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自拔于流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自拔于流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自拔于流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4〕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百度百科是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收集起来的,可以在搜索该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按格式写上即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_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5].《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6]《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7].《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Journalofchromatograph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10]《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人员选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我能帮写。'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参考文献有马冬冰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管理体系的构建》,它是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 年的第 6 期。

与潮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王仲先生在 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绘画作品中的美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形象、形式、功夫(即术),思想、学养、意境来体现的,同时又掺合了画家的主现意识和倾向性,所以,绘画作品的美又体现为浅层次的“表象美”、“形式美”,又包含于深层次的“内在美”、“本质美”。忠实于自然的即谓写实主义,比喻之书法,即是楷书;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结合浪漫的,为浪漫主义,可比作行书;此外,抽象、意象、变形、似与不似等均可比作草书、篆书,但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不具有表象美,就应具有本质美。绘画作品还有雅与俗,新与旧的区分,雅与俗、新和旧都是相对统一的,都具有时代性,艺术美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其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诸君莫奏前朝曲,爱听新翻杨柳枝”。新旧代谢,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天经地义,亘古不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必须是美的,而美不一定都是新的。前段时期美术界的原始风,倾向反朴归真,是越古越时尚,愈久愈新潮,原始的岩画,良渚的文化,殷周的青铜,汉代的瓦当,都是新潮者的至宝;敦煌的壁画,在当时都是民间画工,下里巴人的东西,而现在,那个文人雅士敢说它俗?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之美。这些年“连、年、宣”不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画,儿童画,很多专业画家反朴归真进去,有多少美、多少价值?我不说,且待时日。何谓旧,见得最多惹人生厌的“旧”往往是时代的昨天。新旧交替,亦有循环,有轮回,月缺而圆,寒尽复春,旧的只要是美好的,有去还有来,时间和面貌稍变而已。任何事物都是曲折地发展的,但真善美这一审美规律是永恒的。在西方,“现代”“后现代”已闹腾了半个多世纪,种种新潮已被前卫艺术家们演绎穷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胡作非为和恶作剧已再无新鲜感,到了黔驴技穷、日薄西山的境地。很多人都已从人的本性中清醒过来,当东方人唱响“真善美”这一重新振奋时代的强音之时,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从愚昧中觉醒。我们要大力歌颂真善美,宣传真善美,使正义之歌响彻全球。我们要趁唱响真善美的大好时机,大力推出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真善美的思想和作品去开拓,去感化世界、“与世界接轨”,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走向世界。我们再不要扔掉自己的筷子,去捡人家用剩了的叉子,用接近西方的现代水墨,和前卫艺术去推销,那是正中“后现代”主义的下怀,为频临死亡的“后现代”注射强心针和制造口实,我们再不要失去自己的灵魂,或麻木不仁地去盲从皇帝的新装了。下面再谈谈“术”。美术,美是目的,术是手段,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发展史,始终围绕着“笔墨”二字,因为笔和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我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笔墨”,笔墨二字由工具的名字转化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它已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成了中国画的灵魂,它虽然是一种技法,但已和汉字毛笔书法中的笔画一样,既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独立性,本身就具有美的成份,美中有术,术中有美,美和术纵横交错,贯穿融合于作品之中,所以绘画作品称之谓美术。任何缺乏美的术,不应该称谓美术,应该归类于美术之外。作为美术家,美术评论家,推崇美,歌颂美,创造美,才是自己的本分,扬美抑丑永远是天职,而正确地识别美与丑,则更为重要。当代美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不能与美无关,我们且不说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至少也得为人民大众的大多数服务。而要使大多数人喜欢和接受,就得美,就得讲真、善、美、而艺术只有真善、才是美,只有真善美才能生气勃勃,健康向上,才能得到大数人的喜欢,才能是主旋律,任何高深度的艺术美学,也都是人类为同类所创造,应该为人类所接受,至少应该为专业圈内的大部人所接受,认为对艺术品的认知者越少越好,越少越阳春白雪,甚至只有自己看得懂,看得美,孰或自己都无法解释,要叫别人去破译、解读、去诠释的观点,实质上跟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追求哄动效应的“后现代”主义并无两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当今的中老年艺术家都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专制主义时代,都淡化政治,远离政治,为艺术而艺术,但殊不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政治,而主要要看是专横的政治,还是民主的政治。作为一个艺术家,难道没有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的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开放的太平盛世,一个空前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代的画家特别是著名画家,都达到了小康以上的富足水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和历代不得志的潦倒文人墨客无可比拟,“以心写形”的精神寄寓,应该是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还有什么满腹牢骚去画“白眼看世界”,去画凋谢的荷花,糜烂的牡丹,不去画时代的英雄,而画变形的、扭曲的小脚女人,丑化的畸形侏儒,难道高深的笔墨只能适宜于画颓废,没落的题材?我说这一切倾向都不是画家要歌颂和表现的本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现代”和“后现代”的影响所致,要不他们家中还供养什么鲜花?