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幼儿园中班午睡环境现状研究论文

幼儿园中班午睡环境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中班午睡环境现状研究论文

1.不能较快安静下来午睡时,有些幼儿喜欢跟同伴聊天,有些幼儿没有午睡意识,经教师提醒后情况会有好转,但持续时间不长。2.穿脱整理比较随意有的幼儿脱下衣服来随意堆放,还有的没有掌握好穿衣顺序,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穿脱衣服时不够专注,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入睡慢,不能按时午睡有的幼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到起床时才睡着,因为他们在平时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此外,还有个别幼儿睡姿不正确,有的趴着睡,有的蒙头睡,这些也需要教师加以纠正。(二)问题应对1.争做“小能手”幼儿在这个年龄段自主探索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因而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游戏,比如“能干的我”,让幼儿自主探索,比赛谁做得更好,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脱叠衣服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午睡小讨论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围绕午睡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比如“睡前如厕问题”“磨蹭怎么办”等,以使幼儿能明辨事理,懂得如何做得更好。3.睡前摇篮曲幼儿从躺下到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的方式,来平复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尽快入睡。相信教师通过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和有效的教育引导,最终能使幼儿感受到午睡的快乐和美好,教师自身也将会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我发现每到午睡时,我班幼儿却表现得异常兴奋。由于每张床都是紧挨着的,因此,他们凑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老师不断强调: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但仍有幼儿偷偷说话自己不睡也会打扰到别人。等到起床时,一个个又都叫不醒,……

一、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幼儿午睡,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睡眠状态。

1.光线要适宜如浅蓝的色调柔和的光线会使人产生睡意,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开个小窗。

3.播放催眠曲在午睡中我经常播放优美、舒缓的催眠曲。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倾听优美的音乐,老师对一些难以入睡的孩子的进行爱抚,这样孩子很快进入了梦乡。

二、做好午睡前活动的指导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往往被忽略的环节,我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既避免强烈运动,又不能让幼儿静等。

睡前活动对幼儿促进消化,平缓情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活动内容的选择以轻松、活泼为主,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睡前过分的运动会引起幼儿兴奋和精神紧张,反不利于睡眠。我们通常在小朋友们吃完午餐后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散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意思是说吃完饭后稍稍活动一下,在躺下休息有利于健康。如果说散步形式是很好的健康方法,那么散步中的穿插内容则是教育契机的体现。我们用轻快的儿歌、童谣搭配他们有力的步伐,给予他们丰富的节奏感和艺术刺激。我们将操场设置成变幻的的舞台,从徒步行走到接话传龙、从音乐之声到轻歌曼舞,许多知识内容以一种独特、快捷的方式呈现在小朋友的世界中。例如:在诗歌《春天》的教学后,教师用拍手、跺脚的手势来带领幼儿演绎诗歌中的意韵美和节奏美。

