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jcb研究的论文

jcb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jcb研究的论文

一、Protein & Cell期刊历史以及定位 Protein & Cell创刊于本世纪初,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Nature集团负责海外发行,2012年首次被SCI收录。其编辑部位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内,曾长期被研究所学生作为所刊看待(类似于中科院遗传所的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其主编为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生物物理所前所长饶子和院士。从其创刊背景来看,该杂志更多的聚焦于结构生物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杂志逐步成为了一本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其不仅发表生物物理学相关研究,也发表基础细胞生物学、干细胞乃至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内容。 其2012年首个影响因子为分, 2019年则已经上涨至分,而更惊人的是,预计今年6月份公布的JCR报告中,其影响因子可高达分 ,一举超过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ports这三本综合性期刊。鉴于目前的政治导向,扶持国产期刊成为了趋势。科技部发布的破四唯文件中,明确要求对科研评价采取代表作制度,而 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 。因而,国产期刊未来必然是科研人员争夺的焦点。 Protein & Cell作为的少有的国产高影响因子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必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稿。 局座说“颜值就是战斗力”。一个期刊的排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期刊的定位和专业性。该期刊排版清爽简介,非常现代,无论是字体还是整体版式设计,均是属于一流水准。而其每期的Cover,则隐隐有Cell系列子刊的风范。至少从美学角度讲,Protein & Cell是有办成高品质期刊的野心的。 二、Protein & Cell成长史 当然,就跟看人一样,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内在的内涵。那么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Protein& Cell是如何用短短十年,在影响因子这一个指标上,超越创刊历史超过70年的Journal of Cell Biology的。从下表可以看到,以 2015年为节点,该杂志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远超我国GPD增长速度 ,就像做了火箭一样迅速从一个 3分杂志窜升为10分杂志 ,并正式超过IF 分的JCB。通过我们详细分析发现,该杂志影响因子的迅速提升,是由于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保持较低的发文量。例如,2018/2019两年,其article、review和letter的数目为174篇,而JCB则为523篇。在发文量较低的情况下,少数单篇引用超高的文章会显著提高影响因子,反过来说,这也是PNAS这种年发文量超过3000篇的巨无霸杂志,其影响因子极其稳定的原因。 第二,大量刊发综述性文章。例如,2018/2019两年,其review的数目为38篇,篇均引用达到19次,直接贡献了的引用数。而JCB的综述贡献则为22%。而另一本综合性生物期刊Cell Reports则只发表了1篇综述,对总引用的贡献率只有。 第三,大量刊发研究性letter。一个研究性期刊为了健康发展,是不能完全依赖于综述性文章的。那么,如何同时提高研究型文章版面,又同时提高影响因子呢?JCR报告对于影响因子的计算规则是这样的:两年内该杂志发表的所有文献在第三年度的引用数字作为分子,所发表文献中article和review的数目作为分母,其比值则为影响因子。因此,如果说大量刊发review是从分子入手,那大量刊发letter则是从分母入手。Nature在改版前,曾有个栏目为letter,其刊发figure数目不超过4个的研究性文章,其不作为article计入分母。医学类期刊,例如Blood,则每年刊发接近5000篇meeting abstract,同样在贡献大量总引用的情况下,不影响分母的数值。因此,Protein & Cell发表了68篇letter,贡献了的总引用。 三、投稿建议 说了那么多,那么读者们最想问的核心问题肯定是:Protein & Cell到底值不值得投稿?小公子个人认为,虽然该期刊IF增长迅速是利用了IF的计算规则,但无论是从其文章内容还是排版设计来看,该期刊都有一个成长为优秀期刊的野心和潜力。合理利用IF计算规则,提高影响力,是国产期刊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并没有什么上不得台面。而我们科研狗所关心的是,我们能否利用期刊的规则,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投稿该期刊,我认为有一下几点优势: 第一,国产血统,就是高贵。四个自信建设有一条就是文化自信,而掌握科研话语权是文化自信的一个子方面。无论是科技部还是中科院文献中心,对国产期刊都是关怀备至。科技部要求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出品的期刊分区,则将国产期刊强行抬升至1区,并为此创造出一个超越指数的指标。