他们娶妻怎么不娶畸形或侏儒?毕加索自己也并无料到,他的作品能得到如此的吹捧,能吹到如此的高度。“人们对西方现代派鼻祖毕加索的走红百思不得其解,王文芳先生在访欧期间曾就此与多位西方著名画家进行探讨,才知是毕氏当年同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画廊经纪人,艺术评论家三位一体的炒作所得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竟是如此的残酷,它几乎把整个世界的艺术引导到了死亡的边缘。同时也暴露了资本罪恶的一面。真善美是时代精神,是主旋律,我们时代更需要真善美,需要正大气象、洪钟大吕的真善美,也需要清逸潇洒、阴柔婉约的真善美,审视当代,尤为迫切的是需要时代精神的正大气象和洪钟大吕。最能体现时代的作品,莫过于人物画,长期以来,人物画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和没有提倡真善美的思想有关;和过度淡化政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关,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又莫过于画当代的英雄、模范、社会各阶层的代表,画生活气息,而此类题材的表现,却和一味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为一”,变形和似与不似的风格大相庭径,一个一直以体现“丑中美”为能事的大画家,他的笔墨技巧再高,他也没有这个胆去变形画国家领导人,这个最普遍的最能说明“真善美”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被忽视,明知者不肯说,知之者不愿说,怕落个庸名。充塞画坛的所谓“小脚女人气”,“小儿麻痹症”,“太监气”,“酸楚小文人气”,代表的只能是衰败气象。人物画的衰败现象,实际上从宋代已经开始,这和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品由四品之末提升到四品之首不无关联,这一提升迎合了历代主宰画坛的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吟风弄月,隐遁出世的思想,也附合于儒、道、佛的理教,逸品的理念又适宜于笔墨发挥的更大自由,“逸、神、妙、能、”四品的排列,得到共识,一直至今,无人质疑。提倡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不但认为逸品是好画,同时认为神品也是好画。只有形象、传神的作品才能“生”,才能“活”,生和活更能体现出真善美,生和活的神品对中国画的笔墨自由度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就要求更高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时代的画家以强大的勇气,不曲不挠的精神,去攻克笔墨和形神高深度相结合这一最高难度的课题,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在真善美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再上一层楼。在这一方面,李伯安和毕建勋已是先行者,我希望更多的画家投入到这一既高难又伟大的工程中去,去实践“真善美统一”这一伟大的永恒的审美思想,使中国的美术,更具美、更有术。

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涉及方面较多,本文仅从自然观、伦理观、人文意识、审美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但不过多展开。 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诚然,它也决定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 在中国,农耕经济持续了几千年,与收成好坏直接相关的自然条件备受关注,久而久之,这种关注便凝聚了崇敬、依恋等情结。这种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注意内外环境的关联。 中国室内设计从不闭门造车,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国建筑有楼、台、亭、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山顶,或位于水边,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其实质就是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中国建筑的门窗,不仅能够采光与通风,多数还有借景的功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关于这种功能最为精彩的写照。 二是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 供石、养花、制作盆景,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南方草木状》曾记,交趾太守向孙权献桔,一蒂十七果,群臣尽贺,认为是吉祥之物。东汉墓室壁画上有盆栽的形象:一个圆盆,内栽八枝红花,置于几座之上,这一切都表明盆栽、盆景的起源是很早的。 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意在“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以小见大,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人们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情。 三是崇尚“宛自天成’的境界。 “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是最受推崇的境界,其情形也表露在中国室内设计中。不可否认,古代宫殿、官邸和豪宅,确有追求华丽堂皇、珠光宝气的倾向。但从中国室内设计的总体看,主要倾向还是推崇素雅、朴实和自伦理观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被概括为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三纲五常则是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 室内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环境,设计与装修必然要受上述观念的影响。 一是严格的等级制。中国室内设计在结构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礼记》说,春秋战国时,楹(柱),天子丹(红),诸侯黝(黑),大夫苍,士(黄),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建筑的用色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二是明确的秩序感。在布局上明确表示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等关系,区分辈分、年龄、性别等差别,空间布局、家具配置为伦理观念所支配。其表现是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注意轴线的作用:主要空间和主要家具大都位于轴线之上;次要空间和次要家具则依次分列于两侧。 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涉及对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古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并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 中国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种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教化的意义。以汉代壁画为例: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绘制的《纳谏图》,意在表明皇帝应该听取臣民的意见;汉宣帝在麒麟阁绘有包括霍光、苏武在内的大臣肖像,意在追怀功勋卓著的大臣;学堂壁画有孔子的七十二弟子,意在为学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贯穿人文意识的载体极多,除壁画外,尚有雕刻、匾额、楹联、书画以及挂屏、钟鼎、铜镜、文房四宝等。在上述种种载体中,匾额、楹联等尤有特色,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警世、激励、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审美习惯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少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的审美习惯,如注重完整性、喜欢情节性,偏爱含蓄性等。 