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1999年品德教育论文

1999年品德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1999年品德教育论文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少先队员德育大纲是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遵照《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及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常熟市孝友中学德育大纲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奋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一)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②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③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护法。 ④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⑤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②热爱班组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③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 ②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二、教育重点、教育内容及教育活动。 (一)初一年级 1、教育重点: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热爱班级集体、认真学习、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教育。注意做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衔接工作,迈好中学第一步。 2、教育内容: ①行为准则教育 ⑥爱中华、爱家乡教育 ②集体主义教育 ⑦合格公民教育 ③道德品质教育 ⑧自学、自理能力教育 ④学习目的性教育 ⑨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教育 ⑤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⑩体育合格标准教育 3、教育活动 ①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召开“迎新大会”,进行校史教育,了解校史、继承我校光荣传统,研究调查新生情况,建立新生教育档案。 ②学好《政治》课,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③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校规校纪,观看《规范》录像,进行行为准则教育。 ④组织好新的班组集体,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完善班内各种组织,开展五项常规红旗竞赛,明确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生活、学习尽快上轨入格。 ⑤上好第一次班会,开好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做好第一次广播操,组织好第一次课外活动。 ⑥做好中考前复习动员及考后学习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⑦组织远足活动,游览家乡名胜古迹,锻炼学生毅力、意志,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⑧开展年级、班级集体文娱、体育活动,组织义务劳动。 (二)初二年级 1、教育重点: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青春期教育,珍惜青春年华,好学进取迈好青春第一步;加强法制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2、教育内容: ①爱国主义教育 ⑥劳动教育 ②集体主义教育 ⑦团的基础知识教育 ③理想,道德教育 ⑧学习目的性教育 ④法制纪律教育 ⑨科学学习方法教育 ⑤青春期教育 ⑩健康的审美教育 3、教育活动: ①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最美的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开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活动,观看录像、电影,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使学生懂得“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③开办少年团校,进行团的基础知识教育,举行集体离队仪式,做好建团工作。开展“共青团员,我的向往,我的目标!”“迈向政治生命的第二高度”等主题活动。 ④进一步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防止两极分化,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 ⑤重视劳动教育,教育学生在家中生活应自理,在学校要认真上好劳技课,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 ⑥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 ⑦重视青春期教育,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增长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同学间正常交往,顺利度过青春期。 ⑧开展十四岁教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品质。 ⑨进行审美教育,初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学会从自然环境,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自己选一些做参考吧!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深受侵染,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小学阶段,应下大力气进行德育,而应重视学校这个德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德育;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加之社会环境日渐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盛、社会活动增加等诸多因素,使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

党的报告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对于德育这个问题,部分教师和领导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在于个别问题上的指导。事实上,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如果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必将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个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德育的教育。

二、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既然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才是德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去人们总是采取灌输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输一种什么道德,被灌输者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被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对方甚至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无法接受灌输,而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养就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思想,形成时时显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无缝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周会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还要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统一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能够同心携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那么就会改变班主任唱德育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德育素养提上去,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和社会中的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要在根本上寻找小学教育中德育实施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德育,那对德育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通过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来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门课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育学生各种各样的品质;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协调,切实将德育与各门学科进行渗透。

培育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关键需要教师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并且还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贯彻一种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课堂行为的一致性,否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差距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陈洪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论文

trtygrtgregtrtg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1.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2.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3.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向你推荐一个网站: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上面有一个小学德育栏目,有很多来自全国优秀期刊的论文,包括小学生德育工作,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以及相关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哦。可以去试试。进入网站方法: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就可以看到。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问题教学的实践论文

“什么是好的教育?系统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这是问题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波利亚对于“好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问题教学,就是引入某些社会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创境:拨动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兴趣或情绪中,设置基于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之成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之源。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虽然只是提供了一个个生活片段或者只言片语,却仍旧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其内在联系,创设适宜的、能拨动思维的问题情境。

1.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置情境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如果模拟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六年级《对立还是沟通》一课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美的妈妈偷看了小美的日记,小美气得哭了,与妈妈大吵了一顿。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是对立?还是沟通?怎么沟通?在现实生活情境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2.以学生先验观念为基础设置情境

