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甘南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甘南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甘南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室内装饰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李天鹰. 论新时期的室内装饰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3) . [2] 胡涓涓,万翠蓉. 色彩在家具与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01) . [3] 冯颀军.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中式元素和传统意境表达[J]. 美术大观, 2007,(12) . [4] 王国胜.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6,(04) . [5] 董秀梅. 室内装饰设计趋势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5) . [6] 姜春云,周光标,熊辉.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风格设计[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7,(01) . [7] 李远成. 室内装饰设计的理论及实践[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3) . [8] 周卫. 浅析家具与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J]. 正德学院学报, 2007,(01) . [9] 刘树老. 住宅户型与室内设计的新发展[J]. 家具, 2006,(01) . [10] . 《 The nature of art 》 .Beijin Univercity Press, 2002, :8 . [11] Interior Space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Rim: A Pictorial Review .2003, .

参考文献:1 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郑曙阳 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 建筑创作 第十期 2002 3 郑曙阳 室内设计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4 韩冬青 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 新建筑 第三期,19945 布正伟 自在生成论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7 徐千里 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张世礼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 中国室内 第三期,20019(德)盖罗冯·波姆著 林兵译贝聿铭谈贝聿铭 文汇出版社, 200410 Richard Weston: Modernism, Phaidon Press Limited,London,1996

(1)《现代室内设计与务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公共空间美化与装饰——娱乐、休闲》 江西美术出版社 (4)《休闲娱乐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出版社 胡仁禄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与井冈山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井冈山精神绿色井冈,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心神向往,在井冈山倾听红军后代讲诉红色故事,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登黄洋界哨口,重走朱毛挑梁小道,面对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一个个遗址,无不让人感动。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服务人民,奉献于党”,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传承。 短短3天的学习,井冈山精神已溶入我的血液里,更渗透到我的灵魂深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敌我力量悬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凭着解放思想的勇气和首创精神,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凭着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在推动创先争优,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要牢牢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动摇,肩负起把党的事业代代相传的重大责任,筑牢党性根基,加强党性修养,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并自觉把人生价值目标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去,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培养、期盼的优秀干部。 最后,用一首小诗作为演讲的结束语: 心潮澎湃上井冈,群山翠竹绿茫茫, 昔日战场硝烟尽,唯有杜鹃似骄阳。 红色圣地缅先烈,坚定信念紧跟党, 牢记宗旨为人民,宝贵精神永发扬。

