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苜蓿种子研究论文前言

苜蓿种子研究论文前言

发布时间:

苜蓿种子研究论文前言

紫花苜蓿栽培方法

1、挑选土地;种植苜蓿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灌溉排水方便地块,发生积水易导致根部腐烂,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不适合酸性土壤种植,在盐碱地上也能良好生长。

2、精细整地;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彻底清除杂草,这是苜蓿播种成功的首要条件,春季播种时,要把上一年作物收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然后深翻土壤,秋季播种时要在作物收后深耕整地,苜蓿的种子不耐盐,播种前要对土壤灌水洗盐或者雨后播种。

3、种子处理;种子要经过精选,晒干,播种前可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制,保证种子在幼苗期免受到病虫害、杂草的危害。

4、播种时间;苜蓿可以春播、夏播、秋播,春季播种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播种,这时土壤刚刚解冻湿度大,利于幼苗生长;夏季一般在六至七月份播种,这时气温高雨水多,苜蓿幼苗生长很快,杂草也多,易发生病虫害危害;秋季一般在雨季后播种,这时温度适宜,杂草长势缓慢。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播种。

5、播种方法;苜蓿一般采用条播,苜蓿生长期间通风透光,便于中耕、施肥、以及浇水、排水,一般在草地补种或者改良草场时采用撒播方法播种,也可以与其它禾本科牧草混播。

6、播种;奔波每亩用种子到,盐碱地播种要适量增加播种量,干旱地区水分不足地方播种不可过密,过密会影响幼苗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产量;由于苜蓿的种子很小,播种时要湿土浅播,干土播种稍深。

田间管理

1、施肥;播种的地块土壤含氮量低,播种时要加入尿素作为种肥,幼苗期或返青后,要及时追施氮肥,成株后需要大量的磷肥,播种前钥匙足底肥,每亩施过磷酸钙30k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00kg,搅拌均匀后同时施入,另外推广使用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喷施宝等对苜蓿生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2、防治除草;田间长草要经常清除,特别是苜蓿返青后、幼苗期要及时除草,施肥和灌溉浇水都要在每次收割之后进行,使用化学药剂除草,要在收割前两至三周进行,避免造成家畜中毒。

3、灌溉浇水;苜蓿生长快,产量高,需要的水分也很大,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灌溉浇水可采取沟灌、喷灌,苜蓿返青后,收割后都要及时浇水,低洼的地块要雨后要及时排水,苜蓿的根系不耐水淹,如排水不及时,易造成植株死亡。

4、病虫害防治;种植苜蓿易发生病虫害,发生病害化学药剂防治、提前收割、及时摘除病叶等方法防治,播种前要挑选抗病性强的品种,播种时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

