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班家园沟通的对策研究论文

中班家园沟通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班家园沟通的对策研究论文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沟通,避免麻烦。幼儿园老师每天都会和家长见面,所以,最好把孩子每天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不要等一些情况发展严重了才想起和家长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这就要求老师在孩子在校期间,认真观察每个孩子,把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记在心里。2、主动沟通。教师要与家长主动交流幼儿情况,不仅能让家长及时知道孩子每天的在校情况。作为老师,还可以从家长那里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孩子的潜能。3、尊重家长,态度友好。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当然知道尊重别人,礼貌友好,为学生做好表率。所以,在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能有作为教师的优越感,自认为比家长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甚至以教训的语气和家长交流,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1沟通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家长,摆正且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要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性的沟通,两者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王加敏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一位孩子,在画画、数学等方面与其他的幼儿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入小学时,我们建议家长让王加敏再重读一年,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便与她更好的进入小学。但是家长听了之后并没有采纳,还觉得我们对王加敏有偏见,说了一些刺耳的话语,执意要升入小学。我们理解在每位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王加敏的爸爸看到了她的表现后,再一次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很抱歉之前的做法,现在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孩子确实在能力上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距。2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在家园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无疑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倾听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对孩子的问题作简单评判,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孩子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切记,与家长沟通并不是教育家长,教师要避免对家长说教,要给予家长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本文来自于]方式,为合作共育大好基础。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去体会和理解家长。其次要给予家长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用心。专注的神情和适当的点头示意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外在行为,这对家长来讲既是尊重,又是一种鼓励。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最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本文来自于]“软化”得通情达理。辉辉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各班布置区角环境,老师的任务也很重,没有及时的提醒孩子喝水,由于老师的疏忽,导致了冲冲小朋友一天没有喝水。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他才拉着妈妈去喝水,辉辉妈妈看到儿子渴了一天,十分心疼,指责我们工作不到位,还一味的质问我们是如何照顾小孩子的,这样漠不关心的照顾如何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马上进行安抚:“辉辉妈妈,真是对不起,今天呢是我们不对,辉辉呢平时比较乖也不太爱表达,今天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也知道你肯定很心疼,以后我们肯定会特别注意一点的好不好?”辉辉妈妈听到我们道歉后,也开始软化了,说:“辉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之前我们也没有和你们说清楚,那老师下次就麻烦你们多提醒他,他自己不敢和老师说,你们多主动的和他进行沟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心疼。我想你们老师应该是照顾的很好的,没想到……”我们又一次道歉,辉辉妈妈牵着他回家了。听到家长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心里满是委屈,但是尽管家长再怎么不讲道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快。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一天没有喝水,我心疼吗?”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疼和气愤的情绪,并耐心的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从而得到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3沟通中要以 “交流”为桥梁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需要和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想必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心果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不太爱说话,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一天,我将发生在心果身上的一件趣事同心果妈妈分享:心果在午睡之前,学小猴子爬树一样。看见老师后,“嗖”的一声缩了回来,躲进了被窝里……心果妈妈听了后,笑着说:“心果在家里是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很贪玩,很任性,妈妈说什么也不听,就喜欢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讲话,也不爱玩了……”心果妈妈也和我们讲了很多心果在家的趣事,我们就好像“叙家常”一样。4沟通要重视“家访”的重要作用通过家访,我们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就孩子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家访、网上聊天等形式定期沟通,检验效果,即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硕硕是个比较“暴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欺负弱小”。久而久之,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天下午,硕硕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们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硕硕妈妈。硕硕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啪啪”打了几下手心,狠狠地说:“再打人,就关到门外去,不要你了……”硕硕“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教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硕硕妈妈就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过激行为让沟通成为了一种“障碍”,仔细分析原因后,为了了解硕硕在家到底表现怎样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我们主动提出了家访的想法,得到了硕硕妈妈的同意。在家访中,我们首先肯定了硕硕最近取得的进步,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不足。通过沟通,我们终于知道了硕硕打人背后的“真相”:家长经常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的倾向,有时是大人不经意被模仿了!借助这次家访,让家长正视孩子的缺点,积极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自己对幼儿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关心充分的流露给家长,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的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写作小常识: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幼儿园家园沟通的策略研究论文

