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青岛市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青岛市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发布时间:

青岛市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如下:

1).期刊(journal)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23-

7.[2] Mao Xia,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Dimension[J].Chaos

olitons&,2003:V15905-910

2).专著(monograph)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4]T·Parsons,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Free Press1961:P36-45

3).会议论文集(collections)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5]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

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

4).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序号]主要责仟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1DaveWenny,YongLiu,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刊2)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社科版.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EnglishEdition),1993,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259~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28~,5(3):13~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55~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85~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19~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22.第二作者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6,26(3):837~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3)22~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82(3):10~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3~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21~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4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138~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20~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3):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74.优秀论文奖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2009.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2009.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13):(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Guo-LeiLi,Hai-QunYu,(5):86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5):88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inustabulaeformisaerialseedingforests.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142:(SCI收录,影响因子).(SCI,correspondenceauthor)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照片投稿青岛半岛都市报

趣图可以发半岛网青岛微博,或者每周一的快拍版面,邮箱,群79598659.新闻图片一般归图片新闻部负责,好像很少用外面拍的。

进入以后就可以直接输入你要上传的文章了

垃圾报纸 何必呢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那上面有邮箱地址,可以发上面的地址。一种是报纸上有报社地址寄到报社写哪个栏目收就可以了。如果登了报纸上就会出来不登的话你的稿子他们就自行处理了。稿费大约一个月左右能来。