须知科学院1区理论上只包含该领域前5%的期刊,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老牌刊物或者CNS的子刊。连PNAS和NC都曾经因为这个规则给划分到2区。而JCR的一区则是该领域前25%的期刊,标准要宽松的多。很多学校,无论是招聘还是学生毕业,对于论文都有分区要求,有的要求科学院1区,有的要求JCR 1区。JCR 1区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科学院1区则基本上高不可攀。国产期刊,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科学院1区刊物的略轻松的途径。因此,从这方面讲,Protein & Cell值得投资。 第二,利用letter发高分杂志。我们前文提到,Protein & Cell利用letter提升了接近20%的影响因子,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呢?研究性Letter这种类型,其实并不多见,我们最长看到的就是改版之前的Nature。但Nature明确指出,letter和article在科学性上没有优劣之分,都是nature的研究性文章,letter相对而言只是在正文上figure更少,研究更简洁,但supplemental material则相当之多,甚至达到几十页,其是因为纸质杂志版面不够所导致的妥协性选择。而Protein & Cell的letter,经过我仔细查看,其收稿标准显著的低于article,其正文经常只有两张figure,附件里数据也相对较少,而其探讨的科学问题,则明显不如article那么热点。说服力的是,letter的平均引用数字也略低于article,更坐实了我们的推测。因此,我建议,如果您对自己的工作完整性和创新型有信心,但热度或者深度可能略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该杂志的letter栏目。需要注意的是,该杂志的letter是纯研究性论文,而非单纯信件,因此完全符合各大高校的毕业要求。 第三,对国产研究极度友好。大家都知道,科研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竞争性行业,首先发表工作的人,基本上会获得所有的荣誉。投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大家都担心热点问题会被人抢发,或者因为政治因素发表碰壁。国家之所以扶持国产期刊,有一点就是掌握科研话语权,排除科研之外的因素对文章发表的影响。例如, 韩春雨事件中,国内外20名学者共同署名迅速以 Letter 形式在Protein & Cell发表了题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文章 。中山大学的黄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中修复引发地中海贫血的突变的文章,在国外杂志屡屡碰壁, 最后迅速发表于Protein & Cell,该作者也凭此当选了当年Nature杂志评选的年度科学人物 。 因此, 综合以上几点,无论是从性价比,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Protein & Cell均有投资价值 。如果投稿老牌高分杂志不中,该杂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投稿体验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网友们的投稿体验吧,其数据来源于网友分享。 1. 经验分享:非常好的国产杂志!1.编辑非常专业! 整个编辑部响应速度特别快 !不管是送审还是返修都是3天内处理,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受影响。2.审稿周期2周,我们那篇3个审稿人,提的意见很专业,硬伤全被一一找出,连逗号全角半角错误都被发现了...(捂脸)。3.每期发表2-3篇左右的article,3-5篇的research letter。我们的文章开始投的article,审下来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最后改成letter发表。 2. 我们文章投过去3天送审, 审稿10天 ,审稿意见回来后2天就给了decision,效率特别高。3个审稿人,a和b提的意见普遍比较靠谱,让补的实验也算合理。我们当时就一个审稿人c比较tricky,让我们补了这个又补那个。。。。后来第二轮的时候编辑自己也写了一段意见,认为一篇文章讲好一个故事即可,没有让我们按审稿人c的意见继续补实验。 pc这个杂志article很少,大部分是letter。我们的文章第一次投的article,审下来被拒。后来补了一年实验又投,审下来还是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编辑问要不要改成letter发表。我们研究了一下近3年pc的letter,觉得水平也不错。2年硕士时光,能发一篇letter也算知足了,希望以后努力能发一篇article! 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对于社会学意义,那么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应用于神经学研究以及神经方面的治疗的,比如对高位截瘫患者神经元及突触再生、帕金森疾病的治疗等具有很大意义。Ras,读作[rʌs],作为一个词来读。MAPK这类全是大写的,是可以一个一个字母读的。你是要采访邱猛生吧,呵呵。 括号中的是引文格式,Qiu是作者的姓,et al.表示“等”,说明还有其他的作者。1991指该论文的发表年份,JCB表示在JBC这个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以下信息供参考药物分析化学SCI论文投稿指南医药分析和生化分析在投文章的时候怎么挑选一个最合适的杂志。