5、及时收割;种植苜蓿一年可收割三至四次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的种植而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而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耕作技术 (一)选地 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二)整地 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m1/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二、播种 (一)选种 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目前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l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l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 (二)种子处理 国内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 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水75kg+钼酸铵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 (三)播种时间 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四)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l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1cm。 三、田间管理 (一)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与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l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会死亡。 (三)病虫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 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四、收割 (一)收割时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 (二)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cm为宜。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 是人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诱导植物组织产生胚状体,这种结构与来自正常有性生殖的合子胚十分相似。将胚状体包裹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膜内,就可以做成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这种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一样,可以发芽出苗。人工种子是在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优点是:繁殖速度很快,可以用发酵罐大量生产,生产成本比试管苗低,且体积小,易于运输等。人工种子的前景十分诱人。 ------------------------------------------------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synthetic seeds)的概念最早是由Murashige(1978)提出的,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成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人工种子首先应该具备一个发育良好的体细胞胚(即具有能够发育成完整植株能力的胚);为了使胚能够存在并发芽,需要有人工胚乳,内含胚状体健康发芽时所需的营养成分、防病虫物质、植物激素;还需要能起保护作用以保护水分不致丧失和防止外部物理冲击的人工种皮。通过人工的方法把以上3个部分组装起来,便创造出一种与天然种子相类似的结构——人工种子。 由于人工种子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与天然种子相较,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生产和贮存;可以减少具有杂种一代优势的作物的育种程序;可以快速繁殖结实率低或难以用种子繁殖、育性欠佳的作物;可以快速推广优良种质资源;人工种子还具有节约种源、土地,不受季节限制的优点。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已将人工种子的研究列入了86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Kitto等(1981)用聚氧乙烯包裹胡萝卜胚状体首次制成了人工种子。经过20余年的研究,人工种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胡萝卜、苜蓿、芹菜、水稻、玉米、甘薯、棉花、西洋参、小麦、烟草、大麦、油菜、百合、莴苣、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子外,花卉和林木人工种子如长寿花、水塔花、白云杉、黄连、刺五加、橡胶树、柑桔、云杉、檀香、黑云杉、桑树、杨树等都有成功生产的报道。 1. 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与技术要求 人工种子制备包括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人工种子的包埋、人工胚乳的制作、人工种皮的制作、人工种子贮藏等步骤内容。 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 生产高质量的胚状体是制作人工种子的关键。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种子都开发出了胚状体培养发生技术。不同植物的体细胞的培养亦有难易。在生产人工种子时,要求胚状体具有可观的成株率,甚至超过天然种子。 胚状体的诱导: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得到,也可通过试管培养的愈伤组织、花粉或胚囊获得。胚状体一般在培养物的表面产生,其形状与合子胚类似,但胚状体却是无性繁殖的产物。实际操作中,一般在试管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悬浮培养,然后置于含生长素的发酵罐中,使细胞迅速扩增,再将细胞移入无生长素的发酵罐中诱导出大量胚状体。 胚状体同步化处理或分选:胚状体的同步化是指促使所有培养的细胞或发育中的细胞团块进入同一个分裂时期。只有同步化了细胞才可能成批地产出成熟胚胎。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方法:饥饿法——将培养基中的一些重要成分反复去除和添加;阻断法——在培养初期加如DNA合成抑制剂,如5-氨基脲嘧啶,阻断细胞分裂的G1期。 物理方法:低温处理法、过滤筛选法、渗透压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胚不同的发育阶段密度有差异)等到胚状体胎成熟以后,就可以进行人工种子的包埋了。其中过滤筛选法较实用、快速。 人工种子的包埋 人工种子的包埋关系到人工种子萌发、贮藏和生产应用等重要环节。Redenbaugh于1984年首次筛选出透水性好的海藻酸钠作为胚状体和不定芽的包埋剂。包埋方法主要有将胚状体或小植株悬浮在一种粘滞的流体胶中直接播入土壤的液胶包埋法;将体细胞胚经干燥后用聚氧乙烯等聚合物进行包埋的干燥包裹法;以及通过离子交换或温度突变形成凝胶包裹材料的水凝胶法,Redenbaugh等用此法包裹单个苜蓿体细胞胚制成了人工种子,离体成株率达86%。组合包埋法以及流体播种、液胶包埋、琼脂、铝胶囊等新颖包埋法也开始被应用,George等用硅胶包埋谷子体细胞胚,葫发率达82%,且4℃贮藏14天后仍能自行裂开、顺利萌发。 对胚状体包裹要求做到:首先,不影响胚状体萌发,并提供其萌发与成苗所需的养分和能量,即起到胚乳的作用;其次,使胚状体经得起生产、贮存、运输及种植过程中的碰撞,并利于播种,即起到种皮的保护作用;最后,针对植物种类和土壤等条件,满足对人工种子的特殊需要。 目前研究中的人工种子普遍采用水凝胶法,以海藻酸钙作为包埋剂,它具有对胚状体无毒害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海藻酸钙对水溶剂有很好的通透性,使得包埋其中的营养物质、激素、抗生素等(即人工胚乳成分) 容易渗透出来,造成营养泄露;另外,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种皮”的包裹保护,一些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胚状体,对种子造成破坏,因而目前绝大多数人工种子都只能在无菌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 人工胚乳的制作 为了满足包裹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在包裹剂中加入大量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抗菌素和有益菌类。选用无毒、透气和吸水性强的木薯淀粉与海藻酸钠(1/2MS培养基配制)混合制作的胚乳可改善单一海藻酸钠人工胚乳的透气性、吸水性和发芽率,人工胚乳中加入GA3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发芽,加入CaCl2有利于向培养物供氧,提高人工种子发芽率和耐贮藏性,加扩活性炭可改善营养固定和缓释,提高人工种子在土壤中的成苗率。 人工种皮的制作 人工种皮既要求允许内外气体交换畅通,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又要能防止水分及营养成分的渗漏和起保护作用。一般采取双层种皮结构,内种皮通透性较高,外种皮硬,透性小,起保护作用。 现已筛选出海藻酸钠、明胶、果胶酸钠、琼脂、树胶等可作内种皮应用,某些纤维素衍生物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改性的包埋基质可明显改善人工种皮的透气性,海藻酸钠中加入多糖、树胶等可减慢凝胶的脱水速度,提高干化体细胞胚的活力。 外层种皮可选用半疏水性聚合膜,以降低海藻酸钙的亲水性,对人工胚乳起固定作用。另外可在膜上添加毒性小的防腐剂或溶菌酶,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Ling-FongTay用壳聚糖作为外种皮制作的油菜人工种子萌发率达100%,但在有菌条件下萌发率仍不高。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由乙烯、乙酸和丙烯酸三种物质聚合的Elvax材料是目前认为较好的一种人工种皮材料。 人们仍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包埋方式和包埋材料,以完善现有人工种皮的制作技术。 人工种子的贮藏 贮藏是人工种子的主要难点之一,目前应用的有低温法、干燥法、抑制法、液体石蜡法等及上述方法的组合。干燥法和低温法组合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胡萝卜愈伤组织在15℃相对湿度25%的条件下存放一年仍可再生。大豆体胚干化到原体积的40%~50%后再吸水,萌发率仍达到31%。干化增强人工种子幼苗的活力,可能与其超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从而减轻低温贮藏对体胚的伤害有关。通过电镜观察和电导值与脱氢酶的比较,发现干化有助于体胚贮藏期间细胞结构、膜系统的保持和酶活性的提高,使体胚具有更好的耐贮性。富含胡萝卜体胚的悬浮培养液包埋于水溶性塑料薄膜内,形成的胶囊26℃干化4天后再吸水萌发仍可获得植株,高浓度的蔗糖、脯氨酸和ABA预处理体胚能提高干化耐受性,这可能与ABA等抑制体胚过早萌发、促进干物质积累有关。近年,液氮冻存体胚及包裹体胚的报道也越较多。 防腐是人工种子贮藏和大面积田间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Castillo制得的人工种子虽有较高的萌发率,但未能在有菌条件下成苗,其主要原因是人工种子易感染病菌而腐烂。在甘薯人工种皮中加400~500mg/L的先锋霉素、多菌灵、安苄青霉素或羟基苯酸丙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萌发率可提高4%~10%。 2. 人工种子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人工种子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且已在繁殖遗传工程植物、减数分裂不稳定植物、稀有及珍贵植物的过程中,显示出超常的优势。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人工种子还远不能像天然种子那样方便、实用和稳定。主要障碍在于人工种子的质量和成本:(1)许多重要的植物目前还不能靠组织培养快速产生大量的、出苗整齐一致的、高质量的胚状体或不定芽;人工种子的质量达不到植物正常生长、运输和贮藏的要求;人工种子的制种和播种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2)目前多数人工种子的成本仍然高于试管苗和天然种子。虽然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能够生产出高质量、大小一致、发育同步的人工种子,但是它的成本仍高于天然种子。以苜蓿为例,目前生产1粒人工种子所需成本是美分,而1粒天然苜蓿种子的成本是美分,二者相差40多倍。因此,人工种子要真正进入商业市场并与自然种子竞争,必须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人工种子是由组织培养产生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因此人工种子在播种到长成自养植株之前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在推广之前必须经过农业试验,并对栽培技术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由此可见,人工种子要想成为种植业的主导繁殖体,目前仍有相当的困难。 3. 人工种子在园林绿化及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前景 人工种子与试管苗相比,具有所用培养基量少、体积小、繁殖快、发芽成苗快、运输及保存方便的特点;人工种子技术适用于难以保存的种质资源、遗传性状不稳定或育性不佳的珍稀林木的繁殖;人工种子可以克服营养繁殖造成的病毒积累,可以快速繁殖脱毒苗。因此,人工种子在快速繁殖苗木和人工造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现在,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有大量的优良苗木种子供应,而我国现有的林木种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地提供绿化种子,解决种子供应量不足的矛盾。随着人工种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必将给我国的园林绿化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开题报告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背景:简单介绍内生菌的概念和苜蓿种子内生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以及该研究对相关领域的意义和贡献。3. 方法和步骤:介绍研究方法,如苜蓿种子捕捉和处理、内生菌分离和培养等。4. 结果和分析:列举所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提出对内生菌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建议。6. 参考文献:列举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报告应该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同时注意语言简明易懂,尽可能避免冗长或模糊的描述。