这些审美习惯,在中国室内设计中有多种表现: 一是空间形式大多完整无缺。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多为矩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状。 二是空间分隔常常隔而不断。在空间分隔方面,多用虚拟分隔,以取得似分非分、似断非断、隔而不断的效果。中国室内环境中的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等极有特色,为外国室内环境所少见。 三是喜欢采用含蓄的装饰手法。中国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最能反映人们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 传统建筑中还多用梅、兰、竹、菊等图案。这是一种隐喻,即用生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这不仅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也确实能给欣赏者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悉心揣摩的余地。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关系的总体反映,体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以及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方面。它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共同决定了中国室内设计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结题报告高一(1)班第4组指导教师:尹雪芹组长:霍菲霆副组长:陈春苗组员:朱文晶、林小燕、谢灵春、王君、符丽鸾、周雪明、岑运筹、陈龙、曾立英一、课题的确定随着教育的课改,我们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有学习任务,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其中就有一项是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给了我们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让每个同学从中挑选,然后把挑选到同一个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衣服,在生活中我们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必须穿衣服才可以出门,衣服的用途已不仅是为了遮身和保暖,它更多是为了把人装饰得更美。衣服有它的文化,讲究,内涵。穿不同的衣服可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每个人挑衣服的眼光就不相同,对衣服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中学生在服装要求上也随着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高,我们还要为之研究,所以我们都选了“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这个课题。二、开题报告写完了简短的课题确定,接下来就是开题报告了,对此,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不过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在阅读以后,才知道要写那么多东西,我们全组讨论再讨论,理清方法,步骤后,才写了开题报告。1、简要背景说明。开题报告1、简要背景说明。题目是由学校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出的,课题组成员都是对此课题感兴趣而分到同一组共同研究这一课题。2、目的与意义,了解中学生穿着的流行趋势,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青少年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对物质追求的心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在研究中煅炼自我,完善自我。3、与课题相关学科:历史,语文,美术。任务分工及岗位岗位姓名职责组 长霍菲霆1、组织组员,讨论研究方向2、主持会议,把握决定3、负责结题报告副组长陈春苗1、记录每次活动过程2、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3、配合组长分配各项任务会 计周雪明、符丽鸾1、记录组内所花费用2、组织全组人凑齐费用,方便工作信 息管理员谢灵春、王君1、保存组内成员收集到的信息2、统计调查数据。工作人员岑运筹、陈龙、曾立英1、提供所需物品(相机、录音器等)2、联系其他学校学生完成调查表朱文晶、林小燕1、负责有关表格、文件的打印2、负责联系其它的打围的活动(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第一阶段:第8~9周,具体活动时间 5月2日~5月8日由周雪明,谢灵春,符丽鸾到各书店查阅关于中学生服装流行的特点,时期等方面的资料。由陈龙、岑运筹、曾立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主要在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上搜索有关信息,查询中学生服装介绍、图片、流行趋势等,进行下载。由朱文晶,陈春苗,林小燕负责到各家服装店进行初步考察,确定采访地点及对象,与老板商量获取一些服装画册和初步资料。由霍菲霆,王君设计调查表,并复印,发到各个学校进行调查。第二阶段:第9~10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5日针对初步资料,进行采访,陈春苗、朱文晶、林小燕负责采访,霍菲霆负责拍照,整理采访内容。第三阶段:第10~12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15日~5月28日,集合资料,各抒已见,整理占有资料,分类,达到共识。再交流各自的设计灵感,由霍菲霆,林小燕负责画图,再由陈春苗设计文字,由谢灵春、王君整理图片,资料,以及调查数据,配合完成最终报告。(3)计划访问专家及简要采访计划校内:王立、尹雪芹老师主要在最后一阶段对其访问,获取对形成最终报告的指导。校外:个体大世界、百货大楼,步行街的服装小店老板和专卖店的店员,适量采访一些购买服装的男、女中学生。主要在第二阶段对其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是以往的中学服装的流行趋势等。(4)活动所需条件。交通工具:公共汽车,自行车等其他:电脑上网、拍照等预期成果:报告、设计图(5)表达形式文字、图片三、课题的研究过程1、剖析研究对象(1)中学生的服装流行趋势即中学生对服装的选择朝某个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研究的目标。(2)发散性思考[1]学生对在校穿校服的看法。[2]我国校服存在的缺点[3]中学生对服装选择观的改变反映出人们物质精神的提高。[4]中学生服装跟随潮流的发展趋势。2、具体实施步骤第一阶段:部析研究对象,确立一条科学的研究路线。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流行的穿着,并采访几个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和一些服装店,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服装的看法和市场上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服装款式。第三阶段:总结统计。系统剖析中学生服装流行的趋势,统计中学生对服装选择看法的百分率,完成论文。活动时间内容难度采访服装店老板等人中讨论、整理突出中学生服装的资料易经过研究得出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的结论难在报告会上,组长提交报告由组员阅览,修改,最终达成共识中3、资料收集过程。收集资料时,我们分为几组,一组去书店,图书管查找图书,一组搜集各类杂志的有关内容,一组上网查找。第一小组走访了本校图书管,海大图书馆,大小书店;第二小组则向朋友同学借阅或到报刊亭查找杂志;第三小组平时上网时就顺便搜索一些网站如:搜狐、百度、新浪等国内知名网站。有一些资料是通过朋友或其他渠道获得的。4、资料整理,分析过程。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全部打印成份,然后进行分类。把关于同一问题的资料分成一组,然后进行总结,统计,提取信息。5、老师指导,帮助。开始,我们对研究学习一概不知,但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后,我们也明白了,不懂时也会询问一下老师,使我们的报告能顺利完成。