学生在认识某一事物的概念之前,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看法和观点。有些先验观念善加利用,可以引发思想冲突。如学习《民族危亡的时刻》一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清朝前期、清朝末年的中国版图以及现在的中国版图,大小迥异的画面立即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为什么中国版图和熟悉的“雄鸡”版图相差甚远?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探究的兴趣一旦被激发,等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设置情境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既可创设问题情境,又可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充满现实味道。2011年,教师在上《天下为公》一课的当天,恰逢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庆典。教师让学生观看了庆典上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值得纪念?接着引领学生回顾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进而体会“天下为公”的含义,培育学生的民主情感。近年来,教师越来越重视热点问题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目的就是在于搭建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促使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学习中。

二、启思:问题创设的第一大原则

一个恰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情境的设置必须带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情境材料中“发现”.由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很难要求学生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得很好。因此,教师的倾听、调控、梳理是特别重要的。特别1而是有目的的,要有恰当的学习目标定位,要能把握核心问题。因为问题反映着教学价值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

1.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问题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课程目标正是国家根据各阶段学生学习与认知的特点来编撰的。所以说,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新知识,领悟新道理,教师需要依据文本与课程目标来设置问题,把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内化成教学中的问题。

《走进不同的家乡》是四年级下册的教材,教材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课上,教师展示了祖国各地风格迥异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之后,让学生质疑,从孩子们的问题中,教师确立了这样的核心问题:“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从事着怎样的劳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把教师对文本的认识转化为问题

虽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品德与社会课的书本,但是我们的书本是严格根据学生心理与接收能力来编撰的,它包含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应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吃透教材、处理教材,从高处着手,把自己的'文本认识转化为问题。《乡音乡情》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文本提供了四川的虎头鞋、变脸等艺术形式,教师细读文本之后就能知道,这不是学习的素材,而是提示我们关注家乡的民间音乐、戏曲及手工艺术。因此,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串”: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曲?有哪些特殊的民间戏曲?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问题,便是最好地利用了教材文本。

3.从学生预习中产生问题

相对于以前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先学后教”的策略让教师有机会引导学生从预习中提出问题。如在上《家庭消费小调查》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课前调查一周内家庭花销情况,将之带到课堂上来。同学们生成了一个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家中的开支都有哪些方面?哪些钱是为我花的?哪些开销天天都有?等等。学生对一个个问题想想算算,不仅了解了最基本的家庭消费常识,同时感受到居家过日子要考虑方方面面,花钱要统筹考虑等。

三、抛锚:解决问题的指导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问题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培养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在情境和问题的刺激下,学生应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或回忆已知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头绪。课堂上,教师不经意的包办代替,将使有效提问变成无效提问,甚至把问题的空间缩小到零,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应更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效果。教师作为辅助,可以采用“抛锚”式的解决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搭脚手架

抛锚式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在《一起画学校》一课中,学生研究的问题是“一幅学校平面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当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教师提供了几份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发现,得出结论。这样的脚手架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解答问题的机会,并于无形中帮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2.连点成线

当一个问题难以被解决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连点成线。如在《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中,同学们带来了花花绿绿的包装袋,联想到相关课题,教师便提出了:包装袋上有哪些学问?这个探究问题很大,同学们讨论起来比较涣散而混乱。因此,教师便设置了“问题串”:观察包装袋上有些什么标记,猜猜他们表示什么?吃了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可能出现什么后果?买了没有生产厂家的产品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通过将这些小问题连点成线,最后让学生梳理出包装袋上的知识(学问),就变得非常清晰了。

3.引向纵深

在《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一课中,师生探讨了“现代通信工具有哪些”与“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地更新换代的”两个问题,同学们感受到了现代通信工具带来的方便、快捷,感受到科技给通信家族带来的迅猛变化,孩子们都由衷惊叹。教师立足于现实生活,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变化、更新的通讯时代,有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孩子们审慎思考后便提出了不少观点:通讯方式越便捷,人们面对面交流却越加淡漠,比如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新型通讯方式虽然快捷,却不能像寄信那样表达情感、保留文化,比如有些家书流传千年,而微信、微博却时时被刷新……这样的课堂上,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思辨能力逐步提高,能多角度看待社会生活,符合品德与社会学习的认知规律。

总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很难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就难以深入思考。在问题教学三步法中,“创境”“启思”是基础,而“抛锚”是架构,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无论哪些方法,只要在教学中操作得当,都能促使学生解疑成功,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浅析

摘要: 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学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教育品德论文范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浅析

摘要: 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学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 索引序列
  • 1999年品德教育论文
  •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 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论文
  •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 小学教育品德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