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百事可乐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百事可乐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百事可乐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现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其原因,从多角度提出了提高国产品牌的多种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品牌战略 品牌联合 市场定位 由于“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三鹿集团面临破产危机,很可能被三元公司或其他企业收购重组。对于拥有“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中国奶粉行业惟一标志性品牌”等声誉的三鹿集团的结局,值得我们对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进行深思。 一、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缺陷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商品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提出了品牌战略建设。品牌战略是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其本质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使企业在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来占领市场。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对品牌战略内涵认识不够。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简单地认为品牌战略只不过是给产品取个好听的名字,拍个好广告,然后在主要媒体如CCTV上砸大钱打广告。其实做广告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并没有到达品牌战略的高度,自然也很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当年的标王:孔府宴酒、秦池、爱多企业在央视花巨资打广告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到后来终究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品牌战略的内涵,忽视了提高品牌的美誉度,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而使品牌的畸形发展,最终轰然倒地。 2.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导致战略选择失误。中国企业品牌的推广,通常都是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家喻户晓之后,就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了,如三鹿奶粉事件导致其破产。在具体应用品牌战略时常脱离企业所在行业实际。比如说许多食品饮料业中大公司如娃哈哈、统一、康师傅、旺旺等采用品牌宽化战略,在一个大品牌的统帅下,产品发展到各类饮料、奶制品、罐装食品等多种领域,但随着单一品牌下产品类别的扩展,品牌的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品牌核心价值含金量的降低。而喜之郎专注于做果冻,采用品牌窄化战略,市场份额多年高居60%以上,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3.品牌战略的组织和实施存在困难。我国许多企业的品牌战略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组织和实施时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品牌战略在规划的组织构架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许多企业的年度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战略规划这一项。第二,品牌管理人员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品牌战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真正了解品牌战略的运作并有实际规划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很少。一些公司市场部的品牌经理、产品经理们以为品牌战略就是如何打广告如何搞促销,缺乏专业性。并且品牌规划中不重视长期投资收益,充斥着急功近利行为,而忽略了品牌的生命线——质量。 转二、提升国内企业品牌战略水平的对策 企业品牌战略的不足已深刻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对策来提升国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1.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通过学习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知识,了解国内与国际行业发展形势,积极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只有深刻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夺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才能塑造出在国际上扬名中外的国际著名品牌,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我国企业家应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2.选准战略品牌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确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将通过何种营销方式、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与竞争者以示区别,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商品显著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专注于在特定领域开发一、二个品牌并使之体现出异质性,而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意味着要紧跟市场走。如饮料行业中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奢侈品产业中的劳力士手表;汽车消费品行业中的宾利、劳斯莱斯等都是非常成功的,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学习。 3.加大对已有品牌的保护力度,实行品牌联合。对于中国已有的品牌,我国企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保护:第一,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使品牌持有人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不受侵害。第二,努力学习国外有关商标注册的法律知识及国外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理过程,为以后开拓国外市场进而使中国品牌能够成为世界品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品牌联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企业品牌,通过相互联合,相互借助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牌,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品牌联合不仅更好的表明了产品的品质或特性,而且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联合,从而更好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比如“索尼—爱立信”这个新品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运作资本经营,创新产品销售模式。为了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国际化企业的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其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我们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来确定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为了扩大品牌领域,在销售模式方面,可以采用“找区域代理合作,以较低价格让利于代理商,并出卖代理权”的模式来拓展产品的销售区域,从而能够随时获得市场前沿的第一手需求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孙伯良:企业战略管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郝继伟:民族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探讨.企业活力[J].2006年,第10期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1]马红中、邱小立.空调市场分析报告[J].成功营销,2004:1-2

[2]徐新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5-224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第十版.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69

[4]朱玉童.渠道冲突[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0—21

[5]李先国.分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13

[6]沈立权.百事可乐公司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研讨[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23-65

[7]Stern, Marketing Channels[J].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98:224-225

[8]张继焦,葛存山,帅建淮.分销链管理一分销渠道的设计、控制和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40-257

[9]路易斯.W.斯坦恩,伊尔.安萨里,安勒.T.科兰恩.赵平.市场营销渠道[M].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0

[10]于俊秋.企业营销渠道新变革.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1,20: 125-250

[11]刘永炬.渠道[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5-62

[12]牛海鹏.销售通路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62-85

[13]月马唯星.如何管理好经销商[J].经营与管理,2003: 20-36

[14]牛海鹏.渠道合作与伙伴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0:56-96

[15]王自勤.工业品分销渠道的冲突与协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45-85

[16]赵霓君.营销渠道冲突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4:1-25

[17]庄贵军、周筱莲.权力、冲突与合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4-78

[18]黎永生.2003年空调行业市场回顾[J]?成功营销,2004:21-30

[19]董明珠.棋行天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188-220

[20]傅勇、杨华.国美互下封杀令一新旧渠道的最后博弈[J].经济参考,2004:2: 2-6

[21]彭剑峰.中国企业营销建设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J].销售与市场,2005,4: 4-5

[22]张炜.中国家电企业分销渠道的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4: 5-9

[23]陈涛.国外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8:78-85

[25]斯特恩,安瑟理,库格伦.赵平、廖建军、孙燕军译.市场营销渠道[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255

[26]安妮T?科兰.蒋青云、孙民等译.营销渠道[M].第6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5-56

[27]伯特?罗森布罗姆.李乃和、奚俊芳等译.营销渠道管理[M].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8-98

08]菲利浦?科特勒.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第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19

[29]凯文?莱恩?凯勒.李乃和,李凌,沈维,曹晴译.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89

[30]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47

[31]刘洁.浅析中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15-18

[32]刘志超,宋新华.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J].企业经济,2001,5:2-3

[33]戚泽,王颗越.营销渠道扁平化发展动因及其理论阐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2:1-5

[34]Ken Burke. Channel to Channel [J] .Target Marketing,2004,4:1 -2

[35],Erin Anderson, Louis W:Stem, ChannelS(Sixth Edition), ,2001:125-126

[36]Bert Channels:A Management View (7th Edition),Thomson South-Western, 2002:33-34

