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发布时间: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汉语是我国 传统 文化 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8000字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摘 要:《圣经》和西方文学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圣经》除了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的教义,此外还是西方文学进行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圣经》成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源泉有着其独到的原因,这便是其自身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圣经》的文化价值入手对其本身的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圣经;文学价值;西方文;影响

一、 对《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分析

《圣经》中表述了人间的是非曲直和过失罪恶,都充分反映出了人类内心的悲喜哀愁与理想,使人类更深入的探索人生命运与人生价值的哲理。《圣经》中运用的语言简洁、明快,极具感染力,易于接受;而且其中涉及到的体裁纷繁众多,包括 神话 故事 、 寓言故事 、 传说 散文 、杂文、诗歌、小说等;此外还包括演讲、书信等内容;《圣经》的内容中一般都蕴含着和平民主、公平正义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十几个世纪以来文学家能够借鉴它的创作题材的原因所在。而且,《圣经》在其叙述的结构、 文章 的体裁、文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多方面都具有着较高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 经验 。其中的文学贡献更是为后世的作家提高道德信仰和信仰熏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

《圣经》作为经典之作,对西方的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圣经》中所包含的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传说散文、杂文、诗歌、小说等作品,都可以说是文学方面比较成熟和突出的的文学典范。《圣经》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 名言 警句也是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学各方面的语言文学特点。

(一)《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神曲》中的体现

但丁作为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在中世纪末期所创作的作品《神曲》中,冲破了传统教学的呆板束缚,沉重的打击了中世纪所倡导的世界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思想光环――人文主义。而其中的一些思想文化都是在《圣经》中得到的启示,由西方国家历史上对《神曲》高度定位,以及视《神曲》为精神食粮的表现,都可见《圣经》文化价值的充分体现。《神曲》独特的创作时期,以及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由于这部作品是创作于但丁被流放期间,它所采用的是中世纪较为流行的梦幻文学方式,但丁根据自己梦游三界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创作出了一部可以分为《地狱》、《炼狱》与《天堂》三部分的叙事长诗。而在《神曲》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但丁对《旧约》与《新约》中的启示、说教、福音、象征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自己据此的感想。从寓意上讲,《神曲》所采用由地狱至炼狱,再到天堂的整个过程,与《圣经》之中神学宣扬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道德都是相互契合的,而整个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圣经》中所讲的神学理论是相通的。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体现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戏剧家、作家,一直竭力在生活中和作品中宣扬《圣经》中所体现的博爱与人爱的崇高基督精神。虽然,莎士比亚是一名作家,但是同时作为思想家的他能够对《圣经》的内容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这些都充分体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早期悲剧的作品中,通过详细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圣经》相似的原型人物,比如说,劳伦斯神父就是《圣经》的基督精神的博爱的化身,剧中两仇家能够言归于好,正是通过神父的竭力劝说之下才得以实现的,这种体现理解与宽恕的基督精神正是《圣经》文化在剧作中的真实写照。而另一部巨作《哈姆雷特》中更是多次引用《圣经》的一部戏剧。据官方的专业有效统计,莎士比亚的每部戏剧对《圣经》的引用都要多达14次,更不用说其中对基督精神的充分体现。尽管莎士比亚剧中所描述的人物大多都是要受尽磨难,甚至失去生命,但是,在利己主义盛行、泛滥的环境下,它所包含的博爱与仁爱的思想都体现出了作家对剧作中所有人物的美好期望和坚定信念。而且,莎士比亚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具有强烈的想要重新创建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三)《圣经》的文化价值在清教徒文学中的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革命”外衣下爆发了,清教徒文学也应运而生。清教徒文学产生的独特历史背景,致使清教徒大多以《圣经》为思想武器,以圣经的基督精神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位置为基础进行革命观点的宣扬,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约翰弥尔顿。弥尔顿创作的《力士参孙》、《失乐园》与《复乐园》的作品中大多都是以《圣经》作为创作源泉。《力士参孙》出自旧约,这部巨作中所描述的故事是参孙把大柱撼倒的复仇故事,反映出了参孙在复仇过程中自己纠结而痛苦的内心世界,从中体现出参孙视死如归崇高的人格精神。其中“撒旦反叛”的故事取材于新约、“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出自于旧约。在撒旦反叛这个故事中,撒旦所进行的法抗的行为得到了高度的赞美,而弥尔顿笔下的上帝却被形容成为暴君,作品中对上帝进行歌颂的诗句相对于其他的描述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相反的,对于反抗者撒旦的描述却是充满激情和热情。因为作品中作者塑造的撒旦的形象,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清教徒在这独特历史背景下坚持进行革命的思想。这些长诗都成分体现了《圣经》的文化价值,同时《圣经》也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巧妙的借助了文学创作的寓意与象征手法,在这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表现出了中世纪独有的时代精神风貌。