青年学术论坛获奖论文集数

1、《试论南诏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2、《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3、《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和功能探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4、《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5、《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为例》,《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6、《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8、《论隋炀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略》,《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9、《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载《民族学报》(第八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10、《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历史教学》,2001年第8、9期。11、《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12、《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转载)。13、《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4、《唐初西洱河蛮的原始习惯规范》,《民俗研究》,1991年第1期。15、《头饰与人生礼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16、《略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5年第9期转载)。17、《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18、《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19、《西南交通古道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20、《稻作农耕祭祀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21、《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22、《简论隋文帝的治边思想与治边措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23、《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24、《南诏社会生活史管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25、《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多维属性》,《中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26、《民族头饰发生的思维基础与社会基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7、《西南民族饮食的社会层次与饮食观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28、《西南民族聚落的基本特性探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29、《西南民族的住宅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30、《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考察的重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31、《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迹》,《云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32、《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3、《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34、《试论苗族头面服饰及其文化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35、《中国少数民族发髻说略》,《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36、《略论瑶族头饰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转载)。37、《民俗学与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38、《关于民族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实用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39、《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治联系的两种主要途径:册封与和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40、《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41、《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历史亲缘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转载)。42、《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6年第9期转载)。43、《试论南诏的军事制度》,《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44、《民族聚落分类散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转摘)。45、《佛教禅宗兴盛于大理的复合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46、《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47、《明清大理僧人类型及其心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转载)。48、《南诏经济文化类型探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49、《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50、《地名与民族的地理分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51、《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民族头饰艺术的美学特色》,《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52、《民族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53、《民族社会生活史基本理论要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54、《中国各民族首饰物概说》,《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55、《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民族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7年第1期转载)。56、《美洲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57、《禄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忧惧心理》,《楚州今古》,1989年第2期。58、《南诏饮食文化简论》,《云南学术探索》,1992年第3期。59、《南诏对爨地的征服及其别都拓东的设置》,《昆明社科》,1991年第2期。60、《简述唐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昆明社科》,2006年第4期。61、《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晋阳学刊》,1992年第4期。62、《试论南诏官制》,《中国民族史论文集》(3),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63、《民族头饰与舞蹈艺术》,《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64、《中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美论》,《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6期。65、《“巢居”与“穴居”:西南民族住宅形成与演进的两种途径》,《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66、《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南方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侵入》,《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67、《中日稻作文化比较研究——以照叶树林文化为分析框架》,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2003年4月。68、《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载樱井龙彦编《东北アジア朝鲜民族の多角的研究》,ユニテ出版社,2005年。69、《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载罗贤佑等编《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70、《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与张时飞、段启增、闫雷合作完成),《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71、《中国拔河的起源及其流变》(中、日、韩文),收入韩国灵山大拔河保存委员会编:《灵山纲的足迹》,韩国,2007年3月。72、《中国古代的水崇拜及其文化内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韩国,2006年7月。7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祈雨仪式及其水神信仰》,韩国江原道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多样性与口碑文学》,韩国,2007年7月。74、《中国山地民族的狩猎祭祀习俗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神灵观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山间民俗与狩猎文化》,韩国,2007年2月。75、《历史民族地理学视域下的舆地图研究——以两宋时期传世地图为考察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在《Irrigation Science》、《水利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与会议发表论文102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30篇、EI收录40篇。[1]Haosu Sun, Yunkai Li*, Ji Feng, Haisheng Liu, Yaoze Liu. Effects of flow path boundary optimizations on particles transporting in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SCI)[2]Haisheng Liu, Haosu Sun, Yunkai Li*, Ji Feng, Peng Song, Mindi Zhang. Visualizing particle movement in flat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with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SCI)[3]Ji Feng, Yunkai Li*, Haosu Sun, Peng Song, Haisheng Liu. Visualizing particle movement in cylindrical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with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SCI)[4]Tianzhi Wang, Yunkai Li *, Tingwu Xu, Naiyang Wu, Mingchao Liang, Hynds Paul. Biofilm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n urban lake utilizing reclaimed water.