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论文系列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论文系列

发布时间: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论文系列

1990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师从王金璐、曲永春等武生名家。199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获硕士学位。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表、导演室至今,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站,从事《戏曲表演动作论》博士后课题研究。长期从事戏曲、戏剧的演出、教学、导演、理论研究工作,因此注重于理论与实践,东、西方戏剧艺术研究相结合。1998年,应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邀请,先后担任中澳、中加大型舞台剧《中国人》、中加《龙狮》的中方艺术总监。199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洛杉矶参加音乐剧《海盗》、《辉煌》的排演。1999至2000年,担任中国演出团艺术总监,赴美国参加著名演出团体菲尔德演艺集团环美演出并进行戏剧考察。2003年攻读博士期间:随导师徐晓钟先生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的排演,担任导演组成员。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翻译、导演了百老汇喜剧《戏剧时光》;话剧:《奥赛罗》、《哈姆雷特》、《奥利安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家》、《日出》、《原野》、《雷雨》、《洒满月光的荒原》等剧目。2005年,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澳门《春华秋实――中国戏曲文化》展,导演澳门京、昆、川、粤、秦、越等剧种戏曲名家独角戏展演晚会。2004----2006年,先后参与戏曲数字电影:《杨门女将》、《对花枪》的创作,任导演组成员。主要学术成果:专著: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戏曲武戏发展史》(20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论文:《论戏曲程式中的肢体语汇系统》16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科研课题:《戏曲表演动作论》(约30万字) 《变脸神气在,移步要换形―对戏曲表演语汇合理化创新的建议》(9000字)――2005年天津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交融与嬗变――戏曲表演语汇的现代化进程》(30000字)――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京剧武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22000万字,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98年1期;《谭鑫培在京剧武戏发展史中的地位及贡献》7000字,发表于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98年4期;《行当规范可以突破,流派剧种亦可兼容》,2411字,发表于《山西文化》99年2期;《美乐听罢愁眉解、劲舞观后笑颜开---论音乐剧的娱乐性特质》4000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1期;《美国观剧之思考》6773字,发表于中央戏剧学院学刊《戏剧》2003年1期;《带你走进百老汇》5518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3期;《圆大师夙愿 传浓郁诗情――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排演述评》6617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8期译文 :《当代杰出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7432字,发表于《中国戏剧》2001年11期;《美国杰出戏剧、电影导演―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 6665字 。发表于《中国戏剧》2002年3期。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 研究方向、科目组 招生人数 (48) 考 试 科 目 备注 001表演系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4_ 01戏曲表演研究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1戏曲表演理论、剧目作品分析④511戏曲表演艺术实践 _ 02戏曲表演形体训练研究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1戏曲表演理论、剧目作品分析④511戏曲表演艺术实践 _ 03戏曲表演理论研究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1戏曲表演理论、剧目作品分析④511戏曲表演艺术实践 002导演系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6_ 01戏曲导演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1戏曲导演理论、表导演实践④521戏曲剧本分析与导演构思 _ 02戏曲影视导演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戏曲影视导演理论与作品分析④522戏曲影视导演构思 003音乐系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6_ 01作曲技术及作曲理论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31戏曲音乐史、唱腔写作④531为指定旋律编写配器缩谱 _ 02戏曲器乐演奏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31戏曲音乐史、唱腔写作④532主修乐器演奏 _ 03戏曲音乐理论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32戏曲音乐史、西方音乐史④533中国音乐史、论文写作 050402音乐学 2_ 01电脑音乐制作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33中外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④534配器、电脑音乐制作 004舞台美术系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7_ 01舞台美术设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41中外美术史、命题绘画创作④541舞台设计构思及舞台创作 _ 02戏曲人物造型设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41中外美术史、命题绘画创作④542戏曲人物造型 _ 03艺术设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42中外美术史、素描④543命题创作 _ 04舞台灯光设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41中外美术史、命题绘画创作④544灯光设计 005戏曲文学系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14_ 01戏曲文学创作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51戏曲文学理论综合④551戏曲剧本创作 _ 02戏曲史论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52中国戏曲通史④852中国戏曲通论 _ 03文化交流与管理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53文化产业基础④853中外文化基础 _ 04京剧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54京剧史④854京剧理论 006新媒体艺术系 名额 050401艺术学 3_ 01戏曲动画创作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61艺术概论、素描④561动画创作(人物造型、导演分镜头脚本) _ 02绘画技法与创作研究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62中外美术史、素描④562命题创作(油画) 007基础部 名额 050405戏剧戏曲学 1_ 01戏曲教育理论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71艺术概论④871高等教育学 050401艺术学 5_ 01艺术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71艺术概论④872中外