苜蓿遗传育种研究与进展论文

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苜蓿种子和内生菌的相关背景和意义,包括苜蓿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以及内生菌的生态作用等。同时概述国内外对苜蓿种子内生菌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引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2.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目的和需解决的问题,即分离、鉴定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并分析其生态功能及其与苜蓿生长发育的关系。3.研究方法: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样本采集、实验室操作等详细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并阐述其科学、可靠和有效性。4.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阐述分离、鉴定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的预期结果,以及对苜蓿生长发育和生态作用的影响,同时指出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5.研究的进展和计划:对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括,并列出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和工作安排,包括实验进度、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的检验与验证、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6.参考文献:引用在开题报告中涉及到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总之,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开题报告应该全面、具体和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该研究的研究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并发现其中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有助于顺利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

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镇政府在搞种植加工苜蓿草苜蓿是世界栽培历史最长、栽培面积最广的优良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它既是奶牛、肉牛、奶羊、肉羊、鹿、家兔等草食动物的优良饲料,也是猪、鹅、鸡、鱼等非草食动物的优良饲料。种植苜蓿,不但可满足本场本地发展养殖业的需求,还可外销及出口,拓宽致富门路。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苜蓿也不例外。苜蓿有不少缺陷,对发展种草养畜有一定影响,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牧草之王”仍非苜蓿莫属。现将苜蓿的几种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1、不耐高温 苜蓿耐寒力强,冬季-30℃可安全度过;有雪覆盖时,-40℃也可耐过。但耐热力很差,夏季气温超过35℃时,即出现生长停滞现象,对产草量有一定影响。 补救措施 (1)当地全年气温35℃以上的天数不多的,可在高温天气时进行冷水喷灌或冷水灌溉,以降低气温和地温。(2)当地全年气温35℃以上的天数很多的,不宜种植一般苜蓿,应选择耐热力较强的“淮阴苜蓿”种植。 2、不耐涝洼湿地 苜蓿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所以抗旱能力较强。但怕湿地及水淹,连续积水1-2天即出现大批死亡现象。 补救措施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苜蓿;连续降雨时,及时排水防涝。(2)改造涝洼湿地,使其适于种植苜蓿。(3)苜蓿育种工作者积极研究培育耐涝洼湿地的苜蓿新品种。 3、耐盐碱品种少 苜蓿品种很多,2001年底由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共计36个。其中绝大多数品种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7-8,不适于盐碱地种植。 补救措施 (1)盐碱地要选择耐高盐碱苜蓿品种种植。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选育的“中苜1号”苜蓿,是最佳耐盐碱苜蓿,在土壤含盐量的高盐碱地区生长良好。(2)改造盐碱地,使其适于种植非耐盐碱苜蓿。(3)继续发掘和培育耐高盐碱苜蓿新品种。 4、具有秋眠特性 据李霞报道,秋眠是某些品种苜蓿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主要表现为秋季刈割后再生缓慢,近于停滞。苜蓿秋眠分为9级,1-6级为秋眠基因型,7-9级为非秋眠基因型,我国的苜蓿属于1-6级。 补救措施 (1)给予苜蓿充足的秋眠时间,否则其抗寒性能降低。(2)适时播种:秋眠品种在6月中旬至7月底播种;半秋眠品种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3)注意引种:寒冷地区不要引种非秋眠品种;北方光照不足而温度适宜的地区,可引种秋眠性较弱的品种。 5、尿素有破坏作用 苜蓿可从两方面对尿素产生破坏作用:(1)苜蓿含尿素酶:尿素酶在瘤胃中与尿素相遇,使尿素分解而释放氨,大量氨被牛、羊吸收发生氨中毒;另外,大量氨可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使其不能大量提供菌体蛋白。(2)苜蓿含蛋白质较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11%以下的,尿素利用率高;超过12%时,尿素利用率低,反而降低增重。苜蓿干粉含粗蛋白质,远远高于12%。 补救措施 (1)给牛、羊添加尿素时,应停止饲喂苜蓿青草或干草。(2)以苜蓿为主要饲料的地区,不要用尿素作饲料添加剂。 6、含有雌性激素 据吴建华等报道,鲜苜蓿含有雌性激素“香豆雌醇”,可使处于繁殖年龄段的母牛、母羊发生繁殖功能紊乱。 补救措施 处于繁殖年龄段的母牛、母羊,在春季繁殖季节,禁止喂给新鲜苜蓿,但可喂给苜蓿干草。 7、可引起牛奶产生不良气味 奶牛采食鲜苜蓿后,苜蓿的固有气味可移行到奶汁中使奶汁带有异味。 补救措施 (1)泌乳奶牛不要在挤奶前1-2小时饲喂苜蓿,要在挤奶后饲喂。(2)泌乳奶牛不喂鲜苜蓿,可喂苜蓿干草。 8、可引起家畜“感光过敏症” 鲜苜蓿中含有光敏物质“叶红质”,家畜采食苜蓿后,叶红质被吸收,循行至皮肤受日光作用,即引起皮肤炎症,奇痒难耐;另外,还引起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及中枢神经紊乱,主要发生于白皮肤的家畜。 补救措施 (1)治疗:患畜立即停止采食鲜苜蓿,移至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患部涂擦碘酊;肌肉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成年猪羊每次3毫升(含药克)。(2)预防:主要对白皮肤家畜采取预防措施,白天禁止放牧鲜苜蓿;舍饲者白天喂鲜苜蓿后关于舍内,勿使出外受日光照射。 9、可引起家畜“臌胀病” 开花前的苜蓿含有皂角素,牛、羊采食过多可发生急性瘤胃臌胀,危害健康,降低生产性能;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补救措施 (1)预防:①开花前的苜蓿对牛、羊必须限量饲喂,成年牛每次不超过10千克,成年羊不超过5千克。②与等量的禾本科牧草(如苏月草、御谷等)混合饲喂。山西省晋南地区的养牛户,用等量的麦秸与苜蓿混合碾压,称为麦秸碾青,饲喂肉牛,既预防了臌胀病,又提高了育肥效果。(2)治疗:①瘤胃穿刺放气:放气后经放气针注入松节油30毫升(牛),以防腐止酵。②胃管放气:放气后经胃管投入20%鱼石脂酒精溶液150毫升(牛),以防腐止酵。③消胀后,3日内进行半饥饿饲养,饮水不限。 10、叶片、茎枝干燥不同步 苜蓿叶片营养成分比茎枝高,所以收割苜蓿制作干草时,使苜蓿全株完整干燥,叶片不脱落,乃是生产优质苜蓿干草的关键。但苜蓿叶片与茎枝,因形状不同含水量不同而干燥不同步,以致降低苜蓿干草的商品价值和冬储价值。 补救措施 废除苜蓿的传统收割方式,改用“割草压扁机”收割,此机械可以一边收割一边压扁茎枝,使叶片与茎枝同步干燥、快速干燥、植株完整,营养全面,因而提高了苜蓿干草的商品价值和冬储价值。“割草压扁机”原来需用进口产品,现在新疆已有生产这样可以么?