[37]Jeuland , . , . Managing channel scienee. 2003,2:239-272

作为世界饮料业两大巨头之一,100多年来与可口可乐上演了一场蔚为大观的两乐之战。两乐之战的前期,也即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百事可乐一直惨淡经营,由于其竞争手法不够高明,尤其是广告的竞争不得力,所以被可口可乐远远甩在后头。然而经历了与可口可乐无数交锋之后,百事可乐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乐”形象对可口可乐实施了侧翼攻击,从年轻人身上赢得了广大的市场。如今,饮料市场份额的战略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百事可乐的定位是具有其战略眼光的。因为百事可乐配方、色泽、味道都与可口可乐相似,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喝不出二者的区别,所以百事在质量上根本无法胜出,百事选择的挑战方式是在消费者定位上实施差异化。百事可乐摒弃了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盖”的策略,而从年轻人入手,对可口实施了侧翼攻击。并且通过广告,百事力图树立其“年轻、活泼、时代”的形象,而暗示可口的“老迈、落伍、过时”。 百事可乐完成了自己的定位后,开始研究年轻人的特点。精心调查发现,年轻人现在最流行的东西是酷,而酷表达出来,就是独特的、新潮的、有内涵的、有风格创意的意思。百事抓住了年轻人喜欢酷的心理特征,开始推出了一系列以年轻人认为最酷明星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 在美国本土,1994年百事可乐500万美元聘请了流行乐坛巨星麦克尔·杰克逊做广告。此举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杰克逊果然不辱使命。当他踏着如梦似狂的舞步,唱着百事广告主题曲出现在屏幕上时,年轻消费者的心无不为之震撼。在中国大陆,继邀请张国荣和刘德华做其代言人之后,百事可乐又力邀郭富城、王菲、珍妮·杰克逊和瑞奇·马丁四大歌星做它的形象代表。两位香港歌星自然不同凡响,郭富城的劲歌劲舞,王菲的冷酷气质,迷倒了全国无数年轻消费者。在全国各地百事销售点上,我们无法逃避的就是郭富城那执著、坚定、热情的渴望眼神。不过,因为两个外国歌星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并不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这点上,百事做的稍逊于可口可乐。即使如此,百事可乐那年轻、活力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在上海电台一次6000人调查中,年轻人说出了自己认为最酷的东西。他们认为,最酷的男歌手是郭富城,最酷的王菲,而最酷的饮料是百事可乐,最酷的广告是百事可乐郭富城超长版。现在年轻人最酷的行为就是喝百事可乐了。比如,1997年北京饮料市场百事与可口占有率为1:10,到99年升至1:,其中绝大部分贡献就是由年轻人做的。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百事可乐以新生代喜欢的超级巨星做形象代言人是它广告策略最成功的一点。 百事可乐广告语也是颇具特色的。它以“新一代的选择”、“渴望无限”做自己的广告语。百事认为,年轻人对所有事物都有所追求,比如音乐、运动,于是百事可乐提出了“渴望无限”的广告语。百事提倡年轻人作出“新一代的选择”,那就是喝百事可乐。百事这两句富有活力的广告语很快赢得了年轻人的认可。配合百事的广告语,百事广告内容一般是音乐、运动,比如上述的麦克尔·杰克逊、郭富城都是劲歌劲舞。百事还善打足球牌,百事利用大部分青少年喜欢足球的特点,特意推出了百事足球明星。可谓充满洞察力。 百事可乐作为挑战者,没有模仿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而是勇于创新,通过广告树立了一个“后来居上”的形象,并把品牌蕴含的那种积极向上、时尚进取、机智幽默和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精神发扬到百事可乐所在的每一个角落。百事可乐是受人尊崇的,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也是值得推崇的。像非常可乐曾以“年轻没有失败”为广告语,广告内容是音乐和运动,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作为成功运用广告侧翼战的品牌,百事被我们列为十佳广告策略第三名。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新可乐挑战老可乐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岁诞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作为市场追随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开始采取前一种战略,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正是二战以后斯蒂尔、肯特、卡拉维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乐的一代 这时有一个对百事可乐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环境。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家伙正在成长,逐步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以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BBDO 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而此时,BBDO又协助百事可乐制定了进一步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全面进攻,被世人称为“百事可乐的挑战”。其中两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随后,BBDO 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在广告中表现的是,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和BBDO 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并且吹毛求疵地认为人们对字母M有天生的偏爱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缩小为2∶3。 1983年底,BBDO 广告公司又以500万美元的代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拍摄了两部广告片,并组织杰克逊兄弟进行广告旅行。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 几乎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利益纷争,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饮料行业特许包装体制的反对,争取过来数家包装商,并且让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1984年5月,负责官方饮料供应的快餐联号伯格•金公司因不满可口可乐转向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公司,于是交给百事可乐一纸合同,让它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万升饮料,仅此一项每年为百事可乐增加3000万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乐获益匪浅。 百事可乐只有30多岁的经理约翰•斯卡利坚信:“基于口味和销售两个原因,百事可乐终将战胜可口可乐”。这一预言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在百事可乐发起挑战之后不到3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足够的防卫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抵御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1978年6月12日,《商业周刊》的封面赫然印着“百事可乐荣膺冠军”。A•C•尼尔森关于商店里饮料销售情况的每月调查报告也表明:百事可乐第一次夺走了可口可乐的领先地位。 色彩:红与蓝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从真空地带着手 百事可乐不仅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还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向可口可乐挑战。 与国内市场完全一样,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的先人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 肯特的至交,美国总统尼克松帮了大忙。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这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百事可乐虽然进入了前苏联市场,却未能实现在前苏联建立工厂,垄断可乐在前苏联销售的计划。于是,1975年,百事可乐公司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力,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设立了分厂。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百事可乐见有机可乘,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一举取得中东其他市场,占领了阿拉伯海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使百事可乐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的配方没有什么秘密,因此它乘机以建立粮食加工厂、增加农产品出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这个重要的市场。 百事可乐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一直将尼克松视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竞选惨败后,百事仍然积极对其给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万美金的报酬,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的关系周游列国,兜售百事可乐,并且在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任命肯特为总统经济政策顾问,使其有机会影响经济政策,借以创造百事可乐在世界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有利地位。 在与可口可乐角逐国际市场时,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 另一种多元化 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但是,多元化为两家公司带来的收益大相径庭,百事可乐在这场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战胜了可口可乐。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并购和新建这些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资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厂的巨额交易。但是,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才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结果利润出现直线上升。 百事可乐就幸运多了。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 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这次的对手是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肯德基、必胜客和特柯贝尔在被百事可乐兼并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热的餐馆,仅仅在自己狭小的市场内略有优势。百事可乐兼并它们之后,立即提出:目标和对手“不应再是城里另一家炸鸡店、馅饼店,而应是伟大的麦当劳!”于是,百事可乐又在快餐业向强手发起了挑战。 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高涨的年代,麦当劳的食品价格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百事可乐看准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它的攻势。公司不断设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简化、简化、再简化”的原则(这不是指食品的制作和质量,而是指尽量减少非食品经营支出)。如预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烧烤牛肉,尽量减少厨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单,将制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结果销售额很快达到以前的两倍,而员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于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猛增,已经能够与麦当劳抗衡,并且带动了百事可乐饮料的销售。 百事可乐还首创快餐业“送货上门”的新型营销方式。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拉维说:“如果只等着忙碌的人们到餐厅来,我们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们要使炸鸡、馅饼的供应像看时间那样方便。” 百事可乐质优、价廉的食品,高效、多样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销售额年年创记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餐饮公司。许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败下阵来,甚至麦当劳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70年代末80年代初,麦当劳公司的年利润率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润率却高达20%。 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在零售方面百事可乐甚至超出了1亿多美元。该年度A•C•尼尔森公司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大名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均获此殊荣,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乐已经实现了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的梦想。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全球销售额为亿美元,位列《财富》98世界500强第92位,荣登饮料行业企业世界冠军,可口可乐只能屈居亚军,销售额只有亿美元,排名在201位。 可乐在中国 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联赛,同时,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场的宣传权。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另外,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 4.多样化经营。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比萨饼。 自1993年百事可乐与中国国家轻工总会签订共同合作发展备忘录至今,公司已在国内相同项目上进行了7亿美元的投资,拥有12家合资灌瓶厂及3家浓缩液生产厂。百事可乐国际集团还计划于未来5年在中国设立9家新厂,联同本地的合伙人,公司将会转移先进科技及器材,同时引入现代的管理及市场系统。 百事公司积极扩展的成绩十分显著,仅199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国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仍然处于绝对优势。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上,挂起了四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乐巨型广告,公然在百事可乐的家门口向百事可乐挑战,可见其气势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乐的娃哈哈集团通过《中国经营报》,对全国的消费者进行了“为非常可乐打分”的问卷调查。北京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63%的人在购买可乐时首选品牌是可口可乐,34%的人首选非常可乐,而百事可乐仅为3%。据分析,中国人有两种心态:崇尚外国生活和对国货潜藏在心的爱护。可口可乐以纯正的美国口味成为“可乐”的同义词,得到了前一种心态的一致喜爱;而非常可乐则争取了后一部分人;百事可乐面向年轻人的定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位居末席。连初出茅庐的非常可乐都竞争不过,看来百事可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乐勇于向强手挑战的精神、杰出的经营销售经验,以及人才云集优势,百事可乐公司绝不会甘居人后,好戏还在后头。 点评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可乐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手段。最终,百事可乐取得了一席之地。 当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企业与它们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必须学习百事可乐的精神,勇于面对世界级强手。实际上,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与新兴的小企业相比,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企业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百事可乐就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构调整和人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起有力的冲击,并取得了赫赫战果。 当然,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百事可乐如何向强手挑战。百事可乐在美国挑战可口可乐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的年代,针对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及未来的购买潜力,百事可乐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年轻并富有活力”,这对于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极具号召力,并且控制了销售渠道中的包装公司,因此能够异军突起。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鏖战可乐市场的时候,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也迅速打开了销路。 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百事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断创新”。都是眼光独到、精准,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 最近,非常可乐、汾湟可乐、中华可乐纷纷出台,掀起中国的可乐大战。在向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强手挑战中,应当学习当年百事可乐的精神,特别是要学习百事可乐的竞争手段,找准定位,做好市场营销。 但是,这三种可乐除了强调自己是国货外,似乎没有其他创意。以汾湟可乐为例,现在电视上播得比较多的是汾湟可乐的两则广告——《打抱不平篇》和《龙舟篇》。前者的内容是:手中的汾湟可乐被抢走后,小男孩无可奈何,这时成龙见义勇为,抢回可乐,小男孩对成龙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将手中的汾湟可乐抛出,要求再来一次。后者的内容是:大家扛起龙骨下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一罐汾湟可乐出现了,成龙打开它,仰头痛饮,然后来了一句话,“汾湟可乐,大家齐欢乐”。专家评论说,前一则广告似乎是在为成龙的功夫而非汾湟可乐做广告,将可乐换成玩具一点不影响其完整性;后一则也无非是这样一种诉求:汾湟可乐能解渴,特别是大汗淋漓时,与其他可乐并没有两样。这两则广告的问题都在于:定位不准、不深,没有特色。 其实,这正是汾湟可乐对自己产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现,其他两种可乐也是一样。在洋可乐横行的时代,宣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当然能够赢得部分顾客,因而非常可乐首先以此为诉求,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国货,而是它们与洋可乐比,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能否接受并喜欢,显然,这就不单是“国货”二字能达到的。如果非常可乐营销得法,能够充分利用“娃哈哈”对儿童的影响,培养未来“娃哈哈的一代”也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在台湾,占软饮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的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百事可乐,而是一家当地饮料企业,它的诀窍就是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牢牢控制。 这正是我们需要向百事可乐学习的。