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Accepted, SCI/EI)[5]Yunkai Li*,Peng Song,Yiting Pei,Ji Feng.Effects of lateral flushing on emitter clogging and biofilm components in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with reclaimed water.Irrigation Science.2015,33(3):235-245(SCI/EI)[6]Bo Zhou,Yunkai Li*,Yaoze Liu,Feipeng Xu,Yiting Pei,Zhenhua Wang.Effect of drip irrigation frequency on emitter clogging using reclaimed water.Irrigation Science.2015,33(3):221-234(SCI/EI)[7]Chunfa Zhou,Xiaoxuan Fan,Zigong Ning,Pengxiang Li,Chengcheng Liu,Peiling Yang,Yaoze Liu,Ze Shi,Yunkai Li*.Reducing riverbed infiltration using mixtures of sodium bentonite and cla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4(4):2089-3098(SCI/EI)[8]Zigong Ning,Mingchao Liang,Zhenhua Wang,Yunkai Li*,Yaoze Liu,Tianzhi Wang.Nitrogen and phosphate adsorption on biofilms in reclaimed water.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4(1):451-461(SCI/EI)[9]Mingchao Liang,Zigong Ning,Yunkai Li*,Peng Song,Naiyang Wu,Peiling Yang.Dynamic biofilm component in reclaimed water during rapid growth period.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3(8):4325-4338(SCI/EI)[10] Zhongwei Liu,Pengxiang Li,Zigong Ning,Yang Xiao,Chengzhi Wang,Yunkai Li*.A modified attapulgite clay for controlling infiltr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riverbed.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3(7):3887-3900(SCI/EI)[11] Yiting Pei,Yunkai Li*,Yaoze Liu,Bo Zhou,Ze Shi,Yinguang Jiang.Eight emitters clog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uitability under on-site reclaimed water drip irrigation.Irrigation Science.2014,32(2):141-157(SCI/EI)[12] Bo Zhou,Yunkai Li*,Yaoze Liu,Yiting Pei,Yinguang Jiang,Honglu Liu.Effects of flow path depth on emitter clogging and surfac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s.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14,63(1):46-58(SCI)[13] Tianzhi Wang,Yunkai Li*,Minchao Liang,Peiling Yang,Peibin Liu,Zhihui Bai.Biofilms on the surface of gravels and aquatic plants in rivers and lakes with reusing reclaimed water.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4,72(3):743-755(SCI/EI)[14] Lixi Zhao,Pengbo Shui,Fang Jiang,Hengqing Qiu,Shumei Ren,Yunkai Li*,Yu Zhang.Using monitoring data of surface soil to predict whole crop-root zone soil water content with PSO-LSSVM,GRNN and WNN.Earth Science Informatics.2014,7(1):59-68(SCI/EI)[15] Bo Zhou,Yunkai Li*,Yiting Pei,Yaoze Liu,Zhijing Zhang,Yinguang Jiang.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films components and emitter clogging under reclaimed water drip irrigation.Irrigation Science.2013,31(6):1251-1263(SCI/EI)[16] Yunkai Li*,Bo Zhou,Yaoze Liu,Yinguang Jiang,Yiting Pei,Ze Shi.Preliminary surfac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s attached on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using reclaimed water.Irrigation Science.2013,31(4):557-574(SCI/EI)[17] Yunkai Li*,Haisheng Liu,Peiling Yang,Dan Wu.Analysis on tracing ability of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in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wit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13,62(3):340-351(SCI)[18] Mingchao Liang,Tianzhi Wang,Yunkai Li*,Peiling Yang,Chengcheng Liu,Pengxiang Li,Weizhi Hao.Structural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 attached on the surfaces of aquatic plants and gravels in the rivers and lakes reusing reclaimed wastewater.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3,70(5):2319-2333(SCI/EI)[19] Wei Zhao,Yunkai Li*,Chunfa Zhou,Hui Wang,Qun Zhao,Keqiang Zhang,Feng Wang ,Zhiping Huang,Zhiyun Ouyang.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um in eight loams irrigated with reclaimed wastewater from intensive hogpen.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3,69(1):41-49(SCI/EI)[20] Dan Wu,Yunkai Li*,Haisheng Liu,Peiling Yang,Haosu Sun,Yaoze Liu.Simulating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with large body methods.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62(3):340-351(SCI)[21] Guibing Li,Yunkai Li*,Tingwu Xu,Yaoze Liu,Hai Jin,Peiling Yang,Dazhuang Yan,Shumei Ren.Effects of average velocity on the growth and surface topography of biofilms attached on the reclaimed wastewater drip irrigation system laterals.Irrigation Science.2012,30(2):103-113(SCI/EI)[22] Yunkai Li*,Yaoze Liu,Guibing Li,Tingwu Xu,Haisheng Liu,Shumei Ren,Dazhuang Yan,Peiling Yang.Surfac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in reclaimed wastewater and effects on clogging in labyrinth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Irrigation Science.2012,30(1):43-56(SCI/EI)[23] Bo Zhou,Renkuan Liao,Yunkai Li*,Tao Gu,Peiling Yang,Ji Feng,Weimin Xing,Zhichao Zou.Water-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and its effect on summer maize root growth.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2,126(2):423-435(SCI/EI)[24] Yunkai Li*,Peiling Yang,Honglu Liu,Tingwu Xu,Haisheng Liu.Pressure losses mechanism analyzed with pipe turbulence theory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prediction in labyrinth path of drip irrigation emitter.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11,60(2):179-186(SCI)[25] Haisheng Liu,Yunkai Li*,Yanzheng Liu,Peiling Yang,Shumei Ren,Runjie Wei,Hongbing Xu.Flow characteristics in energy dissipation units of labyrinth path in the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with DPIV technology.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 B.2010,22(1):137-145(SCI/EI)[26] Yunkai Li*,Yingjie Tian,Zhiyun Ouyang,Linyan Wang,Tingwu Xu,Peiling Yang,Huanxun Zhao.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in small watersheds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and artificial neuronal networks.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0,60(7):1559-1568(SCI/EI)[27] Yunkai Li*,Peiling Yang,Tingwu Xu,Honglu Liu,Haisheng Liu,Feipeng Xu.Hydraulic property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labyrinth flow paths of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under micro-pressure.Transaction of ASABE.2009,52(4):1129-1138(SCI/EI)[28] Yunkai Li*,Tingwu Xu,Zhiyun Ouyang,Xiongcai Lin,Honglu Liu,Zhongyong Hao,Peiling Yang.Micromorphology of macromolecular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nd its fractal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9,113(6):3510-3519(SCI/EI)[29] Yunkai Li*,Peiling Yang,Tingwu Xu,Shumei Ren,Xiongcai Lin,Feipeng Xu.CFD and digital particle tracking to asses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byrinth flow path of a drip irrigation emitter.Irrigation Science.2008,26(5):427-438(SCI/EI)[30] Yunkai Li*,Peiling Yang,Shumei Ren,Tingwu Xu.Hydraulic characterizations of tortuous flow path drip irrigation emitter.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 B.2006,18(4):449-457(SCI/EI)[31] 周博,李云开*,裴旖婷,杨培岭,姜银光.再生水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生长对堵塞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5,31(3):146-151(EI)[32] 李云开*,宋鹏,周博.再生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5):98-107(EI)[33] 冯吉,孙昊苏,李云开*.