苜蓿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开题报告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背景:简单介绍内生菌的概念和苜蓿种子内生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以及该研究对相关领域的意义和贡献。3. 方法和步骤:介绍研究方法,如苜蓿种子捕捉和处理、内生菌分离和培养等。4. 结果和分析:列举所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提出对内生菌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建议。6. 参考文献:列举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报告应该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同时注意语言简明易懂,尽可能避免冗长或模糊的描述。

种子研究小论文250字

种子的萌发过程 一、 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实验步骤: 一、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红豆、玉米、豌豆五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五种 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其中,黄豆、绿豆、红豆、豌豆为双子叶植物,且前三者为出土萌发,豌 豆为留土萌发;玉米为单子叶植物。用这几种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萌发类型。所有干燥(或新 鲜)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4h进行催芽。 二、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 1.水与空气 (1)用铁丝将豌豆种子(比较大,容易绑)固定(不要弄伤)在筷子上的3个不同位置 (2)将固定有种子的筷子斜插入水杯中,使3粒豌豆处于杯中不同的高度 (3)把冷却的开水(防止水中溶解气体的干扰)注入杯中,深度控制在:完全没过最下面的豌豆(1号)、没过 一半中间的豌豆(二号)、最上面的豌豆(三号)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不与水接触 (4)做几个类似的装置,同时放在室温、有光条件进行实验(注意适当补充水以保持水面位置)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光 (1)将绿豆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左右 (2)把棉花摊开、形成一片棉层,加水,使其浸透,分成两片 (3)将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发芽(这是传统发芽方法)。其中一组在室温有光条件下,另一组在室温的暗盒中 (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土壤 (1)将5种植物种子各取十颗左右 (2)把种子分成一号、二号两大组,两组中都有5种种子,且两组中同种种子数量相同 (3)把一号组的种子在[三]-二-2的无光条件下进行培养,二号组种子埋在花盆土壤中距离土面表层约5毫米处( 土上面看不到种子就行了,不要埋得太深) (4)观察得出结论 4.种子的活性 (1)将绿豆种子分为两组,每组5颗左右,一组在催芽前煮熟晾干,另一组不做特殊处理 (2)按照[三]-二-2的有光条件方法共同培养 (3)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类型 种子的萌发类型 (1)在[三]-二-3的土中萌发状态时同时观察发芽状况 (2)记录并分析

