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谈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2.科技素养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我们能真正做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应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大批新型纤维;莱卡的广泛运用,使穿衣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舒适与合体的矛盾得以解决;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纤维面料、绿色聚乳酸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既具有天然纤维的风格,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赋予面料以新的风格和内涵,丰富了表现力,使服装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散发出新的魅力;随着“基因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纤维和面料。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鉴于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学和环保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以“绿色”为美,形成了当今的“绿色文化”潮。由此可见,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3.跨文化素养 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当地人们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则称为“文化沟通”。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正在成为现实。国与国间的经济交往的增加,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经济资源的共享,也必定带来文化的共享。未来的服装,可能很难说清它是源于何种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心胸开阔,具有一代新风,能设计与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性的中华服装。 4.市场经济素养 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我们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不懂产品的真正涵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这在给我们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挑战。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消费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整的产品有三层涵义:实质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比如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在购买一件服装时,往往把精神上的满足看做是产品的实质,即他她从产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把产品的实用功能看做是产品的实质所在。所以,作为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了解你的消费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级化妆品生产企业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则是信心和希望。”
发挥想象吧 加油
浅析服装设计中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运用 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 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三、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植人服装设计的形式还有很多种,这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体会。曾经我们的设计师在国际上茫然得像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中国服装设计从起步发展到今天,在经历过模仿甚至抄袭后,开始了创新,民族的面孔重新回到世界的面前,将中国现代服饰艺术带向国际。他们立足民族特色,汲取传统艺术精髓,让中国服饰艺术重新焕发了新姿。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将致力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为服饰文化教育的发展不断努力。 本文选自591论文代写网:专业 代写毕业论文 -致力于代写毕业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论文,代写mba论文,论文代写麻烦采纳,谢谢!
做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是我长久以来的理想。在香港服装学院的专业进修让我对服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坚定了我要做一设计师的信念。因为我坚信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做得更好,从事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及价值的体现。深圳的服装行业是一种品牌竞争的行业,有人说深圳最多的是女人,与之并存的是深圳的女装品牌,她也是最多的。服装品牌她显示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艺术的发展水平,也是服装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现象。因而要做1名成功的设计师,最基本也要对服装品牌有比较成熟的了解和认识。我想这点对于整个中国的品牌市场,也是应该具备的。未来的中国市场也是要走自己的品牌路线,要让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的服装名牌,其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基础和前提,要使产品不断地有新的面貌出来,顺应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关键在于设计师对产品的整体把握: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服装文化基础之上,把握国际服装发展的脉搏,具有活跃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设计师在开发服装名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是以国际流行趋势为宏观背景的,同时也是以拓展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的,因此设计师在开发名牌时要在了解国际服装市场整体流行趋向的基础上,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服装市场的具体现状,找准国际流行趋势与国内服装市场之间的融会点,善于有选择,有取舍地借鉴和运用其相关的设计要素,使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即与国际服装同步又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市场运作机制。虽然服装名牌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更多地带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不仅是由服装企业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决定的,也是由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决定的。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服装名牌都是由产品与消费者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都需要有其明确的设计定位和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定位的确定是建立在深入细致地了解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的。有了明确的设计定位,才可设定与产品设计开发本适应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准产品针对市场的切入点,并且在实施经营策略的过程中根据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新的需求而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CIS是包括企业经营理念MI(Mind Identity)企业行为规范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视觉传达VI(Visual Identity)在内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一般称为CI。CI设计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对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I设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和全方位的统筹策化,使企业内外、上下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强化其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使社会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更加清新的认识,密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来赢得更广大的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从而扩大企业的声誉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CI的设计筹划,其理论根据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全方位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的。CI设计是提升企业形象的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也是服装文化和服装市场发展之必须。我们应善于借鉴和吸收国外CI设计和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国际服装市场,面向世界而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CI设计体系。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谈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2.科技素养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我们能真正做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应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大批新型纤维;莱卡的广泛运用,使穿衣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舒适与合体的矛盾得以解决;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纤维面料、绿色聚乳酸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既具有天然纤维的风格,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赋予面料以新的风格和内涵,丰富了表现力,使服装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散发出新的魅力;随着“基因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纤维和面料。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鉴于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学和环保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以“绿色”为美,形成了当今的“绿色文化”潮。由此可见,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3.跨文化素养 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当地人们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则称为“文化沟通”。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正在成为现实。国与国间的经济交往的增加,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经济资源的共享,也必定带来文化的共享。未来的服装,可能很难说清它是源于何种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心胸开阔,具有一代新风,能设计与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性的中华服装。 4.市场经济素养 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我们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不懂产品的真正涵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这在给我们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挑战。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消费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整的产品有三层涵义:实质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比如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在购买一件服装时,往往把精神上的满足看做是产品的实质,即他她从产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把产品的实用功能看做是产品的实质所在。所以,作为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了解你的消费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级化妆品生产企业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则是信心和希望。”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马上就要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你选好了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到大家!