参考文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吉安:中共党史出版社 1987年版《打开山门迎大军--论袁文才、王佐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贡献》《毛泽东传》

与庞白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型时髦,长着“烈焰红唇”,与大熊猫们齐名的国宝滇金丝猴就是这么特别!它们生活在云南和西藏的高山针叶林里,数量稀少,曾一度被认为已经消失,现今也不过只有三千多只。它们的故事很特别~了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快来看看~证件照居然也很美①纳尼?它的学名是外国人取的?1871年,一个名叫大卫(Pere Armand David)的法国人根据传闻报道了这种当时尚未科学命名的动物的存在。1890年,两名法国人,索利(R. P. Soulie)和彼尔特(Monseigneur Biet)在云南德钦县境内组织当地猎人捕获了7只年龄性别不同的滇金丝猴,并将其头骨和皮张送到巴黎博物馆。1897年,法国动物学家米尔恩-爱德华兹(Milne-Edwards)根据这些标本,首次对滇金丝猴进行科学描述,并以采集者的姓“Biet”命名,将其正式命名为Rhinopithecus bieti。(看来它的学名还真是随了外国人的名儿)。“哦哦哦,原来是这样”②不是金色,怎么会叫滇金丝猴呢?说完外国名儿,我们来聊聊这个令人充满疑惑的中文名。第一次见到滇金丝猴的皂片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和小自一样发出了疑问:不是说好了是金丝猴猴么?!这位长着灰毛的朋友,你是不是乱入了?人家真的是滇金丝猴!(前方高能,涉及分类学)这是因为在分类学上,滇金丝猴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的金丝猴属(又称仰鼻猴属)。但是,和川金丝猴相比,它们“亮相”得太晚,这一属已经被命名为金丝猴属。在分类学上,有一时期科学家们把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当作川金丝猴的亚种,于是就按照地域被命名,理论上来说应该分别叫黑白仰鼻猴、灰仰鼻猴和金仰鼻猴。其实全世界现在一共有5种金丝猴,除了上面这三种,还有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金丝猴家族(图片来源网络)但由于“滇金丝猴”这个名儿已经约定俗成了,大家也就继续沿用了这个名字~现在清楚了吧?“心好累,你说叫啥就叫啥吧!”③猴群中,它是微胖界明星你的肚子这么圆,你莫非是怀孕了?我我我是一只公猴。。。肚大腰圆依旧是明星范儿滇金丝猴无论“男女”,都肚大腰圆,看起来和怀了孕一样。但这其实不怪滇金丝猴不爱运动。它们肚子大主要是因为它们以松萝、地衣、阔叶树的芽叶以及竹笋等为食。但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比较低。为了保证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滇金丝猴必须不停地吃吃吃,没准肚子就这样被撑圆了? 颜值高,胖点也是明星范儿~④但是,滇金丝猴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萝等植物,但其实它们并不是“纯素食者”。科学家们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滇金丝猴会在地下翻虫卵吃,有时雄性滇金丝猴还会组队一起去狩猎,捕捉鸟类和松鼠等小型动物。看来它们偶尔也需要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补充点蛋白质。“怪我咯!”⑤“有猴的地方,就有江湖”滇金丝猴是社会群居型动物,一个猴群从二三十只到三四百只不等。猴群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一夫多妻的家庭,再加上它们“爱的结晶”,在这种家庭中,公猴就是“大家长”。其乐融融的家庭另一个是全雄家族,也被戏称为单身汉俱乐部。全雄家族里的“青年才俊”可不是吃素的,当它们足够强壮到能够挑战“大家长”们的时候,就会试图篡权。为了篡权,它们有时还会合纵连横组成兄弟联盟共同挑战。如果实力不足打输了,为了保持良好关系,输的一方可能会帮获胜的一方整理毛发来缓和关系。 真是有恩怨,就有江湖啊!为啥要篡权,还不都是为了“有个家”!说多都是泪啊~⑥滇金丝猴女生的择偶标准要知道,滇金丝猴的世界里是没有“剩女”的,母猴们个个都是女神!公猴们常常为了争夺女神来组织自己的小家庭,不惜大打出手,状况有时很惨烈。母猴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愿意为你生小猴子的,它们不仅要求老公够强壮,能够保护家庭和孩子,它们还更喜欢选择对自己体贴的“暖男”。“直男癌”可能会没老婆哦!还有啊,它们“母子”之间关系更亲密~“快去找吃的!”⑦为了避免追踪,妈妈们会把胎盘吃掉?滇金丝猴宝宝们会在每年的二月到六月出生,但却很少有人观测到滇金丝猴分娩的过程,甚至连分娩的痕迹也很难发现。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滇金丝猴在夜间分娩,分娩后母猴会吃掉胎盘,消除掉分娩的痕迹!没有痕迹才能躲过天敌的追踪。(为了保护宝贝儿,母猴也是蛮拼的!)紧紧相依⑧妈妈和宝宝,生死不分离婴猴刚出生时,四肢和脖子非常柔软,一天24小时只能生活在母亲的怀里。出生一个月以内,它都很少离开母亲的怀抱。滇金丝猴母性极强,对宝宝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走哪儿带到哪儿。婴猴如果离开了母猴,根本无法存活。它们身体脆弱,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无法适应高海拔地区高寒气候,再加上没了母乳,很快就会死亡。令人动情的是,母猴对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即使宝宝不幸夭折,母猴也会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抱着它,试图唤醒它。