百事可乐绝对不可能战胜可口可乐

战略分析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于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起关键作用的价值创造部分上.一是质量管理和对糖浆生产工艺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二是强有力的品牌意识,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长盛不衰.很多可口可乐的装瓶商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局域性和独立性,但是大多数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或不关心他们消费的饮品是如何通过可口可乐庞大的销售网络送到他们的手中的.这是一个应用80/20规则最完美的例子.主要的少数是关键的.但是也并不是唯一的(The Critical, The Few, The Vital,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Only),可乐公司自80年代开始的战略经营调整和创新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可口可乐的玻璃瓶的形状的灵感是看到一位穿着长裙的女子,而联想到的。(曲线)(2006年3月29日,上海)今天,在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要爽由自己,畅享3DQQ秀”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打造全新的3D互动在线生活。可口可乐公司同时宣布,其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 网站将在拥有逾亿注册用户的在线生活平台腾讯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借助腾讯最新推出的3DQQ秀网络虚拟形象,全面升级成中国首个运用3D形象的在线社区,为年轻消费者提供革命性互动沟通体验。 可口可乐不断用创新的手段加强同年轻消费者的沟通,并致力于带给他们最热门的潮流和文化,可口可乐 网站的建立,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品牌战略方向。 网站自2005年4月推出,立即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拥有超过120万的忠实用户。而腾讯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先企业, 积极倡导并推进“在线生活”战略, 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咨讯、沟通、娱乐、交易等在内的全系列优质网络服务。双方的结盟必然令 网站焕然一新,为消费者提供360度的全方位在线沟通平台,使其娱乐性和互动性跨上新的台阶,共同打造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在线娱乐休闲生活。 可以预见,可口可乐 网站引入腾讯3DQQ秀虚拟形象技术这一革新创举,将一改过去网络在线聊天单一的文字沟通方式,升级成为独具个性的立体沟通方式,令网络生活突显个性,成为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可口可乐突破传统营销模式,运用全新的“数码”营销策略,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激情触点,而可口可乐 网站由2D向3D的升级, 无疑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市场战略及创新总经理苏柏梁说:“可口可乐很高兴能与腾讯合作,共同将 网站上年轻消费者的网络体验从2D提升至3D。在中国,腾讯是即时信息与在线生活的领军企业。腾讯创新的强大技术使得可口可乐 网站可以通过3D形象的运用,突破性地为青少年提供无与伦比的个性主张,并为他们提供精彩纷呈的娱乐互动,体验可口可乐‘要爽由自己’的激情生活。” 此外,腾讯特别为可口可乐旗下代言人特制的3DQQ秀网络虚拟形象将陆续出现在2006年可口可乐的系列主题广告和市场活动中,包括刘翔、、张韶涵、潘玮柏、余文乐和李宇春等众多炙手可热的明星。通过3D技术特制代言人形象,可口可乐另辟蹊径,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与偶像们亲密接触的另一个舞台。 对与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合作,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炽平先生说:“腾讯和可口可乐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但我们有一个理念是共同的,那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腾讯很荣幸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全球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势必将更进一步推动腾讯公司“在线生活”战略的实现,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美妙的网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乐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展的数码营销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平台。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感受“要爽由自己,畅享3DQQ秀”的数码娱乐新境界,从2006年3月起,可口可乐已在全国掀起一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数码整合营销活动。数码娱乐的拥趸们有机会从可口可乐促销包装的产品上获得特定编码,在可口可乐 网站上换取iCoke积分,兑换为3D形象特制的物品配件,打造自己的个性3D形象。此外,他们还能够用iCoke积分享受其他数码娱乐项目,集音乐、体育、娱乐、游戏、聊天等目前年轻人热衷的潮流和文化,并有机会在可口可乐 网站上换取丰富的数码奖品。四大武器 1、广告宣传 可口可乐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 如果算一笔账,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可能只有这个92%和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 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桃李满天下,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 除了不惜血本的投入外,可口可乐的广告内容也是煞费苦心。紧跟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虽然强大的广告攻势成就了可口可乐品牌的基础,但可口可乐从不期望从一条渠道获得品牌的全面提升,而是一直坚持多条渠道并进。探询可口可乐在品牌经营中的成功之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品牌经营渠道的多元性。 2、体育营销 对企业来说,赞助体育赛事更是一件"增值"度极高的运作,它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产品促销;增强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与沟通;促进企业文化(职工凝聚力与自豪感)发展;为企业公关及招待客人提供机会。总之,由于赞助体育赛事而得到了明显的好处,也使赞助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因此可以说,赞助使体育与企业获得了双赢,赞助是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之举。而可口可乐的品牌经营中,此方面的功夫可谓做得淋漓尽致。这单从影响力巨大的奥运会及足球运动中,就可看出可口可乐巨大的投入。 2001年7月13日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寐之夜,当13亿中国人企盼萨马兰奇口中那个一字定乾坤的"Beijing"时,可口可乐公司的几辆送货车正疾行在北京的街道上,它们的目的地是分别坐落在北京东南西北的几座大型超市,为的是赶在第二天大清早超市开门前将一种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特制"金罐"饮料摆上货架。 可口可乐的这款申奥成功特别纪念金罐,以代表喜庆的金红两色作为主调,加入了长城、天坛等北京的代表性建筑以及各种运动画面,罐身图案中央,可口可乐从古典弧形瓶口飞溅而出。纪念金罐共限量生产3万箱、72万罐。 "金罐"在两日内就告售罄,很多市民是买来收藏,纪念罐底有从11到17的钢印,为了收集齐全有人就干脆将整箱可乐打开一罐一罐地挑选。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与世界上200多个城市都有紧密联系,不管哪个城市申办成功,可口可乐对奥运支持的全球策划在这之前就已经确定,也就是说,当时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城市身板成功,可口可乐公司都有成熟方案提出,所花的功夫不可谓不大。 对"金罐"销售案,专家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奥运商机尽人皆知,可口可乐自1928年起就一直是奥运会的赞助商,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北京申奥成功后它的快速反应是可以预期的。符合一个跨国公司的做派,可口可乐宣传重点放在了与中国人民共贺申奥成功的企业形象上,而不增加销售额。而具体方案也符合老牌大公司的作风,积极快速同时稳妥,但实行起来却需要资金实力,良好的营销网络以及平时严格的管理,这一点是其他企业不容易仿效的。 可口可乐与奥运会的渊源是非常深的。从1928年起,可口可乐就成为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熟悉这个领域的商家都很清楚,奥运会全球赞助商的投入多,每个公司约2500~4000万美元,除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重要技术服务。这些商业伙伴对奥运会巨额投入主要是为取得附有奥林匹克标识产品的专营权。商家可得到以下回报: ①良好的公众形象;②奥运会期间的款待;③广告与促销机会,奥运会电视转播中的广告优先权;④网点经营权、橱窗机会;⑤隐性的营销保护;⑥知名度。 奥运会也历来是饮料公司的狂欢节。可口可乐与另一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历来是竞争对头,每一次奥运会两家的竞争都比金牌争夺更激烈。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下大本钱占了上风,结果打开了原苏联的市场。可口可乐对此耿耿于怀,发誓在此届奥运会上报仇。为此,可口可乐一下子将报价提高到1300万美元,是底价的3倍。不给百事可乐任何余地,果然一举成功,成为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 受可口可乐青睐的还有另一项全球性体育活动--足球。自1930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以来,可口可乐公司支持足球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可口可乐"支持全世界每一个层次的足球,从基层的计划到代表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世界杯。 1974年以来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与国际足联保持密切的联系。"可口可乐"与国际足联合作,成为每届世界杯最主要的赞助商之一。可口可乐公司与所有六个洲际足联都有联系,并且赞助欧洲、亚洲、南美、非洲四大足联的重大比赛。 "可口可乐"不仅是赞助商,而且是足球运动的推动者,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大量发展足球运动的基础工作,例如在亚洲,"可口可乐临门一脚"的教练培训计划已举办了十多年,其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足球教练和青年球员的比赛技术。目前,整个亚洲已有500多支足球队参加了这项培训。 而仅在中国,可口可乐与中国足球的结缘就更加密切与广泛。2001年1月22日,中国足协和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在今后的两年中,"可口可乐"将全面赞助中国所有级别的国家足球队,包括各年龄段的国少队、国奥队、男女国家队等。"可口可乐"和中国足协的这次合作,标志着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一家全球性企业全面支持各级国家队的建设,使各级国家队有了统一的形象标识,而可口可乐此举恐怕是基于对中国球市及球迷的广泛了解,为自己的Logo一次次出现在球迷眼中,更为自身赢得亲和力。 许多球迷也许还记得2001年10月22日这一天,冲出亚洲的中国足球队回京,作为中国之队合作伙伴的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特别在北京设宴庆贺中国队期待已久的胜利,并由中国业务总经理戴翰北先生向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赠送300万元的奖金支票,率先褒奖为中国足球的飞跃而不懈努力的教练、队员及中国足协管理人员。从会上成群的记者围挤到会后各大小报刊连篇累牍的报道就可以看出,这场活动给可口可乐带来的良性公关效果要远远超过300万元,包括前段时间对北京成功申奥的赞助在内,可口可乐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为自己赢得相当高的美誉度。 此外,各市的可口可乐装瓶厂也联合本地足协、教委及体委,举办"可口可乐"杯大、中、小学生足球赛,深入开展"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活动,同时也把自己的Logo从娃娃时代灌输到这些未来的中国消费者心中。据说,2001年可口可乐再各地共举办了数千场学生足球赛,共有近十万名球员参加了比赛。而除去这些直接参与者,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加上各地媒体的宣传,可口可乐有赢得多少消费者,恐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从可口可乐对体育运动的"热心"上,我们的企业也许该尽快改变"赞助是慈善事业"、"赞助是买广告或买冠名"等观念,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像可口可乐那样,把对体育事业的支持纳入企业运营的整体规划中,成为品牌经营的高效决策。 3、本土化 一位美国的经济专家指出,美国公司海外业务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根本区别,取决于负责国际业务的高层经理们是否愿意摆脱美国文化过强的影响。事实证明任何成功的营销经验都是地域性的,营销越是国际化,就越是本土化。 