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美食杂志模板

美食杂志模板

发布时间:

美食杂志模板

《天下美食FOOD REPORT》杂志是由上海寻味传媒集团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872/T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542邮发代号:80-911),也是国内第一本主张由美食进入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生活类杂志。该杂志创刊以来,一直以“有色、有味、有劲”为编辑方针,同时立足中华美食传统,探索中国人对美食的态度、情感以及各种心理冒险。杂志试图以美食为线索,透析当代中国人的社交圈以及生活方式,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当代中国人美食生活方式的众生态。2009年9月,《天下美食FOOD REPORT》全面升级,更名为《天下美食ZEST》。

美食论文模板

先介绍你的家乡撒,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我想只要一谈到美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人将好吃的东西定义为美食,有人将好看的食物称作美食,但在每个游子的心中,想必没有一种食物能够与家乡的味道相媲美。 我出生在江南古城------绍兴. 绍兴不仅风景名胜众多, 而且其地方特色美食也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绍兴的主要小吃有绍兴老酒、霉干菜、臭豆腐、茴香豆等等。 要说到绍兴最为闻名遐迩的特色美食,那一定非绍兴臭豆腐莫属了。我就想到了鲁迅故里的“吴字坊臭豆腐店”,只见一块块金黄油亮、小巧玲珑的豆腐刚刚出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手端一盒臭豆腐,轻轻地咬上一口,它的味道与其他的臭豆腐还真不一样。它的外皮又脆又酥,里面却又软又嫩,而且喷香喷香,再加上那诱人可口的甜面酱,滋味是好得没法说!香与臭,原本是两个对立面,而绍兴的美味却由其演绎成了一种传奇。 绍兴不仅有臭味奇绝的臭豆腐,还有让人唇齿流香的茴香豆。说到茴香豆, 我就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穷秀才孔乙己. 他经常到镇口的咸亨酒店花九文钱买一碗酒和一盘茴香豆作下酒物。有几个小孩围上来问他要茴香豆,他一个给一颗后就用手罩住碟子,就说:“我不多了,我已不多了。” 茴香豆因他而得名,人们索性把茴香豆就叫做“孔乙己茴香豆”,咸亨酒店也因此一举成名。至于茴香豆的做法,它主要是用干蚕豆作原料,在水中浸泡后入锅,用急火约煮15分钟后,加入茴香、桂皮、食盐等,再用文火慢煮,待锅里水基本煮干后盛起冷却即成了。茴香豆很有嚼头,咀嚼起来咸而鲜,回味无穷。而且据说,茴香豆很受中外游客欢迎,咸亨酒店的茴香豆日销量可达三四百公斤。 除去臭豆腐和茴香豆,绍兴的黄酒也是有名的。绍兴酿酒已有2500年的历史。绍兴黄酒不仅是绍兴著名特产之一,也是中国黄酒的代表,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采用清澈、明净、富含各种矿物质的鉴湖水,通过独特的发酵程序精心酿制而成。绍兴黄酒以其独特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享誉海内外,被列为北京中南海国宴用酒之一。绍兴丰富的酒文化酿造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新兴节会,即中国绍兴黄酒节。首届中国绍兴黄酒节始办于1990年,以后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续至今。 绍兴的传统美食远不止这些。如果你要尝尝江南的特色美食,请一定要到绍兴来。美食,这边味道独好。 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家乡以此为模版改一下哦,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性和引用类,多用几个条例比较强的承接词,引用几句名人诗词一定会加分不少的!

论潮汕美食中的潮人精神 作者: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资料来源:陈友义 李昌欣 潮汕美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淡、巧、雅”的突出特征而饮誉海内外。潮汕美食是潮汕人民创造的文化产物,是潮汕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因而必然熔铸着潮人精神。 一、饮食与人类文化精神 (一)饮食文化的产生。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食风俗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生产方式的差异。 (三)饮食高度凝聚了人类文化精神。 总之,饮食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而美食作为饮食的最高境界,更是深刻地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 二、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潮人精神 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潮汕地域特色,饮誉海内外。潮菜色香味俱全,不仅烹饪艺术精湛,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深刻地熔铸着浓郁的潮人精神。 (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 1、制作技术十分精细。 潮州菜的烹调方法多样,常用的有炖、焖、炸、炊(蒸)、炒、泡、煎、扣、清、淋、灼、烧等几十种。刀工、配料、配菜;火候都讲究一丝不苟;刀工有数十种运刀技法,配菜讲究性味、色彩、形状、荤素配合;调料种类数以百计,区别不同菜肴下锅,另有多种“味碟”为上蘸料,火候有猛、旺、中、慢、小之分,因料而异。食物经过精制而上了档次,味道完美,粗贱的也变成佳肴。 2、制作工序十分讲究。 技术精细、工序讲究是潮汕美食的突出特征,潮州食事因此赢得“工夫食”之美称。而这正是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精神的充分体现。 潮汕美食之所以熔铸着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主要原因是: 其一,鲜明精细特色的潮汕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二,追求清静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三)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精神。 (五)“和合”的精神。 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和合的潮人精神,这是潮汕人民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美食与美酒杂志

