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辅导员工作室就业研究论文

辅导员工作室就业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辅导员工作室就业研究论文

论述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论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意义

论文 摘要 :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辅导员在稳定大学毕业生思想情绪,解决求职困惑,做好心理疏导、进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阐述他们对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有效促进高校目标就业率实现的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除了社会、家庭给予一定的关心之外,最主要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由辅导员和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完成。由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学生了解的程度较深,因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现阶段,大学生在毕业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就业的困境,这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择业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及时准确传达学校及用人单位信息。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为了使毕业生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信息,辅导员及时传达、整理、提供学校及用人单位最新的就业动态、就业方针与策略,协助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各项就业指导活动。协调学生各项就业活动,注意搜集、掌握最新的招聘信息,更新就业资料,加强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的畅通,做到充分的互动与沟通。 其次,指导毕业生求职技巧,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一般来说,大多高校辅导员都经历了就业指导培训,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加之对毕业生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求职能力、个人特长、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情况等较为熟悉,因此,辅导员从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解决就业困惑。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最为集中的则是了解学生的就业期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惑。对于在择业过程中屡试不爽的毕业生,辅导员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就业问题的答疑解惑,对于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问题的做出认真的分析与回答,从而帮助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准确定位。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怎样实现这些价值有一定的关联性,辅导员指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其挤身无处落脚的.大都市满足自己的虚荣不如脚踏实地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高校辅导员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在大众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学生也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之一,应 摒 弃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落后观念。剔除那种“非‘天南海北’不去,非东部沿海不往,非国有名企不进”的错误理念。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除了强调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之外,还应进一步的分类分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目标就业率。 1.对优秀毕业生面临多种就业选择的指导 虽说就业难,但是对于活跃在大学校园当中的一部分优秀学生来说却并不如此,他们往往面临着多个就业岗位的选择。由于他们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而且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而这也正是多家用人单位争相选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过去辅导员对于优秀学生的就业不会担心,而且这些学生也都能够顺利地就业。但是,由于毕业生社会阅历缺乏,在择业时通常会把经济利益作为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短时间内无法衡量这种决定的正确与否,可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是否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问题越来越关键。因此,辅导员应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与交流,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对专业技术水平差、工作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就业指导 专业技术水平差与工作能力不强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但是对于毕业生就业来说却是两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它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是否具备了核心的竞争力。目前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道德修养、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态度、责任意识、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两点既是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因此,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在毕业生当中针对存在专业技术水平差和工作能力不强的毕业生进行个别谈话,组织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或是专业实习、甚至是延长实习时间来提高他们专业技术能力;布置相应的学生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工作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团队的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提高实际能力,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3.对考研失败学生择业与升学矛盾的指导 考研升学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许多冷门专业或者竞争力相对差些的学生会在大四毕业前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学习。但是考试就会有两种结果:胜与败。对于落榜的同学可谓是错过了黄金就业选择期。许多的用人单位一般都会在大四上学期公布自己的招聘信息并进行初试、复试,在学期结束时很多的学生的就业也已尘埃落定。但是对于到了下学期3、4月份才了解自己考研失利的同学来说可供选择的单位却不是很多。如果继续选择考研,就意味着要有一年的待业期,这对于毕业生来说又是一种无形压力。 因此,辅导员除了适当的安慰考研失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尽快走出阴影,面对现实生活。对于考研意愿强烈的学生,辅导员应为其提供各种帮助,使其尽快进入到复习状态;对于处在升学与就业之间犹豫不决的学生,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家庭情况、本人能力,分析学生可采取灵活就业、先就业后升学等办法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一方面,保证学生为理想继续奋斗;另一方面,保证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4.对贫困毕业生就业定位的指导 大学生无论贫穷与富有,都活泼可爱且充满热情,但有时也会很脆弱。尤其是对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在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关键时期,会有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等多方的压力,思想情绪极易出现波动。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收入较低且缺乏有力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支撑,因此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明显的对比心理,引发莫名的无助感。此外,贫困生尤其希望在大城市中获得待遇更加丰厚的工作以解决家庭贫困的状况,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显得选择单一、缺乏竞争力。所以,辅导员应时刻关注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关心他们的生活,“尽量地做一些‘育其精神’、‘帮其贫困’的善事。”引导他们走出就业选择的盲区,提升就业能力,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建,瞿和平,鄢红春.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 [2]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M].人民出版社,2006,12:254.