可以说,如今的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标志,但是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可口可乐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固执已见地一味传播、销售美国观念,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宗教团体和种族中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口号是"无法抓住好种感觉(Can’t beat that feeling),在日本改为"我感受可乐"(I feel cola),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受"(Unique sensation),在智利又改成了"生活的感觉"(The feeling of life),广告信息始终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依托对象和显示途径、生成方式,无一不是随着具体的时空情境而及时调整自身在文化形态中的位置,换言之,本土化随处可见。 《远东经济评论》曾有一篇文章谈到:可口可乐饮料品种的多样化,部分可以归功于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杜达夫。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是可口可乐在日本的总经理,他打破传统,使公司的产品跨出碳酸饮料的领域,以迎合日本人的口味。由此,产生了Georgia罐装咖啡和Royal Milk Tea,以及一批果汁饮料和健康饮品。这个战略在日本迄今都非常有用。可口可乐在日本销售的产品中,有三分之二是非碳酸饮料,Georgia更是成为最畅销的品牌。甚至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仍然是可口可乐赢利最大的市场。 所以,当可口可乐经历了公司历史上最惨淡的两年后,杜达夫在1999年12月被任命为CEO,他开始着手将在日本的经验应用到全球市场上。他的全面调整可口可乐的战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将重心从苏打水转向发展迅速的茶、水和果汁饮品;二是使可乐饮料对各地市场的反应更敏感一些。他所称的"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的战略,需要对这家一度只靠一种饮料创造奇迹的公司进行剧烈的改革。 可口可乐亚洲区总裁桑迪·艾化称:"本土化理念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可口可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消费者",可口可乐的董事长杜达富表示"只有本地化的饮料才是畅销的饮料",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裁可安也声称:可口可乐实行的一系列"本土化"措施,包括运用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方法,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事实上,可口可乐在品牌推广方面采用中国传统12生肖贺岁包装,运用时尚的信息时代概念,并以中国人熟悉和喜爱的名人做广告代言人等等策略,或许正是可口可乐保持品牌活力的独门功夫。 而剖析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可再一次印证了本土化经营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插上翅膀。 作为可口可乐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其2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本土化策略的一个缩影。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承平先生介绍说,可口可乐的本土化包括各个方面,从工厂、原料,人员到产品、包装、营销,99%都是中国的,与其它方面的本土化相比,营销理念的本土化是经过了一些曲折的。 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具有全国最大的分销网络,是仅次于邮政系统的分送系统。长久以来,可口可乐依靠如此庞大的系统,每天将产品销售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日饮用量超过10亿杯,相当于4000多万标准箱的分销量,是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 最初,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方式也是坚持全球一贯的营销理念,采取直接销售到零售点的做法,批发渠道开发并不积极。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北京有着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常常有大型国内、国际活动,交通管制对于可口可乐这种快速消费品的运送来说,是极大的无法逾越的限制,同时,企业要在短期内建立庞大的零售网络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将会加大企业成本,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口可乐经营理念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国情很快调整了营销方式,开始与批发商合作,优势很快便体现出来。利用批发商的网络资源、交通资源、渠道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各零售点,企业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市场销售,批发商也获得了利润,消费者能在任何地方随时喝到可口可乐,这样一个三赢的结果,让各方都受益。 可口可乐总裁杜达夫十分清楚中国入世对可口可乐意味着什么。他去年11月来华时,透露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下一个5年计划:可口可乐将设6家新厂,总投资额为亿美元,届时,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将超过30个,几乎覆盖整个中国,从而完成中国入世后的可口可乐新布局。而抛开传统的经销模式,开辟中国特色的与批发商合作的销售方式,也是其"本土化"的一个战略。据了解,目前有600多家批发商与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批发商的年销量是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除了在营销方式本土化外,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还在产品包装上大做本土化文章。去年春节"阿福"的形象让中国消费者倍感亲切,随后,12生肖、申奥金罐、中国之队足球版,直至今年春节的剪纸等各种具有中国色彩的包装,都让消费者感到可口可乐就是本国的产品,对于增加销量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聪明的做法。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认同自己的品牌,感受品牌的亲和力。 4多元化 8月12日,五六个身穿蓝白条短裙的女孩站在北京地铁四惠站站口,微笑着向过往的行人赠送雀巢冰爽茶。雀巢冰爽茶是雀巢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组建的新公司---BPW(全球饮料伙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第一代产品。该产品于2002年7月31日开始在北京上市。 据刚刚升任BPW公司对外事务副总监翟嵋女士讲,短短两星期时间,雀巢冰爽茶在可口可乐老顾客群的市场铺货率(有该产品的市场占市场总数的比率)已达99%。翟女士说,在新公司中,可口可乐和雀巢各占有50%的股份。雀巢公司成立于1867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饮料销售网络,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十多亿人次饮用该公司的产品。BPW集两家公司之长,使用雀巢的注册商标,和北京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络及灌装生产线,开发出了其第一代产品。 据翟女士介绍,雀巢冰爽茶创造了融合东西方茶文化的独特西式茶口味,以20至29岁的白领阶层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 可口可乐方面还表示,这只是可口可乐在2001年迈出的第一步,今年可口可乐还将进一步更新业务运行的结构和模式,扩大品牌和产品的范围,与特别合适的战略伙伴建立联盟,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和进入高增长的市场。 这也验证了《远东经济评论》不久前的一篇评论,该评论说,可口可乐是一家有116年悠久历史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它正在重塑自身。尽管怀抱着最有价值的品牌,但这家苏打水生产商正在向所有可饮用产品领域进军,试图将自己改造成为一家本土化的"全面的饮料公司"。亚洲是其新战略的核心基地。 据统计,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以可口可乐为标志的logo构成了公司的旗舰商标,另外还有超过160个其他的不同品牌在可口可乐公司生产或由他们来销售。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的200多个国家中,事实上,公司70%的产量和80%的利润都来自美国本土以外。 有人说,由于可口可乐的旗舰品牌很难有再多的起色,公司正在将目光转向其他产品,寻找新的提升力。可口可乐不再将精力集中在充气的苏打水上,而是致力于扩大其饮料品种,从乌龙茶到新时代风格的水果混合饮料、高热量的能量饮料,甚至到最古老的饮用水。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正在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扩大品牌影响范围。这其中曾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可口可乐一度希望全球化,1980年代末曾在广告攻势中打出"给世界一罐可口可乐"的广告语。现在,它却在走向本土化,根据不同国家人们的口味"量身定做"饮料。可见其在品牌经营战略中意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 在亚洲,可口可乐的这种多元化战略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亚洲碳酸饮料的受欢迎程度从来就无法同美国和欧洲相比。甚至是在最发达的市场,如中国香港和韩国。亚洲消费者每人每年消费的碳酸饮料不到100罐,而美国人要豪饮395罐。所以,可口可乐亚洲国家的总经理们一直对采用"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战略热心有加。仅去年,可口可乐就在45个亚洲国家推出了15种新饮料品种。 在中国,可口可乐也正在向一个多品牌、全面的饮料公司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多品牌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据最近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地30个省市的1100家大型零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全年销售额在碳酸饮料行业排名第一,雪碧、醒目、芬达分别排名第二、第四、第五。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占有率达35%。 抢占新兴市场同样是可口可乐公司多元化品牌发展战略之一。2000年6月22日,一辆载有几百箱可口可乐的卡车经中国丹东市驶入了朝鲜。据悉,这是当年6月19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解除部分对朝鲜实施了长达50年的经济制裁后的第一批正式运往朝鲜的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公司更成为美国第一家叩开朝鲜市场大门的公司。 据可口可乐总公司发言人罗伯特-巴斯金称,这车可口可乐是在公司的直接监督下进行运输的,可以预见公司今后的经营策略会考虑提高朝鲜市场的份额。据悉,可口可乐公司瞄准了朝鲜20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朝鲜的经济制裁政策,使朝鲜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少数几个尚未开拓市场的国家之一。所以在韩国总统金大中历史性的访朝之旅后,美国总统宣布解除部分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的话音刚落,可口可乐公司便迫不及待地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姿态抢滩朝鲜。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标榜自己是第一家与朝鲜做生意的美国公司,但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它的另一次抢滩壮举。1994年,美国取消对越南的经济禁运之后,可口可乐公司便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越南市场。这家世界头号饮料公司的迅速反应能力有目共睹,又如在柏林墙推倒之后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就摆上了原东德人的餐桌。 以上种种新兴产品及新兴市场领域的开拓行为,使可口可乐品牌在广泛领域内得到推广与提升。时至今日,可口可乐的饮料行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公司90%的收入增长来自海外市场就可谓顺理成章了。 "我们存在,所以我们创造价值,这同样是我们最终的承诺: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我们让全世界为之振奋。我们通过发展多种碳水化合物或纯天然的超级软饮料,和营养丰富的无酒精饮料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来为我们的公司、合作伙伴、用户、持股人和商业团体增值。"可口可乐人如是说。 行业内部竞争美国软饮料行业内部基本上只有两个竞争者(因为两个公司占7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这两个品牌在顾客感受和印象上有一定的差异.两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为什么没有失去控制呢 原因是它们进行竞争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为了获得优势和利润.启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启示企业的经营模式必须体现:(1)对经营环境和行业变化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论证,并以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待企业今后的变化趋势.(2)以消费者为中心,把企业的价值增长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模式必须与经营模式相适应.