(四)《圣经》的文化价值在启蒙文学中的体现。

回顾整个西方历史,封建思想迷信的破除要归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次运动使当时受蒙昧的思想受到了启迪,同时对启蒙思想的广泛宣扬,促进了启蒙文学的产生,启蒙文学产生后,由于广为接受使用,便迅速成为西方文学的发展主流。这个时期,西方涌现出很多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这个时期伟大诗人拜伦创作了诗剧《该隐》,该诗剧的创作源泉是《创世纪》之中“该隐杀弟”这则故事。而德国大作家歌德就其本身来讲,是反对宗教主义的,但是他的作品《浮士德》却借用《旧约》中的故事“天上序幕”,这其中就体现出了歌德人生观中的进步与积极的进取精神方面。在浮士德作品中的最后的一幕,歌德受到《圣经》的启示,经结局中的恶魔的失败归功于天使使用的爱火,从而使浮士德的灵魂得到了救赎与拯救。歌德在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更改更是体现了辨证、善恶的哲学思想。

(五)《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近代文学中的体现

圣经的广泛影响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所周知的著名文学作品中,在近代西方的众多文学家中,不论是否信奉基督教,他们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痕迹。典型例子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了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仁爱的高尚基督精神,体现了人们高尚宝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发展[J].学理论,2013.

[2] 殷红梅.《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1.

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我国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大众文化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商业文化,所以在进行大众文化宣传和大众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商业守则,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应该了解到,大众传媒是主引导者,而文化艺术则是被引导对象,此种状况产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艺术内在具体艺术规律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当代文学大众化现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将大众化对当代文学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众文化;当代文学;影响分析

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影响,生产逐步代替创造,模仿手段和复制策略等相继代替了想象和灵感,之前传统艺术的主要目的已不在是单纯表达内心情感倾诉,同时也不会起到宣泄审美情绪与宣泄审美冲动,并在此基础上也不会展现文学本身生命与文学本身活力,依靠文学获取相对利润已成为当前一种需要。文化行业领域中策划概念逐渐被当代艺术家所异化,我们所谓的策划就是要摸清行业市场需要和对应消费者心理,也要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综合上述各点才能正确实施后续文化生产。

一.大众化文化对艺术产生异化影响探究

(1)大众文化得以生存的主要基础就是其能够有力依托现下市场规律和基础市场商业原则,这就会致使艺术逐渐沦为人们赚钱工具和赚钱手段,其同时也不会服从审美需求和文学创造本性且不会迎合逛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具体要求,在产生异化性的基础上也会走向平庸和媚俗。

文化艺术本性和文化艺术旨趣以及相关文化艺术功能等都会产生本质性变化,之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较为张扬和自由的,现在却变成了千篇一律模式和消遣娱乐模式,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文化异化和艺术异化和文学异化等。我们应该了解到,当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精神领域,同时此刻的文学也不再履行相关批判职责和对应否定职责等,现有文学艺术形式只是单纯证明自身存在力与对社会引起的整体作用和效应,换个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及特殊自灭现象。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数量急剧提升,此时大众文化产品规模复制越来越有其基本必要性,大众文化产品由有关机构大批量生产也逐渐成为可能。但是在此过程中此种大众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则会放弃艺术本质以及轻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

大众文化作品逐渐走向当下流水线生产模式当中,标准化文化生产线和模式化文化生产线二者都会设计出较为固定的大众文化标准情节和大众文化具体人物以及大众文化基本组织结构等,相当于机械制造首要必备零部件一样,之后可以不许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文学作品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作品表现力和文学作品 想象力 ,其彻底扼杀了艺术作品创作的自由行和作品本身个性,艺术作品逐渐成为简单产品制作。大众文化的消极性思想不言而喻,其与当代文学格格不入,大众文化消解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本质和艺术自由以及艺术个性等,将相关文学艺术正能量转化为异化反动力量。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异化影响分析

广义来讲,在大众文化的具体影响之下,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文学作品生产类型化、文学作品生产符号化和文学作品低俗化都是当前文学几种主要特点。应该了解到,大众文化以一种较为强势艺术话语,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程度也是越来越深,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当前文学艺术形式和文学行业基本格局以至其产生异化。以下是大众文化对当代文作品异化影响的几个方面:

