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建井技术杂志社

建井技术杂志社

发布时间:

建井技术杂志社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建井专业委员会委员。《建井技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委员。徐州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徐州市监理协会副理事长。

[1]陈肖柏.土的冻结作用与地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刘巍然,高江平.压实黄土路基中水分迁移的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5–7.[3]景宏君,张斌.黄土路基强度规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4(2):14–18.[4]刘保健,支喜兰,谢永利,等.公路工程中黄土湿陷性问题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18(4):27–31.[5]俞祁浩,刘永智,童长江.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J].冰川冻土,2002,24(5):623–627.[6]吴青柏,童长江.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J].冰川冻土,1995,17(4):350–355.[7]高彦斌,汪中为.应变速率对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2):2 779–2 783.[8]扈胜霞,周云东,陈正汉.非饱和原状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4):660–663.[9]张茂花,谢永利,刘保健.增湿时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7):1 195–1 200.[10]益群,沈锋,胡向东,等.上海地区冻融后暗绿色粉质黏土动本构关系与微结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 249–1 252.[11]陈炜韬,王鹰,王明年,等.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11):2 343–2 347.[12]梁波,张贵生,刘德仁.冻融循环条件下土的融沉性质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0):1 213–1 217.[13]苏谦,唐第甲,刘深.青藏斜坡黏土冻融循环物理力学性质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增1):4 313–4 319.[14]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等.软岩类材料冻融过程水热迁移的实验研究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9):566–570.[15]齐吉琳,程国栋,PIETER P A.冻融作用对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8):887–894.[16]王大雁,马巍,常小晓,等.冻融循环作用对青藏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4 313–4 319.[17]邓学均,黄晓明.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8]Van Bochove,Eric,Effects of freeze-thaw and soil structure on nitrous oxideproduced in a clay soil,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v 64,n 5,Sep,2000,p 1638-1643[19],Impact of land use and seasonal freezing on morphological and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lty Norwegian soils,Soil&Tillage Research 81(2005)39–56[20]Podgorney,RobertK.;Bennett,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exposed to freeze-thaw,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v 132,n 2,February 2006,p 265-268[21]Hooper,Fred effects and gas permeability of utility line backfillASTM Special Technical Publication,n 1459,2004,p 127-139[22]Parsons,Robert of cement kiln dust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soils,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n 126 I,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Transportation Projects:Proceedings of Geo-Trans 2004,2004,p 1124-1131[23]Arora,Sunil,Class F fly-ash-amended soils as highway base materials,Journal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v 17,n 6,November/December,2005,p640-649[24]Tikalsky,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the freeze一thaw resistance of Preformed foam cellular concrete,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eh,v34,n5,May 2004,P889一893.[25]Zhang,Pe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ombined action of freeze一thaw cycles and carbon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Jian-zhu Jiegou Xuebao/JoumalofBuildingStructUres,v27,nSUPPL.,October,2006,P717一721.[26]Green,Mark .F .Effect of freeze一thaw cycles on the bond durability between fibre reinforced Polynler Plate reinforcement and conerete,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Engineering,v27,n5,Oct,2000,P949一959[27]Maria Hohmann-Porebska Microfabric effects in frozen clays in relation togeotechnical parameters Applied Clay Science 21(2002)77–87[28]simonesn E,Isacsson behavior during freezing and thawing using variableand confining pressure triaxial tests[J].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mal,2001,38(4):863-875.[29]Simonsen,E.,Ja noo,VC., properties of unbound road m aterialsduring seasonal frost Regions Eng.,submitted.[30]Berg,L.,Bigl, modulus testing ofmaterials from Mn/ROAD,Phase Cold Regions Research andEngineering Laboratory,CRREL .[31]Yong R N Boonsinsuk P. Yin CW P. Altermation of soil behaviour after cyclic freezing and thawing[A]. In Proceedingsof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Freezing[C]. Rotterdam the . Balkema 1985. 187-195.[32]ChuilinYcM. YazyninOM. Frozen soilmacro and mierostructure formation [A]. In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mafrost[C].Trondheim TapirPublishers 1988. 320-323.[33]AoyamaKOgawa S. FukudaM. Temperature dependenci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soils subjected to freezing and thawing [A].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Freezing [C]. Rottedam Netherlands A A. Balkema Publishers1985. 217-222.[34]邴文山译.道路冻害与防治[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35]吴紫汪,马巍.冻土强度与蠕变[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36]吴紫汪,张家鼓,朱元林.冻土强度与破坏特征[C].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吴紫汪.基础与冻土间冻结强度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1981(2).[38]罗小刚,陈湘生.冻融对土工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井技术,2000(02),24-27.[39]杨平,张婷.人工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05,0665一03.[40]马巍,徐学祖等.冻融循环对石灰粉土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2):158一160.[41]程红强,张雷顺等.冻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3,02,0214-03[42]魏海斌,刘寒冰,高一平等.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强度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2).[43]武红娟,徐伟,王选仓.土基模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数值的确定[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01).[44]付丽红,曹海利.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8(02).[45]凌建明,陈声凯,曹长伟.路基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07,(4):446一45.[46]霍明,丁小军,台电仓等.高速公路既有路基湿状态及稳定性评价研究[R].中国,2009.[47]覃绮平.土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8]吉林省交通厅.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9]林世文,包俊超,兰荣旺.冻融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1,3:161一164[50]Konrad proeess during freeze一thaw Cycles in clayey silts[J].Cold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9,16(3):291一303[51]Yong R N,Roonsinsuk P .Alteration of soil behaviour after cyclic freezing andthawing[C].In: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1985[52]齐吉琳,张建明,朱元林.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的土力学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增2):2690一2694[53]齐吉琳,马巍.冻融作用对超固结上强度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2):2082一2086.[54]侯恩创.冻融循环对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7]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8] 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TG F10-2006)[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9]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0] 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61]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路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测井技术杂志社官网