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文章从可口可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提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著者文摘]关键词:可口可乐 品牌营销策略 发展历程 市场生动化----------------------摘 要:文章介绍了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阐释了可口可乐公司中国营销六大策略:特许经营策略、强强合作策略、3A策略、本土化策略、社会公益策略和广告策略,最后文章认为可口可乐中国营销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营销理念:对商机迅速作出反应、以顾客为上帝、感恩和回报社会及将媒体广告作用发挥到极致。[著者文摘]关键词:可口可乐 营销 策略---------------------------------两篇文章我看过了 加起来80%--90%符合你的要求 也有图表说明 需要的话分给上 油箱留下 我发给你

军事理论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军事理论 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你可以去找别人帮你写一下。我知道一家,他们的文章写的不错,完成文章,满意再付费的.加他为好友就行:一零③七二五二⑥五七

一、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法律依据: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就早已看到了国放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并且,我国古代一度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防,促进了社会的全面的发展。中国的国防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众所周知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我国的国防历史源远流长,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唐朝圣世。我国的国防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在几次对外的战争中我们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且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我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这个时期,中国的各住人民不惜流血牺牲。不断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国近代的国防。西方列强抓住了我国:“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的弱点。开始了对我国的赤裸裸的侵略。到抗日战争得结束。近20多个国家先后侵略我国。侵略者踏遍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掠走了我国大量的钱财。屠杀了我国大量的同胞,参与了损害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动,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直到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占这个胜利。在敌后歼灭了大量的日军。解放了近百万平房千米的领土和亿的人口。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的800余万的人。终于把日本侵略者和美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了中国。从而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为所欲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国防的到了不断的巩固,并且不过建立起了强大的陆军。海军。空军。并且用有了自己的和威慑力量那就是二炮部队。是这样的军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真正的功不可没。从国我国4000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安泰的自豪,也有过变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还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在整形中华。实现小康的征途中。我们得到这样的歧视;“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正值开明是国防巩固的给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大的国防是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来的。历史的证明告诉了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军事理论文献。上网搜查比较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_军事课程——论开设军事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意 义 摘要: 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 是一项 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 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 ......