生物小论文 (关于种子) 一、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我的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的条件与种子萌发的过程。这就是我的生物小论文。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 是人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诱导植物组织产生胚状体,这种结构与来自正常有性生殖的合子胚十分相似。将胚状体包裹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膜内,就可以做成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这种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一样,可以发芽出苗。人工种子是在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优点是:繁殖速度很快,可以用发酵罐大量生产,生产成本比试管苗低,且体积小,易于运输等。人工种子的前景十分诱人。 ------------------------------------------------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synthetic seeds)的概念最早是由Murashige(1978)提出的,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成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人工种子首先应该具备一个发育良好的体细胞胚(即具有能够发育成完整植株能力的胚);为了使胚能够存在并发芽,需要有人工胚乳,内含胚状体健康发芽时所需的营养成分、防病虫物质、植物激素;还需要能起保护作用以保护水分不致丧失和防止外部物理冲击的人工种皮。通过人工的方法把以上3个部分组装起来,便创造出一种与天然种子相类似的结构——人工种子。 由于人工种子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与天然种子相较,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生产和贮存;可以减少具有杂种一代优势的作物的育种程序;可以快速繁殖结实率低或难以用种子繁殖、育性欠佳的作物;可以快速推广优良种质资源;人工种子还具有节约种源、土地,不受季节限制的优点。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已将人工种子的研究列入了86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Kitto等(1981)用聚氧乙烯包裹胡萝卜胚状体首次制成了人工种子。经过20余年的研究,人工种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胡萝卜、苜蓿、芹菜、水稻、玉米、甘薯、棉花、西洋参、小麦、烟草、大麦、油菜、百合、莴苣、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子外,花卉和林木人工种子如长寿花、水塔花、白云杉、黄连、刺五加、橡胶树、柑桔、云杉、檀香、黑云杉、桑树、杨树等都有成功生产的报道。 1. 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与技术要求 人工种子制备包括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人工种子的包埋、人工胚乳的制作、人工种皮的制作、人工种子贮藏等步骤内容。 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 生产高质量的胚状体是制作人工种子的关键。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种子都开发出了胚状体培养发生技术。不同植物的体细胞的培养亦有难易。在生产人工种子时,要求胚状体具有可观的成株率,甚至超过天然种子。 胚状体的诱导: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得到,也可通过试管培养的愈伤组织、花粉或胚囊获得。胚状体一般在培养物的表面产生,其形状与合子胚类似,但胚状体却是无性繁殖的产物。实际操作中,一般在试管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悬浮培养,然后置于含生长素的发酵罐中,使细胞迅速扩增,再将细胞移入无生长素的发酵罐中诱导出大量胚状体。 胚状体同步化处理或分选:胚状体的同步化是指促使所有培养的细胞或发育中的细胞团块进入同一个分裂时期。只有同步化了细胞才可能成批地产出成熟胚胎。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方法:饥饿法——将培养基中的一些重要成分反复去除和添加;阻断法——在培养初期加如DNA合成抑制剂,如5-氨基脲嘧啶,阻断细胞分裂的G1期。 物理方法:低温处理法、过滤筛选法、渗透压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胚不同的发育阶段密度有差异)等到胚状体胎成熟以后,就可以进行人工种子的包埋了。其中过滤筛选法较实用、快速。 人工种子的包埋 人工种子的包埋关系到人工种子萌发、贮藏和生产应用等重要环节。Redenbaugh于1984年首次筛选出透水性好的海藻酸钠作为胚状体和不定芽的包埋剂。包埋方法主要有将胚状体或小植株悬浮在一种粘滞的流体胶中直接播入土壤的液胶包埋法;将体细胞胚经干燥后用聚氧乙烯等聚合物进行包埋的干燥包裹法;以及通过离子交换或温度突变形成凝胶包裹材料的水凝胶法,Redenbaugh等用此法包裹单个苜蓿体细胞胚制成了人工种子,离体成株率达86%。组合包埋法以及流体播种、液胶包埋、琼脂、铝胶囊等新颖包埋法也开始被应用,George等用硅胶包埋谷子体细胞胚,葫发率达82%,且4℃贮藏14天后仍能自行裂开、顺利萌发。 对胚状体包裹要求做到:首先,不影响胚状体萌发,并提供其萌发与成苗所需的养分和能量,即起到胚乳的作用;其次,使胚状体经得起生产、贮存、运输及种植过程中的碰撞,并利于播种,即起到种皮的保护作用;最后,针对植物种类和土壤等条件,满足对人工种子的特殊需要。 目前研究中的人工种子普遍采用水凝胶法,以海藻酸钙作为包埋剂,它具有对胚状体无毒害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海藻酸钙对水溶剂有很好的通透性,使得包埋其中的营养物质、激素、抗生素等(即人工胚乳成分) 容易渗透出来,造成营养泄露;另外,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种皮”的包裹保护,一些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胚状体,对种子造成破坏,因而目前绝大多数人工种子都只能在无菌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 人工胚乳的制作 为了满足包裹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在包裹剂中加入大量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抗菌素和有益菌类。选用无毒、透气和吸水性强的木薯淀粉与海藻酸钠(1/2MS培养基配制)混合制作的胚乳可改善单一海藻酸钠人工胚乳的透气性、吸水性和发芽率,人工胚乳中加入GA3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发芽,加入CaCl2有利于向培养物供氧,提高人工种子发芽率和耐贮藏性,加扩活性炭可改善营养固定和缓释,提高人工种子在土壤中的成苗率。 人工种皮的制作 人工种皮既要求允许内外气体交换畅通,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又要能防止水分及营养成分的渗漏和起保护作用。