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模板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模板

英美文学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并且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著名的代表作和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的财富。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析英美文学中的 文化 问题

摘要:语言与文学作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习俗、信仰和普遍价值取向,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接触到作品中所含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学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以及在英美文学阅读中的理解能力,高等学校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化问题历史文化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英美文学逐渐成为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以及在英美文学阅读中的理解能力,高等学校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些文化问题,很多学生由于对英美文学缺乏深层含义的了解而逐渐丧失英美文学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要将语言学知识掌握扎实,广泛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增强英美文学课程开设的积极意义。

一、文化因素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文化能力逐渐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也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语言与文学作品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习俗、信仰和普遍价值取向,我们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接触到作品中所含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非常重要,而其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文学教师都过分注重对文本阅读的重视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忽视了指导学生对英美文学创作背景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文化理解能力,对于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因素不能做到深入的了解,对所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缺乏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只能浮于表面,无法准确揭示文学作品当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任何一门文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习着具备较强的文化思想,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要想不断提高自身在学习文学作品当中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学习者首先对这门文学所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一个优秀的文学学习者在文化 经验 、认知能力、语言学知识等各个方面都应当有较强的造诣,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掌握语言文化知识也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将英美文学的内容了解透彻。

我们还应当不断加强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只有借助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帮助,学习者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对于英美文学中所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历史发展状况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真正理解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感情,这种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坚持不懈,文学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 学习 方法 ,养成科学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英美文学学习中所出现的文化问题

1、英美文学学习中的社会文化问题。

任何一种语言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也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是文学作品组成的重要元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语言文化是不同的,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我们现在常常说“艳照门”、“捐款门”中的这个“门”字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丑闻”的意思,那么“门”字的这层意思是如何而来的呢,这就要联系到一定的社会背景,在尼克松执政期间,“水门事件”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丑闻事件,自此以后,人们在遇到一些社会丑闻问题时便常常联想起这一事件,“门”字也就逐渐由了另一层的文化意义,由此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英美文学的深层含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地区文化问题。

我们所说的地区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特定的地区环境中所逐渐产生的带有地区文化特色的文化,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如果对这些地区文化不了解,就有可能造成文学时的障碍,例如,在学习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的时候,如果学生对于英国的气候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可能理解不了作者为什么会把“西风”写成一种像打着春天脚步的风的形象,因为在我国,一提到西风,大家一般会联想到“西风凛冽”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西风不仅代表气候的不适宜,也常常在作品中衬托一种压抑、苦闷的心情,而在地处高纬度的英国,西风具有非常温暖舒适的特点,这种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的困惑。

3、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历史文化问题。

历史文化因素在任何一种文学作品中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在理解作品含义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文化障碍问题,我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西方历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对这种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不能做到准确的把握,就极容易产生一些阅读障碍。

4、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宗教文化问题。

世界上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伊斯兰教、____、佛教等宗教文化因素,各个国家和地区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分布不同,使得各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并且不同国家在宗教方面的信仰能够体现这一地区的一定的文化禁忌,如果对这种文化禁忌不够了解,就很有可能造成文学作品理解中出现障碍,像我们国家,信仰较多的宗教就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对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它们的内在涵义自然也会受到所在地区宗教文化的影响,欧洲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____我国的宗教文化信仰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常常会使得中国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存在很大的理解困难。

例如,“an after life”根据____的宗教文化就是指人死之后的时光,而如果不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学生是不可能将这个词语联系到“死后”的,再如,一个犹太人穿着黑袍在路上走,如果有其他的犹太人让他脱下黑袍,就说明这个人是背弃了自己的犹太信仰而被大家多唾弃的,因为黑袍在犹太心目中就是犹太教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对宗教信仰差异性的认识对于理解英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针对我国英美文学 教育 中的文化问题,文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掌握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背景材料进行准确的阐释,引导学生加强对英美文学中的文化问题的重视,增强学生吸收英美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敏感度,使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付美艳.英美文学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

[2] 罗绮伦.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加强文学文本的学习[J]

[3] 张辉.建构主义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索[J]

[4] 范晓红.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J]

[5] 刘可,王永蘅.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思考[J]