1.文学作品明星化

文学作品明星化现状致使造星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现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文化产业是建立在当代明星机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依托大众文化促进造星效率。书商是一个新词种,其是通过具体明星塑造形式来完成产品包装和产品发行的,之后在此过程中赚取丰厚利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在媒体中多次出现,但是群众粗制滥造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此类文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书商包装对象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其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质量,大众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大众文化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影响,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书商会在挖掘商机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潜力目标,一面培育一面进行包装以促使当代我国文学市场运作模式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文化作品明星化而已给书商带来丰厚利润,但却有力反映出文学精神逐渐衰退,文学作品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不断被人们所关注,这就会产生作家被关注度远远超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被关注度现象。

2.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

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个性,在大众文化影响之下,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会对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进行全方位渗透,其中侦探小说体裁和言情小说体裁以及武侠小说体裁等都会在作品内容结构模式中发生较大变化,只需将之前铺垫好的材料进行对应位置填充就可完成一部作品。

广义而言,文学作品创作主要包括作品人物、作品情节和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构思几个要素,但是上述四种要素均出现了类型化发展趋势。文学艺术作品类型化的不断发展就会产生文学符号逐渐象征化现状,大众文化会致使文化艺术作品符号化现象产生,使得文学作品本身内在具体表达含义和文学作品本身人文精神等皆被抽空,文学成为一种表面创作行为且并无文学艺术价值可言,还有就是符号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为成堆泛滥,其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的个性创作,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批判净胜有所降低。

3.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

就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而言,其是缺乏一定人文关怀在里面的,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低俗文学艺术作品占有相当一大部分比例,发掘本能和发掘刺激才是真正的生活,显然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具有大众趣味低俗化文学艺术作品会通过生产人欲望和要求等提供相应代替性所求以至达到我国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的具体要求。较为常见趣味低俗作品代表模式就是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模式虽能讲述人类本身故事使人类本身被发现和被挖掘,但是大众文化的出现却将其污染,这种纯洁艺术作品被应大众文化应用到赚取作品利润上。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趣味化宣传模式和低俗化创造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对现有文学基本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其具体表现在与大众文化能够使文学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普通大众的生活,艺术作品功能和文学作品功能二者均向消费性方向与娱乐性方向转变,现下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流通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走向。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大众文化发展现状,摒弃消极文学思想以达到正能量传递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郑维.中国当代文学的游戏性研究[J]. 毕节学院学报.2010(12)

[2] 丁鹏,段云华.大众文化与后新时期中国文学[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3]索邦理.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活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9(03)

[4]徐朝霞.当代文学的失落与曙光[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009(05)

[5] 王莉,石竹青.中国当代文学的狂欢化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04)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