关于幼儿午睡现状的研究论文

1.不能较快安静下来午睡时,有些幼儿喜欢跟同伴聊天,有些幼儿没有午睡意识,经教师提醒后情况会有好转,但持续时间不长。2.穿脱整理比较随意有的幼儿脱下衣服来随意堆放,还有的没有掌握好穿衣顺序,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穿脱衣服时不够专注,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入睡慢,不能按时午睡有的幼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到起床时才睡着,因为他们在平时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此外,还有个别幼儿睡姿不正确,有的趴着睡,有的蒙头睡,这些也需要教师加以纠正。(二)问题应对1.争做“小能手”幼儿在这个年龄段自主探索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因而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游戏,比如“能干的我”,让幼儿自主探索,比赛谁做得更好,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脱叠衣服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午睡小讨论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围绕午睡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比如“睡前如厕问题”“磨蹭怎么办”等,以使幼儿能明辨事理,懂得如何做得更好。3.睡前摇篮曲幼儿从躺下到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的方式,来平复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尽快入睡。相信教师通过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和有效的教育引导,最终能使幼儿感受到午睡的快乐和美好,教师自身也将会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幼儿园午睡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午睡管理和幼儿的午睡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然而,幼儿园午睡活动的现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根据园午睡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影响幼儿午睡原因作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午睡前的管理,午睡时的管理,午睡后的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幼儿园的午睡管理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关键词】幼儿园午睡有效管理幼儿园午睡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午睡管理和幼儿的午睡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高质量的午睡能使幼儿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减少疾病,促进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又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但总会听到幼儿这样;喜欢幼儿园,但不喜欢幼儿园午睡。有的家长也会反映,能不能不让孩子午睡,在幼儿园睡得多了,晚上要十一点才睡。针对小班幼儿在午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应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一、影响幼儿午睡的原因分析(一)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先天素质、健康等因素的不同,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并由此显现出每个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二)入园前的不良午睡习惯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带的,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幼儿的性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有的是因为家庭生活方式没有规律,家庭成员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睡眠习惯(三)保教人员对幼儿午睡缺乏足够的认识午睡的目的是让幼儿得到充分、合理的休息,调节精神,为下午活动积蓄精力,打好基础。但是,有的保教人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认为忙碌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地睡上一觉了,至于幼儿睡姿不正、叫声、吵闹声、尿床、便裤等现象一概不管,给工作造成失误,给幼儿身心造成影响,给家长造成麻烦;有的保教人员只顾埋头备课,写东西或读书看报,幼儿交头接耳、玩小动作、拆被角、踢被子等,使午睡秩序混乱,幼儿入睡率低,降低了午睡的质量,也间接影响了下午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活动的质量。二、幼儿园午睡管理策略(一)午睡前的管理1.睡前漱口,清洁口腔现在的孩子龋齿越来越普遍,睡前漱口能有效预防孩子龋齿。园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孩子饭后漱口习惯的培养,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一活动,感觉漱口的过程就像是做游戏,每天中午饭后都乐此不彼,还会经常提醒老师要漱口。