1.探索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形态与结构的关系
2.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
3.服装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基于服装品牌战略的视角
4.服装卖场陈列对品牌发展影响分析
5.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6.中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现状研究
7.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模式研究
8.探析中国服装品牌的本土化发展战略
9.浅谈服装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
10.服装品牌网络营销的细化与细节
11.交互式设计中服装品牌专卖店设计研究
12.服装品牌色彩体系构建
13.基于内容分析的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热门微博研究
14.中小服装企业品牌设计开发决策因素分析
15.实证分析服装网络营销对品牌力的影响
16.波西米亚风格在品牌服装中的审美体现
17.服装品牌形象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分布
18.服装品牌移动营销优化路径研究
19.网络营销对品牌服装营销模式的影响
20.绍兴地区服装品牌的发展研究与对策分析
21.服装设计教学对提升学生品牌设计思维的培养
22.从设计师原创品牌服装看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服装的文化消费
23.服装品牌形象塑造的要点和方法分析
24.服装设计教学中品牌文化观念的建立与培养
25.民族服饰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探讨
26.气冷式服装的设计及热舒适性评估
27.服装吊挂流水线柔性输送机构的设计
28.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29.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研究
30.高职服装设计实训课程人才培养改革途径分析
31.浅谈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装饰手法
32.民族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对接研究
33.服装设计大赛对高等院校学生实践的影响
34.“云层臆想”系列服装的设计与制作
35.面向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的虚拟人台及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36.牛仔服装中的装饰设计应用与效果表现
37.服装面料的二次艺术设计探究
38.现代服装设计中刺绣的运用手法探析
39.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40.浅谈信息时代的服装设计研究
41.融入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幼师动漫服装设计
42.后现代服装设计语言解读
43.探析当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44.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服装中的体现
45.探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46.塑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47.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透视与虚实
48.基于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服装展示设计研究
49.标识性元素对服装品牌价值效应研究与实践[D]
50.基于中小品牌企业需求的服装设计素材库构建[D]
51.大学生对服装品牌偏好者社会刻板印象的研究[D]
52.潜在加盟者选择特许经营的动机研究[D]
53.中小型服装淘宝店铺品牌构建策略研究[A]
54.服装行业电商推广问题研究
55.基于服装行业的RFID超高频读写器系统设计
56.基于行业需求的服装款式图绘制方法
57.时尚设计驱动服装行业价值提升
58.云制造在东莞服装行业生产与管理高效化的应用研究
59.存在尾货处理渠道的服装行业回购契约研究
60.服装行业博弈现象分析
61.新常态下江苏纺织服装行业调研及人才需求分析
62.基于政治成本的盈余管理研究--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为例
6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
64.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研究
65.汉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行业中的传承与推广
66.服装行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67.关于浙江省老年人服装行业开发潜力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价格歧视和博弈论视角
68.从网络销售数据看服装行业电商模式发展
69.服装行业电商模式比较及发展趋势探析
70.服装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断裂现象分析
71.服装行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研究
72.服装行业IPO财务审计问题
73.服装企业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74.基于对外贸易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效益的度量
75.服装行业的作业成本核算
76.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对策分析--互联网思维下
77.考虑销售价格变动的服装行业供应链契约研究
78.北美服装行业分销渠道和物流技术应用分析与展望
79.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加强措施
80.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服装制作解读--民族服装的创新与传承
81.浅析我国服装行业结构制图的发展趋势
82.“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小企业发展的契机与挑战--以服装行业为例
83.上海服装行业老字号品牌创新策略研究[D]
84.基于振动力和风力作用的服装动态仿真
85.关于风格化服装发展的几点看法
86.基于视觉的服装属性分类算法
87.两级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研究
88.夏季服装常用针织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研究
89.浅谈化妆与服装表演的关系