中国戏曲学院论文格式

1.国戏戏文一百分的文艺常识多少分能过 而面试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 以上纯粹复制,就应该可以的,而且常有自己练笔,但只要你是真心喜欢文字,这个“够了”的分数是建立在你的专业课成绩比较靠前),微笑,有梦想就一定要去追求。散文,就一定占有优势。哦。 祝你成功。 你所说的文字基础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文学常识我想问一下 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文专业文化课起码要多少才保底呢我是山东的考生 听说国戏的戏文也不好过 那差不多得什么水平呢 我有一定的文字基础 报国戏有没有希望呢 啊啊啊啊 5s5sdfc 2011-9-30 最佳答案 楼主你好。其实每年文化课分450分以上就够了(但是、喜欢文学的。因为它的前两试都是笔试,我是国戏戏文专业的学生 2.文化课生可以考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如果你是今年的考生,目前考450分的话有点悬的,需要在剩下的三个月抓紧学习哦,亲。中国戏曲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戏曲文学方向和国际交流方向。①下面先来分析下戏曲文学方向: 2009年文化课线是445分,语文小分要求单科100分以上,可别小看这个单科成绩哦,我第一年高考就是栽在了这个上面,我当时专业考了国戏的第七名,文化课451,但是因为作文跑题,语文97,差三分就没录的。2010年文化线比09年低5分左右,单科语文是在95分以上,所以你可以想象11年和12年,文化课也在450往上的,并且语文起码要在100分以上。②国际交流方向:因为戏曲文学方向国戏全国要60个人,国交要30人,所以建议还是戏曲文学好考的,文化课平均是在485~525以上,英语单科是在115分以上的,当时一个朋友考这个考了两年的。ps我是戏文专业的大二学姐。 3.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怎么样 很好的。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始建于1980年,31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戏曲文学方面的创作和管理人才,毕业生活跃于当今文坛与艺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唯一一家以培养戏曲创作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单位,戏文系的发展对于中国戏曲文学的传承、创新有着重要意义。戏文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立足传统,面向现代”的办学思路。在教学中,既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继承,又根据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将新的知识注入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学中又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培养戏曲、影视创作与理论的人才为目标,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戏曲文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专业艺术院团、影视、新闻、教育、科研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戏文系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批拥有较高教学能力和学术实力的教授、副教授,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同时,又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国内外师资力量,提高我系的教学水平。另外,我系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学、授课,以开放的办学理念,与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密切联系。 戏文系现任领导班子:系主任谢柏梁、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邹德旺、副主任王强。戏文系直属党支部包括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33人,其中教师党员9人,学生党员24人。 4.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难考吗 (转)中影人 2009级学员 李芮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影视文学专业考试经历与心得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影视文学一试国戏戏文的初试就是散文写作,要求和中戏戏文一样,以人物为主的叙事性散文。一般会有两个题目供你选择。今年的是“我和你”,另外一个不记得了。在中影人的师哥师姐们这里学习过叙事性散文的,应对国戏戏文初试,可以说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二试戏文二试主要是考文学常识,主要是戏曲常识类。分为填空题、选择题、戏曲段落赏析题、800字论述文题。填空和选择题比较少见,问的都是戏曲类的细节题。具体不太记得了,但是都是经典剧目的经典人物,地点,作者之类。参考戏曲鉴赏之类的书籍都可以找的到。戏曲段落欣赏是我们高中语文接触过的戏曲文段,都不难,赏析的时候就按平时考试时的古诗文赏析套路去回答就可以了。论述文就是针对一个主题来讨论,它会给你一句话,有一个现象或一个社会热点,让你写一篇议论文。整体来说二试考察的就是平时语文功底的积累,再背上一些戏曲常识就没什么问题了。 三试三试考察的是编讲故事和面试。叫到你的号时,就会被带领进一个候考室,那里有四摞题目,分别从中抽取一张,每张都会有不同的词语,比如:钢笔,火车站,烟灰缸,雷雨。这样的四组词语,然后给你一张很大的稿纸,快速在脑海形成一个有以上四组词语组合成的故事。我考的时候速度很快,几乎还没能坐下考虑就要走出候考场到考场门口做准备了,这和前面考生的速度有关。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的是,最好事先已经准备好至少三篇的故事作为底稿,这样才能灵活应对突然抽到的四组甚至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词语。不过在哥哥这里学习过后,他会在编讲故事课上给我们练习故事,然后在训练成型时给我们每人都准备好三个合格的故事,这样差不多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啦。 我进去的时候故事讲的不算完整,但大体上梗概都已经交代清楚,毕竟讲故事是我的弱项。但因为有底稿的关系所以基本上能够正常发挥出来。讲完故事后考官会问我一些随性的问题,比如家乡有什么出名的戏曲啊,对他们的了解程度啊,对诗词的喜好啊之类的。还会问一些你喜欢的诗词,和你为什么喜欢它们。这些要说的话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不能在考官面前说空话大话,而且最好准备的是中国的古诗文类,这样会更有优势。 文章转自中影人艺考生社区。