1沟通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家长,摆正且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要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性的沟通,两者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王加敏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一位孩子,在画画、数学等方面与其他的幼儿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入小学时,我们建议家长让王加敏再重读一年,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便与她更好的进入小学。但是家长听了之后并没有采纳,还觉得我们对王加敏有偏见,说了一些刺耳的话语,执意要升入小学。我们理解在每位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王加敏的爸爸看到了她的表现后,再一次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很抱歉之前的做法,现在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孩子确实在能力上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距。2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在家园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无疑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倾听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对孩子的问题作简单评判,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孩子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切记,与家长沟通并不是教育家长,教师要避免对家长说教,要给予家长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本文来自于]方式,为合作共育大好基础。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去体会和理解家长。其次要给予家长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用心。专注的神情和适当的点头示意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外在行为,这对家长来讲既是尊重,又是一种鼓励。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最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本文来自于]“软化”得通情达理。辉辉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各班布置区角环境,老师的任务也很重,没有及时的提醒孩子喝水,由于老师的疏忽,导致了冲冲小朋友一天没有喝水。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他才拉着妈妈去喝水,辉辉妈妈看到儿子渴了一天,十分心疼,指责我们工作不到位,还一味的质问我们是如何照顾小孩子的,这样漠不关心的照顾如何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马上进行安抚:“辉辉妈妈,真是对不起,今天呢是我们不对,辉辉呢平时比较乖也不太爱表达,今天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也知道你肯定很心疼,以后我们肯定会特别注意一点的好不好?”辉辉妈妈听到我们道歉后,也开始软化了,说:“辉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之前我们也没有和你们说清楚,那老师下次就麻烦你们多提醒他,他自己不敢和老师说,你们多主动的和他进行沟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心疼。我想你们老师应该是照顾的很好的,没想到……”我们又一次道歉,辉辉妈妈牵着他回家了。听到家长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心里满是委屈,但是尽管家长再怎么不讲道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快。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一天没有喝水,我心疼吗?”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疼和气愤的情绪,并耐心的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从而得到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3沟通中要以 “交流”为桥梁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需要和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想必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心果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不太爱说话,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一天,我将发生在心果身上的一件趣事同心果妈妈分享:心果在午睡之前,学小猴子爬树一样。看见老师后,“嗖”的一声缩了回来,躲进了被窝里……心果妈妈听了后,笑着说:“心果在家里是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很贪玩,很任性,妈妈说什么也不听,就喜欢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讲话,也不爱玩了……”心果妈妈也和我们讲了很多心果在家的趣事,我们就好像“叙家常”一样。4沟通要重视“家访”的重要作用通过家访,我们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就孩子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家访、网上聊天等形式定期沟通,检验效果,即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硕硕是个比较“暴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欺负弱小”。久而久之,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天下午,硕硕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们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硕硕妈妈。硕硕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啪啪”打了几下手心,狠狠地说:“再打人,就关到门外去,不要你了……”硕硕“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教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硕硕妈妈就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过激行为让沟通成为了一种“障碍”,仔细分析原因后,为了了解硕硕在家到底表现怎样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我们主动提出了家访的想法,得到了硕硕妈妈的同意。在家访中,我们首先肯定了硕硕最近取得的进步,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不足。通过沟通,我们终于知道了硕硕打人背后的“真相”:家长经常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的倾向,有时是大人不经意被模仿了!借助这次家访,让家长正视孩子的缺点,积极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自己对幼儿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关心充分的流露给家长,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的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写作小常识: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导语:家长和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保持家园合一实施教育的良好条件。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地进行,作为老师,要耐心倾听每位家长的叙述,合理分析家长提出的问题,并力求以最快的效率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确保家园工作和谐、顺利地开展。