>>>下页带来更多的英美文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英美文学,是指英国的文学和美国的文学代表作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相关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篇1 浅析《外国文学》的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特点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它的辅助性、实用性特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0引言 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外国文学史》是一部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教学内容异常丰富的文学史材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时安排中,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在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围绕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但实际情况是,外国文学作品众多,内容繁杂,学生花在大部头名著上的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即使天天阅读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程,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是填鸭式的“一言堂”,课堂的信息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和鉴赏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的目标往往有很大局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外国文学》的教学任务,同时又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外国文学》的教学,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思路,效果会比较好。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 方法 。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学科知识的 社会实践 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希腊神话》一节,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上课前两分钟,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幅希腊的风景图片,有爱琴海、帕特农神庙遗址、奥林匹克广场等,学生们的眼球立刻就被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庄严、辉煌的古代希腊神庙及宏伟的奥林匹克广场吸引了,许多学生忍不住向我询问起它们的情况来。借助多媒体课件,遥远而陌生的希腊一下子来到学生们的眼前,一堂课就这样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展开讨论,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2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特点,帮助突破教学重点 《希腊神话》这一节,在大专教材中只有一节课,学生才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对希腊文学还相当陌生,而神话的内容又相当丰富,如果只按照教材来讲,很容易变成“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在头脑中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这将对后面的教学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在这里使学生明确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和它在欧洲文学发展中的源头地位。为此,我在课堂上主要利用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将希腊神话的内容以powerpoint形式,分层链接来展示神的谱系,学生以听讲为主,做笔记为辅,结果将神话中各个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对复杂的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关于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中的地位,也赢得了展开讲解的时间。在最后甚至展示了中国神话研究的一些资料,引出了关于中西方神话的讨论。这样的课和我以前的教法截然不同。以前只是照着书本讲授,即使援引了许多补充材料,学生对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关系还是弄不清楚。而几次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这节课,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其思维想象空间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时代的记录。每个民族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历史、 文化 等方面的特征,无不鲜明生动地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之中,所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思想、生平等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上的平面信息变得丰富立体起来,使教学内容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更容易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左脑、右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感知、理解、记忆信息的强度和效率。 它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跃起来。例如在《外国文学史》课堂上节选一些名篇名段、电影画面、历史记录、作者肖像、有关时代的建筑、艺术图片及不同的评论观点等信息,师生共评共享,建立一种民主参与的学术交流模式,既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学生的被动接受,思想僵化。同时又能简约地、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多次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更适合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它可以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创设快捷有效的教学情景。现在我们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表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就是经费不足。比较而言,由于政策上的倾斜,高校的教育资金紧张问题要比基础教育好一些,因此在高校课堂上更有条件推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的时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关键是要运用得恰当。所谓“辅助”,是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能取代教师的教授,教学活动不能全是多媒体展示,比如一些教师常常将重点作品的讲评变成电影欣赏,或者大量的图片会萃,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妥,教师有“偷懒”的嫌疑。要想应用恰当,关键是教学设计要科学。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再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来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要注意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比如讲但丁一节,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其(神曲》部分章节加以分析;讲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展示电影《麦克白》、《哈姆莱特》等片段;讲到文艺复兴,可以适当地列出几幅建筑、雕塑、美术方面的图片等。但是作为教师应切记。不应在课堂上滥用多媒体,如果用传统教学可以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们大可不必使用多媒体教学,否则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总之,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它应该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投资微、效益好的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准确迅速高效益地传输教学信息,又及时反馈调节,以最合理经济的投入,换取最佳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英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篇2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摘 要】 文章 概述了“哥特式”风格和文学作品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渊源、特点。