滴灌灌水器内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3):90-97(EI)[34] Yunkai Li*,Lingyan Wang,Hua Zheng,Hai Jin,Tingwu Xu,Peiling Yang,Xiaokai Tijiang,Zengcai Yan,Zhiheng Ji,Jianli Lu,Zhanfeng Wang,Zhiyun Ouyang.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water eco-environment of Baiyangdian lake with 3S technologies in the past 60 years.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V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2,369(N2):434-460(EI)[35] 杜少卿,李云开*,曾文杰,施泽,刘耀泽,高福栋.工作压力对滴灌管迷宫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1,27(增刊):55-60(EI)[36] 李云开*,许廷武,周春发,赵群,林雄财,杨培岭.金属离子对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SAP交替吸水吸肥特征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26(3):39-42(EI)[37] 林雄财,李云开*,许廷武,杨培岭,任树梅.不同粒径农用高吸水树脂吸水特性及溶胀动力学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24(5):116-120(EI)[38]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雷显龙,吴显斌,管孝艳.分形流道设计及几何参数对滴头水力性能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2007,43(7):109-114(EI)[39] 李云开*,杨培岭,田英杰,任树梅,赵焕勋.强烈侵蚀产沙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3):93-98(EI)[40] 李云开*,刘世荣,杨培岭,任树梅,林雄财.滴头锯齿型迷宫流道消能特性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2):59-62(EI)[41]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杨玲,吴显斌.圆柱型迷宫式流道滴灌灌水器平面模型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6,37(4):48-51(EI)[42]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滴灌灌水器流道设计理论研究若干问题的进展与评述.农业机械学报.2006,37(2):158-162(EI)[43]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杨玲.滴灌灌水器迷宫式流道内部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水利学报.2005,36(7):886-890(EI)[44]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杨玲,吴显斌.滴头性能综合测试平台构建及其在水力特性研究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005,21(S1):104-106(EI)[45]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吴显斌.重力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及其流道内流体流动机理.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0):61-65(EI)[46]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土壤水分与溶质运移机制的分形理论研究进展.水科学进展.2005,16(6):892-899(EI)[47] Yunkai Li,Peiling Yang,Shumei Ren,Tingwu Xu.Eco-environment water rights and its calculating framework in water resources just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Remote Sensing and Modeling of Ecosystems for Sustainability II/SPIE Symposium on Optics & Photonics.2005,5884:1-11(EI)[48] 张宇,李云开*,欧阳志云,刘健国.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灰水足迹及其县域尺度变化特征.生态学报.2014,20(35):1-10[49] 周博,李云开*,宋鹏,许振赐.引黄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诱发机制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14,33(Z1):123-128[50] 李云开,冯吉.滴灌灌水器内部水动力学特性测试研究进展.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1(32):86-92[51] 李云开*,杨培岭,刘培斌,林健,李建民,郑凡东,刘澄澄,姜银光.再生水补给永定河生态用水的环境影响及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2012,5:30-34[52] 冯吉,邹志超,邢伟民,廖人宽,李云开*.都市屋顶绿化草坪草保水剂施用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节水灌溉.2011,11:76-79[53] 焦有权,刘雁征,李仙岳,茅夏健,徐飞鹏,李云开*.微重力滴灌层状土壤入渗特性及湿润模式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24-26[54] 李云开,杨培岭,许廷武,刘海生,刘耀泽,孙昊苏.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及控制模式研究进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2010:792-798[55] 焦有权,刘雁征,高福栋,姜银光,李云开*.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系统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1:80-83[56] 李云开,刘世荣,张克强,李军幸.磺胺类药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2007,12:141-144[57]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王勇.圆柱型灌水器迷宫式流道内部流体流动分析与数值模拟.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20(6):736-743[58]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吴显斌,杨玲.滴头分形流道设计开发平台建设及其关键技术内容.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569-574[59]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邱信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中国水利.2004,11:18-19[60] 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保水剂农业应用及其效应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182-187[61] 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SMP-01土壤水分传感器性能测试.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50-53[62] 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与效应.节水灌溉.2002,106(2):12-16 申请发明专利26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项。[1]李云开;周博;王天志;吴乃阳. 国家发明专利: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及其应用.2014.专利号:[2]李云开;刘秀娟;王克远;周云鹏;徐飞鹏. 国家发明专利:微纳米气泡加氧滴灌系统及方法.2014.专利号:[3]李云开;王天志;冯吉;裴旖婷.国家发明专利:滴灌系统管壁附生生物膜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4]李云开;冯吉;宋鹏;裴旖婷;张志静.国家发明专利:防止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加酸氯控制方法及系统.[5]李云开;刘秀娟;徐飞鹏;王昕然;张庆龙;贾瑞卿.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水肥气一体化滴灌系统及滴灌方法.2014.专利号:[6] 李云开,施泽,张庆龙,徐飞鹏.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温室作物理想调控灌溉系统及灌溉方法. 2014. 专利号:ZL201210535166[7] 李云开,刘中伟,宁兹功,郎琪.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水河道减渗的方法. 2014. 专利号:ZL201210477187[8] 李云开,冯吉.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含沙水源滴灌用沉沙池及其优化方法. 2014. 专利号:ZL201210455280[9] 李云开,郎琪,樊晓璇,施泽,唐洋博.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多孔介质生物堵塞模拟测试装置及模拟测试评估方法. 2014. 专利号:[10] 李云开,孙昊苏,冯吉,徐飞鹏.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自清洗抗生物膜堵塞的地表滴灌专用灌水器. 2014. 专利号:ZL201210166732[11] 李云开,孙昊苏,杨培岭,徐飞鹏.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2013.专利号:[12] 李云开,冯吉.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反冲洗组合过滤器.2013.专利号:[13] 李云开,吴丹,杨培岭,孙昊苏.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引黄滴灌用片式灌水器.2013.专利号:ZL [14] 李云开,杨培岭,刘澄澄,李鹏翔,梁名超,毛晓敏.国家发明专利:河湖包气带渗滤性能的模拟调控系统及其方法.2013.专利号:[15] 李云开,张庆龙,徐飞鹏,贾瑞卿.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滴灌加氧方法及装置.2013.专利号:[16] 李云开,孙昊苏,杨培岭,刘耀则,吴丹,徐飞鹏,杜少卿,郭文哲.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滴灌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综合测试装置.2013.专利号:[17] 李云开,刘海生,杨培岭,徐宏兵,刘洪禄,徐飞鹏.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滴灌灌水器迷宫流道内流动的全场测试方法.2012.专利号:[18] 李云开;郎琪;杨培岭;任树梅;梁名超;路璐;张庆龙.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湿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模拟监测装置.2012.专利号:[19] 李云开;裴旖婷;吴丹;周博;施泽;杜少卿.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及测试系统.2011.专利号:[20] 李云开;孙昊苏.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叠片式自适应滴灌灌水器及其使用方法.2011.专利号: [1]“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3名)[2]“京郊主要果蔬农业化控节水集成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获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6名)[3]“智能决策精量灌溉施肥系统研发与应用”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3名)[4]“生态灌区建设的支撑技术体系与综合模式研究及应用”获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第4名)[5]“《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践”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4名)[6]“专业大类招生环境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1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4名)[7]“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践”获2008年度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名)[8]“滴灌灌水器迷宫流道内流动特征的DPIV测试及CFD模拟”获第十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第1名)[9]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杨玲,吴显斌.