一、统一教育理念,同步同向教育

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每个家长由于在性格、文化层次、职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其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同时,有些家长也在教育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所以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往往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家长提醒老师午睡时一定将孩子的棉袄脱掉,有的家长则叮嘱老师千万不能给孩子脱棉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关注的是孩子学了什么,认为玩和游戏都是浪费时间;倘若孩子在园磕着碰着了,有些家长当面就给老师难堪,说话难听。许多教师抱怨现在不光孩子难带,家长也越来越难伺候了,无法与家长正常交流和沟通。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我园在新生入园前会对家长进行两次免费培训,就《我们的幼儿园》《入园前家长该做什么》等对家长宣传,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培养目标,让他们明白培训是为了帮助家长纠正家庭教育中有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健康成长。

二、平等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沟通需要一定的智慧。孩子入园以后,教师就要天天和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打交道了。忽视一个家长,就意味着放弃一个孩子。所有家长的愿望其实是一致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策略、一视同仁。

1.沟通的桥梁

与家长沟通首先要有途径。我园每年8月为家访月;孩子每月有《幼儿成长纪念册》;我园每月对家长有一次免费讲座;每月有一份“文幼园报”免费发给家长;另外早晚接送、电话、校信通、幼儿园网站、班级家长园地、班级博客等,都是与家长沟通的途径。老师针对不同的家长、不同的问题要采取适当的途径进行沟通,并保证沟通的通畅。

2.沟通的态度

我在与家长沟通时时刻掌握八字方针——积极主动,热情诚恳。

3.沟通的话题

孩子是永远不变的话题,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纽带。其实教师对孩子一句关心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对于家长来说可能都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了解家长的想法,揣摩家长的心理。不同幼儿的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如小班家长关注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情绪,而大班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等。

4.沟通的准备

要想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在与每一位家长沟通前要明确沟通的目的,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和方法,选择明确沟通的对象,然后用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

5.沟通的语言艺术

教师作为家园之间沟通的主导方,其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教师在谈话中应该语态真诚、语调亲切、语句清楚,使家长一听就明白,能从谈话中受到启发。比如家长经常跟老师说让孩子多喝水,老师可以有多种回答:“天气这么热,是应该多喝水。”“好的,我会提醒他。”这就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再比如使用得体的称呼:“佳佳爸爸,您好!”让人听了有一种舒心的感觉,自然就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耐心倾听、积极回应。如有一次中4班10个家长反映问题,主要是班上有一个能力强的孩子经常当值日生,什么事都是小排头,其他家长觉得不公平,说到情绪激动时居然要求把这个孩子调班。耐心听家长说完以后,我回答:一是老师经常用他确实欠妥当,应当给每一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二是如果把这个孩子调班,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孩子又没有犯错。听完我的解释,家长们想一想是这个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因此,一定要耐心听家长把事情讲完,而不是打断他的话,急于解决问题。遇到火气特别大的家长,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请家长坐下来,倒杯水慢慢说。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他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老师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交流中,教师应当从为了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家长,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应尽量避免“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说法。谈话要使双方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上,而不要去针对谁,以防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问题的解决。

总之,与家长交流沟通需要一定的艺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先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沟通永无止境,让我们掌握沟通的艺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灵活运用沟通的技巧,真诚地与家长沟通。让家园携手,为孩子打造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有效家园沟通的实践研究论文