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子: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值得歌颂的哥特式艺术效果。哥特式文学作品将艺术与科学在认知上的冲突向大众完全地展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哥特式文学拥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 【关键词】 英美文学;哥特因子;分析 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被称为哥特风格的创始人,主要由于他的著作《奥特兰托城堡》的发表,预示着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模式的开始。[1]并且后来哥特风格也长期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小说将神秘、暴虐、颓废、死亡、阴郁、极端、厄运、超自然等人类情感进行极度的宣扬,将写作的入手点放在宿命和家族诅咒、悬疑案件与神秘建筑等处,使得作品具有独特同时又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因此文学史中始终有哥特式小说的一席之地。 一、“哥特式”风格特点和文学作品中与之相关内容的渊源 1、“哥特式”风格的来源与内容特点 哥特,是英语词Goth的音译,Gothic一词(意为“哥特式”)即源自该词,原指代哥特人。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至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式风格的小说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并且由于当时处于两个时代交替的时期,大家更多的还是向往古典主义,极大的否定与反感处于古典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中世纪阶段。以国家为表现形式是哥特最早期的风格,当时哥特人(属于德国日耳曼人)强行进入罗马帝国并展开大规模的杀烧抢掠,哥特也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野蛮与粗野的形象,因此,中世纪也称“哥特时期”,主要是因为意大利人记恨哥特人摧毁了罗马帝国,因此将那段黑暗时期称作哥特时期。 《奥特兰托城堡》的作者霍勒斯曾在该书的前言里描述了哥特式小说的内涵,在当时遭受大众强烈反对,霍勒斯也受到了质疑,主要是因为当时大众都觉得小说中本该具有的严肃、讽喻、科学、理性等内涵均未在哥特式小说中得到体现。[2]启蒙运动时期小说还是一类新鲜事物,理性和科学是其主要思想表现,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帕梅拉》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哥特式小说就在大众的批判声中且行且前,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大众在这段期间也慢慢发现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矛盾。 2、文学作品中与哥特式因素相关的内容来源 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作品。特别是剧作家们创作的包含凶杀、阴谋、暴力、鬼魂等元素在内的复仇剧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日耳曼民族中的诸多 传说 。第三,__的传说和《圣经》。其中的恶棍英雄、流浪的犹太人、恶魔等都具有典型的哥特小说形象。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子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 哥特式小说内容中最倾向于将一些阴森的封闭场所作为 故事 发生的背景,同时将氛围渲染得异常神秘和诡异。正是因为哥特的这种风格,因此也常用来形容那种有着阴森的地道、狭窄的窗户、幽暗的内部环境的建筑。这些建筑也是哥特式小说里场景的发生地。背景设置通常如下:低沉的墓穴、封闭的地下室、昏暗的阁楼、残破的古堡、诡异的荒原、烛光摇曳下的谋杀、气流浑浊的地下通道、迷宫一样的长廊、月高风高的午夜、神奇的能力等恐怖事件。例如,在著作《呼啸山庄》中,即便是稍微改变了故事中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是作者为了使故事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便于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仍然在文中设立了一个中世纪风格的山庄,也就是该著作的主要故事场景,同时还将晦暗、荒原等哥特因子加入其中,这个哥特因子的加入使这个原本阴森的山庄更加昏暗。[3]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 英美文学中的体现的哥特式因子,不仅强调理性,而且存在一种反对新古典主义主流地位的思想,使文学创作更具颠覆性。另外通过设置神秘的古堡、阴郁的荒原、压抑的地下室等情境将人们灵魂深处邪恶的那面展露无疑。而且故事主人公一般都拥有曲折、神秘的身世,特异的外表、扭曲的心灵,死亡始终伴随着主人公,黑暗势力始终挥之不去,整个场景具有恐怖、神秘、怪异、矛盾的特征。 英美文学作品如果具有哥特因子,那么其中的人物一定都表现着冲动或脆弱、残酷和敏感、邪魅和诱惑,作者最大程度的将人性的黑暗面展露无疑,希望使读者感到恐惧、达到共鸣。将哥特因子巧妙的运用在小说人物塑造中,有利于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戏剧性。读者对小说中的恶棍英雄既憎恶又喜欢。 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读者潜意识里存在着进攻性、压迫性和毁灭欲等特征,而作品中主人公又刚好将这些特征表现了出来,读者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心底的潜意识在另一个虚拟的人身上得到了满足。小说的创作就是为了揭示人们心灵深处所隐藏的邪恶一面。所以,哥特小说中常将恶棍英雄作为主人公,这些主人公灵魂扭曲、身世神秘、外表奇怪,将他人的痛苦遭遇作为快乐,他们将死亡和黑暗当作伙伴,主要特征是怪异、恐怖、矛盾、神秘。 3、值得歌颂的哥特式艺术效果 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表现出阴森恐怖的艺术效果,主要用来表达突破主流、深究灵魂真相的主题。善恶之间永恒不变的冲突是哥特式文学作品中最持久、最突出、最普遍主题。所以,作者设置阴森的场景来让读者在作品主人公的善恶斗争中体会到道德的崇高,作者以此宣扬真善美和正义感。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最终之所以能受到大众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作品体现的思想打动了读者,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对未来和外层空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内心的恐惧心理与认知愿望也不断上涨,这类文学作品对社会表达了强烈的批判,叛逆的不遵从主流思想。这种主题使得文学作品中由于哥特因子的加入表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 如果我们对哥特式艺术的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不难得知恐惧与抗拒残暴野蛮、歌颂并期盼天堂的极乐生活、鄙弃和厌倦尘世的世俗生活是哥特式艺术作品的心理基础建构。哥特式艺术就像一个好坏兼备的精灵。这个精灵代表人们狂热的追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同时又以犹豫的风格感染和面对世人,通过对读者感觉器官的刺激,使其感受到对自我进行否定后所产生的快感,在对自己人生经过新的 反思 后所出现的思想上的升华。 但是,这远远不是哥特式艺术的全部目标,哥特式艺术还要引领大众对生活伦理形成冲击,实现冲击伦理后的道德理性。哥特式艺术因其独特魅力被大众持续关注与追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深入到大众的内心,探寻了大众的心理异变。人们对未来和未知表达的恐惧是哥特式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哥特式文学作品将艺术与科学在认知上的冲突向大众完全的展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哥特式文学拥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英美文学领域中一直留有哥特式艺术的一席之位,哥特式艺术同时也对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由分析可知,正是因为哥特因子的存在,英美文学才能保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仍处于重要位置。我们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综合分析其间体现的哥特因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进行英美文学鉴赏时,把握好对作品中哥特因子的综合分析,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才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欣赏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J].名作欣赏,2014(36)159-160. [2] 杨克菲.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J].文学教育(中),2013(07)22. [3] 卜小伟.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2)29. [4] 何俊芳.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5)5-6.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美文学论文摘要模板