90.织物与服装虚拟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91.“互联网+”形势下的服装产业发展研究
92.建立和完善服装货币化保障的构想
93.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与评价
94.纺织服装企业跨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5.预售模式下时尚服装双渠道供应链优化模型
96.新形式下如何加强针织服装制造业的成本控制
97.服装外贸跟单员岗位现状浅析
98.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99.面向服装产业的CDBC新型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挥想象吧 加油
范文题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应用》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作者:顾晓晴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学院(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装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服装创新论文 范文 一:小议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
一、针织服装发展现状
(1)个性化。正如范思哲所说,“如果不能穿出自我,我宁可不穿衣服”。在现今社会当中,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加强了消费者自我意识,大学生则是鲜明代表。“破洞”、“铆钉”、“色彩的碰撞”、“拼接”等一系列的设计手段,也将进一步运用到针织服装设计领域,打造别样的个性化服装。
(2)休闲化。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现代服饰最大的特点便是舒适,便于日常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服装人体工程学”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舒适度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就此针织服装备受青睐。
二、大学生针织服装喜好
为了迎合大学生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市面上的针织服装主要分为“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三种风格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其鲜明的设计特点。“欧美简约风”主张大气,款式简约,“镂空”、“拼接”等设计手法强调其强烈设计感。“日系甜美风”崇尚自然而反对虚假的华丽、烦琐的装饰和雕琢的美。款式可爱俏皮,圆润的领形、条纹或是可爱图案是日韩风针织服装主要设计点。“创意另类风”多数运用了另类的图案或是朋克摇滚风的设计元素,如“铆钉”、“皮革”、“金属”等,色彩为深色系,黑红色偏多。就“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我们利用眼动仪对一千多名志愿者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所得十组有效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在所分的三类针织衫风格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日系甜美风”,其次为“欧美简约风”,而“创意另类风”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基于“日系甜美风”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服装风格,我们同样运用眼动仪针对此类款式进行了研究,数据如图1、图2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在针织服装中,现阶段带图案的针织服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日系甜美风”中尤为明显。再者,其消费者所关注图案设计的比重占整件服装的各局部细节设计的比重的50%以上。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针织衫而言,图案、色彩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在设计针织衫时,应该突破大多数针织衫黑白灰等浊色调的桎梏,使针织面料的色彩尽可能地丰富多彩。
三、趋势下的创新设计
经过上述调查及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针织服装设计尚不成熟,其主要表现为针织服装款式不够新颖脱俗。但事实上,由于其特有的弹性与针织肌理,针织面料的可塑性极强。时代在发展,针织服装设计也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打破穿同款式限制,寻求创新设计。
1面料设计新思路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服装面料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往往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从面料就已经开始。而对于针织面料而言,纱线的设计、特殊的 编织 方式赋予它更多变化的可能。在针织服装设计中,选择有表现力的纱线是一件针织服装设计成功的一半。设计师必须对纱线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以及针织机的性能都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把他们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常规纱线入手,利用不同数量比例的不同品种纱线进行混合编织,从而展示针织面料的节奏与韵律,这早已算不上是创新之法。而通过纱线色彩和外形上的变化,结合相应其他材料(如梭织面料、串珠、亮片、蕾丝、金银线等),运用多种多样的编织方式(即钩织、棒织等)有机结合可打破常规针织服装设计局限性,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2造型设计新突破
由于传统针织服装的造型款式太过单一,现代针织衫必须在原有造型基础上加以改变,赋予其时尚年轻化的造型感。例如:袖形,可以采用宽松的蝙蝠袖;领形,设计为荷叶领、自由领等。甚至,在造型廓形上可以有更为大胆的设计,力求通过结构和服装组合形式打造针织服装立体造型,并且利用针织面料本身的弹性,在服装穿着上进行适当调整,呈现不同的形态,实现针织服装“一衣多穿”的功能。从而让“朴素、平板”针织服装,从轮廓上逐步接近梭织服装的多样化设计。
3图案运用新主张
色彩与图案非常讨巧,且具有鲜明视觉冲击力,是服装设计中的两大重要元素,也是设计师在针织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常用手法,“条纹、菱形格、图案”则是其钟爱的。随着工业化生产及此类针织服装的普及,仅仅是这样的图案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在原有的图案上进行创新则是针织服装图案设计的必然选择。使用梭织服装的图案设计手法,如印花、染色等二次设计;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运用钉珠、绣花、烫钻等手法使服装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丰富服装平面设计感,使服装整体更显趣味性。