<<美术向导>>不是艺术类核心期刊 艺术类核心期刊: 1 新美术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 2 美术 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 * 3 书法研究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4 中国书法 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 * 5 美术观察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 6 美术研究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 7 装饰 北京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8 民族艺术 南宁 广西艺术研究所 9 中国摄影 北京 中国摄影家协会 * 10 中国音乐学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 1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 12 音乐研究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3 音乐艺术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 * 14 中国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 * 15 人民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 16 黄钟 武汉 武汉音乐学院 17 音乐创作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18 中国戏剧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19 剧本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 20 戏剧艺术 上海 上海戏剧学院 21 戏剧 北京 中央戏剧学院 22 戏曲艺术 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 23 中国京剧 北京 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 24 上海戏剧 上海 上海戏剧家协会 25 当代戏剧 西安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26 艺术百家 南京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7 舞蹈 北京 中国舞蹈家协会 * 28 四川戏剧 成都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29 电影艺术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 30 当代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 3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 * 32 世界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33 中国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 34 电影创作 北京 北京电影制片厂 35 电影通讯 北京 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 36 电影文学 长春 长影集团期刊出版公司 * 37 当代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38 电视研究 北京 中央电视台 39 电影新作 上海 上海电影家协会等 40 中外军事影视 北京 八一电影制片厂 *

艺术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有《美与时代》和《艺术品鉴》。

可以在《美与时代》和《艺术品鉴》上发表美术理论,这两种刊物均在中国知网收录。

扩展资料:

投稿须知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文章内容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本刊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文稿请以WORD格式按附件形式发至本刊投稿信箱。

2、本刊对来稿一律先按栏目要求进行汇总编号登记,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对来稿文章进行必要的删改,不接受删改的作者请声明。

3、来稿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用字规范。文辞力求精炼,以3000~6000字为宜。随文根据需要可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参考文献若干。

4、若来稿论文受到省(市)、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并将相关证明(或复印件)的电子版发送到本刊编辑部邮箱。

5、来稿请作者注明真实姓名、性别、所在单位全称、联系电话、手机和信箱。

6、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出刊后每篇文章赠作者1~2册样,如果作者仍有需要,可按邮局征订价购买。

7、来稿需注明:作者姓名、研究方向、单位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以及联络手机,以便于给杂志社给你邮寄用稿通知和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与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艺术品鉴

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的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也即基于中国戏曲剧种的历时性与现实性,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缩短了地域和彼此间的物理距离,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结果是人们更似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当然,象京剧这样的剧种具有更广阔的地域性和涵盖力,同时也更具有民族艺术的代表性、典型性,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更高,更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剧种的发展,其地方地域特征也不是平衡的。面对丰富而历史发展并不平衡的诸戏曲剧种,应实施既有宏观涵盖力、又有具体针对性的政策指导措施,这既是针对戏曲剧种的,也是针对整个戏曲发展的。惟其如此,戏曲、戏曲剧种在新世纪的发展才能适宜适时适地,避免盲目与笼统,才能是健康健全的发展。 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不敢妄加评述,但是对于戏曲发展的土壤,对于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该如何培育,觉得有两样必要做的事。第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长远发展的根本,是变革时代中必须把紧的舵。第二,应该提升美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前者——文化,是国之大体,是“皮”,纵使时代纷乱浮华,但表面以下三尺应归于稳定,文化的传承是国家,宗族发展的前提,和繁衍的的动力,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后者——是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审美——审视,辨别美好与和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也是衡量人民素质的一杆更高端的称。是建设小康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只注重德育,智育,而美育教育长期滞后,这是造成许多社会文化问题的根源。也是国粹戏曲走向小众的根本原因之一。东方的美学博大而精深,国粹戏曲的审美又自成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大而精深的领域如无系统的阐释,宣扬何以达到传世,谕世,流芳百世的目的呢。 因此,我认为关于现代国人对戏曲的认知问题,只是中国社会众多存在于文化领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其根本,是国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感的认知程度的问题,说白了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的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也不应只是一座艺术与学术的象牙塔,她应该更多的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普及民族艺术的社会责任。而不应只是固守教专业书,育行内人的本位主义。因为在当下的中国,了解戏曲,传统文化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时下的中国社会,迷失在舶来文化垃圾中的年轻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中国戏曲学院论文查重