邮发代号 杂志名称 刊期 单价 80-428 《新旅行》 月刊 20 82=820 《时尚旅游》 月刊 16 4-305 《旅游天地》 月刊 16 4-756 《旅行者》 月刊 18 18-71 《旅游纵览》 月刊 10 22-119 《旅游时代》 月刊 10 46-24 《旅游界》 月刊 12 46-453 《游遍天下》 月刊 18 32-74 《风景名胜》 月刊 15 26-29 《度假旅游》(上半月) 月刊 15 16-219 《度假旅游》(下半月) 月刊 15 42-292 《旅行-商务奖励旅行》月刊 15 46-352《美食与美酒》月刊 20以上杂志均可在邮局订阅或在报刊亭购买。另:《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是地理学杂志。

《中国葡萄酒》《葡萄酒》

昭阳订阅,中国邮政

如果是想学做菜,个人推荐"贝太厨房 "

健康美食杂志

家庭医生ummm别的想不起来了

健康饮食或者是美食100招!

1.东方美食系列-杂志是视野最开阔,知识体系最完整的烹饪杂志,被誉为“烹饪界的百科全书”。我们把读者的需求细分为12大项,50多个小项,您的所有想法都会得到响应。一本在手,厨界全有,系统读完一套杂志,等于参加了最专业的烹饪中高级技能培训。...2.中国第一本新消费主义者的享乐杂志 《美食与美酒》 3.《餐饮经理人》,国内首家餐饮经理人的杂志。 4.《中国烹饪》的宗旨是:探索天下食风,彰显四海美食,引领食尚文化。《中国烹饪》的特色是:时尚、实用;给你做与吃的学问。《中国烹饪》是中国第一本最具影响力的全面介绍国内外餐饮业态、饮食文化及烹饪技艺的专业性期刊。 5.《天下美食》是中国美食家和美食爱好者的美食生活类杂志。 6.《名厨》杂志,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会刊。

恩 身体内在 外在都需要保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本书不错

美食摄影杂志

导语 :对现在的人来说,如果连美食照都拍不好,那怎么在社交网上上混呢?下面来看看有哪些拍摄技巧吧!

在自然光下拍摄美食

自然光拥有很好的显色性,相比于对用光要求较为严格的菜谱照片来说,很多美食杂志中的照片都是摄影师使用自然光拍摄的,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使用自然光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柔和的光线。一般来说,位于窗口附近的拍摄地点就十分理想,因为玻璃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柔化光线的作用。如果光线过于强烈, 可以使用一层半透明的薄纱对光线进行柔化处理。此时,位于室内阴影处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往往比较暗淡。这时可以随手找到室内的白纸,让它临时充当反光板的 角色。总体来说,用自然光拍摄的美食照片更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因此也更具有亲切感。

利用照进室内的自然光拍摄时,由于可能会受到室内灯光的影响,因此摄影师还要控制照片的白平衡设定。由于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还原真实菜色,因此摄影师可以将白色的餐盘作为参照物,进行自定义白平衡设定。

对于各种不同的菜肴,摄影师也可以选择根据其不同特点,适当地调整白平衡以增强照片的色彩表现力,营造冷暖色调。同时,如果摄影师希望改变光线的刻画效果,可以改变拍摄位置。拍摄位置的改变会使照片中自然光对主体的照射角度、方向同时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自然光下拍摄西餐效果更佳,因为西餐往往拥有更好的色彩和质感

美食和其他很多的摄影题材一样,可以利用各种常规的构图、用光技法来拍摄。根据拍摄对象的特点,在拍摄美食时,摄影师常采用侧上方的拍摄角度,此时可以通过对景深的控制,使画面主体突出,营造出良好的立体感和画面聚焦感。

利用大光圈以及近摄的方法,满足了景深三要素中的两条,可以有效地减小画面的景深,突出主体。当拍摄对象的色彩、形状都比较近似时,有选择性地突出画面重点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凌乱的画面变得有序,画面的层次感也被更好地突出了。

并不是对所有的美食都适宜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进行刻画,当拍摄对象多且都很重要时,摄影师需要使用小光圈,利用足够大的景深对所有拍摄对象进行清晰的展现。

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拍摄糕点,使画面有一个明确的主体

美食的质感来自于摄影师对光线的把握,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控制好光线的角度和方向就可以表现出美食的质感。