《测井技术》是测井行业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在全国1286种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08位,在陕西省636种入源期刊中列第13位,能源学科类28种入源期刊中列第9位。目前已被国内外六家数据库收录。《测井技术》于1977年创刊,是国内惟一反映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现状、水平及动向的技术刊物。本刊集学术性、技术性和信息性为一体,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被《中国石油文摘》、美国《石油文摘》、美国职业测井分析家学会(SPWLA)地球物理数据库、美国 Ei检索刊物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检索;被美国《PETROPHYSICS》转载;发行范围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与国际相关测井行业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同时被全国主要大专院校图书馆馆藏。《测井技术》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主要涵盖测井技术的理论研究、实验分析、仪器设计与数据采集、测井资料分析处理、石油地质解释、动态监测技术、软件开发以及科技信息动态等方面,内容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 综述处理解释测井仪器测井应用动态监测射孔技术 1992年全国优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集团公司优秀科技期刊奖2000年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英文名称:Well Logging Technology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言种类:中文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测井技术曾用刊名:地球物理测井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编:陆大卫李剑浩王环地址:西安市南郊红专南路8号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邮政编码:710061 主任委员: 陆大卫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匡立春 李剑浩 李建良 李越强 陈序三 陈尚明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王天波 王 环 王国平 王界益 尹庆文 田树祥 安 涛 刘书民 刘风亮 朱世和 李 宁 李林新 李保同 李铁军 李国欣 宋公仆 汤天知 何亿成 吴世旗 佟成秋 严建奇 肖承文?陈必孝 姚声贤 邵在平 国庆忠 周灿灿 周凤鸣 范宜仁 金 鼎胡启月 张继果 郭海敏?施振飞 陶宏根 董经利 夏耀先 鲜于德清 魏大农 鞠晓东 谢荣华 樊政军