⑨杀死别家婴猴还要吃尸体?妈妈和宝宝的生死相依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滇金丝猴的族群中也会出现公猴杀死其他公猴后代的现象。更为惨烈的是科学家们曾观测到一只公猴杀死别家的猴宝宝后还吃掉了尸体!科学家们推测,公猴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为了让母猴不要花费时间抚养前夫的孩子,尽快繁衍自己的后代。科学研究对杀婴行为给出了三个主要的解释:两种适应性假设(性选择假说和资源竞争),以及一种非适应性假设(社会病态假说)。但到底是什么原因,科学家们现在还没有定论。一只雄性滇金丝猴正在吃死去的婴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滇金丝猴是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它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猴子,终年生活在海拔2500—4700米的高山森林里,数千只的数量,让它们比大熊猫还要濒危罕见。作为处于旧大陆猴与猿之间的特殊分类中的一员,滇金丝猴研究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早在2004年,TNC就启动了滇金丝猴保护项目,时至今日,TNC依然在默默守护着老君山滇金丝猴群,在这里猴群逐渐壮大的背后,是很多人无悔的付出。

出门开会,自东向西飞越美洲大陆。置身于数万米高空之上,与日常琐事完全隔绝的时间这么长,最适合看书,发呆。应了庞白在手中这本散文诗集的书页里说的: “放下杂念,忘记烦恼,让身子更轻,翅膀更矫健,让飞还原为飞。” 我生平读过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屈指可数,说来惭愧。受古典文学专业的限制难以顾及,或许可以当作一种托辞,实则是下意识地觉得小说也就罢了,诗歌呢,清代以前好诗句已被写尽,现当代的无甚可读。直到最近两三年有些因缘巧合,接触到数位优秀的当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才在惊艳之余,近于惶恐地认识到自己这种狭隘和偏执,毫无理由,更无必要。让我学会正视当代诗文的作家,包括湘西的黄青松,营口的王爱民,梧州的羽微微,还有,北海的庞白。 我阅读他们的作品,起初完全是被动的,包括庞白。那年到北京开会,蒙桂林“纸的时代”书店抬爱,趁着人在国内,安排一场我的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的发布会,邀请了数位广西名作家参与。我藐视现当代诗文在前,早早离乡去国于后,对广西文坛一无所知。看到这种安排,哪怕仅仅出于礼貌,我也势必要恶补诸位嘉宾的背景和创作情况。 无巧无不巧,读到庞白的《唐诗散章》,也在半空中,从北京飞回桂林的航班上。 这一组系列散文诗以唐诗名篇为素材,庞白将自己植入原诗的情境,与前辈诗人们隔着时空,同题吟咏。他反复琢磨原诗的意象,又扩展了这些意象;他辗转体味前人的情状,却并不局限于已被格式化的理解,比如他与李白同题的《玉阶怨》。 李白的原诗,拟南朝齐国谢朓的旧作,描摹一段初秋夜半,一个深宫弃妇的孤独凄清:“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画面中女子长久伫立,长久无言,一直照耀着她的秋月也无言。李白冷眼旁观,写来似乎无动于衷,文字散淡,起承转合之间却弥漫着遍地幽怨,连夜苦楚。庞白再拟李白之作,远远看着这幅古老的画面,让长信宫中渴望被看见的孤独等待发出了声音,在月下阶前喃喃自问:“深秋是什么时候到来的?是沿着红透脸的枫叶还是落尽黄叶的梧桐到来的?” 她已经那样伫立了很久,她心底的声音如露珠凝结在阶前,她迷惘的自问注定无解,也不需要答案。所以庞白从这里一笔荡开,原诗里具象的人、物、事都虚化,只有益发清冷的等待:“深秋里,日子因为思念显得漫长,岁月因为思念显得迷惑。”他用一个诗人的敏感,将夜凉露重、罗袜知寒、垂帘惜月的意象揉碎、重组,拎出了“时间”的概念。时间在李白和他之间,在远古与当下之间,“如地上的水渍,无影,无踪,让思念之情无所托寄。”“只能如风,如云,如天上那轮的秋月,浩大,明亮,年年依旧,岁岁无语。” 于是长信宫中遥远的、个体的、女性的怅惘,渲染成恒古痴情的难状之情、难言之隐,扩展成庞白对人情世态,对古今生命里的无奈与失落,一声深长的悲悯叹息。 这一组散章三十余篇,以古证今、借古论今,他的《孤雁》比杜甫的还要倔强决绝,他《听弹琴》比刘长卿更随性,他的《送魏二》完全拆破了王昌龄走笔的轨迹……或嫁接融合,或改写,补续,庞白通过联想、影射和对比,完成今古场景交错、意象置换,用现代化的自省、自问和自白翻新了古老的素材,同时赋予现代语言传统的蕴藉,将现代的盐或糖化入古典的水中,与原作形成同题复调的表达效果,又承继了古典诗歌言不尽意的情味悠长。 我沐唐诗之光二十余年,逡巡在这样的字里行间,自然要被震动。于是与作者庞白在桂林发布会上相识,交流也就容易顺畅。此后,我们没有机会再见面,只保持着文字往来。庞白以诗名立于文坛,却不仅写诗和散文诗,也写散文。他习惯于以诗歌的表现手法驱使语言,即便写散文也很少用长句,短小精炼,用独特的、别出心裁的意象快速推出一个个画面,用简练得近乎武断的节奏约束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谋篇构句的这种节制足以令读者费尽思量,比如这一句:“唯有山川可以告诉”。起先我们微信聊天,他偶然提起有一本新的散文诗集即将出版,书名叫做《唯有山川可以告诉》。 可这明明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啊,我追问:“唯有山川可以告诉什么?告诉谁?” 他只回答说,这原是他一首诗的题名,不肯解释更多了。数月后我读到这首诗,才知道完整的诗句:“唯有山川可以/告诉我们/它的沉默。” 唯有山川可以告诉 那青翠的背影 枯萎的眼神,以及尚未相逢的 低声叫唤 在这个夜晚 安稳下来这远远不是全部 深重的烟雨遮蔽着的山川 日渐隆起 那里埋藏着更多 我们从未启口的那些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山川已是我寻找到的唯一慰藉了 而且,唯有山川可以掠走 我们静的时间,乱的生命 激流般的对视 唯有山川可以,告诉我们 它的沉默 诗句是完整的了,诗情却益发节制。用“沉默”,山川如何“告诉”?“掠走”了“我们静的时间/乱的生命/激流般的对视”之后,山川怎么可以“沉默”?为什么要“沉默”?