在通常情况下,侧光在美食摄影中有很好的表现效果。无论是利用从餐厅窗口射入的光线还是利用人造光源,来自侧面的光线都可以将美食的立体感表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侧光在美食摄影中往往不是主光,而是辅助光,有时摄影师还要面对室内灯光与窗外投射的自然光共同作用的情况。但只要有侧光的存在,画面就不会缺乏足够的质感。必要时,需要利用反光板等道具对画面中处于阴影中的部分进行补光,以增强照片的整体效果。

侧光将美食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角线构图

菜肴构图视需求而定,一 般情况下, 椭圆盘或长盘,置左或右45 度,画面比较活,不呆板。方盘置正位,拍出后成梯形,很大方。异形盘视具体情况定,构图不宜太正,应有某些倾斜,给画面增加情趣。拍摄前应注意检查去除菜 肴盘边的异物,使画面干净。左图,菜肴是清爽的绿色,背景是朦胧的红调,特别是盘子摆成对角线造型,依靠构图和色彩搭配营造出生动温馨的气氛来。

通过拍摄角度的变化和菜肴的摆放营造对角线构图

曲线构图

很多时候,拍摄单个物体会让拍摄对象显得单薄,从而失去质感和吸引力,这时候可以考虑增加拍摄对象的数量。如右图,香酥的玉米饼可以多放置几个,顺势摆放出曲线形状,依靠群体效应和曲线的表现力,吸引视觉的关注,诱发人的食欲。

为了画面的意境美,还可以在黄色的主调下,点缀红花绿叶,使色彩不单调,增加完美丰富的感觉。

运用曲线的摆放形式提高美食照片的形态变现力

IAN WONG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美食杂志从事摄影师工作,本文是他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拍摄美食和美酒的小建议。

许多年前,在我(指IAN WONG,下同)走出大学校园后,我在一家北京的美食杂志,从事我的第一份工作。不过,由于我们没有专门的摄影师来负责采访和拍摄工作,所以我不得不临危受命,偶尔客串摄影师。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尽可能早地完成拍摄任务,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食物冷掉前把它们吃掉了。危急时刻需要极端措施,我的老板需要照片,而我需要免费的食物。

下面就是我从实践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拍摄美食&美酒的小建议:

1、背景色调要与主体互补

Fujifilm FinePix S3Pro - ISO 200, Tokina 100mm @ f/, 1/90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的美食摄影处女作。那时我去到一个酒吧,酒保调制了四款鸡尾酒,于是我就用它们当做我的被摄物了。我这张照片的背景色调为冷色(并且焦外有一条白色条纹),这种背景的选择,可以很好地突出鸡尾酒,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2、了解如何处理简单

Nikon D90 - ISO 400, Carl Zeiss 35mm F2 @ f/, 1/200

当盘子和食物并不是十分花哨、复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去考虑如何才能让拍摄主体更加突出,以免它们和背景混为一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比较喜欢把食物布置在靠近桌子边缘的地方。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让背景变得更有层次。此外,我也会通过选择较为朴素、单调的背景,来达到突出食物色彩的目的。

3、为画面带入纹理和线条

Nikon D600 - ISO 500, Carl Zeiss 35mm F2 @ f/, 1/250

在木质桌面上拍摄食物是一种十分讨巧的方式。这个时候,照片中所有的元素看起来都是质朴而又真实的。如果你所拍摄的食物并不像大餐厅所做的那么精美,而只是在家里手工制作的,那么搭配这种旧木头的背景可以增加照片的质感。

4、利用自然对比所创造的优势

Fujifilm FinePix S3Pro - ISO 800, Nikon 35-70 @ f/, 1/160

强烈的阴影使得照片的背景更加有趣,而色彩上的差异则使得威士忌更加引人注目。我希望在威士忌的高光部分可以有一些闪光,这样人们的视线就会被它吸引住了。

5、即便是超广角变焦,也可堪大用

Fujifilm FinePix S3Pro - ISO 400, Tokina 12-24mm F4 @ f/, 1/180

还记得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大的角度,我不得不站在栏杆上,摇摇晃晃,而且只能通过猜测来确定取景的大致位置。不过现在好了,LCD实时取景的出现,使得事情不再那么复杂。虽然使用超广角镜头的代价是,我必须要在后期矫正畸变,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镜头,要想将整个桌面呈现出来是十分困难的。

6、要注意照片中的每个细节

Nikon F3HP - Kodak Ektar 100, Carl Zeiss 35mm F2

拍摄这张照片,是因为我想要展示我的自制鸡尾酒。我把和这杯鸡尾酒有关的元素,包括茶都加入到了背景中,并且确保它们的整体色调都是微红的。注意:在这个案例中,我需要增加景深,以此来让人们看清楚我所用到的材料。