问题一:有哪些优秀的科技类杂志推荐? 微型计算机・Geek 问题二:有哪些科技方面的杂志比较好? 这个还真没有科技类杂志一种是专门性杂志,比如数学学报,内容只与数学有关,另一类是综合性的,比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容倒都是比较前沿的,包括一些成果和阶段成果,主要是论述,不是介绍及发展预测。只能从中进行分析(属于情报学范畴)。 问题三:什么是科技类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如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及技巧我锭! 问题四:有什么科技类的杂志有推荐的 有太多的科技杂志了;《硅谷》,《科技资讯》,《科技创业月刊》《科学少年》等;具体的可以去网上杂志铺订阅;希望上述回答能有帮助 ... 问题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哪些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问题六:科技类报刊杂志有哪些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 《新知客》 《电脑爱好者》 《数码》 《科技新时代》 《中国国家天文》 《数字家庭》 《微电脑世界》 问题七:科技类核心期刊出刊快的有哪些 快的科技类核心期刊,可以7月初见刊,也有7月底的,也有8月初可以出刊的,也有明年的。很多科技类核心期刊都可以发表,看你要发什么方面的文章吧,我空间有介绍 问题八:请问,科技类的文章可以在哪些杂志期刊上发? 一般科技类的杂志都是可以的,也有很多其他的杂志设有这个栏目的,具体的就要看你的文章的内容比较符合哪个杂志的要求了,你要是投稿的话就发到这个邮箱吧,我朋友在那里发过,挺不错的,速度也挺快,通过率也挺高的。 问题九: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有哪些?介绍一下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更多科技核心期刊列表详见教育界杂志社官网,参考网址: jyjzzs/...8 ,希望能够帮到你 ! 问题十:科普杂志有哪些 很多啊看你哪方面了综合《百科知识》。航空《航空世界》 兵器《兵器大观.>>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 还不少呢,不都谢了。望有帮助

李昌国张玉君

李昌国1957年前来所(室)。曾任我所核技术室临时负责人。1985年调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

张玉君1957年来所。曾任我所核技术室负责人。1983年调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现任该队研究所所长。

我所核物探应用研究始于1956年,那时还是物探局实验室。30年来所开展的工作侧重于核测井方法和地样核分析技术研究,并研制了相应的仪器。许多同志满腔热忱地,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这一事业。油田自然伽玛及中子——伽玛测井、煤田自然伽玛及伽玛—伽玛测井、钾盐自然伽玛能谱测井的研究成果,经过推广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后几年又引进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修建了核技术专业实验室,堆照化探标样的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所测定的元素从数量及精度上都达到了国外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在这一切成绩中凝聚着许多同志的心血和智慧。

但是,纵观这30年历程,步履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拆的,既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受客观条件的制约。30年中政治生活的波澜直接左右着科研的进展。凡是大局安定,科研受到保证,人员较稳定的阶段,研究项目的进展也就较顺利,也只有在此前提下,个人的努力,才有条件得以发挥。

1956年在党中央关于“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的鼓舞下,物探局实验室迈出了核物探的第一步。1956年8月20日,新华社从玉门播出了一条电讯“我国第一次用原子能勘探石油,”刊登在一些报纸上。在醒目的标题下,报道了由物探局和玉门油矿实验自然伽玛和中子伽玛测井的情况。

我国第一次用原子能探测石油

(新华社玉门20日电)玉门油矿开始在老君庙油田上试验石油探测技术上的最新成就——原子能放射性测井。利用原子能探测石油,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最近在井下套管内试验放射性测井效果良好,很明显地分析出了地下沙岩、粘土的地质情况。目前进行的放射性测井试验.用的是伽玛测井和中子测井两种方法。这就是把一套特殊的井下仪器放入井中,利用岩石天然放射性或对人工放射原素的反应,探测井下地质和含油水层情况。它比一般电测具有极大优越性:可以在下过套管的井内进行测量;可以在泥浆电阻率很低的时候准确地测出井下岩层变化情况;可以解决油田开采上的油水边界问题。这些,以过去的技术是无法彻底解决的。解放以前,由于技术水平低,老君庙油田许多老井的油层深度、油层好坏等都搞不清楚。现在利用放射性测井可以解决了。

放射性测井试验将进行三个月。这次试验是由地质部物理探矿局放射性测井试验队和玉门矿务局地球物理处测井大队联合进行的。

(.新闻日报)