6、能力培养。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难题,但我们十一个臭皮匠,顶他一个诸葛亮,再难也可以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次的研究,我们确实领悟到了只有自己亲手种的果子才是最甜的道理。亲身体验了当“小记者”的经历,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不但煅炼了我们的胆量,也煅炼了我们的口才。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处用到电脑,如把网上的资料下载打印出来,把一些图片和资料先刻录在硬盘上再打印出来等。这些过程全是我们组组员自己动手的,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掌握电脑技术很重要,这次,我们的信息操作能力也有长进。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教给了我们怎样动手,怎样与人交流沟通,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少。四、研究成果:论文以下是我们的论文:衣服每个人每天都要穿。它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抵御寒冷、摭挡烈日……它保护着我们,而且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明质文明极端落后地区的原始社会人们用来御寒的树叶兽皮,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的质地、外形、分类、功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用细说,如今街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街上行人形象各异的穿着,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人们都有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而在学校里代表学生­­身份和形象的校服也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样昂贵的品牌服饰开始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就连我们学生这样的穿着也多了起来。这样的现象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说明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可以表现我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许多家长和教师对此忧心忡忡,怕中学生们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在穿着上,而影响学习质量或导致养成不良习惯。当前在中国,或者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穿校服,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很少有人主动穿校服。单就校服本身来说,在价格,款式和舒适度上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公立学校的校服较私立学校的校服还有一段差距。学生们对校服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在款式和色彩上,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校服。学校在着装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在服装上的攀比现象,但是,既然校方有所规定,也应该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见附录)表明有45%的被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校服,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喜欢校服,有24%的被调查学生无所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也在不断的发展,款式和色彩都在趋向多元化,由原来的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套变化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多套校服。无论是校服还是平时的服装,它们都不能像人一样用语言来表达,但它们却是有内涵的。通过我们小组组员的细细研究,我们解读了它们的内涵。(一)不同生活水平阶段的服装观念。(1)生活水平低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服装是一种护体,遮羞之物,是生活习惯和风俗,是社会规范的需要。(2)生活水平高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服装是机能活动的需要,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满足和生活快乐,是社会流行的需求。(二)服装流行的特点(1)新颖性这是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流行的产生基于消费量寻求变化的心理和追求“新”的表达。是人们对传统的突破,期待对新生的肯定。这一点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的三个变化上。因此,服装企业要掌握人们 “善变的心理以迎合消费”的求异需要。(2)短时性“时装”一定不会长期流行,长期流行的一定不是“时装”一种服装款式如果为众人接受,便否定了服装原有的“新颖性”特点,这样,人们便会开始新的“猎奇”。如果流行的新款被大多数人放弃的话,那么该款式的时装便进入了衰退期。(3)普及性一种服装款式只有为大多数目标顾客接受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流行,追随,模仿是流行的两个行为特点,只有少数人采用,无论如何是掀不起流行趋势的。(4)周期性一般来说,一种服装款式从流行到消失,过去若干年后还会以新的面目出现。这样,服装流行就呈现出周期特点。服装流行的基本规律。服装流行的规律,可称为“极点反弹效应”。一种款式服装的发展,一般是宽胖至极必向窄瘦运动,长大至极必向短小变动,明亮至极必向灰暗变动,鲜艳至极必向素变动,所以,“极点反弹”成为服装流行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大必小,长必短,开必合,方必圆,尖必钝。俏必愚,俊必丑——极左必极右,愈极愈反。服装流行的基本法则。1)流行时装的产生取决于消费者对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绝,这个观点与众不同。有人认为,时装不是由设计者,生产商,销售商创造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服装设计师们每个季节都会推出几百种新款式,而成功流行的不足10%。2)流行时装不是由价格决定的。服装服饰的标价并不能代表其是否流行,但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一旦一种高级时装出现在店头,街头,并为人所欢迎,那么大量的仿制品就会以低廉价格为流行推波助澜。3)流行的服装的本质是演变的,但很少有真正的创新,完全的创新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一次发生在1947年边奥发表的新外观。一般来说,款式变化是渐进式的,顾客购买时装只是为了补充或更新现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太离谱,顾客就会拒绝购买,因此,服装企业更应关注目前流行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创新设计。4)任何促销努力都不能改变流行趋势。许多生产者和经销者试图改变流行趋势而推行自己的流行观念,但几乎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即使思想延长一下流行时间,也是白费力气。5)任何流行服装最终都会过期,推出新时装的规律,服装失去原有的魅力,存在便失去意义。服装流行的花期1)花蕾期——流行启蒙期(顾客数占10%)2)花放期——流行追逐期(顾客数占35%)3)花红期——流行攀顶期(顾客数占40%)4)花落期——流行跌落期(顾客数占15%)服装流行花期的特点:花落期跌落线不会很长,因为任何经销商不会努力阻止它下降,反而会“甩货”,加速其跌落。光解读服装的内涵当然没有说服性,所以我们要求实践来分析一下服装。我们对许多家服装小店老板作了采访,而在小组组员采访服装小店老板的同时看到了一个小店的老客(中学生)正在找衣服,我们小组组员就顺便问了她几句,她穿着很个性,她说:“专卖店的服装质量较为上乘,但款式和个性就逊色很多,而这里的服装可以为淘衣者提供一个参照,比如今年的流行色,常见款式甚至是价格。”老板也告诉我们许多个性女孩的淘衣(即找衣服)的理由。