1.《乐记》情感论辨析,《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号。2.论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号。3.春秋雅俗乐之争与当代文艺学发展方向的思考,《通俗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4.“士”与战国时期的传播艺术,《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先秦时期的“说”诗方式,(台北)《孔孟月刊》42卷第6期(2004年3月)。6.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7.古典意境的符号学诠释,《东方丛刊》1993年第4期(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8.隐逸·山水·士人审美心态,《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9.审美感应与山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0.汉语与山水诗的造境,(台北)《国文天地》第210期(2002年11月)。11.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小道”,(香港)《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12.张问陶诗歌思想的发展,《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6月)。13.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4.王渔洋的神韵说与王维的山水诗画,《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15.叶燮论杜诗,《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16.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7.论晚明山阴祁氏女性文学群体,《2006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合理有序地利用文化遗产,《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0月13日。19.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光明日报》(网络周刊)2000年5月10日。 1.清人对清真词的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清初词坛的“尊柳”与“抑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词学》第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3.唐五代词与清代的词学论争,《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与清代词学观念的转变,《柳永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5.杜甫与“词中少陵”,《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6.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8.云间派接受唐宋词之“进路”——以陈子龙、蒋平阶、宋征舆为例,《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二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1.崇祯末年至康熙初年的词学思潮,《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2.评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3.论康熙年间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4.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渤海学刊》1998年第1期。5.临桂派词学思想的发展,《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6.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7.清代词学尊体与古代文学价值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嘉庆年间词学思想的新变,《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9.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10.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11.论康熙年间河南词人群的词学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12.论同光之际江浙词坛的词学思想,《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3.清代词学的诗学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14.论道光时期的浙派词学,《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5.浙西词派与宋词在清代的传播,《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16.道光年间词学思想的发展,(台湾)《中山人文学报》第11期(2000年10月)。17.清代词学与杜甫的诗歌思想,《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18.谢章铤与浙派,《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9.陈廷焯“沉郁”说与古代的诗学传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12月版)。20.清代的“词史”意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21.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春之卷)。22.常州派与近代词学中的解释学思想,《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23.《云韶集》与陈廷焯初期的词学思想,《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4.20世纪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5期。25.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齐鲁学刊》2003年第3期。26.陈廷焯的师友交往与词学立场的转变,《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7.嘉、道以来“声律词派”的发展及其词学成就,《中华文史论丛》第7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三届国际暨第八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4年7月版)。28.清代的词籍出版与词学中兴,(台中)《中国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29.清代词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7日。30.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31.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32.咸、同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 刘永济与传统词学的现代化,《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2.叶恭绰论词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刘永济《词论》与《文心雕龙》之相关性考辨,《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4.胡适与20世纪的中国词学,《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5.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传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6.论晚清常州词派尚“涩”,《东方丛刊》2005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7.南社论词之两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与哲》(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第七期(2005年12月)。8.赵尊岳《明词汇刊》的学术价值,《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 1.《白雨斋词话》在20世纪的回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3.1900~1919年的清词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4.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年3月)。5.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6.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7.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8.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9.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10.20世纪清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要目辑览。11.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2.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3.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年12月版)14.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6.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学术综述:1.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2.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03)。3.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4.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5.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6.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7.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8.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9.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0.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1.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12)12.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3.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4.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5.北美地区中国词学研究述评,《汉学研究通讯》2014年第4期(2014/11)16.北美地区中国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17.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八股文研究之述评,台湾研究所集刊2015(待刊)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2010.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汉语是我国 传统 文化 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8000字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摘 要:《圣经》和西方文学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圣经》除了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的教义,此外还是西方文学进行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圣经》成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源泉有着其独到的原因,这便是其自身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圣经》的文化价值入手对其本身的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圣经;文学价值;西方文;影响

一、 对《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分析

《圣经》中表述了人间的是非曲直和过失罪恶,都充分反映出了人类内心的悲喜哀愁与理想,使人类更深入的探索人生命运与人生价值的哲理。《圣经》中运用的语言简洁、明快,极具感染力,易于接受;而且其中涉及到的体裁纷繁众多,包括 神话 故事 、 寓言故事 、 传说 散文 、杂文、诗歌、小说等;此外还包括演讲、书信等内容;《圣经》的内容中一般都蕴含着和平民主、公平正义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十几个世纪以来文学家能够借鉴它的创作题材的原因所在。而且,《圣经》在其叙述的结构、 文章 的体裁、文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多方面都具有着较高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 经验 。其中的文学贡献更是为后世的作家提高道德信仰和信仰熏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

《圣经》作为经典之作,对西方的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圣经》中所包含的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传说散文、杂文、诗歌、小说等作品,都可以说是文学方面比较成熟和突出的的文学典范。《圣经》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 名言 警句也是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学各方面的语言文学特点。