对于高校来说,安全稳定是办学的基础,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在基层,掌握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传达着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摘 要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与疏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自立的人格;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地位,明确 措施 ,明确职责,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的稳定是我国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和秩序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等院校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高等院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 教育 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能否实现技术的发明创造等。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同时,在高等院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各种因扩招而引发的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必将出现种种破坏校园稳定的因素,从而破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阻碍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高等院校的校园稳定也是为高等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二、高校稳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着自1999年伊始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高等教育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大众教育”意味着受教育者群体的膨胀,高考这个过滤网的孔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群体素质不一,致使大学校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诚信差、乱交友、缺乏感恩之心等。

(二)心理障碍凸现

心理障碍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原因,导致心态不端。比如某些大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从而造成心理孤僻,难以融入群体,流连于网络或游戏,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三是大学生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不少女大学生为情所困,不堪失恋的心理重负而轻生。

(三)社交能力低下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学生独生子女者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享受着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包办式的 家庭教育 ,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基本的社会生活技巧。另外,由于网络 文化 的发展,漫游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疏于与外界的联系、交流。由于上述两种原因造成当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大学突发事件自有大学存在那一刻起就存在着,并且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丰富化。从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无一不表明当前大学生在处理个人情感、个人学习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三、高校辅导员在校园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管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包括情感、学习、生活、 职业规划 等各方面。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各种先进 事迹 和光辉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课程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个人价值,增强荣誉感,形成与学校共荣辱的理念,从而发扬奉献精神。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还应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积极挖掘和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秀的同学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帮助他们从组织上和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也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全部同学思想素质,最终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把握学生整体情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当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辅导员们就是学生能够寻求帮助的第一人选。这时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解决实际难题,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因此,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辅导员就要根据同学们报名时的信息进行初次摸底,初步形成对班级整体情况的认识,掌握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特别是注意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信息捕捉,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重点帮助和关心。其次就是通过心理测试等对心理状况不太良好、性格上稍有缺陷的同学实施重点帮助,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关注他们的行为,避免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辅导员在时刻关心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动态之外,还要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情绪机制。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形成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知恩感恩的健全人格体系。比如可以通过捡垃圾、服务敬老院老人、关爱留守 儿童 等 社会实践 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以一颗感恩之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班级文艺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给予学生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沟通的同学,辅导员一方面要对他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又要对其不合理的思想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比如像一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自卑的学生,辅导员一是要对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适当的关心,帮助他们积极申请奖助学金,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二是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自强的性格,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减轻家庭困难,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认识到金钱多寡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尺。 (四)关注突发事件,严格 规章制度

近年来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恰当处理突发事件也成为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最新考量标准。具体到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班委配置,尤其是安全信息员和报送员。要保证班委能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送班级同学的异动情况,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二是畅通信息 渠道 。通过QQ群、微博、微信联系等方式,全面而广泛地发挥网络工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三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厌学逃课,迟到早退,与社会不明人员来往密切等同学要密切关注,早发现、早解决这些同学的任何问题;四是严格请假和考勤制度。与班级任课教师联系,做好上课考勤,坚持先请假后离校;五是加强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教育。在重大的敏感的政治事件面前,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

如果把教学、科研、师资状况等看作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的话,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软性指标。大部分的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软指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人员还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无非就是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督促他们按时学习,没有什么重要性。事实上,辅导员工作对于一个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问题,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养成、职业发展规划等素质提升问题,不仅要做管理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亲人。因此,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高校中数量最大的学生队伍的稳定重任,学校及各级领导势必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岗位设置、职业发展、职称评聘等各方面给予辅导员平等的对待。

(二)建立辅导员发展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学生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烦琐,有人就将辅导员形容成学生的“妈妈”。辅导员由于管理的学生众多,按照现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的比例要求,一个辅导员一般要带200名左右的学生,工作量庞大,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一旦形成了倦怠心理,管理水平必将下滑。因此,如何化解辅导员队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实现辅导员“职业眷恋”的重要途径。因而,辅导员队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从当前事无巨细的工作类型转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来。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律师的形象,职业规划的咨询者,这些角色必将使辅导员工作由原来的“实践型”转变为“实践研究型”。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为辅导员的后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机制,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的综合发展设计中来,形成健全的发展体系,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之相应的是,教育部门及高校还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素质、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让辅导员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自我重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关乎学校稳定、学生发展,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三)提升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定位

针对我国教育的模式,辅导员们要形成对大学生的独特教育模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 安全教育 、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的早期教育(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忽视这一时期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补课既是一种必需,又是一种责任。大学辅导员必须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帮助;二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一方面建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建议的心理咨询室,为师生交流建立一个私密的渠道,以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向导师吐露心声;三是对学生要加强分类指导。大学校园是学生走向社会所经历的第一个“类社会”,在社会上能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在校园里可能会第一次经历,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同学。故而辅导员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成绩优异和贪玩堕落的同学,对学生会骨干和宅男宅女们的管理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地指导。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 文章 :

1. 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2.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3篇

3. 大学辅导员工作心得3篇

4. 大学辅导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3篇

5. 大学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3篇

6.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7. 大学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困惑与对策探讨论文

8.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论文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辅导员个人职业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别,既包含着个人的职业追求,也承载着学校教学目标的重任。考虑到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高校应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划,辅导员本身也应该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工作做好,可以提高学校的大学生辅导质量,同时也能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热情,最终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为学校、社会、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文章从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辅导员工作的主观和客观问题,提出了一些做好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析