小班的时候,每天中午,保育员都会准备上一茶壶的凉开水,就会以游戏的口吻、儿歌的语言对孩子们说:倒上半杯凉开水,喝口水,抬起头、咕噜咕噜转一转、低下头、吐掉水,再用毛巾擦小嘴。到了中大班后,就可以让孩子用自来水来漱口。2.睡前散步,帮助消化散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带领幼儿在园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到花坛边走一走,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坪上、大树下坐一会儿,戏耍、捉小虫。互相谈一谈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尤其是春秋两季,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将享有更多的乐趣和收益。3.安静游戏,睡前静心午睡前的游戏应以静为原则,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安静性游戏活动。如:经常组织一些“翻绳、拍手、打电话、结对子”等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力,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品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孩子们都比较喜欢。4.睡前入厕,作好准备散步后直接上厕所,老师能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否上了厕所,睡前先让幼儿大小便,有利于幼儿整个午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和睡眠质量。在午睡室门口的等待过程,老师能趁这机会做好几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可以再次问下小朋友厕所是否已经去过了,提醒个别忘上的孩子去上厕所。其次可以提醒孩子将一些小玩具放在老师的一个专门的小篮子里,禁止幼儿带玩具、危险的小物品进午睡室;女孩子的发饰皮筋也取下放在老师的专门小篮子里,避免遗失并保证孩子舒适的睡眠。再次可以让孩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如当小猫轻轻的进午睡室,感受午睡中安静的氛围,及时让孩子的情绪安静下来。5.脱衣脱裤,整齐放置脱衣服时应该提醒孩子从下往上,避免着凉,并折叠整齐有顺序的放好。衣服放置于枕头边上,不要放在枕头下面;秋冬季要求每个孩子都能脱掉外套和外面的裤子,一方面是预防起床时候着凉。另外一方面孩子天生好动,对翻爬都很感兴趣,在玩的时候衣服上难免会沾灰尘,穿上有灰尘的外衣外裤既不卫生又不舒适,还容易产生灰质过敏。秋冬季还给孩子晒晒鞋子,既卫生、温暖,又能保持午睡室里空气的清新,没有异味。具体做法是:让几个小值日帮助大家把鞋子拿到阳台上,放好后穿上棉拖鞋将自己的鞋子放好。(二)午睡中的管理1.音乐营造温馨午睡氛围(1)舒缓的轻音乐:静心好入梦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进入午睡室,由于还处于活跃和兴奋的集体活动中、不可能一下子安静下来。此时为幼儿播放舒缓的轻音,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能有利于幼儿静心、安静下来,对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2)摇篮曲:细心关爱美梦甜在孩子都躺下时,可播放摇篮曲,这对于那些很难入睡的幼来说,非常管用。老师可以坐在他们身边轻轻的哼唱,柔柔地轻拍,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老师在身边的那种温情,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喜欢他们,就会有安全感、温暖感。幼儿爱抚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很快安静下来进入梦乡。(3)配乐故事引入睡当大部分幼儿已经逐渐甜甜入梦时,音乐可以适时的停止,让孩子们午睡在安静的环境中。而对于那些迟迟不能入睡,甚至产生焦虑的幼儿,也可以尝试播放一些配乐故事,而且声音调控到可以听清楚即可。孩子在这样一个优美的配乐故事中,听着、听着就会闭上眼睛进入梦乡,此时再把音乐关掉。常常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已经睡着了,这比直接劝说或批评作用更显著。2.表扬鼓励促睡眠(1)讲故事和表扬相结合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男孩子尤其是爱听奥特蔓的故事,女孩子喜欢听小红帽和其它有趣的故事,就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和他们协商好每天中午讲两个,每次老师说要讲故事了,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们顿时安静下来,竖起耳朵认真倾听,不再乱动,第二个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许多小朋友已经有睡意了。等他们午睡起来时,老师就及时的表扬入睡快的孩子,并在爸爸妈妈接送时再一次表扬,入睡慢的孩子潜移默化也会受影响。(2)贴小红点或小帖画过去老师都是看谁表现好就把小红花发给谁,得到奖品的小朋友自然是高兴了,但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大多数小朋友失去了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能睡好午觉又变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在孩子们睡觉时,看谁表现好睡觉快又静,就偷偷地给他(她)的额头上贴上小红点或小帖画。但想得到红点也有很多要求:要求幼儿必须是不和别人说话,自己管好自己的。在就是能按正确入睡的方法睡觉。这一招还挺灵,一会就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平躺好了,两只小手放在自己的身体两侧,只有个别的没有躺好。于是,就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小声告诉他们要按正确的睡眠姿势睡觉,他们马上改了。15分钟后,便轻轻为那些睡的快的小朋友贴上了红点,对睡的慢的孩子在他睡后给他的小手背上贴上红点。有一个孩子牛牛一直没睡着,为了鼓励他也给他贴上了红