研究可口可乐企业战略论文

策略吗你不如去读读西方似管理我 感觉还 终端带动销售吧我感觉更多是品牌效应吧在加上它那独有的 配方现在 应该是 网络为王的 时代在加上他们的 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的人,他们和很年轻人的互动很好,经常搞了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让年轻人更加的认同这个品牌、

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文章从可口可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提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著者文摘]关键词:可口可乐 品牌营销策略 发展历程 市场生动化----------------------摘 要:文章介绍了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阐释了可口可乐公司中国营销六大策略:特许经营策略、强强合作策略、3A策略、本土化策略、社会公益策略和广告策略,最后文章认为可口可乐中国营销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营销理念:对商机迅速作出反应、以顾客为上帝、感恩和回报社会及将媒体广告作用发挥到极致。[著者文摘]关键词:可口可乐 营销 策略---------------------------------两篇文章我看过了 加起来80%--90%符合你的要求 也有图表说明 需要的话分给上 油箱留下 我发给你

战略分析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于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起关键作用的价值创造部分上.一是质量管理和对糖浆生产工艺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二是强有力的品牌意识,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长盛不衰.很多可口可乐的装瓶商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局域性和独立性,但是大多数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或不关心他们消费的饮品是如何通过可口可乐庞大的销售网络送到他们的手中的.这是一个应用80/20规则最完美的例子.主要的少数是关键的.但是也并不是唯一的(The Critical, The Few, The Vital,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Only),可乐公司自80年代开始的战略经营调整和创新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可口可乐的玻璃瓶的形状的灵感是看到一位穿着长裙的女子,而联想到的。(曲线)(2006年3月29日,上海)今天,在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要爽由自己,畅享3DQQ秀”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打造全新的3D互动在线生活。可口可乐公司同时宣布,其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 网站将在拥有逾亿注册用户的在线生活平台腾讯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借助腾讯最新推出的3DQQ秀网络虚拟形象,全面升级成中国首个运用3D形象的在线社区,为年轻消费者提供革命性互动沟通体验。 可口可乐不断用创新的手段加强同年轻消费者的沟通,并致力于带给他们最热门的潮流和文化,可口可乐 网站的建立,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品牌战略方向。 网站自2005年4月推出,立即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拥有超过120万的忠实用户。而腾讯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先企业, 积极倡导并推进“在线生活”战略, 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咨讯、沟通、娱乐、交易等在内的全系列优质网络服务。双方的结盟必然令 网站焕然一新,为消费者提供360度的全方位在线沟通平台,使其娱乐性和互动性跨上新的台阶,共同打造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在线娱乐休闲生活。 可以预见,可口可乐 网站引入腾讯3DQQ秀虚拟形象技术这一革新创举,将一改过去网络在线聊天单一的文字沟通方式,升级成为独具个性的立体沟通方式,令网络生活突显个性,成为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可口可乐突破传统营销模式,运用全新的“数码”营销策略,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激情触点,而可口可乐 网站由2D向3D的升级, 无疑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市场战略及创新总经理苏柏梁说:“可口可乐很高兴能与腾讯合作,共同将 网站上年轻消费者的网络体验从2D提升至3D。在中国,腾讯是即时信息与在线生活的领军企业。腾讯创新的强大技术使得可口可乐 网站可以通过3D形象的运用,突破性地为青少年提供无与伦比的个性主张,并为他们提供精彩纷呈的娱乐互动,体验可口可乐‘要爽由自己’的激情生活。” 此外,腾讯特别为可口可乐旗下代言人特制的3DQQ秀网络虚拟形象将陆续出现在2006年可口可乐的系列主题广告和市场活动中,包括刘翔、、张韶涵、潘玮柏、余文乐和李宇春等众多炙手可热的明星。通过3D技术特制代言人形象,可口可乐另辟蹊径,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与偶像们亲密接触的另一个舞台。 对与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合作,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炽平先生说:“腾讯和可口可乐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但我们有一个理念是共同的,那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腾讯很荣幸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全球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势必将更进一步推动腾讯公司“在线生活”战略的实现,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美妙的网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乐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展的数码营销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平台。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感受“要爽由自己,畅享3DQQ秀”的数码娱乐新境界,从2006年3月起,可口可乐已在全国掀起一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数码整合营销活动。数码娱乐的拥趸们有机会从可口可乐促销包装的产品上获得特定编码,在可口可乐 网站上换取iCoke积分,兑换为3D形象特制的物品配件,打造自己的个性3D形象。此外,他们还能够用iCoke积分享受其他数码娱乐项目,集音乐、体育、娱乐、游戏、聊天等目前年轻人热衷的潮流和文化,并有机会在可口可乐 网站上换取丰富的数码奖品。四大武器 1、广告宣传 可口可乐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 如果算一笔账,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可能只有这个92%和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 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桃李满天下,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 除了不惜血本的投入外,可口可乐的广告内容也是煞费苦心。紧跟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虽然强大的广告攻势成就了可口可乐品牌的基础,但可口可乐从不期望从一条渠道获得品牌的全面提升,而是一直坚持多条渠道并进。探询可口可乐在品牌经营中的成功之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品牌经营渠道的多元性。 2、体育营销 对企业来说,赞助体育赛事更是一件"增值"度极高的运作,它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产品促销;增强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与沟通;促进企业文化(职工凝聚力与自豪感)发展;为企业公关及招待客人提供机会。总之,由于赞助体育赛事而得到了明显的好处,也使赞助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因此可以说,赞助使体育与企业获得了双赢,赞助是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之举。而可口可乐的品牌经营中,此方面的功夫可谓做得淋漓尽致。这单从影响力巨大的奥运会及足球运动中,就可看出可口可乐巨大的投入。 2001年7月13日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寐之夜,当13亿中国人企盼萨马兰奇口中那个一字定乾坤的"Beijing"时,可口可乐公司的几辆送货车正疾行在北京的街道上,它们的目的地是分别坐落在北京东南西北的几座大型超市,为的是赶在第二天大清早超市开门前将一种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特制"金罐"饮料摆上货架。 可口可乐的这款申奥成功特别纪念金罐,以代表喜庆的金红两色作为主调,加入了长城、天坛等北京的代表性建筑以及各种运动画面,罐身图案中央,可口可乐从古典弧形瓶口飞溅而出。纪念金罐共限量生产3万箱、72万罐。 "金罐"在两日内就告售罄,很多市民是买来收藏,纪念罐底有从11到17的钢印,为了收集齐全有人就干脆将整箱可乐打开一罐一罐地挑选。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与世界上200多个城市都有紧密联系,不管哪个城市申办成功,可口可乐对奥运支持的全球策划在这之前就已经确定,也就是说,当时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城市身板成功,可口可乐公司都有成熟方案提出,所花的功夫不可谓不大。 对"金罐"销售案,专家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奥运商机尽人皆知,可口可乐自1928年起就一直是奥运会的赞助商,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北京申奥成功后它的快速反应是可以预期的。符合一个跨国公司的做派,可口可乐宣传重点放在了与中国人民共贺申奥成功的企业形象上,而不增加销售额。而具体方案也符合老牌大公司的作风,积极快速同时稳妥,但实行起来却需要资金实力,良好的营销网络以及平时严格的管理,这一点是其他企业不容易仿效的。 可口可乐与奥运会的渊源是非常深的。从1928年起,可口可乐就成为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熟悉这个领域的商家都很清楚,奥运会全球赞助商的投入多,每个公司约2500~4000万美元,除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重要技术服务。这些商业伙伴对奥运会巨额投入主要是为取得附有奥林匹克标识产品的专营权。商家可得到以下回报: ①良好的公众形象;②奥运会期间的款待;③广告与促销机会,奥运会电视转播中的广告优先权;④网点经营权、橱窗机会;⑤隐性的营销保护;⑥知名度。 奥运会也历来是饮料公司的狂欢节。可口可乐与另一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历来是竞争对头,每一次奥运会两家的竞争都比金牌争夺更激烈。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下大本钱占了上风,结果打开了原苏联的市场。可口可乐对此耿耿于怀,发誓在此届奥运会上报仇。为此,可口可乐一下子将报价提高到1300万美元,是底价的3倍。不给百事可乐任何余地,果然一举成功,成为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 受可口可乐青睐的还有另一项全球性体育活动--足球。自1930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以来,可口可乐公司支持足球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可口可乐"支持全世界每一个层次的足球,从基层的计划到代表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世界杯。 1974年以来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与国际足联保持密切的联系。"可口可乐"与国际足联合作,成为每届世界杯最主要的赞助商之一。可口可乐公司与所有六个洲际足联都有联系,并且赞助欧洲、亚洲、南美、非洲四大足联的重大比赛。 "可口可乐"不仅是赞助商,而且是足球运动的推动者,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大量发展足球运动的基础工作,例如在亚洲,"可口可乐临门一脚"的教练培训计划已举办了十多年,其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足球教练和青年球员的比赛技术。目前,整个亚洲已有500多支足球队参加了这项培训。 而仅在中国,可口可乐与中国足球的结缘就更加密切与广泛。2001年1月22日,中国足协和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在今后的两年中,"可口可乐"将全面赞助中国所有级别的国家足球队,包括各年龄段的国少队、国奥队、男女国家队等。"可口可乐"和中国足协的这次合作,标志着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一家全球性企业全面支持各级国家队的建设,使各级国家队有了统一的形象标识,而可口可乐此举恐怕是基于对中国球市及球迷的广泛了解,为自己的Logo一次次出现在球迷眼中,更为自身赢得亲和力。 许多球迷也许还记得2001年10月22日这一天,冲出亚洲的中国足球队回京,作为中国之队合作伙伴的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特别在北京设宴庆贺中国队期待已久的胜利,并由中国业务总经理戴翰北先生向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赠送300万元的奖金支票,率先褒奖为中国足球的飞跃而不懈努力的教练、队员及中国足协管理人员。从会上成群的记者围挤到会后各大小报刊连篇累牍的报道就可以看出,这场活动给可口可乐带来的良性公关效果要远远超过300万元,包括前段时间对北京成功申奥的赞助在内,可口可乐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为自己赢得相当高的美誉度。 此外,各市的可口可乐装瓶厂也联合本地足协、教委及体委,举办"可口可乐"杯大、中、小学生足球赛,深入开展"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活动,同时也把自己的Logo从娃娃时代灌输到这些未来的中国消费者心中。据说,2001年可口可乐再各地共举办了数千场学生足球赛,共有近十万名球员参加了比赛。而除去这些直接参与者,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加上各地媒体的宣传,可口可乐有赢得多少消费者,恐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从可口可乐对体育运动的"热心"上,我们的企业也许该尽快改变"赞助是慈善事业"、"赞助是买广告或买冠名"等观念,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像可口可乐那样,把对体育事业的支持纳入企业运营的整体规划中,成为品牌经营的高效决策。 