jcb研究论文

冯作化,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5年12月生,汉族,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 1985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美国纽约医学院,research associate。现担任《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外文版)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版)常务编委。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教材(1998年)和全国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分子生物学》教材。2001年和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1985年以来,参加并完成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3项部、省级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课题5项,部、省级课题6项。 自1986年以来,已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有40篇以英文发表)。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摘自:

1970年12月生,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现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肿瘤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校级培养对象,《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验学分册》和《生物科学进展》等杂志的编委,曾多次赴香港大学学习交流,近年来主要从事食管癌细胞核基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一项,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多篇;近5年来,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发表的SCI文章:No题目刊物名称时间本人署名1Immunomordulating effects of cefodizime on SCI收录2004第2作者2Modulation of neutrophil cytokines secretion by Klebsiella Clinical Pathology 2004第2作者3R-phycoerythrin as a potential photosensitizer applied in the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cancer by inducing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dictive2004第1作者4Stat1蛋白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激活癌变.畸变.突变2004通讯作者5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癌变.畸变.突变2007通讯作者待发表文章(备注:此部分研究工作是在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邱政夫教授实验室完成的。邱政夫教授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著名学者,曾长期在美国Vermout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2002年受聘香港大学。目前,邱政夫教授已受聘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全英授课教师。另外,邱政夫教授同时还负责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李冠武博士课题组研究指导。)1. Guanwu Li, Gefei liu et al. Activations of stat1 and erk are involved in the resveratrol-induced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apoptosis. To be submitted to . Guanwu Li, Gefei liu et al. Fuctional proteomics of resveratrol induced cell death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Manuscripts in . Guanwu Li, Wangyun et al. Stat1 binds to the nuclear matrix by amall DNA fragments. Manuscripts in preparing.

