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有关于突出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有关于突出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于突出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的论文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关于音乐的论文

音乐有陶冶情操,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音乐课堂之我见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时间中展开,又在时间中消失,是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抽象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博士论文篇1 浅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包含较多,例如音乐改编、舞曲的编制、歌曲音乐串烧、为活动创作主题歌曲等音乐创作活动。但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创作的实际工作中,因为一些原因使得音乐创作者在音乐的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现阶段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现状 1.音乐创作的质量与风格差异显著 因群众文化的主体为群众,群众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创作者也大多为普通的人民群众或是音乐创作的业余爱好者,不同创作者的音乐专业知识、受教育程度、个人音乐素养及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导致了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质量及作品水平差异显著,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音乐创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中呈现了较为繁荣的局势,但能够真正在广大的人民群众间起到号召力的歌曲少之又少,在对这些歌曲进行创作时,音乐创作者不但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与时间,还要为这些歌曲的上市投入一定的财力,逐渐脱离了音乐创作本身具有的乐趣和意义。 2.缺乏专业音乐创作人才 基层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面对广大的群众,为提高音乐创作效果,需要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及专业设备。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及具体要求,在确保音乐符合活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音乐创作;音乐创作人员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是确保音乐创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基层的文化馆单位因为自身规模限制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缺乏专业的人才及设备,进而影响了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展开。 3.资金不足 虽然现在政府大力的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但还是跟不上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变性。在资金不足或完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创作的,基层群众人员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买不起专业书籍或是上不起专业课程,从而阻碍了作品的创作。 二、解决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问题的主要策略 1.完善音乐创作所需的硬件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所需要的硬件是指音乐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笛子等等或者是电脑设备声卡、软件等。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指导,能使大家更快的去学习并完成音乐创作。同时由专业人士带动,更能调动大家想要学习的欲望和学习氛围,再加上乐器的使用,使得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中其乐融融。现如今也有许多人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来创作音乐,电脑制作相比传统的方法来说轻便快捷易于整理,但却缺乏了集体的合作意识,在整首曲子大概创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去录音棚试音,这时应该有专业的录音棚或者录音室来供大家试听自己的歌曲。现代化的创作方式比传统方法要更费资金,如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会更加得体。 2.做好基层文化活动音乐创作前的基层调研工作 为解决基层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差异对基层文化活动音乐创作带来影响的问题,基层的文化组织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活动音乐创作前,应该在辖区内先开展仔细的调查研究工作,详细了解各种群众对音乐和文化的需求。同时做好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找到适合大部分人音乐认知的切入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出发点,创作出符合大部分群众喜欢的音乐作品。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再进行第二次调研工作,找到本次创作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种调研工作既包括了与居民的直接对话交流,也可以是通过社区问卷、网络调查等各种间接的调查形式。最后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汇总,以便在下次创作工作中提高创作水平。 3.引进专业音乐资源 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是基层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主力,但也是基层文化组织中比较缺乏的资源。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上级文化部门指派专业音乐人才,这种方法造成音乐人才来源单一而且基层单位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基层文化组织开始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比如:在文化活动中使用音乐志愿者,这样不但可以宣传志愿活动,还能提高音乐创作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专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基层文化组织除了利用上级拨款外,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最常见的就是与企业、学校及社会等进行文化共建,实现音乐资源共享,进而促进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4.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做到共性和个性的融会贯通 在处理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共性及个性关系上,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所依赖的生活化土壤中培养提炼新灵感,突破原有的艺术创作限制及瓶颈。其次,大胆运用本民族的音乐形式及音乐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提升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魅力。第三,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技法的使用上,要加以缜密思考,选取最成熟最具特色的技法表达方式。 三、结语 总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为避免群众文化创作陷入误区,应注重在创作形式、创作思想、创作内容上加以创新发展,使群众文化音乐成为助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音乐学博士论文篇2 浅析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宋祖英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 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王勇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t的《将军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军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 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 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朱德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 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 在我国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 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下载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乐上得到多种多样的发挥,完全可以把民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与民族文化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不能随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乐中的精髓,在不同音乐风格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让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恰当的发挥作用,我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够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审美性。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对博士学术论文的学术评语 3.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 4. 博士毕业论文评语集锦 5. 博士论文评语大全