国内外幼儿午睡困难现状研究论文

导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幼儿生理角度看3~6岁的幼儿所需睡眠为11~12个小时,中午要午睡,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原因

幼儿从早晨到中午活动了半天,必定觉得疲惫。午饭后睡个午觉,能使精神焕发,有利于保护胃。另外幼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饭后尤需睡觉。但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行为看,非但没有良好的午睡习惯,而且不遵守午睡规则。细细想来,是有许多原因的。

(一)转型前教师不负责任放任孩子

我园是由民办园转为公办园的,民办园的老师得知幼儿园要在2012年7月后转为公办园,上班没心思,对一日活动不认真组织,对孩子放任自由,导致调皮的孩子更调皮,原来表现较好的孩子也受到影响。

(二)转型后幼儿园合并班级孩子多

幼儿园原来三个中班每个班级孩子少,升入大班后,我们把三个班合并成两个班级,班级人数增加了(没有超出规定人数),孩子和孩子之间有的相互不熟悉。

(三)新教师上岗没有掌握孩子特点

虽然暑假新教师对班级所有孩子进行了家访,可家访时间短、孩子多,教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表现等了解不深入。因此,同时面对三十几个孩子,新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灵活使用有效的、适宜的教育方法。

(四)理论脱离实际角色转换无从入手

转为公办园,我园一次招聘了十四位新教师,虽然有北珊湾幼儿园五名老师支教,但满足不了每班都有老教师带教的需要。因此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中表现出理论有时脱离实际、幼儿园要求较高、角色没有真正转换等问题。

二、策略

(一)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发展点,引领教师成长

1.巡视和示范

行政领导每天值班巡视,观察老师的组织,发现孩子的表现,若教师不组织午睡,则要求行政亲自组织,如组织安静游戏,提出上厕所和上床睡觉要求,一一示范、给予榜样,让老师模仿学习,逐渐掌握午睡组织技能。

2.交流和讨论

我将自己的经验与教师们交流和讨论,如午睡管理工作的意义等,让她们知道人人都有才干,只是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发挥,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谋求改变和发展。

3.尊重和理解

新教师不会组织午睡环节,我不是一味批评、指责,而以尊重态度听取教师的想法,从而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指导,使他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在这样的尊重与理解中,教师们自然会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动力与热情。

4.信任和赞许

信任给人力量,赞许给人希望。若想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午睡管理,我常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让教师感受到“被信任”、“被赞许”。当教师经过努力在午睡管理中有了起色和进步后,我不吝啬夸奖。

(二)以扎实的教育研究为切入点,提高自身能力

1.学习和管理

一方面我鼓励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尤其是午睡环节主、配班教师工作要求、幼儿行为要求,进一步明确要求、掌握方法。另一方面向师傅或骨干教师学习请教,学以致用。当班时间,要求她们认真有序地组织午睡,午睡前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午睡中巡视、照顾等,不放任自流。

2.记录和分享

我对教师们提出了要求,如对午睡环节的`组织进行记录,可以有过程、有感想、有困惑,再进行思考和研究,最后和其他教师一起交流、分享,让各位教师之间互助学习、互相切磋,拓展午睡组织思路。

3.表扬和鼓励

教师要求首先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其次看到孩子的进步,在午睡环节哪怕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如“你刚睡下就把眼睛闭上,有进步继续保持哦”,让孩子们看到自身不断进步。再次利用情境表演进行规则培养,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与同伴协商制定午睡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最后开展活动,通过评选午睡好宝宝、夸夸孩子的活动,使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三)以真诚的价值观念为支撑点,争取家长沟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长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家长真诚沟通从心开始。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达到教育一致的目的呢?

1.微笑和关心。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动之以情,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用微笑面对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在孩子入园时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抚摸让家长感受到对孩子的爱。对家长交代的事一定要尽力解决,一定要及时反馈。这样请家长配合一起组织孩子的午睡就可以顺利进行。

2.平等和信任。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和朋友的身份对待家长,必须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做到“三心二意”,即耐心、虚心、诚心,真心真意、一心一意。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家长、以自己的真诚感动家长,使家长信任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3.书籍和宣传。教师要广闻博览,学习优秀家长的教育经验书,向家长推荐优秀家长教育经验书,可以是名家书籍,如绘本《子儿吐吐》、《猪也会飞》,甚至可以是名家名段,多向家长宣传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即便是孩子的午睡,也同样认真对待、进行管理,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美国幼儿园是不午睡的。国人喜欢午睡,而欧美人不爱午睡的原因:1、生活规律的不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最长的,虽然一些超一线和一线城市,可以上午十点上班,但因为通勤问题,起床的时间可一点也不晚。除了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往往还需要长时间加班,所以每天精神都很疲惫。但是欧美人则不同,他们追求自由、健康、高效率的工作方式,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很少会加班。2、饮食习惯的不同。欧美人的饮食中,主食占的比例较小,所以每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也有限。并且他们从早上开始,工作时就喜欢泡一杯咖啡,也会有提神的作用。而中国人的饮食,则以米饭、面食为主,大量的主食会在短时间内转化成糖。我们都知道,血糖一旦升高就容易产生困意,所以往往在午饭后,就困的不行了,这也是中国人喜欢午睡的一个重要原因。3、从小养成的习惯不同。在中国,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了,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也是午睡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很多欧美国家的幼小学校,是不用午睡的,因为他们上学很晚,而下午放学却很早。比如阿根廷上午8点到12点上课,下午不上课。墨西哥上午8点上课,14点就放学了,所以根本用不着午睡。因此,中国人需要午睡的观念,几乎已经刻在了骨子里,这点是很难改变的。