如此深沉不可测的“山川”,如此冷峻的“沉默”,怎么可能成为“我寻找到的唯一慰藉”? 带着这首诗制造的疑问,翻检《唯有山川可以告诉》全书,才明白山川或江上湖边、古城老镇、村头海滨……庞白足迹所到的不同地点和方位,构成的是一个本真的,客观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广义的“山川”。他一旦进入,立刻与世俗的现实剥离,如孟浩然的“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肉身化作与自然宇宙万物性质相通的某一“物”,且似乎具有万千变化的超能力,无为而无所不能为,可以去和这个系统中的万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天地间的无边倦怠,扩散着小动物的呼吸、山林的伸展、群星的思考和欣悦。” “猫儿披青绿衣裳,站立云雾中,送漓江和资江远去。/它马一样,仰天长嘶,期待越岭之巅纵身一跃。” “这株柳树,那么老!它站在遍体鳞伤中。/它满身皱纹里,有瓷器破碎的声音。那清脆的声音,如细雨,在天地间纷飞。” “而我们还没来得及感慨,水中的叶子,已若炷炷青烟,完成沉浮,各自入禅。” 庞白非常擅于将客观物象拟人类比。从细微处着墨,遣词造句不堆砌辞藻,不晦涩,却相当考究。营造出充满新鲜感甚至是陌生感的,“诗化”的自然存在,令人读来如水晶帘下望秋月,分明是实景实物,又超越了实景实物。苍穹之下,这些物象是一个由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组成的有机整体。他不是宇宙的核心,只在其间若隐若现,似有还无,万物各具情态,而万物于他皆有深情。他不干扰,不介入,只凝神体味一草一木的情感象征,一村一镇的历史渊源,一地一景的文化精神。当他把“山川”作为生命整体来体验,人的自我存在与万物便互为主体。当他手不停挥,直觉式的领悟冲口而出,娴熟的语言技巧和表现力便建构起物我关联、循环互动的诗境。 然后,心灵与山川契合了,山川的生命感呈现了,人类渴望回归混沌天地的永恒“乡愁”得到诗意的安顿,巨大的生命漂泊感得到“慰藉”,印证了老子在千百年前的陈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如谢灵运在池边楼上,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在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或韦应物在善福寺阁前,“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千百年来,诗人们回归其根——天、地、道、人的宇宙——的共同潜在冲动,为他们作品中诗性的张力提供了内在的支撑,也是庞白遥接传统诗学的哲思基础。 而“归根曰静, 是为复命。”庞白的诗句里,以语法形态体现的“我”往往是缺席的。面对“山川”,他的主观情思、心理内容、生命意志都很安静。斟字酌句的抒情,或悲或喜或感慨都不声嘶力竭,也少有慷慨激昂,一任心随物往,情共景生。一个个山川物象,一种种自性清净,营造出归根复命之“静”,远离尘世俗务。 然而,宁静中总有一抹灰色况味时隐时现,挥之不去。有时在花山壁画上,有时在南湖边柳树下,有时在杨美古镇的石板路边……这一抹灰色并非来自于眼前的自然风物,而是他茕茕独行的幽独身影,内心深处属于过客的,“与世不相遇”的深刻孤寂: 他在风的声音里总结:“美,从来不会无声无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他在古镇南关前伫立:“每天清晨,马蹄声后,路边的树林便开始有鸟儿/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它们在我所有回忆都无法抵达的高度,用啾啾的/凌乱叫声,阐述它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悲喜。” 他在一缕茶香里:“幻想中无数哀歌复活,/黑暗里青春泛滥无边。”“一场灵魂的飞翔从天而降,一辈子,现在只剩下/这短短一缕。” 他激活了漓江边“九马画山”上的那几匹马,却驱使它们奔向决绝:“圆月高挂,而冲锋在即——/九骑,即全部。/轻生重死的九骑,大风一般,要掳走光阴!” 他一边赞叹深山中怒放的杜鹃花“多么香,多么艳,多么忘我”,却同时看见它们注定的凋零:“它们有幸站在高处,站在大明中,目送季节中所有扭曲的光阴远去,然后迎来属于自己死亡的荣耀。” 这份上天入地的孤寂,几乎无孔不入,沉淀出诗情诗意里苍凉的格调,所围绕的核心概念是“时间”。庞白似乎对“时间”特别敏感。“岁月”、“光阴”、“时光”、“季节”之类的词曾经在《唐诗散章》中频繁出现,在这本书里也一样。这些词语之外,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意象更多,一边造就一边摧毁,一边催生一边消弭,无声无息,无色无相,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令人无可奈何却无法逃避、无可推诿。如秋夜白露,阶前的人伫立越久,夜越深,就越能感觉到那种逐渐逐渐浸透的寒凉,从脚底的罗袜一直窜上心头。时间浸透“山川”之内所有存在的,现实的微观意象,与所有过去的、失去的凛然相对。鲜明的反差,沉重的落差,交叠往复,建构出他笔下天地悠悠,广阔无垠的历史纵深感。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古往今来,人类不断回到“山川”之中寻求母体的生存滋养,永恒博大的“山川”或许足以“慰藉”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却也无法逆转其渺小而脆弱的宿命。于是洞悉一切的“山川”唯有沉默,因为不忍直言——庞白对人类普遍精神生态的关注随之显现。他笔下苍凉的灰色基调不是私己的,个体的儿女情长,而是自屈原以降,从外部世界进入人类心灵的共同路径,共同情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悲悯的诗心今古相继,庞白完成了与前辈诗人们不同题,而共神韵的抒写。 但是,如果今天的笔尖下流淌的仅仅只是唐宋的余绪,恐怕也难免落入泥古的陷阱。回归“雅正”的诗学传统并不意味着倒退,借鉴经典更是为了当下的发扬。所以庞白跨越时间维度的“山川”视角,最终并没有归于避世的厌倦,或者结束在颓唐的虚空,而是恰恰相反。他没有消极地把生命主体与自然客体尽作空观,因而他的苍凉总会不可思议地旁逸斜出,转向万家灯火的人间: “仍然会有冬寒从山顶压下来,/春暖在山底迎上去;仍然会有生命萌动的声音在泥土、山石和草木中,拔节。” “所以他们不说永久:瞬间即永久,即一去不复返,/即所有的从未来临。