那时,我国核反应堆正在建造,原子能在地质勘探中的首次应用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还在实验现场拍摄了记录电影。这次实验是由物探局实验室组织,兰本洁任队长,并由苏联专家穆海尔具体指导开展的,李昌国同志也有幸参加了此次有历史意义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举办了放射性测井技术培训班,由穆海尔授课,为我国培养了首批油田放射性测井人才。中子伽玛测井在以后的30年漫长的岁月中,在石油测井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紧接着油田上的实验,1957年起又在煤田开展了伽玛—伽玛测井方法和自然伽玛测井方法的实验,1957年实验队由兰本洁带领在安徽濉溪,1958年实验队由张玉君带领在河北峰峰,并有煤炭科学院地质所朱诚仁的全力配合开展工作,从濉溪到峰峰,经过50多个钻孔大量实验,以伽玛—伽玛为主导的综合测井方法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煤田的主要问题。这支实验队平均年龄仅22岁,却充分显示了年青人勇于进取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1958年10~11月,物探局在峰峰煤矿举办了全国煤田放射性测井训练班,为地质部和煤炭部培养了133多名放射性测井人员。同年年底物探局修造所也仿制成功了轻便型放射性测井仪,并制造了一批仪器,加之我国反应堆巳开始生产钴—60放射性源。专门人材,专用仪器及放射性源是煤田放射性测井得以很快推广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借助这三个条件,到1959年全国煤田测井队有50%以上推广使用了伽玛—伽玛测井方法。以后伽玛—伽玛测井方法很快地被煤田测井队无一例外地用做主导方法,30年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无法估算。因此,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经煤炭部推荐,煤田伽玛—伽玛测井方法被列为大会受奖项目。

油田、煤田的放射性测井研究是在引进苏联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将向外国学习与培养自己的专业队伍以及引进设备与仿制融为一体,使我们赢得了时间,较快地填补我国在石油和煤田放射性测井方面的空白,并形成了方法研究,仪器制造及生产使用的基本技术力量。

1961年人员大下放,核子组仅剩二人,加之苏联停止了向我国出口中子源,许多工作被迫中断,核物探濒临取消的边缘。为了寻找发展出路,经过调研得知,我国急缺钾盐矿藏,根据K—40同位素的放射性特征,通过理论计算,张玉君在1963年提出了利用能谱测定K—40自然弱放射性在钻孔中顺便普查钾盐的设想(见核子组1963年调研报告)。国外报道钾盐能谱测井工作是5年后(1968年)才出现的。因此这一设想的提出标志着我所核物探从“模仿”阶段走向了“创新”时期。

1965年争取了条件与上海地质仪器厂协作研制电子管的205型单道能谱测井仪,其地面分析器是以1958年吴振远的设计为基础。

1965年底赴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区进行方法实验和仪器考验。测了5口井,解决了测量技术与方法解释的问题,能分辨出厚,氯化钾含量大于2%的钾盐层(开采品位为6%),并找出生产上漏掉的11个层位,其中有10层得到地质验证确认。正当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时,动乱的“文革”的10年开始了,严重地干扰了工作进行,尽管同志们顶着“抓生产、压革命”的“罪名”几次去到野外试图继续实验,但都被严重的武斗堵了回来,野外实验不得不中断。

直到1972年,也就是所谓的右倾翻案风时期,科研工作才有了一点转机。地质科学研究院与江汉油田组织找钾会战,我们作为地科院的下属所,与油田测井营一道承担会战中的测井找钾任务。经过半年的努力,解决了下井仪3000m脉冲传输及100℃高温的技术关键,终于在地质和测井综合分析指出的成钾有利地区,测出了钾盐层异常,通过正在钻进的相邻孔,相同层位取芯验证,是厚含氯化钾的钾硭硝矿层。这是在未知矿区找到钾盐层,能谱测井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也说明油盐兼探找钾的必要性。于是江汉油田用这台仪器进行了生产性的普查找钾工作。石油部于1975年在江汉油田召开了技术推广会,并于1986年授于这次会战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在这之后,为了改进仪器性能,继续进行以下三种型号仪器的研制;1974~1975年研制成集成电路的NC-75型双道能谱测井仪;1976年扩大试制了NC-76型双道能谱测井仪,以满足四川、云南、山东及新疆等省找钾之急需;1978~1979年与重庆地质仪器厂协作研制了小口径深井JHW—1型四道能谱测井仪,该项目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后由重庆厂投产。在仪器研制中主要突破的技术关键是:3600m长电缆的脉冲传输,井下仪承受100℃的高温,以及能谱峰位稳定装置。研制的仪器从电子管发展到集成电路,从单道到四道,性能不断提高,分辨率(Cs—137)从15%左右提高到10%,灵敏度提高一倍多。1983年全国原子能应用技术展览会上,将JHW—1型仪器列入重要成果介绍的材料里。