3、本土化 一位美国的经济专家指出,美国公司海外业务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根本区别,取决于负责国际业务的高层经理们是否愿意摆脱美国文化过强的影响。事实证明任何成功的营销经验都是地域性的,营销越是国际化,就越是本土化。 可以说,如今的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标志,但是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可口可乐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固执已见地一味传播、销售美国观念,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宗教团体和种族中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口号是"无法抓住好种感觉(Can’t beat that feeling),在日本改为"我感受可乐"(I feel cola),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受"(Unique sensation),在智利又改成了"生活的感觉"(The feeling of life),广告信息始终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依托对象和显示途径、生成方式,无一不是随着具体的时空情境而及时调整自身在文化形态中的位置,换言之,本土化随处可见。 《远东经济评论》曾有一篇文章谈到:可口可乐饮料品种的多样化,部分可以归功于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杜达夫。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是可口可乐在日本的总经理,他打破传统,使公司的产品跨出碳酸饮料的领域,以迎合日本人的口味。由此,产生了Georgia罐装咖啡和Royal Milk Tea,以及一批果汁饮料和健康饮品。这个战略在日本迄今都非常有用。可口可乐在日本销售的产品中,有三分之二是非碳酸饮料,Georgia更是成为最畅销的品牌。甚至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仍然是可口可乐赢利最大的市场。 所以,当可口可乐经历了公司历史上最惨淡的两年后,杜达夫在1999年12月被任命为CEO,他开始着手将在日本的经验应用到全球市场上。他的全面调整可口可乐的战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将重心从苏打水转向发展迅速的茶、水和果汁饮品;二是使可乐饮料对各地市场的反应更敏感一些。他所称的"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的战略,需要对这家一度只靠一种饮料创造奇迹的公司进行剧烈的改革。 可口可乐亚洲区总裁桑迪·艾化称:"本土化理念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可口可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消费者",可口可乐的董事长杜达富表示"只有本地化的饮料才是畅销的饮料",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裁可安也声称:可口可乐实行的一系列"本土化"措施,包括运用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方法,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事实上,可口可乐在品牌推广方面采用中国传统12生肖贺岁包装,运用时尚的信息时代概念,并以中国人熟悉和喜爱的名人做广告代言人等等策略,或许正是可口可乐保持品牌活力的独门功夫。 而剖析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可再一次印证了本土化经营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插上翅膀。 作为可口可乐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其2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本土化策略的一个缩影。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承平先生介绍说,可口可乐的本土化包括各个方面,从工厂、原料,人员到产品、包装、营销,99%都是中国的,与其它方面的本土化相比,营销理念的本土化是经过了一些曲折的。 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具有全国最大的分销网络,是仅次于邮政系统的分送系统。长久以来,可口可乐依靠如此庞大的系统,每天将产品销售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日饮用量超过10亿杯,相当于4000多万标准箱的分销量,是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 最初,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方式也是坚持全球一贯的营销理念,采取直接销售到零售点的做法,批发渠道开发并不积极。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北京有着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常常有大型国内、国际活动,交通管制对于可口可乐这种快速消费品的运送来说,是极大的无法逾越的限制,同时,企业要在短期内建立庞大的零售网络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将会加大企业成本,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口可乐经营理念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国情很快调整了营销方式,开始与批发商合作,优势很快便体现出来。利用批发商的网络资源、交通资源、渠道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各零售点,企业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市场销售,批发商也获得了利润,消费者能在任何地方随时喝到可口可乐,这样一个三赢的结果,让各方都受益。 可口可乐总裁杜达夫十分清楚中国入世对可口可乐意味着什么。他去年11月来华时,透露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下一个5年计划:可口可乐将设6家新厂,总投资额为亿美元,届时,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将超过30个,几乎覆盖整个中国,从而完成中国入世后的可口可乐新布局。而抛开传统的经销模式,开辟中国特色的与批发商合作的销售方式,也是其"本土化"的一个战略。据了解,目前有600多家批发商与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批发商的年销量是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除了在营销方式本土化外,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还在产品包装上大做本土化文章。去年春节"阿福"的形象让中国消费者倍感亲切,随后,12生肖、申奥金罐、中国之队足球版,直至今年春节的剪纸等各种具有中国色彩的包装,都让消费者感到可口可乐就是本国的产品,对于增加销量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聪明的做法。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认同自己的品牌,感受品牌的亲和力。 4多元化 8月12日,五六个身穿蓝白条短裙的女孩站在北京地铁四惠站站口,微笑着向过往的行人赠送雀巢冰爽茶。雀巢冰爽茶是雀巢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组建的新公司---BPW(全球饮料伙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第一代产品。该产品于2002年7月31日开始在北京上市。 据刚刚升任BPW公司对外事务副总监翟嵋女士讲,短短两星期时间,雀巢冰爽茶在可口可乐老顾客群的市场铺货率(有该产品的市场占市场总数的比率)已达99%。翟女士说,在新公司中,可口可乐和雀巢各占有50%的股份。雀巢公司成立于1867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饮料销售网络,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十多亿人次饮用该公司的产品。BPW集两家公司之长,使用雀巢的注册商标,和北京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络及灌装生产线,开发出了其第一代产品。 据翟女士介绍,雀巢冰爽茶创造了融合东西方茶文化的独特西式茶口味,以20至29岁的白领阶层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 可口可乐方面还表示,这只是可口可乐在2001年迈出的第一步,今年可口可乐还将进一步更新业务运行的结构和模式,扩大品牌和产品的范围,与特别合适的战略伙伴建立联盟,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和进入高增长的市场。 这也验证了《远东经济评论》不久前的一篇评论,该评论说,可口可乐是一家有116年悠久历史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它正在重塑自身。尽管怀抱着最有价值的品牌,但这家苏打水生产商正在向所有可饮用产品领域进军,试图将自己改造成为一家本土化的"全面的饮料公司"。亚洲是其新战略的核心基地。 据统计,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以可口可乐为标志的logo构成了公司的旗舰商标,另外还有超过160个其他的不同品牌在可口可乐公司生产或由他们来销售。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的200多个国家中,事实上,公司70%的产量和80%的利润都来自美国本土以外。 有人说,由于可口可乐的旗舰品牌很难有再多的起色,公司正在将目光转向其他产品,寻找新的提升力。可口可乐不再将精力集中在充气的苏打水上,而是致力于扩大其饮料品种,从乌龙茶到新时代风格的水果混合饮料、高热量的能量饮料,甚至到最古老的饮用水。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正在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扩大品牌影响范围。这其中曾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可口可乐一度希望全球化,1980年代末曾在广告攻势中打出"给世界一罐可口可乐"的广告语。现在,它却在走向本土化,根据不同国家人们的口味"量身定做"饮料。可见其在品牌经营战略中意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 在亚洲,可口可乐的这种多元化战略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亚洲碳酸饮料的受欢迎程度从来就无法同美国和欧洲相比。甚至是在最发达的市场,如中国香港和韩国。亚洲消费者每人每年消费的碳酸饮料不到100罐,而美国人要豪饮395罐。所以,可口可乐亚洲国家的总经理们一直对采用"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战略热心有加。仅去年,可口可乐就在45个亚洲国家推出了15种新饮料品种。 在中国,可口可乐也正在向一个多品牌、全面的饮料公司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多品牌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据最近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地30个省市的1100家大型零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全年销售额在碳酸饮料行业排名第一,雪碧、醒目、芬达分别排名第二、第四、第五。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占有率达35%。 抢占新兴市场同样是可口可乐公司多元化品牌发展战略之一。2000年6月22日,一辆载有几百箱可口可乐的卡车经中国丹东市驶入了朝鲜。据悉,这是当年6月19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解除部分对朝鲜实施了长达50年的经济制裁后的第一批正式运往朝鲜的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公司更成为美国第一家叩开朝鲜市场大门的公司。 据可口可乐总公司发言人罗伯特-巴斯金称,这车可口可乐是在公司的直接监督下进行运输的,可以预见公司今后的经营策略会考虑提高朝鲜市场的份额。据悉,可口可乐公司瞄准了朝鲜20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朝鲜的经济制裁政策,使朝鲜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少数几个尚未开拓市场的国家之一。所以在韩国总统金大中历史性的访朝之旅后,美国总统宣布解除部分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的话音刚落,可口可乐公司便迫不及待地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姿态抢滩朝鲜。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标榜自己是第一家与朝鲜做生意的美国公司,但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它的另一次抢滩壮举。1994年,美国取消对越南的经济禁运之后,可口可乐公司便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越南市场。这家世界头号饮料公司的迅速反应能力有目共睹,又如在柏林墙推倒之后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就摆上了原东德人的餐桌。 以上种种新兴产品及新兴市场领域的开拓行为,使可口可乐品牌在广泛领域内得到推广与提升。时至今日,可口可乐的饮料行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公司90%的收入增长来自海外市场就可谓顺理成章了。 "我们存在,所以我们创造价值,这同样是我们最终的承诺: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我们让全世界为之振奋。我们通过发展多种碳水化合物或纯天然的超级软饮料,和营养丰富的无酒精饮料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来为我们的公司、合作伙伴、用户、持股人和商业团体增值。"可口可乐人如是说。 行业内部竞争美国软饮料行业内部基本上只有两个竞争者(因为两个公司占7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这两个品牌在顾客感受和印象上有一定的差异.两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为什么没有失去控制呢 原因是它们进行竞争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为了获得优势和利润.启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启示企业的经营模式必须体现:(1)对经营环境和行业变化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论证,并以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待企业今后的变化趋势.(2)以消费者为中心,把企业的价值增长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模式必须与经营模式相适应.