一、Protein & Cell期刊历史以及定位 Protein & Cell创刊于本世纪初,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Nature集团负责海外发行,2012年首次被SCI收录。其编辑部位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内,曾长期被研究所学生作为所刊看待(类似于中科院遗传所的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其主编为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生物物理所前所长饶子和院士。从其创刊背景来看,该杂志更多的聚焦于结构生物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杂志逐步成为了一本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其不仅发表生物物理学相关研究,也发表基础细胞生物学、干细胞乃至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内容。 其2012年首个影响因子为分, 2019年则已经上涨至分,而更惊人的是,预计今年6月份公布的JCR报告中,其影响因子可高达分 ,一举超过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ports这三本综合性期刊。鉴于目前的政治导向,扶持国产期刊成为了趋势。科技部发布的破四唯文件中,明确要求对科研评价采取代表作制度,而 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 。因而,国产期刊未来必然是科研人员争夺的焦点。 Protein & Cell作为的少有的国产高影响因子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必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稿。 局座说“颜值就是战斗力”。一个期刊的排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期刊的定位和专业性。该期刊排版清爽简介,非常现代,无论是字体还是整体版式设计,均是属于一流水准。而其每期的Cover,则隐隐有Cell系列子刊的风范。至少从美学角度讲,Protein & Cell是有办成高品质期刊的野心的。 二、Protein & Cell成长史 当然,就跟看人一样,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内在的内涵。那么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Protein& Cell是如何用短短十年,在影响因子这一个指标上,超越创刊历史超过70年的Journal of Cell Biology的。从下表可以看到,以 2015年为节点,该杂志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远超我国GPD增长速度 ,就像做了火箭一样迅速从一个 3分杂志窜升为10分杂志 ,并正式超过IF 分的JCB。通过我们详细分析发现,该杂志影响因子的迅速提升,是由于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保持较低的发文量。例如,2018/2019两年,其article、review和letter的数目为174篇,而JCB则为523篇。在发文量较低的情况下,少数单篇引用超高的文章会显著提高影响因子,反过来说,这也是PNAS这种年发文量超过3000篇的巨无霸杂志,其影响因子极其稳定的原因。 第二,大量刊发综述性文章。例如,2018/2019两年,其review的数目为38篇,篇均引用达到19次,直接贡献了的引用数。而JCB的综述贡献则为22%。而另一本综合性生物期刊Cell Reports则只发表了1篇综述,对总引用的贡献率只有。 第三,大量刊发研究性letter。一个研究性期刊为了健康发展,是不能完全依赖于综述性文章的。那么,如何同时提高研究型文章版面,又同时提高影响因子呢?JCR报告对于影响因子的计算规则是这样的:两年内该杂志发表的所有文献在第三年度的引用数字作为分子,所发表文献中article和review的数目作为分母,其比值则为影响因子。因此,如果说大量刊发review是从分子入手,那大量刊发letter则是从分母入手。Nature在改版前,曾有个栏目为letter,其刊发figure数目不超过4个的研究性文章,其不作为article计入分母。医学类期刊,例如Blood,则每年刊发接近5000篇meeting abstract,同样在贡献大量总引用的情况下,不影响分母的数值。因此,Protein & Cell发表了68篇letter,贡献了的总引用。 三、投稿建议 说了那么多,那么读者们最想问的核心问题肯定是:Protein & Cell到底值不值得投稿?小公子个人认为,虽然该期刊IF增长迅速是利用了IF的计算规则,但无论是从其文章内容还是排版设计来看,该期刊都有一个成长为优秀期刊的野心和潜力。合理利用IF计算规则,提高影响力,是国产期刊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并没有什么上不得台面。而我们科研狗所关心的是,我们能否利用期刊的规则,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投稿该期刊,我认为有一下几点优势: 第一,国产血统,就是高贵。四个自信建设有一条就是文化自信,而掌握科研话语权是文化自信的一个子方面。无论是科技部还是中科院文献中心,对国产期刊都是关怀备至。科技部要求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出品的期刊分区,则将国产期刊强行抬升至1区,并为此创造出一个超越指数的指标。须知科学院1区理论上只包含该领域前5%的期刊,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老牌刊物或者CNS的子刊。连PNAS和NC都曾经因为这个规则给划分到2区。而JCR的一区则是该领域前25%的期刊,标准要宽松的多。很多学校,无论是招聘还是学生毕业,对于论文都有分区要求,有的要求科学院1区,有的要求JCR 1区。JCR 1区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科学院1区则基本上高不可攀。国产期刊,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科学院1区刊物的略轻松的途径。因此,从这方面讲,Protein & Cell值得投资。 第二,利用letter发高分杂志。我们前文提到,Protein & Cell利用letter提升了接近20%的影响因子,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呢?研究性Letter这种类型,其实并不多见,我们最长看到的就是改版之前的Nature。但Nature明确指出,letter和article在科学性上没有优劣之分,都是nature的研究性文章,letter相对而言只是在正文上figure更少,研究更简洁,但supplemental material则相当之多,甚至达到几十页,其是因为纸质杂志版面不够所导致的妥协性选择。而Protein & Cell的letter,经过我仔细查看,其收稿标准显著的低于article,其正文经常只有两张figure,附件里数据也相对较少,而其探讨的科学问题,则明显不如article那么热点。说服力的是,letter的平均引用数字也略低于article,更坐实了我们的推测。因此,我建议,如果您对自己的工作完整性和创新型有信心,但热度或者深度可能略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该杂志的letter栏目。需要注意的是,该杂志的letter是纯研究性论文,而非单纯信件,因此完全符合各大高校的毕业要求。 第三,对国产研究极度友好。大家都知道,科研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竞争性行业,首先发表工作的人,基本上会获得所有的荣誉。投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大家都担心热点问题会被人抢发,或者因为政治因素发表碰壁。国家之所以扶持国产期刊,有一点就是掌握科研话语权,排除科研之外的因素对文章发表的影响。例如, 韩春雨事件中,国内外20名学者共同署名迅速以 Letter 形式在Protein & Cell发表了题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文章 。中山大学的黄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中修复引发地中海贫血的突变的文章,在国外杂志屡屡碰壁, 最后迅速发表于Protein & Cell,该作者也凭此当选了当年Nature杂志评选的年度科学人物 。 因此, 综合以上几点,无论是从性价比,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Protein & Cell均有投资价值 。如果投稿老牌高分杂志不中,该杂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投稿体验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网友们的投稿体验吧,其数据来源于网友分享。 1. 经验分享:非常好的国产杂志!1.编辑非常专业! 整个编辑部响应速度特别快 !不管是送审还是返修都是3天内处理,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受影响。2.审稿周期2周,我们那篇3个审稿人,提的意见很专业,硬伤全被一一找出,连逗号全角半角错误都被发现了...(捂脸)。3.每期发表2-3篇左右的article,3-5篇的research letter。我们的文章开始投的article,审下来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最后改成letter发表。 2. 我们文章投过去3天送审, 审稿10天 ,审稿意见回来后2天就给了decision,效率特别高。3个审稿人,a和b提的意见普遍比较靠谱,让补的实验也算合理。我们当时就一个审稿人c比较tricky,让我们补了这个又补那个。。。。后来第二轮的时候编辑自己也写了一段意见,认为一篇文章讲好一个故事即可,没有让我们按审稿人c的意见继续补实验。 pc这个杂志article很少,大部分是letter。我们的文章第一次投的article,审下来被拒。后来补了一年实验又投,审下来还是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编辑问要不要改成letter发表。我们研究了一下近3年pc的letter,觉得水平也不错。2年硕士时光,能发一篇letter也算知足了,希望以后努力能发一篇article! 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研究生研究的论文