英美文学,是指英国的文学和美国的文学代表作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相关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篇1 浅析《外国文学》的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特点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它的辅助性、实用性特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0引言 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外国文学史》是一部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教学内容异常丰富的文学史材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时安排中,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在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围绕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但实际情况是,外国文学作品众多,内容繁杂,学生花在大部头名著上的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即使天天阅读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程,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是填鸭式的“一言堂”,课堂的信息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和鉴赏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的目标往往有很大局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外国文学》的教学任务,同时又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外国文学》的教学,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思路,效果会比较好。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 方法 。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学科知识的 社会实践 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希腊神话》一节,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上课前两分钟,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幅希腊的风景图片,有爱琴海、帕特农神庙遗址、奥林匹克广场等,学生们的眼球立刻就被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庄严、辉煌的古代希腊神庙及宏伟的奥林匹克广场吸引了,许多学生忍不住向我询问起它们的情况来。借助多媒体课件,遥远而陌生的希腊一下子来到学生们的眼前,一堂课就这样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展开讨论,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2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特点,帮助突破教学重点 《希腊神话》这一节,在大专教材中只有一节课,学生才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对希腊文学还相当陌生,而神话的内容又相当丰富,如果只按照教材来讲,很容易变成“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在头脑中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这将对后面的教学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在这里使学生明确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和它在欧洲文学发展中的源头地位。为此,我在课堂上主要利用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将希腊神话的内容以powerpoint形式,分层链接来展示神的谱系,学生以听讲为主,做笔记为辅,结果将神话中各个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对复杂的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关于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中的地位,也赢得了展开讲解的时间。在最后甚至展示了中国神话研究的一些资料,引出了关于中西方神话的讨论。这样的课和我以前的教法截然不同。以前只是照着书本讲授,即使援引了许多补充材料,学生对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关系还是弄不清楚。而几次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这节课,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其思维想象空间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时代的记录。每个民族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历史、 文化 等方面的特征,无不鲜明生动地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之中,所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思想、生平等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上的平面信息变得丰富立体起来,使教学内容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更容易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左脑、右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感知、理解、记忆信息的强度和效率。 它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跃起来。例如在《外国文学史》课堂上节选一些名篇名段、电影画面、历史记录、作者肖像、有关时代的建筑、艺术图片及不同的评论观点等信息,师生共评共享,建立一种民主参与的学术交流模式,既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学生的被动接受,思想僵化。同时又能简约地、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多次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更适合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它可以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创设快捷有效的教学情景。现在我们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表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就是经费不足。比较而言,由于政策上的倾斜,高校的教育资金紧张问题要比基础教育好一些,因此在高校课堂上更有条件推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的时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关键是要运用得恰当。所谓“辅助”,是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能取代教师的教授,教学活动不能全是多媒体展示,比如一些教师常常将重点作品的讲评变成电影欣赏,或者大量的图片会萃,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妥,教师有“偷懒”的嫌疑。要想应用恰当,关键是教学设计要科学。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再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来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要注意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比如讲但丁一节,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其(神曲》部分章节加以分析;讲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展示电影《麦克白》、《哈姆莱特》等片段;讲到文艺复兴,可以适当地列出几幅建筑、雕塑、美术方面的图片等。但是作为教师应切记。不应在课堂上滥用多媒体,如果用传统教学可以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们大可不必使用多媒体教学,否则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总之,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它应该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投资微、效益好的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准确迅速高效益地传输教学信息,又及时反馈调节,以最合理经济的投入,换取最佳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英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篇2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摘 要】 文章 概述了“哥特式”风格和文学作品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渊源、特点。