(一)《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学作品《神曲》中的体现

但丁作为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在中世纪末期所创作的作品《神曲》中,冲破了传统教学的呆板束缚,沉重的打击了中世纪所倡导的世界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思想光环――人文主义。而其中的一些思想文化都是在《圣经》中得到的启示,由西方国家历史上对《神曲》高度定位,以及视《神曲》为精神食粮的表现,都可见《圣经》文化价值的充分体现。《神曲》独特的创作时期,以及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由于这部作品是创作于但丁被流放期间,它所采用的是中世纪较为流行的梦幻文学方式,但丁根据自己梦游三界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创作出了一部可以分为《地狱》、《炼狱》与《天堂》三部分的叙事长诗。而在《神曲》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但丁对《旧约》与《新约》中的启示、说教、福音、象征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自己据此的感想。从寓意上讲,《神曲》所采用由地狱至炼狱,再到天堂的整个过程,与《圣经》之中神学宣扬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道德都是相互契合的,而整个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圣经》中所讲的神学理论是相通的。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体现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戏剧家、作家,一直竭力在生活中和作品中宣扬《圣经》中所体现的博爱与人爱的崇高基督精神。虽然,莎士比亚是一名作家,但是同时作为思想家的他能够对《圣经》的内容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这些都充分体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早期悲剧的作品中,通过详细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圣经》相似的原型人物,比如说,劳伦斯神父就是《圣经》的基督精神的博爱的化身,剧中两仇家能够言归于好,正是通过神父的竭力劝说之下才得以实现的,这种体现理解与宽恕的基督精神正是《圣经》文化在剧作中的真实写照。而另一部巨作《哈姆雷特》中更是多次引用《圣经》的一部戏剧。据官方的专业有效统计,莎士比亚的每部戏剧对《圣经》的引用都要多达14次,更不用说其中对基督精神的充分体现。尽管莎士比亚剧中所描述的人物大多都是要受尽磨难,甚至失去生命,但是,在利己主义盛行、泛滥的环境下,它所包含的博爱与仁爱的思想都体现出了作家对剧作中所有人物的美好期望和坚定信念。而且,莎士比亚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具有强烈的想要重新创建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三)《圣经》的文化价值在清教徒文学中的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革命”外衣下爆发了,清教徒文学也应运而生。清教徒文学产生的独特历史背景,致使清教徒大多以《圣经》为思想武器,以圣经的基督精神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位置为基础进行革命观点的宣扬,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约翰弥尔顿。弥尔顿创作的《力士参孙》、《失乐园》与《复乐园》的作品中大多都是以《圣经》作为创作源泉。《力士参孙》出自旧约,这部巨作中所描述的故事是参孙把大柱撼倒的复仇故事,反映出了参孙在复仇过程中自己纠结而痛苦的内心世界,从中体现出参孙视死如归崇高的人格精神。其中“撒旦反叛”的故事取材于新约、“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出自于旧约。在撒旦反叛这个故事中,撒旦所进行的法抗的行为得到了高度的赞美,而弥尔顿笔下的上帝却被形容成为暴君,作品中对上帝进行歌颂的诗句相对于其他的描述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相反的,对于反抗者撒旦的描述却是充满激情和热情。因为作品中作者塑造的撒旦的形象,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清教徒在这独特历史背景下坚持进行革命的思想。这些长诗都成分体现了《圣经》的文化价值,同时《圣经》也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巧妙的借助了文学创作的寓意与象征手法,在这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表现出了中世纪独有的时代精神风貌。

(四)《圣经》的文化价值在启蒙文学中的体现。

回顾整个西方历史,封建思想迷信的破除要归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次运动使当时受蒙昧的思想受到了启迪,同时对启蒙思想的广泛宣扬,促进了启蒙文学的产生,启蒙文学产生后,由于广为接受使用,便迅速成为西方文学的发展主流。这个时期,西方涌现出很多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这个时期伟大诗人拜伦创作了诗剧《该隐》,该诗剧的创作源泉是《创世纪》之中“该隐杀弟”这则故事。而德国大作家歌德就其本身来讲,是反对宗教主义的,但是他的作品《浮士德》却借用《旧约》中的故事“天上序幕”,这其中就体现出了歌德人生观中的进步与积极的进取精神方面。在浮士德作品中的最后的一幕,歌德受到《圣经》的启示,经结局中的恶魔的失败归功于天使使用的爱火,从而使浮士德的灵魂得到了救赎与拯救。歌德在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更改更是体现了辨证、善恶的哲学思想。

(五)《圣经》的文化价值在近代文学中的体现

圣经的广泛影响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所周知的著名文学作品中,在近代西方的众多文学家中,不论是否信奉基督教,他们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痕迹。典型例子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了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仁爱的高尚基督精神,体现了人们高尚宝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发展[J].学理论,2013.

[2] 殷红梅.《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1.

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我国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大众文化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商业文化,所以在进行大众文化宣传和大众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商业守则,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应该了解到,大众传媒是主引导者,而文化艺术则是被引导对象,此种状况产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艺术内在具体艺术规律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当代文学大众化现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将大众化对当代文学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众文化;当代文学;影响分析

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影响,生产逐步代替创造,模仿手段和复制策略等相继代替了想象和灵感,之前传统艺术的主要目的已不在是单纯表达内心情感倾诉,同时也不会起到宣泄审美情绪与宣泄审美冲动,并在此基础上也不会展现文学本身生命与文学本身活力,依靠文学获取相对利润已成为当前一种需要。文化行业领域中策划概念逐渐被当代艺术家所异化,我们所谓的策划就是要摸清行业市场需要和对应消费者心理,也要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综合上述各点才能正确实施后续文化生产。

一.大众化文化对艺术产生异化影响探究

(1)大众文化得以生存的主要基础就是其能够有力依托现下市场规律和基础市场商业原则,这就会致使艺术逐渐沦为人们赚钱工具和赚钱手段,其同时也不会服从审美需求和文学创造本性且不会迎合逛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具体要求,在产生异化性的基础上也会走向平庸和媚俗。