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一、封皮

二、封二 封皮的英文格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不需要)

三、声明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四、中英文摘要

要求1000字左右,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结论,重点说明本论文的成果和新见解。中文摘要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为了便于检索,还应空一行,列出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附中文摘要之后)。

五、目录:按章节先后顺序编好页码。

六、主体部分:

1.文献综述(需注明引用参考文献的编号):作为论文的开端,简要说明本人所做的目的、范围、国内外进展情况、前人研究成果、本人的`设想、研究方法等。

2.正文(需注明引用参考文献的编号):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及结果、本人的论点、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关图表(表格必须为三线格式)、照片、公式等。文中若有同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结论的内容,必须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3.参考文献

4.致谢——对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七、附件——作为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包括:

1.正文内容过分冗长的推导公式;

2.为他人阅读方便所需要辅助数学公式或重复性的图、表;

3.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计算机程序清单;

4.作者简介(从大学起的学习经历、在读期间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获得专利和发表文章等情况),要求文字简洁。

选择论文研究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制定论文大纲、写作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编辑、校对论文

一、选择论文研究课题

硕士毕业论文要选择一个自己专业的研究课题,论文写作步骤的最基础事件,在选择论文研究可以时可以参考平时自己的研究重点或者感兴趣的方向,还要和自己的导师商议哪个课题适合研究。

二、研究论文课题

对于论文课题的研究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阅读大量课题相关论文内容,找到相关资料和论据以支持自己论文课题的论点,在搜索到相关论据和材料时一定要详细记录,以便得到更好的运用。

三、制定论文大纲

论文提纲对于整理论文写作思路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写毕业论文前先列出论文大纲,这对于论文而言是个简易且结构全面的论文草稿,可以逐步整理混乱的论文想法。

四、写作毕业论文初稿

按照论文提纲逐步丰满论文全文,在写作完成后即为论文初稿,论文初稿并非最终成稿,但是基本算是完了研究生毕业论文

五、修改、编辑、校对论文

论文初稿完成后对论文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反复阅读,理顺逻辑和语言表达。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论文

一、性质不同 1、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知识。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三、结果呈现方式不同 1、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2、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都可以,看您擅长那个方面虽然您打算做量化研究,但在前期打基础时最好看一些比较经典的关于质性研究的论文,这样在前期时你可以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同点和相似点,这样更有利于您开展后续的量化研究。定量研究一般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诊断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它并不追求精确的结论,而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摸清情况,得出感性认识。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与几个人面谈的小组访问,要求详细回答的深度访问,以及各种投影技术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种数字来表示的。在对这些数字进行处理、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资料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史蒂文斯()将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即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量性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

一、性质不同

1、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知识。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三、结果呈现方式不同

1、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2、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量性研究的特征不包括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详细介绍如下:

1、量性研究的特征不包括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包括标准化程度较高、可检验性强、精确化较高等特征。

2、简介: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方法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和科研设计,并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意义是应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量性研究一般只能解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目的: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

4、呈现方式: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1)研究的目的不同

量的研究目的是证实普遍情况,有预测的作用;质的研究目的是给出解释性理解,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问题。

(2)价值与事实不同

量的研究中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质的研究中是密不可分的。

(3)研究的层面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层面是宏观的;质的研究是微观的。

(4)研究的问题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是事先确定的;质的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在过程中产生的。

(5)研究的内容不同

量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事实、原因、影响”,凝固的事物;质的研究主要是“事件、过程、意义”,属于整体的探究。

(6)研究的设计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设计是结构化的,事先确定的;质的研究是灵活的、演变的。