(一)职业定位不明确,自主工作意识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辅导,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辅导员还参与负责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内容杂乱,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似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包括在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了学生的“班主任”,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辅导员工作之后往往缺乏成就感,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工作的需求。

(二)职业内容范围广,工作主动性低

高校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自己没有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工作中会遭到很多的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得过且过,不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总结创新,缺乏工作经验的总结,因而业务素质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据刘叶云教授《基于人才测评视角的H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结论显示,高校辅导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完整的规划。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上并不顺利,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处理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很难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规划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合理的评价自身的工作条件,结合自己的职业抱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职业规划;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还有一些辅导员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前程。总的来说,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顺利进行,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高校重点发展目标与辅导员职业内容不一致

高校的重点发展目标都是学术研究,重视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重视发明专利、学术建设等科研指标。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校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重点不一致,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学校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高校虽然强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造成学校的政策实施缺少较为成熟的反馈意见,由于学校与辅导员缺乏意见交流,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校具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经常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丰富,所以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也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将辅导员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到人尽其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和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团队。高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老师到校任教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关,依据辅导员招聘标准,按照招聘的流程进行层层选拔,选择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选聘的辅导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便于在处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时,能够找到自身工作和职业规划的平衡点。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应该首选对辅导员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进行检查,其次应该对被选聘人才的工作志向、人生理想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参考,确定其是否适合参与到辅导员工作的行列中来。其次,在进行面试时应该对辅导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进行考查了解。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也关系到辅导员在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应该对辅导员的教学策略、工作策略进行一定了解,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的教育事业,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健全保障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核心利益,建立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首先,应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也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辅导员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应该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才能让他们更快的进步;最后,可以考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即分配辅导员分别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辅导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3.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拓展职业空间

辅导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将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职业认真地做下去,在职业化道路上,辅导员应该通过层层考核,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心理咨询师等。另外应该走专家化的道路,辅导员应该是专业的,在辅导员担任岗位后,应该从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学校也应该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状况的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发辅导员的潜力,让辅导员成为专家化的辅导员,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工作。在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辅导员职称,类似于助教、讲师、教授等制度一样,设立辅导员能力等级评价体制,激励辅导员进修提升。此外,还应该从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适合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的人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辅导员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有竞争,生活有盼头,这样可以有吸引力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实力。

(二)结合自身需求,辅导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辅导员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条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性格、志向、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规划时慎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辅导专家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者。如果不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该及时从高校撤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在生活和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榜样。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届辅导员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应该制定发展的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实现自己的良好发展。

例如,某大学的辅导员田盼,在5年的工作中,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工作业绩优秀,不仅受到了同事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努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要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涉足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应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能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的工作,必然是毫无成效的。

三、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提供给辅导员老师一些帮助,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辅导员管理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对于高校来说,安全稳定是办学的基础,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在基层,掌握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传达着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摘 要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与疏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自立的人格;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地位,明确 措施 ,明确职责,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的稳定是我国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和秩序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等院校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高等院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 教育 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能否实现技术的发明创造等。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同时,在高等院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各种因扩招而引发的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必将出现种种破坏校园稳定的因素,从而破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阻碍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高等院校的校园稳定也是为高等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二、高校稳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着自1999年伊始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高等教育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大众教育”意味着受教育者群体的膨胀,高考这个过滤网的孔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群体素质不一,致使大学校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诚信差、乱交友、缺乏感恩之心等。

(二)心理障碍凸现

心理障碍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原因,导致心态不端。比如某些大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从而造成心理孤僻,难以融入群体,流连于网络或游戏,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三是大学生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不少女大学生为情所困,不堪失恋的心理重负而轻生。

(三)社交能力低下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学生独生子女者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享受着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包办式的 家庭教育 ,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基本的社会生活技巧。另外,由于网络 文化 的发展,漫游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疏于与外界的联系、交流。由于上述两种原因造成当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大学突发事件自有大学存在那一刻起就存在着,并且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丰富化。从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无一不表明当前大学生在处理个人情感、个人学习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三、高校辅导员在校园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管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包括情感、学习、生活、 职业规划 等各方面。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各种先进 事迹 和光辉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课程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个人价值,增强荣誉感,形成与学校共荣辱的理念,从而发扬奉献精神。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还应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积极挖掘和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秀的同学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帮助他们从组织上和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也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全部同学思想素质,最终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把握学生整体情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当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辅导员们就是学生能够寻求帮助的第一人选。这时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解决实际难题,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因此,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辅导员就要根据同学们报名时的信息进行初次摸底,初步形成对班级整体情况的认识,掌握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特别是注意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信息捕捉,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重点帮助和关心。其次就是通过心理测试等对心理状况不太良好、性格上稍有缺陷的同学实施重点帮助,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关注他们的行为,避免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辅导员在时刻关心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动态之外,还要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情绪机制。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形成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知恩感恩的健全人格体系。比如可以通过捡垃圾、服务敬老院老人、关爱留守 儿童 等 社会实践 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以一颗感恩之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班级文艺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给予学生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沟通的同学,辅导员一方面要对他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又要对其不合理的思想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比如像一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自卑的学生,辅导员一是要对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适当的关心,帮助他们积极申请奖助学金,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二是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自强的性格,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减轻家庭困难,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认识到金钱多寡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尺。 (四)关注突发事件,严格 规章制度