文化艺术本性和文化艺术旨趣以及相关文化艺术功能等都会产生本质性变化,之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较为张扬和自由的,现在却变成了千篇一律模式和消遣娱乐模式,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文化异化和艺术异化和文学异化等。我们应该了解到,当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精神领域,同时此刻的文学也不再履行相关批判职责和对应否定职责等,现有文学艺术形式只是单纯证明自身存在力与对社会引起的整体作用和效应,换个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及特殊自灭现象。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数量急剧提升,此时大众文化产品规模复制越来越有其基本必要性,大众文化产品由有关机构大批量生产也逐渐成为可能。但是在此过程中此种大众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则会放弃艺术本质以及轻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

大众文化作品逐渐走向当下流水线生产模式当中,标准化文化生产线和模式化文化生产线二者都会设计出较为固定的大众文化标准情节和大众文化具体人物以及大众文化基本组织结构等,相当于机械制造首要必备零部件一样,之后可以不许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文学作品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作品表现力和文学作品 想象力 ,其彻底扼杀了艺术作品创作的自由行和作品本身个性,艺术作品逐渐成为简单产品制作。大众文化的消极性思想不言而喻,其与当代文学格格不入,大众文化消解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本质和艺术自由以及艺术个性等,将相关文学艺术正能量转化为异化反动力量。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异化影响分析

广义来讲,在大众文化的具体影响之下,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文学作品生产类型化、文学作品生产符号化和文学作品低俗化都是当前文学几种主要特点。应该了解到,大众文化以一种较为强势艺术话语,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程度也是越来越深,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当前文学艺术形式和文学行业基本格局以至其产生异化。以下是大众文化对当代文作品异化影响的几个方面:

1.文学作品明星化

文学作品明星化现状致使造星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现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文化产业是建立在当代明星机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依托大众文化促进造星效率。书商是一个新词种,其是通过具体明星塑造形式来完成产品包装和产品发行的,之后在此过程中赚取丰厚利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在媒体中多次出现,但是群众粗制滥造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此类文作品创造者和文学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书商包装对象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其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质量,大众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大众文化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影响,文学作品生产明星化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书商会在挖掘商机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潜力目标,一面培育一面进行包装以促使当代我国文学市场运作模式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文化作品明星化而已给书商带来丰厚利润,但却有力反映出文学精神逐渐衰退,文学作品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不断被人们所关注,这就会产生作家被关注度远远超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被关注度现象。

2.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

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个性,在大众文化影响之下,文学作品创作类型化会对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进行全方位渗透,其中侦探小说体裁和言情小说体裁以及武侠小说体裁等都会在作品内容结构模式中发生较大变化,只需将之前铺垫好的材料进行对应位置填充就可完成一部作品。

广义而言,文学作品创作主要包括作品人物、作品情节和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构思几个要素,但是上述四种要素均出现了类型化发展趋势。文学艺术作品类型化的不断发展就会产生文学符号逐渐象征化现状,大众文化会致使文化艺术作品符号化现象产生,使得文学作品本身内在具体表达含义和文学作品本身人文精神等皆被抽空,文学成为一种表面创作行为且并无文学艺术价值可言,还有就是符号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为成堆泛滥,其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文学艺术的个性创作,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批判净胜有所降低。

3.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

就文学作品趣味低俗化而言,其是缺乏一定人文关怀在里面的,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低俗文学艺术作品占有相当一大部分比例,发掘本能和发掘刺激才是真正的生活,显然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具有大众趣味低俗化文学艺术作品会通过生产人欲望和要求等提供相应代替性所求以至达到我国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的具体要求。较为常见趣味低俗作品代表模式就是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模式虽能讲述人类本身故事使人类本身被发现和被挖掘,但是大众文化的出现却将其污染,这种纯洁艺术作品被应大众文化应用到赚取作品利润上。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趣味化宣传模式和低俗化创造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对现有文学基本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其具体表现在与大众文化能够使文学创作者和文学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普通大众的生活,艺术作品功能和文学作品功能二者均向消费性方向与娱乐性方向转变,现下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流通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走向。但是此时往往会导致相关文化作品坐着物化状况产生。实力强劲大众传媒会与对应文化作品创作者二者之间形成主引导和被引导模式,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大众文化发展现状,摒弃消极文学思想以达到正能量传递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郑维.中国当代文学的游戏性研究[J]. 毕节学院学报.2010(12)