关于幼儿园幼儿午睡的论文

1.不能较快安静下来午睡时,有些幼儿喜欢跟同伴聊天,有些幼儿没有午睡意识,经教师提醒后情况会有好转,但持续时间不长。2.穿脱整理比较随意有的幼儿脱下衣服来随意堆放,还有的没有掌握好穿衣顺序,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穿脱衣服时不够专注,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入睡慢,不能按时午睡有的幼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到起床时才睡着,因为他们在平时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此外,还有个别幼儿睡姿不正确,有的趴着睡,有的蒙头睡,这些也需要教师加以纠正。(二)问题应对1.争做“小能手”幼儿在这个年龄段自主探索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因而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游戏,比如“能干的我”,让幼儿自主探索,比赛谁做得更好,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脱叠衣服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午睡小讨论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围绕午睡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比如“睡前如厕问题”“磨蹭怎么办”等,以使幼儿能明辨事理,懂得如何做得更好。3.睡前摇篮曲幼儿从躺下到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的方式,来平复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尽快入睡。相信教师通过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和有效的教育引导,最终能使幼儿感受到午睡的快乐和美好,教师自身也将会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午睡对大脑大发育很好。那幼儿园在孩子午睡这块又是如何 教育 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幼儿园午睡 随笔 ,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午睡随笔篇1:关爱幼儿午睡 现在很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外,还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学 经验 :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是用双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就拿我班的徐砚灵小朋友来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会哭闹着要妈妈,我也从她家长口中知道平时午睡她妈妈都会抱着她陪在她身边,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只有妈妈陪着她她才会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的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我会陪在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而她就喜欢来抱着我,这时候我也会很配合的去抱着她,这样慢慢的她开始越睡越安稳也愿意睡觉了,对我也越发的亲近了。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过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个个都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个好的午觉。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更加确信只要用真心去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孩子。 幼儿园午睡随笔篇2:午睡 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值中午班。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精神特别好,无论我好说歹说就是不睡觉,还时不时有窃窃私语的声音。有时我耐心的哄哄他们,有时我生气的将他们大吵一顿,可效果都不怎么好。 有一天中午,我想到一个办法,便对孩子们说:“今天所有睡觉的小朋友都会得到你们喜欢的小贴画,我看你们睡着了,就把他们贴到你们的额头,有奇奇、小猪乐乐、毛毛虫、小红花、五角星。”孩子们一听,立刻都不说话了,还闭上了眼睛,就连从不睡觉的那几个小家伙也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有的孩子响起轻轻的鼾声,我便拿着小贴画轻轻地贴到她的额头。没想到这个办法还真行,孩子们都睡了。起床后,他们互相看着额头,兴奋的交谈着,并问我:“老师,明天还贴小红花吗?”我高兴的说:“只要你们该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就会有的。”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无论我们的哪一个教育环节都应该时常变换教育 方法 ,让幼儿充满新鲜感,让他的做法得到及时肯定,这样他们就会积极的配合我们。 幼儿园午睡随笔篇3:不午睡的孩子 刚接这个班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好多孩子不睡觉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有个女孩的家长竟然没给孩子带被子,他说让孩子中午坐着就在行了。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不断的我发现确实有几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中午不怎么睡,不睡觉的时候有的抽被子上的线头,有的就手里弄点东西不断的玩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甚至会顶着被子到地上爬,看到这个人状况我行必须帮他们改过来才行。一中午休息孩子下午有精神,中午还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二以免孩子不睡觉中午偷着拿东西忙耳朵什么地方塞容易出危险,所以必须让他们养成一个睡觉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求中午睡觉要保持安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睡觉条件,这样没人说话有一小部分孩子就会自然的睡着,这个时候还有几个没睡的,宸小朋友我答应她睡醒以后会给他个小贴画,这个孩子喜欢别人表扬她,所以就乖乖的睡着了,这事就剩奥跟周逸了,奥早晚自己的袜子,把袜子套在手上,所以给他拿下来放在我这答应他睡觉起来给他,过来不久他也睡了,就剩下从来不睡觉的逸了。 这时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就是睡不着。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抱着他,不让他动,过来不久他就受不了了,让我放了他,并且一个劲的说能自己睡着,要睡会觉,看他这样我就放了他,并且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还真的睡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我们要变成一个医生,大多时候要对症下药,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午睡随笔相关 文章 : 1. 关爱幼儿午睡随笔 2. 幼儿午睡随笔 3. 大班保育员午睡随笔