近年来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恰当处理突发事件也成为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最新考量标准。具体到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班委配置,尤其是安全信息员和报送员。要保证班委能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送班级同学的异动情况,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二是畅通信息 渠道 。通过QQ群、微博、微信联系等方式,全面而广泛地发挥网络工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三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厌学逃课,迟到早退,与社会不明人员来往密切等同学要密切关注,早发现、早解决这些同学的任何问题;四是严格请假和考勤制度。与班级任课教师联系,做好上课考勤,坚持先请假后离校;五是加强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教育。在重大的敏感的政治事件面前,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

如果把教学、科研、师资状况等看作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的话,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软性指标。大部分的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软指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人员还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无非就是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督促他们按时学习,没有什么重要性。事实上,辅导员工作对于一个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问题,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养成、职业发展规划等素质提升问题,不仅要做管理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亲人。因此,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高校中数量最大的学生队伍的稳定重任,学校及各级领导势必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岗位设置、职业发展、职称评聘等各方面给予辅导员平等的对待。

(二)建立辅导员发展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学生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烦琐,有人就将辅导员形容成学生的“妈妈”。辅导员由于管理的学生众多,按照现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的比例要求,一个辅导员一般要带200名左右的学生,工作量庞大,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一旦形成了倦怠心理,管理水平必将下滑。因此,如何化解辅导员队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实现辅导员“职业眷恋”的重要途径。因而,辅导员队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从当前事无巨细的工作类型转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来。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律师的形象,职业规划的咨询者,这些角色必将使辅导员工作由原来的“实践型”转变为“实践研究型”。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为辅导员的后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机制,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的综合发展设计中来,形成健全的发展体系,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之相应的是,教育部门及高校还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素质、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让辅导员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自我重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关乎学校稳定、学生发展,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三)提升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定位

针对我国教育的模式,辅导员们要形成对大学生的独特教育模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 安全教育 、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的早期教育(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忽视这一时期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补课既是一种必需,又是一种责任。大学辅导员必须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帮助;二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一方面建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建议的心理咨询室,为师生交流建立一个私密的渠道,以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向导师吐露心声;三是对学生要加强分类指导。大学校园是学生走向社会所经历的第一个“类社会”,在社会上能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在校园里可能会第一次经历,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同学。故而辅导员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成绩优异和贪玩堕落的同学,对学生会骨干和宅男宅女们的管理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地指导。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 文章 :

1. 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2.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3篇

3. 大学辅导员工作心得3篇

4. 大学辅导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3篇

5. 大学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3篇

6.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7. 大学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困惑与对策探讨论文