四、结论
在不知不觉中,针织服装已变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服装门类,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穿着的舒适性吸引着大学生消费者。然而,国内针织服装尚且存在设计朴素、死板等问题。针织服装创新设计是立足于市场现状、消费者喜好的一次思考,只有打破常规,从根本上提高针织服装设计水平,才能使针织服装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跟上时代的步伐。
服装创新论文范文二:审美法则与服装创新设计研究
所谓的绘画和表现,其实是一种后天可以弥补的表达工具而已。唯有这种对思想的训练,是非自己不能修炼的。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设计的天赋。当你有了这种习惯思考的天赋,那么整个人都变成了易燃体,只等着灵感的火花把你引爆。但是,对于把设计当成常态如一日三餐一样的设计工作者,相比与等待灵感,更需要学会储存灵感,或者寻找、制造灵感。
灵感可能只是一个物象,也可能直接是一段技术上的想法。以服装设计为例,灵感分为直接灵感和间接灵感。直接灵感看似好用,但其实比较忌讳直接的使用,因为直接使用在无形中就会限制你的发挥空间,例如面对一块面料,第一眼见它的印象,会引导你做出常规式设计,这源于人们约定俗成的 经验 ,能获得习惯性认可,但是很有可能新意不足,没有惊喜。而间接灵感的运用,则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打散重构,在设计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略有难度,但是却可能创造出感染力非常强的作品。二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目的而进行权衡选择。市场化的服装设计以运用直接灵感来源为主,间接灵感参考为辅,可以很好的在规矩之内尽显方圆;而创意服装设计则尽量避免运用直接灵感,如以某大师的风格甚至是某款服装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接下来的设计创作中,就会很难摆脱人们对此作品固有的印象。但是如果尝试将经典高雅的可可•香奈儿套装,解构成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叛逆摇滚,这种反常规的嫁接,通过联想能力,将灵感理念和服装元素联系到一起,通过颠覆性的思维舞蹈过程,如果做得巧妙,就很可能有如新星爆炸一样的效果。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的强者,不会惧怕规则,而是会让规矩成就自己。首先,所有视觉设计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规则就是:形式美法则。早在人们思想蒙昧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就有敏感的艺术家们观察到了自然界中不可言说的美妙规律,例如松果,凤梨上螺旋交叉的分割,花瓣的排列,游鱼的形状等,并从实物中提取出共同的特点,用点、线、面这几种基本的符号表达在了自己的泥瓦灌上。直到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后,一些智者找到了这些触动人类天生敏感的审美触觉的规律,是斐波那契数列,也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它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体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而这就成为了艺术设计界的黄金法则,更是服装设计中需要遵循的视觉准则。
除了单纯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人们对服装同样有着最基本的审美原则要求,通过审美法则,从而实现人与服装、人与环境之间以及“形式美”与“功效性”在服装设计中的和谐与统一,使服装介质的各个指标与人体各种要求相适应,让服装的艺术成分与穿着效果达到最佳匹配。因此,仅仅从造型上论,无论多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哪怕前卫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将服装的材质替换成塑胶或者金属,哪怕比基尼只有几寸的面料相连接,这些作品还想被称之为“服装”,就必须在人体上有支撑挂靠的点,就一定能够穿戴到人体上。常用人体支撑点有很多,例如肩颈,后背,上胸围,腰跨等处,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力学设计开发其他支撑点。创意服装的创新造型天马行空,但是最终需要如同寄生植物一样与人体穿插交缠,才能够展现服装的魅力。
创意服装设计作品除了造型上需要考虑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人自身内心的桎梏也会影响对作品的判断。大千世界千人千面,人们被各种不同的 方法 分成很多的群种。国籍,民族,地域,阅历,身份,学识,性格,性别等等,每个群种又相互交叠,不同的群种对服装的审美都有大致相同的选择,也有微小的区别。服装设计有着一套成熟的审美法则,例如从风格对应到品类、搭配、面料、色彩、图案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色彩。但是成功的服装创新设计作品中,小心机无处不在,给予人惊喜又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成功的服装设计者,能够玩转规则,使之为自己服务,成就自己。这种 逆向思维 需要在保证上述所说的符合审美法则的同时,发挥神奇的作用,将服装设计这门传统艺术点石成金,成就视觉盛宴。
服装创新论文的范文相关 文章 :
1. 广东服装行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探讨论文
2. 浅谈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创新发展
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4. 创新论文散文
5. 关于写创新的议论文5篇
6. 成功源于创新论文3篇