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子: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值得歌颂的哥特式艺术效果。哥特式文学作品将艺术与科学在认知上的冲突向大众完全地展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哥特式文学拥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 【关键词】 英美文学;哥特因子;分析 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被称为哥特风格的创始人,主要由于他的著作《奥特兰托城堡》的发表,预示着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模式的开始。[1]并且后来哥特风格也长期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小说将神秘、暴虐、颓废、死亡、阴郁、极端、厄运、超自然等人类情感进行极度的宣扬,将写作的入手点放在宿命和家族诅咒、悬疑案件与神秘建筑等处,使得作品具有独特同时又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因此文学史中始终有哥特式小说的一席之地。 一、“哥特式”风格特点和文学作品中与之相关内容的渊源 1、“哥特式”风格的来源与内容特点 哥特,是英语词Goth的音译,Gothic一词(意为“哥特式”)即源自该词,原指代哥特人。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至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式风格的小说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并且由于当时处于两个时代交替的时期,大家更多的还是向往古典主义,极大的否定与反感处于古典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中世纪阶段。以国家为表现形式是哥特最早期的风格,当时哥特人(属于德国日耳曼人)强行进入罗马帝国并展开大规模的杀烧抢掠,哥特也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野蛮与粗野的形象,因此,中世纪也称“哥特时期”,主要是因为意大利人记恨哥特人摧毁了罗马帝国,因此将那段黑暗时期称作哥特时期。 《奥特兰托城堡》的作者霍勒斯曾在该书的前言里描述了哥特式小说的内涵,在当时遭受大众强烈反对,霍勒斯也受到了质疑,主要是因为当时大众都觉得小说中本该具有的严肃、讽喻、科学、理性等内涵均未在哥特式小说中得到体现。[2]启蒙运动时期小说还是一类新鲜事物,理性和科学是其主要思想表现,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帕梅拉》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哥特式小说就在大众的批判声中且行且前,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大众在这段期间也慢慢发现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矛盾。 2、文学作品中与哥特式因素相关的内容来源 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作品。特别是剧作家们创作的包含凶杀、阴谋、暴力、鬼魂等元素在内的复仇剧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日耳曼民族中的诸多 传说 。第三,__的传说和《圣经》。其中的恶棍英雄、流浪的犹太人、恶魔等都具有典型的哥特小说形象。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子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 哥特式小说内容中最倾向于将一些阴森的封闭场所作为 故事 发生的背景,同时将氛围渲染得异常神秘和诡异。正是因为哥特的这种风格,因此也常用来形容那种有着阴森的地道、狭窄的窗户、幽暗的内部环境的建筑。这些建筑也是哥特式小说里场景的发生地。背景设置通常如下:低沉的墓穴、封闭的地下室、昏暗的阁楼、残破的古堡、诡异的荒原、烛光摇曳下的谋杀、气流浑浊的地下通道、迷宫一样的长廊、月高风高的午夜、神奇的能力等恐怖事件。例如,在著作《呼啸山庄》中,即便是稍微改变了故事中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是作者为了使故事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便于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仍然在文中设立了一个中世纪风格的山庄,也就是该著作的主要故事场景,同时还将晦暗、荒原等哥特因子加入其中,这个哥特因子的加入使这个原本阴森的山庄更加昏暗。[3]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 英美文学中的体现的哥特式因子,不仅强调理性,而且存在一种反对新古典主义主流地位的思想,使文学创作更具颠覆性。另外通过设置神秘的古堡、阴郁的荒原、压抑的地下室等情境将人们灵魂深处邪恶的那面展露无疑。而且故事主人公一般都拥有曲折、神秘的身世,特异的外表、扭曲的心灵,死亡始终伴随着主人公,黑暗势力始终挥之不去,整个场景具有恐怖、神秘、怪异、矛盾的特征。 英美文学作品如果具有哥特因子,那么其中的人物一定都表现着冲动或脆弱、残酷和敏感、邪魅和诱惑,作者最大程度的将人性的黑暗面展露无疑,希望使读者感到恐惧、达到共鸣。将哥特因子巧妙的运用在小说人物塑造中,有利于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戏剧性。读者对小说中的恶棍英雄既憎恶又喜欢。 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读者潜意识里存在着进攻性、压迫性和毁灭欲等特征,而作品中主人公又刚好将这些特征表现了出来,读者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心底的潜意识在另一个虚拟的人身上得到了满足。小说的创作就是为了揭示人们心灵深处所隐藏的邪恶一面。所以,哥特小说中常将恶棍英雄作为主人公,这些主人公灵魂扭曲、身世神秘、外表奇怪,将他人的痛苦遭遇作为快乐,他们将死亡和黑暗当作伙伴,主要特征是怪异、恐怖、矛盾、神秘。 3、值得歌颂的哥特式艺术效果 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表现出阴森恐怖的艺术效果,主要用来表达突破主流、深究灵魂真相的主题。善恶之间永恒不变的冲突是哥特式文学作品中最持久、最突出、最普遍主题。所以,作者设置阴森的场景来让读者在作品主人公的善恶斗争中体会到道德的崇高,作者以此宣扬真善美和正义感。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最终之所以能受到大众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作品体现的思想打动了读者,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对未来和外层空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内心的恐惧心理与认知愿望也不断上涨,这类文学作品对社会表达了强烈的批判,叛逆的不遵从主流思想。这种主题使得文学作品中由于哥特因子的加入表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 如果我们对哥特式艺术的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不难得知恐惧与抗拒残暴野蛮、歌颂并期盼天堂的极乐生活、鄙弃和厌倦尘世的世俗生活是哥特式艺术作品的心理基础建构。哥特式艺术就像一个好坏兼备的精灵。这个精灵代表人们狂热的追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同时又以犹豫的风格感染和面对世人,通过对读者感觉器官的刺激,使其感受到对自我进行否定后所产生的快感,在对自己人生经过新的 反思 后所出现的思想上的升华。 但是,这远远不是哥特式艺术的全部目标,哥特式艺术还要引领大众对生活伦理形成冲击,实现冲击伦理后的道德理性。哥特式艺术因其独特魅力被大众持续关注与追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深入到大众的内心,探寻了大众的心理异变。人们对未来和未知表达的恐惧是哥特式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哥特式文学作品将艺术与科学在认知上的冲突向大众完全的展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哥特式文学拥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英美文学领域中一直留有哥特式艺术的一席之位,哥特式艺术同时也对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由分析可知,正是因为哥特因子的存在,英美文学才能保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仍处于重要位置。我们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综合分析其间体现的哥特因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进行英美文学鉴赏时,把握好对作品中哥特因子的综合分析,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才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欣赏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J].名作欣赏,2014(36)159-160. [2] 杨克菲.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J].文学教育(中),2013(07)22. [3] 卜小伟.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2)29. [4] 何俊芳.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5)5-6.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模板