8.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论文

[提要]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不仅坚定每一个教师的教育信念,而且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为了实现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工作室在工作运行过程中,要明确工作理念,制定完善的工作规划,积极构建以名师工作室为主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以课题研究和课堂突破为两翼的名师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骨干力量。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工作模式;工作考核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强调在理念和共同愿景引领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载体,大家集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发展”①。名师工作室在工作运行中不仅坚定每一个教师的教育信念,而且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它以培养和造就教学骨干力量为主要任务,积极构建以名师工作室为主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以课题研究和课堂突破为两翼的名师培养模式,积极遵循名师的岗位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名师的专业指导资源,成就教师专业的进取人生,成为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先导力量。 一、工作理念与三年规划 (一)工作理念 一是定位发展方向。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专业信念和职业尊严是名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工作室要让每一个成员充分认识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教育意志,激励大家向“骨干教师——名教师”的方向发展。工作室要充分发挥专家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使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地和集成场,帮助培养对象实现专业发展,以先进的观念、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修养、丰富的经验投入到工作之中。工作室要力求准确把握每一个成员在专业领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创造区,促使大家相互切磋、相互砥砺和相互帮助,在专业领域中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担当的人。 二是扎根课堂教学。教师永远不能离开课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只有在课堂里,教师才会有创造的灵感,有审美的情怀,有生长的智慧。钟启泉先生告诫我们,“课堂改革的成败系于教师。单纯的经验积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顺利成长和成熟,课堂教学研究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功。”②工作室要让每一个成员成为课改的排头兵,做课程实施的建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努力将各科课程理念化作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践行和反思,实行智慧化教学,建设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课堂文化。工作室要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学理素养,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中走专业发展之路。 三是立足研训一体。新课程范式下,教师的教学变革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只有将教师的“技术性行为”转型为“反思性行为”,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才有资格享受教师的幸福生活。名师工作室研修中如何从根源上破除当下教学的纯技术化倾向,如何以反思性实践为视点重建课程意识和教学对话场,如何立足儿童立场找到学习方式变革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工作室必须营造出一种真诚交流积极研训的学术氛围,把实践研究和专业培训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工作室导师要自觉担负起拥抱、指引、优化教育教学研究的使命,组建一个真正的教学改革共同体,带动全体成员发现和捕获教学过程中的奥秘,力争让每个成员都能产生出研究成果。工作室可以以课题为抓手,开展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使学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实践反思和理性认识,辩证而有效地提高学员的研究能力,助力学员的专业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是要制定工作室建设方案。工作室必须有明确的三年实施方案,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研究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每年要安排阶段性的目标计划和年度小结;建设周期内每人有自我发展规划,逐步为自己的规划目标分步实施而努力。 二是要明确工作室建设制度。工作室要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到人,机制健全,考核务实。有具体的学习制度、交流制度、研修制度和考评制度,在“导师制”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定期分享、学习交流、课题引领等活动,能积极作用,全面协调,保障工作活动的顺利举行。 三是要建立工作室建设平台。工作室可以在当地教育网开辟“名师工作室”栏目作为建设平台,栏目安排设置工作动态、思想交流、教学现场、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及时反映工作室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效。工作室内安排一到两位成员作为平台主持人,在平台建设同时开通QQ群或微信群,工作室成员通过平台和组群积极交流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环节中获得的经验与感悟,实现充分的经验分享和知识积淀。 二、工作原则与效能发挥 (一)工作原则 工作室必须注重发挥主持人的灵魂和领军作用,守住主体规范,融合不同个体,本着不息追求,形成不同风格。要整合培训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过程性管理,自主开展工作,接受教师教育部门的评估和考核。 工作室必须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发展进步创设平台和创造机会,让每位成员看到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样子,感受自己的专业成长度,激励和内化强烈的内驱力,促使大家走得更稳更快更好。 (二)效能发挥 一是发力课程建设。“一切课程问题的解决和课程建设都不能离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团队集体智慧的发挥。”③工作室要以思想引领、科研兴师为基本原则,以课程开发、课堂改革、课题带动为基本策略,以素质修炼、能力提升、名师追求为基本目标,开展教研共同体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课程改革更要加强学科课程的建设。所以,名师工作室要在学科课程建设上有所作为。要在区域性范围内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可行性课程建设的方案,在区域和学校范围内响亮提出学科宣言,突破学科教学的课本范畴和课堂空间,创新课程建设思路,以自己学科为主体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及融合课程的探索研究,在学科必修课程上加以拓展和延伸,在学科选修课程上加以丰富和提升,逐步建立属于各自学科的课程观和教育观,敢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反思课程理论,成为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 二是聚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有没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生命绽放起来,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指标。工作室要“把教学主张落实并体现在教学风格上”④,引导大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研究和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要倡导全体成员学会从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从先进的教学理论中寻找支撑点,通过大量的问题诊断、课例分析、现场观摩、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与思辨能力、论证与表达能力、评价与综合能力,及时交流彼此的教改经验,共享彼此的教改成果,彰显彼此的教改意义。 三是推动团队发展。工作室一方面需要得到一大批学科教育名家的支持,邀请他们在工作室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研讨和指导教学改革,尽快扩大成员的专业视野和提升大家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学校内建立属于自己的青蓝工程,帮助和指导广大年轻教师具体的专业发展,带动大家明晰发展方向,实现智慧共享。要以工作室成员的梯队构成为结构布局,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传帮带中造就一支过得硬的学科教师队伍。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团队之中有着情感的交融、学术的交流和思想的交汇,只有在团队的行走中才能不迷失自我,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位成员的个性化发展。 三、工作模式与特色创新 (一)工作模式 工作室要努力建构示范引领式、主题活动式、深度汇谈式、课题研究式等工作模式,让大家在工作活动中享受更多的人格熏陶、情感感染、学业互补和文化浸润。每一个成员不仅能学到相关专业的显性知识,而且更多地获得崇高人格的隐性知识。大家在学习和运用教育思想的过程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融会贯通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听课评课和教研对话中加工教学经验和提升理性认识,在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开启“学问即人生”的境界,从而使全体学员以饱满的精神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 (二)特色创新 一是要专业发展和思想建设同步成长。教育充满着一种生命的关怀,肩负着一种社会的责任。工作室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师德修养与专业修炼并重的原则,用时代精神烛照团队文化,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主题推进等方面体现教育工作的意义。“人文化教研团队能将大家的发展目标确立为共同的愿景,以形成价值认同,使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之中,清楚地知道他要做什么和怎样与其他成员共同工作。”⑤工作室要充分激发和引导参与者内在的、向善的、生长的生命意识,用爱的心灵去感悟教育的真谛,只有教师的专业意志坚定了,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真正的落实。要让全体成员充分把握名师发展的精髓及其规律,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各种形式丰富的培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真正走进“人的意义世界”,从而增值各自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质,工作室也在同时形成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组织。 二是要理论学习和实践改革相互结合。名师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想瓶颈”和“高原状态”,需要工作室善于分析现实与理想、主观与客观、方向与路径的关系,培植大家的教育情怀,丰富大家的专业生活。要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既致力深厚的理论积淀,又夯实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做中学”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工作室可以采用集中研修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重在专家学者的评点、指导、激励、示范,一方面重在参与者的反思、感悟、应用、研究,既强调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超越,又落实对内在尊严、专业素养的诠释,充分尊重和发掘各自的禀赋和潜能,让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三是要课堂观摩与课题研究共生共长。成尚荣先生指出,“时至今日,教师已逐渐成为研究的主体被赋予了研究者角色,而行动研究则担负了促使教师研究地位转变的历史使命。”⑥教师需要用研究来改善和提升专业生活的品质,教学研究是工作室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保证。工作室要强调将研究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反思的过程中。要通过目标驱动、项目设计、考核评价等手段,聚焦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争取策划更多的名师工作室之间的联动活动,不断促进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发展和自我完善。 工作室要努力申报教育科学规划和教学研究中心的课题项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成果提炼等进行专门指导,强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行动性、过程性和科学性,鼓励大家结合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改革和学术研讨,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和成果分享,个个撰写课题报告和教学论文,做一个真正的反思型实践者。 四、工作考核与保障机制 (一)工作考核 一是考核工作室领衔人,以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发挥的引领和模范作用、指导和培训成员的成果和贡献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评价的条目要求和内容标准尽量详细具体、公开透明。 二是考核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制定规划、读书体会、专题研究、参加培训、外出活动、联合教研等具体条目制定考核内容,既要查看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计划和反思性总结、平时的备课教案和公开课记录等原始资料,检查获奖证书、学术论文和著作等原件,也要深入交流工作室成员平时的学习工作情况和教育教学业绩。 三是考核工作室发展成效,从带好一支团队、抓好一项研究、建好一个网页、出好一批成果、做好一次展示等方面考评工作室成果辐射和资源整合的成果。“学校改革的一切答案在现场”⑦,工作室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事件开展活动,在现场教改中寻找现实的出路与通道,经常性地举办教学展示和论坛活动,开设公开课和发布研究心得,让专家和教师之间进行现场交流和探讨,为学习型共同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经验和思想资料。 (二)保障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有关部门要将工作室列入区域与校本队伍建设规划之中,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章程,同时要让工作室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权限和工作空间。 二是条件保障,工作室安排有专门的活动工作室和基地学校,有开放的设施设备、图书杂志和网络资源。 三是经费保障,每年设立“工作室”专项经费,保障外出学习考察、举办学术沙龙和观摩交流、邀请专家讲学指导等活动的顺利举行,并设立科研立项和奖励资金,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倾斜。 参考文献: ①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3. ②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6. 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基于问题解决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4. ④ 成尚荣.名师基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7. 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基于问题解决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0. ⑥ 成尚荣.名师基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02. ⑦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5. (【注意】貌似工作总结,企图论文表达。业已发表交流,切勿抄袭复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