理由1个性无极限“专卖店的衣服太古板,而且一件新上市的衣服。没几天整个海口就有无数人穿,大家都穿就没什么意思了。”加入淘宝行列的女孩们看中街头小店,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较单一的款式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她们个性展示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已经不是林林总总的专卖店所能完全囊括的。理由2让自己更时尚但不奢靡被老板提到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为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女孩,她们大多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但她们追求着装的个性、时尚,不喜欢一成不变。她们总是让自己的衣橱里挂满不同风格的衣物,她们认为只有快速的淘汰率才能满足她们多元化的个性需要,所以她们宁可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整整一天,在大街小巷寻觅适合自己的或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时尚,不需考虑专卖店价格标签背后天文数字的含义,只要愿意耐心去淘,追求衣物高速淘汰率却又不奢靡没有什么不可以。理由3淘宝是兴趣更是乐趣“喜欢在运动、变化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件有意思的事,淘衣就是这样,有一点点个人兴趣,淘到喜欢的衣服也会产生一种乐趣。”不管女孩们基于何种理由选择在大街小巷挥汗寻觅,但有一个理由是绝对的,那就是淘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满意的服饰。而在专卖店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男生,小组组员问了个别男生,他们说:“专卖店的衣服很休闲,颜色很简单,穿在身上也很舒服,人穿多了才说明那些衣服好看嘛!”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有9%的被调查学生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则有60%的学生偶尔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我们中学生属于有所追求的年轻人。服装有六大属性,分别是品牌、款式、颜色,做工,价格、面料,服装购买三步曲是:看——款式,摸——面料,问——价格购买服装的特点: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由于服装是穿给别人看的,服装是有自我展示的作用。因而顾客在购买时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选购时一般会征求同伴的意见。服装二大族类:品牌族与款式族一类顾客追求品牌服装——关爱生活形象,另一类顾客则追求款式服装——注重个性体现。相应地,就有一类企业追求服装品牌——经营活动以品牌为重点,另一类企业则追求服装款式,经营活动以款式为中心。品牌是一种象征,符号和信号,它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美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情感与个性等,而服装品牌将上述理念人格化、形象化,帮助人们强化了这类符号,促进了传播和扩散。服装品牌给穿着者一种归属感,给他们带来自信与满足;同时穿着者也通过品牌来判断服装的价值并做选择。因此,中学生对服装流行的趋势向于品牌。然而从古至今,人的衣服在不停地变化,从简单的几片树叶到兽皮,再慢慢到古装,到旗袍,孙中山服……一直到了现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服装。起先,女中学穿上了低腰牛仔裤,紧身上衣,男中学生穿的是个性的嗽叭裤,宽松衬衫,接着,女生们又开始流行迷你小短裙,可爱上衣,男生们则流行穿着专卖店的T-SHIRT和有着许多大口带的直筒休闲裤;最后延伸到今年,男生女生,都穿着细脚裤,款式一样,但号码是男生大,女生小罢了,无论是男生女生,都穿着宽松的短袖衫,配着细脚步裤,尤其是女生,最爱男生的衣服了,走在街上,女生剪短发,根本分辨不出是男是女了。最近走过男生的服装店,一眼看上去都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再去看看女生服装店,同样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占多数,反正现在在大街上,看到的男、女中学生的服装几乎是统一的,别以为那是校服,那只是设计者无意地把男、女生的服装设计成一模一样的了。请家长,老师不要见怪,现在的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正是如此下去了。因此,我们组的成员做了个大胆的推测,不久以后,设计师不用费太多神了,只要设计出一个款式,把尺码的大小分一分就可出售给男、女生了,或许到那时候,满大街上就没有女生穿裙子了,而换成了男生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那不是风俗习惯,那是流行,那是体现中学生个性的服装。女生们也摆脱了以往的淑女,小可爱服装,个个都穿着充满男生味道的服装,反正男生、女生的服装品位对调,不过那只是一种普通的服装流行趋势。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采访,我们大致了解了社会上的人对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穿着的一些意见,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大概了解了现在中学生的着装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中学生们毕竟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无谓的追求时髦,流行,进行攀比。现在的中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买衣服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但也不排除那么极少数的同学对于这方面的盲目追求和高消费。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着装方面的独特见解到底对不对?我们整理了调查研究出的成果以及从中看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学生自己的追求信仰使他们未能购买到所需要的。第二、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因素。第三,家庭,学校因素。从上面的结论来看,结果是令人可喜的,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别人眼中光讲究名牌,个性,时髦的样子。如今的他们在着装方面有着自己选择,不盲目追求名牌,时髦,懂得根据自身的条件,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挑选衣服,不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衣服而且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缺乏自己的个性,但艰苦朴素的品质仍需加强。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能够这样,在穿衣上不花费过多时间,但仍能穿出自己的个性,品位。附录中学生服装调查表1、是否在乎服饰的价格高低?A、很在乎 B、一般在乎 C、不在乎2、怎样的服饰价格最能吸引你?A、昂贵 B、适中 C、超便宜3、是否注重衣服布料好坏?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4、在服饰颜色搭配方面是否注重?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5、喜欢哪种色调的服装?A、冷色调 B、暖色调 C、都可以6、是否比较喜欢简单的校服?A、是 B、否 C、无所谓7、购买服装时,总是追求潮流吗?A、很喜欢 B、喜欢 C、从不追求 D、无所谓8、是否在意服装的搭配?A、在意 B、一般在意 C、不在意9、在远观某件服装后,会不会试一试手感再买?A、会 B、不会11、看中了某件服装后,会不会在试穿后才购买?A、会 B、不会12、会不在意款饰,只在意舒适吗?A、会 B、不会 C、无所谓13会即在意美观,又在意舒适吗?A、会 B、不会 C、无所谓14、是否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A、不经常 B、经常 C、偶尔15、你认为今年流行的男生(女生)的服装是什么款饰的?16、你认为现在中学生是不是都追求潮流,不停地大量购买衣服?17、你认为现在中学生该经常穿校服吗?18、你认为怎样的服装才是最好的?19、你能预测一下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吗?