“重力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及其流道内流体流动机理”一文获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6[10] 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全紊流滴灌灌水器设计开发的思路与方法”一文被评为“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06[11] 杨培岭,李云开.“北京市农村水管理发展战略研究”获“2006年度北京科协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三等奖”.2007[12]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的生态环境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第八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05[13] 博士学位论文“滴头分形流道设计及其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获“2005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十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 2012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 2012年获“第十四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3] 2012年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4]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 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6] 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7] 2011年获“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套餐工程突出贡献专家”称号[8] 2012年获“973计划‘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1. Changchun Bao, Jason Lukasiak and Christian Ritz。A Novel Voicing Cut-Off DeterminationFor Low Bit-Rate Harmonic Speech Coding.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peech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nerspeech2005), Lisbon, , 2709~. Yan Liu, Chang-chun Bao and Fengyan Qi. A New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AlgorithmBased on Competitive network.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ICIC'05), Hefei, , 133~. 李海婷,鲍长春。一种基于哈德码变换的线谱频率参数码书快速搜索算法。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792~795,新华出版社,济南, . (本届年会优秀论文)4. 刘泽新,鲍长春。改进的神经网络求解语音线性预测系数的方法。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192~1195,新华出版社,济南,. Changchun Bao, Jason Lukasiak and Christian Ritz. High Quality Harmonic ExcitationLinear Predictive Speech Coding at 2 kb/S.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 Kong, 2004. 12, . Li Jing and Bao Changchun. Quantization of SEW and REW Magnitude for 2kb/s WaveformInterpolation Speech Coding.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 Kong, . Bai Yanning and Bao Changchun. An Improved 4 kb/s CELP Speech Coding Algorithm. The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Kong, 2004. 12, . Qi Fengyan and Bao Changchun. A Novel Two-Step SVM Classifier forVoiced/Unvoiced/Silence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 Kong, 2004. 12, . Wang Guiping and Bao Changchun. Low Complexity Decomposi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Waveform of Speech Signal.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 Kong, 2004. 12, . 白燕宁, 鲍长春. 一种快速的线谱频率参数码书搜索算法.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24~127,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本届年会优秀论文)11. 柳燕, 鲍长春,齐峰岩. 基于LVQ 的语音激活检测算法.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45~148,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 罗亚飞, 鲍长春. 几种基音检测算法的性能比较.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53~157,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 窦庚欣, 鲍长春. 线谱频率参数的快速求解算法研究.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40~144,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 范睿, 白燕宁, 鲍长春. 基于Windows 平台的4kb/s 语音编码算法实时实现.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文集: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 158~161,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 Jia Longtao,Bao Changchun. Analysis of the AMR codec to VoIP based on NS. FutureTele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Beijing, 2003, . Li Jing and Bao Changchun. A 2kb/s Enhanced Waveform Interpolation Speech Coder, 2004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Beijing, 2004, 8,pp. I-598~I-601,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y, Beijing。17. Bao Changchun. Harmonic Excited LPC (HE-LPC) Speech Coding at .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ICASSP2003), HongKong, 2003, pp. I-784~. Li Jing and Bao Changchun. A Pitch Detector Based on the Dyadic Wavelet Transform and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2002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Beijing, 2002, Posts & Telecom Press。19. 黄鹤,鲍长春。一种低延时坚韧的基音检测算法。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信号处理》第15 卷增刊,167~171,1999,北京。20. 卓力 鲍长春。一种高效、透明的线谱频率参数矢量量化器。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信号处理》第15 卷增刊,154~158,1999,北京。21. 朱娜娜,鲍长春, 李靓. 一种有效降低波形内插复杂度的方法. 中国电子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401~405,2002 年8 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2. 黄鹤,鲍长春. 基于谐波正弦波语音合成模型的基音检测算法。中国电子学会第7 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79~82,2001 年8 月,新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本届年会优秀论文)23. 李靓,鲍长春。一种基于暂时分解的高效线谱频率参数量化方法。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03)论文集:《信号处理》第19 卷增刊,105~108,2003,大连(本届年会优秀论文)专著鲍长春. 《低比特率数字语音编码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年3 月。编著鲍长春,毋立芳,赵耀,《信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年9 月。发明专利 kb/s 谐波激励线形预测语音编码方法(发明人:鲍长春;专利号:,2005年1 月)学术活动1、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 宣读论文2 篇,1999 年10 月,北京。2、中国电子学会 2000 年第6 届青年学术年会(CIE-YC’2000),信号处理组主席,,无锡。3、中国电子学会 2001 年第7 届青年学术年会(CIE-YC’2001)信号处理组主席,宣读论文1 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乌鲁木齐。4、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 组委会成员,2001 年11 月,深圳。5、中国电子学会 2002 年第8 届青年学术年会(CIE-YC’2002)大会主席,宣读论文1 篇,,合肥。6、第六届国际信号处理学术会议 (ICSP-2002 ) 程序委员会委员,语音编码组主席,宣读论文1 篇,2002. 8,北京。7、应邀出席 2002 IEEE Speech Coding Workshop,, 日本筑波。8、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 组委会成员,分会场主席,宣读论文1篇(被评为优秀论文),2003 年8 月,大连。9、2003 中俄青年科学家论坛,信息通讯技术分会场主席,2003 年11 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工程学会联合会等主办)10、第七届国际信号处理学术会议 (ICSP-2004 ) 程序委员会委员,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分会场主席,宣读论文1 篇,2004. 9,北京。11、中国电子学会 2004 年10 届青年学术年会(CIE-YC’2004)程序委员会主席,宣读论文5 篇(1 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北京。12、World Engineer’s Convention 2004 (WEC2004 世界工程师大会),网络工程和信息社会分会场程序委员会委员,2004,11, 上海。13、第四届中文口语语音处理国际会议(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2004), Hong Kong, 2004. 12,宣读论文5 篇。14、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 程序委员会员,分会场主席,宣读论文5 篇(1 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2005 年8 月26-28 日,苏州。15、2005 年9 月4 日至8 日赴葡萄牙里斯本参加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peech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nterspeech2005)国际会议,宣读论文1 篇。16、2005 年8 月23-26 日赴合肥参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Computing(ICIC’2005)国际会议, 宣读1 篇论文。17、中国电子学会 2005 年第11 届青年学术年会(CIE-YC’2005)程序委员会主席,宣读论文2 篇(1 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济南。