[2] 丁鹏,段云华.大众文化与后新时期中国文学[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3]索邦理.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活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9(03)

[4]徐朝霞.当代文学的失落与曙光[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009(05)

[5] 王莉,石竹青.中国当代文学的狂欢化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04)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大连大学是省市共建的一般地方高校,非211大学

大连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浪漫之都——辽宁省大连市,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入选高校,首批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更名为大连大学。1987年10月,与大连师范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成为如今的大连大学。

多年来,大连大学在先进大学文化的引领下,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团结奋斗,坚持“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

学校发挥综合性地方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动了信息、软件、制造、材料、医药、旅游、自贸、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智慧大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注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百人担任国家、辽宁省及大连市各行业的智库专家,每年均承担一批政府委托项目,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采纳。在送文化下乡、科技扶贫、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

学校历史

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1979年7月改后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1981年11月改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

1949年10月成立旅大师范学校,1978年12月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1951年3月改为旅大市医士学校,1954年12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医士学校,1956年3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卫生学校,1963年12月改为旅大市卫生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9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4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4人,专任教师998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卓越计划项目6个。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护理学(二批)、小学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护理学、汉语言文学、日语、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软件工程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4个):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3个):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7个):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2个):医学检验、日语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6个辽宁省创新团队,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以及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25项,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超亿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6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CI、SSCI、EI、CSSCI检索论文1000余篇次;授权发明专利335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1项国防科研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14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参加“辽宁省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

学术期刊

《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为现名。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 1008-2395 CN 21-1390/G4,国外代号为DK21008。1999年1月开始正式出版发行。期刊为全国首届《CAJ-CD》评优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大连大学不是211院校。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y),简称连大(DLU),位于浪漫之都——辽宁省大连市,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入选高校,首批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2010.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大连民族学院毕业论文

严。1、在大连民族大学答辩规则中说明在线答辩需严格遵循《大连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文件中答辩流程要求,相关材料不缺失、环节不缺漏、时间不缩减、质量不降低。2、在线答辩学生需在单独空间独立参加答辩,进行PPT汇报时,推荐采用屏幕分享功能播放自己电脑上的PPT,如确因特殊原因无法采取此功能的,在学生进行视频汇报时,由专人协助播放PPT。3、在线答辩应接受来自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全程监督。4、如因网络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答辩中断无法进行,应启用备用答辩平台继续答辩。如因不可抗力因素确实无法继续进行,须重新安排时间进行答辩,并报教务处备案是很严的。

1.获得大连民族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应修满以下学分要求:(1)专业课程:149学分,其中必修课98学分,选修课51学分;(2)通识教育课程:37学分,其中实践环节5学分;(3)其它课程:4学分;2.获得大连民族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还应具备以下要求:(1)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目标》规定,通过学校考核毕业;(2)具备社会实践经历;(3)完成毕业设计,提交、审核指导老师指定的毕业论文;(4)科研创新能力达到规定标准;(5)通过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6)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操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7)遵守国家关于教育、科学技术等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1 B2B电子商务网站SEO研究 刘玉利 河北工业科技 2009/052 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张小兵 民营科技 2009/093 全国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专区在福建省开通 中国政府采购 2009/094 “国际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新局面 电脑与电信 2009/095 以练带学,从点到面,系统掌握——电子商务考证课程改革回顾 王雪芬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56 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亳州市为例 吴焕焕 商业经济 2009/187 基于乔纳森建构主义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设计初探 孙启隆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8 物流服务响应速度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蔡龙浩 科技资讯 2009/279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张慧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610 基于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融合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初探 曹兴虎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11 ERP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研究 王炳辉 厦门科技 2009/0412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张宇婷 商业经济 2009/1813 2009年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 彭振营 商场现代化 2009/2314 电子商务个性化文档推荐技术研究 庞秀丽 中国管理科学 2008/S115 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 韩坤 商场现代化 2009/2316 基于支持向量机集成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信用评估模型研究 吴冲 中国管理科学 2008/S117 对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思考 高嵩 商场现代化 2009/2218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条码标准体系应用刍议 李咏婵 商场现代化 2009/2219 基于XML技术的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徐敏 科技资讯 2009/2720 电子商务安全中的PKI技术探讨 王金良 大众科技 2009/09资料来源