一般采取双层种皮结构,内种皮通透性较高,外种皮硬,透性小,起保护作用。 现已筛选出海藻酸钠、明胶、果胶酸钠、琼脂、树胶等可作内种皮应用,某些纤维素衍生物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改性的包埋基质可明显改善人工种皮的透气性,海藻酸钠中加入多糖、树胶等可减慢凝胶的脱水速度,提高干化体细胞胚的活力。 外层种皮可选用半疏水性聚合膜,以降低海藻酸钙的亲水性,对人工胚乳起固定作用。另外可在膜上添加毒性小的防腐剂或溶菌酶,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Ling-FongTay用壳聚糖作为外种皮制作的油菜人工种子萌发率达100%,但在有菌条件下萌发率仍不高。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由乙烯、乙酸和丙烯酸三种物质聚合的Elvax材料是目前认为较好的一种人工种皮材料。 人们仍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包埋方式和包埋材料,以完善现有人工种皮的制作技术。 人工种子的贮藏 贮藏是人工种子的主要难点之一,目前应用的有低温法、干燥法、抑制法、液体石蜡法等及上述方法的组合。干燥法和低温法组合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胡萝卜愈伤组织在15℃相对湿度25%的条件下存放一年仍可再生。大豆体胚干化到原体积的40%~50%后再吸水,萌发率仍达到31%。干化增强人工种子幼苗的活力,可能与其超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从而减轻低温贮藏对体胚的伤害有关。通过电镜观察和电导值与脱氢酶的比较,发现干化有助于体胚贮藏期间细胞结构、膜系统的保持和酶活性的提高,使体胚具有更好的耐贮性。富含胡萝卜体胚的悬浮培养液包埋于水溶性塑料薄膜内,形成的胶囊26℃干化4天后再吸水萌发仍可获得植株,高浓度的蔗糖、脯氨酸和ABA预处理体胚能提高干化耐受性,这可能与ABA等抑制体胚过早萌发、促进干物质积累有关。近年,液氮冻存体胚及包裹体胚的报道也越较多。 防腐是人工种子贮藏和大面积田间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Castillo制得的人工种子虽有较高的萌发率,但未能在有菌条件下成苗,其主要原因是人工种子易感染病菌而腐烂。在甘薯人工种皮中加400~500mg/L的先锋霉素、多菌灵、安苄青霉素或羟基苯酸丙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萌发率可提高4%~10%。 2. 人工种子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人工种子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且已在繁殖遗传工程植物、减数分裂不稳定植物、稀有及珍贵植物的过程中,显示出超常的优势。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人工种子还远不能像天然种子那样方便、实用和稳定。主要障碍在于人工种子的质量和成本:(1)许多重要的植物目前还不能靠组织培养快速产生大量的、出苗整齐一致的、高质量的胚状体或不定芽;人工种子的质量达不到植物正常生长、运输和贮藏的要求;人工种子的制种和播种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2)目前多数人工种子的成本仍然高于试管苗和天然种子。虽然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能够生产出高质量、大小一致、发育同步的人工种子,但是它的成本仍高于天然种子。以苜蓿为例,目前生产1粒人工种子所需成本是美分,而1粒天然苜蓿种子的成本是美分,二者相差40多倍。因此,人工种子要真正进入商业市场并与自然种子竞争,必须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人工种子是由组织培养产生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因此人工种子在播种到长成自养植株之前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在推广之前必须经过农业试验,并对栽培技术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由此可见,人工种子要想成为种植业的主导繁殖体,目前仍有相当的困难。 3. 人工种子在园林绿化及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前景 人工种子与试管苗相比,具有所用培养基量少、体积小、繁殖快、发芽成苗快、运输及保存方便的特点;人工种子技术适用于难以保存的种质资源、遗传性状不稳定或育性不佳的珍稀林木的繁殖;人工种子可以克服营养繁殖造成的病毒积累,可以快速繁殖脱毒苗。因此,人工种子在快速繁殖苗木和人工造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现在,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有大量的优良苗木种子供应,而我国现有的林木种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地提供绿化种子,解决种子供应量不足的矛盾。随着人工种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必将给我国的园林绿化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论文前言研究范围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如何合理安排以上这些内容,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给读者描绘清楚,并非容易之事。经验告诉我们,引言其实是全文最难写的—部分。这是因为作者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知识是渊博、还是贫乏,研究的意义何在、价值如何等问题,都在引言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可以将引言的内容分为三到四个层次来安排。第一层由研究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等内容组成,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第二层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第三层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最后是引言的结尾,可以介绍一下论文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引言中各个层次所占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别。这一点与摘要大不一样,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项内容各自所占的篇幅大体比例一样。而在引言中,第一个层次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研究目的可能会比较简短。引言与摘要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摘要中必须把主要研究结果列出,而在引言中(如果摘要与正文一同登出)结果则可以省略不写,这是因为正文中专门有一节写结果,不必在引言中重复。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论文引言包括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写作要点:

引言又称绪论、前言或导论。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俊美、精彩、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引言较长,临床病例分析宜短。国外大多论文引言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多数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

论文前言的写作内容如下:

第一层由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第二层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前人取得的成就和留下的知识空白及问题,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

第三层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论点并指出本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四层研究内容的总体描述。学位论文的分析方法,一般遵循两种程序,一是逻辑分析性程序:分析、综合,二是系统综合性程序:综合、分析、综合。我认为最好采用系统综合性程序,具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

综合性程序的前一个综合是前言中,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综合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体描述。分析就是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按照章节进行分观点的探讨,每一次分析的结果都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上。后一个综合就是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概括自己的论文观点。

论文前言正文怎么写

一、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绪论、导言或序言。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交代课题的由来、目的、意义及其结论,文字应简明扼要。

(一)前言的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目的、范围以及他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

(2)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3)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二)前言写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1)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以200-300字为宜。

(2)顺序井然、条理清楚、表述客观。慎用“首创”、“开辟新领域”等字词,也不要写“不吝赐教”、“抛砖引玉”等俗套话。

(3)不要把前言变成提要的“克隆”或是提要的打充。

(4)介绍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不宜大段地引用别人的原文。

二、正文

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当多占些篇幅。必须做到论点准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

(一)论点的表述要准确、简洁

这方面除了与作者的表达能力有关外,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论点要准确,应当体现在文字的严谨上,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丢掉“唯一”两字就失去科学意义。如果发现自己的论点别人早已陈述过,可有两种做法:一。是综合别人的意见用不同的材料佐证,二是更换材料,变化论述角度,形成新观点。

(二)论据要典型、有力

无论理论或是事实论据都要做到两点:要典型,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足以使人信服;二要准确,引用的事例、名言、数据、文献等等必须出处明确,引用完整,避免产生歧义。