学术界,质性(qualitative)与量性(quantitative)方法的整合使用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最近我在「健康照护机构的组织行为」读到几篇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同时包含质性与量性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文章[1]是 在探讨美国管理式照护健保组织(managed care organizations, MCO)的代表在与诊所医师或医师执业群(group practices)协商与互动时,当有冲突发生时,哪些是影响医师情绪反应的因素,以及哪些因素是决定这些协商代表在面对医师时所要采取的行为或态度。 由 于之前并没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加上能够用来预测或解释这种互动关系的理论也相当缺乏,因此这份研究首先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去对30位参与协商互动的 MCO的代表与医师群代表做深度的访谈,从这些访谈中研究人员做成访谈记录与逐字稿,再加以分析,归纳出三个重要的因素(MCO的影响力、之前双方的互动 经验、双方协商者的专业地位差距),以及两种主要的反应(MCO代表的所采取的行为与医师代表的情绪反应)。 接下来研究者从访谈稿之中与寻 找这三种因素与协商代表的反应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同时引用相关的组织行为或心理学理论,提出几个研究的假设(hypotheses):(1)当MCO 的影响力(power)愈大(比如纳保的会员数很庞大),MCO的代表在与医师(群)协商时会比较倾向采用强迫的行为(forcing behavior),而比较不会采取亲切(accommodating behavior)、让步(compromising behavior)或配合(collaborating behavior)的行为;研究者也预测,当MCO的影响力愈大,愈会让医师代表有负面的情绪反应。(2)若双方之前有负面的互动经验,愈会让MCO代表 采取强势的行为,并且会引起医师代表愈大的负面情绪反应。(3)在双方互动中,如果是涉及MCO代表拒绝或删除医师所建议采用的医疗处置,研究者预测这会 引起医师负面的情绪反应;在此情况下,若与医师互动的MCO的代表不是医师,这时双方出现专业上的地位差距,会使得医师有更明显或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 这份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者改采用量性的研究方法,去检验之前所提出来的十个研究假设。这时他们扩大访谈65位MCO的代表(来自9家MCOs),请他们 回想在与医师代表互动中曾经发生冲突的具体事件,并透过问卷收集量性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最后再使用计量模式去检验研究假设中的关系是否存在。 第二篇文章[2]也 是先用质性的方法,去访谈16家最早引进微创心脏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技术的医院的MICS团队成员以及医院主管,整理成访谈纪录,进行质性分析,藉以深入了解MICS团队的运作特性与方式,以及能够衡量MICS 团队学习与成效的适当指标。 接下来研究者收集相关的数据,藉由计量方法去检验研究假设,初步得到与原本所预期的结果:发现这16个MICS 团队的学习速率(也就是其手术时间的下降幅度)有很明显的不同。不过,是哪些因素造成不同MICS团队不同的学习速率?为了寻找答案,研究者再回到之前由 深入访谈所得到的质性资料,用质性分析去寻找解释的因素。尽管这些从质性资料中所整理出来的原因相当有启发性,不过,这些由质性分析所得到的解释原因,未 来最好能够再用量性的分析去加以证实,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第三篇文章[3]是在探讨高科技公司中新产品研发团队与同公司内其他部门之间的互动,所关切的是团队对外活动。 这 份研究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与前两份研究类似,也是先用质性,再用量性方法,不过所用的方法比较复杂一点,是质性与量性方法交叉使用。他们首先透过对38个 产品研发团队主管的访谈以及成员的工作日记中,整理出15种团队与其他单位互动的活动,再透过问卷调查450位,来自多个团队的成员与主管,藉由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的量性方法,将这15种活动归纳成四种主要型态,分别是大使(ambassador)、任务协调(task coordinator)、侦察兵(scout)、与护卫(guard)。同时,研究者透过一种Q-factor analysis的计量方法,发现不同的团队所采用的对外活动策略型态相当不一样,因此再加以整理出四种策略型态。这篇研究主要就是要了解团队所采取的对 外策略型态是否会影响其成效。 接下来研究者由分析之前访谈所得到的质性资料,特别是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成功与失败的团队案例与经验,再引用相关文献的发现加以左证,提出几个研究假设,以预测团队所采用的对外策略型态与成效之间可能的关系。 要 检验这些研究假设,需要团队策略型态(自变量)的数据,以及团队成效(应变量)的数据,前者数据来自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后者是属于量性资料,主要是来自 前面所提到的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最后研究者使用回归分析与关连(correlation)分析,去探讨所预测的关系是否存在。 我觉得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性研究方法各有优缺,刚好可以互补。质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在没有之前的文献或理论可以做为根据时,可以针对所关心的对象或现象收集描述性 的数据,透过归纳过程,研究者可以从这些资料整理出重要的因素或可能线索,为量性实证研究打基础,或去解释量性研究所发现的关系的原因。但是质性研究的限 制在于其主观性与缺乏普遍的应用性,因此这些因素最好能够再藉由广泛收集量化数据去加以证实,这也正是量性研究的优点,然而量性研究虽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某些关系是否存在,可是它的限制在于无法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关系背后确实的机制或原因。而这也正是质性研究可以发挥功能的地方。

  • 索引序列
  • jcb研究的论文
  • jcb研究论文
  • 研究生研究的论文
  •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论文
  • 量性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