/所以他们期待笛鸣:和风帆那样,会落下,更会/升起。” “世间的纷争、烦恼、无着,如雾霭升腾,隐入茶山。/山间最后一丝残阳,照亮归一之万物。/夜晚,因黑暗而渐次明朗。” 他用一种以返照心源的思维方式,体认“时间”的自然铁律,直面“山川”的风云变幻,又不取不舍,只以本心为独立自足的世界,看到“开合有序的迷茫中的蓬勃”,看到“银光万顷,其中一缕,源自我们额头!”于是,他空灵、跳跃的语言文本回到人与自然繁复多重的彼此观照。内心体验的独一性、艺术表述的审美性与思维的开放性相得益彰,见证人性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批判,不干预,“让飞还原为飞”。万物以其各自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彼此依赖共生,进入生命节律原生态状态——“诗意的栖居”。 之后,庞白的文笔获得文学诗性的自持效果,构筑起一个属于自我存在的心灵空间。再之后,我在数万米高空之上,只好再次感慨,原来好句并未被前人写尽。等我结束这一趟长途旅行,时差尚未完全倒过来,“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就从武汉的一家海鲜市场流窜开来,祸延全中国,惊动世界卫生组织,紧紧揪住了所有人的心。 而尽管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早已不新鲜。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在全球引起近万个确诊病例,造成900多人死亡,罪魁就是一种叫做SARS的冠状病毒,来自于果子狸。还有,2012年,沙特阿拉伯首次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造成全球1000多个确诊病例,近400人死亡,还是冠状病毒惹的祸,叫做MERS,病源是一种非洲蝙蝠。还有其他各种名称的病毒,艾滋病的HIV-2型病毒来自于西非人捕杀“白顶白眉猴”,HIV-1型病毒来自于捕杀黑猩猩;加上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近年来每一次令人类惊悚莫名的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都指向与我们一起栖息在这个地球上的另一类:野生动物。 那些小小的,可以被我们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捕杀甚至于虐杀,剥皮削骨的野生动物,不知在什么时候,会突然施展出它们的洪荒之力,将人类裹挟进死亡,真真实实的死亡。因我们自以为是的,傲慢的万物主宰心态,我们毫无节制膨胀的私欲,促使我们率先并且主动地,破坏了自然生态规律,破坏了与它们之间千百年来的平衡。而作为这个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我们是有选择的,这个选择的结果应该是充分尊重和敬畏大自然,以及其中的任何一种生物,而不是截然相反。庞白说:“上天安排每一个人,生活在每一个地方,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奔波、劳累和收获;安排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海,以各自的形态呈现,展示神秘、丰富和风姿,/都有缘由,而且恰逢其时。” 也恰如其分。庞白用《唯有山川可以告诉》的语言,反反复复讲述着用平等的态度、审美的心境去维护生态自我、生态共生,唯有与这片栖息地上的一切其他生物和谐共荣,才能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他这一部新著便具备了现实的、当前的,单纯文学欣赏之外的特殊社会意义。 唯有山川可以告诉,唯共山川足以慰藉。 ***全文刊发于香港《文综》杂志,2020年第3期。 上一篇:【书评】|《离岸芳华》,花落花开 下一篇:【书评】|《轮回》:前方,奥秘更深更远

滇金丝猴就是云南金丝猴,其背部、侧面、侧肢、手、脚和尾巴灰黑色,颈部、腹部、臀部和四肢内侧是白色,只要知道以上这些特点,就可以识别出滇金丝猴。

与臧科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 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07年9月.文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 [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杜,1983。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李小融著:《中国基础教育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俄]臧科夫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散文文学论文的标准格式供大家参考: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与黄河散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中文名称: 黄河 外文名称: Yellow River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 长度: 5464公里 流域重要城市: 济南、郑州、洛阳、银川、兰州 注入海洋: 渤海 注入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 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长河之一。全长5464公里,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二(仅次于长江);平均流量1775立方米/秒(世界大河中属非常小的流量规模);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黄河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从山东注入渤海。