中央戏剧学院好。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院校,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所在地,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国立戏剧学校(1935年10月18日创建于南京薛家巷) 以及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4月2日,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国戏曲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始建于1950年,是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的一所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截至2014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有14个本科专业和25个专业方向,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学校有在校学生254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48人,研究生268人,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50人,继续教育学生177人。

10000元人民币/月。根据查询中国戏剧学院官网显示,中国戏剧学院辅导员人均工资10000元人民币/月。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

1. 文学常识中国戏曲学院 文学常识中国戏曲学院 1.编导面试一般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基本上在编导艺考当中面试,所占的比重不会特别大,但是往往能决定你最终能不能上这个学校?你需要知道编导的面试或者说大部分艺考面试都是为了去综合的去探究你是不是适合该院校,比如说像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都会问你一些文学常识中国古典文学世界文学或者说还会问一些你的家庭情况,你的爱好你的才艺已经你有没有什么作品?以及你对于未来的规划,,可以说面试当中问的很多问题不是说我们平常准备的那种更多的是一种偏向于聊天,特别是好的学校,像我考中国戏曲学院的时候就是五个老师一起聊天,问你对于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戏曲剧本以及你自己人生的一些看法,很少聊到专业的问题。 2.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戏文系目前有两个专业方向,即戏剧影视文学和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前者以培养戏曲、影视创作与理论的人才为目标,力争把学生培养成 为掌握“戏曲文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专业艺术院 团、影视、新闻、教育、科研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熟练掌握对外交流的语言工 具,熟知对外交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艺术管理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文化外事管理、文化交流 与传播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以艺术管理者的身份进入各演出院团;以文化经纪人身份进入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戏文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 理,有一批具有相当教学、学术实力的教授、副教授,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3.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难考吗 (转)中影人 2009级学员 李芮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影视文学专业考试经历与心得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影视文学 一试 国戏戏文的初试就是散文写作,要求和中戏戏文一样,以人物为主的叙事性散文。一般会有两个题目供你选择。今年的是“我和你”,另外一个不记得了。在中影人的师哥师姐们这里学习过叙事性散文的,应对国戏戏文初试,可以说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二试 戏文二试主要是考文学常识,主要是戏曲常识类。分为填空题、选择题、戏曲段落赏析题、800字论述文题。填空和选择题比较少见,问的都是戏曲类的细节题。具体不太记得了,但是都是经典剧目的经典人物,地点,作者之类。参考戏曲鉴赏之类的书籍都可以找的到。戏曲段落欣赏是我们高中语文接触过的戏曲文段,都不难,赏析的时候就按平时考试时的古诗文赏析套路去回答就可以了。论述文就是针对一个主题来讨论,它会给你一句话,有一个现象或一个社会热点,让你写一篇议论文。整体来说二试考察的就是平时语文功底的积累,再背上一些戏曲常识就没什么问题了。 三试 三试考察的是编讲故事和面试。叫到你的号时,就会被带领进一个候考室,那里有四摞题目,分别从中抽取一张,每张都会有不同的词语,比如:钢笔,火车站,烟灰缸,雷雨。这样的四组词语,然后给你一张很大的稿纸,快速在脑海形成一个有以上四组词语组合成的故事。我考的时候速度很快,几乎还没能坐下考虑就要走出候考场到考场门口做准备了,这和前面考生的速度有关。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的是,最好事先已经准备好至少三篇的故事作为底稿,这样才能灵活应对突然抽到的四组甚至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词语。不过在哥哥这里学习过后,他会在编讲故事课上给我们练习故事,然后在训练成型时给我们每人都准备好三个合格的故事,这样差不多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啦。 我进去的时候故事讲的不算完整,但大体上梗概都已经交代清楚,毕竟讲故事是我的弱项。但因为有底稿的关系所以基本上能够正常发挥出来。讲完故事后考官会问我一些随性的问题,比如家乡有什么出名的戏曲啊,对他们的了解程度啊,对诗词的喜好啊之类的。还会问一些你喜欢的诗词,和你为什么喜欢它们。这些要说的话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不能在考官面前说空话大话,而且最好准备的是中国的古诗文类,这样会更有优势。 文章转自中影人艺考生社区。