范文题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应用》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作者:顾晓晴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学院(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谈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2.科技素养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我们能真正做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应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大批新型纤维;莱卡的广泛运用,使穿衣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舒适与合体的矛盾得以解决;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纤维面料、绿色聚乳酸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既具有天然纤维的风格,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赋予面料以新的风格和内涵,丰富了表现力,使服装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散发出新的魅力;随着“基因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纤维和面料。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鉴于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学和环保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以“绿色”为美,形成了当今的“绿色文化”潮。由此可见,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3.跨文化素养 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当地人们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则称为“文化沟通”。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正在成为现实。国与国间的经济交往的增加,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经济资源的共享,也必定带来文化的共享。未来的服装,可能很难说清它是源于何种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心胸开阔,具有一代新风,能设计与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性的中华服装。 4.市场经济素养 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我们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不懂产品的真正涵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这在给我们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挑战。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消费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整的产品有三层涵义:实质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比如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在购买一件服装时,往往把精神上的满足看做是产品的实质,即他她从产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把产品的实用功能看做是产品的实质所在。所以,作为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了解你的消费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级化妆品生产企业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则是信心和希望。”
参考下文: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服饰图案是继款式、材质和服饰色彩后又一重要的设计元素。这一设计元素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观念。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服装设计的实践中,一直是设计师们努力思考的课题。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含义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为例,这个出现在祭祀活动器具上的图案显得非常神秘而且庄重。它以某种物象为基础,加以夸张变形,或者将更多的物象人为地加以拼接组合,从而构成一种非现实、怪诞的艺术形象。再比如汉代代表图案瓦当图案,大多数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纹为主,其中包括有大众所熟知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避邪有关,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二、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相融合的优势探讨1.满足消费者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趋向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将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符合人们的这种心态,使设计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以中国传统图案为元素的设计风格与服装设计结合,给服装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弘扬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设计风格。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在功能、造型、色彩和装饰等要素的配合上要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应蕴涵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审美品位和时尚感。从当前设计的趋势可以看到,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具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样式的服装设计,总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三、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当前,很多服装设计在运用图案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弊病,在推向市场后往往起到了反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美的创造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性原理。这个原理也无一例外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形式美的创造时,首先要明确所设计服装的特征、种类和用途,例如,可以在休闲装上设计一些线条活泼、动感强烈的图案和造型,但是同样的图案却不一定适合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进行调查。