论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问题与对策

论文 摘要: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成为一项涉及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所以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指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集中,急功近利特征明显 一般高校正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在学生大三以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此时除了大量操作性和常规性的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辅导员还面临着学生毕业相关的各个固定程序性工作,难以形成系统、规范、科学的就业指导时间安排,这就导致很多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临阵磨枪,泛泛而谈,希望一蹴而就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升学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压力,对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更是疲于应付。过于集中的时间安排在主观或客观上形成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提高就业率才开展就业指导的急功近利的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简单,处理问题力不从心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辅导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除了能够掌握和解读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之外,还需如学、学、教育学、管等等多门学科。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缺少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偏低,知识和信息储备不足,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只能起到简单的宣讲作用,仅仅介绍就业政策、求职面试技巧等,其实对于就业政策、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自学得到。而处理学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社会、交际、、心理等相关问题,辅导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三)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僵化,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以课程教育和班会为主,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指导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支招儿的多,解惑的少”,也让学生感到没有实际帮助。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有限,辩证思维基础不深厚,大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难免过于主观、片面或者过于自信、偏执,在处理一些如职业目标等关键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盲从、草率的状态。这些问题不是空洞的灌输能够解决的,需要辅导员充分利用处于学生管理一线的的角色优势,真实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天赋、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反馈显微,缺乏评估 当前高校辅导员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但在就业指导成效的反馈上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关注有限,缺少回访调查。另一方面,缺少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等要求——即用人策略的动态分析。这些调查反馈的缺失导致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只要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矛盾,就能为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最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才能不断评估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五)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模糊,缺少统筹管理 当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尚不明确。高校辅导员究竟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做哪些事情,哪些工作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哪些工作是辅导员的,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工作存在交叉。有的高校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有的却并没有相关要求。有些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可做可不做,做和不做一个样。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上职能的模糊严重影响其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全程化和阶段性相结合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辅导员不能期待在短暂的一两个学期就能通过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要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理念,并将职业指导融入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除专业能力之外主要还包括:1)概念化能力。包括掌握状况的能力、理论性思维能力、解析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能力、企划能力、创造力。2)沟通力。主要包括亲和力、协调性、依赖性、包容力、表现力、交涉力、表达力、说服力、领导力、组织力。3)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控,自控能力主要表现为计划能力、学习能力。”[1]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目的有很多相通之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指导上具备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与条件,能够将就业能力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在树立全程化教育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职业指导特点。大一侧重于专业教育和自我认知教育,大二初步明确职业目标和形成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大三通过各类活动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大四则突出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类辅导,以及建立毕业生跟踪体系。 (二)正面灌输与引导渗透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因为经验有限,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就业上如择业时往往过于看重工作地点、工作、工资待遇等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对于服务他人和社会考虑得比较少,表现出一种利己的价值观,而企业用人方面,要求毕业生具备诸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个性特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服务的价值观。所以作为辅导员,系统的灌输、开展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务价值观,系统地讲解、就业知识是做好就业指导有效的途径之一。 反复地灌输就业理念具有强化教育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的形成,使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更容易开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其次,灌输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照本宣科、浮于表面只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浪费时间。辅导员应注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热点问题进行就业理念灌输,不断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日常教育服务工作中。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除了和专业要求外,还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表达动手,创新学习等能力。而这些和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育人是不冲突的,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完全有条件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辅导、班级活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职业指导的内容,充分利用班会、座谈、走访、网络、学生活动等形式,增加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优势都是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学生也更易接受这种教育,也弥补了正面灌输的某些缺陷。在日常工作中将就业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人的本质特征。