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本格式规范在参照《湖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英语研究论文撰写的特点而制定,适用于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 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页面设置1、页面设置:16开版面,单页打印。2、页边距及行间距:上厘米,左厘米,下2厘米,右2厘米,左侧装订,页眉,页脚。除一二级标题及特别注明外,行间距统一为。3、页眉: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每页页眉居中标注“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届英语系毕业论文(设计)”字样,五号宋体居中打印。4、字体和字号:按相应部分的要求分别设置。5.页码编号:从正文起每页页脚加注页码(宋体五号居中),封面页、目录页、英、汉摘要页不编页码。二、毕业论文(设计)构件及格式要求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封面页: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1)(1)学号:按学生成绩册的学号填写。(2)编号:按毕业年份+外国语学院编号+班级编号+学号的最后两位共十位填写。如:2008040122。(3)研究类型: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等类型填写。(4)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号填写。(5)封面中论文标题栏部分为Times New Roman三号。封面顶部项目为中文宋体小四号,其余部分用中文宋体三号填写。2、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见外国语学院网页提供的附件,按照要求格式填写,该页独立成一页,附于封面页后的第一页。3、目录页(英文):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2)。(1) 除“Contents”一词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外,其他统一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2)本页内的论文目录及页码部分由正文标题内容自动生成。请使用word的目录生成功能,具体操作为:分别选择正文中标题文字,用主菜单“格式”中的“样式与格式”功能定义正文中的标题级别,定义完毕后,再点击主菜单中“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即可自动生成目录。(3)目录页只生成至二级标题。4、英文摘要页: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3),本页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英文标题:英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0个单词,可加副标题,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2)作者及导师姓名的汉语拼音:例如:WANG Hui (Tutor:ZHANG Yanghong)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3)作者个人信息:用圆括号圈起,例如 (Class 0403,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Hubei),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4)摘要(Abstract):一般150-200个单词,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abstract一词加粗后用冒号,第一个字母大写。(5)关键词(Key words): 3~5个英文单词,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key words两词加粗后用冒号,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每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和空格分隔。5、中文摘要页:独立一页,但如果篇幅较少,可以与英文摘要页合并成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4)。本页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中文标题:中文标题不得超过30个字,可加副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2)作者及导师姓名:例如:王慧(指导教师:张阳红)。宋体小四号居中。(3)作者个人信息:用圆括号圈起,例如(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0203班, 湖北 黄石 435002)。宋体五号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4)中文摘要:论文内容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200-300字。宋体五号左对齐。(5)关键词: 3~5个中文词组,每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和空格分隔。宋体五号左对齐。(6)分类号:填写中国图书分类号(见附件5)。6、正文部分:多页(格式见附件6)(1)标题与正文:论文题目不定义为标题级别,统一为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居中。正文内每部分均用一级编码加标题标识,各部分内可再设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表示文章层次(思路发展方向),即全文采用三级编码制,按如下格式定义:标题级别 格式要求1.标题1 标题1: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关键词首字母大写,段前行 左对齐标题2 标题2: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关键词首字母大写,段前行 左对齐标题3 标题3: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左对齐正文 正文: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段首行按Tab键自动缩进(2)表格:尽可能采用三线表,表中段落行距为单倍行距。(3)图形:直接插入的插图应有图标图号,不能直接插入的图应留出插图空位。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 用绘图纸绘制的,线条要均匀,主线与辅线粗细比例为2∶1。图中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尽可能采用电脑绘图。(4)文字表述:论文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无语法和逻辑错误,无错字、别字、漏字。论文的表述应当以科学语言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不要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论文中科技术语和名词应符合规定的通用词语,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标准符号。文字、图表、公式清晰准确。(5)论文注释(Notes):论文可以有适量、适当的论文注释,用以注明所引资料的来源,或表达作者对文中某观点、某概念等的补充说明。正文内的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都采用夹注形式,放在括弧内,例如:(桂诗春,1985:25)或者(Selinger,1998: 29),其中,“桂诗春”和“Selinger”分别为中文学者姓名或英语作者的姓,“1985”和“1998”为著作出版年代,“25”和“29”为观点所在的页码。如果要对文中生僻术语进行说明或有其它说明,则采用附注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加注数码,然后在正文之后写明“注释”字样,最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和注文,回文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Notes”一词居中。7、致谢(Acknowledgements):(可选项)用于表达作者的写作心得及对有关人员的感谢,表述要求真实自然。致谢在正文结束后隔行排版;“Acknowledgement”一词居中。8、参考文献(Bibliography):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7)(1)数量要求: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的列入,应不低于8种,其中,英文原文文献应不少于4种。(2)编排顺序:英文文献条目在前,中文文献条目在后;英文文献条目按学者姓氏的字母排列,中文文献按学者的姓氏音序排列。每个文献前用编号[1][2][3][4] 等等标出。(3)种类和标识符: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是著作、论文、专利文献、会议论文等,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网络来源的资料。文献标识符号为:专著为[M]、期刊论文为[J]、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的文章为[A]、未经出版的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4)排版格式:Bibliography一词用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居中,英文参考文献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中文文献用宋体五号;每条文献顶格写,回行缩进4个字符。(5)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著作图书文献)英语作者标注方法: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 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如果三人或以上作者共著,其方法是: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 et al. 例如:[1] Lakoff, G. & Mark, J.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4-47.[2] 作者.文章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内文献)[3] 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文献)英文著作、期刊名用斜体。9、附件或附录:(可选项)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设计图纸、源程序代码、大量的公式、符号、照片等不宜放入正文中的可以附录形式出现。三.篇幅要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文部分3000-5000单词。四.毕业论文装订要求本专业毕业论文按照下列顺序装订:1.封面2.承诺书3.目录页4.英文摘要页5.中文摘要页 (如果篇幅不长,可以与“英文摘要”合并为一页)6.正文部分7.致谢 (可选项)8.参考文献9.附录或附件 (可选项)10.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格式,欢迎参考阅读。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款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辨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辨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高低对齐,并留出 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款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高低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高低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首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词攀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 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英语论文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款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款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首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款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纳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款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交融在论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sm.(Chase 165)