因为各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都视猫头鹰为智慧的象征,而我国民间习惯把它看做不祥之物。因此,在进行传统图案的形式美的创作之前,必须作前期调查。再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审美取向。另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2.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有很多传统图案还蕴涵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以某个传统图案为蓝本,对服装进行设计之前,还要充分理解这个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内涵,使传统图案与服装的风格、功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有些婚礼礼服设计中采用的以中国传统图案的龙凤纹为蓝本进行变换,较好地表现了服装的特征与功能。因此,所选择的传统图案与服装的特性、功能、适合人群等联系越紧密,传达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准确度就越高,给消费者的感受也越自然。3.运用传统图案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每天有非常多的图案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这几个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心理,如果只是将图案简单地堆砌和拼凑,就会显得肤浅、庸俗。因此在运用传统图案时必须大胆创新,融入鲜明的个性,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注意与认可,从而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可以用装饰配件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根据服装风格利用造型来表现。4.赋予传统图案新的时代感服装的风格千差万别,往往是通过款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这些风格或细腻、或粗犷、或朴素、或华丽。作为服装图案应该尽可能与服装的风格和谐一致,从而对服装的整体风貌起到渲染和强调的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相对应的。提炼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充分考虑服装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有利于强化传统风格的表现和运用。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但不能因此说传统图案已经过时了。继承传统不是复古,更不是照搬,更不能仅仅局限于“龙、凤、福、禄、寿”等图案纹饰。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前进的,把民族化与现代化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要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传统应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传统图案中体现出时代感。参考文献:1.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装饰》.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3.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商务印书馆 2003
如果在校,校内网里有很多论文供参考
你去这里看看呢!我刚在这里写了一篇论文,感觉还挺好的,你可以去看看,应该能帮到你的。祝你好运哦!呵呵
做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是我长久以来的理想。在香港服装学院的专业进修让我对服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坚定了我要做一设计师的信念。因为我坚信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做得更好,从事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及价值的体现。深圳的服装行业是一种品牌竞争的行业,有人说深圳最多的是女人,与之并存的是深圳的女装品牌,她也是最多的。服装品牌她显示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艺术的发展水平,也是服装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现象。因而要做1名成功的设计师,最基本也要对服装品牌有比较成熟的了解和认识。我想这点对于整个中国的品牌市场,也是应该具备的。未来的中国市场也是要走自己的品牌路线,要让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的服装名牌,其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基础和前提,要使产品不断地有新的面貌出来,顺应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关键在于设计师对产品的整体把握: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服装文化基础之上,把握国际服装发展的脉搏,具有活跃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设计师在开发服装名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是以国际流行趋势为宏观背景的,同时也是以拓展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的,因此设计师在开发名牌时要在了解国际服装市场整体流行趋向的基础上,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服装市场的具体现状,找准国际流行趋势与国内服装市场之间的融会点,善于有选择,有取舍地借鉴和运用其相关的设计要素,使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即与国际服装同步又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市场运作机制。虽然服装名牌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更多地带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不仅是由服装企业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决定的,也是由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决定的。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服装名牌都是由产品与消费者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都需要有其明确的设计定位和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定位的确定是建立在深入细致地了解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的。