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 教育 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一 育 方法 和内容上是有所不同的,但它们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在教育目标上是统一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合作,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可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导致了不良的教育效果。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家长要不断学习 育儿知识 ,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 文章 ,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学习幼儿园发放的家长学习材料,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 第二,家长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要不断询问并倾听孩子讲述他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 故事 、舞蹈以及手工、 图画作品 等。孩子在描述和表征时,可能不是那么完整,但家长一定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达完,否则会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有些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其他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家长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家长朋友们就要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节日联欢、运动会、家长会、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您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废旧物品、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第五,家长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虽然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消极被动地听从,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口头交流、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和老师取得联系,向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与表现,并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六,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再给你闹,你就咬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就会与老师携手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二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什么是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合力,是教师的希望也是幼儿园的目的之一。教育合力诸因素中,家庭、学校是最主要的。要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 家庭和幼儿园各自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 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有的家长爱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又得当,所以他们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是目前也有不少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教育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第二,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的教育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不管在教育理念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育方法上都有国家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方面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但是,因为各个家庭的背景 文化 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水平不均,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教师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当前而言家园共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归纳为三点: 一是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物质基础,怎么教是老师的事。而幼儿园只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二是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三是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 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一、建立有效沟通 1、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孩子的明天就是家长今天的翻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还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每个孩子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教育和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家庭与幼儿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缺一不可。 2、教师要改变观念,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所以,教师不应只把家长放在教育的一个“配合者”的身份,而应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更多的应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把自己开展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转达给家长。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1、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召开“新生幼儿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园教育需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争取家园配合,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2、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4、做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入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 5、坚持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 6、定期举行育儿 经验 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 总之,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三 【摘 要】构建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迈上新台阶,是中国石化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石化自2001年开始ERP系统的设计和上线,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油田、炼化和销售等板块,ERP在各级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重要桥梁和工具。 【关键词】幼儿家园共育;教育理念 实现集中与分散的统一借助ERP系统流程,可以保证80%的企业行为都有规范而畅通的 渠道 ,最终形成理性的管理架构,保证企业 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在一个规范理性的管理架构下,管理者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 一、家园共育的背景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席话语,告诫我们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对孩子身体力行地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却远胜于老师。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学校教育的系统与规范,但是却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孩子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原始取向。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一样,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以使来自双方的 学习经验 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获得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从而最大限度的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下面本人就谈谈有关家长工作中“家园共育”开展的感受和体会。 三、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1.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教育是一项很全面很繁琐的工程,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有教育者研究:孩子在0~6岁所学到的一切将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这样的家长实在要反省一下了,为什么有人说5+2=0呢?这难道不是家长的责任吗?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积极地跟学校老师配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家鼓励孩子发扬他的优点,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弥补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一步步的健康成长。 2.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 3.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例如我们开通的校讯通,微博等等。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共同创造爱的氛围,促进家园共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每一位亲人的关爱。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5.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做到了“四公布”: (1)召开新学期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 (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 (5)充分利用走廊等有限空间,让幼儿在园学习的内容和作业展示给接送的家长朋友们。 四、家园共育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 儿童 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2.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3.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组织父母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父母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父母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父母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才能和特长的父母,到园来当“老师”,或者请父母们到班上与孩子们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 4.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晓文.谈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特殊性.魅力中国,2011,(15) [2]倪蕙.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2) 猜你喜欢: 1.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大班 2.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3篇 3. 家园共育大班育儿知识 4.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 5. 大班家园共育文章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幼儿园家园沟通论文