幼儿园午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午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午睡质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然而我们最容易忽视此环节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教育。我以“一日活动”中的午睡环节组织为例,简单描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小班入园新学期情绪不稳定,部分幼儿也因受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来园后不愿意集中睡觉,这样造成值班教师束手无策。2、中大班幼儿精力旺盛,午睡时易被外界轻微干扰而入睡慢,易动易醒不沉睡。3、还有的幼儿喜欢老师坐在他身边陪着他,不然就特意制作小闹剧,故意让老师发现他,影响其他幼儿入睡。因而影响到其他孩子的睡眠质量。4、有时起床后,幼儿存在情绪低。改进措施:1/3页1、对于新入园的小朋友,设计“我与小床”交朋友情景游戏,并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喜欢的小床制作小标示,激发幼儿喜欢自己的小床,逐步喜欢到自己的小床睡觉。2、午睡前,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引领幼儿看书、或老师讲故事等安静的活动,不要让幼儿过度兴奋,影响午睡。3、给幼儿创设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如:在睡眠室里布置“月亮、星星”温馨画面、窗帘遮光好并通过窗帘悬挂师生同制作安静入睡情景暗示。同时老师也要做到在幼儿午睡期间,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4、播放催眠曲。在幼儿午睡时播放一些轻柔、抒情的催眠曲,可以使幼儿放松神经,安然入睡。5、对于精力旺盛不想睡觉的幼儿,在睡眠室合理地方提供一个活动区域,本区域主要是针对情况及时更换内容。师生共同完成本区域环境营造。如:设计自己正确穿脱衣服、、我轻轻到小床、自己睡等图文并茂的情景,使幼儿在情景暗示下喜欢到床上午休。6、设计符合小中大班轻轻起床音乐,让幼儿在轻轻柔和的音乐中完成美好的午休时间随着音乐起床,以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期待下午的开心活动~2/3页午睡环节管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探讨,只要我们用爱心、细心去挖掘,午睡活动就一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温馨、和谐的幸福摇篮~3/3页

大班幼儿午睡管理论文

1.不能较快安静下来午睡时,有些幼儿喜欢跟同伴聊天,有些幼儿没有午睡意识,经教师提醒后情况会有好转,但持续时间不长。2.穿脱整理比较随意有的幼儿脱下衣服来随意堆放,还有的没有掌握好穿衣顺序,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穿脱衣服时不够专注,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入睡慢,不能按时午睡有的幼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到起床时才睡着,因为他们在平时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此外,还有个别幼儿睡姿不正确,有的趴着睡,有的蒙头睡,这些也需要教师加以纠正。(二)问题应对1.争做“小能手”幼儿在这个年龄段自主探索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因而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游戏,比如“能干的我”,让幼儿自主探索,比赛谁做得更好,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脱叠衣服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午睡小讨论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围绕午睡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比如“睡前如厕问题”“磨蹭怎么办”等,以使幼儿能明辨事理,懂得如何做得更好。3.睡前摇篮曲幼儿从躺下到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的方式,来平复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尽快入睡。相信教师通过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和有效的教育引导,最终能使幼儿感受到午睡的快乐和美好,教师自身也将会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中班午睡环境现状研究论文
  • 关于幼儿午睡现状的研究论文
  • 国内外幼儿午睡困难现状研究论文
  • 关于幼儿园幼儿午睡的论文
  • 大班幼儿午睡管理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