(三)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取舍兴趣发展与社会需要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从整体上掌握学生学生状况,关注所带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需求设计就业指导的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关注特殊困难的学生,如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家庭贫困的学生,注意总结与研究特殊群体学生的共性特点,从而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在关注整体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指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注重个性化教育,努力发现与培养创新人才,给他们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一方面调动他们热情,使人才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方面又形成榜样力量,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研究与反馈评估相结合 首先,开展已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调查。定期通过问卷或交流的形式,了解所带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建立学生就业,经常与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尽可能地提供相应帮助。通过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并将之贯彻到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其次,开展企业用人要求调查。收集就业以及企业职能需求的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用人的要求,如,能力、能力、专业水平、个性特征等等,并将之及时反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再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了解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听课、走访、教学评价等多种渠道开展调查,了解就业指导课的动态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或相关职能部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工作。 (五)规范管理与学习培训相结合 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规范管理,制定就业指导工作职责要求、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合理配置、物力、财力,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另外,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制,如邀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作专题辅导,有计划地选送辅导员参加相关职业指导培训等。高校辅导员自身也应有计划地搜集补充就业指导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永惠,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

高校辅导员个人职业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别,既包含着个人的职业追求,也承载着学校教学目标的重任。考虑到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高校应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划,辅导员本身也应该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工作做好,可以提高学校的大学生辅导质量,同时也能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热情,最终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为学校、社会、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文章从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辅导员工作的主观和客观问题,提出了一些做好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析

(一)职业定位不明确,自主工作意识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辅导,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辅导员还参与负责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内容杂乱,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似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包括在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了学生的“班主任”,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辅导员工作之后往往缺乏成就感,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工作的需求。

(二)职业内容范围广,工作主动性低

高校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自己没有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工作中会遭到很多的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得过且过,不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总结创新,缺乏工作经验的总结,因而业务素质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据刘叶云教授《基于人才测评视角的H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结论显示,高校辅导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完整的规划。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上并不顺利,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处理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很难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规划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合理的评价自身的工作条件,结合自己的职业抱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职业规划;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还有一些辅导员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前程。总的来说,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顺利进行,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高校重点发展目标与辅导员职业内容不一致

高校的重点发展目标都是学术研究,重视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重视发明专利、学术建设等科研指标。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校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重点不一致,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学校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高校虽然强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造成学校的政策实施缺少较为成熟的反馈意见,由于学校与辅导员缺乏意见交流,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校具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经常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丰富,所以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也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将辅导员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到人尽其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和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团队。高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老师到校任教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关,依据辅导员招聘标准,按照招聘的流程进行层层选拔,选择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选聘的辅导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便于在处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时,能够找到自身工作和职业规划的平衡点。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应该首选对辅导员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进行检查,其次应该对被选聘人才的工作志向、人生理想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参考,确定其是否适合参与到辅导员工作的行列中来。其次,在进行面试时应该对辅导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进行考查了解。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也关系到辅导员在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应该对辅导员的教学策略、工作策略进行一定了解,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的教育事业,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健全保障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核心利益,建立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首先,应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也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辅导员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应该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才能让他们更快的进步;最后,可以考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即分配辅导员分别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辅导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3.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拓展职业空间