在乡野里拔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引用参考文献可以给论文增色不少。如果你在论文中引用正确,你会在写作论文时省去很多麻烦。引用文献也是论文的必要材料,这意味着作者已经仔细研究了关于这个主题的相关文章,从而产生了新的内容来为学术界做出贡献。如果作者能够批判性地评论以前的文章,并从现有的积累知识中区分出他们的新发现,他们就能建立权威和可信度。这里强调“批评性评论”,是因为文学只有恰当地运用到论文中,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质先于量”是在引用文献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 (一)专著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意: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二)论文集 [1〕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三)报纸文章 [1]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 3): 167-173. (五)学位论文 [1]刘惊庆.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1]白秀水,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网络引用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吴做人.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怪现象[J/OL]., 二、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 三、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参考文献不论引用几条,都会全部列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顺序编码系统)中,如果只有一个引用,序列号将被写成1。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名和姓列出先姓后名的方式书写,三名及以下者全部列出,三名以上列前三名。参考的编号按照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排列,全部用阿拉伯数字和带角码的方括号表示,并按照引用顺序排列在正文末尾。请与原文核对文献的准确性。 四、当同时引用多个文献,按时间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文参考文献不按顺序写会怎样?会通不过核对和审查.一般学科毕业论文有相应要求,如无则不一定按照出现的顺序标注,一般来说小论文中存在此种情况,作为硕士论文最好按照出现顺序标注,便于核对和审查. 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所以,如果参考文献不按顺序,会导致你的论文不通常,也会降低论文的分数。 五、文献可以各种方式置于文中,但是必须具体有意义。 大体来说,根据想强调的内容,文献可在引用的内容或作者姓名之后出现。例如: 1)Starfishfertilization is species specific (17). (17) reported that starfishfertilization is species specific.六、不同的期刊因其风格差异可能有不同的引用规则。 例如,目标期刊采用APA格式,"et al."只在文章有六个或六个以上作者时才在文内使用。因此,一定要仔细查看目标期刊的作者须知和已发表的论文。 最后,还要提示下其实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论文的引用部分也是需要进行论文的引用部分的查重的,而且如果引用的格式不对的话,那么就会有可能将其记为抄袭的部分了。而且在引用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限度,不然在查重的时候超过了查重系统的限度依旧会被认定为抄袭的,一旦自己的论文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查重结果报告中就会有大面积飘红的内容,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论文查重不过关。 维普查重: 万方查重: 论文查重降重: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写参考书的名称、作者、著作时间等,在论文的最后。

与媚俗和赞美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爱情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对爱与美的追求和探索的脚步,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一生创造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同样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爱、美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love is an unchanged theme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art.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the step to pursue love and beauty. The poets express love in deep heart and the enthusiasm to beauty in their romantic way. William Shakespeare, who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and poets, has created thirty-seven dramas, two long poems and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sonnets, including a lot of poems about love and beauty. 在十四行诗中,诗人抒发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欢乐,欣喜,痴狂和忧伤,无助与悲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誓死不变的信念,歌颂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爱情可以给出身卑微的人的带来幸福,自信和勇气,给意志消沉,郁郁不闷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即使是爱情悲剧,诗人也把自己的血化为红宝石,将自己的泪凝成亮珍珠,闪烁着崇高的、美的光彩。 莎士比亚处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贯穿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个人奋斗”、“恋爱至上”、“及时行乐”、“人生无常”等消极观念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除去这些消极的观念,诗人对爱情和美的向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作了很多关于爱人的美的描述,也用了一些“意象”的手法。他把他所爱的人比作太阳,比作夏天等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但作者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缺点,都不能跟他完美无缺的爱人相比,.这一切对于形容她的美和表达他对她的爱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在英国的夏天,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美丽的季节,诗人把他的情人比作夏天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认为不够,因为夏天仍有它的缺点,远不如他的情人美丽,温柔,可爱。在夏天有时狂风会作践可爱的嫩蕊,它残酷无情,远没有他的爱人可爱,温婉。有时炎炎烈日当空时酷热难忍;乌云又常会遮蔽太阳,而且夏天的时间太短。夏天虽美但仍有如此多的缺点。而他的情人比夏天更温柔多情,夏天很快会过去,但她的美丽永存。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人生无常,命运不济,厄运或许会随时降临。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死神夸口说,人的生死命运都随时操纵在他手里,即使是那样,你也不用害怕,只要我把你的美丽写进了不朽的诗篇,你就可以随同我的作品流传人间与“时间”共存不灭,永不凋落,你的青春与美丽将会随着诗篇永传人世,被人们所赏识。青春和美丽都是短暂的,诗人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对情人的爱和情人的美,表现了他对爱和美的追求、向往和珍惜。《你的长夏永不凋落》是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通篇以夏天为喻,说明美借诗而永存的道理。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夏天尽管美好,仍有许多缺陷,难于长久。“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那么,人的美好的青春自然也将逝去。但他坚信:人类是不朽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学是不朽的,因而美好的事物(包括诗人情人的美,可以借助于文学而永远流传下去。它是当时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赞扬人的尊严,高贵,歌颂人的巨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诗以言志,诗人可以借助诗来表达爱情,含蓄而真挚,爱情就像严寒中的一把火,干渴时的一滴甘露,能带给身处困境或自暴自弃的人以信心和光明。.例如下面一首《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权威,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等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这是一首对爱的热情颂歌。诗人充分发挥了十四行诗的长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写出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开头四句,现描写了自己被人所抛弃,可怜可悲的处境,徒劳的用震耳欲聋,悲痛欲绝的哭喊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但是苍天对于他的困境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感叹别人的好运,前程无量,一表人才,从而叹息自己的时运不济,一无所有和无一是处,表现自暴自弃的这种人身悲观主义态度。