有了明确的设计定位,才可设定与产品设计开发本适应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准产品针对市场的切入点,并且在实施经营策略的过程中根据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新的需求而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CIS是包括企业经营理念MI(Mind Identity)企业行为规范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视觉传达VI(Visual Identity)在内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一般称为CI。CI设计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对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I设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和全方位的统筹策化,使企业内外、上下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强化其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使社会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更加清新的认识,密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来赢得更广大的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从而扩大企业的声誉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CI的设计筹划,其理论根据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全方位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的。CI设计是提升企业形象的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也是服装文化和服装市场发展之必须。我们应善于借鉴和吸收国外CI设计和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国际服装市场,面向世界而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CI设计体系。
你去这里看看呢!我刚在这里写了一篇论文,感觉还挺好的,你可以去看看,应该能帮到你的。祝你好运哦!呵呵
范文题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应用》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作者:顾晓晴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学院(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题目: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及成因分析 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我们的生活空间正逐渐被其各种衍生物所占据。于是,在科技与自我之间,我们也在寻求新的平衡: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对无拘无束人生的向往、对自然清晰的认识与再认识、对科技客观的评价与把握、对精神空间的深层探寻、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反思......一场场国际时装秀都强烈地给我们这些信息。消费者、生产者、乃至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注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 字串8 那么当今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到底有哪些呢?其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 字串3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是设计师必须把握的重要趋势。它体现了设计师对社会的深层定位,其包括三大趋势:运动系列、环保系列和高科技面料的运用。 一 、运动系列 现在不论是T台还是大街,时尚的运动风扑面而来:窄小的茄克、轻薄的裙子、流线型的轻便女鞋加上高科技的材料和舒适的剪裁,拉链、连帽设计、尼龙搭扣、T恤、热裤...... 其实,这并非一夜之间的改变,时装与运动装的“感情”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蒸汽机车和商用飞机使人们感到空间在不断变小、好莱坞的影剧院和纽约的摩天大厦、汽车和家用电器、各种传播媒介和每天塞满家庭信箱的各种推销目录将人们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生活。女人们纷纷走出家庭从事各种工作和体育、娱乐活动。敏感的设计师们很快抓抓住了这一社会变化。“时装女王”夏奈尔在女装设计制作中首先引入了针织概念,设计出朴素而时髦的机能性很强的管子状女装(将在此之前只用与于男式内衣的针织面料做成男式女套装,无领对襟羊毛衫套等),虽然她的锐意创新招来非议纷纷,但却同时发出了一个革命的信号:柔软、轻巧、不皱、针织令行动自由,让身体毫无羁绊地移动。它使人感觉自由舒适又毫不影响优美风度。同时夏奈尔还创作出长及腿肚的长裤、平绒茄克和大框架墨镜等一系列运动型作品,被誉为“运动型之母”。夏奈尔虽然“只有一种样式”(夏奈尔自称),但她的样式却有惊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这是一种与现代生活非常合拍的,结构简练、合理、实用性很强的20世纪的代表作。 字串7 历史上运动时装成功范例府拾皆是:八十年代,极富运动精神又不缺乏女性味的索尼娅·里奇尔那舒适的海绵慢跑鞋是妇女们的青睐之物;她们还爱穿马里捷和费朗索瓦·吉尔搏设计的牛仔衣;还有十裁不衰的鳄鱼翻领运动衫;雷佩托设计的轻便舞鞋,混色的阿迪达斯迷你茄克和飘马的塑料运动包...... 近几季的运动系列服装更是愈演愈烈,在颜色和面料上,金属系列与明亮色(鲜黄、粉玫瑰色、橙色、草绿色、靛蓝色等,虽不是整体使用,但却有一种标志、一种在路上起信号的作用)的搭配,面料采用半透明尼龙、浆棉府绸、丝质雪纺、网状面料、翻新牛仔布、皮革、仿毛皮等;在外型上采用无袖短上衣、T恤、包型臂饰、无袖背心(两种面料叠用)、皮上衣、短裤、五分裤、运动配饰等,值得一提的是腰间背包,包型臂饰,展示出青年人希望两手空空,无任何负担,渴望自由的思想;在服装细节处理上,拉链与系带结合使用、衣兜处凸型滚边、暗扣新用途——尼龙搭扣、金属小扣、拉链代替钮扣、同质材料与其它材料综合使用,鞋子使人想起那种专门保护脚的鞋子——流线的造型从侧面看象一辆法拉利赛车,等等。现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年轻人或是长者,都穿上了球鞋和轻巧的茄克,运动装消除了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难怪一位时装史学家说:“运动装是一个全球化世界的标志性产物,过去的价值观失去了它的合理性,而人类尚未发明出新的玩意儿取而代之,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前途难卜的千年。