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 教育 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一 育 方法 和内容上是有所不同的,但它们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在教育目标上是统一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合作,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可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导致了不良的教育效果。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家长要不断学习 育儿知识 ,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 文章 ,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学习幼儿园发放的家长学习材料,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 第二,家长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要不断询问并倾听孩子讲述他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 故事 、舞蹈以及手工、 图画作品 等。孩子在描述和表征时,可能不是那么完整,但家长一定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达完,否则会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有些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其他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家长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家长朋友们就要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节日联欢、运动会、家长会、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您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废旧物品、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第五,家长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虽然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消极被动地听从,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口头交流、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和老师取得联系,向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与表现,并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六,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再给你闹,你就咬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就会与老师携手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二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什么是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合力,是教师的希望也是幼儿园的目的之一。教育合力诸因素中,家庭、学校是最主要的。要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 家庭和幼儿园各自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 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有的家长爱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又得当,所以他们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是目前也有不少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教育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第二,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的教育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不管在教育理念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育方法上都有国家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方面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但是,因为各个家庭的背景 文化 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水平不均,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教师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当前而言家园共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归纳为三点: 一是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物质基础,怎么教是老师的事。而幼儿园只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二是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三是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 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一、建立有效沟通 1、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孩子的明天就是家长今天的翻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还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每个孩子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教育和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家庭与幼儿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缺一不可。 2、教师要改变观念,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所以,教师不应只把家长放在教育的一个“配合者”的身份,而应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更多的应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把自己开展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转达给家长。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1、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召开“新生幼儿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园教育需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争取家园配合,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2、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4、做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入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 5、坚持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 6、定期举行育儿 经验 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 总之,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三 【摘 要】构建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迈上新台阶,是中国石化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石化自2001年开始ERP系统的设计和上线,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油田、炼化和销售等板块,ERP在各级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重要桥梁和工具。 【关键词】幼儿家园共育;教育理念 实现集中与分散的统一借助ERP系统流程,可以保证80%的企业行为都有规范而畅通的 渠道 ,最终形成理性的管理架构,保证企业 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在一个规范理性的管理架构下,管理者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 一、家园共育的背景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席话语,告诫我们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对孩子身体力行地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却远胜于老师。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学校教育的系统与规范,但是却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孩子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原始取向。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一样,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以使来自双方的 学习经验 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获得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从而最大限度的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下面本人就谈谈有关家长工作中“家园共育”开展的感受和体会。 三、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1.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教育是一项很全面很繁琐的工程,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有教育者研究:孩子在0~6岁所学到的一切将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这样的家长实在要反省一下了,为什么有人说5+2=0呢?这难道不是家长的责任吗?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积极地跟学校老师配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家鼓励孩子发扬他的优点,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弥补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一步步的健康成长。 2.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 3.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例如我们开通的校讯通,微博等等。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共同创造爱的氛围,促进家园共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每一位亲人的关爱。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5.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做到了“四公布”: (1)召开新学期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 (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 (5)充分利用走廊等有限空间,让幼儿在园学习的内容和作业展示给接送的家长朋友们。 四、家园共育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 儿童 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2.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3.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组织父母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父母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父母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父母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才能和特长的父母,到园来当“老师”,或者请父母们到班上与孩子们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 4.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晓文.谈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特殊性.魅力中国,2011,(15) [2]倪蕙.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2) 猜你喜欢: 1.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大班 2.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3篇 3. 家园共育大班育儿知识 4.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 5. 大班家园共育文章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家长工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lI)08(B)―0044―01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必要性 1.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由于年龄、文化水平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应满足: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的某些要求是无理的,应该制止,实在不行就打等等。观念各不相同,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同。此时,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行为,开展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园同步,形成家园合力。家长观念一旦转变.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为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会把家长请进幼儿园,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家园联谊活动”等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开展的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3.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二、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法保守。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只图省事.并不关心孩子在园受教育的具体状况。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就归教师管,教育应该是教师的事情,家长只要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行了。 2.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许多父母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家教观念比较陈旧,宠多于教,爱多于严,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有效开展家长工作的策略 1.教师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1)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家园合作是否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是否与他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当幼儿园教育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家园合作中,教师要尽量互动接近家长,经常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教师要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个有心人,善于用心观察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主动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才会化被动为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2)教师想要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的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朋友,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教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良性循环发展.使家长工作顺利开展。 2.避免千篇一律,注重因人而异。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作为教师,也要区别对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使沟通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针对有些家长过高要求孩子.急于求成,我们就要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告诉他们过高地要求孩子可能导致孩子胆怯,丧失信心等。

儿童家庭沟通策略研究论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拥有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那么,家长怎样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呢?一、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摆尽做家长的威风,板着面孔说话,那么,还怎能要求孩子向你说心理话。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和孩子做朋友,还要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二、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孩子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那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以表扬,家长不妨感谢孩子的进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享受,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和责任感,他会更加再接再厉。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三、与孩子一起做事。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这点也很重要。比如说,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玩球,母亲和孩子一起布置布置房间,一块给家里做一个梯子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跟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

  • 索引序列
  • 中班家园沟通的对策研究论文
  • 幼儿园家园沟通的策略研究论文
  • 有效家园沟通的实践研究论文
  • 幼儿园家园沟通论文
  • 儿童家庭沟通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