但是有了她——他的爱人,诗人的心境一下子由阴转晴,阳光普照。正所谓我们古诗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诗人原来的精神低沉,沮丧甚至绝望,一下子变得精神振奋,神采飞扬,突然唱出喜悦,明亮的欢歌:“顿时像破晓的云誉从阴郁的大地,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想到了你”。爱可以催人奋进,给热力量,爱人的爱情扫尽了作者心中的灰尘,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于是诗人激情地唱道: 我记着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你”对“我”的爱就是我的珍宝,俗世间的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只有你才能给我以快乐和幸福。诗人从消沉到振奋,从忧郁到欣喜,从自卑到自豪,这一系列变化,全都说明了纯真的爱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给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希望。下面这首诗《天上的太阳有瑕疵,何况人间》通篇运用了比喻、“意象”来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 多少次我曾看见灿烂的朝阳, 用他那至尊的眼媚悦着山顶, 金色的脸庞吻着青碧的草场, 把黯淡的溪水镀成一片黄金; 然后蓦地任那最卑贱的云彩, 带着黑影驰过他神圣的雯颜, 把他从这凄凉的世界藏起来, 偷移向西方去掩埋他的污点; 诗人描写自然界的太阳,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前四句一片温馨的景色,把他的爱友比作“灿烂的朝阳”,虽然把山顶,溪水和草场照得金碧辉煌(喻指曾给诗人带来过光明和欢乐);可是瞬息之间就被乌云掩没,诗人用这种方法表明他的爱人曾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但好景不长,它又移情别恋了,使“我”又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 同样,我的太阳曾在一个清早, 带着辉煌的光华临照我前额; 但是唉!他只一刻是我的荣耀, 下界的乌云已把他和我遮隔。 在这里作者用了“意象”的手法,把他的爱人比作太阳,曾给“我”带来过温暖和光明,但射好景不长,突然翻脸,移情别恋。但是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她的不忠,因为天上的太阳还有瑕疵何况人间的凡人呢?作者深爱着他的爱人,以至于面对她的不忠,由于害怕失去而只能无可奈何的原谅。正是这种态度更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爱之情,和对她的珍惜。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大约是诗人同他的爱人经历了一番情感波折重归于好后的感想来表达什麽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坚定不移。爱情不仅要同甘,还要共苦: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变便离开。 诗人认为,爱应当是“亘古长明的塔灯”,“指引迷舟的恒星”,真正的爱情应该能经受时间和磨难的考验,挫折,苦难中携手走过才是真正的爱情。“若是一看见人家的改变便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这就算不上真正的爱。是对爱的玷污。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 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 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实不确, 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爱是要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随着时光流逝,红颜不在,但是爱情不因为青春失去而改变,不会因为困难险阻而退缩。善变的爱情,靠不住的爱情不是真爱,只有像亘古长明的塔灯一样永恒不变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往往是和美相连的。因为人天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美包括心灵美和外在美,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恋爱中的人看自己的爱人美若天仙,无与伦比。下面是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诗对罗密欧眼中的朱丽叶的描写。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 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罗密欧因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而沮表沉闷,忧郁万分,但当他第一眼看到朱丽叶时那种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突然变得明朗了起来——朱丽叶就是太阳,朱丽叶就是他心中的太阳!她可以给他带来光明和希望。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象太阳,朱丽叶对他的恩慧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扫尽了他心头的阳郁。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胜过月亮,就像诗中所说:“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 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 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 而展开它们的歌声, 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 那姿态是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 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罗密欧认为,把它比作太阳都不够,都不能说明他对她的爱和表达她的美丽,进而,罗密欧把她的眼睛又比作了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她的眼睛的光辉会使星星的明亮黯然失色。这就是情人中的朱丽叶,美丽得连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比不过,这就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挚的爱,在他心中,星星、月亮、太阳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朱丽叶。 参考书目: 莫家祥 高子居:《西方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邵鹏健:《外国抒情诗歌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植根于古代诵读理论,是文学与美学的边缘学科。我国古代就有朗诵诗的传统。《诗经》、《楚辞》除和乐可以吟唱外,大多数都可诵读。所以古人有“读《诗三百》”、“诵《诗三百》”之说,后来的乐府民歌自是歌唱的。但隋唐以后的古风律诗皆可吟诵。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可称之为朗诵家只是到宋词元曲和音乐结合更紧诵诗逐渐减少。但到明清以后馆学堂对古诗的传播,还是以吟诵为主。因此可以说,中国古诗除文字之外,歌诗和诵诗是两种主要的传播方法。 西方国家的朗诵诗传统也很久远。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也是靠行吟流传,荷马就被称为行吟诗人。古希腊的悲剧诗人莎孚的爱情诗,以及后世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作品,都是人们常常朗诵的。 诗人艾青说过:因为诗是借助于语言以表现比较集中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是声音组成的。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诗歌朗诵》中说:理想的诗歌朗诵,正如理想的诗歌一样,必须求得语言的自然节奏与音律的形式节奏的谐和统一,这就是既能表情,又有音乐美。 这句话已包含了美读的萌芽,2000年新课程计划实施以来,正式提出美读这一概念,并把诵读重新定位,应用到新教材的教学中。 我把美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一学期: 第一阶段:唐诗宋词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唐诗宋词中名篇进行美读,并加以鉴赏。 达到目标:每个美读一首诗或词。每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交一篇论文。 第二阶段:诗歌专题研究时期。对一些代表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和鉴赏。《元曲曲词鉴赏》《鲁迅诗歌研究》《毛主席诗词鉴赏》等。 达到目标:每人对某一专题有系统全面的鉴赏,能够美读 其三首以上的诗。 每人写一小论文,要求有新意。 第三阶段:古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古代散文韵律和思想内涵的把握,并能对一些文学流派抽象出规律。 达到目标:每人美读一篇古代散文,每个学生对一篇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论文。 第四阶段:现当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现当代散文意蕴和手法的把握,并对优秀散文比较阅读。 达到目标:每个学生美读两篇散文,并对一类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较有新意的论文。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从中获得很多收益,也发现一些问题。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有其特殊性:读。并要时刻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纠正美读过程中的错误。