7、选好对焦位置

Nikon D90 - ISO 400, Carl Zeiss 35mm F2 @ f/, 1/200

拍摄这张图片时,我使用的是f/的光圈,以便可以获得稍微多一点的景深。通过用俯视角度拍摄这道菜,照片中的食物得以清晰的呈现,而那些装饰物则稍稍虚化。

8、考虑天气,把握时间

Nikon D600 - ISO400, Carl Zeiss 35mm F2 @ f/, 1/180

我最喜欢的拍摄时间是在下午晚些时候,同时最好是多云的天气。与人像摄影有些类似的是,柔和的`白色光线是最适合拍摄食物的。一扇不那么干净的窗户可以起到漫反射板的作用,让光线均匀的洒在食物表面,所以如果你正坐在窗边,那就把你的桌子移的更近一些吧。

9、利用好你的器皿

Fujifilm FinePix S3Pro - ISO 200, Tokina 100mm @ f/, 1/90

食物器皿既可以是妙趣横生,当然也可能是平淡乏味。这张照片中,我利用最简单的白色盘子,然后让我的同事以几乎垂直的角度举着它,这样室外的光线就可以像一个摄影灯一样,把盘子照亮。必须要说的是,食物没掉下来简直是奇迹啊。

10、时刻思考照片的色彩

Nikon D600 - ISO 100, Carl Zeiss 35mm F2 @ f/, 1/200

Chateau d'Yquem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之一。有时在光线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我觉得试着去照亮酒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一方面这样可以让葡萄酒的颜色更加好看,另一方面则可以把这款上帝赐予的美味甘露更好地展现出来。在我把它们吞下肚前,让它们短暂地发一次光吧!

摄食物应该尽量选择长焦端,这样可以减少畸变的产生,也能够将杂乱背景更多的虚化掉。那么拍摄美食的技巧还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1、从餐桌正上方往下拍

这种拍法我觉得算是挺困难的,因为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基本上是要用桌子当画布,然后用食物、餐具、光影等来谱出一张赏心悦目的景象,所以摄影者要有一定美感功力,懂得如何运用摆设手边的元素才能拍的成功。这种照片通常不是要给看的人拥有 “看起来好好吃噢!”的想法,而是给予一种“好美噢!好想去这家店点这些东西!”的心思。

但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这种拍法。如果桌上有两盘肉粽,从正上方往下拍,看起来就是两坨很小的,没啥特色、意义与美感的东西。但平坦、面积偏大的食物却挺适合,例如上面铺满料的披萨、或是一碗放入了各式水果什锦的优格拼盘,从正上方看会觉得很缤纷澎湃。

除此之外,这种方法也很适合用来呈现Before and After效果。有时候我觉得餐后杯盘狼藉的景象有种另类美感,这时我也会用垂直拍法来拍。

2、 由上往下 45 度角

距离拉近,由上往下从45 度角去拍食物,通常最能呈现食物自然的质地与美味。(ex、 卤猪头皮油油亮亮的焦糖色皮质、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的深色酱料、炸虾金黄酥脆的.表层… )

大部分主流美食报纸与杂志都常采用这个角度,这样拍食物占据画面中间,失误不会太大(但对我来说,有些东西却很不适合这种拍法,例如一碗棕色羹汤这样拍起来会一时间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反而会误会是一碗杂色厨余。因此有明确料理法与材质的食物更适合这种角度),但是相对其它构图方式,45度角看多了会觉得有点无聊,是安全牌中的安全牌。

3、 水平拍摄

用水平视线来拍摄,适合堆叠起来、有层次感的食物,例如层层叠叠的松饼、提拉米苏、或是渐层分明的调酒。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拍摄背景过于凌乱(一整餐厅客人为背景,或是桌上一堆杂物),会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很没重点。

4、 餐桌侧拍

从餐桌旁边侧拍,看似是把食物变成配角,然而,餐桌周围的环境与氛围,反而衬托出食物的珍贵、独特与美味。这种拍法常常在Kinfolk杂志或是美食作家叶怡兰的部落格里看到。

这种拍法很重当下身边的环境,想像一张在海边餐厅里的小桌子上摆了几盘食物,背景是淡蓝色的海,食物不知不觉中看起来就显得更加新鲜、更加充满一股丰富的“氛围”。

有些餐厅的灯会吊在餐桌的正上方,这时不论用什么角度拍,都会有一块你手与手机的黑色阴影投射到画面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就会转而用餐桌侧拍技巧。

  • 索引序列
  • 美食杂志模板
  • 美食论文模板
  • 美食与美酒杂志
  • 健康美食杂志
  • 美食摄影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