。这时候自称“东坡居士”的苏轼已过上“躬耕”的生活了,对于如何开荒种植已有些经验和合理安排,他时常和老农交流。然而,苏轼又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纵观《东坡八首》,其基本情调是一种恬淡的愉悦,没有感伤,没有抱怨,更没有哀愁,倒是从劳动中获得了一些过去不懂的知识和前所未有的感受,不矫情,而是发自内心,所以才那样纯朴和清新。在久旱逢雨或农忙来临时,他总是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来描述:“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细腻与爽朗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些清新而充实的诗句,既没有陶潜诗“悠然见南山”的道家气,也没有王维诗“空山不见人”的禅家味,而是既执著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苏轼不但对现实孜孜以求,对生命深情热爱,又能摆脱世俗的偏见,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生命本体的存在。在苏轼看来,这种劳动既不同于一般道家的归隐田园式,也不同于儒家落魄潦倒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局促人生,而是一种安时初顺、任其自然的人生经历,脱离世俗功利和肉体痛苦的生命活动,因此初步具有了形上本体的意义,为他在岭南时期审美的人生境界开辟了途径。

除了自己借地亲自躬耕以解决物质生活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健康、精神乐观,而其方法就是修身养气、参悟佛理。到黄州的当年,他就给人写信说,借了天庆观的道堂三间,准备冬至后入室,闭关修炼四十九日。(《答秦太虚七首》之四)同时又说“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道日。”当时佛教界最为兴盛的为禅宗,苏轼在禅门被归为临济宗黄龙派的弟子,其实他与云门宗甚至禅宗以外的僧人也颇有交往。虽他接触佛、道不始于贬谪时期,但贬谪生活确实加深了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对他的心理调适很有帮助。创作了许多用佛禅语入诗的诗,讲述佛禅道理。如“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及“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里的“风轮”、“水天”皆为《楞严经》里的词。还与长老、道士交好,从《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和郭功甫韵送芝道人游隐静》等诗篇中可看出他与长老、道士时常往访,共同悟道。特别是在惠州、海南时,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对佛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佛教关于生命空虚的学说来自脱于痛苦,保持理智的清醒,而使人生富有诗意;又以道教的长生久视之术来佐助养生,并返视生命的本源,自觉守护高贵、纯洁的人格。这就很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追企陶渊明的人生和诗歌境界了。他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共100多首,原希望尽和其诗乃已耳,用黄庭坚话来说就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如《和陶贫士》、《和陶还旧居》、《和陶九日闲居》、《和陶归园田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止酒》、《和陶劝农六首》等等。总的看来,苏轼处于逆境中生活窘迫等与渊明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和陶之作,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陶渊明人生和诗歌境界的向往,在和陶诗中也得到了许多安慰,使自己在逆境中能更好地保持高贵、纯洁的人格。

贬谪期间,生活闲适,心中抱负无法实现,只好饮酒自娱。苏轼对酒的热爱与陶潜、阮籍有相似之处。从他的诗篇中经常看到他常使自己沉浸在醉意中:“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还常常独自饮酒:“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诗人虽洒脱,但从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孤独和寂寥:“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他还自己酿酒,在黄州学会酿蜜酒后他写道:“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沽泉新表里清。晓日着颜红有晕,春风人髓散无声。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由于苏轼饮酒过多,病情加重,苏辙劝他止酒,故有“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不久他又喝起来了,并且自酿“天冬门”酒,漉酒的时候竞一边漉一边品尝,结果大醉一场。总的看来,酒是苏轼不可或缺的伴侣。

总之,正因艰苦的贬谪生活使得苏轼的性情渐趋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恪守传统的价值标准。他融汇了儒、道、佛三家,创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吸取了儒家的执著于现实的一面,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吸取了道家通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其懒散无为的一面;吸收了佛教的感悟人生、追求心灵超脱的一面,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于是,苏轼就这样一步步地从现实人生走向审美人生,把现实人生的苦· 98· 凯里学院学报 第27卷难化解于无形,不走向矫情的寂灭,而是对苦难人生领之如怡,最终走向生命的完成。

二、贬谪对苏轼诗歌表现内容、创作手法的影响

首先,贬谪给了苏轼游历山河、名胜古迹及其了解、融入各地风俗民情的机会,使他在感慨身世沉浮、山河秀美的同时,留下了许多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诗篇。