百度搜索下《艺考面试宝典》看看吧考试一般会对报考条件做以下的要求: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 高级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3、 身体健康,考生要求听力正常,双目视力均应在 以上(经佩带隐形眼镜矫正,新视力表),无色盲、色弱。 4、 关于身高体貌的要求,大多学院没有十分确切的规定,不过部分学院对报考的考生有一定的规定,基本规定为男身高不低于米,女身高不低于米。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论文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如果楼主觉得多,可以自己删。戏剧起源关于戏剧起源,有九种说法。在此,我们只详细讨论各种关于戏剧起源的歌舞说的观点。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三种:(1)宫廷乐舞说,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云:“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刘始培在《原戏》中根据古代乐舞多有妆扮人物之事实,认为“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则固与后世戏曲相近者也。”常任侠在《在国原始的音乐舞蹈与戏剧》中,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原始音乐舞蹈的戏剧因素后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音乐舞蹈,便是后来做成完美戏剧的前躯”。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将中国戏剧的最早源头溯至“周秦的乐舞”。(2)上古歌舞说,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开篇首句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我们知道一切艺术起源于劳动,中国的歌舞也不例外。《书经.舜典》上说:“予击石附石,百兽率舞。”所谓百兽率舞,并不是像后来的儒家所神秘化的那样,说是在圣人当世连百兽都来朝拜舞蹈了,这种舞是用石相击或用手击石来打出节秦的,那时连鼓也没有,可见是很原始的。到后来才有了鼓,所谓“鼓之舞之,”这就进一步了。这种舞可能是出去打猎以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回来之后的一种庆祝仪式,《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鏖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这是战国时代关于古代乐舞的一种传说。可以透过这段歌舞的描写看出一幅原始猎人在山林中打猎的景象:“一面呼啸,一面打着、各种陶器、石器发响去恐吓野兽,于是野兽们就狼奔豸突地逃走而终于落网了,这位原始时代的艺术家“质”(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全体人民)就是按生活中的实际来创造了狩猎舞,这时所谓的“百兽”实际是人披兽皮而“舞”的场景,不过是对于狩猎生活的愉快和兴奋的回忆罢了。当然,这时的场景都是已经艺术化了,音乐、舞蹈都是已经节奏化了的,这种舞蹈带着浓厚的仪式性,它是响氏族的保护神或始祖祈祷,以求这次出去打猎获得丰收,或者是打猎回来为了酬谢神祗而举行的。但不管它是什么仪式,也不管它披着多厚的原始宗教的外衣,其实际意义,乃是一种对于劳动的演习、锻炼,这不光是锻炼了猎人们的熟练程度,而且也培养了年轻的猎人,《书经.舜典》中有命夔“典乐教胄子”的记载。“胄子”的注解是贵族子弟,但原始社会没有贵族,恐怕就是年轻武士了,用乐舞去教年轻武士,不是锻炼他们又是什么呢?因为它的内容就是原始人狩猎动作的模仿。既然是模仿劳动的动作,这也就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表演了。原始的舞蹈总是和歌相伴的,他们决不是闷声不响地跳,而是一面跳一面欢呼歌唱。《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还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阕。”略可想见当时的情形。 在原始社会,歌舞不止狩猎舞一种,还有战争舞,它的性质和狩猎舞是差不多的,到了进入农耕时代,又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农事的祭典,如“蜡”如“雩”。蜡是在年终时,为了酬谢与农事有关的八位神灵而举行的。在这一天,公社的成员是尽情欢乐、开怀畅饮、唱歌跳舞的。这种风气一直遗留到春秋时代。《孔子家语.观乡》说:“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劳动农民一年辛苦后的欢乐。相传“蜡”是伊耆氏所首创,一说伊耆氏就是神农氏足见这是与农业发达时期密切相连的风俗。“雩”是天旱求雨的祭祀。《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记》的记载虽然是奴隶社会的事,但显然是原始时代的遗留下来的风俗,除此之外,在原始公社的许多节日也举行舞蹈。例如男女相爱,也有一个节日,大家会合在一起来唱歌跳舞。这个节日在汉民族就是祭祀氏族女始祖的日子,所跳的舞据说就叫做“万舞”现在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跳月”“摇马郎”“歌墟”等可能就是这种节日遗留下来的形态。