为了在我部推广这一方法,曾多次去四川,云南、新疆与生产队共同实验,在扩大试制 NC-76型仪器时,邀请了生产队技术人员参加,因而这些生产队较好地掌握了方法技术与仪器,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四川710队用能谱测井能有效地识别含钾的杂卤石和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地层界限的标志层——绿豆岩(凝灰岩)。又如,在川—25井1979、1983年的两次能谱测井,利用回归分析剔除铀,钍干扰,揭示出富钾卤水及存在部位,估算卤层间相对含钾量的高低作了尝试,解释了活动卤层由于铀随时间富集造成1983年自然伽玛测井强度增高的原因,为寻找固相或非固相钾盐矿体积累了经验。

总之,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找钾的方法技术是我们自己开创的,仪器是自己设计的。实践证明找钾是有效的。

除能谱测井找钾外,李寿田等同志与重庆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了地面单道能谱仪,在青海盐湖实验,能有效地指示出沉积的钾盐矿体。

10年浩劫窒息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就在那个时期,世界上工业强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20世纪70年代后期,核技术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新的探测器元件,因而有长足进步,出现了用于野外地面、井中,航空及实验室的智能多道谱仪。地质勘探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

面对国外的这种状况,当务之急的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技术人员,建立本专业实验室,以将核技术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经过两年的前提实验和充分的技术论证,1979年底从美国引进了当时最新产品朱比特多道能谱仪小型计算机系统。廊坊实验室尚未建成前,安装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所,两家共用。

确定要引进这套设备的技术路线是:“一机二用”;“近处入手,远处着眼”,“科研生产兼顾”。“一机二用”是该系统既可测量伽玛射线(可用于中子活化及自然放射性测量),又可测量X射线(可用于同位素源激发能量色散X荧光测量)。“近处人手,远处着眼”是指近期先开展易掌握的地样中子活化和X荧光分析,并准备力量开展核技术应用的其他方法和仪器的研究。“科研生产兼顾”是指这台大型设备是核技术应用研究的基本工具,并以生产性工作维持其长年运转,充分发挥作用,以使科研基础更为牢固。

选择堆照地样中子活化分析方法作为近期的突破口,是基于我们曾在1960~1962年做过铜矿床Po—Be源中子活化测井,1967年室内Po—Be源中子活化样品实验,1971年快中子活化样品实验及1978年堆中子活化地样实验,经过比较、探讨所得出来结论的。堆照地样中子活化分析具有多元素、高灵敏度及高准确度的优势,在地学上的应用前景广阔,能较快在牛产上立足。同位素源激发X荧光分析虽灵敏度不高,但具有快速分析的特点,与中子活化分析配合可相得益彰。该方法技术还可发展到野外现场元素测定。由于这套设备具有较宽的能量区域,较高的分辨率,较实用的解谱分析软件,因此也是开展核技术方法和仪器研制的基本工具。

到1984年底先后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对化探标样GSD1—8的定值提交了32个元素含量数据及粒度分析数据,金的分析灵敏度达到,前富集稀土元素中子活化分析可测出12个元素,同时还承担了部分生产样品的分析工作;对同位素源激发X荧光分析进行了初步实验;一批年青的技术人员成长起来,还选派了宋林山到英国专业进修。取得的科研成果分别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1985年物探局组织了对该设备的消化,吸收、开发成果的鉴定。