大连民族学院核心期刊

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安徽大学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前50名 名次 等级 校名 1A++北京大学 2A++北京师范大学 3A++复旦大学 4A++南开大学 5A+南京大学 6A+山东大学 7A+华中师范大学 8A中山大学 9A武汉大学 10A清华大学 11A中国人民大学 12A四川大学 13A华东师范大学 14A兰州大学 15B+陕西师范大学 16B+厦门大学 17B+暨南大学 18B+东北师范大学 19B+吉林大学 20B+浙江大学 21B+西北大学 22B+郑州大学 23B+河北大学 24B天津师范大学 25B首都师范大学 26B河北师范大学 27B河南大学 28B中央民族大学 29B福建师范大学 30B内蒙古民族大学 31B上海师范大学 32B华南师范大学 33B西南大学 34B安徽大学 35C+山西大学 36C+南京师范大学 37C+广西师范大学 38C+云南大学 39C+聊城大学 40C+江西师范大学 41C+上海大学 42C+苏州大学 43C+湖南师范大学 44C+内蒙古大学

河南大学历史系很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历史系培养处好多,历史权威学家和考古学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中州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25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历史知识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孙作云、黄元起、胡思庸、韩承文等先后在此执教,曾在这里求学的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也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博物馆4人),专兼职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古代史专业属于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创刊于1951年的《新史学通讯》即现在的《史学月刊》,属历史类国内核心期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在国内外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刊物《历史文化论坛》,从1977年至今刊出40余期,为全国高校历史系交换刊物。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博系和世界历史等四个系科,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宋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史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由河南大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招生)。拥有历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包括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八个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河南省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余人。古色古香的7号楼是学院的办公和科研场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拥有18余万册图书,200多种刊物、30多种报纸。特别是《四库全书》、《清实录》、《明实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丛书集成》、《敦煌宝藏》、《隋唐五代墓志》、《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书,是书库镇库之宝。除丰富的藏书外,资料室还拥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如《大公报》、《申报》、《盛京时报》、《晋察冀时报》、《抗敌报》、《政府官报》等报纸及《新青年》、《红色中国》、《东方杂志》、《妇女生活》等各种旧杂志。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在全国高校文史类系科中名列前茅。学院的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开展的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中国钱币——铜镜陈列、中国瓷器陈列。共有藏品3000余件,另有教学标本(含复制模型)300余件。

我是辽大经院的 论专业的话 辽大的经管还不错 但是两个最好的专业是只在省内招生的【充分说明这个学校生源不太好扭脸】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说经管好 师资比较强吧【但是一般专业能分到的好老师也是有限的 一学期大概有一科是教授】其他学院我不是很了解 保研的话每个学院都是有名额的 经管除了个别专业保研很优势以外其他其实也没有特别好 像我们专业58个人保前4 4个里面三个保本校的。。理科类的话辽大就不是很强了 这也是辽大排名为什么那么低的原因吧然后吃住条件也没什么好说的 老校区宿舍有阳台但是6人间 新校区宿舍比较但是是4人间 老校区食堂 反正我周围的同学挺觊觎的 我是南方人我觉得新老校区食堂都还行啦不知道你是哪儿的人有没有必要说交通 我觉得吧新校区最不好的就是偏僻 在沈北大学城的最北端 出去一趟时间全花交通上了 然后就是因为在沈阳所以挺冷的 南方人表示对一年六个月是冬天很不适应啊T T老校区很小很集中 新校区很大很分散 而且体育场很偏远基本上不是体育课的话没人去 也不太安全 老校区建筑老但是就比较有文化底蕴啦 新校区还蛮新的 才五六年吧研究生院留学生院都在老校区 老师也都住在那边 每天校车来校车走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 主要是不知道你要问什么 你这问题太泛泛了OTZ 要是有别的什么问题站短我吧^^最后罗嗦一句 考进辽大的我没见过谁说自己是正常发挥的 都说是怎么失误怎么失误 我只能说心态一定要放好 大学就是一个新的平台 我个人感觉好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素质 其他的我觉得都是能改变的以上。

本人辽大经济的,个人感觉一般(就自己想法),学长学姐们介绍,辽大的就业优势不大,但是本科211研究生再好一些也是不错的,还是看个人选择吧,大学看中的真的是自律,我们经济学院基本是看自己,听说隔壁法院的自习组织没断过emmm至于前面说的风气什么的,怎么说,三观不正恶心人的东西哪里都有,但个体不能代表全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同学还是挺友爱的,人美心善的比较多。总的来说,辽大对考研有点帮助的,毕竟有的学校的研究生只对211985学生开放,工作岗位也是如此

  • 索引序列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
  •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 大连民族学院毕业论文
  • 大连民族学院核心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