面对疑惑,有两种态度。聪明的人踩着篮球鞋、套上拉链衫轻松自在地冲向未来,其余的人则蜷缩在自己狭小的壳中。” 字串7横亘于两个世纪交汇处的运动装选择了我们,紧张工作下的新千年的我们能拒绝她吗? 二、环保系列 字串1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设计倾向。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掀起了一股“生态学热”的风潮,不断推出环保系列服装,而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这股热潮有増无减。 字串3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以自己的生态环境换来了这种发展:黑烟、废水、废气、酸雨、温室效应、原油污染、病牛病等,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于是各国人民都开始自发地反省和制止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国际性的环境保护组织成立了。时装向来就是社会事象的睛雨表,“生态学热”这一主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现在国际时装设计在这一趋势中的主要特点是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和新的节俭意识。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海滩色、泥土色、森林色、天空色、冰川色以及非洲原始民族的自然色彩是设计师的主要用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在面料上选用一些未经人工处理的本白色原棉、麻、生丝等天然纤维织物,加上粗糙的手感;在造型上采用不加垫肩的自然肩线,追求无拘束的舒适性、原始民族服饰中一些自然随意的造型特点以及“内衣外化”、“薄、透、露”等手法大量使用;同时伴随生态保护意识出现的是人们对资源的珍视,开始重“质”而不是重“量”,追求以最低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强调节约和废物再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的“破烂式”令世人瞠目,现在许多设计师的作品也出现了类似的设计倾向:故意露着毛边或流苏装饰,或不拆衣服的缝捺线,或有意暴露衣服的内部结构。甚至粗糙的大针脚也成为一种绕有趣味的装饰。在2000年12月份 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在日本设计师古川云雪先生的时装秀中始终给我们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环保:手绘的鹦鹉图案、针织面料上印的昆虫图案都出现在时装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这些面料大都是由环保厚材料做成的,就是用饮料瓶碾碎后纺成的,他说:“我热爱自然中的色彩和图案,太阳的火红、鲜花的艳丽及各种生物的形象、都是我灵感的源泉。这次时装秀的主要目的是要向人们提倡一种环保的意识,环保理念深入到我的服装中,热爱自然就要保护它。这些环保面料设计成的时装,既是人类一种智慧的展现,对大自然也是贡献,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对皮肤也有一些好处。” 字串2 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一个事实,环保这一主题在时装界方兴未艾,从某种角度看,它将引发一场人类服饰文明的深层革命。 三、高科技面料的运用 字串8 高速发展的科技使我们的很多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同时也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制造了不少麻烦,我们面临着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阳光中过度紫外线的辐射;电脑、微波炉等家电以及手机的电磁波的辐射等,这些辐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抗此类辐射的新型面料,同时随着我们人类自身文明的发展,我们其他的诸如舒适、保健、防水透气、免烫、防油污等需求也要得到满足,现在,高科技已能使我们的这些种种需求变为现实。例如,用微细旦长丝制织的高密度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气功能,解决了以前防水织物闷热不透气的缺点;“棉+莱卡”的内衣解决了以前纯棉洗涤后变型、缩水、走样的问题;“舒丝莱卡”这种高科技材料做成的内衣在强化塑身承托效果之余,更让女性感受到贴身的舒适与自由,打破了有关内衣“修形与舒适”不可兼得的观念;还有冬暧夏凉的面料、反射红外线的面料、消臭面料、防蚊虫叮咬面料、智能播放音乐面料、随环境温度或光线变化而出现变色的面料等等。这些高科技功能性面料不胜枚举。千变万化的面料为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与高科技面料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是以面料材质为构思创造的源泉,通过面料发挥与众不同特色,表达时装设计师的创意与灵感,传达服装最本质的美。现在高科技功能性面料正在走俏。 字串8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运动系列,环保系列,高科技面料的运用这三大宏观趋势并不是单独存在、绝无联系的,一方面,所有技术性的发明和新面料首先运用到运动服装,如前面所提到的冬暖夏凉的面料首先运用在登山服,消臭面料运用到足球服、反射红外线的面料运用到长跑服等。再如古川云雪先生的环保系列时装面料本身就是高科技面料;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人类自身不断变化的需求心理的作用,总是希望有新功能的新面料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就促使新面料不断地被开发和被国际时装设计师们所运用。可以说运动系列、环保系列这两者与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一体。
一是,要有自己设计的服装(服装设计样,设计图纸、制作工艺等)二是,阐明你设计的服装的创意。(这里面要有你的构思、观点、并对当下服装流行的分析)三是,说明你对自己设计的服装的前景预测和市场调查的综合分析(做到有理有据,有数据说话,最好还有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四是,综上所述,得出你的服装设计所按照的创意理念是正确的。总之,毕业论文是一个对你所学习的总鉴定,总评价。也是对你的综合素质的总考评,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和论文的撰写。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了。同时这也是你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时机。往往你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靠自己的毕业论文一炮打响后,许多的服装公司都想把他挖走。最后就是要看你自己的实力了。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