《可口可乐传》讲述了 一、可口可乐独步天下的品牌营销,开创了哪些营销套路? 二、为什么说瓶装授权体系是可口可乐保持超高利润率的根本秘诀? 三、可口可乐是怎样绑定美国政府和军方,依靠二战迅速扩张的?

各国军事战略动向论文的参考文献

再论战争与和平经济贸易法学院 2010级9班邢丹丹摘要: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第 1 页关键词:广岛 核爆炸 战争 和平 发展 正文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选至《战争与和平》回顾广岛展开全文限免导长图转存到网盘发送至微信下载文档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第 2 页为您精选会员文档976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2702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论文人阅读和平_论文范文1526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议论文1476人阅读获取全部文档9875人在看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论文:再论战争与和平文件夹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 百度文库分2476阅读85%用户都在看大一军事论文1500字《相互依赖理论视野中的战争与和平》 - 百度文库分1547阅读近期下载量飙升《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形象浅析 - 百度文库分1060阅读剩余10篇精选文档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相关文档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论文免费获取全文和平_论文范文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免费获取全文正确认识当今的战争与和平-论文1509人已阅读TOP超赞战争,武器与和平论文1045人已阅读绝绝子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议论文范文2682人已阅读高三评论作文:战争与和平1201人已阅读论战争与和平1605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高中议论文1000人已阅读最新优秀议论文:珍爱和平远离战争1000人已阅读[专题范文]战争与和平作者2191人已阅读试论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2061人已阅读和平 论文范文3527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作文讲评2523人已阅读查看更多APP打开推荐文档集(32篇)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 你的就差时间和页码。一般如这样: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前沿就是摘要,文章摘要。就是提炼一下文章所写内容。

这么复杂的东西可不是三言两语几百财富值就能搞定的。

美、俄、日、英、法、德、印等主要国家正逐步把建设信息化军队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主攻方向。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和作战效能有了实质性提高,各种作战平台和武器弹红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并拥有空天地一体、完备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援保障,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装备技术优势,以极小的代价夺取胜利。战争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信息化战争正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当前,美、俄、日、英、法、德、印等主要国家正逐步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主攻方向。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电子对抗和精确打击等系统联为一体,开发高级C4IKSR系统,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实时指挥、实时控制、实时攻击。高度重视发展“网络中心战”能力。

扩展资料:

国际军事战略的相关内容:

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实践了“先发制人”用兵方针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网络中心战”等新的作战理论,迅速达成了既定战争目标。

2、战争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先进军事理论的价值,并把军事理论创新作为军事战略调整的先导。

3、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对“快速决定性作战”等理论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发展成为指导美军施军队“转型”的基本理论,继续保持在军事变革中理论创新的“领头羊”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当前国际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动向

  • 索引序列
  • 百事可乐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论文参考文献
  • 军事理论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研究可口可乐企业战略论文
  • 各国军事战略动向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