辅导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将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职业认真地做下去,在职业化道路上,辅导员应该通过层层考核,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心理咨询师等。另外应该走专家化的道路,辅导员应该是专业的,在辅导员担任岗位后,应该从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学校也应该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状况的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发辅导员的潜力,让辅导员成为专家化的辅导员,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工作。在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辅导员职称,类似于助教、讲师、教授等制度一样,设立辅导员能力等级评价体制,激励辅导员进修提升。此外,还应该从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适合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的人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辅导员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有竞争,生活有盼头,这样可以有吸引力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实力。

(二)结合自身需求,辅导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辅导员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条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性格、志向、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规划时慎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辅导专家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者。如果不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该及时从高校撤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在生活和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榜样。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届辅导员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应该制定发展的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实现自己的良好发展。

例如,某大学的辅导员田盼,在5年的工作中,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工作业绩优秀,不仅受到了同事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努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要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涉足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应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能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的工作,必然是毫无成效的。

三、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提供给辅导员老师一些帮助,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辅导员管理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科技辅导员作品研究论文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说明白点,好告诉你!

水 的 压 力---科学小论文记得有一次我在海中潜水。穿上皮质的潜 水衣,戴上密不透风的潜水镜,背上一个氧气瓶,再配一个潜水员做指导,你就可以潜水了。在潜水中,我兴致勃勃,看着海底亦奇亦幻的美景,不断地往下 潜。突然,我感觉耳朵有一点疼,我觉得很好玩就忍着,又往下去了一点。哎呀,不行,耳朵疼得越来越厉害,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浮出海面。问潜水员:“叔叔,我 为什么会感觉耳朵疼?”潜水员叔叔告诉我:“因为你潜得很深了,有8-10米,水的压力比较大,你的耳朵承受不了,所以就疼了。我对压力产生了好奇,想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回家后,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为此我做了个试验。材料是: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1个平盘。我 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中部和上部。然后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将纸盒中加满水,再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 方,将胶布撕开。你知道出现什么现象了吗?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 水。这证实了水的深度不同,水的压力不同。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所以我在海中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耳朵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为 了知道压力还和什么因素相关。我又做了个小试验:我用一根吸管插入一个小纸盒的口,插得紧紧的。然后我通过吸管往纸盒里加水。当水快到吸管口时,小纸盒的 底部裂开了。多次试验,结果都是这样。原来,水压还和重量有关。因为纸盒底部须承受水的重量最大,因此承受的水压也就最大,所以纸盒在底部裂开。压力无处不在,有水压,还有大气压,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压力真是既远在天涯,也近在咫尺啊!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我寒假作业是这样写的!

我是科技辅导员, 我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创新大赛获奖,让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参赛形式为两种(1)科技发明作品,要有实物能够当场演示(2)科学探究论文,要进行答辩。论文格式如下:一、论文题目二、论文简介(不超过300字)三、关键词四、正文1、课题的由来2、研究方案(方法、步骤、材料······)3、研究过程(实验、观察的过程)4、研究报告及结果分析五、研究结论六、参考资料(注明)七、鸣谢(你的课题研究得到那些单位、个人的帮助对他们表示感谢) 至如你要范文,这里无法发给你,因为范文字数太多,不过按照参赛规定(4号字)论文不能超过20页。

辅导员论文研究方向

属于。辅导员系列的论文是属于教学论文的,属于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辅导员工作是多方面,它既要求辅导员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辅导员着眼长远,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使之得以长足发展。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从小事中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少先队员工作:一、让集体主义精神地雏鹰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的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家庭教育往往采用“封闭式”教育,与同龄人的接触交往的机会少,使得他们待人缺少热情,遇到困难没有勇气,行为自制力差,做事没有责任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辅导员,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这个自我教育的大熔炉,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支柱,开展了“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我为集体出力光荣,集体因我增添光彩”、“师生互爱”、“同窗情深”、“我为你快乐”、“手拉手,心连心”等一系列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牢牢地扎下了集体主义的种子,他们和集体同舟共济,一起驶向成功的彼岸。几年来,我所在的雏鹰中队在各项活动中成绩稳步提高。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加强对少先队员德育教育,让他们能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尽情展示自己的创意,张扬自己的个依托社会实践这块教育的沃土,让孩子们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积极参加“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五小系列活动;定期开展“爱广场,护绿地”活动;及时开展“拒绝黑网吧签字宣誓”活动,使全体少先队员在参与中锻炼,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实现理想,铸就辉煌。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在教育过程中使我深有感触地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展示自己的个性,但又存在着不同于别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工作中,我就尽量设法抓住时机,不露声色地组织各项活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扶持他们的上进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爱根植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接受教育、改变自身,使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们雏鹰中队得到温馨的爱,敢于抬起头来走路。

师范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以下这些: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2、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3、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4、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 索引序列
  • 辅导员工作室就业研究论文
  •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
  • 科技辅导员作品研究论文
  • 辅导员论文研究方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