在去贬所的途中,他一边游历一边留下抒怀之作。如初次贬谪到黄州的途中暮宿淮南村时有《过淮》篇,抒发了“黄州在何许,想象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的感慨,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茫然感油然而生。在游净居寺时,竞有“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的想法,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在描写“的喋梅花草棘间”后,便抒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的感慨,以幽独的梅花来自况。后在贬惠州、海南等地时,其途经之作就更为丰富了。过慈湖夹有“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峻岩”的感觉,这与作者当时累遭贬谪,历经艰险相符合。经湖口时有《壶中九华诗》云:“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见异石而思故乡,自念孤绝,反说“念卧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足见其超脱之处,但苏轼在旅途中心情基调仍是比较忧郁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使他无法完全超越出来。如过南康时看到长湖“萧条万象疏”,发出了“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的感慨,年迫桑榆,却无匡时之术,退归故里的想法油然而生。这种通过外界事物来抒发感慨之作在这段游历问屡屡可见,但是忧郁的感叹,及感慨身世飘零终是无用也是无奈的,虽有像“惶恐滩”那样险恶的环境,但终将振作,使自己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险境。在过大庾岭时有“一念失垢后,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以此来激励自己。总的看来,在去贬所的途中,苏轼游历山河、古迹,更加看清现实、倍感身世飘零,最终以诗人的独特表现手法使之付诸笔端。

到达贬所后,向他展开的是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以罪臣的身份到达贬所,是要一直当百姓下去还是有所展机,不得而知。苏轼是以颇为复杂的心情去面对的,但对生活的热爱也使得他很快就可以融入到新生活中去,使内心渐趋平静,用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创作了许多表现当地物产、风貌的诗篇。初到黄州时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开始喜欢当地的物产、生活。到惠州时感觉更为亲切:“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一路行来,途中不断有人向他介绍惠州的风土人情之美,到达惠州又有官民的欢迎,使他觉得放佛找到了归宿。岭南有丰富的物产,苏轼在此品尝了因博得贵妃一笑而闻名的荔枝。“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吃荔枝也吃出另一番兴致,荔枝在其笔下是多么的美丽而高洁,其“厚味”和“高格”正是苏轼的人格像喻,远离朝廷、没有风霜打击的南方,才是苏轼真正的归宿之地。在生活闲暇之余,自然时常到周围闲步,观赏周围的景色。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有“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白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春意浓浓,诗人虽担心欢意年年谢,想“闭门谢客对妻子”,但也不得不被这浓浓的春意所吸引。特别是描写雨后四望亭的情景云:“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村。”将春末夏初、雨后天晴的景象描写得真切如绘,颇具韵昧。

(具体请下载)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9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92人,正高职称76人,副高职称212人,博士77人,硕士397人,“双师型”教师7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省管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州管专家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5人。 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罗义群、罗永常、张小梅 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旅游管理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园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民族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1个):民族数学文化与教育教学团队(肖绍菊)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农科教人才培训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大学生艺术设计创新创业训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5门):植物学(周江菊)、数学分析(姚仁海)、大学英语(姚瑛)、教师口语(王贵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廖毅川) 教学成果 2008-2014年,学校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6项,其它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教学成果奖序号类别项目名称与获奖级别年份完成人1 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 2008 曾羽、姚仁海、 李斌、石敏、周丹平 2 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的研究——苗族反排木鼓舞健身操创编及推广(二等奖) 2013 吴萍、田玲、 刘强、刘文燕、唐丽香 3 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二等奖) 2013 罗永常、顾永泽、梁焰、刘亚琼、蒋焕洲 4 校企合作,培养物理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三等奖) 2013 岳莉、曾永东、 刘伦沛、吴召宇、邓生平 5 创新第二课堂,提升民族地区学生英语专业技能(三等奖) 2013 谢贵华、杨瑛、 刘逢春、李丽红、许杨阳 6 凯里学院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三等奖) 2013 张雪梅、廖雨、肖育军、李小娟、杨涛 7 首届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2013 董秀红、谢绍平、 向功周、刘惠萍、 肖荣、杨敦远、 陈继华、罗国忠 8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优秀成果奖 黔东南地区苗族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苗族服饰中数学因素的挖掘与应用研究报告(一等奖) 2011 肖绍菊、罗义群、 雷秀武、曾祥慧、 吴燕、杨光来 9 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苗侗数学文化与数学情景教学研究(二等奖) 2014 罗永超、张和平、肖绍菊、 肖玲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个。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2个):人类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个):园艺学、植物学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人才团队5个、校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12个,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各1个。 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高校创新人才团队(5个):贵州省功能性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东南州农林产业病虫害鉴定及有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黔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创新团队、“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创新团队、“多原子分子材料的光电性质研究”创新团队 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有纸质图书952942册,电子图书1624637种(其中超星电子图书595517种,硕博论文1009997篇),光盘3000余张;有《苗族侗族文化专题数据库》3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使用权数据库6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软件通学习系统、新东方英语多媒体学习库);在线使用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据库,并参与CALIS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

他的词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成为了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从他的词中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凯里学院学报和安顺学院学报