这里的款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应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

4.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

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应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如:

Mary Shelley hated tyranny and“looked upon the poor as pathetic victim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pon the rich and highborn...with undisguised scorn and contempt...(Nitchie 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

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

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应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划了线;规范的款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 Vistas”等。

6.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Farrington, Philosophy 35).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com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Aristotle 15).

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

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供给论文中整个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款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1.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2.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条目内容顺序分辨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峻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

4.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题目

建议选择文学方面的题材比较好些,我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当时我选择的是西方文化方面,材料比较少。但是如果要想拿到优秀论文建议最好别选文学,这个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也许会有许多人选材一样。若是不准备拿优秀论文,文学题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试从家庭视角探析《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皮克拉的悲剧 英语2.浅析《雾都孤儿》中的善及其对恶的影响 英语3.悲观与迷茫心理------浅析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英语4.探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的悲惨命运 英语5.浅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英语6.简爱与苔丝性格及命运的对比研究 英语7.试论《飘》中女性主义的悲剧色彩 英语8.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悲剧 英语9.《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的人物特点分析 英语10.从《哈克贝利o费恩历险记》看马克o吐温的写作特色 英语11.麦琪悲剧的成因--《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英语12.《蝇王》的主题分析 英语13.迷失的灵魂--论奥尼尔晚期剧作《长日人夜行》 英语14.青少年的烦恼--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理分析 英语15.勃朗特姐妹的爱情观解析 英语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我才写完毕业论文,简直是折磨!我把我们系的题目给你,参考看看吧。我写的是文化类的。其实文学和文化类要比翻译和教育类好写得多,网上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多。英美人文和历史研究:1,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2,论美国垮掉的一代3,美国牛仔的成功之路4,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学史中的作用5,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与面子6,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7,西方节日的变迁及文化内涵8,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就是这个题目)9,中美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10,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1,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影响12,英汉商标对英美文化的影响13,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14,浅谈英美姓氏的起源及文化内涵15,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16,《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17,《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18,浅谈美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19,论美国宗教与政治20,《圣经》的文学性及其对中西文学的影响评述选题注意事项:1,选你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毕业论文是个浩大的工程,要是不能写自己想写的,相信我,在这漫长的写作时间里,你会相当痛苦的。2,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不好驾驭。最好是那种“从小角度看大问题”的题目。例如,我写喜福会这部电影,电影体现了中美文化差异,分别有婚姻观,家庭教育观等。但是我以一部电影为出发点,这个角度就比较小。话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只从喜福会这部电影出发,所以范围就缩小了。再者,没什么人写这个电影,所以也不容易和别人雷同,不是被写滥了的题目。3,这个题目是好找资料的,毕竟是本科论文,不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的论文,写作水平有限,平时最多写写几百字的作文忽然要写几千字,想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内容不可能完完全全出自“自己”,于是就要大量的从网上,参考书上,图书馆搬来。所以最好就是找参考资料比较多的题目,切忌是参考,不是照搬,可以PARAPHRASE里面的内容到自己的论文。差不多就这些了,我觉得这几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几个拿不定主意的题目,可以找论文指导老师问问看,当时我开笔写论文前,都找老师问了,老师比较有经验,他应该可以给你很多建议。