美读又要“写”,通过“写”来再现学生的鉴赏能力,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揣摩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能像其它的研究学习活动一样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 第一阶段的美读研究活动我分为三步来进行: 一、讲朗读理论,训练朗读: 朗读有四个阶段:音读、意读、情读、美读,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最高境界。为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古诗诵读的特点,我先讲了一些理论知识。分五次课讲完,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 1. 诵读技巧 (1)掌握节奏 文章的声音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在古诗中节奏有其规律性,因此要想读出古诗的意境,必须知道诵读作品时注意节奏,就能准确理解和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声音节奏的形成有一些规律,如:声带拉紧,声音就高;声带放松,声音就低;声音高时,响亮清脆,给人明朗、愉快、兴奋和振作的感觉;声音低时,幽暗沉闷,给人压仰、深沉、哀痛和负重的感觉。掌握了声音节奏,才把把握好感情节奏,才能读出不同的感情来。例如,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这是写傍晚优美如画的山色,感情欢快,“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句则是失意惆怅的情绪。能否读出其中的不同,则是美读的目的和归宿。 (2)控制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时语句声调的升降变化。控制语调就是使语调升降变化适宜,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感情色彩。 语调一般说有四种类型:平直、高升、降抑、曲折。朗读叙述性的句子或比较严肃的内容,一般总是用平直调;表示疑问、惊喜、命令、号召等感情,多用高升调;降抑调多用于坚决、自信、祝愿、感叹、心情沉重的感情;曲折调,指语调弯曲,先升高再降低,或先降低再升高,富于变化,常用来表示惊讶、幽默、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的感情。朗读须带感情,但朗读之前要仔细琢磨诗文中的语言含义,是悲、是喜,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把它们读出情味来。 (3)运用停顿 停顿是朗诵时句子当中、句子中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它是朗读技巧中的重要一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正确掌握停顿的规律,把握停顿的技巧,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表现。停顿的类型,一般地说有三种:语法停顿、心理停顿和结构停顿。语法停顿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心理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变化停顿时间的一种停顿;结构停顿是为了明确文章的结构关系所作的停顿。 下面从文学鉴赏的需要专门谈一谈心理停顿。心理停顿包括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一般都是在被突出的事物前后停顿。 ①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作的停顿。 ②感情停顿。有些诗文中,由于感情的冲击,要求言语节奏作相应的改变,或延长声音,或改变原来的语法停顿,达到揭示和渲染感情的目的,这种停顿就是感情停顿。例如:《雨霖铃》中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后三个字是感情抒发的重点,因此要在每个字上做不同的处理,“何”应该提高并拉长声调,“人”拉长音调,“说”低沉,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 (4)定好重音 阅读要定好重音。重音和轻音是相对而言的。调节轻重,可以表达好丰富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帮助理解作品的旨意。表达激情时,语音的轻重对比可以大大加强;描述画面时,语音轻重的对比可以减弱些,这样随文而读,可以使朗读者的心情平静而且舒坦。例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上句,应该重读“必”,下句重读“来”,这才能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红杏枝头春意闹”则应该重读“闹”。 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反复熟诵,既要广读,又要精诵。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而且可以融会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眼前和心中。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让静止的诗文活动起来,就使我们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2、诗歌鉴赏内容和方法。 鉴赏诗歌主要从五方面入手。 (1) 判断体例。古代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还有词和曲等形式。 (2) 把握意境。诗靠意象来表达感情,意象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共同构成意境。每首诗的意境都不同, (3) 品味语言。语言是诗附丽的土壤,意境是靠语言来体现的,分析诗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实现的。 (4) 理解情感。诗重在抒情,因此鉴赏诗歌要懂得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或相思或怀古或伤春或思乡等。 (5) 掌握手法。古诗常用的手法,有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夸张、比喻等 鉴赏诗歌主要方法: (1) 美读吟诵法 (2) 咬文嚼字法 (3) 名句赏析法 (4) 联想想象法 (5) 情感体验法 (6) 比较异同法 (7) 寻找诗眼法 (8) 评析技巧法 二、提供鉴赏论文,进入写作阶段。 美读的另一表现方式就是书面表达自己对诗文内蕴的理解和挖掘,是二次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去写之前不作任何指导,完全由学生去自己去做,对一部分语文素质好的学生是能够做到的。他们可以自己找资料,融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较有新意的论文。现在我想说的是如何对待那些语文素质差,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提高,兼顾他们才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教育理念的体现。因为学生占有的资料极其有限,所以我把一些优秀的论著,和鉴赏分析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习有一个思路,并极力鼓励学生有创新。对于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论文给予赞扬,对于抄录资料的论文鼓励他们以后要有新意,对于一些不成型的论文提出意见让他们修改。 三、上美读公开课,展示学生美读成果。本阶段末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李白诗歌美读》,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选出几个学生美读《将进酒》《月下独酌》《送友人》《塞下曲》,与课件朗读相对照,得到全校师生的赞扬。并让每个学生对李白名句进行美读接龙,体现多数学生在美读方面的收获。最后让一同学宣读论文《诗酒英豪》,汇报学生在撰写论文方面的学习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学习特征; 一. 惊人的模仿力。学习的开端是模仿,我试过两种美读练习方式。一种是就让学生自己揣摩,结果学生无所适从,读出来怪腔怪调,毫无诗意。我用电脑把广播员朗读的诗歌做成课件,让学生听几遍,然后模仿,发现学生朗读时有了模仿的痕迹。李白的 诗歌有范读,学生练习的成效快。学习《雨霖铃》时我播放朗读,这是一个声情并茂的优秀课件,学生都被吸引住了,都跟着模仿,听了两遍后,自己朗读,便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一些标准朗读素材供学生模仿学习,这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 极强的可塑性。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可以开发的潜质,在中学生身上也就更加明显。原来学生读诗时像读记叙文一样,毫无音韵美,现在他们都能马上投入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刘君淑同学刚开始读时只是吐字清晰,练习后每次读诗歌时,她都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孙鑫哲同学读李白的绝句《望庐山瀑布》能够读出豪迈的气势;夏文琦同学虽是一女生,却能读出《将进酒》的豪壮......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连续的强化性。斯金纳的强化律在学习的进程中无时不在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持续性,斯金纳指出,反应之后应马上给予强化,反应与强化之间的间隔越长,操作性条件反射就越不容易形成,因此要及时强化。也就是说学生在美读练习中如果间断练习,学生还退回到原来的程度。因为不断地刺激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美读意识,巩固美读效果。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我们写论文,都需要寻找或者引用相关领域的参考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与论文课题相关的参考文献呢?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吧。

  • 索引序列
  • 与自拔于流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人员选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潮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在乡野里拔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媚俗和赞美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