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正如诗人左河水在以黄河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奔海》中所曰:“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 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黄河流经地形区分别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5500公里,平均流量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桃花峪。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 黄河汛期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平均为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米~米。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因而它又被称为“悬河”或“地上河”。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河南(2张)省洛阳市。由这里距黄河南30公里处,就是洛阳市区。洛阳是四大古都之一,从周朝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炀帝)、武周、后梁、后晋,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之北,其余县市区均位于黄河以南,因此黄河穿越洛阳。[1]编辑本段溯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仙李白的诗句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2]黄河在汉代以前称“河”,那时人们普遍用“川”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1]《尚书·禹贡》里“导河积石”的“河”和《史记·高祖本纪》里“浊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黄河而言的。所以,汉以前古书只有“河出昆仑”。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使黄河为带、泰山为厉。”但是黄河一词在当时尚未广泛采用,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因为流经黄土高原。[3]编辑本段自然特征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简图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黄河干流呈“几”字形。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带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 黄河流域范围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 黄河有所争议。、科学考察团已确定卡日曲为河源正源。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水草丰美,农业较发达,因此分别被誉为“塞上江南”和“塞上米粮川”。流域概况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 黄河壶口桃花峪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现代肖草《卜算子·黄河》词给予真实诠释:“天外挂飞川,骇浪生素幔。已过悬崖万仞山,犹有惊涛溅。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 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黄河(6张)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九曲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3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倍。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最近因为风沙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保护方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编辑本段黄河断流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植物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得黄河灌溉面积不断扩大;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⑦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没有建污水处理厂。编辑本段河道变迁概述黄河是我国第二条长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战国筑堤以前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经》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缘,向东经过雄县、霸县一线,到今天天津市区附近入海;《禹贡》大河下游在今深县与《山经》大河别流,穿过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县以东入海;《汉志》大河则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至黄骅县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但以流经《汉志》大河为常见。