放射性工作因涉及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建立核技术专业实验室就显得至关重要。过去没有专业实验室,有些实验不得不在地下室、岩芯仓库,偏僻的地方搭帐蓬进行,不仅影响实验进度,还影响科研成果的应用。如,取得中子吸收测硼分析方法,光致中子测铍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后,没能承担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专业实验室。为此,在设计和建造廊坊核技术实验室过程中,我们专门抽调了技术人员投入工作。

1985年8月根据所领导的决定完成了朱比特系统迁往廊坊的安装任务。

我所核技术应用研究30年的历史,是几十位同志用心血谱写的历史。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写作匆忙,总不尽其意,尤其是未能反映出同志们勤奋好学、忘我工作的精神面貌,实为憾事。此文就算是对走过的崎岖小路的一点反思,是对过去许多同志同舟共济度过风风雨雨的留恋吧!

30年,在科学发展史上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衷心希望我所的核技术应用工作能得到所领导的足够重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决策,放射性物探是物探事业不可缺少的分支,希望它在物探所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1987年6月于北京)

载《物探所庆祝建所三十周年纪念专刊》,1987。

建筑技术杂志社

山东建筑业、潍坊建筑等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新华书店一切齐全,或者上网都有

建筑技术杂志社是1995-06-02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1号建工大厦A座9层914、915。

建筑技术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1013317301,企业法人彭雪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建筑技术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编辑、出版、发行《建筑技术》、《建筑工人》、《建筑技术开发》杂志;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自有《建筑技术》、《建筑工人》、《建筑技术开发》杂志发布广告;零售图书、电子出版物(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摄影;建筑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127174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0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建筑技术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建井技术期刊

科学建井有这种说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科学建井首次提出于《建井技术》这本期刊中。《建井技术》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期刊。