(三)论证可分为直接论证和问接论证

直接论证主要从正面进行论述。如果用演绎法,可从一般往特殊进行推导由公认的原理为依据推出它与论点的内在联系,从普遍性上证明论点的成立。如果用归纳法,可从特殊往一般进行推导, 由具体的事实为依据归纳出它们论点的共同点,从而证明一般性的结论成立。

间接论证主要从论点的反面或侧面人手,运用反证法、类比法。反证法是通过证明相反的论点不能成立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成立。类比法是从侧面论述,通过比较相同或相类似事物某些属性后得出结论。其形式有:(1)通过同类事物来比较,由已知的相同属性推导出另一届性相同;(2)通过设喻来类比,以喻体来形象地证明本体(即自己)的观点正确。

论证中要根据具体的论点、论据灵活地使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论点论据的高度统一。论文篇幅主要还要依内容而定。不少专家认为,我国文科或理科学士学位论文1万字左右为宜,硕士论文约3万字,博士论文约6万字。

种子相关研究sci杂志

SCI-E2005年植物学(Plant Sciences)期刊+IF值(144种)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 PLANT CELL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 PLANT JOURNAL . PLANT PHYSIOLOGY . NEW PHYTOLOGIST .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 PLANTA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PHYTOCHEMISTRY .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ANNALS OF BOTANY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JOURNAL OF PHYCOLOGY .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TAXON . PLANT CELL REPORTS .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 PHYSIOLOGIA PLANTARUM .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 EUROPEAN JOURNAL OF PHYCOLOGY . PHYTOPATHOLOG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 PLANT BIOLOGY . SEED SCIENCE RESEARCH . MOLECULAR BREEDING . ADVANCES IN BOTANICAL RESEARCH INCORPORATING ADVANCES IN PLANT PATHOLOGY . PLANT PATHOLOGY . PLANT AND SOIL . WEED RESEARCH . PLANTA MEDICA . PLANT SCIENCE . PROTOPLASMA . SYSTEMATIC BOTANY .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 PRESLIA .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 WEED SCIENCE .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APPLIED VEGETATION SCIENCE . PLANT DISEASE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PHYTOCHEMICAL ANALYSIS . BOTANICAL REVIEW . PHYTOMEDICINE . AQUATIC BOTANY .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 PHYCOLOGIA .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 AUSTRALIAN SYSTEMATIC BOTANY .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FLORA .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HYTOPATHOLOGIE .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REVUE CANADIENNE DE BOTANIQUE . FOLIA GEOBOTANICA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PLANT ECOLOGY . JOURNAL OF THE 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 .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ZEITSCHRIFT FUR PFLANZENERNAHRU . BRYOLOGIST . EUPHYTICA .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BOTANICA MARINA . PLANT BREEDING . BOTHALIA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 . JOURNAL OF APPLIED BOTANY-ANGEWANDTE BOTANIK . PHOTOSYNTHETICA . J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 . BIOLOGIA PLANTARUM .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 NOVA HEDWIGIA . BREEDING SCIENCE . WEED TECHNOLOGY . PHYTOCOENOLOGIA . VEGETATION HISTORY AND ARCHAEOBOTANY . LICHENOLOGIST .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 JOURNAL OF APPLIED BOTANY AND FOOD QUALITY-ANGEWANDTE BOTANIK .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 GRANA .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BELGIAN JOURNAL OF BOTANY .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JOURNAL OF BRYOLOGY . 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 BOTANICA HELVETICA .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PHYTOPARASITICA . CRYPTOGAMIE ALGOLOGIE . JOURNAL OF PLANT BIOLOGY . RHODORA . ECONOMIC BOTANY .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 CRYPTOGAMIE BRYOLOGIE . ACTA BOTANICA SINICA . JOURNAL OF AQUATIC PLANT MANAGEMENT . AMERICAN FERN JOURNAL . PHARMACEUTICAL BIOLOGY .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 ACTA BIOLOGICA CRACOVIENSIA SERIES BOTANICA . PLANT BIOSYSTEMS . ISRAE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 PHYTON-ANNALES REI BOTANICAE . 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 .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 PHYTOPROTECTION . CANDOLLEA . BRITTONIA .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BLUMEA . MAYDICA . ACTA BOTANICA GALLICA . ACTA SOCIETATIS BOTANICORUM POLONIAE . ZEITSCHRIFT FUR PFLANZENKRANKHEITEN UND PFLANZENSCHUTZ-JOURNAL OF PLANT DIS .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 NOVON . TROPICAL GRASSLANDS .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 BANGLADESH JOURNAL OF BOTANY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PLANT(分子植物)也升至,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Cell,PlantPhysiology,New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GENET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上升至,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可投稿期刊推荐度 期刊名称(Journal name) MedSci指数* 杂志影响力** 例文 链接plant cell report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phys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molecular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ell research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a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biotechnology letter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transgenic research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scienc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plant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

  • 索引序列
  • 苜蓿种子研究论文前言
  • 苜蓿遗传育种研究与进展论文
  • 种子研究小论文250字
  • 论文前言研究范围
  • 种子相关研究sci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