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1-3行)

2、你提出的研究的方法。 (3-7行)

3、总结你提出方法的好处。(1-4行)

单词的字数一般是250-1000之内。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按综合情况分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2014年 Zhang, Xiangyang Hou, Frank Yonghong Li, Jianming Niu, Yanlin Zhou,Yong Ding,Liqing Zhao,Xin Li,Wenjing Ma,Sarula Kang. Alpha, beta and gamma diversity differ in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PLOS ONE,2014,9(3): .侯向阳,纪磊,王珍.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NPP、碳积累对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响应.生态学报,2014,21:.3.侯向阳.立足中国北方草原、面向欧亚草原的保护和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侯向阳.李博院士在草原所期间的学术业绩及其影响.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侯向阳.让草原承载起美丽中国梦.中国畜牧业,2014,4:.丁勇,萨茹拉,刘朋涛,李西良,吴新宏,侯向阳.近40年内蒙古区域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刘志英,运向军,王海.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尺度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策略.干旱区研究,2014,31(2):年 R. Kemp, Han Guodong, Hou Xiangyang, David L. Michalk, Hou Fujiang,Wu Jianping, and Zhang Yingjun. Innova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ivelihood benefits.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21): Yuejun, Hou Xiangyang, Shi Hongxiao, and Shi Shangli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carbon and nitrogen reserves in plants and soils of alpine meadow in the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44(1): Xiangyang, Leonid. Ubugunov, S Tserendash, Chen Haijun,Han Wenjun, Yun Xiangjun , Ding Yong, Wang Zhen, and Ji Lei.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 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n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 2013, Yanting, Hou Xiangyang, David Michalk, Yun Xiangjun, Ding Yong, Li Xiliang,and Ren Jizhou. Herder mental stocking rate in the rangeland regions of northern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t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assland .侯向阳,尹燕亭,运向军,李西良,丁勇.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侯向阳.艰苦创业攀高峰 增强能力铸辉煌. 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6):.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丁勇,侯向阳*,吴新宏,Leonid Ubugunov,任卫波,萨茹拉,孙小龙,刘朋涛.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热点探讨.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李西良,侯向阳*,丁勇,李平,吴新宏,尹燕亭,白海花. 牧户尺度草畜系统的相悖特征及其耦合机制,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特征比较.中国沙漠, 2013,33(4):.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牧户草场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研究.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 李西良,侯向阳*,Leonid Ubugunov,丁勇,丁文强,尹燕亭,运向军,张勇.气候变化对家庭牧场复合系统的影响及其牧民适应. 草业学报,2013,22(1):.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运向军,穆怀彬. 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复合系统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生态学报,2013,33(17):.萨茹拉,侯向阳*,李金祥,丁勇,吴新宏,运向军.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有机碳储量.草业学报, 2013,22(5):.张晓庆,穆怀彬,侯向阳*,闫伟红,李平,李鹏,苏佳楼.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54-57+.萨茹拉,李金祥,侯向阳.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7):.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王慧,高丽. 库布齐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的变化.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萨茹拉,侯向阳,陈海军,王珍,丁勇.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赵青山,侯向阳,赵艳清,夏明,段俊杰,陶雅.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制度下草畜互作试验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赵青山,侯向阳,段俊杰,崔艳伟,那日苏,夏明,包赛很那.不同放牧制度下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动态.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3,.侯向阳. 中国草原科学,科学出版社..侯向阳. 情洒草原谱宏区 创新科技铸辉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Australia),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年 Xiangyang, Han Ying and Frank Li Yonghong. The perception and adaptation of herdsmen to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desert steppe region of northern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2,34: Yunjun, Chang Xiyun, Yang Yuhai, Shi Hongxiao and Hou Xiangyang .The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lpine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altitude gradient in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79): .侯向阳.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研究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2): .侯向阳.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草原保护与牧区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草地学报,2012,29(1):.尹燕亭,侯向阳,丁勇,韩颖.荒漠草原区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26(8):.李西良,侯向阳,丁勇,运向军,尹燕亭.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研究.农学学报,2012,2(10):26-31.39.范月君,侯向阳,石红霄,师尚礼.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草业学报,2012,21(3):.李平,侯向阳.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辨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 9:.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草地学报,2012,20(2):.丁勇,侯向阳,LeonidUbugunov,吴新宏,尹燕亭,李西良,运向军.温带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戴雅婷,侯向阳,王慧,高丽.鄂尔多斯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26(10):.张晓庆,侯向阳,张英俊.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测定技术评述.草业科学,2012,29(2):.王庆锁,孙东宝,侯向阳.晋北半干旱区苜蓿灌水次数与磷肥施用水平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侯向阳,孙海群.青海主要草地类型及常见植物图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内蒙古草学会2012年年会,做“北方草原退化治理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报告;48.中国水利学会牧区水利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做“北方草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报告。49.中国草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广西南宁),做“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EEST)研究框架和进展”报告。50.北京草原生产力研讨会,做“北方草原生产力衰减的关键机制及提高途径”报告。51.中俄草原生态样带研讨会(俄罗斯贝加尔湖),做“Frame, Advance and Scheme on the East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EEST)”报告。2011年52.侯向阳,尹燕亭,丁勇.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草业学报,2011,20(2):.侯向阳,韩颖.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地理研究,2011,30(10),.侯向阳,徐海红.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4):.侯向阳.充分重视农牧户在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草业科学,2011,28(1):.侯向阳, 赵青山.白刺.内蒙古草业,2011,23(4):.韩颖,侯向阳*.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4):.徐海红,侯向阳*,那日苏.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动态研究.草业学报,2011,20(2):.王海,侯向阳*,秦艳,那日苏.阿拉善荒漠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应对措施初探——以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为例.草业科学,2011,28(9):.丁勇,侯向阳*,尹燕亭,秦艳,王海,张庆,李西良.半农半牧区农户生产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基于内蒙古林西县的调查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1,28(6):.穆怀彬,侯向阳*,德英.从我国《生乳》标准谈奶业发展.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8):.章力建,侯向阳,朱立志,赵青山.关于建立亚太地区草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思考.中国草地学报,2011,33(5):.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11):.穆怀彬,侯向阳.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玉米青贮饲料青贮发酵品质.红外,2011,32(10):.韩颖,侯向阳.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划分及管理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侯向阳. 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草原生态研究所30年所庆和并入兰州大学9周年学术研讨会,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69.新疆中澳会议,做“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报告.70.在草原生态学术前沿研讨会上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71.