[1]陈肖柏.土的冻结作用与地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刘巍然,高江平.压实黄土路基中水分迁移的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5–7.[3]景宏君,张斌.黄土路基强度规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4(2):14–18.[4]刘保健,支喜兰,谢永利,等.公路工程中黄土湿陷性问题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18(4):27–31.[5]俞祁浩,刘永智,童长江.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J].冰川冻土,2002,24(5):623–627.[6]吴青柏,童长江.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J].冰川冻土,1995,17(4):350–355.[7]高彦斌,汪中为.应变速率对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2):2 779–2 783.[8]扈胜霞,周云东,陈正汉.非饱和原状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4):660–663.[9]张茂花,谢永利,刘保健.增湿时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7):1 195–1 200.[10]益群,沈锋,胡向东,等.上海地区冻融后暗绿色粉质黏土动本构关系与微结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 249–1 252.[11]陈炜韬,王鹰,王明年,等.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11):2 343–2 347.[12]梁波,张贵生,刘德仁.冻融循环条件下土的融沉性质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0):1 213–1 217.[13]苏谦,唐第甲,刘深.青藏斜坡黏土冻融循环物理力学性质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增1):4 313–4 319.[14]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等.软岩类材料冻融过程水热迁移的实验研究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9):566–570.[15]齐吉琳,程国栋,PIETER P A.冻融作用对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8):887–894.[16]王大雁,马巍,常小晓,等.冻融循环作用对青藏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4 313–4 319.[17]邓学均,黄晓明.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8]Van Bochove,Eric,Effects of freeze-thaw and soil structure on nitrous oxideproduced in a clay soil,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v 64,n 5,Sep,2000,p 1638-1643[19],Impact of land use and seasonal freezing on morphological and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lty Norwegian soils,Soil&Tillage Research 81(2005)39–56[20]Podgorney,RobertK.;Bennett,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exposed to freeze-thaw,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v 132,n 2,February 2006,p 265-268[21]Hooper,Fred effects and gas permeability of utility line backfillASTM Special Technical Publication,n 1459,2004,p 127-139[22]Parsons,Robert of cement kiln dust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soils,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n 126 I,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Transportation Projects:Proceedings of Geo-Trans 2004,2004,p 1124-1131[23]Arora,Sunil,Class F fly-ash-amended soils as highway base materials,Journal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v 17,n 6,November/December,2005,p640-649[24]Tikalsky,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the freeze一thaw resistance of Preformed foam cellular concrete,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eh,v34,n5,May 2004,P889一893.[25]Zhang,Pe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ombined action of freeze一thaw cycles and carbon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Jian-zhu Jiegou Xuebao/JoumalofBuildingStructUres,v27,nSUPPL.,October,2006,P717一721.[26]Green,Mark .F .Effect of freeze一thaw cycles on the bond durability between fibre reinforced Polynler Plate reinforcement and conerete,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Engineering,v27,n5,Oct,2000,P949一959[27]Maria Hohmann-Porebska Microfabric effects in frozen clays in relation togeotechnical parameters Applied Clay Science 21(2002)77–87[28]simonesn E,Isacsson behavior during freezing and thawing using variableand confining pressure triaxial tests[J].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mal,2001,38(4):863-875.[29]Simonsen,E.,Ja noo,VC., properties of unbound road m aterialsduring seasonal frost Regions Eng.,submitted.[30]Berg,L.,Bigl, modulus testing ofmaterials from Mn/ROAD,Phase Cold Regions Research andEngineering Laboratory,CRREL .[31]Yong R N Boonsinsuk P. Yin CW P. Altermation of soil behaviour after cyclic freezing and thawing[A]. In Proceedingsof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Freezing[C]. Rotterdam the . Balkema 1985. 187-195.[32]ChuilinYcM. YazyninOM. Frozen soilmacro and mierostructure formation [A]. In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mafrost[C].Trondheim TapirPublishers 1988. 320-323.[33]AoyamaKOgawa S. FukudaM. Temperature dependenci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soils subjected to freezing and thawing [A].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Freezing [C]. Rottedam Netherlands A A. Balkema Publishers1985. 217-222.[34]邴文山译.道路冻害与防治[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35]吴紫汪,马巍.冻土强度与蠕变[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36]吴紫汪,张家鼓,朱元林.冻土强度与破坏特征[C].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吴紫汪.基础与冻土间冻结强度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1981(2).[38]罗小刚,陈湘生.冻融对土工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井技术,2000(02),24-27.[39]杨平,张婷.人工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05,0665一03.[40]马巍,徐学祖等.冻融循环对石灰粉土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2):158一160.[41]程红强,张雷顺等.冻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3,02,0214-03[42]魏海斌,刘寒冰,高一平等.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强度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2).[43]武红娟,徐伟,王选仓.土基模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数值的确定[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01).[44]付丽红,曹海利.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8(02).[45]凌建明,陈声凯,曹长伟.路基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07,(4):446一45.[46]霍明,丁小军,台电仓等.高速公路既有路基湿状态及稳定性评价研究[R].中国,2009.[47]覃绮平.土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8]吉林省交通厅.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9]林世文,包俊超,兰荣旺.冻融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1,3:161一164[50]Konrad proeess during freeze一thaw Cycles in clayey silts[J].Cold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9,16(3):291一303[51]Yong R N,Roonsinsuk P .Alteration of soil behaviour after cyclic freezing andthawing[C].In: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1985[52]齐吉琳,张建明,朱元林.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的土力学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增2):2690一2694[53]齐吉琳,马巍.冻融作用对超固结上强度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2):2082一2086.[54]侯恩创.冻融循环对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7]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8] 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TG F10-2006)[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9]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0] 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61]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路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测井技术杂志怎么样

测井技术,国外发行代号: BM 4233,刊 号: ISSN 1004-1338 ,CN 61-1223/TE 网址:

etalibaba(站内联系TA)核心期刊有这些,具体哪个快不知道,希望有用 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 11.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2.石油机械 13.钻采工艺 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8.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 油气储运20. 石油天然气学报21.中国海上油气22. 石油钻探技术 23.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4. 石油物探25. 油气田地面工程26.天然气地球科学2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29.断块油气田tangbohejin(站内联系TA)石油天然气学报相对好投一些。。。。

  • 索引序列
  • 建井技术杂志社
  • 测井技术杂志社官网
  • 建筑技术杂志社
  • 建井技术期刊
  • 测井技术杂志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