原始歌舞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全民性。到了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在艺术上的情况也就起了变化,这时祭祀仪式已经不复是全民性的节日歌舞,它成了只是奴隶主贵族所专有的了,第一个把天下传给自己儿子的禹,当他治水成功,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后,立刻“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见《吕氏春秋.古乐》这里的乐舞已经开始失去全民的意义,而成为夸耀个人功绩的手段了,禹的儿子启也学习他这一手,用歌舞来夸耀,并装点自己的威严。据传说他三次上天,从天上偷来了《九招》(即《九韶》)歌舞,在“大穆之野”举行表演。从此以后,奴隶主贵族们便把本是属于全民的歌舞拿来歌颂自己的功德,《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还说:“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而《大武》之舞却又是歌颂周武王和周公灭商及平定奴隶叛乱的武功的,这是所谓“武舞”它是手执盾牌和武器而舞蹈的,还有歌颂周朝统治者治国如何有秩序、如何天下太平的《韶舞》,这就是称为“文舞”。现从《史记.乐书》中引一段关于《大武》之舞的记载如下: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子曰:“……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狭。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 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志也。”从这段对于《大武》之舞的解释来看,他包涵着一段故事的内容,舞虽不足以表现它的内容,但演故事的倾向却也存在了。(3)西域歌舞说,陈村、霍旭初《论西域歌舞戏》中指出:汉唐间,随东西方交通之开拓、经济文化交流之频繁,西域文化艺术的一支——歌舞戏,逐步传入中原,成为我国戏剧的重要源流之一。无论汉代的百戏,唐代的乐舞,西域成分都占相当比重,尤其在唐代,戏剧的因素渗入乐舞之中,西域歌舞戏与中原传统戏剧的融合,不仅出现了唐代兴盛的歌舞戏品种,并对后世的戏剧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我国学者任半塘先生指出:唐代歌舞戏“纵面承接汉晋南北朝之渊源,横面彩纳西域歌舞戏之情调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许地山先生就阐述了六朝时候西域诸如龟兹,康国等及伊斯兰或印度乐舞的东来,有“杂戏”也进入中土的见解。关于唐代歌舞戏,《旧唐书.音乐志》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任半塘先生认为凡唐人“俳优歌舞杂奏”皆为歌舞戏。他在《唐戏弄》第二章《歌舞戏总》中还指出:“一旦内容有故,或技艺涉说白,虽记载简略,表现模糊。亦非认为歌舞戏不可。”属西域歌舞戏者,《旧唐书》中仅举“拨、头”一戏,曰“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也。”任半塘考歌舞戏,涉受西域影响的戏剧很多,明确指出为西域歌舞戏“剧录”者有“西凉伎”、“苏莫遮”、“舍利弗”等,属“戏体”者有“钵头”、“弄婆罗门”等。“苏莫遮”是西域歌舞戏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目,对苏莫遮的记载,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四十一为详细: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以泥水沾沥行人,或持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苏莫遮,又称泼寒胡戏,从文献上看,苏莫遮在中原,大都是供统治者娱乐的,自北‘周宣帝大象元年到唐玄宗开元元看130多年,常列为宫廷内玩赏的节目,这自然要经过无数次的改造,并随政治风云而变易。在这里叙述了歌舞说的观点,希望关于戏剧起源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中国戏曲杂志

专门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题讨论的杂志是《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创刊于1954年,月刊,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专业期刊。曾用名《戏剧报》《 人民戏剧》。

《中国戏剧》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那个杂志专门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题讨论,《中国戏剧》。根据了解得知,《中国戏剧》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戏剧界动态及各种戏剧节活动,介绍剧作家、戏剧欣赏,发表有关戏剧艺术。

  • 索引序列
  •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论文系列
  • 中国戏曲学院论文格式
  • 中国戏曲学院论文查重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论文
  • 中国戏曲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