参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做“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原则、模式和路径” 报告.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1届双清论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上,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北方草原牧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报告.73.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生物学和实验研究所,做“Introduction of GRI and Progress of Joint Projec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报告.2010年74.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4):.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中国草地学报,2010,32(1):.侯向阳,徐海红.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文霞,侯向阳*,穆怀彬.灌水量对京南地区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27(4):.丁勇,牛建明,侯向阳,张庆,王海,尹燕亭.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分异研究.草业科学,2010,27(11):.杜建雄,师尚礼,刘金荣,侯向阳.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草地学报,2010,18(1):.杜建雄,侯向阳,刘金荣.草地早熟禾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生理响应研究.草业学报,2010,19(2):.韩颖,侯向阳.荒漠草原牧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实证分析.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章力建,侯向阳.草原大文章略论,中国农业出版社..在中国草学会成立30 周年庆典大会,做“充分重视农牧户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的报告.84.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的草原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做“草原保护利用对碳平衡的影响及草原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报告.85.在温带草原草原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做“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牧户对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研究”的报告.86.在青海召开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做“青藏高原草原分布与现状”的报告.2009年87.侯向阳.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及推广应用效果.中国草地学报,2009,31 (1):.侯向阳.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 (2):.韩文军,春亮,侯向阳.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09,26(9):.曾亮,袁庆华,侯向阳,姚拓.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植物保护, 2009,35(6):.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参加农业部草原发展论坛,做“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报告.93.参加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土壤固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高级学术研讨会”,做“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生物量和碳平衡比较研究”报告.2008年94.侯向阳,杨理,韩颖.中国草地学报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趋势和建议.中国草地学报,2008,30(5):.张晓庆,侯向阳,孙启忠,赵淑芬.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奶牛,2008,(2):.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苜蓿不同密度种植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奶牛,2008,(4):.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张萍.匈牙利青贮玉米在环京南部地区种植适宜性分析.中国草食动物,2008,28(2):.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桑特性研究与加工利用分析.草原与草坪,2008,1:.草原监理中心学习大讨论做“草地畜牧业是保障奶业健康的重要基础”报告.100.在内蒙古农牧大学草原专业50年庆典学术报告会上做“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101.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草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做“我国草地农业发展思考和措施”报告.102.在国际草原与草地大会上做“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和推广”报告.2001年-2007年103.侯向阳,杨理.我国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划分及发展方向研究.科技导报,2007,25(9):.任继周,林惠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3):614-621105.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07,25(9):.杨理,侯向阳.完善北方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科技导报,2007,25(9):.邹伟,侯向阳,曹致中.水资源紧缺条件下永昌县农户苜蓿灌溉及种植效益调查.草原与草坪,2007,(1):65-68,.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饲料桑.中国奶牛,2007,(2):.侯向阳. 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休闲教育价值. 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2007,.侯向阳.发展高效现代草业支撑奶业健康发展.中国乳业,2006,(9):.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植物——饲料桑. 草原与草坪,2006,(6):.侯向阳. 草业发展的节约型绿色道路(提纲).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侯向阳,杨理.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杨理,侯向阳.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中国农村经济,2005,(9):.章力建,侯向阳,杨正礼.当前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王艳士,王庆锁,李春和,侯向阳.浅谈退耕还草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翟虎渠,刘旭,侯向阳,沈贵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章力建,侯向阳.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进展.作物杂志,2005,5:.侯向阳,郝志强.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侯向阳,万里强,高洪文.我国西部草业科技发展重点的排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4):.徐斌飞,侯向阳,王道龙.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生态科学, 2004,23(1):.万里强,侯向阳,任继周.系统耦合理论在我国草地农业系统应用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章力建,侯向阳.以科技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杨理,侯向阳.弹性与草畜平衡管理关系初探——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理论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侯向阳,刘旭,杨理.草地生态建设战略重点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侯向阳,杨理.牧区和半牧区县域经济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探.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 侯向阳.草业科技发展重点问题研究.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万里强,侯向阳,李向林.层次分析法在西部草业发展中的应用.草业学报,2003,12(5):.曹致中,侯向阳,魏臻武.实施奶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优质苜蓿生产技术水平.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3,.侯向阳,万里强.加入WTO与我国草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刘旭,侯向阳.应对入世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5):.叶志华,侯向阳.我国草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科技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郝志强,侯向阳.体制改革条件下非营利农业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2,5:.万里强,侯向阳.对青海草地畜牧业的几点认识.农业科技通讯,2002,3:.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2001,.章力建,侯向阳,王庆锁.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农业经济问题,2001,2:.信乃诠,侯向阳,张燕卿.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研究开发进展及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4):.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格局与过程及其景观生态意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侯向阳,万里强. 现代草业的概念、理论及趋势. 中国草地,2001,23(6):45-48+.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协调发展的重点及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1,10:.侯向阳.温带-亚热带过渡带的景观变迁及其生态意义.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侯向阳. 西部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思考及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1):.王鹰,李维薇,时建忠,侯向阳. 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中外科技信息,2001,12:.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西部牧草, 化学工业出版社,.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年-2000年150.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 生态学报,2000,20(1):.章力建,侯向阳.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6):.侯向阳,陈印军.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1):.陈印军,侯向阳,高旺盛.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科技发展之战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4):.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持续性分析. 生态农业研究,2000,8(2):.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2):.侯向阳,高卫东.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1999,7(4):.侯向阳. 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研究,1999,7(4):.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1999,2:.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生态科学,1998,17(2):.侯向阳,张燕卿.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户主体经营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2):.侯向阳,张燕卿.