英专论文模板

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本格式规范在参照《湖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英语研究论文撰写的特点而制定,适用于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 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页面设置1、页面设置:16开版面,单页打印。2、页边距及行间距:上厘米,左厘米,下2厘米,右2厘米,左侧装订,页眉,页脚。除一二级标题及特别注明外,行间距统一为。3、页眉: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每页页眉居中标注“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届英语系毕业论文(设计)”字样,五号宋体居中打印。4、字体和字号:按相应部分的要求分别设置。5.页码编号:从正文起每页页脚加注页码(宋体五号居中),封面页、目录页、英、汉摘要页不编页码。二、毕业论文(设计)构件及格式要求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封面页: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1)(1)学号:按学生成绩册的学号填写。(2)编号:按毕业年份+外国语学院编号+班级编号+学号的最后两位共十位填写。如:2008040122。(3)研究类型: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等类型填写。(4)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号填写。(5)封面中论文标题栏部分为Times New Roman三号。封面顶部项目为中文宋体小四号,其余部分用中文宋体三号填写。2、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见外国语学院网页提供的附件,按照要求格式填写,该页独立成一页,附于封面页后的第一页。3、目录页(英文):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2)。(1) 除“Contents”一词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外,其他统一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2)本页内的论文目录及页码部分由正文标题内容自动生成。请使用word的目录生成功能,具体操作为:分别选择正文中标题文字,用主菜单“格式”中的“样式与格式”功能定义正文中的标题级别,定义完毕后,再点击主菜单中“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即可自动生成目录。(3)目录页只生成至二级标题。4、英文摘要页: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3),本页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英文标题:英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0个单词,可加副标题,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2)作者及导师姓名的汉语拼音:例如:WANG Hui (Tutor:ZHANG Yanghong)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3)作者个人信息:用圆括号圈起,例如 (Class 0403,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Hubei),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4)摘要(Abstract):一般150-200个单词,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abstract一词加粗后用冒号,第一个字母大写。(5)关键词(Key words): 3~5个英文单词,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key words两词加粗后用冒号,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每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和空格分隔。5、中文摘要页:独立一页,但如果篇幅较少,可以与英文摘要页合并成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4)。本页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中文标题:中文标题不得超过30个字,可加副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2)作者及导师姓名:例如:王慧(指导教师:张阳红)。宋体小四号居中。(3)作者个人信息:用圆括号圈起,例如(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0203班, 湖北 黄石 435002)。宋体五号居中。该项与下项内容之间空一行。(4)中文摘要:论文内容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200-300字。宋体五号左对齐。(5)关键词: 3~5个中文词组,每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和空格分隔。宋体五号左对齐。(6)分类号:填写中国图书分类号(见附件5)。6、正文部分:多页(格式见附件6)(1)标题与正文:论文题目不定义为标题级别,统一为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居中。正文内每部分均用一级编码加标题标识,各部分内可再设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表示文章层次(思路发展方向),即全文采用三级编码制,按如下格式定义:标题级别 格式要求1.标题1 标题1: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关键词首字母大写,段前行 左对齐标题2 标题2: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关键词首字母大写,段前行 左对齐标题3 标题3: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左对齐正文 正文: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段首行按Tab键自动缩进(2)表格:尽可能采用三线表,表中段落行距为单倍行距。(3)图形:直接插入的插图应有图标图号,不能直接插入的图应留出插图空位。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 用绘图纸绘制的,线条要均匀,主线与辅线粗细比例为2∶1。图中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尽可能采用电脑绘图。(4)文字表述:论文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无语法和逻辑错误,无错字、别字、漏字。论文的表述应当以科学语言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不要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论文中科技术语和名词应符合规定的通用词语,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标准符号。文字、图表、公式清晰准确。(5)论文注释(Notes):论文可以有适量、适当的论文注释,用以注明所引资料的来源,或表达作者对文中某观点、某概念等的补充说明。正文内的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都采用夹注形式,放在括弧内,例如:(桂诗春,1985:25)或者(Selinger,1998: 29),其中,“桂诗春”和“Selinger”分别为中文学者姓名或英语作者的姓,“1985”和“1998”为著作出版年代,“25”和“29”为观点所在的页码。如果要对文中生僻术语进行说明或有其它说明,则采用附注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加注数码,然后在正文之后写明“注释”字样,最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和注文,回文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Notes”一词居中。7、致谢(Acknowledgements):(可选项)用于表达作者的写作心得及对有关人员的感谢,表述要求真实自然。致谢在正文结束后隔行排版;“Acknowledgement”一词居中。8、参考文献(Bibliography):独立一页(具体格式见附件7)(1)数量要求: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的列入,应不低于8种,其中,英文原文文献应不少于4种。(2)编排顺序:英文文献条目在前,中文文献条目在后;英文文献条目按学者姓氏的字母排列,中文文献按学者的姓氏音序排列。每个文献前用编号[1][2][3][4] 等等标出。(3)种类和标识符: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是著作、论文、专利文献、会议论文等,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网络来源的资料。文献标识符号为:专著为[M]、期刊论文为[J]、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的文章为[A]、未经出版的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4)排版格式:Bibliography一词用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居中,英文参考文献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中文文献用宋体五号;每条文献顶格写,回行缩进4个字符。(5)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著作图书文献)英语作者标注方法: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 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如果三人或以上作者共著,其方法是:作者姓,作者名首字母(大写). et al. 例如:[1] Lakoff, G. & Mark, J.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4-47.[2] 作者.文章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内文献)[3] 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文献)英文著作、期刊名用斜体。9、附件或附录:(可选项)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设计图纸、源程序代码、大量的公式、符号、照片等不宜放入正文中的可以附录形式出现。三.篇幅要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文部分3000-5000单词。四.毕业论文装订要求本专业毕业论文按照下列顺序装订:1.封面2.承诺书3.目录页4.英文摘要页5.中文摘要页 (如果篇幅不长,可以与“英文摘要”合并为一页)6.正文部分7.致谢 (可选项)8.参考文献9.附录或附件 (可选项)10.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 索引序列
  •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模板
  • 英美文学论文摘要模板
  •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模板
  • 英美文学专科论文题目
  • 英专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