文化,是当前学术界和商界共同思考的热点之一,而且日益成为一种朝阳产业。本文重点讲述的人文摇滚也与其有着历史关联和意义。牵涉到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全球与本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诸多层面,因而不无道理地一再引发种种讨论或探索。这些探讨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其中留下了一个有待我们去填补的空白:当前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层面中。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部,总会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层面,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整体。而作为中国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摇滚(摇滚)个体,在艺术与商业接轨的今天,如何独善其身并弘扬音乐的人文摇滚精神。就当前我国音乐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我们的音乐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呢?它们之间结成何种关系?谁又是这一主题的主导或领跑者?问题就提出来了。我在这里不打算普遍地纵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层面,而是着重从中国内地人文摇滚音乐的音乐文化层面角度来加以分析,即透过人文摇滚的音乐文化而为推动音乐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想象性框架和可推敲性理论。因为,人文摇滚是文化产业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想象性、人文性的文化形态,完全可以当仁不让地承担透视文化产业的任务,并在未来时间内引领中国文化产业迈出不可估量地一步,翻开崭新的一页。[关键词] 人文 摇滚精神 独立摇滚 人生哲学 生命意义 释放 领跑[正文]中国民众主旋律热情开始淡化,功利和实用观念日渐成为民众主导意识。与此同时,本来就受到了另眼相看的音乐歌手和音乐人的本真理想基本失去了社会基础和文化效果,摇滚音乐人原来的社会角色和艺术立场出现了转换,一部分人自觉融入生活,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市场运作,人文摇滚音乐作为一种“第三地下角色”,甚至被抑为无意识。这样一种状态,不仅作为一种背景,并似乎成为一种“力量”,直接控制、作用、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为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留下了鲜明的"时间性"印迹。作为历史见证,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都将在这些摇滚文本中得到一份"真实"的记录,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跑者的任务和名份。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

(一)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普通的文化课教学都存在教师在课题导入时采用传统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学生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掌握小学音乐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课题导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介绍音乐背景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而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子之歌》时,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澳门回归的内容,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到的是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然后感受一下音乐中体现的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学生开始仔细观看有关视频并在观看之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我在听到音乐之后感受到澳门回归是民心所向”,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不让祖国的任何领土离开祖国的怀抱”,学生在观看和讨论之后对《七子之歌》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和音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方式创新课题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

(二)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耳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听节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听节奏具体可以体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对有关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然后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以《保卫黄河》为例,首先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作保卫黄河,这首歌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下面同学们再听一下这首歌并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教师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次《保卫黄河》,这次学生在听得过程中着重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特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耳朵还让学生对节奏的有关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播放《保卫黄河》的有关音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并掌握其中节奏的特点,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听节奏的目的。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节奏的具体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节奏教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比如教师说“我们在生活中是怎么模仿老牛的呢”,学生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哞哞哞”,教师笑了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得非常好,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老牛的'叫声是不是很慢呢,这和我们音乐中的节奏是一样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了节奏的快慢,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要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然后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向深山中大喊一声是不是会出现回声,那同学们知道这体现了节奏中的什么吗”,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然后学生一小声地说了一句“是节奏中的强弱”,教师听到之后说“这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就是节奏的强弱”,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最后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师对学生说“二分音符就像是我们瘸着脚走路,走得很慢,四分音符就像是我们正常走路,而八分音符就是穿着轮滑鞋”,然后学生恍然大悟说“在这些音符中二分音符是最慢的,四分音符其次,八分音符最快”,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音符的认识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举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音符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在纸上写上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抽签,抽到音符的学生要通过表演的形式把音符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八分音符的时候蹦蹦跳跳,一下就把八分音符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四分音符,通过走路慢条斯理的方式将四分音符的特点展现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二分音符,学生就通过表演老爷爷走路的方式展现二分音符的特点,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节奏中重要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四)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与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通过教师列举的生动形象的例子加深对音乐教学中产生的理论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生动形象的故事与小学音乐中产生的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中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愿住在童话里》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童话故事,“同学们今天怎么要学的是《我愿住在童话里》,那大家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丑小鸭的故事”,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老师看好同学都在说丑小鸭的故事,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下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教师将丑小鸭被人歧视,到最后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讲述的十分详细,学生在听得过程中也十分投入,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丑小鸭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开始积极的回答“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放弃自己,丑小鸭也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教师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认为童话是怎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我在童话里可以做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梦”,还有的学生说“童话里是一种虚幻梦境的表现”,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喜欢住在童话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愿意”,教师笑了笑说“好,同学们现在带着你们对童话的了解咱们继续了解《我愿住在童话里》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对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以音乐与故事衔接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讨论有关童话故事以及为学生讲述有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

二、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节奏特点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婵.小蝌蚪游走在五条平行线上的律动——浅议五线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63-164.

[2]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4).

[3]尹枝华.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7):268-269.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有关于突出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的论文
  • 有关于音乐的论文
  •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
  • 返回顶部