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领域“八五”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1997,2:.张燕卿,侯向阳.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加速培养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管理,1997,12:.侯向阳,张燕卿. 农业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17(5):. 南方红黄壤中低产地区治理与发展, 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建井学术年会论文集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人民大学对外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发表的主要论文:(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 (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 (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劲 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本科生:语音学硕士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题博士生: 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发表论文:《北京话的口语语体》《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流行语新探》《漫谈“洋味”汉语》《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儿化的语素形位学》《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词的认知基础》《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尖团音新议》《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 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2、教授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 3、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 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5、主要科研成果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第1作者)“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代外语》2004/4(第1作者)“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第2作者)“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光明日报》2006年8月9日(第1作者)“英语学习需要科学的学习理念”《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31日(第1作者)“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国英语教学 [三]—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200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国英语教学》2002/3“谈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辨证思想”《外语论坛》 2003 外文出版社“论教学的观念和期望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2002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高校师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2001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 大会主题发言“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 199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增刊“词汇困惑与大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 1998 《北京市研究生英语研究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法庭内外—法律英语读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主编:《英语写作范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 翻译:《中国民法案例汇编》 1993 台湾出版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泉 博士生导师李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1962年生于黑龙江依兰县。198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至今。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曾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获得过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第八届、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兼任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主要论文《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会编《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汉语学报》第3期2001年上卷。《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4期。《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主要研究领域1.汉语语法2.对外汉语教学3. 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课程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2.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语言流派与汉语语法研究4. 汉语语法分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的理解啊论文只能算是会议论文。现在会议很多,基本都出论文集,所以不能算权威也不能算核心。除非你们学校或者单位有正式规定,这次会议出版的论文算成什么级别的,你的这一篇就可以也仅限于在你自己单位当成这一级别的来用。三大检索系统里有一个ISTP(国际会议论文),需要被收录,能检索才算。但显然,你说的不是这个,所以只能看规定。没有规定就只叫会议论文。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导师组最新介绍(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专业、导师介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二、本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专业有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能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三、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专业由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同志于50年代亲手创建,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工作过的老一辈著名学者还有瞿霭堂、谢自立、郭锦桴先生等。近年来,本专业已顺利完成了学术队伍的新老更替,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已担当起学科发展的重任,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贺阳教授的间接语言接触研究和句法语义研究、劲松教授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李泉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陈满华教授的普通语言学、语法学研究都已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本专业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主要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研究”、“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平台?名词槽关系研究”、“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体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高校母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等。本专业1981年即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招收培养30届、150多名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读博士生10余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8名。本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可以为有志于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四、师资力量本专业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7人,现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李泉教授、陈满华教授等博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五、导师介绍贺阳教授,1955年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接触研究、句法语义研究。先后发表《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1992年)、《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1992年)、《汉语完句成分试探》(1994年)、《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1996年)、《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2004年)、《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2004年)、《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2006年)等数十篇论文和专著《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目前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高校母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劲 松教授,1956年出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等。李泉教授,1962年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句法语义研究。先后发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等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2001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2004年)。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单音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陈满华教授, 1963年生,文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语法学,先后发表《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从构式“爱谁谁”看句法异质现象》、《“X哪儿来的?”与“哪儿来的X?”的构式差异及相关问题》、《汉语习语互文及其构式解读》、《由背景化触发的非反指零形主语小句》等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 《安仁方言》、《汉语事实的描写和考察》、《体词谓语句研究》等。六、对外学术交流本专业与国外高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先后有近10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进行讲学或学术交流活动,并经常邀请海外学者开设学术讲座和进行学术研讨。七、毕业生就业去向博士和硕士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八、主要开设课程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要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的问题与方法、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语法学、音系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等。导师介绍: 陈满华、贺阳、劲松、李泉 (详情略)

  • 索引序列
  • 青岛市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 照片投稿青岛半岛都市报
  • 青年学术论坛获奖论文集数
  • 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建井学术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