新经济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

历史沿革

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

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

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

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

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

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

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

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教学成果

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

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

学校荣誉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1] 主红. 对排球大力跳发球失误的技术原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 (14) :404[2] 隋远杰. 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0, (02) :38,41[3] 卢文平. 排球比赛中发球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内江科技, 2010, (04) :152[4] 苏玉凤. 对不同阶段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05) :50-51[5] 郭立平, 宋林.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扣球高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20-122[6] 刘作忠. 首次由中国人主持的全国运动会[J]. 寻根, 2010, (02) :34-38[7] 胡永奎. 初中女生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3) :18[8] 任国平. 西岗,激情与活力的热土——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专业成长纪实[J]. 人民教育, 2010, (01) :20-29[9] 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10] 谢曙, 周威, 雷文军, 许名鑫. 广州2010年亚运会排球馆大跨预应力箱梁设计[J]. 建筑结构, 2010, (04) :63-65,75[11] 刘菁.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及教学方法[J]. 体育科技, 2000, (01) .[12] 马志勇,杨焱. 排球上手传球技术教法的改进[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13] 张力. “导学——学导”教学法结合心理训练法在高校排球上手传球教学中的运用[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02) .[14] 李其顺. 排球上手传球的易错与纠错[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2) .[15] 符智勇. 想象训练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 2008, (03) .[16] 姜晓阳,马金玉. 普通高校女生排球传球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探索, 2007, (07) .[17] 王俏英. 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方法[J]. 凯里学院学报, 2008, (03) .[18] 郑欣. 浅析高校女生排球课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02) .[19] 周俊芬,潘年丽. 排球传球技术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错方法[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2) .[20] 陈高国. 排球正面传球教学探讨[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还有英文的参考文献,自己选吧 of ankle functional instability on the ankle electromyography during landing after volleyball blocking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Volume 19, Issue 2, April 2009, Pages e84-e93Eneida Yuri Suda, César Ferreira Amorim, Isabel de Camargo Neves weight changes and voluntary fluid intakes of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during an official tournament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2, April 2008, Pages 139-145E. Zetou, G. Giatsis, F. Mountaki, A. novice-expert comparison of (intra-limb) coordination subserving the volleyball serveHuman Movement Science, Volume 16, Issue 5, October 1997, Pages 653-676Jacques Temprado, M. Della-Grasta, M. Farrell, M. , siz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competitive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3, June 2008, Pages 337-344Grigoris G. Malousaris, Nikolaos K. Bergeles, Karolina G. Barzouka, Ioannis A. Bayios, George P. Nassis, Maria D. Treatment of a Female Collegiate Volleyball Player with Costochondritis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 Volume 30, Issue 4, May 2007, Pages 321-325Donald Aspegren, Tom Hyde, Matt of landing maneuver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volleyball playersClinical Biomechanics, Volume 19, Issue 6, July 2004, Pages 622-628Yasar Salci, Behzat Bahadir Kentel, Cengiz Heycan, Sabire Akin, Feza and reproducibility in high-speed motion of volleyball spike jumps by phase-matching and averaging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38, Issue 10, October 2005, Pages 2050-2057Mitsuru Tokuyama, Hirotsugu Ohashi, Hisao Iwamoto, Kunio Takaoka, Mamoru torsion and passive shoulder range in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Volume 10, Issue 2, May 2009, Pages 51-56Laura M. Schwab, Peter Injuries in VolleyballSpine in Sports, 2005, Pages 81-94Scott F Nadler, Peter Yonclas, Luke OF THE VOLLEYBALL SPIKE USING WORKING MODEL 2D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40, Supplement 2, 2007, Page S760Wendy Linnell, Tom Wu, Pierre Baudin, Pierre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dig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Joe F. Garrett, Gregory S. analysis of landing from volleyball blockGait & Posture, Volume 28, Supplement 1, August 2008, Page S19R. Lobietti, S. Fantozzi, R. Stagni, F. mo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during the overhand volleyball serve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Lisa A. Schaller, Mary C. landing technique displayed during volleyball training replicate the demands of competition?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9, Supplement 1, December 2006, Page 47C. Wild, B. Munro, J. distribution under the foot at the take off in volleyball jumps and fosbury flop high jumps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7, Issue 6, 1994, Page 677Thomas L. Milani, Ewald M. Hennig

提供一些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思丽妮. 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 [2] 黄辉. 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 铜业工程, 2007,(02). [3] 张宗亮.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4] 唐振达,梁素萍,易金翠,何劲军.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3). [5] 刘春慧.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 山西财税, 2007,(01). [6] 孙论,陈晖. 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之浅见[J].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6). [7] 黄淑玲.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8). [8] 付淑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模式探讨[J]. 现代商业, 2007,(16). [9] 王雪燕.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刍议[J]. 商业经济, 2006,(02).

  • 索引序列
  •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郝国彩叶凯凯
  • 凯里学院学报增刊
  • 凯里学院学报电话
  • 凯里学院学报好投么
  • 凯里学院学报和安顺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