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东汉至唐末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唐末至北宋末经近千年的堆积,到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渐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发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时期,决口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决。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后决口地点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1048年商胡埽(今濮阳东昌湖集)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黄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吴埽、内黄口)金元至明嘉靖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黄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浚、滑之间原是黄河下游的窄道,由于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决口后摆动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东、山东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离开了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东或东南,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在金代,有记载的12次决口中,决后河道摆动在该地区占10次。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洧川、扶沟、鄢陵等地,由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地,由涡入淮。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从金元至明中叶,黄河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决口地点西移。起初决口多在今山东境内(12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世纪80、9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14世纪40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市西古荥镇)一带,几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第二,河道干流逐渐南摆。12世纪中期以后河道经豫东北、鲁西南,至今山东梁山县境流入泗水。以后逐渐南摆进入豫东开封、商丘地区,经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夺泗入滩。金元之际两次人为决河,先后由濉夺泗或由涡入淮。13世纪后期有一段河道夺颍河入淮,达到黄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第三,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分出几股岔流,迭为主次,变迁无定。自12世纪下半叶(金大定年间)开始,即出现“两河分流”的局面。以后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经今废黄河一线以北汇入泗水,夺泗入淮。到13世纪下半叶(元初),下游又出现了夺濉、涡、颍入淮的几股。嗣后,或东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时而又东北决入马颊河、徒骇河、北清河(今山东东平以下黄河)入海。经常数股并行,迭为主次,变迁极为混乱。元末(1351)贾鲁治河时,曾整治一条从河南封丘东至徐州夺泗入淮的河道,史称贾鲁河。不久即告废坏。编辑本段现代黄河治理科学划分中科院泥沙专家钱宁提出了黄河粗沙和细沙之分。在黄河上,粗沙指直径毫米以上的沙粒,直径毫米的为中沙,直径毫米以下的为细沙。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是由于4亿多吨的粗沙造成的。对此,人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人工扰沙和调水调沙。人工扰沙指利用机械手段将黄河河底的粗沙搅起,喷射到黄河主河道中,从而流入海洋。调水调沙在小浪底水库中应用较多,已有12次。治理措施近50年黄河的治理有了很大发展:1、黄河流域已修建了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60%;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小浪底工程已于1998年按期截流。2、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1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8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 71亿亩,折合万平方公里,占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按48年平均,年均进度。上述治理面积中,有梯田(包括塬面条田、埝地)万亩,坝地万亩,其他基本农田万亩,造林万亩,种草万亩。专管机构我国水利部下设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经的各省、市、县设黄河河务局,各县级河务局沿黄河大堤设管理段,进行黄河大堤养护、勘测、建设等工作。编辑本段文学典故成语气吞山河:吞:吞没。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浊浪排空:形容来势凶猛,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河清海晏: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比喻天下太平。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泾渭分明:渭河和泾河交界处渭河清,泾河浊,两者互不相融;后引申两个人行事作风完全不同。带砺河山 带砺山河 砥柱中流 负石赴河 河不出图 河汾门下 河汉江淮 黄河水清 河清海竭 河清难俟 河清人寿 河清云庆 河山带砺 海晏河清 砺带河山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鱼烂河决 激励瓦拉诗句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王昌龄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2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 《黄河夜泊》23、雷霆横刻千重山,澎湃纵雕万里原。—朱炳仁《黄河》辞赋《黄河赋》君不见黄河之水来天上来,咆哮奔腾出远望。君不见高天崩碎女娲石,银汉倒倾声威壮。骇鲸鲵而震蛟鼋,栗沉雷而嗔巨浪。滚六千里之洪涛,冲灌海门;发亿万年之蟒湍,溯源青藏。纳百川之涓流,行九州之大场。挟野荒之沙砾,辟重岩之叠障。苍水使者,怅投金简玉书;献瑞麟龟,驮来河图洛相。啸吼兮,丘峦惊悚;磅礴兮,千军莫挡。壶口中雹碎雾喷,龙门外雪激玉撞。是知息壤难塞,大禹费想。堤堰溃摧,百灵羡蚌。尔其柔怀玉宇,慈含宏量。伏羲育化于中原,神农植稻于榛莽。夸父嘘吸其精气,轩辕承运于沃壤。是知应天者勇,持险者亡。石鼓击空,远近之金铁皆鸣;阡陌纵眸,今古之寇仇胆丧。红日于远天吞吐,离云共金辉晃漾。 残豹已驱,英雄起起伏伏;螭战轮回,碧血泱泱漭漭。青纱帐风扫雾霭,落照里尽染阳刚。其为母亲之河、生命之光、中华血脉、炎黄乳浆。育四百兆儿孙,网开慈源;承五千年文化,鉴证沧桑。老子悟道于弱水,孙子握简于河梁。庄子观涛于一派,孔子流教于八方。辞赋誉于楚汉,诗吟漫于宋唐。教宗归其脉络,典经蕴其玄黄。惜其太白诗简,坡老词凉。相如赋少,右军笔殇。壮士骋怀兮,懦夫心悸。慵者振奋兮,达者激昂。名利客,时空淘尽;真英雄,非为帝王。敬尔生生化化,跌跌宕宕;曲曲折折,浩浩汤汤。流沙混沦,洪波致远。北辰待洗,南鲲欲翔。呜啸而汹涌天地,逶迤而逸傲遐荒。敬尔柔中蓄力,弱中蕴强。动中循道,静中寓狂。敬尔浑浊可清,灵性深藏。情能下泪,怒敢 狷扬。敬尔百折不回,惟大海而皈依;虚怀恒志,泯岁月之玄霜。曾经滩回钓雪,照民生之疾苦;而今乐起钧天,谐盛世之吉祥。养慧发明,莫夸纸张铜器;滋田广育,茂生金谷稻粮。植被葆青,根基已固;浚疏畅顺,龙蛇任缰。使架海之鲸,莫可横逆;喷浪之鳌,难以嚣张。摧枯荡朽,尘埃祈靖;抱天而流,心源弥彰。长桥卧波,虹接其霓彩。高堰储玉,电发其精芒。厦庇万间,回看云楼鳞栉;铁船竞渡,不让纤夫踉跄。尧街汇彩,香车驻跸;禹甸牧歌,机耕农忙。王气兆昆仑雪域,商机达花府渔乡。融合而奉献,欣喜天人之合契;凝神而观势,直挺豪杰之脊梁。脉源绵传,执着承继;逝者如斯,浑穆苍茫。水调歌头,豪放云天之襟怀;胸消块垒,欲飞千古之霞觞。黄色源流,润黄种之肌肤;黄色土地,祭黄帝之祠堂。听华岳之霜钟沛然,知汉家之英胄慨慷。水生澜,不消英气;天行健,煜照金阳。此深情萦结万世,涌热血澎湃一腔。天山客临流而叹:伟哉!浩哉!来见民族之精魄,归映华夏之辉煌!俗语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洗不清。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9、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10、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1、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2、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长度 5464 千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3、大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我整理了一下参考格式,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2]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2]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7、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8、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译著

【格式】

[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5]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文献格式详解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一)参考文献的引用、目的及作用

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方法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 索引序列
  • 与甘南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井冈山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庞白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臧科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黄河散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